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2015

合集下载

CSC2015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上)

CSC2015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上)

CSC2015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上)2015年5月8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2015中国脑卒中大会上,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编订的“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揭开了面纱。

以下为《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

制定者: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卒中防治系列规范指导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陇德院士根据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査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根据国内外经验,卒中可防可控。

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的降低卒中发病率,减轻卒中疾病负担。

本指导规范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指南编写。

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

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不当生活方式等。

本规范主要针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建议及措施。

—、高血压[指导规范]◢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及时筛査新发高血压患者并给予干预及随诊,35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有高血压和(或)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一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

除关注诊室血压外,还应关注患者动态血压、家庭血压、清晨血压等,并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

◢全面评估患者的总体危险:(1)低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

3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2)中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1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3)高危人群: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治疗。

◢高血压患者应减少纳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对于合并吸烟者应强烈建议患者戒烟,同时指导患者应用药物(尼古丁替代品、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等)辅助戒烟,对戒烟成功者进行随访和监督,避免复吸,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对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调脂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糖治疗;对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

2015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标准

2015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标准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2015-05-08 22:06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作者: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编审委员会字体大小-|+一、概述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亚洲国家 ICH 占脑卒中患者的 25%-55%,而欧美国家 ICH 仅占脑卒中患者的 10%-15%。

ICH1 个月死亡率髙达 35%-52%, 6 个月末仍有 80% 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规 ICH 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技术,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二、脑出血的分类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以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肿瘤卒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见。

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分类,欧洲将 ICH 分为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和原因不明性脑出血;美国有学者将 ICH 命名为非动脉瘤性、非 AVM 性、非肿瘤性自发性脑出血。

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的分类,目前得到较多认可。

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指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由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脑血管炎、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静脉窦血检形成等引起,占 ICH 的 15%-20%。

原发性脑出血指无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数合并有髙血压。

在我国,虽未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査,但就现有文献资料分析,原发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者可高达 70%-80%,所以我国一直沿用“高血压脑出血”命名。

而在国外医学文献中,多将该病统称为脑出血或自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 ICH 的 80%-85%。

本指导规仅限于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三、辅助检查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査是诊断 ICH 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脑 CT、 MRI 和脑血管造影等。

CT 及 MRI 能够反映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围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GA 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1,5-AGAG 1,5-脱水葡萄糖醇(1,5-dehydrated glucose) CGM 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缺乏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内容

引言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GA 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1,5-AGAG 1,5-脱水葡萄糖醇(1,5-dehydrated glucose) CGM 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1,5-AGAG 1,5-脱水葡萄糖醇

1,5-AG是呋喃葡萄糖的C-1脱氧形式,其含量在多元醇糖
类中仅次于葡萄糖,其在糖尿病患者中显著降低;

准确而迅速地反映1~2周内的血糖控制情况,尤其是对餐 后血糖波动的监测具有明显优越性

1,5-AG可作为辅助的血糖监测参数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 调整;

测试中、测试后需规范患者的操作。

质量控制
新买的血糖仪、启用新的试纸条及血糖仪更换电池后需要仪器校准

毛细血管血糖数据管理
血糖日志应包含血糖、饮食、运动等多方面信息

指导患者
毛细血管血糖的局限性

采血部位局部循环差,如休克、重度低血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重度脱水及水肿等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毛细血 管血糖检测;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标准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标准

