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症与免疫综述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作业设计方案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2、使学生掌握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如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免疫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免疫学领域的新知识。
二、作业内容1、基础知识梳理(1)要求学生绘制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图,标注出主要的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和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并简要描述它们的功能。
(2)让学生列表比较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如 T 细胞和 B 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和特点。
2、案例分析(1)提供一些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案例,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等,要求学生分析这些疾病发生的原因与免疫系统的哪些组成部分或功能失调有关。
(2)给出一些疫苗接种的案例,让学生解释疫苗是如何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预防疾病的。
3、实验设计(1)假设学生是免疫学家,要求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某种免疫分子(如抗体)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2)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一种新发现的药物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4、文献阅读与综述(1)推荐学生阅读几篇关于免疫系统最新研究进展的科普文章或学术论文,要求他们撰写一篇简短的综述,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免疫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如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等,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和案例分析的书面报告。
(2)撰写实验设计方案和文献阅读综述。
2、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交流。
关于过敏性紫癜的文献综述的开题报告
关于过敏性紫癜的文献综述的开题报告引言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病变多发生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
临床表现为紫红色皮疹、出血和组织坏死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目前对于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对于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篇文献综述旨在对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系统总结目前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过敏性紫癜的病理生理及治疗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的出血和组织坏死等。
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免疫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等多个方面。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罕见而疑难的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被误诊或漏诊,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二、已有研究成果1. 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免疫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等多个方面。
有研究表明,过敏性紫癜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免疫因子的异常分泌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导致炎症反应、血管损伤和出血等症状。
此外,血小板的异常聚集和激活也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相关。
一些研究还发现,过敏性紫癜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HLA类型的携带者更容易发生该病。
2. 治疗研究目前,对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尚无明确的标准,常用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血小板抑制剂等。
