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

前言

“十一五”期间协调推进通州、顺义、亦庄三个重点新城发展建设,是落实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将为首都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基本框架及促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对于全面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保持和促进奥运会前后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区县功能定位、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编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是协调推进重点新城发展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规划编制的重点是:

(1)明确重点新城发展总体思路及建设时序。

(2)确定各重点新城的定位及近期目标、规模与布局。

(3)提出各重点新城主要建设任务及重大项目安排。

(4)提出推进重点新城建设的相关政策保障措施。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1)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3)刘淇书记、王岐山市长在学习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和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大会上的讲话。

(4)市委、市政府关于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

(5)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6)相关法规。

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确定和落实“十一五”期间重点新城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规划实施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十一五”期间通州、顺义、亦庄三个重点新城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和管理行为,应符合本项规划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一、“十五”期间通州、顺义、亦庄卫星城发展建设概况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建设概况

“十五”期间,是通州、顺义、亦庄卫星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阶段产业发展对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在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陆续编制的卫星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卫星城的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社会事业、城镇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保护与建

设等都取得了瞩目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功能布局得到调整优化,城镇环境面貌有了改观。这些发展和变化,为在“十一五”期间按照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重点新城发展定位新要求加快新城综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期间,各卫星城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点是:

1. 通州卫星城:至2005年底,区域户籍人口达6

2.9万人,其中卫星城人口约25万人。主要发展特点是:其一,在产业全面发展中,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优势和带动作用比较突出,近年来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有所提升。其二,以运河整治为纽带,开始启动运河沿岸城市中心区整治与改造,带动开发建设及环境综合治理。

2. 顺义卫星城(含空港,下同):至2005年底,区域户籍人口55.9万人,其中卫星城人口约20万人。主要发展特点是:其一,产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步形成天竺出口加工区、空港工业区、北京汽车基地、林河工业区等产业基地,环绕空港形成一定规模的物流中心和为空港服务的产业。其二,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建设加速,在产业基地发展及奥运项目建设带动下,卫星城区中心组团呈现较快发展,马坡组团启动态势良好,空港城初具规模。

3. 亦庄卫星城:至2005年底,开发区常住人口约6万人,就业人口9.8万人。主要发展特点是:其一,以高新技

术产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其二,开发区产业政策区范围扩大,增加至40平方公里,交通、市政、公共服务、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应有一定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在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的带动下,通州、顺义、亦庄卫星城的发展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中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与矛盾。

1. 共性问题

就整体发展状况与水平而言,各卫星城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是:

(1)人口结构与素质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主要表现为:人口结构和素质亟待提高;外来流动人口比重较大,承接中心城人口疏解作用不明显;本地人口就业水平有待提升。

(2)产业发展实力需要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产业定位与特色不明,缺乏配合;产业发展的集约水平有待提高;产业层次较低,创新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产业关联度不足,资源流动与有效配臵受交通等因素制约。

(3)城市建设整体水平需要不断提升。主要表现为:建设水平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粗放的建设与拓展模式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城市建设缺乏特色,环境品质较

低,人性化考虑不足;缺乏基础设施,特别是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强大支持。

总之,相对于市区而言,各卫星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仍相对薄弱,城市综合功能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强化。应对产业加速发展和人口不断集聚所带来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要求和压力,各卫星城交通、市政、公共服务、住宅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服务水平需要逐步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及居民就业、居住、生活条件等需要进一步改善。此外,面对各项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建设占用农地引发的社会矛盾逐渐突出,城市与农村地区发展差距逐渐拉大等问题,卫星城建设在节约资源以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仍需继续加强。

2. 特殊问题与矛盾

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时期发展要求而言,“十五”期间卫星城发展中面临和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与矛盾是: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之间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协调,互动作用不突出,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配臵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通州卫星城——“有城无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不突出,产业关联性弱,布局分散,缺乏整体竞争能力;城镇居住与工作用地比例失调,“卧城”现象明显,社区建设滞后,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

顺义卫星城——“业强城弱”:产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