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
浅析运用修辞手法制作新闻标题
浅析运用修辞手法制作新闻标题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运用比喻,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生动,引起人们的联想,扩大信息的含量,增强标题的感染力。
(一)明喻。
特点是句子中本体和喻体都同时出现,并且常用比喻词来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其结构形式是“甲像乙”。
(二)暗喻。
特点是句子中本体和喻体虽然同时存在,但没有比喻词。
其结构形式是“甲是乙”,常用连接词:是、算、叫、成为、变成等等。
(三)借喻。
特别是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其结构形式是“乙代替甲”。
二、借代借与本体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体的修辞手法叫借代。
新闻标题有时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不直接表达出人和事物的名称,只是借被人们所熟知与本事物有密切联系的特征或属性来代替它,使标题趋于具体实在、形象生动,借以收到活泼引人、简练含蓄、幽默含情的修辞效果。
借代,由主体和借体两部分组成,运用时借体出现而本体不出现,因此借体一定盯有明显的代表性,让人一看就明白。
三、比拟比拟是借助于巧取妙联,或“移情于物”,把物当做人来描写,或“移物性于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或者把此事物当成彼事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标题语言形象生动、别致有趣,可以即兴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还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甚至增添幽默、嘲讽意味,使标题更加鲜明、引入。
(一)拟人。
例:(引)乡村集市上,商品丰富,人流如织。
然而,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
乡村大集――(主)想说爱你不容易(2004年4月17日) 作者在此提出了“关注农民消费者”的观点。
“你”是人称代词,在这里用于指代乡村大集。
(二)拟物。
例:(主)让大“铁牛”尽情撒欢儿(副)关于宝清县兴平农机作业合作社的调查(2005年12月3日) 将拖拉机拟作“铁牛”,而这“牛”又撒起欢儿来,单调枯燥的经济报道立刻变得活泼起来。
四、排比排比修辞手法是表述新闻事实并列、因果、条件等复杂关系,或提炼、概括、展示其经验、做法、要求、成果等最佳方式之一。
科技类新闻标题中的拟人隐喻研究
科技类新闻标题中的拟人隐喻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科技类新闻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科技进展的重要途径,而新闻标题作为新闻内容的门面,其表达方式和选词构词往往直接影响读者对新闻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在科技类新闻标题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拟人隐喻的应用,其目的在于借助拟人化的表达方式营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增强标题的吸引力,传达出新闻内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通过对近年来科技类新闻标题中拟人隐喻的研究,探讨其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并探讨其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
拟人隐喻是指通过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来进行比喻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科技类新闻标题中,拟人隐喻的应用可以使标题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以下是部分近年来应用拟人隐喻的科技类新闻标题:1、机器人导演拍出“最靓丽”的广告这个标题通过将机器人赋予导演的身份,便于表达机器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以及科技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
其文化内涵在于强调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必将带来更多的文化创造性发展。
2、无人机赛车大赛举行这个标题通过将无人机赛车赋予人的运动员和比赛的身份,形象地表现了无人驾驶技术在运动领域的应用。
其文化内涵是科技进步将会带来更多新兴的领域和文化。
3、人工智能营销宣传印象展望这个标题通过将人工智能赋予营销宣传的身份,表达了人工智能在商业领域的普及程度。
其文化内涵是科技进步将会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服务和体验。
二、拟人隐喻的文化内涵拟人隐喻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特征和情感状态,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共性和联系。
在科技类新闻标题中,拟人隐喻除了可以形象地传达新闻事件的背景和主题,同时也传达出了回应当时文化的隐含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思考和价值观。
例如,2007年Al Gore在为环保发表的演讲中提出了“地球拿来当视奸了,这就是全球变暖”的论断,这句话通过把地球拟人化来表达全球变暖对于地球的伤害。
这显示了人类先天的奴役心态,强调了人类不应该把地球当作奴仆,而应该更加尊重和呵护自然环境。
对偶修辞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对偶修辞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在对偶修辞中,文字数目上的一一对应,词性的相同或相似,句式的相同或相似,结构的相同或相似等称之为对偶。