血糖的管理——推荐意见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在 140/90mmHg 以下 , 可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进一 步降低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降低心脑血管事 件方面可能效果更明显 (A级推荐);
(2)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联合 他汀类调脂药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A级推荐)。
(2)冠心病患者及高血压高危患者即使LDL—C水平正 常,也应改变生活方式和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 荐)。
二、脑卒中的识别
• 1.院前急救 • 快速识别一项研究表明,接到患者、家属或旁观者在家中或公共场所呼叫
120、999或其他紧急救护人员,报诊者提及某些具体词汇,如卒中、面部 下垂、无力/跌倒或交流困难,则分诊员可正确地识别出80%的卒中。调度 员与医护人员对卒中的诊断 一致,则到场的时间与救治时间均会缩短。
建立多样化的应对策略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①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体系: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治疗的意义和目的以及遵守医嘱的重要性,调动患者健 康保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方式有书面教育、小组谈论、计划指导和个别咨询等,以及视频、 录像 带、广播、科普书、壁报、手册等形式 。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及药物的副作用等。时间 安排上强调全程教育,包括门诊时、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指导和出院后督导。 ②纠正态度和信念。 ③利用技巧强化记忆:如交代简明,措词通俗易懂;强调遵从建议的重要性;让患者重复主要的内容以 及书面指导等。 ④应用提醒物:文献报道应用提醒物会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提醒物包括子钟、用药日记以及定时发 放药物等。 ⑤坚持持续督导:研究表明,有助于依从性的措施一旦撤除,患者的依从性很快降至未干预前的水平 。
意识障碍监测
意识障碍的评估技术非常重要。 目前,应用GCS进行意识水平障碍的评估,简捷

中国脑卒中护理_指导规范标准

中国脑卒中护理_指导规范标准

脉搏和心率监测推荐意见
(1)卒中后房颤患者,护士需进行两人同时监测脉搏与心率 (A级推荐); (2)脑卒中发病24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A级推荐); (3)重症脑卒中患者建议给予床边心电监护(A级推荐); (4)加强护士对心电监护仪应用的培训(A级推荐)
呼吸监测推荐意见
(1)合并低氧血症患者应给予吸氧(A级推荐);
(4)在无法或者不宜监测上肢血压情况下,足背动脉可推荐为较好的 测量血压的部位(B级推荐);
(5)血压测量频繁时,需更换监测部位,防止皮肤出现压力性紫癜(B 级推荐)。
瞳孔监测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1)护士应使用聚光手电筒适时 为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瞳孔的观察 (专家共识); (2)护士可以根据患者GCS评分 来确认观察瞳孔的间隔时间(B级 推荐;(3)图片参照法可用于瞳 孔大小的判定(B级推荐)。
(2)冠心病患者及高血压高危患者即使LDL—C水平正 常,也应改变生活方式和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 荐)。
二、脑卒中的识别
• 1.院前急救 • 快速识别一项研究表明,接到患者、家属或旁观者在家中或公共场所呼叫
120、999或其他紧急救护人员,报诊者提及某些具体词汇,如卒中、面部 下垂、无力/跌倒或交流困难,则分诊员可正确地识别出80%的卒中。调度 员与医护人员对卒中的诊断 一致,则到场的时间与救治时间均会缩短。
血压监测推荐意见:
(1)对于血压正常或偏高者,可采用无创自动血压连续监测,血压偏 低或血压波动较大者应在无创自动血压连续监测的前提下,定时手动测 量(A级推荐);
(2)入院首次测血压时,需监测对侧肢体血压值,当压差 >10mmHg, 密切监测血压的同时需要监测心率的变化(A级推荐);
(3)急性偏瘫患者侧卧位、平卧位与俯卧位均可作为测量下肢血压的 体位(B级推荐);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要点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要点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要点1.流行病学特点:指导规范对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脑卒中的高发年龄段、性别差异、地区差异以及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等。

了解这些特点能够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2.分类和诊断:规范对脑卒中的分类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此外,规范还介绍了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包括常见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指标。

3.早期干预:指导规范提出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干预措施,包括急救和院前评估、急性期治疗以及早期康复干预等。

早期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4.危险因素控制:规范重点强调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控制,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规范给出了详细的危险因素控制目标和方法,以及辅助检查的指征和临床应用。

5.治疗策略:规范对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和长期管理等。

同时,规范还强调了抗栓治疗、止血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法。

6.康复和护理:规范对脑卒中康复和护理进行了全面的指导,包括早期康复、强化康复训练和社区康复等。

规范还强调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包括衣着、进食、排尿、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训练。

