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赏析分析 剧中人物
等待戈多赏析分析剧中人物
从《等待戈多》中看对生活的思考《等待戈多》被评论为是“表现对美好的或美好的生活的期待而不可得,隐喻的是人类对现状和未来处于茫然无措甚至绝望的境地。
”我赞同这样一种说法,《等待戈多》带给人的感觉是茫然、荒诞,但是另一方面,对于这种说法还有一种补充,那就是它隐隐的透着积极的一面。
《等待戈多》留给人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思考,思考我们自己又是怎样面对着自己的生活。
《等待戈多》中的主人公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一直处在一个等待的状态,他们在等待戈多,但是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戈多是谁,就只是一味的等待。
时间在等待中变得虚无,而生命也在等待中静止。
每一天都是同样的重复。
而虚无的另一面是将死亡也变成了无聊的消遣。
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弗拉基米尔:不错,可是咱们等待的时候干什么呢?”“爱斯特拉冈:咱们上吊试试怎么样。
”也许在空虚无聊的生活中,才会有这种对话。
在剧本的一开始,弗拉基米尔便有一段自己的独白“我开始拿定主意。
我这一辈子老是拿不定主意,老是说,弗拉基米尔,要理智些,你还不曾什么都试过哩。
于是我又继续奋斗。
”他们两个人都在生活中等待,也曾有反思,但是那些反思仅仅限于思想上而已。
或者说对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要怎样做,有了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可是在思考过后,依旧按照老样子去生活。
这样一段独白,好像是对生活朦胧的质问。
“要理智些”“老是拿不定主意”这不就是我们最平常的状态麽。
从全剧来看,弗拉基米尔一直处在一个等待的状态。
他的“奋斗下去”究竟指的是什么,我想可以从“还不曾什么都试过”来理解,奋斗就是指去尝试做别的事情。
那么这样的独白可以看做是他希望改变生活的愿望。
但是他的等待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任何的新意。
我们很多时候也在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反省和思考,但是这样无聊空虚的等待只能带来越来越消极懈怠的生活状态,即便是有了思考依旧是于是无补。
试析《等待戈多》中幸运儿的末人形象
高的研 究价值。 《 等 待戈 多 》 中, 引起 我 最 大
兴趣并非 两个 主角 ,而 是作为 配 角存在 的幸运 儿 ,他 到底是一 个
怎样 的人物 ?阅读过 尼采 的 “ 末
前, 把 它交 给 波卓 , 后退 , 又 拿起 行李箱和篮子 ) ( 第2 7 6 页)
这样 的漠视一 切 ,大 抵是 因 为他 对任何人 、任何 事都 已经不 抱 有 希 望 了 ,已 经 是 一 个 完 全 的
萨缪 尔 ・ 贝克 特 , 1 9 0 6 年 出生 于 英 国爱尔 兰 一个 犹 太人 家 庭 , 是 荒诞派戏剧 的代 表作家 ,而于
幸运儿虽然 是活 在这个 世界 上 的 ,但 是 他 对 周 遭 发 生 的 一 切
的关 心 ,在幸运 儿看来 或许都 是 没有必要 的, “ 波卓 : 赶 紧快 点。再 过一会 儿 , 他 可就不再 哭 了。( 爱 斯特 拉贡走 近幸运儿 ,开始准 备 为他 擦眼泪 。幸运 儿朝他 的小 腿 上 狠 狠 地 踢 了 一 脚 。 爱 斯 特 拉 贡 往 后一倒 ,手一松 ,手绢落 在地 上, 他一边 叫着 疼 , 一边瘸 着腿在 舞台上转 圈 ) 手 绢 。( 幸 运 儿 放 下 放下行李箱 和篮子 , 捡起 手绢 , 上
学 教 育
试析《 等待戈多》 中幸运儿的末人形象
回 王晨 晔
内容摘要 : 幸运儿, 作为《 等待 戈多》 中的主要人 物之一, 以一种超现 实的形 象出现在 舞台上, 吸引了大 多数 人的注意力 。那 么 , 在这 部荒诞派戏 剧 中, 他到底是 一个 怎样 的人 呢?这 篇论 文的 目的就是试 图从“ 末人” 形 象—— 无希望者 、 无创造者、 信奉奴隶道德者这个 角度 来解读幸运儿这个人物。 关键词 : 萨缪尔- 贝克特 《 等待戈多》 幸运儿 “ 末人” 形象
解析《等待戈多》中的对立人物关系及深层含义(合集五篇)
解析《等待戈多》中的对立人物关系及深层含义(合集五篇)第一篇:解析《等待戈多》中的对立人物关系及深层含义解析《等待戈多》中的对立人物关系及深层含义摘要:《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其文本没有设置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塑造任何具有具有魅力的舞台角色,而是通过流浪汉之间的琐碎对话表现中心思想,这种成对人物关系设置并不是偶然现象,本文通过对《等待戈多》中的两对流浪汉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揭示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贝克特;等待戈多;对立Analysis of Opposing Characters in Waiting for Godot and Its Deeper Meaning Abstract:Waiting for Godot is a masterpiece of Theatre of the Absurd.The text does not have fierce dramatic conflicts, fascinating scenarios and live characters, expressing the central theme by the dialogues between tramps,but it is not a coincidence.This dissertation intends to expose the deeper meaning of this work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s of two pairs of tramps.Key word:Beckett, Waiting for Godot, opposition 在《等待戈多》这部作品中,没有设置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塑造任何具有具有魅力的舞台角色,而是通过流浪汉之间的琐碎对话表现全局,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剧中的人物并不是孤单出现,而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相对的角色相伴出现,构成不可分离的一对。
从《等待戈多》解析法国荒诞派戏剧
从《等待戈多》解析法国荒诞派戏剧摘要在戏剧越来越大众化的今天,中西方戏剧、新式戏剧与传统戏剧逐渐进入普罗大众的审美视野。
传统的西方戏剧形式完整、叙事明白,而“法国荒诞派戏剧”此类的新式戏剧一般受众则更为陌生。
为此我们便有了了解新戏剧的代表——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必要。
在此,本人便借《等待戈多》这部作品,就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主题与形式对其进行解析。
以期通过对其了解指导对新式戏剧的审美与创作。
