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混凝土质量问题上大案例
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典型案例范文
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典型案例范文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典型案例范文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工程质量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隐患。
如何有效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围绕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典型案例展开深入探讨,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期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案例1: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在某高层建筑工程中,发现了混凝土强度未达标的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施工现场存在以下问题: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检查和监督等。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混凝土的质量无法达到工程设计要求,从而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工程质量问题的根源主要源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不善和操作不规范。
我们应该从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严格执行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加强现场监督等方面着手,从而有效解决类似问题的发生。
2.案例2:焊接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某桥梁工程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焊接接头断裂的情况。
经过检测,发现断裂处的焊接质量存在明显问题,主要是焊接工艺不达标和材料选用不当。
由于焊接接头质量问题,导致了桥梁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胁。
针对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焊接质量问题的发生主要源于工艺和材料方面的缺陷。
我们需要从加强对焊接工艺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焊接工艺标准、强化对焊接材料的质量监管等方面入手,有效避免类似安全隐患的再次发生。
3.案例3: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质量事故某住宅小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外墙开裂、渗水等质量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问题主要源于建筑材料的质量不达标。
材料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导致了材料质量无法保障,从而引发了质量事故。
针对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建筑材料质量问题的发生主要源于生产环节的违规行为。
我们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建筑材料质量标准,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达标,从而有效避免类似的质量事故再次发生。
混凝土质量问题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部分施工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工程质量,导致混凝土质量问题频发。
本案中,原告李某因所购住宅存在严重混凝土质量问题,与开发商及施工单位发生纠纷,最终诉至法院。
二、案情简介2018年,原告李某在被告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住宅小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
在入住后发现,住宅楼体出现裂缝、墙面剥落等现象,怀疑是混凝土质量问题。
经鉴定,房屋主体结构存在安全隐患,需进行加固处理。
原告多次与被告协商,要求赔偿损失,但被告拒绝赔偿。
无奈之下,原告将被告及施工单位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赔偿其损失。
三、争议焦点1. 被告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 被告赔偿数额如何确定?四、法院审理1. 被告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作为房地产开发公司,负有对房屋质量进行监管的义务。
本案中,原告购买的房屋存在严重混凝土质量问题,且经鉴定存在安全隐患,被告未能在规定期限内修复,已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被告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对原告的损失进行赔偿。
2. 被告赔偿数额如何确定?法院认为,原告的损失包括以下几部分:(1)房屋加固费用:根据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原告房屋加固费用为人民币10万元。
(2)房屋贬值损失:由于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其价值已大幅降低。
根据相关证据,原告房屋贬值损失为人民币5万元。
(3)原告因房屋质量问题遭受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原告因房屋质量问题遭受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为人民币2万元。
综上所述,被告应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共计17万元。
五、判决结果法院判决被告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及施工单位赔偿原告李某经济损失共计17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六、案例分析本案中,混凝土质量问题给原告李某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建筑行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典型安全质量事故案例分析(大量案例)
