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报告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组型观察实验报告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组型观察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组型观察1.实验目的:掌握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认识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的状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2.实验用品:(1)仪器及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离心管、离心机、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1)实验药品:蒸馏水、0.9% NaCl溶液、0.3% 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秋水仙素(2)实验材料:小鼠3.实验原理:(1)制作染色体标本的意义:了解染色体的特征(形态、大小、数目)——绘制染色体组型图染色体组型:把真核动物一个体细胞各染色体按长度、形状、着丝粒位置排列成一定顺序。
染色体核型:某一物种特有的一组或一套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2)染色体组型图的应用①鉴别生物种类:兔44条;小鼠40条;大鼠42条;鸡78条;猫38条;狗78条;马64条②遗传病的诊断和研究:三体综合征(含三条21号染色体)、卵巢退化症(含45条染色体,比正常人缺少一条性染色体)、睾丸退化症(含47条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X或Y染色体)等因此,我们可以给孕妇抽取羊水检查器胎儿的染色体,做遗传病早期诊断。
(3)染色体标本的制作①观察:由于分裂期中期的染色体染色体凝集程度最高,因而我们应尽量使细胞停留在分裂期中期以便观察。
②细胞:为尽量看到多的染色体,我们应当选取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细胞,这样的细胞可以来自:胸腺、骨髓、睾丸、小肠等。
我们在此实验中使用的是小鼠的精巢细胞。
在做人的染色体标本时,我们使用的是血液里的淋巴细胞。
③药物:PHA(植物细胞凝集素):PHA具有促进细胞凝集和分裂的作用。
PHA可以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还原至淋巴母细胞(只存在于骨髓中)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可以破坏微管的组装,纺锤体不能形成,细胞分裂停在中期。
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的药物还有长春花碱、鬼臼素、苯环己烯等。
可以促进胃管组装的药物有紫杉酚、重水等。
实验四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染色体标本制备困难
在制备染色体标本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细胞分裂不佳、染色体分散不均等问题,影响观察效果。解决 方案:可以尝试调整培养基成分、改变培养温度等手段优化细胞分裂条件,提高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成 功率。
染色体识别困难
在观察染色体时,有时会出现染色体形态相似、不易区分的情况,影响组型分析的准确性。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增加拍照倍数、优化染色技术等手段提高染色体的可识别性,同时加强染色体特征的记忆 和识别训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结果分析与应用
结果分析
通过对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判断个体的遗传特征和潜在的健 康风险。
结果应用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建议和遗传咨询,预防和减少遗传 性疾病的发生。同时,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也可以用于辅助生殖、遗传性疾病的 筛查和诊断等领域。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总结
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意义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染色体数 目和结构的观察,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的遗传特征和变异情况。
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操作流程包括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观察 、染色体组型拍照和数据分析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全面 了解染色体的特征。
实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可以得出生物的染色体数目、结构特征 和变异情况,为遗传学研究和生物分类提供重要的依据。
03 实验操作
样本准备
采集样本
从实验动物或人类细胞中采集样本,确保样本新鲜且无污染 。
细胞培养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细胞培养,以获得足够的细胞用于后续实 验。
染色体制备
细胞固定
染色体分析实验报告
1. 了解染色体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染色体观察、计数和核型分析的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对染色体变异和遗传规律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分析是研究生物遗传、发育、进化等领域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通过观察染色体形态、计数染色体数目、分析核型,探讨染色体变异和遗传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人体口腔黏膜细胞、甲醇、冰醋酸、Giemsa染液等。
2. 仪器:显微镜、染色缸、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载物台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材:用消毒的牙签刮取人体口腔黏膜细胞,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试管中。
2. 涂片:将细胞悬液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轻轻压平。
3. 固定:将载玻片放入固定液中固定细胞,然后用流水冲洗。
4. 染色:将固定后的载玻片放入Giemsa染液中染色,然后用流水冲洗。
5. 观察:将染色后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计数染色体数目。
6. 核型分析:根据染色体形态、数目和结构,分析核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染色体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染色体呈带状,有明显的着丝粒和端粒。
染色体分为两类:A类染色体(长染色体),B类染色体(中染色体),C类染色体(短染色体)。
2. 染色体计数:在显微镜下观察,对染色体进行计数,得到每对染色体的数目。
3. 核型分析:根据染色体形态、数目和结构,分析核型。
