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和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和结构
作者:佚名来源:互联网日期:2009-11-14 20:06:48 阅读:次
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有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以外,还必须合理安排它的论证结构。
合理安排论证结果,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这个总体设计的前提,是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中所要阐述的观点和材料,弄清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与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
同学们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是对观点和材料缺乏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的一般认识上,于是只能把一个一个的材料罗列在那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不可能安排好它的论证结构,文章结构松散,势必缺乏说服力。
论证的结构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合理安排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用论证的逻辑力量来“征服”读者。在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并列式
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就是并列式。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
1.是为了论述方便,说理清楚透彻,把文章的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
2.是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
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可以灵活,但是应该考虑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一般的说,应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当然,有时几个并列的方面并没有程度的差别,安排顺序时只要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就可以,不一定有严格的次序。
从形式上说,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可以在前面标以“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
二、对照式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三、层进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就是层进式的结构。“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这样的顺序,大致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一般思路。
为了使文章富于说服力,又容易被人接受,我们写议论文时常常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具体,由读者熟悉的到读者不熟悉的顺序展开论述。
四、总分式
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就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有时是先分说后总说,也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再总说。
写议论文时,往往并不是单纯采取单一的论证结构方式,而是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当然,写议论文也并不是只有以上这几种论证结构,而且我们写文章时也不可能用这四种形式去硬套,内容决定形式,采用哪一种结构方式,首先取决于内容的需要。
让人三分不为低
“让半句烟消云散,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先哲留给我们的千古遗训。细想起来,这句遗训颇有生活哲理。
人生于群体之间,与人难免有言差语错,磕磕碰碰,有时甚至会产生口角争执,矛盾冲突。在这时,如果一方先示忍让,对方往往也会大气顿消。刚才好似电闪雷鸣,瞬间却又月白风清。这种神奇般的效应,实属谦让的功劳。至今广为传颂的“廉蔺交欢”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一例。
蔺相如原是一个宦官头目的门客,出身卑贱,地位低微,可他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拜为上大夫,继而擢升为上卿。而素有“攻城野战之功”的廉颇却认为蔺相如“素贱人”,“徒以口舌为劳”,对其位在自己之上一直耿耿于怀,并扬言“必辱之”。面对廉颇如此凌人的盛气,蔺相如没有觉得自己正义在手,可以凭借权大势盛给廉颇以迎头痛击,而是处处礼让,甚至“引车避匿”,坚决不与之争锋。由于蔺相如有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宽大胸怀和敢于予同列以最大限度的忍让,终于使廉颇深为感动,以至“负荆请罪”,成为“刎颈之交”。
共斗”,那么后果恐怕将不堪设想。正是蔺相如的忍让,忍出了将相的安定团结,让出了赵国的昌盛强大。
可是,有的人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别人的让步便是怯弱的标志。于是,为不了鸡毛蒜皮一点小事,或者得理不饶人,或者无理争三分,口枪舌剑,从不示弱。有的甚至出言不逊,大打出手,不但影响了和气,影响了工作,还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百害而无一利。
古人云:“有容乃大,能让为高。”古人尚且能够知晓“忍”与“让”的道理,我们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更有义务忍出一个融洽和悦的人际关系,让出一种团结互助的工作环境,营造一种安定舒适的生活氛围。当然,我们所提倡的忍让是指对于人民内部那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对于敌对的阶级,对于原则问题,我们应当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决不姑息忍让。让我们都来加强自身的忍让修养吧,因为它是我们团结的粘合剂,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改:
“让半句烟消云散,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先哲留给我们的千古遗训。细想起来,这句遗训颇有生活哲理。
古人云:“有容乃大,能让为高。”古人尚且能够知晓“忍”与“让”的道理,我们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更有义务忍出一个融洽和悦的人际关系,让出一种团结互助的工作环境,营造一种安定舒适的生活氛围。
蔺相如原是一个宦官头目的门客,出身卑贱,地位低微,可他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拜为上大夫,继而擢升为上卿。而素有“攻城野战之功”的廉颇却认为蔺相如“素贱人”,“徒以口舌为劳”,对其位在自己之上一直耿耿于怀,并扬言“必辱之”。面对廉颇如此凌人的盛气,蔺相如没有觉得自己正义在手,可以凭借权大势盛给廉颇以迎头痛击,而是处处礼让,甚至“引车避匿”,坚决不与之争锋。由于蔺相如有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宽大胸怀和敢于予同列以最大限度的忍让,终于使廉颇深为感动,以至“负荆请罪”,成为“刎颈之交”。
可是,有的人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别人的让步便是怯弱的标志。于是,为不了鸡毛蒜皮一点小事,或者得理不饶人,或者无理争三分,口枪舌剑,从不示弱。有的甚至出言不逊,大打出手,不但影响了和气,影响了工作,还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百害而无一利。
人生于群体之间,与人难免有言差语错,磕磕碰碰,有时甚至会产生口角争执,矛盾冲突。在这时,如果一方先示忍让,对方往往也会大气顿消。刚才好似电闪雷鸣,瞬间却又月白风清。这种神奇般的效应,实属谦让的功劳。至今广为传颂的“廉蔺交欢”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