• 原因二:土方堆放不标准,离基坑边缺乏2米。
• 原因三:事发地位于公路边,车辆通过产生震动。
• 其他:夜间施工照明缺乏、救援不标准、违规用钩机吊管。
• 五点教训: • 1、土方开挖应合理放坡,切记垂直下挖。 • 2、土方堆放应离基坑边2米以外。 • 3、土方开挖周边不应有附加震动源。 • 4、夜间施工应有充足的照明措施。 • 5、制止用钩机起吊重物。
玉林市玉东新区某工程在进展污水管道检查井清理 作业时,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导致3人死亡。
原因一:井孔长期封闭,氧气已严重缺乏,违反下孔操作规程、未送风 及做活体试验。
原因二:工程工期拖延术交底。
• 四点教训:
•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展送风和动物 活体试验。
• 原因一:底板上下钢筋同时铺设,临时支撑缺乏。
• 原因二:板顶临时堆载过多。
• 三点教训: • 1、上下穿插作业时应确保支撑系统结实并
提供足够的支撑能力。 • 2、作业面上不应堆放过多的物品。 • 3、必须在确保平安的前提下才能赶工。
临桂县“7.1〞高处坠落事故〔2021 年〕
桂林市临桂县某工程,外墙线条装饰工人从5 楼25层坠落到地面死亡。
• 3、支撑系统木立杆尾径应不小 于8CM。
天等“6.18〞坍塌事故〔2021年〕
崇左市天等县某新建厂房发生整体坍塌,3名 工人当场死亡。
原因一:锅炉房17米高大模板支撑失稳,单层支撑。
原因二:工程未报建报监、监理未进场,监管缺失。
原因三:高大模板支撑方案套用底层支撑方案,企业未审批、未经专家 论证。
• 四点教训: • 1、进入有限空间特别是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前应进展送风和动物活体试验。有条件的 最好配备气体检测仪器。 •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掌握救援的根本 知识和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 • 3、必须按照设计的步骤施工。 • 4、完善监管手续是为了提升平安保障力。
混凝土质量问题十四大案例
混凝土质量问题十四大案例例1 某工程对原有建筑进行接建从8层开始。
工程部位为剪力墙,C40混凝土。
拆模后发现墙面出现竖向裂缝,裂缝很有规律,每隔1.5m~1.8m一条竖向裂缝,裂缝两头尖,中间宽,最宽处约0.2mm ~0.3mm。
个别裂缝为贯通裂缝。
混凝土强度均可达到C45 左右。
处理:请省检测中心予以检测并出具修补方案。
原因分析:1. 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偏大,混凝土自收缩产生拉裂。
2. 设计箍筋少、间距大。
3. 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防止措施:1. 混凝土配合比应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2. 建议设计增加箍筋用量,缩小箍筋间距。
3. 加强养护,当强度达到1N/mm2时,可使模板脱离混凝土,再将模板合上继续养护到最后拆模,这样可以加强混凝土的湿养护,防止干缩引起裂缝加大。
例2 施工单位验收混凝土试件制作及养护不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某工程从夏季开始施工,混凝土强度一直稳定合格。
而进入秋冬季施工以来,混凝土强度却出现偏低现象。
甚至有的试件不合格,采用非破损检测工程部位混凝土,强度却合格。
处理:搅拌站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原因,找出症结。
发现工地试验员做完混凝土试件后,对试件并没有进行“标准养护”而是将试件散落在工地上。
原因分析:1. 工地试验员没有经过上岗培训,对混凝土的试件制作养护缺乏应有的知识,不了解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标准养护”缺乏应有的认识。
2. 夏季施工气温偏高,混凝土试件在自然养护条件下气温高,强度也高,秋冬季气温偏低,混凝土试件强度也随之偏低。
防止措施:对工地施工单位的试验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对预拌混凝土的取样制作养护应执行国家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例3 混凝土试件制作不合格某工程混凝土试件强度出现忽高忽低问题,混凝土试件离差太大,混凝土强度评定判为不合格,而在同一时间,同样部位,同一配合比的其他工地的混凝土却全部评定为合格,且混凝土离差小。
处理:搅拌站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进行联系,共同分析。
混凝土质量问题上14大案例
例1某工程对原有建筑进行接建从8层开始。
工程部位为剪力墙,C40混凝土。
拆模后发现墙面出现竖向裂缝,裂缝很有规律,每隔1.5m~1.8m一条竖向裂缝,裂缝两头尖,中间宽,最宽处0.2mm~0.3mm。
个别裂缝为贯通裂缝。
混凝土强度均可达到C45左右。
处理:请省检测中心予以检测并出具修补方案。
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偏大,混凝土自收缩产生拉裂。
2.设计箍筋少、间距大。
3.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防止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应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2.建议设计增加箍筋用量,缩小箍筋间距。
3.加强养护,当强度达到1N/mm2时,可使模板脱离混凝土,再将模板合上继续养护到最后拆模,这样可以加强混凝土的湿养护,防止干缩引起裂缝加大。
例2 施工单位验收混凝土试件制作及养护不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某工程从夏季开始施工,混凝土强度一直稳定合格。
而进入秋冬季施工以来,混凝土强度却出现偏低现象。
甚至有的试件不合格,采用非破损检测工程部位混凝土,强度却合格。
处理:搅拌站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原因,找出症结。
发现工地试验员做完混凝土试件后,对试件并没有进行“标准养护”而是将试件散落在工地上。
原因分析:1.工地试验员没有经过上岗培训,对混凝土的试件制作养护缺乏应有的知识,不了解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标准养护”缺乏应有的认识。
2.夏季施工气温偏高,混凝土试件在自然养护条件下气温高,强度也高,秋冬季气温偏低,混凝土试件强度也随之偏低。
防止措施:对工地施工单位的试验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对预拌混凝土的取样制作养护应执行国家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例3 混凝土试件制作不合格某工程混凝土试件强度出现忽高忽低问题,混凝土试件离差太大,混凝土强度评定判为不合格,而在同一时间,同样部位,同一配合比的其他工地的混凝土却全部评定为合格,且混凝土离差小。