7.患者管理与转诊:规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和转诊提出了具体指导,包括急性期的血压控制、体温控制、血糖控制等。

同时,规范还对脑卒中患者的转诊标准进行了明确划定。

8.科学研究与宣传推广:规范提倡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制定和完善评价脑卒中防治效果的指标体系。

此外,规范还鼓励开展脑卒中防治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是一份全面细致的文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和系统的指导,以提高我国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

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
卒中已成为全世界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卒中
作为中国首要死亡原因,造成了22.45%的死亡
高发病率
中国卒中的现状
脑卒中发生率以每年8.7%的速度增加
亚太NO1
脑卒中达370万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脑卒中病人已达700多万 ,发病率每年 上升8.7%。预测:如果发病率维持不变的话,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有 400万人死于脑卒中,如果发病率仅增加1%的话,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 有600万人死于脑卒中
卒中类型 任何致命性卒中 任何致命性卒中 任何致命性卒中 任何卒中 任何卒中 任何卒中 任何卒中+TIA 任何缺血性卒中 任何缺血性卒中
9项大型临床研究结果
病例数 16649
糖尿病 比例(%)
4.8
相对危险度 男性(95%CI)
3.3(1.9-5.7)
347978
1.5
2.8(2.0-3.7)
16172
2020年
脑卒中280万
2014年
2010年
2007年
2008国际“卒中”杂志上发表的中国-MONICA调查结果
7
2010年及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中国的数据 显示脑卒中是中国第一位的死因,在世界范围内为第二 为死因。而且死亡率呈现升高的趋势。
标准化死亡率(单位)1/10万)
中国高达40%的门诊卒中患者是复发病例1
膳食与营养
5 不良生活习惯
中国广州佛山急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情况
n=557
章成国,曾桄伦,张国华等。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8, 12:824-81227.
美国卒中恢复期血糖异常流行病学研究
n=216
Ivey FM, et al. Cerebrovasc Dis 2006;22:368–31731.

ICU常见疾病指南

ICU常见疾病指南
明》推荐意见(中文版)
AIUM:腹主动脉超声诊断和筛查实践指南(2015
心脏冲击伤临床诊疗规范(建议) 2014年ESC_EACTS 袖珍指南:血运重建(中文版)
肺炎 COPD与哮喘 肺动脉高压 呼吸衰竭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 年版)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2016 NICE指南:脊髓损伤的评估和初始管理
以上只是常用的部分,多摘取中文版,相应指南多 有欧版及美版。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主动脉夹层
2016 SIGN国家临床指南:急性冠脉综合征 2016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5ESC指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
管理中文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2016ACC_AHA指南:冠心病患者双抗疗程指南 2015AHA科学声明:慢性肾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 2014 SOAP共识声明:妊娠期心脏停搏的管理 2015 CNGOF/SRAR指南:产后出血 2016 SMFM临床指南:羊水栓塞的诊断和管理 2011 ATS/STR临床实践指南:妊娠期可疑肺栓
塞的评估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和外伤后癫痫的预防及治疗指南 _草案_全国神经外科癫痫防治协助组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更新版)
2015年心律学会关于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不
恰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和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专家共识 解读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0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吉兰-巴雷综合征诊 治指南

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

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

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
①对于急性脑卒中/T I A患者,应尽快测量并监测血糖;当血糖高于10.0mmol/L时应该给予降糖治疗,急性期首选胰岛素,并注意防止低血糖发生;对于血糖低于3.3mmol/L的患者应该尽快给予补糖治疗,纠正血糖的目标为正常血糖即可,避免血糖过高。

②对于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的缺血性卒中/T I A患者,应该做到尽早筛查血糖,应尽早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空腹血糖小于7mmol/L的患者急性期后应做OGTT试验,保证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尽早发现。