而在新闻标题的写作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我们看到在凤凰网新闻中就能经常看到,他们在标题的拟写上都会选择一些对偶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容,具体如下:这篇报道的新闻标题就是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标题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中把香港比作“太阳”,和人民币汇率这样专业性比较强的词语进行了对仗的写法,既准确又新颖,显示出来与众不同。
而且第二个部分开头就提到人民币,并且直接点明,从这样的写作手法中能够看得出来记者是非常巧妙地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在本次新闻标题中,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用短短的一句话,表现出了很大的信息量。
例如:网友直呼“惨”;“金融风暴”是个热门话题,加之金融危机下就业形势严峻,更加剧了毕业生的“去向焦虑”,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学生也越来越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再例如:政府吁银行谨慎放贷从2004年起,各大商业银行就开始紧缩消费贷款,尽管国家有相关政策规定,允许商业银行向农户、个体户等小微型企业发放贷款,但由于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化,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恶化,贷款无法收回。
除此之外,近期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银行个人按揭贷款面临着重重困难,银行收缩消费贷款也可以理解。
国家规定鼓励汽车消费,但是车企一再减产,导致市场销售不佳,进而带动整个汽车产业产销下滑。
当今,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正引发一场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影响尤其严重。
上述三条新闻虽然各自独立,但新闻背后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现实意义。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最近在央行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表示, 2009年将稳妥推进银行业改革,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服务“三农”方面,推出更多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
2010年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金融风险依然存在,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促进中国银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新闻中的视觉修辞效果评析
新闻中的视觉修辞效果评析摘要:视觉修辞效果主要指修辞者把现实或者思想中的形象转换为语言,使听读者通过话语把信息转换为心理形象或通过其他媒介转换为实在的图象。
一些报刊的新闻标题,尤其是社会新闻的标题,短短几字就能在读者中产生震撼,究其原因,正是视觉修辞手段运用之后的妙处现如今的新闻标题,已经越来越注意到视觉修辞效果的运用这一修辞手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
关键词:视觉修辞效果新闻标题推广1总论语言文字是抽象的符号系统。
人们在通过语言文字传播信息时,有时为了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就要追求视觉修辞效果。
视觉修辞效果主要指的并非文字的直观形态,而是指修辞者把现实或者思想中的形象转换为语言,使听读者通过话语把信息转换为心理形象或通过其他媒介转换为实在的图象。
视觉修辞效果包括微观和宏观两种。
前一种主要通过微观上的修辞手段、修辞方法实现,如词语、修辞格等:后一种主要通过语篇等手段实现。
在新闻报刊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比较震撼人心的新闻标题,尤其是在社会新闻中时有出现,这些标题正是通过运用一种微观上的视觉修辞,特别是运用一些修辞格来强化视觉效果,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
2视觉修辞在新闻中的运用下面我们以《宁波晚报》中的新闻标题为例,分析一下视觉修辞效果在新闻中的广泛运用。
2.1利用修辞格营造视觉效果2.1.1比喻在2008年6月6日《宁波晚报》A11版中,有这样一条新闻标题:沿象山港的“五指”啊,能否赶快捏成“拳头”,一起给这个国家级的“大鱼池”减肥。
这条新闻总体的意思是!象山港的生态环境需要得到沿港各地齐心协力、科学的保护。
象山港海域横跨奉化、宁海、鄞州、象山和北仑5个县?(市)区,港内生态类型繁多,其中已查明的鱼类124种、虾类30种、蟹类49种、潮间带生物190余种,是名副其实的具有国家级意义的?“大鱼池”。
然而,陆源污染物以及造船企业的新建扩建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而象山港在行政区划上,由于由5个县?(市)区管辖,存在条块分割现象,海洋执法监察收效甚微,这使象山港海洋环境和生态结构越来越恶化,水域全年都处于富营养状态。
修辞手法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月亮惹的祸 ( 的题 目∀套用这个歌名,
使这 两个标 题显得 风趣 幽默 ,又具 有 讽刺意味 ∀
8 #对偶
及 其 语 用 价 值 (, ∋襄 樊 学 院 学 报 (, 2007 年 第 10 期 7# 彭焕 萍 :∋ 闻修辞 的策略 和底 新 线 (, ∋ 青年 记者 (,2006 年 第 23 期
警句 ∀有时甚至是广为流传的歌词 ∀ 例 7 :一周热点 回顾 :央视大火 6