原因分析:1.施工单位采用混凝土试模不合格,试模本身尺寸误差偏大,有的试模对角线误差≥3mm,因而出现试件误差偏大的问题。
建筑工程风险案例
建筑工程风险案例案例1: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导致建筑倒塌在某小区的建筑工程中,负责承建的建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疏忽和管理不到位现象,最终导致了建筑倒塌的严重事故。
该建筑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是关键的承重部分。
然而,建筑公司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没有正确掌握合适的浇筑时间和浇筑厚度,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不达标。
此外,建筑公司在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过程中,没有按照正确的比例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进一步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该建筑出现了明显的结构问题,如墙体龟裂、柱子变形等。
在一次突发的风暴天气中,该建筑迅速倒塌,导致多人死亡和重伤。
案例2: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引发安全事故在某高楼施工工地,因为管理层对安全事故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对工人的安全意识培养不到位,最终导致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该工地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未按规定提供足够的安全设施。
工人们没有佩戴正确的安全帽和安全带,也没有明确的作业指导。
此外,工地上走道、楼梯等区域的地面没有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修整,存在明显的滑倒或坠落的风险。
一天,一个工人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没有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不慎失足坠落,造成严重的头部和脊椎受伤。
这起事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也对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进行了深刻的检验。
案例3:设计缺陷导致建筑使用功能受限某商业建筑在设计阶段存在重大缺陷,最终导致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受限的问题。
该建筑在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到商业活动的要求和流程,导致商铺的布局、通风、照明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和不足。
商铺的面积和空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商家无法展示和储物;通风和照明系统设计不当,使得商铺内的空气流通和采光效果非常差。
由于这些设计缺陷,商铺的使用功能大大受限,给商家的经营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困扰。
商家们纷纷反映问题,并对建筑公司提出索赔要求。
案例4:施工期延误导致经济损失某公共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遭遇了多次延误,导致建设方和相关利益方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混凝土事故案例
混凝土事故案例混凝土事故是指在混凝土施工、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事故时有发生。
下面将介绍几起混凝土事故案例,以警示施工人员和管理者加强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案例一,混凝土搅拌机故障导致事故。
某建筑工地的混凝土搅拌机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导致搅拌机内的混凝土无法正常排出,施工人员为了解决问题,未经停机维修就进行了强行清理。
结果,搅拌机突然启动,造成施工人员受伤。
经调查发现,搅拌机故障是由于长期缺乏维护保养导致的,施工单位对设备的维护管理不到位,致使事故发生。
案例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坍塌事故。
某工地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由于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支撑和固定,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支撑结构发生坍塌,造成部分施工人员被埋压,幸好及时获救,但也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工程质量问题。
事故原因是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浇筑作业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对支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缺乏有效监管。
案例三,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引发工程质量事故。
某工程项目使用了劣质混凝土材料,导致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出现部分建筑物倒塌的情况。
经检测发现,混凝土材料中掺假掺杂,强度和耐久性严重不达标,施工单位在采购和使用混凝土材料时未能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和验收,导致了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以上案例反映了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原因,为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支撑和固定,加强对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和管理;在采购和使用混凝土材料时,要严格把关质量,确保材料符合标准要求,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工程质量事故。
总之,混凝土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材料质量不合格等因素有关。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才能有效预防混凝土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顺利进行。
