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 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第3章效用论

(西方经济学)第3章效用论

02
通过实验模拟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验证其是否符合效用最
大化原则。
数学证明法
03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工具证明效用最大化原则的正确
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应用
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消费者会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调整自己的购 买量。
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当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时,也会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调整自己的购买 量。
用。
价格变化法
通过观察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 反应,来间接测量序数效用。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消 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偏好程
度和排序。
序数效用论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分析
序数效用论可以用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偏好,帮助企业更 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
市场细分
序数效用论可以用于市场细分,将消费者按照偏好程度进行分类, 针对不同类别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西方经济学)第3章效 用论
contents
目录
• 效用论概述 • 基数效用论 • 序数效用论 • 消费者行为理论 • 效用最大化原则
01
效用论概述
效用的定义
效用
效用与偏好相关
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 得到的满足程度,是衡量消费者从消 费行为中获得的主观上的利得或利益。
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他们对物品或服 务的效用评价,偏好不同导致效用评 价的差异。
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制定 合理的价格策略,以最大化销售量和利润 。
产品开发
营销策略
企业可以通过研究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 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 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销售量和品 牌知名度。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思考题
1. 已知消费者的收入为100元,物品A、B的价格 分别为10元、3元。假定他购买7单位A和10单位 B时,物品A、B的边际效用分别为50和18。如果 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 停止购买。 B. 增加A的购买,减少B的购买。
C. 增加B的购买,减少A的购买。 D. 同时增加物品A、B的购买。
对效用的理解——《傻子地主》
从前,某地闹起了水灾,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人们纷纷爬上了山顶和 大树,想要逃脱这场灾难。 在一棵大树上,地主和长工聚集到一起。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金子 ,警 惕地注视着长工的一举一动,害怕长工会趁机把金子抢走。长工则提着一 篮玉米面饼,呆呆地看着滔滔大水。除了这篮面饼,长工已一无所有了。 几天过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饼,地主饿了却 只有看着金子发呆。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饼,长工也不愿白白地把饼送 给地主。 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地主却静静地躺 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
当MU > 0, TU↑ ;
当MU < 0, TU↓ ;
当MU = 0, TU最高点,总 效应达到最大 。 处于↑ 、↓的拐点
总效用以固定增加时,边 际效用不变
TU
P
TU
Q MU
MU
P’ Q
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 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预算线 方程
X2
P1 P2
X1
I P2
B
I
X1
P1
3.预算线的移动
(1)平行移动——I变,P不变。 收入减少,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

格)不变的条件下,不同收入水平所对应的该条件下消费者效
用最大化点的变动轨迹。
图(a)中,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量都是上升
的,因此两种商品都属于正常商品。
图(b)中,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一开始是增加的, 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后,消费者对其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
这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
2、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描述的是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都保持不变
时,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其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即:X=f(I) 其中,I为收入水平,X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 恩格尔定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用于食品
的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会逐步下降。 • 恩格尔系数=用于食品的支出金额/全部的消费支出金 额
结论:由此可见, 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 方倾斜的,表示商品的 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
变动。而且需求曲线上
每一点对应的都是其他 因素保持不变时,不同
商品价格下消费者实现
最大效用的均衡点。
二、收入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 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1、收入-消费曲线 ICC (income consumption curve) 收入消费曲线是指在其他因素(消费者的偏好、商品价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
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
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戈森第一定律)
理解:增加效用递减,减少效用递增 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 效用是不变的,为λ。
三、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西方经济学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假定小李准备以10元购买三种彼此无 假定小李准备以10元购买三种彼此无 10 关的商品X 市场价格P 关的商品X、Y、Z,市场价格Px 、Py 、 分别为1 Pz分别为1元/斤、2元/斤、3元/斤, 其边际效用MU 见表3 其边际效用MUX、 MUy、 MUz见表3-2, 请问:小李如何才能实现均衡? 请问:小李如何才能实现均衡?
增加x商品的购买量,减少y 增加x商品的购买量,减少y商品的购买量
20
接上页
MUX