【关键词】:《等待戈多》;法国荒诞派戏剧;解析;主题;形式AbstractAs the drama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Chinese and western dramas, new plays and traditional dramas gradually enter the aesthetic vision of the general public. The traditional form of western drama is complete and narrative, while the modern drama of "French theatre of the absurd" is a stranger. So we have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new drama -- the French theatre of the absurd. In this case, I borrowed "waiting for godot" to resolve the subject and form of the French theatre of the absur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aesthetic and creation of the new drama.Key words: Witting for godot; The French theatre of the Absurd; Analysis; Theme; Form目录摘要1【关键词】1绪论3一、《等待戈多》41. 《等待戈多》简介42. 简析《等待戈多》4二、从《等待戈多》中解析法国荒诞派戏剧111. 从《等待戈多》到法国荒诞派戏剧112. “荒诞的体验”的主题与“人的孤独”的主题123. 解构、非理性的创作手法与独特的戏剧语言的使用144. 痛苦的生与同样痛苦的死——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物16结语17谢辞17参考文献181绪论无论是对于“法国荒诞派戏剧”还是现代主义文学,《等待戈多》都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剧作品。
戏剧鉴赏 等待戈多
荒诞的世界,精神的救赎——浅谈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人们用荒诞的行为来对这个荒诞的世界提出希望,本文拟从人类在痛苦的等待过程中寻求生命的意义这一命题出发,探索人在面对信仰的危机及社会的荒诞,如何清醒却又坚韧地活下去。
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戏剧内容大致为狄狄和戈戈在荒野里百无聊赖却十分执着地等待一个也许永远缺席的“戈多”。
剧中没有离奇的情节发展,没有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没有鲜明的性格塑造,也没有繁复华美的场景安排,但它却带给观众和读者深深的震撼和无尽的沉思。
学界大体认为它反映了人类的生存困境,特别是战后西方社会,人们普遍怀有的那种对生活的无望感、荒谬感,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所处的孤独、尴尬处境以及在尼采宣布“上帝已经死了”后人生意义的虚无和终极目标的失落。
但如果认为《等待戈多》仅仅展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在毫无意义地追求与等待一个虚无的希望,人类的整个行为只是荒诞不经,一切都是无望,仅仅表现了贝克特对生存与生命意义以及对他所置身的现存社会秩序的合理性的质疑,那或许没有完全真正领悟到他的意图所在。
一.荒诞的剧情和世界这是一个两幕剧,出场人物共有5个:两个老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奴隶主波佐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还有一个报信的小男孩。
故事发生在荒郊野外,两个流浪汉在枯树墩上等待一直未出现的戈多,而戈多到底是谁,剧本中并没有任何说明,只有些模糊的暗示。
第一幕开始时, 戈戈和狄狄在一起等待戈多,他们的等待过程是用乱说乱动来消磨时间。
而这两个人物都是失魂落魄、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波佐和他的奴隶“幸运儿”经过时给他们的等待带来一点变化,在第一、第二幕的最后都有报信的小男孩说戈多今天不来了,可能明天来,爱斯特拉冈问“:那我们怎么办?”弗拉季米尔说“:等待戈多”,这是可以概括的基本剧情。
这部两幕剧的剧情非常简单,没有情景发展,剧情矛盾冲突也不十分明显,人物形象也不是十分清晰,地点和时间也没有交代清楚,可以说通篇都是杂乱无章的对话和荒诞的行为,也没有出现一般戏剧都会出现的高潮。
《等待戈多》人物解读
《等待戈多》人物解读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余秋作《等待戈多》人物解读摘要:《等待戈多》作为欧美文坛最具代表性的荒诞派戏剧作品具有深刻的战争影响烙印。
虽然整个作品中几乎不具有相对明显的故事情节,但是在人物极具跳跃性的对话或自白中,物质和精神世界共同崩塌造成的迷惘、困惑乃至痛苦都表露无疑。
而总是成对出现的人物设置则不仅影射了人性分裂的自相矛盾,也暗喻了突破精神迷障的最终手段。
关键词:《等待戈多》;人物;解读《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作家贝克特于1952年创作的作品,由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摘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作品不仅使荒诞派戏剧从此得到了世界文坛的认可,也使贝克特一举跃升成为荒诞派戏剧最著名作家之一。
1《等待戈多》梗概作为荒诞戏剧的代表作品之一,《等待戈多》与人们习以为常的戏剧颇为不同。
这部作品几乎不存在典型意义上的故事性,从头到尾只有剧中几对人物之间的对话或自白,勉强能够作为故事主线的只有“等待”。
剧中的关键角色“戈多”从未出现,而等待他的两个主要角色——流浪汉“伏拉笛米尔”和“艾思的拉冈”因此不得不终日守候在一棵树下继续着两人永无终点的等待。
而在两个流浪汉等待的过程,一对主仆的出现让等待的过程出现了些许波折。
奴隶主卜卓和奴隶“幸运儿”试图了解流浪汉的等待,但不久后两人一瞎一哑的变化又让流浪汉的等待变得更加难以捉摸。
2《等待戈多》的人物设置2.1两个流浪汉“伏拉笛米尔”和“艾思的拉冈”是“等待”过程的核心,整个剧作也基本围绕着这两人展开。
这两个人性格基本相反,伏拉笛米尔在等待戈多时不断思考,甚至颇有自制能力,连放声大笑的欲望都会努力压制下去,以至于在对是否应当帮助卜卓一事上反复考虑,甚至说出了“人们衡量得失的过程几乎算得上是同类中的光荣,而老虎在救助同类时连想都不会想一下”之类的反讽之语。
同时,伏拉笛米尔在等待戈多这件事上始终更加坚定,每当艾思的拉冈想要放弃等待时,都是伏拉笛米尔在坚持。
等待戈多 的荒诞戏剧
等待戈多的荒诞戏剧《等待戈多》是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一部荒诞派戏剧作品,它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引发了人们对于存在、意义和希望的无尽思考。
这部戏剧的场景极为简单,一条乡间道路,一棵枯树,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就在这看似平常却又充满荒诞的环境中,等待着一个名叫戈多的人。