混凝土常见问题及质量事故案例
混凝土常见问题及质量事故案例以下将预拌混凝土生产及施工进程中常常发生的一些问题及事故的案例聚集如下,请认真学习,总结经验教训。
1、某工程利用C40混凝土施工柱子,搅拌楼质量值班员输配合比时将计划看错位置,工程名称输入为该工程,部位,强度品级等都按另一工程C25混凝土计划输入,到工地后是凌晨,工地施工三车,第四车掉单,工地拒收,才发觉错误。
处置及预防:到工地与施工方协调,已施工的柱子凿除,从头浇捣,停工3~4天,损失大约13万。
搅拌楼接计划必然要反复查对,开盘鉴定必然要及时认真写好。
更常见的错误是新建混凝土配合比时采用另存的方式,往往强度品级就不改,致使工地投诉。
发货单是我厂的证明资料,绝不允许有错误。
任何到工地的资料或对工地问题的回答都必需考虑到可能引发的质量后果。
2、某工程施工C40墙柱混凝土,本安排利用水泥,搅拌楼质量值班员输配合比时将水泥库位输到的水泥库中致使混凝土水泥用错,技术主管看混凝土的颜色偏黑,感到有些不对,检查配合比才发觉该问题。
处置及预防:当即通知工地,将已施工的混凝土全数冲洗干净,从头浇捣。
搅拌楼用错材料的情形很多,不单单是水泥用错,还存在过将矿粉用作粉煤灰,将复合型膨胀剂用作普通型膨胀剂(混凝土严峻离析),人工加膨胀剂后还从散装库内继续加膨胀剂致使膨胀剂严峻过量的,有将矿渣粒用作砂的及将碎石用作卵石的。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出现过而且严峻影响混凝土质量的,质量值班员必然要认真填写开盘鉴定,若是存在不同品种的水泥交交班必然要清楚,一旦库位发生转变就应当将配合比库中相应的水泥库位全数调整,技术管理人员要增强巡视,天天检查搅拌楼的任务单。
3、某运输车辆驾驶员为搅拌站运输水泥,泵房通知其进6号库,驾驶员将车开到5号库(装水泥)开始卸货,卸一大半时被途经的管理人员发觉,马上制止。
处置及预防:将5号库水泥全数作为水泥利用,对驾驶员进行罚款并补偿水泥的差价。
材料进错库也是常常发生的错误,后果是极为严峻的。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梁丶板丶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
在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配合比不当或浇筑不密实,导 致部分区域混凝土强度不足。这种不均匀的强度分布会降低 结构的承载能力,增加结构开裂和坍塌的风险。
案例三:柱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
总结词
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导致柱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影响结构耐久性。
详细描述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安装不规范或混凝土浇筑时未充分振捣,导致柱钢筋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不足。这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使柱子容易受到腐蚀和损伤,缩短结构的使用
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总结词
提升施工技术和方法
详细描述
施工工艺水平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预防和解决梁、板、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需 要不断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具体而言,应采用先进的 施工技术和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对于 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应进行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现 代建筑工程的需求。此外,还应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 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对未来建筑工程的启示
• 加强施工队伍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应加强对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技 术水平,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应完善质量管 理体系,加强工程监理工作,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 强化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 响。应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所采购的建筑材料符合设计要 求和相关标准。
寿命。Βιβλιοθήκη 05事故原因分析材料问题
钢筋质量不达标
使用不合格的钢筋材料,导致结 构承载力下降。
混凝土质量不合格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使用劣质原 材料,影响结构强度。
施工工艺问题
钢筋安装不当
钢筋位置、间距、数量不符合设计要 求,影响结构受力。
工程质量典型案例分析及常见质量问题
(3)试验桩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小于3根,当工程桩总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小于2根。打入式预制桩在相同工艺和相近地基条件下,试打桩数量不应少于3根。(4)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除符合本条上款规定外,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根;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或设计为甲级的大直径灌注桩,按不少于总桩数10%的比例采用声波投射法或钻芯法检测当疑问桩或地基条件出现异常的桩数量较多,或为了全面了解整个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时,宜增加检测数量。(5) Ⅰ类桩为优质桩,Ⅱ类桩为合格桩,Ⅲ类桩为需要经过设计计算分析,采取处理后可以使用的桩。Ⅳ类桩为不合格桩。Ⅱ类桩不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属于合格桩。但是Ⅱ类桩比例过大,会影响参评优质工程。
工程质量典型案例