③在脑卒中/T I A患者的长期血糖管理中,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0%(平均血浆葡萄糖为8.6mmol/L)水平;在保证不发生低血糖或其它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一些患者可选择更加严格的目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平均血浆葡萄糖为7.8mmol/L),这些患者可能包括糖尿病病史短,预期寿命长及无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于有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史,预期寿命短,存在严重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病史长且应用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药物都难以控制血糖的患者,可考虑将目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为8.0%(平均血浆葡萄糖为10.2mmol/L)。

④对于任何类型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推荐当血糖持续大于
10.0mmol/L时应该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推荐目标血糖浓度为7.8〜10.0mmol/L。

目标血糖越接近以上范围低值可能获益越大,对于部分患者,只要不发生严重低血糖,6.1〜7.8mmol/L的血糖可能是合理的。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
3. 具体监测方案见附录二。 (四)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影响因素 1. 血糖仪的准确性因素:通常所说的血糖仪的准确性 包含了两个方面:准确性和精确性。准确性是指血糖仪的 测量结果与实验室血糖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确性 是指同一样本多次重复测量后的一致程度。目前,国际上 遵循的是 ISO15197-2013 的标准[14]。 准确性要求:患者同一部位血样血糖仪测试的全血结 果和生化仪测试的血浆结果之间的偏差应控制在如下范 围:至少 95%的测试结果满足,当血糖浓度<5.6 mmol/L 时, 应在±0.83 mmol/L 偏差范围内;当血糖浓度≥5.6 mmol/L 时, 应在±15%偏差范围内。99%的结果偏差在一致性网络误 差分析栅格的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精 确 性 要 求 :血 糖 浓 度 <5.6 mmol/L 时 ,标 准 差 <0.42 mmol/L;血糖浓度≥5.6 mmol/L,变异系数(CV)<7.5%。 2. 干扰性因素:目前临床使用的血糖仪检测技术均采 用生物酶法,主要有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葡萄糖脱氢酶 (GDH)两种,而 GDH 还需联用不同辅酶,分别为吡咯喹啉 醌葡萄糖脱氢酶(PQQ-GDH)、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 脱氢酶(FAD-GDH)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脱氢 酶(NAD-GDH)三种。GOD 血糖仪对葡萄糖特异性高,不受 其他糖类物质干扰,但易受氧气干扰。GDH 血糖仪无需氧 的参与,不受氧气干扰。FAD-GDH 和 NAD-GDH 原理的血
≥5 次/d
2~4 次/d
多次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应进行 SMBG 的时间点:正餐和点心前、偶尔餐后、睡
前、运动前、怀疑低血糖时、治疗低血糖至血糖恢复正常后、执行关键任务前(如驾
驶)
1~2 次注射:SMBG 结果有助于指导治疗决策和/或自我管理

我国卒中管理进入新时代:2015年我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发布

我国卒中管理进入新时代:2015年我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发布

和介入治疗。 如何申请成为卒中
中心 首先需申请加入中国
卒中学会下属的中国卒中 中 心 联 盟(China Stroke Center Alliance,CSCA。加 入方式详见中国卒中学会 网 站 :www.chinastroke. net,点 击 进 入 卒 中 中 心 联 盟),并 进 行 卒 中 质 量 数 据 申报,联盟的专家组根据申 报的数据进行卒中医疗服 务质量评价。关键的评价 标 准 :① 数 据 质 量 :连 续 性 、准 确 性 ;②医 疗 质 量 : 基于指南推荐的关键绩效 指标(表)执行率。
综合卒中中心相比起 卒 中 中 心 ,其 专 业 化 程 度 更 高 ,要 求 每 年 接 诊 不 少 于 500 例 ,静 脉 溶 栓 不 少 于 50 例 ,可 以 开 展 血 管 内 治 疗 ,与 区 域 内 的 120 系 统 联 动 ,并 有 专 门 的 医 疗 质 量 控 制 专 员 ,可 以 对 大 面积缺血性或出血性卒 中 、不 明 病 因 的 卒 中 、需 要 特殊检查和治疗而卒中中 心无法完成的卒中及需要 多学科救治的卒中进行诊 治 ,并 提 供 重 症 内 外 科 医 疗 、专 门 性 检 查 、神 经 外 科
根据上报的数据质 量 ,卒 中 中 心 将 被 分 为 金 牌 、银 牌 和 铜 牌 三 个 等 级 。 数据上传不及时或数据反 映出的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较低的单位,将退出联 盟 。
总的来说,卒中中心建设指南的建立对配置区域医疗资源、制定合理的卒 中诊疗策略并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积极推动卒中中心的建立与 认证,还需要政府、医院管理层、120 急救中心、脑血管病专家、一线临床医生、专 业和大众媒体等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寒林 整理)
从入院到溶栓的时间 (DNT 时 间)平 均 为 116 分 钟 ,而 欧 洲 国 家 平 均 68 分 钟 ,美 国 平 均 67 分 钟 ,我 国 几 乎 是 发 达 国 家 的两倍!