然而,从始至终,戈多都未曾真正出现。
故事中的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他们日复一日地等待,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知道为何等待。
他们的对话琐碎、无聊,充满了重复和无意义的内容。
一会儿谈论着靴子、帽子,一会儿又纠结于是否要上吊自杀。
这种看似毫无逻辑的对话,其实正是荒诞的一种体现。
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许多时候陷入类似的无意义的循环和琐碎之中,却不自知?他们的等待是一种绝望中的希望。
尽管不知道戈多是谁,不知道他来不来,甚至不知道等待的意义何在,但他们依然选择等待。
这种等待,反映出人类在面对未知和迷茫时,内心深处那一丝不愿放弃的希望。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对未来抱有某种期待,哪怕这种期待是模糊不清的,也愿意为之坚守。
《等待戈多》中的时间概念也是模糊不清的。
没有明确的白天黑夜,没有具体的时间流逝,只有无尽的等待。
这种对时间的模糊处理,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永恒的困境。
时间在流逝,而等待的人却仿佛被困在了一个时间的牢笼中,无法逃脱。
这不禁让人思考,在我们的人生中,是不是也有许多时候感觉时间在匆匆而过,而我们却在原地徘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戏剧中的人物形象也是荒诞的典型。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既可怜又可笑,他们衣衫褴褛,行为怪异,却又执着地等待着那个未知的戈多。
而波卓和幸运儿这对主仆的出现,更是增添了荒诞的色彩。
波卓的蛮横和幸运儿的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世界的荒谬和人性的扭曲。
从更深层次来看,《等待戈多》所揭示的是人类存在的荒诞性。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出生、成长、衰老、死亡,却常常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来,又要去往何处。
我们努力追求着各种目标,却在达到目标后感到空虚和失落。
论《等待戈多》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分析
论《等待戈多》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分析作者:张毓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等待戈多》作为一部荒诞派戏剧,人们大致认为其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为了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荒诞性的一面。
因此,对于作品中的“主角”:艾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的悲惨遭遇,许多人认为他们是可悲的,是社会的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
然而,与之相反,笔者认为他们是可悲的,但却是不值得同情怜悯的,因为他们没有地方值得人们去同情。
同时,对于“戈多”到底是什么以及对“幸运儿”的理解,笔者也有不同的个人看法,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人性;麻木;戈多《等待戈多》作为荒诞剧的代表,笔者认为是当之无愧的。
因为剧本本身的剧情让人看了以后觉得是那么无厘头,它完全有别于一般性的戏剧,先不用说其没有明确的线索,就连故事情节都让人觉得是混乱的,甚至可以说是平淡无奇的。
因此,当笔者正在看这本剧本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剧本中的两个“男主角”一样,随着他们荒诞并且毫无头绪的谈话,不知不觉地感到自己像是精神分裂者一般,觉得他们就像两个精神病患者一样,东拉西扯,毫无头绪地说着没有丝毫意义的话,打发着他们一天的时间。
当耐着性子看完整个剧本时,笔者发现这剧本中只有四个人,而最让笔者无奈的艾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竟然是该剧的主角,他们的对话至少占了全剧的四分之三。
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对他们怀着前面的那份“恨意”,激发了笔者内心的怒火以及大脑的思想。
不知不觉中,笔者对他俩产生了一种不满以及批判的情绪。
当笔者后来看到有的读者以及评论人士认为他俩是当时社会的受害者,认为他们是可悲的,让人感到心生怜悯时,笔者批判他们的情绪仿佛如火上添油一般,顿时又旺盛了不少。
在笔者看来,艾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是值得批判的,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是可怜的,但笔者对于他们的批判也并非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的。
笔者认为批判他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从他们对自己说起。
从《等待戈多》解读塞缪尔?贝克特笔下现代人的精神“荒原”
从《等待戈多》解读塞缪尔?贝克特笔下现代人的精神“荒原”来源:用户上传作者:摘要:塞缪尔・贝克特通过对《等待戈多》中人物的一系列的荒诞性动作与对话的刻画,影射出了二战后现代人不断“等待戈多”的救赎却“迟迟等不来”的精神困境。
该剧也是继艾略特的《荒原》后,探索现代人的精神“荒原”的又一巨作。
笔者将剧中人物宗教信仰的缺失以及所造成的个人的异化作为切入点,以展示作家对现代人将精神“荒原”灌溉成精神“绿洲”的呼吁。
关键词:《等待戈多》精神“荒原” 宗教信仰个人异化一、引言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凭借其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了人类的苦恼,再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荒原”。
作为文学巨匠,其成名作《等待戈多》于1953年在巴黎演出时引起轰动,连演了三百多场,成为战后法国舞台上最叫座的一出戏。
贝克特为此名噪一时,成为法国文坛上的风云人物,并于1969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许多评论家认为这种关怀和洞悉与托马斯・斯特尔纳斯・艾略特(T.S.Eliot,1888-1965)在其长诗《荒原》中所蕴含的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更是其对《荒原》中所关注的精神荒原的继承与“延异”[1]。
贝克特的这种现代人的精神荒原在《等待戈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大致情节如下:黄昏的时候,在一条荒凉得只剩一个矮土堆和一棵柳树的乡村小道上,两个年龄不详的人:弗拉迪米尔和爱斯特拉刚正在谈论着他们凄凉的生活和他们期待着与一个叫做“戈多”的人的会面。