事件概况: 某工程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1.2~8.0m,抗浮设计水位埋深按1.0m考虑。裙楼抗浮设计采用抗浮锚杆,塔楼部分采用灌注桩。塔楼筏板厚1.6米,裙楼筏板厚1米 该工程超长地下室结构裂缝渗漏,采用高压注浆处理方式,施工过程中出现裙房负3层筏板产生上拱情况,基础筏板返拱值超过40mm的区域面积约1.1万平米,局部范围的筏板返拱值大于200mm。伴随负3层相应区域柱根混凝土崩裂、梁柱混凝土交界位置产生裂缝,裙房主楼交界沉降后浇带开裂变形,双柱间变形缝位置板开裂,负2层楼板发生变形上拱、楼板面层产生裂缝。同时对整个地下室负三层进行标高测量、裂缝进行排查统计过程中,发现注浆孔附近区域存在砌筑墙体开裂、抹灰层大白开裂脱落、柱脚开裂、筏板开裂不同程度的情况,负二层存在砌筑墙体开裂、抹灰层大白开裂脱落、地面面层轻微裂缝情况。
质量控制案例
某工程建造面积 25000m2,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基础为筏板式基础地下 3 层,地上 12 层,基础埋深 12.4m,该工程位于繁华市区,施工场地狭小。
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对基坑进行了验槽,并对基底进行了钎探。
发现有部份软弱下卧层,施工单位于是针对此问题制定了处理方案并进行了处理。
基础工程正常施工,基础施工完毕后进行回填,填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符合规定要求。
回填土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亦按规定进行了检查,其结果满足设计或者规范要求。
主体结构施工到第三层时,由于受现场钢筋尺寸的限制,有一根框架梁的受拉钢筋接头恰好位于第二跨的跨中位置。
此外为了节约材料,钢筋工长安排工人将加工剩余的约 2m 的钢筋焊接接长到 8m 用到剪力墙中作为部份受力钢筋。
主体结构施工到第十层时,由于甲方提出变更,因此使工程暂时停工,导致部份水泥运到现场的时间已达到 100 天,复工后,为了赶工,施工单位认为材料保管良好,直接将水泥投入使用,施工完毕后检查质量符合要求。
问题:1.基坑验槽的重点是什么?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是否妥当?说明理由2.该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请简要分析。
3.施工单位认为材料保管良好,直接将水泥投入使用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4.施工单位现场常用的质量检查方法及其手段有哪些?1.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者其他受力较大部位。
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不妥。
对异常部位,施工单位要会同勘察、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2.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1)有一根框架梁的受拉钢筋接头恰好位于第二跨的跨中位置不符合要求。
按照规定,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而框架梁的跨中是受力最大的部位,因此接头位置不符合要求。
(2)钢筋工长安排工人将加工剩余的约 2m 摆布的钢筋焊接接长到 8m 用到剪力墙中作为部份受力钢筋,接头数量过多,不符合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案例(11个案例)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该搅拌系统工序生产状态还是属于正常状 态,个别样本超验收标准属偶然原因所致,应查明情况,具体 问题具体处理。不因此而判定工序生产异常。
4.(1)不能下达停止混凝土搅拌系统停工生产的监理工 程师指令,因为从问题3分析已知该混凝土生产系统属 于正常状态。再则,试块强度不合格的原因可以是多方 面的,制作、养护、试压等都有可能引起异常,要综合 分析。 (2)从技术角度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试块不合格不等于结构混凝土不合格,应对从工程取 样的结构部位进一步进行检测、鉴定; 结构部位强度实测首先考虑无损检测方法,如回弹法、 超声法、回弹超声综合法,如还不能判明,应考虑半破 损检查法,如结芯取样法,拨出试验法等。 经进一步鉴定,如结构混凝土也达不到要求,则写出 报告,视情况可拆除不合格部分或进行补强加固,加固 后再进行质量验收。如结构混凝土强度合格,可不处理, 但要写出相应不处理的报告,经设计、监理、业主、质 监站认可后可不处理。
案例二
某桥梁工程,其基础为钻孔桩。该工程的施工任务 由甲公司总承包 ,其中桩基础施工分包给乙公司 , 建设单位委托丙公司监理 ,丙公司任命的总监理工 程师具有多年桥梁设计工作经验。
施工前甲公司复核了该工程的原始基准点、 基准线和测量控制点 ,并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 准。
该桥 1 号桥墩桩基础施工完毕后 ,设计单位发现: 整体桩位 ( 桩的中心线 ) 沿桥梁中线偏移 ,偏移量 超出规范允许的误差。经检查发现 ,造成桩位偏移 的原因是桩位施工图尺寸与总平面图尺寸不一致。 因此 ,甲公司向项目监理机构报送了处理方案,要 点如下:
[答案]
1.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先绘制因果分析图,其中包括以下 内容:
(1)给出主干,在主干右端注明所要分析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强度不足。(应将主干用粗或空箭杆表达,箭头 向右);
20122541混凝土质量事故案例
•
事 故 原• 因 分 析•
混凝土灌注高度太高。7m多高的柱子在模板 上未留灌注混凝土的洞口,倾倒混凝土时未 用串筒、留管等设施,违反施工验收规范中 关于“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及 “柱子分段灌注高度不应大于3.0m”的规定, 使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已有离析现象。
灌注混凝土厚度太厚,捣固要求不严。施工 时未用振捣棒,而采用6m长的木杆捣固,并 且错误地规定每次灌注厚度以一车混凝土为 准(约厚40cm),灌注后捣固30下即可。此 规定违反了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柱子灌注 厚度不得超过20cm”的界限。 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只有31~ 37.5mm,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纵筋净距应 ≥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的露筋处净距为0或 10mm。
措
留的试块和对楼板承载能力进行试验,均能达 到设计要求。
施 • 这说明具有失水收缩的混凝土初期裂纹对楼板
的承载力并无影响。但是为了建筑物的耐久性,
还应使用树脂注入法进行补强。
混凝土麻面掉角蜂窝露筋和空洞事故案例
• 某剧场挑台平面和柱截面配筋如图2.19(a)、(b)所示。在14 根钢筋混凝土柱子中有13根有严重的蜂窝现象。具体情况是: 柱全部侧面面积142m2,蜂窝面积有7.41 m2,占5.2%;其中最严 重的是K4,仅蜂窝中露筋面积就有0.56 m2。露筋位置在地面以 上1m处,正是钢筋的搭接部位(图2.19c).