小 时 都是烟 花惹的祸 (华 龙 网 20 为(
02一 13)ຫໍສະໝຸດ 由于一言难尽 ,不便在标题中作答, 只
在 正文中给 出问题 的答案 ∀ 例 4 :教育经 费 占 G D P % %难 &在 4
力( ∋ ,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 ,2007 年
2网络媒体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新闻标题要采用富有吸引力的修辞手法由于网络新闻主页面积的有限性不可能在网站的新闻主页上显示具体的新闻内容而是将新闻标题排在主页上新闻的具体内容则要通过点击标题打开下一级来自wwwlw5ucom页面才能看到网络新闻标题吸不吸引人成为点击具体新闻内容的关键
: 字战_ __ 滋 匕
比# 代 # 比 # 借 对 仿拟 等 ∀
象 , 而且感 受 到作者对 该事 物 的强 烈 的感 情 ,从 而引起共鸣 ∀ 例 2 :携手 共迎世博 会 两岸 美食
餐饮 界相 约沪上 (华夏经 纬网 20 刃(
4 2 0 一 1)
新 闻标题 , 也 就是新 闻报道 的题 目, 是新闻报道 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 部分 ,它起着概括新闻事实 # 揭示和评价 新闻中心内容 # 吸引读者的重要作用 ∀ 新 闻标题缺乏魅力 ,难 以吸引 #打动读者 ∀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 , 媒体越来越多样 化, 给读者获取新闻信息提供了更多的 选择 ,各媒体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 在 同一 个时段 , 不 同形 式的媒体
初二—新闻拟写标题方法
初二—新闻拟写标题方法
初二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
1. 抓住新闻事实的要点,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2. 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双关等,增强标题的形象性和吸引力。
3. 注意新闻标题的规范性,遵循新闻标题的格式和语言风格,避免使用过于花哨或夸张的表达方式。
4. 结合新闻事实和背景,深入分析新闻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提高标题的思想性和深度。
5. 考虑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心理需求,使标题更加贴近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如,对于一则关于中国成功研制出新型疫苗的新闻,可以拟写以下标题:
1. 中国研制成功新型疫苗,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
2. 中国疫苗研发新突破,为疫情防控注入信心
3. 中国研制新型疫苗,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
4. 中国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5. 中国研制成功新型疫苗,为国内外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这些标题简洁明了,突出了新闻事实的重点,符合新闻标题的规范性要求,同时也考虑到了受众的需求和心理。
新闻标题可以运用比喻、夸张修辞方式制题
新闻标题可以运⽤⽐喻、夸张修辞⽅式制题2019-10-16要增强新闻标题的魅⼒,提⾼新闻标题的可读性和视觉冲击⼒,就要不断改进和提⾼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尤其在“读题时代”的今天,运⽤各种修辞⽅式将新闻标题制作得引⼈⼊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近笔者接到⼏位读者来信、来电,说他们在《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5期上,读到我的好朋友宗春启同志撰写的《探究新闻写作的⼏个基本技术问题》(以下简称“探⽂”)⼀⽂后,对⽂中所讲的观点:“在新闻标题中,不要使⽤夸张、⽐喻”的说法,弄不明⽩,问我对此有何看法。
我猜这⼏位读者之所以要我说点看法,⼀是因为他们曾读过我于1999年编的《新闻标题制作经验荟萃》(内部⽤书),书中有“⽐喻式标题”、“夸张式标题”的观点。
⼆是我在某报的通讯员培训班上,也讲到过运⽤⽐喻、夸张修辞⼿法制作标题。
现在“探⽂”说:“不要使⽤”了,如何是好。
本不想在刊物上公开与春启同志争鸣,怕伤了朋友的和⽓。
但转念⼜⼀想,在我与春启同志接触过程中,觉得他也不是⼩⽓之⼈呀!故就决定借《新闻与写作》刊物“争鸣”⼀⾓,给读者以回复兼与春启同志商榷。
既然是“争鸣”栏⽬的⽂章,相信会通过争辩,是⾮会越辩越清,真理会愈辩愈明的,读者⾃然也就会从中找到正确的看法和答案。
“探⽂”反对在新闻标题中使⽤夸张、⽐喻修辞⼿法,其主要理由是:“任何⽐喻都是蹩脚的”,“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既然是“蹩脚的”,是“历史”,“任何⽐喻都是⽚⾯的”,“史官记述历史的时候,也绝不会使⽤⽐喻、夸张的⼿法”,因⽽得出的观点就是“在新闻标题中,不要使⽤夸张、⽐喻”⼿法。
实在要使⽤,只能“在⼀些新闻性不强的⽂体⾥,在⼀些⽆关紧要之处,适度地夸张、⽐喻⼀下”。
我个⼈的观点是:“新闻标题可以运⽤⽐喻、夸张修辞⽅式制题”,其理由是:其⼀,运⽤⽐喻、夸张修辞⽅式制题,是增强新闻标题的魅⼒,提⾼新闻标题可读性和视觉冲击⼒的需要。
标题是⼀门关系到政治、理论、⽂学、美学、史学、新闻学等多⽅⾯知识的学问,它闪烁着作者与编者的见识和才华。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手法探析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手法探析【摘要】英语新闻标题在传达信息的也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修辞问句等,可以丰富标题的表现形式。
标题中的修辞手法运用不仅提高了标题的独特性,还使读者更容易记住和理解新闻内容。