本实验观察到的染色体核型为46,XX。
1. 实验过程中,染色体的固定和染色是关键步骤。
固定要适度,以免染色体断裂;染色要均匀,避免染色过深或过浅。
2. 观察染色体时,要调整显微镜的焦距,确保染色体清晰可见。
同时,要注意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结构,以便进行核型分析。
3. 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染色体分析,可以研究染色体数目、结构变异等遗传现象,为生物遗传、发育、进化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
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报告
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报告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遗传相关性研究的基础,它可以用来
鉴定个体的表现型,进一步确定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进行群体种质传承的探索等。
本次实验我们通过使用常见的细胞分析技术,结合基因分析仪器,以传统和现代分析方法,来处理和分析样品,从而识别和研究染色体组型差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先在实验培养室完成了细胞分析,
利用玻片技术染色,并运用点阵染色,观察染色体分布和特征。
接着,我们选取样品,进行分子染色体分析,以测定每一条染色体的坐标。
最后,运用改良的FISH技术,对样品进行测序,利用染色体包膜特有的染色序列,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以获得有效的种群组型信息。
经过上述实验,我们验证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的可行性,它为进一步确定染色体变异的模式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本次实验在获取有效种群组型信息,确定个体表现型和群体种质传承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后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各种数据指标。
2.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3.对照标准图型,学习识别人体各对染色体的带型特征。
4.初步掌握人体染色体组型带型分析方法。
5.了解染色体组型与带型分析的意义。
【实验材料与用品】1.器材:直尺、剪刀、胶水、计算器、白纸2.材料:人体细胞染色体放大图【实验原理】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是指将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群(亚种、种、属等)的体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相对恒定的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核型模式图是指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一)描述染色体的四个参数:×100 (相对长度可以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1.相对长度= 每条染色体长度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2.臂指数= 长臂的长度 q短臂的长度 p 为了更准确地区别亚中部和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964年Levan 提出了划分标准:1.0-1.7之间,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 )1.7-3.0之间,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 ) 3.0-7.0之间,为压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 )④ 7.0以上,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 )3.着丝粒指数 = 短臂的长度 p 染色体全长 p+q按Levan 划分标准: 50.0-37.5之间为M37.5-25.0之间为SM25.0-12.5之间为ST ④ 12.5-0.0之间为T4.染色体臂数(NF ):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来确定。
a .端着丝粒染色体(T ),NF=1;b .中部、亚中部、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M ,SM ,ST ),NF=2。
(二)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的分类标准及其主要特征类别包括染色体的序号 主要特征 A 群第1-3对 体积大,中部着丝粒;第2对着丝粒略偏离中央 B 群第4-5对 体积大,中部着丝粒;彼此间不易区分 C 群 第6-12对,X 中等大小,亚中部着丝粒。
实验一 染色体组型分析
材料用具
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 放大照片,剪刀,镊子,直尺、细 放大照片,剪刀,镊子,直尺、 线、胶水。 胶水。
方法步骤
人类的体细胞的正常染色体组型( 男性) 人类的体细胞的正常染色体组型 ( 男性 ) 如下 图 所示 : 46 条染 色体 , 相互构 成 23 对 , 其中 1 号 ~ 22 号是常染色体 , 还有 1 对是性染色体 XY 。 22号是常染色体 还有1 对是性染色体XY 号是常染色体, XY。 依据染色体的大小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 依据染色体的大小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可以 将这些染色体分为七组(见下页表) 将这些染色体分为七组(见下页表)。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一: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实验一 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刘福霞
实 验 内 容
遗传实验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中期染遗色传实体验人的类形染色态体组、型分带析型(G显带)
Q-Banding (Quinacrine)
遗传实验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Q带
荧光染料氮芥喹叶
优点:受制片过程和热处理的影响较小, 制片效果较好,带型鲜明
缺点:荧光持续存在的时间很短 ,必须有荧光 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
有
E
16-18 较短的近中着丝点,16号更近于中部着丝点 无
F
19-20 短的近中着丝点
无
G
21-22 很短的末端着丝点
有
性染色 23 体
X染色体很象6号染色体,中着丝点。Y染色体 无 很象21,22号染色体,但Y染色体无随体
遗传实验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正常男性— 46, XY
遗传实验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一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遗传实验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原理
组型(核型,karyotype) 是将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 来所构成的图像.