在他们等待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陌生人――一个是脾气暴躁的地主,叫波卓,以及被他用绳子牵着的动物似的仆人幸运儿。
进行了一连串无厘头的谈话后,主仆二人退场,此时报信的孩子告诉弗拉迪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戈多先生今天不会来,但是明天肯定能来。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弗拉迪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既考虑过自杀,又决心继续等待,但是他们知道第一幕结尾他们仍然站着没动。
《等待戈多》人物解读
《等待戈多》人物解读作者:沈永生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11年第04期《等待戈多》里的两个主人公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无疑是两个卑微又低贱、可怜又可悲、浑浑噩噩的角色。
照说不管卑微还是崇高,一个人总得做点什么。
纵然大事做不好,但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总不难。
如果什么都不做,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是迷离恍惚、浑浑噩噩地度日,岂不白活一遭?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就是这样白活着。
他们焦急地等待戈多,却连戈多是谁也不知道,岂不荒诞?弗拉季米尔说:“我这一辈子老是拿不定主意。
”谁没有过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只是“一辈子老是拿不定”,问题就有些严重了。
当他表示:“我开始拿定主意。
”我们似乎也要跟着高兴,仿佛主人公终于恍然大悟了。
至于“要理智些,你还不曾什么都试过哩。
于是我又继续奋斗”,简直是在表决心。
可是我们终究没有高兴起来:他们觉得“应该好好庆祝一番”的无非是从头再来——还像昨天一样,傻等戈多。
而为什么要等,等到了又怎么样,到底要求他给自己做些什么,他又能带来什么,不等他有没有危害,有何危害……此类的问题他俩无疑没有好好想过。
他们稀里糊涂地等了一天,却没有等到戈多的时候,有个小男孩跑来说戈多会来,明天准来,他们竟没问个所以然(比方谁说准来,凭什么有此把握,凭什么相信此判断)就信以为真,接着再等。
他们哪里等得到呢?连要在哪里等也没搞清楚,就径直在这棵枯树之下等。
纵使戈多是福音,会出现,假如等错了地方还不是白等。
再看怎么等。
剧本开头就刻画生活细节:爱斯特拉冈“坐在一个低土墩上脱靴子。
他两手使劲往下拉,直喘气。
他停止脱靴子,显出精疲力竭的样子,歇了会儿,又开始往下拉”。
爱斯特拉冈“又一次泄气”地说“毫无办法”。
可见他毫无办法脱靴,没办法还继续,继续又没有办法,如此往复。
他自己不行还请求同伴帮忙,“无力地”请求弗拉季米尔“帮帮我”。
就这么点事,折腾来折腾去,自己不舒服,别人也难得清净。
无聊还不止于此,他们后面甚至想试着上吊。
等待戈多赏析
。贝克特以一种与荒诞内容相一致的荒诞形式,表现了 西方荒诞的社会现实。这种荒诞,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 清醒,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因此,有人称他是“与荒诞 生存状态抗争的贝克特”。 贝克特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主要是“他那 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 得到振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 用”。
二次大战后,西方世界一片残垣断壁,整个 社会正处于重建的过程中,但是,战前和战 争时期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却得不到解 决,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凋敝,道德沦丧,一 大批知识分子对于当时的社会感到不满, 但苦于找不到出路,他们只好用一种悲观, 失望的态度去看待整个世界.贝克特就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等待戈多》,借 此折射出西方世界深刻的精神危机.全剧 于半个世纪前在巴黎上演,受到不同的反 响.据说,在当时的巴黎,有人问站在路边 的人在干什么,那人回答说等待戈多,可见 这部作品的影响.
《等待戈多》的解读
《等待戈多》的解读文/崔虹萨缪尔·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被公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自从其1956年出版以来,该剧所表达的存在主义思想一直为许多评论家所关注。
萨缪尔·贝克特是爱尔兰小说家,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
其代表作《等待戈多》奠定了贝克特在文坛上的大师级地位,也为他赢得了久远的声誉。
《等待戈多》于1953年在巴黎推出时引起轰动,上演了三百多场,成为战后法国舞台上最叫座的一出戏。
《等待戈多》以文本和舞台表演的方式延长了读者和观者对“等待”这一抽象事物的感觉,这种“等待”更像是生活本身,它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却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也很少引起人们的思考,思考自身与生活本身。
“没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整个剧情用剧中的这句台词来概括再恰当不过。
就是这样一部看似重复和无聊至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大凡经典,必有其典经之处。
也只有经典才能被人反复剖析并不断解读却始终不会过期。
某种程度上看,经典之为经典更在乎其中蕴含着某种普遍而恒久的价值批判或人文反思,贯穿于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
那么,回到《等待戈多》,它的价值批判和人文反思体现在哪里呢?换句话说,它凭借什么而立于经典之林呢?时间无法减淡这部作品的价值,相反,时间增加了它的价值重量和批判力度。
等待,当人们说出这个词并用它指代一个具体事件的时候,好像并不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出离时间。
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在这一点上对传统的“等待”给与了批判并提出了挑战。
在这里,我想对“等待”做一个个人的理解和区分。
有一种“等待”在时间之内,正是时间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在等待;也有一种“等待”在时间之外,这种出离并非绝对超脱我们所在的时空之纬,它依然在我们所在的时空之内发生,却早已抵达另一个终极意义。
是的,我想说《等待戈多》中的“等待”是终极意义上的“等待”,它涉及生活本质的困惑,因而它也越发能凸显出我们生活的多元性,各自的空虚单调,机械压抑,仍然不愿意也不能够互相理解和交流,人心和人心充满了遥不可及的距离。
荒诞画框里的荒诞世界----《等待戈多》评析