修辞手法的效果分析显示,它们能够增强标题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主要体现在简洁、生动、吸引眼球等方面。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手法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吸引读者、提升新闻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可能是更加注重创意和独特性的标题表达。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新闻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英语新闻标题、修辞手法、探析、常见、丰富、表达、运用、效果分析、特点、重要性、未来发展、结语1. 引言1.1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手法探析英语新闻标题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具有直接、简洁、生动的特点。
修辞手法在英语新闻标题中得到广泛运用,可以增强标题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引起读者的注意。
本文将探讨英语新闻标题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效果及特点。
修辞手法是修辞学的基本概念,通过对语言的加工和运用,使表达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对仗、夸张等,它们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运用十分灵活多样。
比如使用排比可以使标题更加简洁明了,夸张则可以突出新闻的重要性。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表达丰富多样,可以通过修辞手法传递更多的信息和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修辞手法在标题中的巧妙运用可以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读者更容易被新闻内容吸引。
通过对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标题的表现形式和意义,提高新闻标题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标题的表达形式,还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
2. 正文2.1 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倒装等。
比喻是一种运用隐喻来进行形象化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物象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到另一个物象上来形成比较,从而使表达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新闻标题的拟写答题技巧
新闻标题的拟写答题技巧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点睛之笔,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表达。
下面是一些拟写新闻标题的答题技巧:
1. 突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标题要简明扼要地表达新闻的核心内容,让读者最快速地了解新闻的主旨。
2. 使用简洁的语言:新闻标题使用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尽量避免使用冗长、模糊的词汇。
3. 使用修辞手法:新闻标题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来增强标题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4. 突出时效性:新闻标题应该突出新闻的时效性,让读者最快速地了解新闻的发生时间和主要内容。
5. 突出新闻的重要性:新闻标题应该突出新闻的重要性,让读者最快速地了解新闻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6. 多角度概括新闻内容:新闻标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概括新闻的内容,让读者最快速地了解新闻的多方面信息。
7. 考虑读者对象:新闻标题应该考虑读者对象,根据不同读者的阅读喜好和文化背景来制定标题。
8. 简明扼要:新闻标题应该简明扼要,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词汇和语句,让读者最快速地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以上是一些拟写新闻标题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的妙用(精简版)
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的妙用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的妙用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制作标题为点睛之功。
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要使匆忙的读者通过它了解新闻的最重要内容,而且要使那些有比较充裕时间的读者能够通过它产生进一步阅读新闻的兴趣。
要做到这一点,新闻标题除通过标题的正确的提示、生动的引导外,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形象、新颖有趣,也是吸引读者的一种重要因素。
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制作中的妙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看,妙用修辞手法,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新闻标题所揭示的事实和思想。
这具体表现为:巧用比喻,能恰到好处地反映所做事情的实质。
《解放军报》有则“踢了十三年的‘皮球’进了门”的新闻标题。