事故原因分析
• 施工缝留在梁端剪力最大部位; • 施工缝处混凝土强度等级显然不满足设计要求,甚至不足C10,
严重影响梁端抗剪能力和粘着力强度;
• 新旧混凝土无法连接。
事故处理措施
• 将梁端混凝土用工小心地凿成如图2.27乙所示形状,并将部分预 制楼板,以加强梁端的抗剪能力。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辛益德
事故 案整幢例建筑处加理长1措3cm施,对该地区无明
显影响,可以不考虑处理。二层以 上砖墙位置的确定有三种方案可供 选择
1.加大楼板跨度,增加值为185120=65mm,
2.把1至6层的山墙和楼梯间墙改为 一砖半墙
3.为了将就现有楼板和底层墙的实 际尺寸,可修改山墙的剖面尺寸
某高层建筑结构因采用不合格水泥
3.悬挑部分比设计要长 4.屋面超厚,自重加大。 5.拆模时间过早
梁开 裂事 故 四
某工程为混合结构,屋盖采用现浇钢筋
混凝土梁板,梁跨度9m,为矩形截面, 高800mm,宽400mm,混凝土为C18。 配筋情况为:梁跨中受力钢筋4 25,支 座受力钢筋2 18,浇筑后14d拆模,发现 梁上由0.1-0.35mm宽的裂缝
事故
原因分析
检查未发现设计问题。而施工方面从组织机构, 人员配备到施工技术管理都存在严重问题,因而 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施工时因放线不当引起事故 案例
重庆市某临街建筑底层为商店,2层以上为 宿舍,系6层砖混结构,横墙承重。设计要求 底层墙厚为37cm,2至6层为24cm.底层与标 准层局部平面,剖面见图2—2。考虑到构件的 统一和建筑外观,设计的横墙轴线有的是墙中 心线,有的偏左偏右。
北京市卫戌区某部招待所主楼为14层框剪结构,外墙板采用北京市大 模住宅通用构件(79G6),内墙为C20现浇钢筋混凝土。采用大模施 工。
施工中将每层平面划分为6个流水段。每个流水段平均需要1.5天。当 主体结构施工到六层时,发现下列部位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要求,出现 松碎现象。经测定:三层有6个轴线上墙体混凝土28天试块抗压强度 是9.9Mpa,82天墙体取芯样一组,抗压强度分别为8.2、13和12.9M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混凝土质量问题上14大案例例1 某工程对原有建筑进行接建从8层开始。
工程部位为剪力墙,C40混凝土。
拆模后发现墙面出现竖向裂缝,裂缝很有规律,每隔1.5m~1.8m一条竖向裂缝,裂缝两头尖,中间宽,最宽处约0.2mm ~0.3mm。
个别裂缝为贯通裂缝。
混凝土强度均可达到C45 左右。
处理:请省检测中心予以检测并出具修补方案。
原因分析:1. 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偏大,混凝土自收缩产生拉裂。
2. 设计箍筋少、间距大。
3. 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防止措施:1. 混凝土配合比应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2. 建议设计增加箍筋用量,缩小箍筋间距。
3. 加强养护,当强度达到1N/mm2时,可使模板脱离混凝土,再将模板合上继续养护到最后拆模,这样可以加强混凝土的湿养护,防止干缩引起裂缝加大。
例2 施工单位验收混凝土试件制作及养护不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某工程从夏季开始施工,混凝土强度一直稳定合格。
而进入秋冬季施工以来,混凝土强度却出现偏低现象。
甚至有的试件不合格,采用非破损检测工程部位混凝土,强度却合格。
处理:搅拌站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原因,找出症结。
发现工地试验员做完混凝土试件后,对试件并没有进行“标准养护”而是将试件散落在工地上。
原因分析:1. 工地试验员没有经过上岗培训,对混凝土的试件制作养护缺乏应有的知识,不了解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标准养护”缺乏应有的认识。
2. 夏季施工气温偏高,混凝土试件在自然养护条件下气温高,强度也高,秋冬季气温偏低,混凝土试件强度也随之偏低。
防止措施:对工地施工单位的试验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对预拌混凝土的取样制作养护应执行国家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例3 混凝土试件制作不合格某工程混凝土试件强度出现忽高忽低问题,混凝土试件离差太大,混凝土强度评定判为不合格,而在同一时间,同样部位,同一配合比的其他工地的混凝土却全部评定为合格,且混凝土离差小。
处理:搅拌站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进行联系,共同分析。
原因分析:1. 施工单位采用混凝土试模不合格,试模本身尺寸误差偏大,有的试模对角线误差≥3mm,因而出现试件误差偏大的问题。
2. 混凝土试件制作粗糙,不按有关标准和规范制作,试件有缺棱掉角等问题。
3. 因试件本身不合格,固而混凝土试件在压力机上受压面积达不到要求出现局部受压,致使强度偏低。
防止措施:1. 建议施工单位试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有关试验的标准和规范。
2. 建议施工单位更换不合格的试模。