一些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过敏性紫癜的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等可控制免疫系统的反应,但需要注意副作用和用药监测。
目前,对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展望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同时,对于治疗方法的研究也需要不断优化,探索出更加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推动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1. 探究病因及发病机制。
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研究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寻找出治疗该病的新靶点。
致死药物过敏反应
致死药物过敏反应章节一:引言致死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医疗事件,其造成了一些患者的死亡。
许多药物都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但只有极少数会导致致死结果。
了解这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方法对于提高治疗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综述致死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原理、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
章节二:发生原理致死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的免疫现象,其发生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药物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免疫反应的启动、促进和持续。
首先,药物必须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使得免疫系统产生异常反应。
其次,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和分子被激活,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如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最后,异常的免疫反应会导致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害,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最终的死亡。
章节三:诊断方法及早发现和诊断致死药物过敏反应对于采取紧急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皮肤试验、特异性IgE检测和脱敏试验。
病史询问是最常用的初步诊断方法,可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过敏症状。
皮肤试验可以通过皮肤刺激药物,观察患者是否产生过敏反应。
特异性IgE检测则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特定药物特异性的IgE抗体水平来判断过敏的可能性。
脱敏试验则是一种特殊的过敏诊断方法,适用于那些有必须使用致敏药物的患者,如某些抗生素。
章节四:预防措施预防致死药物过敏反应在临床上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使用已知的过敏药物、警惕药物的交叉反应、进行过敏测试和脱敏试验、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过敏史,并告诉他们必要时急救措施。
对于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及时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如使用肾上腺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有时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结论致死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危险的医疗事件,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诊断方法多样,预防措施多样化。
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并提出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风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医学界在治疗和预防致死药物过敏反应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治疗方法
皮肤病学读书报告,综述
皮肤病学读书报告,综述
皮肤病学读书报告综述
简介
本文将对皮肤病学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包括皮肤病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病例。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病及其治疗方法的学科,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皮肤病的定义
