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足底反射区图示
足底反射区ppt课件
![足底反射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7fdeb4e2bd960591c67728.png)
足底反射区
6.脑垂体
生理功能:
▪垂体前叶分泌多种激素,其主要作用 为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促进性腺的 发育;前叶素影响其他内分泌腺(如 肾上腺、甲状腺、性腺等)的活动。 ▪垂体后叶贮存抗利尿素和催产素,机 体需要时释放入血液循环内。垂体后 叶素主要作用于平滑肌,尤其对子宫 壁肌肉有使其收缩的功能,因而常可 用于催产及产后止血。
足底反射区
3.输尿管
生理功能:
• 输尿管上接肾盂,下连膀胱,是一对细长的管道,呈扁圆 柱状,管径平均为0.5~0.7厘米。成人输尿管全长25~35 厘米,位于腹膜后,沿腰大肌内侧的前方重直下降进入骨 盆。输尿管有三个狭窄部:一个在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输尿管起始处);一个在越过小骨盆入口处;最后一个在 进入膀胱壁的内部。这些狭窄是结石、血块及坏死组织容 易停留的部位。女性输尿管则越过子宫颈外侧至膀胱。输 尿管——膀胱连接处有一种特殊结构,即瓦耳代尔鞘,它 能有效地防止膀胱内尿液返流到输尿管。
足底反射区
5.额 窦
反射区位置:
• 位于双脚五趾,拇趾位于 尖端,其余四趾位于整个 趾腹。右侧额窦反射区在 左脚上,左侧反射区在右 脚上。
足底反射区
5.额 窦
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 应用:脑中风,脑震荡,鼻窦
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 眼、耳、鼻、口腔疾患等。
足底反射区
6.脑垂体
• 解剖生理:脑垂体位于丘脑下部
半球枕叶的下方、延髓与 脑桥的背侧由中间的蚓部 和左右两个半叶组成。 • 小脑的主要功能:维持身 体的平衡、调节肌张力和 协调运动。小脑损伤时, 主要在这些方面出现障碍。
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
![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2aff9b4e83c4bb4cf7ecd1ca.png)
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足疗之足部反射区(高清图解)【基本内容】一、足反射区位置足部反射区分为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部四大部分,其顺序大致如下:足底: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额窦、脑垂体(垂体)、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鼻、头部(大脑)、颈椎、甲状旁腺、甲状腺、眼、耳、斜方肌、肺及支气管、心(左)、脾(左)、胃、胰腺、十二指肠、小肠、横结肠、降结肠(左)、乙状结肠及直肠(左)、肛门(左)、肝(右)、胆囊(右)、盲肠及阑尾(右)、回盲瓣(右)、升结肠(右)、腹腔神经丛、生殖腺(睾丸或卵巢)、失眠点。
足内侧:膀胱、鼻、颈椎、甲状旁腺、胸椎、腰椎、骶骨(骶椎)、尾骨内侧、前列腺或子宫、尿道及阴道、髋关节、直肠及肛门、腹股沟、肋骨、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消渴点、便秘点。
足外侧:生殖腺(睾丸或卵巢)、髋关节、尾骨外侧、下腹部、膝、肘、肩、肩胛骨、内耳迷路、胸、膈(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上臂、头痛点。
足背:鼻、颈项、眼、耳、腹股沟、上颌、下颌、扁桃体、喉与气管及食管、胸部淋巴腺、内耳迷路、胸、膈(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痰喘点、心痛点、落枕点、腰腿点。
二、选取反射区的原则选取反射区的原则,主要是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即受累的脏腑器官,而不是根据具体的病症。
所以,同一器官、同一系统的各种病症,应选取大致相同的反射区。
反之,同一反射区可用以治疗不同的病症。
肾、输尿管和膀胱这三个反射区,是足部按摩中极其重要的区域,故称之为“基本反射区”。
其作用是增强排泄功能,将“毒素”或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因此,每次按摩开始和结束时都要连续按摩这三个反射区各4~5遍。
在选取基本反射区的基础上,再选取与病变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如:肾脏疾病——肾反射区;各种眼病——眼反射区;各种耳病——耳、内耳迷路反射区;各种鼻病——鼻、额窦、扁桃体、肺及支气管等反射区;肺病——肺及支气管、喉与气管、心等反射区;支气管疾病——肺及支气管、鼻、扁桃体等反射区;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胃、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等反射区;食管疾病——食管、胃、胸等反射区;肝病——肝、脾、胃、肠等反射区;胆病——肝、胆囊反射区;小肠疾病——小肠、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等反射区;大肠疾病——小肠、回盲瓣、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颈部疾病——颈椎、颈项等反射区;前列腺症——前列腺、尿道、垂体、甲状旁腺、生殖腺、肾上腺等反射区;垂体病症——脑垂体(垂体)、头部(大脑)等反射区;甲状腺病症——甲状腺、垂体、肾上腺、小脑及脑干等反射区;甲状旁腺病症——甲状腺、甲状旁腺反射区;肾上腺病症——肾上腺、垂体反射区;睾丸疾病——睾丸、垂体、头部(大脑)、肾上腺、甲状腺等反射区;卵巢疾病——卵巢、垂体、大脑、肾上腺等反射区;子宫疾病——子宫反射区;皮肤病——脾、肾上腺、甲状旁腺、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选取不同部位的淋巴腺)、胃肠等反射区。
足部反射区图[足底单点位置及治病详解]
![足部反射区图[足底单点位置及治病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8e41ebbc850ad02df804133.png)
足部反射区图[足底单点位置及治病详解] 足外侧反射区图足背部反射区图足底部反射区图足侧反射区图1 、大脑部位位于双足大拇趾第一节底部肉球处。
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足上,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列图4 〕。
