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___热爱生命__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品读文中重点语句。

能力目标掌握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并学会运用。

情意目标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区别随笔散文和抒情散文。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一、教学导入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而在前不久,海口市一位十八岁的青年因向同事表白被拒,竟从十八层楼上跳下身亡,这都说明了什么呢?(生)这说明现代的人越来越脆弱,对生命轻视。那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呢?又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热爱生命》,希望同学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作者作品介绍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1572年开始撰写《随笔集》。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三、朗读:下面我们来齐读这篇课文。

四、整体把握

①初读文章,知道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什么?(热爱)

②作者一开篇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吗?(没有)

是的,没有,那么

(幻灯片展示)问题1、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

明确:使人感觉:浅显、熟悉、亲切,易接受作者的观点。说自己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度日”(过日子,多指日子过得很艰难)。

人活着,表现方式就是过日子。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作者将日子分为两类,是哪几类呢?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明确):“坏日子”,飞快地

“度”过去;风和日丽的时候,则“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运用对比的手法,作者将坏日子——“度”,好日子——“品”(板书)来说明“度日”的双重含义。

(幻灯片展示)问题2:用这种对比手法写作有什么作用?

明确: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师)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从文中一一找出来。

明确:哲人糊涂人我对待生命的态度,突出生命的可爱,告诉我们要热爱生命;生之本质在于死,用“生”和“死”作对比,告诉我们除了要热爱生命之外还需要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师)文中除了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试结合原文来回答。

(生)举例子。用“度日”来说。

(师)举例子无非就是想说明观点。用材料去补充说明或支撑本文“热爱生命”的观点。这跟我们学过的哪类文体相似?

(生)议论文。

(师)但随笔属于议论文吗?

(生)不属于,它属于散文中特殊的一种

(幻灯片展示)问题3:那么,随笔散文跟抒情散文有哪些异同呢?

明确: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散文与随笔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师)懂得了随笔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区别,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探讨下面的问题,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材料来支撑他的观点的,在回答问题之前,先请第二组的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组同学,一边听朗读一边思考。

(幻灯片展示)问题:4:本文的题目是“热爱生命”,为什么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要谈到死亡?作者面对死亡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面对“死亡”,作者的态度: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不怕死,乐于生,充实生活。

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态度?(明确)1、强调不是因为生命的艰辛。2、“生之本质在于死”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死亡是人人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

3、“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