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第22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 X(g)+3Y(g) 2Z(g),若 X、Y、Z 的 起始浓度分别为 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 的浓度分别 为 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c2=3∶1 B.平衡时,Y 和 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2∶3 C.X、Y 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 的取值范围为 0<c1<0.14 mol·L-1 答案 D
(5)对于反应 I2(g)+H2(g) 2HI(g),若使体系颜色变浅,则平衡一定正
向移动。( × )
错因:对于反应 I2(g)+H2(g) 2HI(g)增大体系体积,体系颜色变浅,
但平衡不移动。 (6)对于反应 2A(g)+B(g)
2C(g),当 v 正(A)=12v 逆(B)时,平衡不移动。
( ×) 错因:当 v 正(A)=2v 逆(B)时,平衡不移动。
(1)2H2O
电解 点燃
2H2↑+O2↑为可逆反应。(
×
)
错因: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才是可逆反应。
(2)恒温恒容下,反应 A(g)+B(g) C(g)+D(g)体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 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 )
错因: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为定值,恒温、恒容时,无论反应 是否达平衡,其压强均不变。
v(正)逐渐 □04 减小 , 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
反应过程中 v(逆)逐渐
□05 增大
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v(正) 平衡状态时
≠0
□06 = v(逆)
各组分的浓度不再随 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化学平衡的特点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造成了 v 正≠v 逆,其
2.化学平衡的建立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 □01 等于 逆反应 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分数保持 □02 不变 的状态,称为
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过程
正、逆反应速率 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
反应开始时 v(正) □03 >
v(逆)
反应物浓度最大, 生成物浓度为零
4.在一个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2N(g) P(g) +Q(g) ΔH>0,已知 M 的状态未知,则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当物质 M、N、P 的体积分数比为 1∶1∶1 时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 变时 ③体系的温度不变时 ④反应速率 2v 正(N)=v 逆(Q)时 ⑤体系的压 强不变时 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
A.5.6 g 铁与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 0.3NA B.密闭容器中,1 mol N2 和 3 mol H2 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 2NA C.3.2 g N2H4 中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总数为 0.6NA D.室温下,pH=1 的 H3PO4 溶液中,含有 0.1NA 个 H+ 答案 B
解析 5.6 g 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或硝酸亚铁,A 错误;N2 与 H2 生成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B 正确;N2H4 分子中含有 5 个共价键,3.2 g N2H4 的物质的量是 0.1 mol,所以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总数为 0.5NA,C 错误;根据 n=cV,没有溶液体积,不能计算溶质物质的量,D 错误。
(7)合成氨反应需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 方向移动。( × )
错因: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使用催化剂可改变反应速率。
2.教材改编题 (据人教选修四 P32T5)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 A(g)+2B(g) 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A,同时生成 3a mol C B.容器内 B 的浓度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D.A 的消耗速率等于 C 的生成速率的13倍 答案 B
②具体应用 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下:
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
温度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向 □09 吸热 反应方向移动 向 □10 放热 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
同等程度改变 v(正)、v(逆),平衡不移动
0
基础自测
2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n mol
正 、逆反
平衡,即 v(正) 等于 v(逆)
B,同时消耗 p mol C
应速率
v(A)∶v(B)∶v(C)∶v(D)
的关系
不一定,v(正) 不一定等于 v(逆)
=m∶n∶p∶q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B,同时消耗 q mol D
不一定,二者变化均表示 v(逆)
3.在恒温、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CO2 和 3 mol H2,发 生如下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ΔH<0。可认定该可 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0
重难突破
3
考点一 可逆反应的特点
[解析]
2SO2(g) +
c某时刻
0.2 mol·L-1
向右进行完全 0
向左进行完全 0.4 mol·L-1
O2(g) 0.2 mol·L-1 0.1 mol·L-1 0.3 mol·L-1
2SO3(g) 0.2 mol·L-1 0.4 mol·L-1
0
A 项,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3 的浓度一定小于 0.4 mol·L-1,故 A 错误; B 项,SO2 与 SO3 浓度不会均为 0.15 mol·L-1,只能一种物质的浓度增大,另 一种物质的浓度减小,故 B 错误;C 项,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2 的浓度 一定小于 0.4 mol·L-1,大于 0,则可能为 0.25 mol·L-1,故 C 正确;D 项, 根据原子守恒,c(SO2)+c(SO3)=0.4 mol·L-1,故 D 错误。
