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体中的女性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人有性别之分,生理是的区别带来了社会上的地位区别。
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从古到今还未达到理想状态下的地位平等。
从母系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在不断的被削弱当中。
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仅是依附于男性的存在而存在,皇宫后院嫔妃三千,男人妻妾成群,足以说明在封建社会里,男女的地位是天差地别的,女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没有地位而言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女性的地位得以回升,人们开始讲求女权,讲求男女平等的思想。
现代社会中,虽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性别歧视,可总体上说女性的地位已经被社会认可,被社会需要,在大众传媒中女性也已经有了丰富多彩的形象。
1.影视作品
从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或是第一部故事片《阎瑞生》,到20年代的《海誓》,30 年代的左翼电影,40年代的战后电影……乃至今天影视中的“新”女性,这一传统的、剧作家爱写、观众爱看的女性形象系列到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20年代,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追求西方生活方式、沉迷于享乐的浮华奢靡的氛围。
这时候的女性形象都有欧化的倾向。
在《海誓》中,完全没有自觉的女性自我意识,一派洋味,女性形象妖娆妩媚。
到了30、40年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部分是描绘被侮辱,被压迫,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在《女性的呐喊》中,叶莲和她的姐妹,从农村到城市,从事过各自职业,包身工,丫头,小老婆......命运坎坷,没有生活的主动权。
或许你会问为什么这时期的女性没有自强不息,敢于与悲惨命运做斗争的形象。
其实是有的,但是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电影《女人》,梁玉芳,在上学的时候向往自由生活,追求自主,之后嫁给了一个有钱人,但是丈夫喜新厌旧,被抛弃,之后她走向社会,希望靠自己来改变命运,在一家公司当秘书,但结果是险遭侮辱。
最终,她家失火,孩子被烧死,她在绝望中服毒身亡。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是很难靠自己的力量改变悲惨的命运,这是社会的问题,当时的社会使得女性成为社会的变相商品,成为压迫,剥削的牺牲品。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健壮朴实的女性革命形象受到了青睐。
《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李双双》中的“李双双”......在革命的时代的要求下,她们富有朝气,热情,敢于与命运做斗争。
这个时期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本该应有的美丽色彩,还展现了女性顽强与不甘示弱的美好形象。
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中国社会开放多元,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更加丰富多彩。
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找回了性别和社会的“自我”,获得了个性的解放,影片往往更多地凸现女性的境遇、心态、情感、欲望,以现代生活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为叙事契机,以弘扬女性意识为中心, 试图触动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
95年后,由于一批有实力的女作家加盟影视圈(如铁凝、王安忆、池莉等),电影似乎更加关注性、婚外恋、飘忽感、现代生活中的家庭与婚姻问题,特别是对当下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与探索,通过家庭与婚姻问题来解释现代女性的困惑与迷茫,自始至终贯穿着鲜明的女性意识。
在当代,女性都有了觉醒的意识,在这种意识下,有了两种极端的发展,强的更强,弱的更弱,独立的更加独立,依附的更加依附.......为了一位成功的男士,她们愿意放弃一切,回家做家庭妇女,或者甘愿去做第三者,二奶。
