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练习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攻》同步练习
【基础整理】
一.基础字词
1 .通假字
①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
2.重要实词
①众闻则非之非:指责,非难。
②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得:得到,这里指捕获。
③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甚:严重,厉害。
④拖其衣裘拖:拽下来。
3.词类活用
①众闻则非之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
②以亏人自利也。
使动用法,使人亏。
③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文言句式】
省略句
①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
②从而誉之,谓之义。
“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文学.文化常识】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
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
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
《非攻》(节选)部分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课堂•内外
【自主学习】
1.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窃.盗.杀人),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2.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答:
★参考答案:从文章所举事例及事例的性质角度来看,《非攻(节选)》运用了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合作交流】
3.墨子对世人的认识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答:
★参考答案:墨子认为,既然“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窃桃李”甚至“杀不辜人”),谓之不义”,为什么反而认为比这些更严重.“亏人”更甚的“攻国”是“义”的,不仅不“非”之,反而“誉之”.“谓之义”?这只能说明一点:人们对“义与不义之别”并不“知”(了解)
4.探究归纳墨子在《非攻(节选)》一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识。
答:
★参考答案:墨子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层层推进,揭露了“攻国者”的所谓“义”,实质是“大不义”,借此表现了墨子“非攻”的态度。
演练•提升
【夯基达标】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解析:“乘”意即“登上”。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D.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解析:A“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现意为特别,很;B“细说”古义为谗言,今义为仔细地说;D“从而”古义为跟从,“而”是承接连词,今义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众闻则非之B.以亏人自利也
C.从而誉之D.项伯杀人,臣活之
★解析:BD是使动用法,A为形容词用作动词,C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BD
4.下列各句所用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从而誉之,谓之义D.若属皆且为所禽
★解析:AC为省略句,B为判断句,D为被动句
答案:AC
【能力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罪益厚B.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圣益圣,愚益愚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其不仁兹甚D.是何故也
宏兹九德是寡人之过也
★解析:A项是“更加”B项是同“智”,D项是“这”。
C分别解释为“更”.“这”。
答案:C
6.与例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以亏人自利也
A.以乱易整,不武B.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C.以待大王来D.以其无礼于晋
★解析:D项与例句都为“因为”,A是“用”,B是“来”,C是表目的连词。
答案:D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亏人自利”的一组是…………………()
①.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②.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
③.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④.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
⑤.今至大为攻国
⑥.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③④⑥
★解析:③是写别人对他的指责④对行为作评价⑥对作法提出疑问。
答案:C
8.下列对语段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人偷了别人家的桃李.大猪小猪和马牛,听到的人会加以谴责,执政的人抓到会加以处罚,因为这些都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B.偷人桃李,没有偷人大猪小猪严重;而偷人大猪小猪,又没有偷人马牛严重,因为损害别人越多,罪就越严重。
C.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
可是人们不知道谴责,反而赞扬它,说它是义,可见人们在小事上的“义”与“不义”区分得很清楚,而在大事上却不明白。
D.本文采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坚持原则。
★解析:采用类比(或比喻)的手法。
答案:D
《非攻》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
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
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
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