MUy Py
Px
用在x商品上的货币的边 用在x商品上的货币的边 际效用小于用在y商品上 际效用小于用在 商品上 的货币的边际效用
减少x商品的购买量,增加y 减少x商品的购买量,增加y商品的购买量
21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意愿价格 (元) 口 香 糖 市场价格 (元)
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为购买 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 决于他从这一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 决于他从这一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随 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数量的增加, 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 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 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 的价格也在下降。 的价格也在下降。 简言之,消费量Q与价格 成反比。 与价格P成反比 简言之,消费量 与价格 成反比。
11
40 30 20 10 0 -10 -20 1 2 3 4 5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又称戈森第一定理,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称戈森第一定理, 1854年提出 年提出. 由(德)Gossen 于1854年提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随着消费者 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 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 , 他从该物品 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 用越来越小,甚至为负. 用越来越小,甚至为负.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
增加,其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每增加一元货币收入 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小的。
三章 效用论
10
钻石和木碗
有个穷人四处流浪,他只有一只旧木碗。 一天,穷人在渔船上帮工时遇到了特大风浪,被海水冲
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 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派人把 穷人送回了家。 富翁听说木碗换回这么多宝贝,也想去碰碰运气。富翁 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运到小岛。 酋长高兴地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声称要送给他最珍 贵的东西。
均衡。 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
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二是购买的商品组合必 须在给定的预算线上。
三章 效用论
35
消费者均衡
X2
消费者收入既定,两种商
品价格既定,可以画出一
a
条预算线。
15
E点既在预算线上,又 在可能的最高的无差异曲
线上,是最优商品组合。 0
F
E
U3 b U1 U2
P1
P2
1
三章 效用论
13
Q
12 34 5 6 7 8
MU1 11 10 9 8 7 6 5 4 MU2 19 17 15 13 12 10 8 6
假设买4个商品1和4个商品2,MU1/P1<MU2/P2, 总效用为102,小于107,没有实现最大效用。
消费者必然增加商品2的购买,减少商品1的购买,使 总效用增加, 一直到MU1/P1=MU2/P2,。
x2 在维持效用水平 20 - A
不变的前提下,消 16 费者增加一单位某 种商品的消费时所 12 -
需要放弃的另一种 8 -
商品的消费数量, 4 -
B C D E

自考《西方经济学》第三章复习笔记

自考《西方经济学》第三章复习笔记

自考《西方经济学》第三章复习笔记
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
(一)欲望和效用的概念欲望的含义欲望是指一个人想要达到而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里感觉。

 效用的含义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可以用1、2、3…等基数加以表示,并可以加总,消费者消费不同商品的数量获得的效用也有一个共同的单位,因此,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称为总效用。

 同时,基数效用论又假定随着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逐步下降,消费者消费商品的目标是要达到总效用最大。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

第三章效用论上一章介绍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并没有说明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在微观经济学里,构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分别以对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作为依据的。

作为上一章内容的深入,本章的效用论将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效用论通常也被称为消费者行为理论。

以后的三章(即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将分析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即从对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供给曲线,并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分析产品市场的均衡状态。

通过第三到第六章的分析,将使得供求曲线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即均衡价格)体现为产品市场中的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效用这一概念与人的欲望是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既然效用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于是,就产生了对这种“满足程度”即效用大小的度量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它们分别是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基数和序数这两个术语来自数学。

基数是指1,2,3,…,基数是可以加总求和的。

例如,基数3加9等于12,且12是3的4倍等。

序数是指第一、第二、第三……,序数只表示/顷序或等级,序数是不能加总求和的。

例如,序数第一、第二和第三,可以是10、20和50,也可以是11、19和21。

它所要表明的仅仅是第二大于第一,第三大于第二,至于第一、第二和第三本身各自的数量具体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西方绎济学的研究对象1.经济学的定义及其产生和发展(1)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经济有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经济行为的科学。

按照“经济”一词的字面含义来理解:①它是指人们从事与物质资料生产有关的活动;②它是指效率、节省或节约,即通过仔细地使用有限的资源避免浪费,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满足。