通常以模式图的方式表示,它是通过对许多细胞染 色体的测量取其平均值绘制而成的,代表了一物种 染色体组型的特征.由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单位— —基因的载体,组型代表了种属的特征.所以组型 分析对于探讨人类遗传病的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
人体染色体显微照片
遗传实验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四、实验器材
人染色体显微照片,剪刀,镊子,胶 水.
遗传实验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五、本实验的步骤
1.同源染色体配对编号:按图片上的染色体大小, 形态,着丝粒位置,随体有无,进行同源染色体配 对,将染色体分为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编号为1-22号,性染色体编号为23号. 2.分组:将大小,形态,着丝粒位置相近的染色体 归为一组,一般分为A-G的7个组,每组3对染色 体。 3.粘贴:在实验报告纸上划8条横线,用剪刀按编 号将图片上的染色体分别剪下,分组排列粘贴 在横线上.如A组排列1-3对染色体,C组排列6-12 对染色体等.性染色体单独排列在一条线上.
染色体分析实验报告
染色体分析实验报告染色体分析实验报告引言:染色体是细胞中包含遗传信息的结构,对于了解遗传性疾病、基因突变以及亲缘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染色体分析技术,对人类染色体进行研究,以探索其结构、功能和变异。
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和制备:从志愿者的外周血中提取白细胞,并进行细胞培养,使其增殖到足够数量。
2. 细胞处理:使用高渗溶液进行细胞膜的溶解,使染色体暴露在细胞质中。
3. 染色体制备:将细胞悬液滴于玻璃载玻片上,经过干燥固定后,进行染色体染色。
4.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对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拍摄。
5. 染色体分析:通过计数、测量和分类等方法,对染色体进行分析和描述。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人类染色体呈现出条状的结构,且数量相对稳定。
根据染色体的大小、着色性质以及着丝粒位置等特征,我们将其分为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按照大小顺序编号,从1号到22号,性染色体分为X和Y两种。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常染色体的形态和长度有所不同。
例如,1号染色体是最大的,而21号染色体则是最小的。
性染色体也有明显的差异,X染色体相对较大,而Y染色体则较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染色体上的着丝粒。
着丝粒是染色体上特定区域的结构,与染色体的稳定性和有丝分裂过程密切相关。
我们发现,常染色体上有两个着丝粒,而性染色体上只有一个着丝粒。
讨论:染色体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可以为遗传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对染色体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探索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外周血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外周血细胞是人体中最容易获取的细胞类型之一,其染色体的特征与其他细胞类型相似。
因此,通过对外周血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可以获得对人类染色体的整体了解。
染色体的形态和长度差异是其功能多样性的体现。
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和分布不同,与个体的表型特征和遗传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对染色体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
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实【实 验 目 的】的】掌握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掌握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实【实 验 原 理】理】核型核型 (karyotype ) 是指一个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所构成的图像。
图像。
通常是将显微摄影得到的染色体照片剪贴而成。
正常细胞的核型能代表个体的核型。
组型通常是将显微摄影得到的染色体照片剪贴而成。
正常细胞的核型能代表个体的核型。
组型 (idiogram )是以模式图的方式表示,它是通过对许多细胞染色体的测量取其平均值绘制而)是以模式图的方式表示,它是通过对许多细胞染色体的测量取其平均值绘制而 成的,成的,是理想的,模式化的染色体组成。
是理想的,模式化的染色体组成。
是理想的,模式化的染色体组成。
代表了一物种染色体组型的特征。
代表了一物种染色体组型的特征。
代表了一物种染色体组型的特征。