(1)温度:T1___<_____T2(填“>”“<”或“=”); (2)T2 时 0~20 min 平均反应速率 v(CO)=_0_._0_0_16__m__o_l/_(L__·m__in__) _; (3)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为___c_d____(填序号); a.消耗 H2C2O4 和生成 H2O 的物质的量相等 b.气体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d.体系中nnH2CCO2O 4不变
第22讲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0
故知重温
1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概念:在 □01 相同 条件下,既能向 □02 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 □03 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2)符号:可逆反应用“ ”符号,而不用“===”表示。
(3)特点:在 □04 相同 条件下,正、逆反应 □05 同时 进行,平衡时反 应物的转化率 □06 小于 100%。
(3)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反应停止了,不再反应了。( × )
错因: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并没有停止。
(4)对于反应 2SO2(g)+O2(g) 2SO3(g),若每消耗 1 mol O2,同时生成 2 mol SO2,则平衡正向移动。( × )
错因:对于反应 2SO2(g)+O2(g) 2SO3(g),每消耗 1 mol O2,同时生 成 2 mol SO2 时,说明 v 正=v 逆,该反应达平衡状态。
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1)
0.2 0.4 0
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 0<c(X2)<0.2 mol·L-1; 0.2 mol·L-1<c(Y2)<0.4 mol·L-1;0<c(Z)<0.4 mol·L-1。
1.(2019·安徽宣城高三期末调研)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以 mA(g)+nB(g) pC(g)+qD(g)为例:
类型
判断依据
平衡状态
混合物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 体系中 数一定
平衡
各成分 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的含量
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类型
判断依 v(正)=v(逆)
mol A,同时生成 m mol A
[答案] C
极端假设法确定物质的浓度范围 1.原理: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完全,反应体系各物质同时存在。 2.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如可逆反应:X2(g)+Y2(g) 2Z(g)的起初浓度: c(X2)=0.1 mol/L,c(Y2)=0.3 mol/L,c(Z)=0.2 mol/L,一定条件下达到平 衡时,各物质的浓度范围的判断方法:
混合气体的 m 为定值,但 n(混)是变量,因此正向进行时 n 增大, M 减小, 逆向进行时 n 减小 M 增大,当 M 不变时,说明反应正向、逆向进行的程度 相同,即反应达平衡。
[答案] A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 如果一个量是随反应进行而改变的,当该量不变时为平衡状态;一个随 反应的进行始终保持不变的量,不能作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依 据。
解析 平衡浓度之比为 1∶3,转化浓度亦为 1∶3,故 c1∶c2=1∶3,A、 C 不正确;平衡时 v 生成(Y)∶v 生成(Z)应为 3∶2,B 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 点可知 0<c1<0.14 mol·L-1,D 正确。
考点二 化学平衡及其特点
[解析]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必然生成 2n mol NO,同时消耗 2n mol 的 NO2,而①同时生成 2n mol NO2,故 v 正(NO2)=v 逆(NO2),故①正 确,②不正确;用 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 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恒为 2∶2∶1,不一定是平衡态,③错误;三种气体 中仅 NO2 有颜色,颜色不改变,说明 c(NO2)不再发生变化,故④能说明; 混合气体的 m、V 都是定值,所以无论什么状态 ρ=mV都为定值,⑤不正确;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 X2(g)+Y2(g)
起始浓度(mol·L-1)
0.1 0.3
2Z(g) 0.2
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
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2(g)+Y2(g)
起始浓度(mol·L-1)
0.1 0.3
2Z(g) 0.2
改变浓度(mol·L-1)
具体情况如下:
①v 正 ②v 正 ③v 正
□01 > □02 = □03 <
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v 逆,平衡不移动。 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①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
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 □04 减弱 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T2 时,反应至 20 min 时再加入 0.5 mol H2C2O4,反应达到平衡时 H2C2O4 的物质的量____>____0.36 mol(填“>”“<”或“=”)。
解析 (4)根据表格数据,T2 时,反应至 20 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再加 入 0.5 mol H2C2O4,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反应达到平衡时 H2C2O4 的物质的量>0.36 mol。
A.容器中 CO2、H2、CH3OH、H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1∶1 B.v 正(CO2)=3v 逆(H2) C.容器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D.容器中 CO2、H2、CH3OH、H2O 的物质的量浓度都相等 答案 C
解析 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着 反应进行而改变,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3C(g)
解析 每消耗 a mol A 必然生成 3a mol C;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 量是不变的;当 A 的消耗速率等于 C 的消耗速率的13倍时,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
3.(2019·四川成都高三一诊)草酸(H2C2O4)在工业上可作漂白剂、鞣革 剂,也是实验室常用试剂。
现将 0.50 mol 无水草酸放入 10 L 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在 T1、T2 时进行 反应 H2C2O4(g) H2O(g)+CO(g)+CO2(g)(体系内物质均为气态),测得 n(H2C2O4)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