(2)经济学定义的产生与发展①经济一词的产生“经济”一词源于希腊语,由家庭和管理两个词组成。

古代的奴隶制经济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而规模较大的奴隶主庄园往往役使成百上千的奴隶进行劳动。

由此产生了最初的经济学,其主要内容是探讨奴隶制经济应如何组织生产、管理奴隶,以增加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总量。

严格地说,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前,不可能有真正的经济学。

②政治经济学从15世纪开始,特别是到了16和17世纪,许多人开始对研究经济问题感兴趣,“政治经济学”这一著名的术语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意思是:现在的经济学已经与个人的发财致富无关了,因为它讨论的是与整个国家有关的富裕问题。

政治经济学的大目标在于富国裕民。

在斯密之后,许多经济学家,继续补充、发展和完善政治经济学体系,使政治经济学成为关于财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科学。

③边沁与帕累托的定义到了19世纪下半叶,关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阐述。

这也许是因为国民财富或物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更大目的的手段。

这个更大目的就是福利。

帕累托则把福利最大化与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联系起来。

他提出的标准被后人称之为“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是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效率标准。

④马歇尔的经济学定义马歇尔为经济学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行为的一部分,即研究其中同取得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关系最密切的那一部分。

他强调,经济学不仅是研究财富的科学,而且是研究人的学科的一个分科;即经济学不仅涉及物质财富本身,也涉及一定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福利。

7西方经济学第三章三四节

7西方经济学第三章三四节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基数效用——边际效用分析 二、序数效用——无差异曲线分析 预算线 消费者均衡 三、均衡的变动:价格—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 四、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回忆:消费者均衡的确定
难点: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
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 无差异曲线上下滑动时,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会发生变动,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水平确是不 变的。反过来,消费者若要保持效用水平不变, 则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同时,必然会减 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要增加 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 量——边际替代率
保费多少才合理呢?
P91 总之,只要消费者购买保险的支出等于财产 的期望损失,消费者总是愿意购买保险,以 使自己财产不管风险是否发生都能保持稳定, 或者说,使自己在遭受损失时能得到全部补 偿,从而消除了风险。
二、风险与保险
购买保险是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 同时承做很多人的保险,可以达到风险分散的 效果。把大家的保费集合起来形成一笔较大的 资金,当有人发生汽车失窃,用这笔钱来赔偿; 但保险的重点是必须有足够多的人参加,事件 发生的概率很低。如果所有投保的人同一天汽 车被盗,保险公司就要关门了。
需求曲线的推导
P77 个人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第七节 P85-86横轴加总
二、收入——消费线和恩格尔曲线
收入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变 化所引起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我们把 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 连线,叫收入——消费曲线。(书中P78图)
眼镜架的数量
I2 I1 眼镜片 2 4 的数量
0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ΔX1和Δ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由于 ΔX1是增加量,ΔX2是减少量,两者的符号是相反的, 所以,为了使MRS12的计算结果是正值,以便于比较,
就在公式中加了一个负号。
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 率公式为:
在两商品的替代过程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这 种现象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具体地说,商 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 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 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 量是递减的。之所以会普遍发生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 现象,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 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 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 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一、无差异曲线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无差异曲线的提出是以消费者的假定为基础的。序 数效用论认为,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 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反映了消费者 对这些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的评价。例如,餐厅 有两种套餐组合可选,A组合是汉堡加可乐,B组合是 米饭加甜汤,若某消费者偏爱A组合,说明A组合给他 带来的满足程度大于B组合。
三、消费者均衡
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那么,消 费者该怎样进行消费,才能获得最大效用呢?为此, 经济学中提出了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 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 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 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研究 消费者均衡时,我们有三个假设条件:第一,消费者 的收入不仅是既定的,而且是有限的,即货币边际效 用为定值,不存在递减的问题;第二,消费者的偏好 是既定的,即过程中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效用评价不会 发生变动;第三,商品的市场价格是既定的。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1. 简释下列概念:效用: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边际效用: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的满足的变化。

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曲线。

2. 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上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会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答:这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数量。

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

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的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鞋子。