核型的研究对人核型的研究对人核型的研究对人 类医学遗传研究及临床应用,类医学遗传研究及临床应用,对探讨动植物起源、对探讨动植物起源、物种间亲缘关系,鉴定远缘杂种等方面都鉴定远缘杂种等方面都 有重大意义。
有重大意义。
染色体的特征以有丝分裂中期最为显著,所以一般都分析中期分裂相。
根据染色体着丝染色体的特征以有丝分裂中期最为显著,所以一般都分析中期分裂相。
根据染色体着丝 粒位置的不同,可将染色体分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 ) ,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 ) ,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 ) ,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 ) 。
对任何一个染色体的基本形态学特征来说,重要的参数有三个:征来说,重要的参数有三个:1.相对长度(relative length ) ,指单个染色体长度与包括X(或Y)染色体在内的单倍,指单个染色体长度与包括X(或Y)染色体在内的单倍 染色体总长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染色体总长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每个染色体的长度每个染色体的长度相对长度=相对长度= 每个染色体的长度每个染色体的长度 /单倍染色体+X 染色体总长度染色体总长度 × 100 2.臂指数(am index ) :指长臂同短臂的比率,即:指长臂同短臂的比率,即臂指数=臂指数= 长臂长度长臂长度 / 短臂长度短臂长度按 Levan (1964)的划分标准:臂指数在)的划分标准:臂指数在 1.0 ~1.7 之间称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 ) ;臂;臂 指数在指数在 1.7~3.0 之间称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 ) ;臂指数在;臂指数在 3.0 ~7.0 之间称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 ) ;臂指数;臂指数 > 7.0 者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 ) 。
试验九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报告:展示核型分析结果
实验报告纸 题头
后 天 交 老 师 信 箱
图注
染色体片照片 (标染色体号)
次级图注 核型图
• • • •
思考题 1.核型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2.核型分析包括哪些指标? 3.以形态为依据的核型分析有什么缺陷? 用什么方法可以补救?
现在,先做Feulgen染色前的60℃酸解 一步,等待间开始做性染色质实验,然 后有机安排时间。 做完性染色质实验并尽快做好染色体 畸变制片染色后,到4楼显微互动实验室 观察、摄影。
三、实验内容:
大麦( 2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染色体组型分析(自己留的片子照片)
染色体辨认、分组、配对
测量、计算、填表(书上P10) 剪贴 (用图像处理技术完成或手工均可)
总结讨论:
与遗传学应用和染色体畸变相联系
示范:大葱根尖细胞核型分析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图像 )
排序原则: 从长到短 短臂在上 有随体染色体排在后 着丝粒在一条水平线
大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图像 (具随体染色体排在最后) 2n=2×8=16
附:人类的染色体组
A组: 1号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最大 2号 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稍小 3号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A组最小 B组: 4-5号 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较大 C组: 6-12号和X染色体 大都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D组: 13-15号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近端中最大的一组 E组: 16号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17-18号 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F组: 19-20号 核型中最小的一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G组: 21-22号 最小的一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Y染色体 着色较深,长臂端常合拢
染色体的分类 (1) telocentric chromosome (t) (2)sub-telocentric chr.(st) (3)sub-midcentric chr.(sm) (4) midcentric chr. (m)
实验四人类染色体的识别与核型分析