荒诞画框里的荒诞世界----《等待戈多》评析贝克特?塞缪尔(1906——1900)的《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最主要的代表作品,虽然在这之前,荒诞派戏剧的另一位作家尤金?尤奈斯库的剧作《秃头歌女》、《椅子》、已在巴黎明上演,但真正标志着荒诞剧作崛起的,却是《等待戈多》。
这部剧于1953年在巴黎最初上演时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仅在巴黎主连演了三百多场。
该剧的支持者与反对者曾因对此剧毁誉褒贬争持不下,在休息厅里大打出手。
在巴黎的咖啡馆、洒吧间和街头巷尾,到处议论这出戏,两个熟人见面打招呼,一个问:你在干什么,另一个则回答:我在等待戈多。
1957年,旧金山演员实验剧团为圣昆廷监狱的1400名办犯演出《等待戈多》时,仅仅几分钟后,就吸引住了这些世界上最粗鲁的观众,并且在心灵深处使他们感到了震惊。
据说,从此以后,戈多剧中的台词、角色,都成了圣昆廷特有的语言和传说的一个永久组成部分。
1969年,主要是因为此剧,贝克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但是,当我们用传统的审美眼光观赏《等待戈多》时,又会觉得这部剧作是那么地难以理喻,甚至实在是难以卒读,难怪许多有经验的评论家、《等待戈多》观众都为此而惑不解呢。
据说,一位演员在演完《等待戈多》后,怒气冲冲地说:我根本不知道演的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谜,这又不是一个谜,且让我们来试作一番认真细致的剖析。
《等待戈多》是一个两幕剧,上场的人物共有五人: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还有一个男孩。
故事发生两个黄昏。
这是一个没有情节的剧,所以,复述剧的内容是非常困难的。
第一幕,在荒郊野外的路旁,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两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流在路旁相遇。
戈戈昨夜宿在一条沟里,这引起狄狄为,只要不是一个人的痛苦,那么,就是能够承受的了。
戈戈在费力脱靴子,这靴子显然使他很痛苦,但他却怎么也脱不下来,央求狄狄帮忙。
狄狄则认为自己处于思想的痛苦之中,他不停地脱下帽了窥视帽子里的东西,但什么也没找到。
贝克特《等待戈多》分析
《等待戈多》讲的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探讨一种静态的情境。
“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这实在糟透了。
”在一条乡间的路上,靠近一棵树有两个老流浪汉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冈在等待着什么。
这就是剧中第一幕开头时的情境。
在第一幕结束时,有人告诉他们说,他们认为与之约好了的戈多先生不来了,但他明天一定会来。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待戈多》并不是荒诞派最早的剧本,但它却使荒诞派戏剧引起了广泛注意。
一九五三年一月,《等待戈多》在巴黎的一个小剧场——巴比伦剧场上演,由于其表现世界荒诞性的思想与迥异于传统戏剧的技法,使观众目瞪口呆,毁誉不一。
观众中间形成了两种力量。
誉之者对此剧持赞赏态度,他们声称,《等待戈多》“标志着法国的戏剧革命”,是“异化的里程碑”。
毁之者则对此剧大加批评。
两种力量在剧场休息室便各执一词,争得不可开交。
事后,女评论家玛丽亚·曼内斯评论该剧时说:“没有比它更糟的了”,“我他妈的一点也不懂”。
然而,人类总有这样一种好奇心理,越是遭到诋毁的东西,便越是引起人们的兴趣。
人们争先恐后地涌进剧场,观看此剧。
《等待戈多》一剧,仅在巴黎就上演了三百多场,引起了巨大轰动。
据说,演出期间,巴黎大街小巷与咖啡馆、酒吧间里,到处有人在议论此剧。
两个熟人见面寒喧,一个问“你在干什么”,另一个就说“我在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改变了早期荒诞派戏剧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状况。
几十年来,该剧被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演。
一九六一年,该剧获得了国际出版奖。
《等待戈多》不仅成为荒诞派的代表作,而且也成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剧中有五个人物。
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奴隶主波卓与他的奴隶幸运儿,此处还有一个报信的男孩子。
第一幕黄昏时分,在荒郊野外的一条小路上,有一棵光秃秃的树。
爱斯特拉冈正坐在一个土墩上费力地脱靴子,弗拉季米尔来了。
通过交谈,观众知道他们每天都要来到这个地方,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但他们既不认识戈多,也不知道戈多什么时候来。
【课外阅读】《等待戈多》欣赏
【课外阅读】《等待戈多》欣赏如果要列出现代最有影响的戏剧,恐怕大多数首先想到的就是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现代西方许多评论家认为它是法国近百年来的第一剧作。
《等待戈多》是由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爱尔兰裔法国作家塞缪尔. 贝克特创作的,这个剧写于1952年,于1953年一月在巴比伦剧场演出,引起轰动,现已公认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
这是一出两幕剧,登场的人物共有五个: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还有一个小男孩。
这出戏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可循,故事发生在荒野的路旁。
第一幕写黄昏的时候那两个流浪汉一见面就开始了语无伦次的闲谈与无聊透顶的动作。
他们声称自己是在等待戈多,要向他祈祷,向他乞求,要把自己“拴在戈多身上”。
波卓和幸运儿上场,也要寻找戈多先生,原来他们苦苦等待的人竟然素不相识。
戈多迟迟不来,却来了一个男孩,他送口信说,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
第二幕写的仍是那个时间,还是那个老地方,只不过在原来已有的那棵枯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
两个流浪汉又走到一起了,他们模模糊糊回忆昨晚的事。
昨晚谈得很多,今晚似乎无话可说,沉默,长时间的沉默。
但无名的恐惧使他们无法保持沉默,于是两人同时说话,说话只是为了“不听”和“不想”。
波卓和幸运儿又来了,一夜之间波卓瞎了,幸运儿哑了,他已气息奄奄。
他们四人先后倒地,象蛆虫一样爬来爬去,象白痴一样呼言胡语。
波卓和幸运儿死了,男孩又来传话: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
孩子走后,流浪汉想远离此地,但嘴说走,仍站着不动。
剧终。
这个剧没有情节,没有矛盾冲突,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有杂乱无章的胡言乱语与丑陋不堪的没有个性的几个人物。