该标题将“问题”喻作皮球,说的是北海舰队某导弹大队的修艇排架和滑道抢修工作长期存在问题,十三年来,因设备长期失修,该大队共向上级部门打了七次报告,每次都在“研究研究”声中搁浅。
由于党风和领导工作作风的好转,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
正是由于巧用比喻作标题,使非物状的事实通过一“踢”一“进”形象化处理后,揭示了某些领导机构和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的现象存在及其人民欢迎党风好转的深刻主题。
通过借代显示色彩,使新闻标题鲜明生动地突出题旨。
色彩是许多新闻事实的重要属性,也是新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巧妙显示色彩,往往能使新闻标题以其丰富醒目的色彩吸引人。
像《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这是在有关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报道中被称为“三色报道”的标题。
这里“红色”借代烈火,“黑色”借代焦土,“绿色”借代森林。
由于标题巧妙地运用了借代,使这组报道显示了其题材的个性特点,也给读者一定的警示:那红色的火焰,敲响了官僚主义者的警钟;那满目焦土,意味着给国家、给人民带来多大的损失;那绿色的呼救声,让读者明白了人类与自然、与环境、与一切生物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浅析时政类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维译方法
作者简介:程佳玉,硕士在读,新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
浅析时政类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维译方法程佳玉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了解信息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媒体手段,阅读报纸是人们了解信息的途径之一。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灵魂,其翻译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时政类新闻标题的翻译工作,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更高。
文章结合《新疆日报》中的具体实例,首先阐述了时政类新闻标题在词汇和修辞方面的特点;其次从直译、意译和音译三种翻译方法出发,对时政类新闻标题的翻译方法作一了解。
关键词 新闻标题;特点;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4-0053-03新闻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新闻标题往往用最简练、浓缩的语言承载着整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时政新闻的“眼睛”。
因此,新闻标题的翻译质量对新闻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从《新疆日报》的时政类新闻标题入手,从新闻标题的分类、特点及翻译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对时政类新闻标题汉译维方法作一更深入的了解。
1 新闻标题的定义及分类1.1 新闻标题的定义新闻标题是新闻的核心,也是新闻最重要的部分。
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新闻标题有着不同的定义:《辞海》中对新闻标题的定义为:新闻标题是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通常特质新闻的题目。
制作标题是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程序之一,报纸编辑用标题来概括、评价新闻的内容,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1]。
《通俗新闻标题学》中对新闻标题的定义:新闻标题,即报纸、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传播的新闻、文章的题目[2]。
综合以上几个观点,虽然对新闻标题的定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但概括下来,新闻标题都包含两个因素:一是独立于正文之外,二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1.2 新闻标题的分类分类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新闻标题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对新闻标题分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本文按照普遍的分类方法,将新闻标题分为:主标题、引标题、副标题、文间小标题四种。
新闻中的修辞
将郭晶晶和罗雪娟这两 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的 女运动员,比喻为两种 美丽的花朵,激情绽放, 芬芳迷人。
三、双关
利用语言文字方面的同音或者同义, 使一个词语牵涉两件事情,增强新闻 标题的幽默诙谐感。双关一般有谐音 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之分,使得读者 在阅读的同时能够联想到两个双关词 语之间的联系,从而激起进一步阅读 下去的欲望。
例二
体育新闻 北京时间1月8日21时15分,2011卡塔尔亚洲杯A 组的第二场比赛在阿拉法球场打响,首场亮相的中国队迎 战西亚强队科威特。下半时张琳芃远射球变向攻破科威特 城门。此后邓卓翔任意球将比分扩大为2比0。最终中国队 首战2比0胜科威特取得小组开门红,目前与乌兹别克斯坦 并列小组第一
句式分析 这是一篇体育快讯,这类文体最重要的就是时效性和真
此处运用借代,“开门红”此处是“胜利”的代表。 产生新颖和形象之感,是文本不落俗套,增强趣味性, 容易引起读者内心共鸣。同时,也表达了新闻立场, 即“支持中国队!”