实验四人类染色体的识别与核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2.理解人类染色体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1.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生物体细胞所有可测定的染色体表型特征的总称。
包括:染色体的总数,染色体组的数目,组内染色体基数,每条染色体的形态、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或次缢痕等。
染色体组型是物种特有的染色体信息之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
组型分析能进展染色体分组外,还能对染色体的各种特征做出定量和定性的描绘,是研究染色体的根本手段之一。
利用这一方法可以鉴别染色体构造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同时也是研究物种的起源、遗传与进化,细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的重要手段。
2.人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n=23)上约有30000-40000个构造基因。
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上千个基因。
各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有严格的排列顺序,各基因间的毗邻关系也是较为恒定的。
人类的24种染色体形成了24个基因连锁群,所以,染色体上发生任何数目异常、甚至是微小的构造变异,都必将导致许多获某些基因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产生临床效应。
染色体异常常表现为具有多种畸形的综合征,称为染色体综合征,其病症表现为多发畸形、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异常,此外还可看到一些特征性皮肤纹理改变。
染色体畸变还将导致胎儿死产或流产。
染色体病已成为临床上较常见的危害较为严重的病种之一,染色体病的检查、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检查的重要内容。
1960年,在美国Denver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遗传学会议,讨论并确定正常人核型(karyotype)的根本特点即Denver体制,并成为识别人类各种染色体病的根底。
按照Denver 体制,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进展分析和确定是否正常,以及异常特点即为核型分析。
人类染色体分组及形态特征见表1。
表1 人类染色体分组及形态特征〔非显带标本〕A组:1-3号,可以区分。
1号,最大,M,长臂近侧有一次缢痕;2号,较大,SM;3号,较大,比1号染色体段1/3-1/4〕。
实验八 人类染色体G带观察与组型分析
实验八 人类染色体G 带观察与组型分析 2017.11.24一、实验目的1. 熟悉观察人类染色体G 带。
2. 掌握任磊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G 显带是指Giemsa 染液染色后,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交替横纹的技术。
A-T 相对丰富的区域染为深带,G-C 相对丰富的区域染为浅带。
2.组型是以模拟图的方式表示,它是通过对许多细胞染色体的测量取其平均值绘制而成的,是理想的、模式化的染色体组成。
它代表了一种染色体组型的特征。
3.染色体特征参数:(1)相对长度=每个染色体的长度/(单倍体+X 染色体)×100%(2)臂指数=长臂长度/短臂长度(3)着丝粒指数=(短臂长度/该染色体总长)×100三、实验材料与用具人类染色体G 带标本、正常人类染色体标本、显微镜四、实验方法取装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找到处于分裂期的染色体,观察形态、数目与大小,并拍照记录。
五、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1 3 4 56 12 13 16 18 D E 19 21 G图1.正常女性染色体核型1520 F A B CX 22表1.正常女性染色体的基本形态特征参数群组号染色体号长臂长度短臂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粒长度1 1.5 0.9 8.1 37.5A 2 1.3 1.1 8.1 45.83 1 1 6.7 50B 4 1.4 0.5 6.4 26.35 1.2 0.6 6.1 33.36 1 0.7 5.7 41.27 1 0.5 5.1 33.38 0.8 0.5 4.4 38.59 0.8 0.5 4.4 38.5C 10 0.8 0.5 4.4 38.511 0.7 0.5 4.1 41.712 0.5 0.5 3.4 50X 0.9 0.6 5.1 4013 1.1 0.1 4.1 8.33D 14 1 0.1 3.7 9.115 0.9 0.1 3.4 1016 0.6 0.3 3.1 33.3E 17 0.5 0.4 3.1 44.418 0.5 0.3 2.7 37.5F 19 0.4 0.3 2.4 42.820 0.3 0.3 2.1 50G 21 0.5 0.1 2.1 16.722 0.4 0.1 1.7 20(2)结果分析答:通过对染色体的核型分析可以知道,1-3号染色体最大,4-5号次大,6-15号(和X染色体)中等长度,16-18号较小,19-20号小,21-22号最小。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你知道染色体组型分析吗? 你了解哪些相关内容?