脑卒中患者血糖管理

脑卒中患者血糖管理

应激是脑卒中患者血糖波动的主要因素
• 脑卒中应激导致促肾上腺激素、胰升血糖素,生 长激素分泌增加,诱发糖原异生,降低糖原利用, 使血糖升高。
• 此类患者常合并IR状态加重,使外周组织糖利用 减少,脑内糖过多,导致血糖升高。
• 血清炎症因子的大量持续释放可进一步加重高血 糖。
合理的血糖监测和调控是 降低和减少脑卒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键
一、缺血性脑卒中/TIA急性期的血糖管理
01 何时启动降血糖
STEP
02 目标血糖浓度
STEP
03 降糖药物选择
STEP
04 预防低血糖
STEP
高血糖
糖尿病
应激加重
应激性高血糖
二者在急性卒中时难以区分。无论以上何种形 式的高血糖均对卒中患者不利。
01
STEP
何时启动降血糖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尽快测量并 监测血糖,当血糖高于10.0mmol/L时应该 给予降糖治疗 。
• 注意低血糖症诱发的心、 脑血管疾病
• 加强低血糖高危点的血 糖监测:夜间、午餐前、 睡前和晚餐前
• 对患者实施糖尿病教育
低血糖未纠正
• 静脉注射5%或10%的葡萄 糖,或加用糖皮质激素
• 注意长效磺脲类药物或中、 长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不 易纠正,可能需要长时间 葡萄糖输注
• 意识恢复后至少监测血糖 24-48 小时,加强低血糖 高危点的血糖监测:夜间、 午餐前、睡前和晚餐前
脑的功能
脑没有糖原储 备,不能利用 游离脂肪酸, 且酮体生成需 要一定时间, 因此依赖于血 糖。即使是低 血糖时 ,中枢 神经每小时仍 需要葡萄糖6g。
神经损害
低血糖引起的 神经损害取决 于:低血糖的 程度、持续的 时间及机体的

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

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
发或加重
03
良好的血糖管理 有助于改善脑卒 中患者的预后和
生存质量
04
血糖管理是脑卒 中患者康复治疗 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血糖管理的方法
饮食控制
01
控制总热量 摄入
02
增加膳食纤 维摄入
03
减少饱和脂 肪酸和反式 脂肪酸摄入
04
增加不饱和 脂肪酸摄入
05
增加蔬菜和 水果摄入
06
减少糖分摄 入
07
增加全谷物 摄入
04
用方法、时间、剂量和副作用
药物联合使用:根据病情需要,合
05
理使用多种降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时间
4
运动调整:根据 血糖水平,调整 运动强度和持续
时间
5
定期复查:定期 复查血糖,评估 饮食和运动调整
效果
根据血糖调整药物剂量
定期监测血糖:根据患者病情,制
01
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和时间
调整药物剂量:根据血糖监测结果,
02
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敏
03
感性,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注意药物的使
影响脑卒中复发
血糖控制不 佳:增加脑 卒中复发风