剧本上演之后,虽毁誉褒贬争执不下,但这个争论成了最好的广告,仅在巴黎就连演了三百多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极大成功,后来又被译成了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三十多个地方演出,有人说这出戏的成功标志着法国戏剧的革命。
在这出戏中,戈多虽然是不出场的人物,但他是居首要地位的人物,等待戈多成为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
试析《等待戈多》中幸运儿的末人形象
试析《等待戈多》中幸运儿的末人形象作者:王晨晔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4期内容摘要:幸运儿,作为《等待戈多》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以一种超现实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吸引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力。
那么,在这部荒诞派戏剧中,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试图从“末人”形象——无希望者、无创造者、信奉奴隶道德者这个角度来解读幸运儿这个人物。
关键词:萨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幸运儿“末人”形象萨缪尔·贝克特,1906年出生于英国爱尔兰一个犹太人家庭,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而于1948年创作的《等待戈多》,是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荒诞派戏剧作品,从诞生以来,便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等待戈多》中,引起我最大兴趣并非两个主角,而是作为配角存在的幸运儿,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阅读过尼采的“末人”理论——指一种无希望、无创造、平庸畏葸、浅陋渺小的人,现在末人是指和超人相反的、病态的人群、信奉奴隶道德、限制了超人的人——后,顿时觉得幸运儿就是“末人”的一个典型代表。
下面就是我从“末人”的定义出发对幸运儿形象做出的一个简单解读。
一.无希望者《等待戈多》的初稿中,波卓曾被称为“大个”,幸运儿被称为“小人儿”。
后来,“小人儿”才被改称为幸运儿,贝克特曾被问及,为什么称此人为“幸运儿”,他回答道:“我认为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已经无所期待。
”①幸运儿虽然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但是他对周遭发生的一切都不在乎,比如原文中有写道,“波卓狠狠地咬了一大口鸡肉,嘬干净了鸡骨头就随手扔在一边。
幸运儿慢慢地打起了盹,到后来,旅行箱都蹭到了地面,他突然一个激灵挺直身子,重新开始打盹,完全是那种站着睡觉的人的节奏。
”②连站着都可以睡着,可见此人若不是累到极致便是对世界万物无动于衷了,而幸运儿理应是后一种,后文中他的表现更加证明了这一点,他对与自己休戚相关的食物——虽然是带有一定侮辱意味的鸡骨头——也很是漠然,“波卓:猪猡,有人在跟你说话呢。
论《等待戈多》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分析
论《等待戈多》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分析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张 毓【摘 要】 《等待戈多》作为一部荒诞派戏剧,人们大致认为其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为了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荒诞性的一面。
因此,对于作品中的“主角”:艾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的悲惨遭遇,许多人认为他们是可悲的,是社会的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
然而,与之相反,笔者认为他们是可悲的,但却是不值得同情怜悯的,因为他们没有地方值得人们去同情。
同时,对于“戈多”到底是什么以及对“幸运儿”的理解,笔者也有不同的个人看法,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 人性;麻木;戈多《等待戈多》作为荒诞剧的代表,笔者认为是当之无愧的。
因为剧本本身的剧情让人看了以后觉得是那么无厘头,它完全有别于一般性的戏剧,先不用说其没有明确的线索,就连故事情节都让人觉得是混乱的,甚至可以说是平淡无奇的。
因此,当笔者正在看这本剧本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剧本中的两个“男主角”一样,随着他们荒诞并且毫无头绪的谈话,不知不觉地感到自己像是精神分裂者一般,觉得他们就像两个精神病患者一样,东拉西扯,毫无头绪地说着没有丝毫意义的话,打发着他们一天的时间。
当耐着性子看完整个剧本时,笔者发现这剧本中只有四个人,而最让笔者无奈的艾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竟然是该剧的主角,他们的对话至少占了全剧的四分之三。
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对他们怀着前面的那份“恨意”,激发了笔者内心的怒火以及大脑的思想。
不知不觉中,笔者对他俩产生了一种不满以及批判的情绪。
当笔者后来看到有的读者以及评论人士认为他俩是当时社会的受害者,认为他们是可悲的,让人感到心生怜悯时,笔者批判他们的情绪仿佛如火上添油一般,顿时又旺盛了不少。
在笔者看来,艾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是值得批判的,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是可怜的,但笔者对于他们的批判也并非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的。
笔者认为批判他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从他们对自己说起。
从艾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的谈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他们是有思想的,然而他们的思想却是庸俗的,甚至可以说是低贱的。
读《等待戈多》有感
读《等待戈多》有感1500字《等待戈多》是法国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部戏剧以悲喜剧的形式展示了两个人的无聊和无意义的等待,通过对时间和存在的思考,探讨了人的生命意义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绝望。
在《等待戈多》中,男主人公弗拉基米尔和他的朋友埃斯特拉贡正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
戈多是他们寄托希望的对象,也是一种虚构的存在。
整个剧本中,他们两个人一直在等待戈多的到来,却从未见到过他。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无聊和无意义,他们不断地消磨时间,无所事事的等待着。
