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核舟记优质课课件(定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学洢
大苏泛赤壁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理解基 本内容。
2、抓住文本特点,把握说明对象特点和写作顺 序。(重点)
文题解读
“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即由桃核雕刻成 的舟。“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 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先介绍核舟的大小,接着写核舟的中间部分即船舱
从“课文”学“技法”
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 了许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舟小景多,反衬雕刻者雕工精细,构思巧 妙,突出了雕刻技艺的 “奇巧” ,从而也突 出了说明中心。
你能看图背课文吗?
第三段
戴着高高的帽
子,名词作动词
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
满 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
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
哉!
挑选
长而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窗八扇;刻 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 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 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小贴士
说明文是今天我们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分类为之做出 的界定,而古人的文体分类中并无“说明文”一类,《核舟记》这种记物之文 和记游、记亭台楼阁之文都属于“杂记”
从对象和内容看: 《桃花源记》 “记”的是“桃花源”这一地方的人和事,属记事类的
记叙文;《小石潭记》“记”的是柳宗元游小石潭的所见所闻所感,属于 游记类的散文。《核舟记》 “记”的是“核舟”这一工艺品,目的是要展 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 属于“杂记”类的说明文。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 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 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 华章”之妙趣。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 下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 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到了唐代,能在一根象牙笔杆上 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 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
指手卷的右端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
Leabharlann Baidu
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
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
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
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
卷底衣褶中。 说话
靠近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 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 同看着一幅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 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 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 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举
像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
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 之——珠可历历数也。 弯曲
类似 动词 可以 分明的样子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 类似。他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着他 的左膝,左臂上挂着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 地数出来。
佛印(1032-1098),宋代名僧。宋神宗钦仰其道风,赠号 “佛印禅师”。他与苏轼交往甚密。但苏轼游赤鼻矶时,佛印 远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温故知新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 奇巧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盖大苏泛赤壁云。
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第三,于精细微小处绝不马虎了事,展现刀笔之神与“象” 外之韵,如八扇窗,而且是“左右各四”,既有数量之美,又 有对称之韵。互相对望的雕栏也是对称的。窗上的对联不 仅字数相等,而且内容相对,“山高月小,水落有出““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分别出自《后赤壁赋》和《赤壁赋》,两 篇千古佳作似乎也参与到雕刻作品之中了。再有如“舟尾 横卧一楫”,只六字,于月色水光中桨息舟停,纵游江面,丰 富的情景意蕴已经俱在一桨之中了。
介绍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黄庭 坚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
从“课文”学“技法”
文中作者是如何准确描述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
细节描写 “共阅一手卷”“抚鲁 直背” “如有所语” “两膝相比”着力刻画了 苏黄二人陶醉于书画长卷 中的美好意境,表现了雕 刻者技艺的精湛。“珠可 历历数也”也突出了雕刻 者技艺的精湛。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 述某些观点。主要用来记载事物,并通过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来抒发作 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分为碑记、游记、杂记、笔记等多种类型。碑记是古代一种刻 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体裁。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 体裁。杂记是古代种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笔记是古 代一种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体裁。著名的记体文章有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
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石青糁之。 用颜料等涂上
起 一种青翠色名颜词料做,状名语词。用作状语
慢慢地
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高度约二分上下。中 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看, 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 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 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 黄”。黄庭坚与张末(lěi)、晁(cháo)补之、秦观都游学于 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也是多次被贬谪之 人,但苏轼前后两次游赤鼻矶时并未见过黄庭坚,二人只有书信 往来。
细察文脉 理解文思 思考:作者对王叔远的“技”还有别的评价?这
两个评价有何不同? “技亦灵怪矣哉!”
灵怪
“奇巧”说的基本还是“人巧” “灵怪”已接近“天工”
作者的赞美之情在文末达到高潮
探读课文,借鉴写法
探读课文,想象“核舟”上的情况,想一想作者 是如何表现雕刻者高超的技艺的?
第一,善于在小中寓大,展现“尺幅千里”的雕刻艺 术。
核
对联;字的颜色
舟 船头: 游览者的外貌;姿态;神情; 衣褶 ;念珠
船尾: 舟子的神情和姿态
船背: 题字.篆文的笔画细,清楚
4、归纳说明顺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整体
中间
中轩敞者
空
主
逻
——
间
船头坐三人
辑
顺 两边
顺
序
次 舟尾横卧一楫
序
船背
其船背稍夷
局部
从“课文”学“技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 序一一介绍?