皮肤病是指影响人体皮肤的各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感染、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它可以表现为红肿、瘙痒、脱屑、疱疹等不同的症状。
皮肤病的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特点,皮肤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分类包括感染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光敏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和遗传性皮肤病等。
每种类型的皮肤病都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常见病例
皮肤病学临床上常见的病例包括痤疮、湿疹、银屑病、皮肤癌等。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青少年病,主要表现为面部粉刺和炎症性疹子。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红肿、瘙痒和湿疹疹子。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皮肤鳞屑和红肿斑块。
皮肤癌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等,其中基底细胞
癌是最常见的一种。
结论
皮肤病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研究和治疗各种皮肤疾病。
通过了解皮肤病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病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
应对这些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以上为《皮肤病学读书报告综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过敏性休克及护理措施
一名10岁男孩在进食海鲜后出现呼吸急促、低血压、休克等症状,经诊断为海鲜过敏性休克。经过及时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典型案例分享
研究展望
进一步研究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和致敏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针对高风险人群的预防性教育和筛查,提高公众对过敏性休克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研发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降低过敏性休克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02
糖皮质激素
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过敏症状,但需谨慎使用,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04
过敏性休克的预防与护理
明确过敏原后,应避免接触,如避免食用致敏食物或药物,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致敏物质。
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某些致敏物质,如青霉素类药物,应在皮试阴性后才可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
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医生应详细询问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的药物。
xx年xx月xx日
过敏性休克及护理措施
目录
contents
过敏性休克概述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过敏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预防与护理相关文献综述及案例分享
01
过敏性休克概述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通常由对某种药物或食物过敏引发,也可能由昆虫叮咬、某些疫苗接种等引起。
过敏性休克发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低血压、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骤停或休克死亡。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过敏性休克的定义
过敏性休克可能由许多不同的物质引起,包括药物(如抗生素、局部麻醉药等)、食物(如鸡蛋、牛奶、花生等)、昆虫叮咬、某些疫苗接种等。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还可能受到遗传、免疫系统状态、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小儿过敏与免疫疾病研究与治疗
小儿免疫疾病研究要点
基础研究
深入探索疾病机制 研究免疫细胞功能
临床试验
开展新药治疗试验 评估疗效与安全性
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病情分布情况 探索疾病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研究环境与基因相互作用 探讨环境对免疫系统影响
感谢观看
过敏疾病的免疫调节失衡
IgE介导的变 态反应
免疫系统的免疫 调节失衡
细胞因子作 用
免疫系统失衡导 致过敏疾病发生
环境因素对过敏疾病的影响
空气污染
空气质量对过敏 疾病有影响
宠物
与宠物接触可能 增加过敏疾病风
险
食物
饮食中的因素可 能促进过敏疾病
发展
小儿过敏疾病的免疫反应机制