功能平肝潜阳,清头明目,镇静安神,舒经通络。
主治头痛、头晕、头昏、失眠、高血压、脑血管病变、脑性偏瘫、视觉受损、神经衰弱、帕金森氏综合症等。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 次。
2 、额窦部位位于双足的五趾靠尖端约1cm 的围。
左额窦反射区在右足上,右额窦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列图5 〕。
功能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主治前头痛、头顶痛,眼、耳、鼻和鼻窦的疾患。
手法拇趾尖自里向外方向刮压3 次,其余各足趾各点按3 次。
3 、小脑、脑干部位位于双足拇趾近节基底部外侧面。
左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右足上,右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右足上〔见下列图6 〕。
功能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及小脑萎缩引起的共济失调、帕金森氏综合症。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 次。
4 、垂体部位位于足底双拇趾趾腹的中间偏侧一点〔在脑反射区深处〕〔见下列图7 〕。
功能调节分泌,平衡阴阳。
主治分泌失调的疾患、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腺、功能失调等,小儿生长发育不良、遗尿、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
手法由上向下深入定点按压3~5 次。
5 、三叉神经部位位于双足拇趾第一节的外侧约45 度角,在小脑反射区前方。
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足上,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列图8 〕。
功能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偏头痛、眼眶痛、牙痛、面神经麻痹及面颊、唇鼻之诱发的神经痛等。
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 次。
6 、鼻部位位于双足拇趾腹侧延伸到拇趾甲的根部,第一趾间关节前。
左鼻的反射区在右足上,右鼻的反射区在左足上〔见下列图9 〕。
功能通利鼻窍。
主治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衄、鼻窦炎、鼻息肉、上呼吸道疾患等。
手法由足跟端向足趾端按压3~5 次,或由足外侧向足侧方向刮压3~5 次。
足底反射区
![足底反射区](https://img.taocdn.com/s3/m/adc3f5520722192e4436f64f.png)
足底反射区左足底反射区示意图(图片),、、头(大脑); 2、额窦; 3、小脑.脑干; 4、脑垂体; 5、三叉神经.颞叶; 6、鼻; 7、颈; 8、目; 9、耳; 10、肩; 11、斜角肌(斜方肌); 12、甲状腺; 13、甲状旁腺; 14、肺.支气管; 15、胃; 16、十二指肠; 17、胰腺; 20、腹腔神经丛;21、肾上腺; 22、肾脏; 23、输尿管; 24、膀胱; 25、小肠; 29、横结肠; 30、降结肠; 31、乙状结肠.直肠; 32、肛门; 33、心脏; 34、脾脏; 36、生殖腺(睾丸、卵巢); 63、臀部; 64、股部; 65、臂部; 67、血压点; 68、食管.气管; 69、腋腔(腋窝); 70、头.颈淋巴腺; 71、舌.口腔; 75、骨盆腔右足底反射区示意图(图片)1、头(大脑);2、额窦;3、小脑.脑干;4、脑垂体;5、三叉神经.颞叶;6、鼻;7、颈;8、目;9、耳; 10、肩; 11、斜角肌(斜方肌); 12、甲状腺; 13、甲状旁腺; 14、肺.支气管; 15、胃; 16、十二指肠; 17、胰腺; 18、肝脏; 19、胆囊; 20、腹腔神经丛; 21、肾上腺; 22、肾脏; 23、输尿管; 24、膀胱; 25、小肠;26、盲肠.阑尾; 27、回盲瓣; 28、升结肠; 29、横结肠; 31、直肠; 32、肛门; 36、生殖腺(睾丸、卵巢); 63、臀部; 64、股部; 65、臂部; 67、血压点; 68、食管.气管; 69、腋腔(腋窝); 70、头.颈淋巴腺; 71、舌.口腔; 75、骨盆腔肩颈部的足部按摩在现今的社会有很多人有肩颈部位僵硬的症状,而且大部的人都是不会注意它的后遗症,要知道有了肩颈部僵硬后,将会引起一些文明病来,如头痛、头晕、失眠、高血压、低血压、视力减退等。
所以我们不要轻忽它的存在。
肩颈部僵硬自疗保健法要按反射区:——颈椎、颈项、斜方肌、肩胛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泌尿系统。
足底反射区图解
![足底反射区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98594f9eb9d528ea81c77929.png)
足底反射区图解(1519) - 2009-4-15 13:59:16 ■ 脚底按摩的原理: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
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感觉不到的。
由于人体的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
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
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
适当刺激各反射区,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
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
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
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
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足部穴位图(附详解)
![足部穴位图(附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c98b9d65a8102d277a22fe6.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足部穴位图(附详解)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图解如下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