第一段
无不、全都
用
为:做。这里指雕刻。
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
模拟
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
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赠
表示推测的
顺着、就着
句首语气词。
句尾语气助词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
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
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
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
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船游赤壁的情景。
简要介绍王叔远的技艺和核舟的由来。(总说)
知识链接
大苏泛赤壁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人诬陷所作诗文有诽谤朝廷 的意图,被捕入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最终他被贬 黄州(今湖北黄冈)担任一个有名无实的团练副使。元丰五年 (1082),苏轼于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两次泛舟游览黄州城 外的赤鼻矶(jī)(并非真正赤壁之战所在地),写下了《赤壁 赋》《后赤壁赋》(同年还写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以寄 托他谪居时的心情。
计算了整个核舟所刻的人物、窗户、箬篷、 器物、文字的数量,又以“曾不盈寸”呼应开 头,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内容之多。
研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说明对象: 核舟 2、说明对象的特征:
体积上: 小 奇巧 构思上: 巧
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 多
3、文章是如何具体说明“奇巧”的?
体积: 长、高
船舱: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 雕栏相对;
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你能看图背课文吗?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高 可 二 黍 许
旁开小窗, 左右各四。 启窗而观, 雕栏相望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第二段
古义:零数、余数 今义:单的,不成对 的“偶”相对
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
八分有奇( jī)
糁( sǎn ) 褶( zhě ) 楫( jí ) 狭( xiá ) 壬戌( rén xū )
椎髻( chuí jì )
贻( yí ) 黍( shǔ ) 髯( rán ) 膝( xī ) 篆(zhuàn) 属( shǔ ) 箬篷(ruò ) 诎( qū )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2、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如船体长度和高度只有“八分有奇”,“二黍 许”,“其长曾不盈寸”,却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箬篷、 船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对联、题款共三十四 个字,可见雕刻技艺的精湛。
第二,善于将静态的人物动态化,表现出舟中不同人物的 个性特征。文章共雕刻了五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现,苏 轼是黄庭坚的前辈,所以他是“左手抚鲁直背”,表示爱抚; 黄庭坚是苏轼门生兼友人,所以与苏轼处时,他是心有所悟又 自由自在,表现出来的是“如有所语”。佛印是僧人,高蹈脱 俗,意念高远,两个舟子,一喜动奔放,一喜静安然,动静相宜, 互为补充,富有情趣。
全文先总体介绍王叔远的雕刻艺术,再具体介绍大苏泛舟赤壁的核舟, 最后对核舟刻做一个分类统计,具体介绍核舟主体时,又是按照事物的逻 辑顺序。
这只核舟两头尖尖,中间部分较为厚实且有高度,以刻为船舱、船篷。 所以首先介中间部分,这是这条船视觉上的“主体”窗上又刻有苏轼《赤 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 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 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 环境中的特殊氛围,“主体”既明,船头的三个人物的位置自然也就很清 晰了,苏、黄,佛印是主要人物,故此要先讲。船尾舟子是陪衬人物,故而 后说,作者这样写,一是为了表达方便,三是为了遵循事物内在的逻辑,基 于以上原因,作者没有按照船尾这样一般的顺序进行介绍
动词 “袒”“露 “矫”“视”“卧”“诎 “支”“竖”“挂”“倚” 等动词写佛印,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使人物活灵活 现。
第五段
平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 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篆字图章
清楚明白
从语言和表达方式看: 《桃花源记》多用描写; 《小石潭记》多用描写,景中传情;而《核舟
记》则多用说明,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表现核舟的精雕细琢,赞叹匠 人的高超技艺。
走近作者
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 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
你会读吗?
罔( wǎng)
预习任务
1、反复诵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查阅苏轼、黄庭坚、佛印的相关资料。 3、了解明清两代核舟雕刻的情况 4、背诵课下注释,并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
词、句。
天 津 泥 人 张
苏 州 刺 绣
山西剪纸
你 看 得 清 吗 ?
浙江一大师在米粒大小的象牙上雕刻 了42位美国总统
微雕艺术
朱红
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 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 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书 的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介绍制作者的题名及篆章。
第六段
wéi做 这里指雕刻
竟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