徒儿” 休得无礼
立秋后的西安丝毫没有降 温的意思。大雁塔北广场又成了 许多市民和游客消暑的好去处, 放眼望去,喷泉边、道路旁都坐 满了人。
“杨湘洪”,显然前者更能吸引读者。只要用法得当,交代清楚, 相关的网络新词体现了新闻事件的特征和新闻人物的鲜明个性,让 消息和通讯更加新鲜、时尚,也更能吸引读者的关注。
巧用网络短句丰富报刊新闻标题。2002年1月天津日报登载关于 流感的数条消息,题目是《医患携手战流感?一些市民患上“流感恐 惧症”》,搜狐网转载这条新闻时,将题目改成《见面问候“你感 冒了吗”天津市民患上“流感恐惧症”》。我们在拟报纸标题时就 采用这样的方式,效果会好得多。如2011年1月10钱江晚报刊发了 《白岩松来接钱报热线,那个火啊》的新闻,其中“那个火啊”就 是典型的网络语言短句,用在报刊新闻标题之中,一下子给这则新 闻增添极大的生动性。
新闻标题写作技巧
新闻标题写作技巧(2008-08-20 11:17:18)标签:菜鸟入门新闻上手教育分类:新闻学堂1.顶真的运用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运用顶真这一修辞格可以收到议事说理准确严谨,状物叙事条理清晰,书写格调清新的效果。
越穷越不买书,越不买书越没文化,越没文化越不买书,越不买书越穷(引题)文化消费何时走出怪圈?(主题)(2000年2月8日《信息日报》)该引题采用了一种回环往复的修辞手法,使得语句首尾相连,这样既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又能引人思考,在形式上也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2.仿拟的运用仿写古诗词名句佳句,利用古典文学中的情景交融之法,为标题营造一种意境美。
仿拟是一种修辞方式,即仿照现成的、通行的词语、句章、韵律,改变其中的语言成分,造成一种意义相反或相似、相近的新的语言形式。
知否,知否,绿消红瘦(主题)连阴绵雨使杭州名花展上部分花卉受损(副题)(1999年3月11日《钱江晓报》)该报道主标题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仿用了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样仿写既切合新闻的内容,又将娇花淋雨后的可怜之态现于笔端。
这样一来,使得标题显得更加灵动,既契合文意,又颇具新意。
垃圾山,垃圾山,害得居民苦不堪,不知几时搬?臭水流,臭水流,流到大街小巷头,行人个个愁!(2001年2月21日《长江日报》)该标题是仿照白居易《长相思》的诗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而做的。
仿拟的运用让读者形象地感知当地居民受垃圾无人治理危害之重,使得这则标题更加形象生动。
同时,反复与押韵的使用,使人读来琅琅上口,也为标题增添了活泼的氛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钱塘活水来(主题)今日西湖一天可得活水十万吨(副题)(1981年5月9日《光明日报》)这则主标题是仿用宋代朱嘉《观书有感》中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整理]新闻标题的修辞
新闻标题的修辞新闻标题的制作,要领是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做标题虽不太难,但佳句十分难得。
用好修辞手法,把标题做得生动形象,是编辑的刻意追求。
若要炉火纯青,则须终身求索。
修辞并非卖弄技巧,高深莫测。
标题讲究修辞,是为了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把词句修饰得生动些,感人些,优美些。
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新闻的要旨,力求简洁鲜明,出神入化,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可读性强的好新闻“包装”上可读性强的好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再创作,做一个好标题并不比写一篇新闻省力。
常常是一夜辛苦为一题。
这个“再创作”和“一夜艰辛”,功夫全在修辞上。
标题上常用的修辞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比喻。
做标题时可以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和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这就是比喻的方法。
用好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
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借喻隐去本体,单述喻体,在标题中更为常用,而且富有文采,修辞效果好。
黄河上游水电站建设进入新阶段(肩题)胜利截流腰斩“黄龙”(主题)(1980年1月1日《人民日报》)“黄龙”是黄河的喻体,但在主题上只有喻体,隐去本体,故是借喻。
腰斩“黄龙”,气势雄伟,形象感人。
二、比拟。
就是将人拟物(以物比人)和将物拟人(以人比物)。