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
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
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
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
适用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
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
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足部反射区疗法图解
![足部反射区疗法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fa419c6dec3a87c24128c430.png)
编辑ppt
三、足部反射区
• 12、甲状腺 部位 位于双足底第一跖
骨与第二跖骨之间以及第一跖骨 远侧部连成带状;
功能 调节激素分泌,平 衡阴阳;
主治 甲状腺本身的疾患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 能减退、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 等),能促进小孩长高,治疗心 脏病、肥胖症等;
三、足部反射区
• 19、胆囊 • 部位 右足底第三、
四趾间划一竖线,肩关节反 射区划一横线,两线的交界 处即为胆囊反射区。 • 功能 清热化湿,利 胆止痛。 • 主治 胆囊本身的疾 病(如胆囊炎、胆石症)、 肝脏疾患、失眠、惊恐不宁、 肝胆湿热引起的皮肤病、痤 疮等。 • 手法 定点按压3~5次。
编辑ppt
二、作用机理
• 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 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 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 (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 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 适当刺激各反射区,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 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 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 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 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编辑ppt
三、足部反射区
• 18、肝
•
部位 位于右足底第四、
五跖骨间肺反射区的下方及足
背上与该区域相对应的位置。
•
功能 舒肝利胆,清热
解毒,补益肝血,平肝潜阳。
•
主治 肝脏本身的疾患、
血液方面的疾病、高血脂、扭
伤、眼疾、眩晕、指甲方面的
疾病、肾脏疾患等。
•
手法 自足跟向足趾方
向按摩3~5次。
编辑ppt
超高清脚底反射区图,在家做足疗
![超高清脚底反射区图,在家做足疗](https://img.taocdn.com/s3/m/18552a2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9.png)
超高清脚底反射区图,在家做足疗肾上腺反射区【主治】各种炎症、哮喘、过敏、心律不齐、昏厥、风湿症。
【定位】双足足掌第二跖骨上端稍外侧。
肾反射区【主治】肾炎、肾结石、肾功能不良、尿毒症、腰痛、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浮肿。
【定位】双足足掌第二跖骨下端与第三跖骨下端关节处。
腹腔神经丛反射区【主治】腰背酸痛、胸闷、打嗝、胃痉挛、腹胀。
【定位】双足足掌中心,第二、第三、第四跖骨中段。
输尿管反射区【主治】输尿管炎、输尿管狭窄、高血压、动脉硬化、风湿症、泌尿系统感染。
【定位】双足足掌自肾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的略呈弧状的一个区域。
膀胱反射区【主治】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其他膀胱疾病。
【定位】双足足掌内侧内踝前方,舟骨下方拇展肌旁。
大脑反射区【主治】脑震荡、脑卒中、脑血栓、头晕、头痛、感冒、神经衰弱、视觉受损。
【定位】位于双足拇趾趾腹全部。
垂体反射区【主治】甲状腺、副甲状腺、肾上腺、生殖腺、脾、胰等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
【定位】位于双足拇趾趾腹正中。
小脑、脑干反射区【主治】脑震荡、高血压、肌腱关节疾病。
【定位】小脑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第一节根部正面靠近第二趾骨处。
脑干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根外侧靠近第二节趾骨处。
额窦反射区【主治】脑卒中、鼻窦炎、眼耳口鼻疾病。
【定位】位于双足十个趾端趾腹。
三叉神经反射区【主治】面部神经麻痹、失眠、感冒、腮腺炎,眼、耳、口引发的神经痛。
【定位】双足拇趾外侧,靠近第二趾间。
【主治】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青光眼、白内障、怕光、流泪、老花、眼底出血。
【定位】双足第二、第三趾的中节和近节上。
耳反射区【主治】耳鸣、耳炎、外耳道湿疹、耳聋。
【定位】双足第四、第五趾的中节和近节上。
鼻反射区【主治】鼻塞、流鼻涕、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及上呼吸道感染。
【定位】双足拇趾趾腹内侧,靠近拇趾甲上端延至其根底。
颈项反射区【主治】颈项酸痛、颈项僵硬、头晕、头痛、流鼻血、高血压、落枕。
【定位】双足拇趾底部横纹处。
斜方肌反射区【主治】肩周炎、肩背酸痛、两臂无力、手麻、落枕。
脚耳手部反射区图解
![脚耳手部反射区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ef93b1de360cba1aa811daeb.png)
脚底反射区图解1.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2.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3.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