血糖波动: 影响脑卒中 预后,增加
复发风险
血糖过高: 导致血管损 伤,增加脑 卒中复发风

血糖过低: 导致脑组织 缺血缺氧, 增加脑卒中
复发风险
影响脑卒中治疗效果
01
血糖过高或过低 都会影响脑卒中 患者的治疗效果
02
血糖管理不当可 能导致脑卒中复
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 理
演讲人
目录

15脑卒中患者出院指导规范

15脑卒中患者出院指导规范

15脑卒中患者出院指导规范
脑卒中病人出院指导
(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由于脑功能受损,使肢体运动及言语功能明显障碍,家庭生活适应性差,多不能自理,因此,要指导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病理性心理状态,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并给予鼓励,多做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悲观情绪,树立良好的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平静心境,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

(2)饮食指导:适当的饮食护理是出院后康复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调节,营养调理,给予低盐,低胆固醇饮食,多食含钾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戒烟并尽量少饮酒。

高血压患者要给予低盐、低脂肪饮食,有烟酒嗜好者要劝其戒酒戒烟;高血糖、高血脂患者要限制食物中的糖及脂肪的含量,增加食物中植物油及蛋白质比例,并鼓励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

(3)保持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睡眠,选择适合的运动锻炼和放松疗法、保持大小便通畅。

(4)用药指导: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5)康复训练:要促使患者多进行瘫痪肢体的锻炼。

对于瘫痪较重的病人要勉励家属多给患者做肢体被动运动,促进肢体血液轮回,最大限度地减少肢体废用性关节和肌肉退行性变。

(6)自我言语训练(读、写、计算):对于失语患者,家属要不厌其烦地诱导,训练患者发音,进行言语表达,以促进言语功能恢复。

ADL提高(穿衣、进食、如厕、步行等),日常起居指导。

以自我照顾护士为主。

(7)注意安全,有条件者可进行家庭环境改造,改建成无障碍通道,防止跌倒,必要时使用辅助器具。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标准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标准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饮食习惯,制 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遵循低盐 、低脂、低糖的原则,保证营 养均衡。
预防并发症
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保 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 染。
促进康复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如肢体活动、语言训练等,以
促进功能恢复。
专科护理
01
02
03
药物治疗
目的及范围
规范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流程,提高护 理质量。
涵盖了脑卒中患者的评估、诊断、治 疗、康复和出院后的护理等方面的内 容。
推广科学的护理理念和方法,为医疗 机构、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指导和参 考。
02
护理指导规范
基础护理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
意识状态和尿量等变化。
05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预防并发症
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尽量减少 使用机械通气和雾化吸入时的不当操作。
预防压疮
定期翻身拍背,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使用气垫床、海绵垫等保护措 施,避免长时间同一部位受压。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适当抬高下肢,定期更换体位,遵医嘱使用弹力袜、间歇气压装置 等预防性措施。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进行 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
心态。
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 记录并报告医生。
并发症预防
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定期翻 身、预防压疮等。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关注药物反应,及 时调整用药方案。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指 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2015年5月8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2015中国脑卒中大会上,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编订的“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揭开了面纱。

以下为《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

制定者: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卒中防治系列规范指导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陇德院士糖尿病作为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公认。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血糖可以增加卒中发生率,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卒中患者中15%-33%患有糖尿病,且9.1%的卒中再发可归因于糖尿病。

早期的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也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而且卒中急性期血糖过高或过低均可对卒中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使卒中患者接受规范的血糖管理,做好卒中的二级预防,降低卒中患者的再发风险,特制定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缺血性卒中/TIA急性期的血糖管理1.高血糖1.1指导规范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尽快测量并监测血糖,当血糖高于10.0mmol/L时应该给予降糖治疗,急性期首选胰岛素,并注意防止低血糖发生。

1.2证据卒中急性期的高血糖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既往已知或存在但不知晓的糖代谢异常,并可因卒中所致的应激使既往的糖代谢异常加重,另一种为单纯的应激性血糖升高,二者在急性卒中时难以区分。