6
1 实验目的: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各种数据指标 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7
2 实验原理
核型(Karyotype) :又称染色体组型,是指将动物、 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群(亚种、种、属等) 的体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图 像。
绝对长度通常在放大的照片或图象上以微米 (μm)进行测量,然后按下式换算:
染色体绝对长度 = 放大的染色体长度(μm) × 1000 / 放大倍数
染色体相对长度 =(染色体长度/染色体组总 长度)× 100%
15
染色体长度:
绝对长度不大稳定,这是因为预处理条件和染色体的缩短 程度难以完全相同,即使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缩 短程度也常常不同。因此,绝对长度只有在染色体大小差异 明显的种或属间的比较才有价值。
核型模式图:指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 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代 表了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型特征
8
2 实验原理
染色体组型分析:
是鉴别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类的基木技术,是在 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 进行分组、 排队、配对, 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
9
3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意义:
23
6 实验用品
毫米尺、剪刀、胶水、计算器、白纸 人染色体放大照片
24
7 实验步骤
(1) 计数,沿边缘剪下染色体,编号 (2) 初步目测配对,分组 (3) 测量长度,计算相对长度、着丝粒指数、
臂比,相同的染色体间配对 (4) 将配对好的染色体排列并粘贴在纸上,染色
体短臂向上,每一组下面画一横线,在两端 注明起止号,并在横线下的中部写明A-G组 号,染色体从大到小编为1-22号,性染色 体单独列为一组
实验一 染色体组型分析
4、计算臂比值: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每一条染色体的 、计算臂比值: 相对长度和臂比值; 相对长度和臂比值;
5、配对:根据测量和计算数据,以及染色体的形态 、配对:根据测量和计算数据, 特征对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 并按由长到短的顺 特征对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 序为每对同源染色体编号。 序为每对同源染色体编号。 6、排列、分组: a)长度从长到短 、排列、分组: ) b)如等长,短臂长者在前 )如等长, c)有特殊标记的染色体排在最后 ) d)性染色体最后单独一组 ) 7、剪贴:剪下染色体,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短 、剪贴:剪下染色体,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臂向上、长臂向下,着丝点在一条直线上, 臂向上、长臂向下,着丝点在一条直线上,贴成一 完整的染色体组型图。 完整的染色体组型图。 8、将测量和计算的数据填入下表。 、将测量和计算的数据填入下表。
正常女性( 46, 正常女性(G带)核型 46,XX
Hale Waihona Puke 正常男性( 46, 正常男性(G带)核型 46,XY
蚕豆染色体图
三、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人类染色体显微摄影照片
四、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仪器设备:
毫米尺、镊子、剪刀、计算器。 毫米尺、镊子、剪刀、计算器。
五、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确定数目:2n=46; 、确定数目: = ; 2、随机编号:将照片上每条染色体进行随机编号; 、随机编号:将照片上每条染色体进行随机编号; 3、测量长度:测量每一条染色体的长臂、短臂长度。 、测量长度:测量每一条染色体的长臂、短臂长度。 着丝粒一分为二算入两臂, 着丝粒一分为二算入两臂,随体和次缢痕长度不计 入染色体长度,但需对带随体染色体进行标注; 入染色体长度,但需对带随体染色体进行标注;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
二
、
实验材 料 和 用 具
、
特征
。
,
然 后将 它 们按一 定方 式 排列起 来
:
。
排列
人 类正 常体细胞 的 全套染 色体照片 图版 剪刀
、
的 根 据 主 要有 两 点
一 是大 小
。
,
即染 色体 的长
浆糊
、
、
实验 报告 单
短
说
,
,
二 是 着 丝 点 的位 置
,
当 然医学 上 应用 时
三
实验 步辣
还 要 考虑 其他一 些特 征 这 两 点 已经 够 了
:
常用 来 本实 验
。
片 制成 图版 型分 析 版
,
再 将 图版 发 给学生 进 行染 色体 组
,
。
如无 条 件作 准备
。
可设 法 复 制 照 片 图
制 取标 本
,
,
拍 成照 片
。
材料
发给学 生
一般 是用人 的外 周 血 故取 材方 便 但 血 液 中只
: 图1
正常 男性体细 胞染色体
正 常女性体 细胞 染色体
。
我 们发 现
、
如果 让学生做 一做 人 类染 色体 他 们 的 困 难就 会迎 刃 而 解
,
下培养
组型 分析 的实验
一
并开 始进 行 肴丝分裂 液 终止分裂
,
2 小 时后 加 秋 水 仙 素 7
,
实 验准备 无论
。
再 用 离心 机 离心
, ,
把细 胞 沉淀 下
,
每 种 生物 的细 胞 核 中含有 的 染 色体
染色体分析实验报告
染色体分析实验报告染色体分析是一项关于细胞遗传物质的研究,旨在了解染色体的结构、数量以及可能的异常。
本实验旨在使用不同的实验技术对染色体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染色体的组成和功能。
以下是实验的详细步骤和结果分析。