用得较多的是拟人。
如:征地造房为啥等煞人(肩题)一道公文背着39颗印章旅行(主题)希望有关部门舍繁就简,多办实事,加快住宅建设步伐(副题)(1980年9月19日《文汇报》)“旅行”在这里用于公文,已有“拟人”的味道,再加上“背着39颗印章”,更加形象逼真了。
拟人手法的运用,当在情感饱满、物我交融之时。
三、对偶。
说话中凡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作对排列成功的,便是对偶。
用于标题,看起来赏心悦目,读起来琅琅上口,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962年4月29日,《文汇报》在一版头条位臵刊登一则新闻,报道《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逝世200周年忌日前夕,全国和首都文化界以及《红楼梦》研究者为纪念活动进行准备,深入细致地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对要解决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简析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色
简析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色作者:胡晓丽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2期“英语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正文三部分组成。
”①新闻可以没有导语,但是不能没有标题。
“新闻标题是一门独特的语言”②英语新闻标题与普通文章标题不同,具有更为独特的新闻内涵。
它是新闻内容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
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
所以为求形式新颖、语言生动有力、形象鲜明,增强吸引力,媒体经常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
英语新闻标题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押韵。
押韵可分为押头韵和押尾韵,旨在造成声响效果,使新闻标题更具音韵美;使文字醒目入耳,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
例如:ProtestantsProtest新教徒示威抗议;NeedyorGreedy?是贫困还是贪婪?这两则新闻标题分别运用了押头韵和押尾韵。
比喻。
其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简单地说,标题中使用比喻能使新闻人物和事件更加鮮明。
例如:AtAPEC,ALame-DuckGatheringwithFewResultsAPEC峰会,卸任者的聚会,成果甚微[(lameduck源于《伊索寓言》,意为“跛脚鸭”,在美国形容任期将届满的政治人物的窘境。
2007年APEC会议,恰有四位政府首脑(澳)总理霍华德、(美)总统布什、(日)首相安倍晋三和(韩)总统卢武铉都将离任]。
以上这则新闻标题中,比喻修辞格的运用,使得新闻中的人物和事件更为鲜明突出。
借代。
通俗地说,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在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就是借用各国首都、大城市等地名、著名建筑物名称以及政府首脑姓名,以替代该国或其政府及有关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
作者:马少利
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20期
不论报纸还是广播电视都离不开新闻的标题,因为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全文的集中和概括,标题是否起得好,对吸引受众、感染受众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对新闻标题的特色进行研究,笔者注意做到“处处留心”,平时,凡是在报纸、电视上碰到好的标题总要记下来,积累存档为自己的新闻写作做参考。
日积月累,我的笔记本成了新闻标题的资料库,标题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异,并且对自己的新闻写作帮助较大。
1989年11月,我们在采访时得知,一些不法烟贩将价值20多万元的名牌卷烟从广州向洛阳走私,途经汝州市时被汝州市烟草专卖局查获。
我们得知后,迅即进行了跟踪采访。
当天晚上,我们在定题写稿时,琢磨来琢磨去,标题起了一个又一个,总是定不下来。
我们经过耐心分析,考虑到走私分子从广州到洛阳贩烟要途经上千里,跨越几个省市,然而,他们为了赚钱却铤而走险,最终被国家烟草行政部门查获,黄金梦破灭。
为此,我们以标题:
跨省越市千里大倒卖斗胆试法黄金梦难圆
——汝州市查获一起特大走私香烟案
题目定好以后,内容很快成稿。