无论以上何种形式的高血糖均对卒中患者不利。

既往许多研究均表明,与血糖正常患者相比,同时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卒中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更加缓慢,并发症更多、再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意外的风险更大。

入院时高血糖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溶栓后其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和不良预后的概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的患者。

但是即使存在众多的类似研究结果,仍不能证明髙血糖与不良预后间存在肯定的因果关系。

在降糖方式选择方面,2008年和2009年的两项较小样本(n=46,n=74)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脑梗死急性期(分别为发病12h内和24h内)进行强化降糖安全可行,尽管前一项研究中强化降糖组有11例(35%)患者发生低血糖,但并无不良反应发生。

在降糖治疗对脑卒中预后影响方面,GIST-UK研究旨在探明在缺血性卒中发病24h内应用胰岛素治疗能否降低患者3个月死亡率,在该研究中,933名发病24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葡萄糖水平为6-17mmol/L)被随机分为葡萄糖-钾-胰岛素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组目标指尖血糖浓度为4-7mmol/L,治疗持续时间为24h,结果表明,两组间3个月死亡率和不良预后无显著差别。

尽管未得出阳性结论,但是该研究有几点设计缺陷需要注意:首先,该研究因纳入病例较慢而提前终止,并未达到预先设计的2355例的样本量,可能由于样本量少而未显示出两组的显著性差异;其次,该研究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糖差异较小,且对照组在治疗后6-24h的平均血糖也显示为低于7.0mmol/L,最后,该研究平均接受治疗的时间为发病后13小时(可能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部分病例可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正在进行的SHINE研究计划纳入1400例发病12h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的患者,入组患者将被随机分为强化降糖组(4.4-7.2mmol/L)或标准血糖管理组(<10.0mmol/L),主要结局指标为三个月时预后,同时该研究也计划进行阿替普酶溶栓组的亚组分析,期待该研究带来更多的证据。

总之,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最佳的降糖治疗时机、目标血糖浓度及降糖治疗方法等仍不确切,对接受溶栓的患者是否需要特殊的目标血糖也不得而知,这些方面均缺乏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

但是需注意的是,过于激进的降糖治疗可能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增加。

因此,在寻求血糖达标的同时,还应注重安全性,有效地避免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尤其是严重、急性低血糖的发生。

2.低血糖2.1指导规范①对所有急性卒中/TIA患者尽快测量血糖。

①对于血糖低于3.3mmol/L的患者应该尽快给予补糖治疗,纠正血糖的目标为正常血糖即可,避免血糖过髙。

2.2证据卒中急性期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并不常见,大多可能与应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关。

严重的低血糖可产生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并可导致抽搐或产生类似卒中的症状。

低血糖可在卒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脑损伤,直接导致脑缺血损伤及脑水肿加重,严重低血糖甚至可造成不可逆的严重脑损伤。

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应该尽可能早地测量血糖,对于血糖低于3.3 mmol/L(60 mg/dL)的患者应该给予紧急处置,大多数患者可通过缓慢静脉注射20-40ml 50%的葡萄糖得到快速纠正。

也可选择口服补糖,但提升血糖速度较慢,且不能用于意识障碍或吞咽障碍等患者。

二、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的血糖管理1.指导规范①对于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该做到尽早筛查血糖,应尽早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空腹血糖小于7mmol/L的患者急性期后应做OGTT试验,保证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尽早发现。

②在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长期血糖管理中,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0%(平均血浆葡萄糖为8.6mmol/L)水平。

③在保证不发生低血糖或其它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一些患者可选择更加严格的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平均血浆葡萄糖为7.8mmol/L),这些患者可能也括糖尿病病史短,预期寿命长及无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④对于有严重低血糖亊件发生史,预期寿命短,存在严重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病史长且应用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药物都难以控制血糖的患者,可考虑将目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为8.0%(平均血浆葡萄糖为10.2 mmol/L)。