对采用的试模应加强检测,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用。
例4 混凝土表面出现气泡某工程在施工首层梁、板、柱时,混凝土为C30 。
当混凝土拆模后发现墙板和柱的混凝土部位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气泡,虽然混凝土强度均可以达到设计要求,但气泡影响观瞻。
处理:对气泡大的部分进行修补。
原因分析:1. 外加剂中含有引气成分多。
2. 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振捣时间偏短,没有掌握振动棒应该“快插慢拔”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3. 混凝土浇筑投料过多一些气泡浮不到混凝土表面。
防止措施:1. 重新调整外加剂配方,减少引气组分,适当添加消泡剂。
2. 对混凝土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例5 同一部位浇筑严禁使用不同等级水泥和粉煤灰某搅拌站生产C30 基础混凝土,基础总方量为2100m3,厚1.1m。
属于大体积基础混凝土,当混凝土生产到1/ 2 时,由于粉煤灰料仓的灰已用完,搅拌站为解决“燃眉之急”临时从其他电厂调来一车Ⅲ级粉煤灰而原来料仓中用的是Ⅱ级粉煤灰。
施工完后第二天发现,用Ⅲ级粉煤灰生产的混凝土强度明显偏低,且用Ⅲ级粉煤灰生产的混凝土颜色明显与其它混凝土颜色深浅不一。
处理:建议施工单位加强混凝土养护,地下大体积混凝土验收执行CTBJ 146 ,验收期为90d。
原因分析:同一工程部位浇筑混凝土除水泥不能不同等级混用外,粉煤灰不同厂家,不同等级也不能混用。
因为不同厂家的粉煤灰存在不同的原材料来源问题;同时不同等级的粉煤灰的细度,需水量,含碳量等均有差别。
如果在同一工程部位混用势必会造成凝结时间和强度的差异。
防止措施:1. 搅拌站在生产大体积、大方量混凝土时应提前做好备料准备防止出现生产中材料“断档”问题的发生。
2. 搅拌站严禁在同一施工部位混凝土生产中采用两种水泥或粉煤灰。
例6 在冬春或秋冬季节交换期间施工,搅拌站应选用不同品种的外加剂,防止由于气温的突变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某工程3月初施工混凝土12层墙板C30 ,北方春季3月初由于气温不太稳定,施工时恰逢出现大风降温情况,平常最低气温为0 ℃以上,而施工时最低温度突然降至- 10 ℃,施工后发现混凝土出现近20h不凝固的问题。
处理:延缓拆模板时间,加强保温养护。
原因分析:泵送外加剂选用不合适。
平常最低气温为0 ℃以上可以选用不带防冻成分的泵送剂。
施工时气温突降,应选用带有防冻成分的泵送剂。
防止措施:1. 搅拌站应备有二个以上的外加剂储备罐,分别装有不同型号的外加剂,以防在冬春或秋冬季节交换期气温不稳定时,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选用,防止搅拌站生产混凝土出现凝结时间偏差过大的问题发生。
2. 在季节交换期气温不太稳定的情况下,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例7 泵送缓凝型外加剂不可超量掺加,防止混凝土出现异常现象。
某搅拌站夏季施工中由于工地停电近4h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太大,搅拌站为增加坍落度而不增大水灰比,采用添加泵送剂的办法调节坍落度,但由于泵送剂掺加过多,混凝土施工后12h 不凝固。
处理:通知施工单位延缓拆模并禁止上人乱踩,加强养护。
混凝土凝结时间虽然延缓,但不会影响后期强度。
原因分析:夏季混凝土生产用的泵送剂是一种带有缓凝组分的复合型外加剂,如果一味采用掺泵送剂来调整混凝土坍落度,必然将缓凝组分带入混凝土中,致使缓凝成分超量,混凝土凝结时间大大加长。
防止措施:1. 出现坍落度损失过大时,搅拌站技术人员应分析原因,即使掺外加剂也要适量,坍落度的调整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掺加外加剂或补充少量水,不应由施工人员随意加水,防止水灰比增大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2. 可将难以调整以达到坍落度要求的混凝土降级其它工地使用。
例8 外加剂计量失控,混凝土出现异常状态某工程施工顶板C30 混凝土,搅拌车到达工地卸料后,发现一车混凝土坍落度明显偏大并有离析现象,混凝土呈黄色。
处理:将这部分异常现象混凝土全部拆除返工。
原因分析:搅拌站外加剂计量部分失控,外加剂掺量严重超过正常计量值。
防止措施:1. 加强搅拌站各部分的维修和保养,尤其注意计量部分的检修,防止生产中某一部分的失控。
2. 搅拌站操作人员和质检部门加强责任心,不合格的产品或有异常状态的混凝土决不马虎出厂。
例9 混凝土经常出现坍落度偏大或偏小问题,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效果和混凝土质量某搅拌站在生产混凝土时,经常出现混凝土坍落度偏大或偏小问题,严重影响施工单位的泵送效果,混凝土强度离差过大。
处理:搅拌站质检部门或技术部门严格管理,对混凝土出现的异常状况如坍落度加强监管,不合格的混凝土决不出厂。
原因分析:1. 搅拌站操作人员对混凝土坍落度控制缺乏经验或责任心不强2. 砂石骨料含水率不稳定或波动太大。
3. 试验室出具配合比不当。
4. 有关部门监管不利。