材料与方法:1. 细胞培养:从人类或动物细胞中取得细胞样本,并在培养皿中进行初级培养。
2. 细胞收集:将培养皿中的细胞进行收集,并处理成单细胞悬液。
3. 染色体制备:利用适当的方法(例如,封闭空气干燥法或骨架制备法)制备染色体悬液。
4. 韧致染色:使用甲醇-冰醋酸固定法等方法将染色体保存在载玻片上。
5. 染色:使用各种染料(例如,吉姆萃、吉姆萃-安尼林染液等)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6. 显微镜观察:使用适当放大倍率的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结构并进行图像捕捉。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人类细胞样本进行染色体分析。
通过初级培养和细胞收集技术,我们成功地获得了单细胞悬液。
随后,我们使用封闭空气干燥法制备了染色体悬液,并将其进行了甲醇-冰醋酸固定以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
接下来,我们使用吉姆萃和吉姆萃-安尼林染液对染色体进行了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染色体图像非常清晰。
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到染色体的条带状结构和不同的染色区域。
根据染色体染色的特性,我们能够确定染色体的组成和数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染色体可能存在的异常。
染色体分析的结果对于研究遗传性疾病和遗传突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染色体分析,研究人员可以确定染色体异常与特定疾病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探索相关的遗传机制。
此外,染色体分析还可用于法医学领域,例如确定人体交叉亲权和犯罪现场的DNA配对等。
总结:染色体分析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于了解细胞遗传物质的组成和功能是非常有价值的。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染色区域,我们可以揭示染色体可能存在的异常,并进一步研究与特定疾病之间的关联。
染色体分析技术在医学和法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染色体实验报告手绘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类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遗传规律。
2.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观察和分析染色体组型。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是生物体细胞中具有遗传信息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人类染色体分为23对,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决定个体的性别,女性为XX,男性为XY。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指将体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图像,通过观察染色体组型,可以分析个体的染色体异常情况。
三、实验材料1. 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液2. 甲醇-冰醋酸固定液3. Giemsa染液4. 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1.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取人类外周血,加入淋巴细胞培养液,在37℃、5%CO2条件下培养48小时。
2. 制备染色体标本:取培养后的淋巴细胞,用甲醇-冰醋酸固定液固定,制成染色体标本。
3. 染色:将制备好的染色体标本放入Giemsa染液中染色,染色时间为30分钟。
4. 染色体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记录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着丝粒位置等特征。
5. 染色体组型分析:将观察到的染色体按照长短、着丝粒位置等特征进行排序,绘制染色体组型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染色体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类染色体形态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中部,如1号染色体。
(2)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中部偏上或偏下,如2号染色体。
(3)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近端,如3号染色体。
(4)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端部,如21号染色体。
2. 染色体大小观察:人类染色体大小不一,一般按照长短排序,如1号染色体最长,22号染色体最短。
3. 染色体着丝粒位置观察:染色体着丝粒位置有三种类型,即中着丝粒、亚中着丝粒和端着丝粒。
4. 染色体组型分析:根据观察到的染色体形态、大小、着丝粒位置等特征,绘制染色体组型图,分析个体的染色体异常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题目】
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各种数据指标。
2.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3.对照标准图型,学习识别人体各对染色体的带型特征。
4.初步掌握人体染色体组型带型分析方法。
5.了解染色体组型与带型分析的意义。
【实验材料与用品】
1.器材:直尺、剪刀、胶水、计算器、白纸
2.材料:人体细胞染色体放大图
【实验原理】