对于四轮子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

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

因此,这里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

3. 某消费者只买X 、Y 商品,试用文字和图形说明当他购买时情况为X X M UP 超过Y Y M U P ,而总支出水平和P X 、P Y 既定不变,则他应当多买些X 而少买些Y 才能使总效用增加。

答:因为总支出水平和价格既定不变,为分析方便计可假定P X =P Y ,预算线AB 也就随之确定,并且AB 与Y 轴、X 轴都成是45°角。

如下图所示。

YAY 1Y 2 Y 3AB 总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设为Ⅲ。

另外,无差异曲线Ⅱ的效用小于Ⅲ的效用,Ⅰ的效用小于Ⅱ的效用。

AB 与Ⅰ交于C 点,与Ⅱ交于D 点。

C 点的X 商品量为OX 1,D 点的X 商品量为OX 2,E 点的X 商品量为OX 3。

Y 商品的量在C 、D 、E 各点依次为OY 1、OY 2、OY 3。

E 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即X X X Y Y Y M U P d Y M R S d X M U P =-==,则 X Y X Y M U M U P P =在C 、D 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大于预算线的斜率,即X XX Y Y Y M U P M R S M U P =>,所以 X Y X Y M U M U P P > ,在X Y X Y M U M U P P >的情况下,C 点处在较低的无差异曲线Ⅰ上。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资料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资料

E
B
X
3
4 = (M/PX)
斜率 dY PX
dX
PY
三、预算约束:消费者能买得起什么
收入变化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
Y
A1
收入增加使预算线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可购集扩大
3

4
收入减少使预算线
收6
入 变 化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可购集缩小
A2
O B2 4
B1
X
六、预算线及其移动
价格变化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
YA收3 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收入消费曲线

ICC
3
- A2
8
收 Y3
E3
入 -
AY12
消 费
Y1

E2 E1
U1
U3 U2
收入消费曲线
线 和 恩
O I
X1 B1X2 X3 B2
B3 X
恩格尔曲线

EC
尔 I3

线 I2 I1
E3 E2
E1
O X XX
X
八、价格变动与消费需求
YA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价格消费曲线
-4
B
1
MRSXY = 2
-2
C
1 -1
D
2
1
0 1 2 3 4 5X
图3-2(3)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
4)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表示任意两组商品的 加权平均至少比其中 一组好,或者说边际 替代率是递减的。
Y
16 A
图3-2(5)无差异曲线
14 12 -6
MRSXY = 6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圣才出品】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圣才出品】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 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
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设消费者的总效用为U q ,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公式可表 示为: dMU q / dq 0 。
3 / 5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入效应也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然而在低档物品的情况下,收入效应为负,收入效应会 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减少。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总效应为负,价格下降反而引起商 品需求量减少,这种商品称为吉芬物品。
二、判断题 1.货币的边际效用随着货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 【答案】T 【解析】边际效用递减是一个普遍规律,货币边际效用也存在递减规律,但在货币变化 的较小范围内,可以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2.边际效用增加时,总效用必然增加。( ) 【答案】T 【解析】边际效用增加时,总效用必然增加,并且在边际效用减少且大于零的条件下, 总效用也是增加的。
3.经过单调变换,效用函数仍能反映原有的偏好。( ) 【答案】T 【解析】根据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性质,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仍表示相同的偏好。
4.在商品空间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是因为消费者收入水平时高时低。( ) 【答案】F 【解析】无差异曲线与收入无关,商品空间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是由偏好完备性、可
图 3-1 价格—消费曲线
5.收入效应 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 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即是指在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收入 水平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 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一般比替代效应小,在正常商品 的情况下,两种效应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收