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4.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5.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
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6.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7.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
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8.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
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9.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10.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
适用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
11.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
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12.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13.肺、支气管:位于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带状到足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方,前后宽约1cm。
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病症。
14.胃:位于两足底跖骨的中、下部。
脚部反射区7:心脏,脾,膝,下腹部,生殖腺,髓,股关节等反射区
![脚部反射区7:心脏,脾,膝,下腹部,生殖腺,髓,股关节等反射区](https://img.taocdn.com/s3/m/e70b96a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a.png)
脚部反射区7:心脏,脾,膝,下腹部,生殖腺,髓,股关节等反射区
脚部反射区7:心脏,脾,膝,下腹部,生殖腺,髓,股关节等反射区
(33)心脏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一5踞骨中间。
主治:心律不齐,心绞痛,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及失眠等。
(34)脾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一5踉骨底部之间。
主治:感冒,食欲不振,胃下垂,贫血,鼻出血,便血及尿血等。
(35)膝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膝骨下面凹陷处。
主治:膝部扭伤及膝关节炎等。
(36)下腹部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跺后沟内,从外躁向上横指的带状区域。
主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及腹痛等。
(37)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底跟骨前缘。
主治:性功能减退,遗精,早泄,勃起障碍,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及不孕症等。
(38)髓,股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跺与外躁下方。
主治:肩病,髓关节痛,股关节痛及坐骨神经痛等。
足底反射区图
![足底反射区图](https://img.taocdn.com/s3/m/33ef02e86c85ec3a86c2c5c1.png)
一、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
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
将双足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上方向下看到的一个屈膝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脚的拇趾,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上部相当于人的胸腔(有肺及心脏),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方肌等反射区;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有胃、肠、胰、肝、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脚跟部位,有生殖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阴道、肛门等,内有大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区;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构成足弓的一条线,形似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
从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下图);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
二. 脚底按摩的原理: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
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感觉不到的。
由于人体的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
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
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
适当刺激各反射区,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