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是指将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群(亚种、种、属等)的体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相对恒定的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核型模式图是指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一)描述染色体的四个参数:
1.相对长度= 每条染色体长度
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
2.臂指数= 长臂的长度 q
短臂的长度 p ×100 (相对长度可以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
×100 (臂指数可以用来确定臂的长度)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染色体组型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区别亚中部和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964年Levan提出了划分标准:
① 1.0-1.7之间,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
② 1.7-3.0之间,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
③ 3.0-7.0之间,为压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
④ 7.0以上,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
3.着丝粒指数 = 短臂的长度 p
×100 (着丝粒指数可以决定着丝粒的相对位置)染色体全长 p+q
按Levan划分标准: ① 50.0-37.5之间为M
② 37.5-25.0之间为SM
③ 25.0-12.5之间为ST
④ 12.5-0.0之间为T
4.染色体臂数(NF):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来确定。
a.端着丝粒染色体(T),NF=1;
b.中部、亚中部、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M,SM,ST),NF=2。
(二)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的分类标准及其主要特征
类别包括染色体的序号主要特征
A群第1-3对体积大,中部着丝粒;第2对着丝粒略偏离中央
B群第4-5对体积大,中部着丝粒;彼此间不易区分
C群第6-12对,X 中等大小,亚中部着丝粒。
第6对的着丝粒靠近中央,X染色体
大小介于第6与7之间,第9对的的长臂上有一次缢痕,第11
对的短臂极长,第12对的短臂较短,彼此间
不易区分
D群第13-15对中等大小,近端部着丝粒,有随体;彼此间不易区分
E群第16-18对中等大小。
第16对为中央着丝粒,长臂上有一次缢痕;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染色体组型分析
第17、18对为亚中央着丝粒,后者的短臂较短
F群第19-20对体积小,中部着丝粒;彼此间不易区分
G群第21-22对,Y 第21、22对体积小,近端着丝粒,有随体,长臂常呈分叉状;Y
染色体较前者略大,近端着丝粒,无随体,长臂常
彼此平行;
染色体组型及分群依据:主要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粒的位置,其次是臂的长短,以及次级缢痕或随体的有无等方面。
分组排队原则:着丝粒类型相同,相对长度相近的分一组;同一组的按染色体长短顺序配对排列;各指数相同的染色体配为一对;可根据随体的有无进行配对;将染色体按长短排队,短臂向上。
染色体组型图的应用
①鉴别生物种类:兔44条;小鼠40条;大鼠42条;鸡78条;猫38条;狗78条;马64
②遗传病的诊断和研究:三体综合征(含三条21号染色体)、卵巢退化症(含45条染色体,比正常人缺少一条性染色体)、睾丸退化症(含47条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X或Y染色体)等。
因此,我们可以给孕妇抽取羊水检查器胎儿的染色体,做遗传病早期诊断。
【实验步骤】
1.将染色体逐一剪下,并对每个中期染色体逐一进行测量,包括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和每个臂的长度。
2.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每对染色体平均的相对长度、臂指数与着丝粒指数。
3.把相对长度与臂指数相近者配成一对。
4.参照相对长度、臂指数与着丝粒指数的数值,并根据标准顺序,编排出染色体组型图。
5.用胶水或浆糊将每条染色体依照标准顺序粘贴在实验报告纸上。
【实验结果与分析】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染色体组型分析I.实验结果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染色体组型分析
II.实验总结
在实验中,要注意剪下的染色体的保存,认真比对染色体的四个参数,主要依据其长度大小进行初步排序,再根据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的分类标准及其主要特征进行分群,在每个染色体的类群中进行配对,最后进行染色体的粘贴工作。
实验操作中要求认真仔细,有耐心。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描述染色体的各种数据指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习并掌握了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此外,初步掌握人体染色体组型带型分析方法并了解染色体组型与带型分析的意义。
【注意事项】
(1)注意剪下的染色体要小心存放,最好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2)剪好染色体后,应先按照长短顺序进行初步排序,将染色体分好群,以便正确配对;(3)严格参照染色体的四个参数对各群的染色体进行配对,排出染色体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