西方经济学03第三章效用论

西方经济学03第三章效用论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状态源自在有限的收入约束下,消费者通 过选择商品的数量,使得所获得
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条件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需要满足两个条 件,一是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二 是商品的价格与边际效用相乘的积 相等。
应用
消费者均衡理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 的重要工具,对于市场分析和政策 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序数效用论认为,市场 价格的变化会影响消费 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选 择,进而影响市场供求 关系。
无差异曲线
01
02
03
04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具有相 同效用水平的商品或服务组合 点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具有相 同效用水平的商品或服务组合 点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具有相 同效用水平的商品或服务组合 点的曲线。
序数效用论认为,市场 价格的变化会影响消费 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选 择,进而影响市场供求 关系。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 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无法进行客观度量,只 能通过排序来比较。
序数效用论强调消费者 偏好的差异性,认为不 同消费者对同一商品或 服务的效用评价不同。
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 者在选择商品或服务时 ,会根据自己的偏好进 行取舍,以达到效用的 最大化。
80%
期望效用理论
期望效用理论是现代效用理论的 代表,它考虑了消费者的风险偏 好和不确定性因素,将风险和不 确定性纳入效用函数的计算中。
02
基数效用论
02
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效用是可以计量的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 量和加总的,通过具体的数字 来衡量不同商品的效用大小。
效用具有可加性
期望效用函数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生产和成本)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生产和成本)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第四章生产和成本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基本概念生产函数技术系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机会成本显明成本隐含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收益递减规律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等产量曲线脊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生产者均衡规模报酬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生产扩张线生产的替代效应产量效应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利润最大化原则答:略。

二、思考题1.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

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

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答: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收益递减,既可以指边际产量递减,也可以指平均产量递减,有时还指总产量递减,后者又称为绝对的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只发生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限度以后,而在此之前,产量收益是递增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第三章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效用论1.效用的概念和基数效用(1)效用的含义物品所具有的这种满足人类欲望的能力,西方经济学称之为效用。

效用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效用是一个主观概念,而不是一个客观范畴。

(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是西方经济学最早也是最粗糙的效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可以用基数即1、2、3……衡量商品的效用,就如同衡量物体的重量、体积、长度一样。

测量效用大小的单位称为效用单位。

根据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可以说出自己对某种商品的效用量是多少。

实际上,基数效用论的这一假设是根本错误的,因为作为心理感觉的效用概念是根本无法度量的。

2.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边际效用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追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所能增加的总效用,用TU表示总效用,即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量某商品而得到的效用总和,则=∆,即边际效用等于总效用增量与商品增量之比。

/MU TU Q(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的总效用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边际效用随着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即最初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为最大,以后逐次增加的单位商品的消费所提供的边际效用依次递减,直至下降为0,这时再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边际效用将为负数,负效用表示消费者从某商品消费中获得的不是满足而是痛苦。

某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现象,被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图3-1中,MU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相应地,TU曲线是以递减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的。

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

边际效用值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

图3-1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3)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当消费者用其有限的收入进行消费选择的决策时,会面临着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二是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越多,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即消费者从该商品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就越低,而对其他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的主观评价就会越高。

当消费者购买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与它们各自的价格之比都相等时,就达到效用最大化,其公式为:312123n nMU MU MU MU P P P P λ===== 该公式表示,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既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是既定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和劳务购买上的每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且等于常数λ。

从向右下方倾斜的边际效用曲线可以推导出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3.消费者剩余(1)含义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与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间就会出现差额,此种差额被称为消费者剩余(CS )。

消费者剩余也可以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来表示,如图3-2所示。

图3-2 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于E 点,决定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分别为e P 和e Q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代价可以由e OAEQ 的面积来表示,而他实际支付的是e e OP EQ 的面积,三角形e AP E 代表消费者剩余。

(2)消费者剩余的政策含义消费者剩余的多寡提供了判断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效率的福利标准。

从图3-2可以看出,消费者剩余与市场价格成反比。

政策含义:当垄断者为谋求垄断利润而把价格抬高到竞争价格之上而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时,它为反对垄断政策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4.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认为,人们的偏好可以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比较和排列。

序数效用论强调相对效用,而不像基数效用论强调绝对效用。

二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揭示效用的特征,以序数排列比以基数排列所受到的限制要少。

二、消费选择理论1.无差异曲线(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IC)是表示在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如图3-3所示。

图3-3 无差异曲线(2)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特点①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②在坐标平面上存在一组无差异曲线群,在无差异曲线图中,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见图3-4。

图3-4 无差异曲线群③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④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说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

该曲线凸向原点,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所致。

2.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边际替代率的含义边际替代率(MRS)是某消费者在保持同等程度的满足时,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之间的比率。