这种等待和无聊的状态,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无意义的等待,无数次重复的日常生活,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生活毫无意义。
剧中的两位主人公正是对这种现实状态产生了怀疑和质疑,他们不断地询问自己和对方:“这样等下去有意义吗?”“我们还要等多久?”这种对现实的无奈和绝望,也是许多现代人所经历过的。
在剧中,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贡试图通过对话来打发时间,但这些对话都是无聊且毫无意义的。
尽管他们的谈话中有一些幽默和诙谐的元素,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无奈和绝望。
他们试图通过戏剧的幽默来抚慰心灵,但又不断地被现实的无聊所击败。
如同剧中的一句台词:“我们每天都在失去的是时间。
事实上,这是我们唯一失去的东西。
”这种对时间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无奈,让人不禁深思。
整部戏剧的舞台设计非常简单,只有一颗孤独的树和几张破旧的板凳。
这种简单的舞台设计凸显了人物的孤独和无助。
在剧中,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贡的形象也是非常简化的,他们的动作和喃喃自语,都反映出世界的荒谬和人的虚无。
整个舞台上几乎没有其他角色出现,这进一步突出了男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等待戈多》中存在着一种荒诞性的美学,它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无奈。
通过对时间和等待的思考,贝克特带领观众进入了一种无聊和绝望的境地,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
这种思考有时会让人们感到沮丧,但同时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警醒。
虽然《等待戈多》中呈现出的是一种绝望和无助的状态,但这也可以被看作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抗。
《等待戈多》中的戏剧行动分析
特殊的 “ 无行 动”的戏剧行 动其意义在于引发观众对 自身处 境的反思。
关 键 词 : 等待 戈 多 戏 剧行 动 无行 动
萨缪 尔 ・ 贝 克特 的 《 等 待 戈
明 了 这 种 力 量 是 虚 幻 而 渺 茫 、可
诞 的 戏剧 行 为 的 理 解 才 可 能 进 行
多》 被视为是 荒诞派 的经典作 品
状 态 时 的神 秘 、 困 惑 和 焦 虑 的感
多到底是谁 呢?戈戈 和狄狄希 望
在 等 到 戈 多 的 时 候 一 切 会 有 所 改 变 ,他 被 想 象 成 一 个 能 对 一 切 有 所 掌 控 的 存 在 ,然 而 戈 多 始 终 没
有学 者提 出了这样 的观点 : “ 行 动有 ‘ 外 部 动作 ’( 形 体动 作) 与 ‘ 内部动作 ’ 理动作) 之分 。单 从 外 部 动 作 而 言 ,虽 然 停 顿 是 一 种静 态化 的动 作 ,但它并 非外部
之 一 ,叙 述 了 两 个 流 浪 汉 式 的 人 物— — 戈 戈 和 狄 狄 — — 连 续 两 个 黄 昏 在 一 棵 树 下 等 待 一 个 叫戈 多 的人 ,然 而 这 个 人 始 终 都 没 有 出
望 而不可及 的。但无论 戈多是在
暗 示 一 个 超 自然 力 量 的 干 预 ,或
不 是戈多而 是等待 ,是 作为人 的
状 况 的 基 本 和特 有 方 面 的 等 待 行
现 的故事 。该 剧并不像 一般 的戏 剧 那 样具 有 完整 的起 因 、发 展 、
高 潮 、结 尾 。 从 始 至 终 ,贯 穿 全 文 的 都 是 这 种 等 待 的 状 态 ,在 它
里 ,人 物的任何行 动都变 成 了仅
【课外阅读】《等待戈多》赏析举隅
【课外阅读】《等待戈多》赏析举隅一、滑稽与悲凉《等待戈多》最初在巴黎上演时,演完第一幕观众已经走了一大半,原因是观众觉得缺乏传统戏剧的动作性和紧张性。
但是,走出去的观众又会觉得舞台上那两个叫化子一样的人令人难以忘怀,头脑里总是萦绕着他们的影子和一些台词。
这种系念令他们重新返回剧场,并且用新的眼光审视这个并不熟悉的事物。
第九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第九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为什么这两个人物令他们难以忘记呢?除了精神上的某种隐然的联系外,这两个人物的滑稽形象是他们所熟悉的。
在西方,从古希腊时代起就有滑稽戏和滑稽丑角。
即使在庄严的悲剧中,滑稽角色也是必须的。
莎士比亚发展了滑稽角色在戏剧中的作用。
有的学者指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滑稽角色常常用幽默的语言说出人生哲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丑角就是莎士比亚自己。
因此西方人有欣赏滑稽戏和解读滑稽丑角的传统。
恰恰是这种传统成为了现代剧和传统戏剧之间的重要桥梁。
贝克特在其早期的戏剧中就特别注意吸收哑剧、杂耍、杂技表演和即兴喜剧的内容和技巧来表现日常生活。
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波卓和幸运儿都是遵循传统戏剧丑角成对出现的范式。
他们互相斗嘴的岔话、翻跟斗、想法入睡、插科打诨和换帽子等方式自娱,同时也娱乐观众。
等待戈多的两个流浪汉吵嘴、吃东西、试图睡觉,甚至上吊自杀这一切都符合这类角色的风格,而他们的滑稽动作所意味着的尊严丧失本身就成为荒诞生活的写照。
这个戏在美国上演时干脆使用著名的滑稽演员来饰演戈戈和迪迪。
所以当我们说等待戈多是“反戏剧”的时候,事实上它们在某些方面仍然在借助于传统。
从戏剧结构上看,在滑稽戏中,动作的原因和目的性往往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本身的娱乐性质。
《等待戈多》的戏剧结构恰恰是不知所来,不知所往,时间在流逝,命运无法预料,什么都可能发生。
剧中的那个男孩子出现了,说戈多不来了。
第二天男孩子又来了,说戈多不来了,又说明天来。
男孩子说从来没见过这两个流浪汉,流浪汉却说见过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等待戈多》中看对生活的思考
《等待戈多》被评论为是“表现对美好的或美好的生活的期待而不可得,隐喻的是人类对现状和未来处于茫然无措甚至绝望的境地。
”我赞同这样一种说法,《等待戈多》带给人的感觉是茫然、荒诞,但是另一方面,对于这种说法还有一种补充,那就是它隐隐的透着积极的一面。
《等待戈多》留给人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思考,思考我们自己又是怎样面对着自己的生活。
《等待戈多》中的主人公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一直处在一个等待的状态,他们在等待戈多,但是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戈多是谁,就只是一味的等待。
时间在等待中变得虚无,而生命也在等待中静止。
每一天都是同样的重复。
而虚无的另一面是将死亡也变成了无聊的消遣。
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弗拉基米尔:不错,可是咱们等待的时候干什么呢?”