由于标题起得较好,稿件不但在本市广播、报纸上播发,而且在《河南日报》、《中国法制报》等省和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发表,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标题是新闻作品的灵魂,如果标题起得好,能使人过目不忘,心中永念。
记得有一次,我从《汝州晚报》上看到一篇写农艺师尹士兴潜心研究治疗红薯茎线虫病的稿子,题目很美,我至今难以忘怀。
这篇稿子的题目是:
科技当笔地做纸万亩沧田写论文
农艺师尹士兴播科技星火结累累硕果
作者想象力丰富,匠心独运,比喻生动形象,读后让人难以忘怀。
会议新闻标题不好写,弄不好就会落入俗套,陷入一般的程式化当中,可是1984年11月28日新华社记者郭玲春报道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的一个题目,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眉题起得很好,题目是这样写的:
昨天他报道别人今天别人报道他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这篇新闻标题好,加上内容写得精彩,被评为1984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注意从对比中评判标题。
俗话说“有比较才能鉴别”。
一个新闻事件由于记者所处的视觉不一样,所起的标题也不尽相同。
1990年5月22日平顶山发现了特大盐田,因为大家都知道平顶山是我国的煤炭主要产地之一,而盐田和煤正好是黑白分明的资源。
《人民日报》所报道的标题是:“平顶山发现特大盐田”;而上海的《文汇报》的标题增加了一个眉题使标题更加生辉,《文汇报》的标题是:
一地之下两个海一边黑来一边白
平顶山查明一特大优质盐田
《文汇报》的标题把煤和盐的色彩联系在一起,显得更有趣味性、更能吸引人。
由此看来,新闻标题的写作涉及语言学、美学、修辞学、哲学、逻辑学,更涉及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对社会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积累。
新闻的标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怎样的新闻标题都有它的写作规律,那就是:“准确、鲜明、简洁、生动。
”这四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也是最起码的要求。
好的标题大都是在以上四条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运用比喻、对偶、借代、排比、感叹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标题写得形象新颖、活泼,妙趣横生,让人们看后久久难忘。
现举出几例:
1.比喻:
如:科技当笔地做纸
万亩沧田写论文
农艺师尹士兴播科技星火结累累硕果《汝州晚报》;
2.对偶:
马金凤宝刀未老小演员雏莺初啼
——十一位“穆桂英”将亮相央视春节戏曲晚会《大河报》2003.12.31
千金淘金路圆梦奔河南《大河报》2004.2.10
对偶在新闻的标题中运用得比较普遍,以上两个标题均为对偶句。
3.感叹:运用感叹句,可以加重语气引起关注。
如:国家最高科技颁奖一千万元奖励两位院士
中国向科学致敬!《大河报》2004.2.21
4.借代:用甲事物借代乙事物
如:“张小泉”讨教“王麻子”《浙江日报》1980.5.27
作者用“张小泉”和“王麻子”两个有名的剪刀品牌,分别借代两家工厂。
5.排比:以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贯的三个以上的并列句子,表达同一性质、同一范围的内容,以达到集中说理、充分抒情的目的。
如:换了脑子挣了票子盖了房子娶了娘子养了孩子
平顶山市劳务输出累计年创收345亿
6.模拟:用那些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谐音、诗句、名词巧点化,使标题增添文采。
如:清明上“坟”图
该标题是由清明上河图点化而来。
即把“河”改为“坟”。
7.反复:加重语气,引起注意。
如:救人!救人!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大河报》2008.5.15
8.对比:利用相反的意思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
如:书记办公在陋室学校教育创一流《农民日报》1990.4.17
好的标题还有很多很多,也有人把标题分为比喻式、意境式、提问式、叙述式、描述式、悬念式、抒情式等种类的标题。
不管怎样分类,都要注意把它的鲜明个性用生动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来,让标题实中见虚,虚实结合,既有纪实之美,又有声情之美,吸引人们的耳朵和眼球去听、去看自己喜欢的新闻,充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作者单位:汝州市人民广播电台)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