用MRS表示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XY由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效用的定义,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X XY YTUMU Y X MRS TU MU X Y∆∆∆===∆∆∆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原因是,当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和次数增加时,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就降低,而被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由于消费数量和次数的减少其效用就升高,为保持总效用不变,消费者必须不断更多地增加某一商品的数量,才能弥补因另一种商品减少而放弃的效用。

可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基础的。

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所以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3.消费者的预算线(1)预算线的含义消费者的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如图3-5中的AB 线。

图3-5 预算线在图3-5中,预算线AB 把平面坐标图划分为三个区域:AB 线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是消费者的有限收入不可能实现的商品购买的组合点;AB 线之内的任何一点,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没有用完,尚有储蓄;只有AB 线上的任何一点,才是消费者在收入和价格既定条件下可能购买的这两种商品的最大组合。

(2)预算线方程假定某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为M ,全部用来购买两种商品X 和Y ;X 的价格为X P ,购买量为X Q ;Y 的价格是Y P ,购买量是Y Q 。

这个消费者的预算线可以用下列方程式来表示:X X Y Y M P Q P Q =+由于假定M 和X P 、Y P 为已知,所以此式中的变量只有X Q 和Y Q 。

求X Q 、Y Q ,得:Y X Y X X P M Q Q P P =-,X Y X Y YP M Q Q P P =- 预算线的斜率为负,等于商品X 的价格与商品Y 的价格之比的负值。

即Y X YXMP P OA M OB P P -==。

因此,消费预算线又称为价格线。

4.消费者均衡(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消费者均衡就是表示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下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选择来实现效用最大化时的心理满足状态。

序数效用论借助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分析消费者均衡。

如图3-6所示。

图3-6 消费者均衡图3-6有一条预算线和三条反映不同效用程度的无差异曲线。

预算线与1IC 在N 点和M 点相交,与2IC 在E 点相切。

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位置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也较高,因此N 和M 并不是消费者的均衡点,因为这两个交点没有使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切点E 是最大值,即E 点是消费者均衡点或效用最大化点。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在消费者均衡点E 点上,预算线的斜率正好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即://XY X Y MRS Y X P P =∆∆=此式表示,消费者主观的边际代替率等于市场上客观的价格比率。

如果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解释为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那么,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就与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完全一致,其公式为:///X Y X Y Y X MU MU P P ∆∆==或///X X Y Y Y X MU P MU P ∆∆==三、收入和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1.预算线的移动(1)价格不变,收入增加如图3-7所示,收入增加,消费者可以购买更多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所以预算线就要向上平移;反之,收入减小会使预算线向下平移。

图3-7 收入变动引起预算线平移(2)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发生变化如图3-8所示,假定商品Y 的价格不变,X 的价格提高,那么,预算线斜率/X Y P P 的绝对值就要增大。

在这里,/M Y 即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Y 的数量没有变化,从而预算线在Y 轴上的坐标不变。

但Y P 提高了,因此/X M P 即用全部收入所能买到X 的数量就要减少。

这样一来,预算线就会以A 点为轴心向左方旋转。

如果X P 下降,预算线就会以A 点为轴心向右方旋转。

如果X P 不变,Y P 发生变动,预算线就会以B 点为轴心向上或向下旋转。

如X和Y 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时发生变动,AB 线的两端就会同时向右或向左和向上或向下旋转。

图3-8 预算线的旋转2.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1)收入—消费曲线假定消费者的偏好不变,X 和Y 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消费预算线平行向上移动。

随着预算线平行上移,较高的预算线将与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形成新的消费者均衡点,如图3-9(a )所示。

图3-9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预算线的变动引起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切点的移动,把0E 、1E 和2E 连接起来,可以得到一条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迹。

(2)恩格尔曲线凡是反映收入变化与某种商品消费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都被称为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是从收入消费曲线中推导出来的,见图3-9(b )。

恩格尔曲线有以下三种情况,如图3-10所示。

图3-10 恩格尔曲线的三种情况图(a )中的恩格尔曲线缓慢地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但大于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