即使在女性地位已有了根本改观的今天,尽管当代中国女性以“半边天”的称谓和姿态活跃在人生的舞台,“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的存在着,并且在电影中不时的浮现。
一般说来,中国电影中的女主角,或者是等待白马王子的营救,或者反过来给受伤的男人以慰藉,这都是男人眼中理想的女性。
女性意识一定要是女性的自我要求、自我认识、自我独立,这个女主角应该是主动的,是一种主动的行为。
一个社会里,女性地位的提高,除了国家倡导男女平等以外,更重要的是,逐渐成熟起来的女性,一定要有自我意识,她的内心要有变化,内心要有独立生存的愿望。
女性只有真正拥有了这种意识,才是一个独立的人。
2.广告
在商业化规范的今天,女性形象在广告中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有的中国电视广告
更倾向于使用女性形象,使用女性形象,有它不可代替的作用。
1、以女性的形象美来强化对受众的视觉冲击力,引起受众注意,有利于增强受众对广告的记忆度。
引起注意,是广告成功的前提。
在广告中,有所谓有"3B"(Beauty美女、Baby婴儿、Beast动物)创意原则。
女性作为一种很重要的审美对象,自有其特殊的魅力。
女性的魅力最易觉察到的是外部形体美。
当人们在广告画面中看到一个个风姿绰约的女性,谁都想多看上几眼。
这是受众对审美对象所引起的美感。
美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愉快的情感。
女性美的形象运用于广告上,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要和审美心理,成为一种能引起注意的刺激因素,因而能有效地吸引受众的目光,激发有对广告的兴趣。
2、以女性的形象美来显示商品(服务)的优良品质,预示将带给受众某种利益和好处。
在商品广告中,模特儿的言行是为展示商品的卓越品质、独特功能和优良服务等服务的。
3、以女性的形象美刺激受众的购买欲望,激发受众的购买行为。
这类模特通常是万众瞩目的明星,是某一领域的"意见领袖",如成就卓著的影视、体育明星,由于她们的职业专长,往往被公认为某种商品(如化妆品、体育用品等)的使用和消费权威,成为大众特别是广大妇女、青年崇拜和仿效的对象,并在社会上形成种种消费"追星族"。
她们在广告中频频亮相,为某个商品作宣传,拉近了消费者和商品的距离,引发了受众对女明星生活方式的追求、模仿心态。
女明星真切的表演与语言能使具有从众心理与崇尚名人心理的受众注目,并相信其推荐的商品好,从而激发受众的购买行为。
4、以女性的形象美烘托一种梦幻浪漫般的情境,增强广告作品的感染力。
这类广告往往利用女性温柔细腻浪漫多情的外形与心理特质,渲染非同一般的美感魅力和美好情境,增强广告作品的感染力,使受众接受信息于愉悦之中。
杜邦的报纸平面广告以硕大的画面铺以简练的文字,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宁静的空间里,有一位伴着平和的心情、做着美梦的美女,只见她美丽的卧姿睡态,一定是为了更彻底地享杜邦舒适柔软的床上用品。
著名的爱立信手机广告"邂逅篇",广告将热烈宏大的场面、高雅浪漫的情境、港星张曼玉典雅华贵的气质和她手中精致小巧的爱立信GF788手机联系在一起,赋予了受立信手机优雅浪漫的特质。
广告虽然近乎幻想式的浪漫,却充满令人心动的力量。
3.报纸
报纸中的女性形象大多通过新闻报道来体现。
纵观历史,我国报纸新闻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和发展。
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新思想,新建设是报纸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解放妇女”,“男女平等”的口号在报纸上被宣传,这个时期的报纸上说呈现的女性大多都是“女劳动模范”,“女生产能手”。
这个时期的新闻报道女性形象呈现以下两种类型。
1.走上工作岗位的女性;““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第一批女航空人员”,“女子测量队”,“女钻探工”等形象相继被新闻报纸媒体所报道。
2.“大跃进”中,比超赶先的女生产能手。
作为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者”和“组织者”,新闻报纸媒体积极鼓动妇女们加入到“大跃进”的生产热潮中。
于是在各种比超赶先的生产竞赛中,各行业的女生产能手们纷纷涌现。
“文革”时期,畸形的政治环境造就了大量“政治化”的女性形象,积极投身阶级斗争运动的妇女、敢与男子比肩的“铁姑娘”,此时期新闻报道中呈现的女性形象已被异化为时代和意识形态的代码。
改革开放后,新闻的自由得到解放,从而这个时期报纸上的女性形象开始多样化,女性生存领域扩大,女性主体意识确立。
这个时期女性美的思想得以回归,新闻报道对女性外在的“仪容美”所流露的肯定意识,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女性形象的本体特质开始复苏和张显,它将断隔已久的女性意识重新接续起来,使女性形象更真实,丰满,更符合女性性别特征。
在大众媒体中的女性形象都是基于时代的特征与社会的要求,这些形象的改变也是社会进步的足迹,历史发展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