“爱斯特拉冈:咱们上吊试试怎么样。
”
也许在空虚无聊的生活中,才会有这种对话。
在剧本的一开始,弗拉基米尔便有一段自己的独白“我开始拿定主意。
我这一辈子老是拿不定主意,老是说,弗拉基米尔,要理智些,你还不曾什么都试过哩。
于是我又继续奋斗。
”
他们两个人都在生活中等待,也曾有反思,但是那些反思仅仅限于思想上而已。
或者说对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要怎样做,有了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可是在思考过后,依旧按照老样子去生活。
这样一段独白,好像是对生活朦胧的质问。
“要理智些”“老是拿不定主意”这不就是我们最平常的状态麽。
从全剧来看,弗拉基米尔一直处在一个等待的状态。
他的“奋斗下去”究竟指的是什么,我想可以从“还不曾什么都试过”来理解,奋斗就是指去尝试做别的事情。
那么这样的独白可以看做是他希望改变生活的愿望。
但是他的等待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任何的新意。
我们很多时候也在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反省和思考,但是这样无聊空虚的等待只能带来越来越消极懈怠的生活状态,即便是有了思考依旧是于是无补。
当我们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有了理性的认识以后,应该是要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和奋斗才会真正摆脱目前的状态。
而在等待的过程中两个人的态度也不一样。
弗拉基米尔更加坚定的等待,他连自己等待的是谁都不是很清楚的了解却一直很坚定地等下去。
而爱斯特拉冈动摇过,他似乎对这样的等待厌倦,想要逃离,想要改变现状。
但是他的消极限制了他的行动。
“时间反正会过去的”这样的想法限制了他的行动。
这样的一种“等”让人厌倦,生命的脚步因厌倦的情绪而渐渐缓慢下来。
爱斯特拉冈让我觉得麻木,他的每一天都是一样的,好像眯起眼睛看待每一天,没有敏锐的感情。
《等待戈多》展现的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但是却隐隐的透着积极的一面,我想这是因为它带给人的思考。
正是这种荒诞,或者说夸张后的生活侧面,展现出了人们自己思想的角落,让人们去正视自己的生活。
作品中的思想透出了一种希望,可是这样的希望在什么地方,应该不是文本本身,因为它只是提到一次次的失望。
也许它的意义恰恰就在于失望。
人们无聊的生活,也许是因为习惯了这种生活,然后渐渐麻木。
而“思考”又是什么?我认为是对于“习惯”的反思。
“一直等待”所以要“继续等下去”于是他们的生活成了一个荒诞的循环。
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不能否认有这样一种“习惯”。
他们一直在等待,他们等待的似乎是希望,但是等待的过程本身又是什么?我想那是一种习惯,因为习惯了所以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要一直在一棵树下等待戈多,因为习惯了所以要生活渐渐变得空虚,因为习惯了所以生活不需要再多思考。
《等待戈多》只是夸张了这种习惯。
现在它呈现在了人们面前,让人们不得不正视这种“习惯”的存在。
另一方面,剧另外两个主要的人物——波卓和幸运儿。
他们所表现的状态好像两个极端。
波卓的身上应该会有作者的影子。
波卓以高傲的架势出场,他指挥着幸运儿。
他高傲而孤独。
但是他是清醒的,他似乎是所有人中最清醒的人。
而幸运儿像是一具行尸走肉,他的思想也只是胡乱的言语,他是对生活中的麻木者。
生活中没有自我,被压迫,被奴役却没有反抗。
象征人们的麻木,揭示出了精神危机。
而波卓是一个觉醒者,所以幸运儿的麻木让他接近崩溃。
他对于时间比任何人都有概念,这是他对弗拉基米尔愤怒“你干嘛老用混账时间来折磨我?这是十分卑鄙的”波卓有思考,有智慧,他高傲,他没有同行者。
他是孤独的。
与他一直相伴的幸运儿又是如此让他烦恼无奈,几近崩溃。
一个思考者,在生活总却是孤单的。
强烈的反差构成了又一次的荒诞。
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是光芒所在,正是他的出现让原本平淡麻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让人们在反差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看到了荒诞中的希望。
至少我这样觉得。
这部剧在美国一所监狱演出时,囚犯潸然泪下,他们从各自的心态和愿望发出了一个反映,希望早日出监狱得到自由。
可是最初却并不受英国观众的欢迎。
也许这正是境遇的不同。
城市中自由的人们没有那些面对绝望的人更能体味到希望,人们在生命的边缘是似乎更能看透一些东西,他们会在绝望的边缘更敏锐的触到希望。
太多事我们在时光中渐渐习惯,习以为常。
我们需要一个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而那个世界有我们自己的无聊、荒诞、茫然甚至无望。
让我们思考,正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