IgE介导的变态反应
季节性变化
气候变化影响发 病
年龄段差异
婴幼儿和青少年 易发
小儿免疫疾病的 治疗方法
小儿免疫疾病的治疗 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 疗、免疫调节和局部 治疗等。对于慢性免 疫疾病,需持续规范 治疗,避免复发。
● 02
第2章 小儿过敏疾病的病因 与发病机制
小儿过敏疾病的 遗传基础
遗传是小儿过敏疾病 的重要因素之一,不 同基因的变异可能导 致过敏疾病的易感性 增加。
02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对过敏疾病的作用
03 环境调节
改善生活环境对治疗的影响
● 03
第三章 小儿免疫疾病的种类 和临床表现
小儿免疫缺陷病
小儿免疫缺陷病是一 类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导致的疾病,临床表 现多样化。这些疾病 可能导致患儿易感染 各类病原体,需要及 时干预和治疗。
过敏性疾病
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 的过敏性疾病, 引起呼吸道症状, 严重时可危及生
花粉症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花粉症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的新进展张静【摘要】特异性免疫治疗是花粉症治疗的诸多方法中唯一针对病因的治疗,长期以来皮下注射一直是花粉症治疗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花粉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对花粉症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又有了新的进展.该文将着重对花粉症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如皮下注射、舌下含服、口服、淋巴注射等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并简要评价各种方法的安全性.【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04【总页数】3页(P610-612)【关键词】花粉症;特异性免疫;进展【作者】张静【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呼和浩特,010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1花粉症又称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体质患者在夏秋季吸入空气中的致敏花粉后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结膜的卡他性炎症,可伴有皮肤以及其他器官的病变引发的急性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1]。
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空间的移动频率增快,植物种植区域的扩展,野生植物的蔓延等,花粉致敏原也随之增加。
有报道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花粉症的发病病例已经占到总过敏病例的12%~45%[2]。
目前国内外治疗花粉症的方法主要包括变应原回避、药物对症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
在诸多的方法中,变应原回避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花粉过敏的问题,而药物与手术治疗又对症不对因。
相比之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唯一针对病因,可从根本上阻断变态反应疾病发展的治疗方法[3]。
特异性免疫治疗又称脱敏疗法,是将变应原制剂按浓度与剂量从低到高反复与患者接触,提高患者对该种变应原的耐受性,达到再次接触时过敏症状消失或减轻的目的。
自Noon[4]和Freeman[5]成功通过皮下注射治疗花粉症开始已经使用了100多年,因此皮下注射免疫也成为目前使用最多、最成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
1 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1.1 皮下免疫治疗这是目前临床特异性免疫治疗采取的主要方式,包括常规脱敏治疗和快速脱敏治疗两种。
综述:寄生虫感染
综述:寄⽣⾍感染常见的寄⽣⾍感染如蛔⾍、钩⾍、鞭⾍和⾎吸⾍往往⽆症状,仅有少数感染较重者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病理改变。
此外,寄⽣⾍感染的死亡率较低。
这些特征表明,⼈类与寄⽣⾍之间经过长期的进化⽽适应共存。
这种共⽣关系的关键之处在于寄⽣⾍和其哺乳动物宿主之间免疫作⽤的相互影响。
寄⽣⾍之所以能够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可能是因为⾃⾝可以分化调节免疫应答反应和过程。
在两者关系进化过程中,寄⽣⾍似乎从根本上影响了宿主的基因构成。
寄⽣⾍暴露于⼤量⼈群,看起来促进了⼈类特别基因的选择,从⽽控制⼈体细胞因⼦的表达⽔平。
这种适应可能反映着机体尝试克服寄⽣⾍诱导的免疫调节反应的过程,若没有寄⽣⾍的存在,⼈体的这种适应过程可能是有害的,易患免疫性疾病如过敏症和⾃⾝免疫疾病。
20 世纪,⼈们在世界范围内防控传染病⽅⾯投注了⼤量精⼒。
然⽽,随着寄⽣⾍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减少,随之出现了患病率⼤幅增加的各种慢性炎性疾病,如哮喘、⾃⾝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和炎性肠病等;虽然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似乎在发达国家已经趋于稳定,但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为解释这种流⾏病学结果,先后提出了各种卫⽣学假说或推论,如所谓的“⽼朋友假说”和⽣物多样性假说等。