防止措施:1. 对搅拌站混凝土生产操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责任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操作工应熟练掌握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技能,如观察混凝土搅拌时电流表的电流数值或观察混凝土卸料时的混凝土状态,并根据天气变化,白天黑夜等情况在生产时用水量随时予以增减以便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一个稳定数值上。
2. 试验室应对各种原材料的试验情况加强预控。
对粗细骨料含水率情况,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情况,以及水泥和粉煤灰的需水量情况。
这些原始试验资料予以分析比较,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判断以便对混凝土用水量给予调整。
3. 砂、石骨料堆放场地有条件的单位应设防雨棚,以便粗细骨料含水率能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避免因砂、石含水率变化,直接影响混凝土坍落度。
4. 质检部门或技术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加强混凝土的出厂检验,尤其是坍落度应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例10 基础抗渗混凝土施工,应加强混凝土湿养护某工程基础混凝土C30P8 ,混凝土施工后发现凡覆盖塑料薄膜的部位没有出现裂缝,因在有钢筋部位塑料薄膜无法覆盖,混凝土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小裂缝。
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处理:加强混凝土不能覆盖养护部位的浇水养护,并清除钢筋部位的混凝土碎渣,以便下次浇筑混凝土的粘结。
原因分析:由于钢筋裸露部位无法覆盖塑料薄膜,施工方在混凝土养护期间没有经常向此部位进行浇水养护,使该部位混凝土产生干缩裂缝。
防止措施:1. 推广基础混凝土尤其是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进行“即时带水养护”。
尤其基础有钢筋部位塑料薄膜不能覆盖,一定要在混凝土初凝之后,向这些部位加强浇水养护,以免混凝土失水后产生干缩裂缝。
2. 搅拌站应加强和施工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将预拌混凝土的特点介绍给施工方,以便紧密配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例11 拖式泵泵送基础混凝土反复出现堵泵某工程施工基础混凝土,采用拖式泵车输送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泵管堵塞问题。
为排除堵管故障,搅拌车在工地等待时间过长,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水予以调整,导致水灰比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且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更容易出现堵管,如此往复产生“恶性循环”。
处理:拖式泵安装不合理,重新予以安装。
原因分析:1. 泵管安装时水平管过短,只有115m左右。
2. 水平管安装应向上倾斜与水平夹角约6°~8°。
但水平管却向下倾斜,混凝土坍落度偏大时,产生自流,上部充气出现堵管。
3. 混凝土坍落度偏大。
4.泵管弯头安装太多。
防止措施:1. 对拖式泵操作工加强培训,学习有关泵送或拖式泵操作知识。
2. 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太大,调整混凝土水灰比或配合比。
例12 冬季施工必须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某工程冬季12 月中旬施工6 层顶板混凝土,平均气温为- 6 ℃,C30 混凝土顶板,施工单位自认为冬季施工,搅拌站掺用防冻泵送剂就可以防冻。
固而在施工中只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没有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致使顶板混凝土在边、棱角部位出现冻伤。
处理:对冻伤部位混凝土全部予以凿除,重新支模予以补修。
原因分析:施工单位误认为冬季施工只要搅拌站在混凝土中掺用防冻泵送剂就完事大吉,没有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
防止措施:1. 搅拌站和施工单位进入冬季施工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范》例13 同样一个强度等级,不同施工部位混凝土的配比不应一样某工程施工楼房散水部位C10 混凝土,散水厚625px。
随打压光。
结果混凝土凝结后发现在散水部位的上部出现一层粉煤灰,如同酥皮,一刮就掉。
处理:全部拆除,返工重打。
原因分析:1.C10混凝土散水设计不合理,散水部位C10 强度设计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