2.证据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需进行合理的血糖管理这点并无异议。

但是关于合并糖代谢异常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日常血糖管理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尚比较缺乏,现有的国内外指南中的推荐意见多来自一级预防的证据。

而且,无论是对于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至今均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严格的血糖管理能降低糖尿病患者卒中发生或卒中再发的风险。

1998年发表的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研究)将3867例新近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管理组(磺脲类药物加或不加胰岛素)和常规血糖管理组(主要通过干预生活方式),10年后两组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0%和7.9%,结果表明,强化降糖组与糖尿病相关的任何终点亊件比标准血糖管理组低12%,但是该区别主要是在于糖尿病相关的小血管疾病,两组间大血管疾病患病率无显著差别。

后来发表的关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强化降糖的大的临床试验均未得出强化降糖优于标准血糖管理的结论,2008年发表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控制研究(ACCORD研究)甚至因发现强化降糖(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6.7%)与标准血糖管理(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7.5%)相比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而提前终止。

2013年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包括了所有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管理的大的临床试验,选定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卒中发生率,结果表明,强化血糖管理与标准血糖管理相比并不能显著降低患者卒中发生,但是可降低体重指数大于30的患者的卒中发生率。

这些研究未得出阳性结论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入选时患糖尿病的病程较长,因此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因此对糖代谢异常患者应早期筛查,尽早干预。

PROactive研究是关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中血糖管理的研究,该研究共纳入5238例患大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安慰剂组,主要结局指标为所有原因死亡或心梗/卒中等大血管事件,平均观察时间为34.5月,最后两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0%和7.6%,结果表明,两组主要结局指标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既往有卒中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吡格列酮可显著降低患者卒中(P=0.0085)和严重血管事件(卒中、心梗或心血管死亡)发生率(P=0.0467)。

正在进行的一项关于吡格列酮用于缺血性卒中/TIA患者血糖管理的大的临床试验(IRIS)计划纳人患者3936例,希望该研究的结果能提供更多相关的证据。

三、自发性脑出血的血糖管理1.指导规范①对于脑出血患者,应尽快测量并监测血糖,对于血糖低于3.3mmol/L的患者应该尽快给予补糖治疗,纠正血糖的目标为正常血糖即可,避免血糖过高,当血糖大于10.0mmol/L 时应选择降糖治疗,并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

②对于脑出血急性期过后的患者,可参考本指导规范中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的血糖管理部分指导规范的②③④。

2.证据动物研究表明,高血糖可增加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和细胞死亡,并导致不良预后果。

观察性临床研究也表明,入院时高血糖是脑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是目前尚缺乏脑出血患者血糖管理的高质量的临床试验。

国内任添华等将伴血糖升高的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6.1-8.3mmol/L)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8.3-10.0mmol/L),结果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组30天死亡率大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患者的死亡率大于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的患者。

四、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1.指导规范对于任何类型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推荐当血糖持续大于10.0mmol/L时应该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推荐目标血糖浓度为7.8-10.0mmol/L。

目标血糖越接近以上范围低值可能获益越大,对于部分患者,只要不发生严重低血糖,6.1-7.8mmol/L的血糖可能是合理的。

2.证据2009年发表的一项纳入26篇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3567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meta分析表明,与传统胰岛素治疗相比,强化胰岛素治疗并不能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反而可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但是在外科重症患者中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率。

2012年发表的一项纳入16篇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248例神经重症患者的meta分析同样表明,与传统胰岛素治疗(目标血糖浓度8.0-16.7mmol/L)相比,强化胰岛素治疗(目标血糖浓度3.9-7.8mmol/L)并不能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但是可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

虽然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患者预后比传统胰岛素治疗组好(P=0.04),但是该优势只是局限于强化胰岛素治疗组与高胰岛素治疗阈值的(>11.1mmol/L)传统胰岛素治疗亚组相比时,而与中等胰岛素治疗阈值(7.8~10.0mmol/L)的传统胰岛素治疗亚组相比,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并没有得到更好的预后(危险比0.99,95%置信区间0.85-1.14,P=0.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