这些假说认为,⼈类遗传学上已经适应了受寄⽣⾍和微⽣物的调节影响,⽽从⼈群中彻底祛除它们的存在,则会诱发机体免疫系统失衡,从⽽增加了免疫性疾病的发⽣。
由此引发了⼀个问题:到底应将寄⽣⾍视作有害的病原体,还是作为与⼈体互利共⽣的存在?在低收⼊国家内,主张积极驱⾍以降低寄⽣⾍感染导致的⾼发病率;⽽在⾼收⼊国家中,⼏个科研团队正在研究寄⽣⾍对⼈体疾病的治疗潜⼒及其代谢产物在治疗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的作⽤。
这种看似⽭盾的做法需要进⼀步仔细权衡,因为其实际意义是影响多个⽅⾯的。
荷兰莱顿⼤学医学寄⽣⾍教研室 Wammes 博⼠等对此做⼀综述,归纳了如今慢性寄⽣⾍感染相关免疫和代谢改变的知识,分析驱⾍在炎性疾病发病⽅⾯可能带来的后果,收集证据论证是否适度地利⽤寄⽣⾍作为治疗⼿段对患者有益,并对寄⽣⾍分⼦衍⽣物作为新型治疗⽅法作⼀展望。
过敏性哮喘中Th2免疫反应的作用和相关机制
过敏性哮喘中Th2免疫反应的作用和相关机制王希ꎬ姜晓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检验科ꎬ哈尔滨150001)㊀㊀DOI:10 3969/j issn 1006 ̄2084 2020 16 011通信作者:姜晓峰ꎬEmail:jiangxiaofeng12359@163.com中图分类号:R562.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2084(2020)16 ̄3178 ̄06㊀㊀摘要:哮喘是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ꎬ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ꎬ一般可自行或通过治疗逆转ꎮ过敏性哮喘主要是由辅助性T细胞2(Th2)介导的免疫反应ꎮ当变应原进入机体后ꎬ免疫细胞被激活ꎬ导致多种细胞因子募集和释放ꎮ由细胞因子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ꎬ细胞因子基因剔除或过表达ꎬ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ꎮ明确Th2免疫反应机制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ꎬ可为过敏性哮喘的诊断和针对Th2细胞信号转导开发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新药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ꎮ关键词:过敏性哮喘ꎻ辅助性T细胞2免疫反应ꎻ树突状细胞ꎻ细胞因子RoleandMechanismsofTh2ImmuneResponseinAllergicAsthmaWANGXiꎬJIANGXiaofeng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ꎬtheFourthHospitalofHarbinMedicalUniversityꎬHarbin150001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JIANGXiaofengꎬEmail:jiangxiaofeng12359@163.comAbstract:Asthmaisachronicairwayinflammationinwhichavarietyofcellsandcellcomponentsareinolved.Thesesymptomsareoftenaccompaniedbyextensiveandvariableairflowobstructionꎬwhichcanusuallybereversedbyitselforthroughtreatment.AllergicasthmaisanimmuneresponsemainlymediatedbyhelperT2(Th2)cells.Whenallergensenterthebodyꎬimmunecellsareactivatedꎬleadingtotherecruitmentandreleaseofavarietyofcytokines.Moreandmoreatten ̄tionispaidtoimmunedysfunctioncausedbythesecytokines.Genedeletionoroverexpressionofthesecytokineswillhavedifferenteffectsonthedevelopmentofthediseases.ClarifyingtheroleofTh2immuneresponsemechanisminallergicasthmawillprovidetheoreticalbasisforthediagnosisandthedevelopmentofnewdrugsforthetreatmentofallergicasthma.Keywords:AllergicasthmaꎻHelperTcell2immuneresponseꎻDendriticcellsꎻCytokines㊀㊀哮喘是一种全球常见的慢性疾病ꎬ全世界约有3亿人受到困扰ꎬ且发病率逐年增高ꎬ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损害的同时ꎬ也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ꎻ在过去20多年中ꎬ由于皮质类固醇等药物的使用ꎬ成人和儿童哮喘患者的病死率有所降低ꎬ但全世界仍有很多患者因为哮喘而失去生命[1]ꎮ过敏性哮喘是最常见的哮喘类型ꎬ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㊁气促㊁胸闷㊁咳嗽等症状ꎬ但大多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ꎮ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ꎬ其变应原主要为卵清蛋白㊁尘螨㊁宠物皮屑㊁花粉等物质ꎮ过敏性哮喘通常被归类为T细胞介导的疾病ꎬ与辅助性T细胞(helperTcellꎬTh细胞)2和Th2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ꎬIL) ̄4㊁IL ̄5和IL ̄13]作用于免疫细胞和黏膜屏障有关ꎻ从免疫学角度分析ꎬ过敏性气道炎症主要是由于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被变应原激活ꎬ引发随后的免疫反应促使组织修复的过程[2]ꎻ病理特征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Th2免疫反应及其导致的嗜酸粒细胞(eosnophilsꎬEOS)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变窄[3]ꎮ这种由炎症反应导致的气道结构变化不仅在轻度哮喘患者中存在ꎬ在重度患者体内气道重塑的程度也更加严重[4]ꎮ现就过敏性哮喘中Th2免疫反应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予以综述ꎮ1㊀Th2免疫反应与哮喘的关系在过敏性哮喘发病阶段ꎬTh2免疫反应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ꎬ大多数哮喘的典型症状由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激活导致ꎬ包括EOS增多㊁气道高反应性(hyperresponsivenessꎬAHR)和高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EꎬIgE)等反应的发生ꎮ以往研究认为ꎬTh2细胞诱导的免疫反应是过敏性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4]ꎬTh2细胞分泌的高水平致炎因子作用于呼吸道ꎬ炎症介质联合并导致平滑肌收缩㊁杯状细胞增生㊁黏液分泌增加㊁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EOS浸润ꎬ慢性炎症持续进展会破坏气道上皮完整性ꎬ所以Th2免疫反应是驱动气道过敏反应的关键因素[5]ꎮ2㊀参与过敏性哮喘Th2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的功能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ꎬDCs)在Th2免疫反应引发的过敏反应和T细胞分化中起关键作用ꎬDCs呈递变应原后会促使CD4+T细胞激活[6 ̄7]ꎬ而这一过程是DCs与其他类型细胞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ꎬ决定机体对环境变应原的反应是耐受还是过敏性炎症ꎮCD4+T细胞能够协调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免疫反应ꎬ同时也能调节哮喘等疾病ꎬ未成熟的CD4+T细胞可向Th细胞分化[如Th1㊁Th2㊁Th17和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helperTcellꎬTfh)][8]ꎮCD4+T细胞在Th2免疫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ꎬ另外ꎬ还有许多非免疫细胞也参与调节该反应ꎮ2.1㊀DCs的作用㊀DCs是专职抗原呈递的细胞ꎬ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ꎬ许多免疫途径需要DCs及其亚型的参与ꎬ基于不同的抗原类型并与之相互作用来调节T淋巴细胞的功能[9]ꎮ根据起源不同ꎬDCs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ꎬ即常规DCs(conventionalDCsꎬcDCs)㊁浆细胞样DCs和单核细胞衍生DCsꎬ其中cDCs常参与T细胞的启动(如变应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激活)[10]ꎮ根据功能和表型ꎬcDCs又可以进一步分为1型(cDC1s)和2型(cDC2s)ꎬcDC1s为CD103+㊁cDC2s为CD11b+的cDCs[11]ꎮcDC2s经尘螨诱导可引起Th2免疫反应[12]ꎮ通过小鼠模型发现ꎬ能够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ꎬIRF)4/CD11b的cDCs在受到尘螨刺激后会调节Th2细胞因子IL ̄12和IL ̄10的生成[13]ꎮIRF4的表达对cDC2s的生物学功能起关键作用ꎬ转录因子IRF4可调节cDC2s在皮肤中的迁徙功能[14]㊁cDC2s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ꎬMHC)Ⅱ类分子的抗原呈递功能[15]以及抗原与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ꎬTLRs)共同上调IL ̄10和IL ̄33的能力[16]ꎮ但抑制IRF4的表达是否会影响Th2免疫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ꎮ另一方面ꎬNakano等[17]发现ꎬ吸入卵清蛋白后表达IRF8/CD103的cDC1s也可以引起Th2免疫反应ꎮ因此ꎬ诱导Th2免疫反应的能力可能与DCs亚群无关ꎬ而是取决于接触的抗原类型ꎮDCs虽然能够引发Th2免疫反应ꎬ但DCs并不能独立激活Th2细胞ꎬ因为DCs不分泌Th2炎症极化所必需的IL ̄4[18]ꎬ所以可能还有其他因子共同参与ꎮHammad等[19]通过制作TLR4-/-小鼠模型ꎬ发现气道上皮中的TLRs与DCs成熟有关ꎬ用脂多糖刺激后TLR4-/-小鼠体内抗原不能与受体结合ꎬ活化DCs的因子如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㊁IL ̄1β以及能够驱动Th2免疫反应的IL ̄25㊁IL ̄33㊁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stromallymphogeninꎬTSLP)的表达均降低ꎬ导致DCs成熟障碍ꎮ由此可见ꎬ上皮中的TLRs是促进DCs激活引起过敏反应的先决条件ꎮ2.2㊀上皮细胞的作用㊀气道中DCs的功能与气道上皮细胞有着紧密联系ꎬ变应原的水解酶破坏了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并进入组织中影响气道上皮细胞的激活和介质的释放ꎬ为DCs活化提供了促炎环境ꎻ在上皮细胞中ꎬ变应原β ̄葡聚糖模体的识别ꎬTLR2㊁TLR4或蛋白酶激活受体2的激活ꎬ引起细胞因子和CC趋化因子配体[chemokine(C ̄Cmotif)ligandꎬCCL]释放ꎬ而CCL ̄2㊁CCL ̄20㊁IL ̄1α㊁IL ̄33㊁IL ̄25㊁TSLP和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均可导致DCs的迁移和激活[20]ꎮ研究发现ꎬ当上皮干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ꎬ会产生免疫记忆增强对后续抗原的敏感性ꎬ但这种增强的敏感性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和过度增殖性疾病[21]ꎮ传统观点认为ꎬ免疫记忆是由于T/B淋巴细胞参与的适应性免疫反应ꎬ再次受到相同或相似抗原刺激导致免疫反应增强的过程[22 ̄23]ꎮ研究发现ꎬ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免疫细胞中ꎬ气道上皮细胞在抗原反复刺激下ꎬ其细胞本身也会因转录调控以及代谢的长期改变而出现记忆现象[24]ꎮSchuijs等[25]认为ꎬ幼年时期的反复感染能够导致Th2反应下降ꎬ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ꎬ研究人员用脂多糖反复感染小鼠后再用尘螨致敏ꎬ与未感染小鼠相比ꎬ感染后的小鼠上皮细胞中趋化和促进DCs成熟的细胞因子含量降低ꎬ主要是脂多糖诱导了肺上皮细胞中的泛素化修饰酶A20导致的ꎬA20通过使下游信号分子去泛素化减弱Th2免疫反应ꎬ从而预防过敏ꎮ气道上皮细胞在反复感染的过程中会形成免疫耐受ꎬ引起Th2免疫反应的阈值升高ꎬ脂多糖或其他微生物干预上皮细胞产生免疫抑制ꎬ使Th2的活性和功能大幅度减弱ꎬ能够对过敏性哮喘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ꎮ2.3㊀B细胞及Tfh细胞的作用㊀在过敏性哮喘中ꎬDCs首先可以携带变应原从肺部转移至局部淋巴结ꎬ其次可以通过MHCⅡ类分子呈递抗原肽激活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ꎬ但仅由DCs的抗原呈递还不足以发生Th2免疫反应ꎬ还需要抗原呈递B细胞的参与[26]ꎮ目前普遍认为Tfh可与B细胞相互作用ꎬ在浆细胞形成以及抗体类别的转换中发挥关键作用ꎬTfh能够产生高亲和力的IgEꎬ并能够调节IL ̄4㊁IL ̄13等因子的生成[27]ꎮ而Ballesteros ̄Tato等[26]的研究发现ꎬ尘螨致敏小鼠的抗原特异性Tfh细胞在诱导哮喘发作时可以快速分化为浸润肺组织的Th2效应细胞ꎬ在B细胞滤泡附近的DCs细胞启动了Tfh细胞反应ꎬ而抗原呈递B细胞对抗原的持续呈递是Tfh细胞完成分化的关键步骤ꎬ因此ꎬ在尘螨致敏阶段ꎬDCs和B细胞的协同作用使Tfh细胞分化为效应Th2细胞的功能加强ꎮ2.4㊀2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2innatelymphoidcellsꎬILC2s)的作用㊀上皮分泌的细胞因子IL ̄25㊁IL ̄33和TSLP不仅能促进DCs成熟ꎬ也可以在人类和小鼠体内引发ILC2s反应[28]ꎮ固有淋巴细胞是不表达抗原受体的效应淋巴细胞家族ꎬ根据不同的转录因子和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进行分类ꎬILC2s缺乏Th2细胞特异性的抗原受体ꎬ但可以产生2型细胞因子ꎬ因此是Th2免疫反应和过敏性哮喘的重要参与者[29]ꎮ此外ꎬ上皮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不仅能够促进ILC2s成熟ꎬ而且可使其分泌更多的IL ̄5ꎬ募集EOSꎬ引起一系列Th2免疫反应[30]ꎮ另外ꎬILC2s也可以表达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31]ꎬ表明其可能也具有抗原呈递的能力ꎬ并可以调节CD4+T细胞的活性ꎮ参与过敏性哮喘Th2免疫反应的细胞及其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见表1ꎮ表1㊀参与过敏性哮喘Th2免疫反应的细胞细胞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参考文献DCs呈递抗原ꎬ调节T细胞的功能ꎻ参与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生成Mishra[9]Ainsua ̄Enrich等[13]Williams等[16]ILC2s分泌Th2细胞因子ꎬ导致机体产生哮喘的特征性症状Sui等[30]气道上皮细胞上皮细胞衍生细胞因子可以激活ILC2s和DCsꎬ具有免疫记忆功能Gandhi和Vliagoftis[20]Schuijs等[25]B细胞呈递变应原ꎬ促进Tfh细胞分化Ballesteros ̄Tato等[26]Tfh细胞分泌Th2细胞因子ꎬ促进高亲和力IgE产生Gowthaman等[27]㊀㊀Th细胞:辅助性T细胞ꎻDCs:树突状细胞ꎻILC2s:2型固有淋巴细胞ꎻTfh细胞:滤泡辅助T细胞ꎻIgE:免疫球蛋白E3㊀过敏性哮喘中关键细胞因子的作用过敏性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㊁EOS和T淋巴细胞㊁DCs㊁ILC2s)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ꎬ这些炎症细胞增殖和活化离不开自身分泌的细胞因子ꎮ参与Th2免疫反应的Th2型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L ̄4㊁IL ̄5和IL ̄13等ꎮ3.1㊀IL ̄4㊀IL ̄4是由肥大细胞㊁Eos㊁DCs和巨噬细胞等产生的多效细胞因子ꎬ在IgE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32]ꎮIL ̄4能够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方向分化ꎬ抑制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33]ꎮ通过制作小鼠模型ꎬ发现尘螨刺激小鼠体内IL ̄4生成增多ꎬ促进了巨噬细胞极化和杯状细胞黏液分泌增多[34]ꎮ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ꎬTh2细胞分泌的IL ̄4刺激B细胞产生IgEꎬ并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性IgEFc受体ꎬ引起组胺及白三烯等的释放[35]ꎮ因此ꎬIL ̄4是调节哮喘气道炎症的关键点ꎮ3.2㊀IL ̄5㊀IL ̄5是Th2细胞衍生的造血细胞因子ꎬ在EOS增殖㊁成熟㊁迁移和存活中起关键作用ꎬIL ̄5血清水平与哮喘患者外周血EOS数量相关[36]ꎮIL ̄5对IL ̄5受体α亚基具有高亲和力ꎬIL ̄5受体在EOS表面高表达ꎬ表达IL ̄5受体α的水平是嗜碱粒细胞的3倍ꎬ因此IL ̄5与EOS高度相关[37]ꎮ针对严重的过敏性哮喘患者ꎬ可以通过阻断IL ̄5与其受体的结合来进行治疗ꎬ而且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EOS增多和高IgE状态常需要IL ̄5与IL ̄4协同上调ꎬIL ̄5与IL ̄4同时刺激B细胞与单独应用IL ̄5相比ꎬB细胞产生IgE的能力提高9~14倍ꎬ缺乏IL ̄4的小鼠表现出IL ̄5生成减少ꎬIL ̄5依赖性EOS也随之减少[38]ꎮ因此ꎬ在治疗哮喘过程中IL ̄5与IL ̄4联合应用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ꎮ3.3㊀IL ̄13㊀当变应原进入机体后ꎬIL ̄13不仅可以由Th2细胞分泌ꎬ还可以由肥大细胞㊁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等非免疫细胞生成ꎬ激活的IL ̄13可以促进变应原诱导的AHR㊁增强Ca2+动员导致的气道严重收缩[39]ꎮIL ̄13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过敏性哮喘的一个重要调节靶点ꎬ有研究发现ꎬIL ̄13与硫酸酯酶修饰因子2(sulfate ̄modifyingfactor2ꎬSUMF2)有密切的关系ꎬ如果用小干扰RNA特定剔除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中的SUMF2ꎬ细胞悬液中的IL ̄13含量会显著升高ꎬ但在瞬时转染过表达SUMF2的淋巴细胞中ꎬIL ̄13的含量会显著降低ꎬ说明SUMF2能阻止IL ̄13的分泌[40]ꎮ因此ꎬSUMF2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靶点来阻断IL ̄13ꎬ缓解和治疗哮喘ꎮ3.4㊀其他细胞因子㊀除上述导致过敏性哮喘症状产生的主要Th2细胞因子外ꎬ变应原入侵机体启动了宿主的免疫防御ꎬ上皮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也参与其中ꎬ在细胞损伤或变应原暴露期间ꎬ上皮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从上皮细胞中释放[41]ꎬ包括TSLP㊁IL ̄33㊁IL ̄25趋化ILC2s[30]并募集和激活DCs进一步对机体造成影响ꎮ因此ꎬ过敏性哮喘不是由单一细胞因子造成的ꎬ而由一个复杂的细胞网络共同参与形成的ꎮ参与过敏性哮喘Th2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及其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见表2ꎮ4㊀针对过敏性哮喘Th2细胞因子的靶向治疗药物Th2免疫启动后适应性免疫阶段的炎症因子随之释放ꎬT细胞衍生的IL ̄4㊁IL ̄13可以诱导肺部过敏性炎症(如效应细胞募集㊁杯状细胞增生)的典型特征[42]ꎮ目前ꎬ抑制Th2细胞因子的靶向抗体药物取得了良好的疗效ꎮ靶向IL ̄4受体的单克隆抗体Dupilumabꎬ使大多数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thefirstsecondꎬFEV1)和哮喘恶化程度得到改善[43]ꎮTralokinumab是靶向IL ̄13的单克隆抗体ꎬ可显著改善中重度难治性哮喘患者的FEV1ꎬ减少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量[44]ꎮLebrikizumab也是阻断IL ̄13的单克隆抗体ꎬ能够有效减少黏液的生成和平滑肌的收缩ꎬ表2㊀参与过敏性哮喘Th2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分泌的细胞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参考文献IL ̄4肥大细胞㊁EOS㊁DCs和巨噬细胞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ꎻ促进巨噬细胞极化㊁黏液分泌ꎻ刺激B细胞产生IgEKim等[32]Abehsira ̄Amar等[33]Gazzinelli ̄Guimaraes等[34]Barnes[35]IL ̄5肥大细胞㊁EOS㊁DCs㊁巨噬细胞㊁ILC2s增强EOS浸润ꎻ与IL ̄4协同作用ꎬ增强IgE的产生Kim等[32]Kolbeck等[37]Hamelmann和Gelfand[38]IL ̄13支气管平滑肌细胞㊁ILC2sIL ̄13能够导致AHR㊁气道重塑ꎻ通过IL ̄13发现了一种基因SUMF2ꎬ可能是治疗哮喘的新靶点Manson等[39]Liang等[40]IL ̄33上皮细胞激活DCs和ILC2sGandhi和Vliagoftis[20]Barlow和McKenzie[28]IL ̄25上皮细胞激活DCs和ILC2sGandhi和Vliagoftis[20]Barlow和McKenzie[28]TSLP上皮细胞激活DCs和ILC2sGandhi和Vliagoftis[20]Barlow和McKenzie[28]㊀㊀Th细胞:辅助性T细胞ꎻIL:白细胞介素ꎻTSLP: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ꎻEOS:嗜酸粒细胞ꎻDCs:树突状细胞ꎻILC2s:2型固有淋巴细胞ꎻIgE:免疫球蛋白EꎻSUMF2:硫酸酯酶修饰因子2缓解IL ̄13诱导的AHR以及胶原蛋白沉积和纤维化[45]ꎮ除了阻断IL ̄4和IL ̄13的细胞因子拮抗剂ꎬMepolizumab和Reslizumab是以IL ̄5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ꎬMepolizumab能够有效降低严重的EOS哮喘患者病情的恶化率ꎬ延缓恶化速度[46]ꎻReslizumab能使EOS显著减少并能够维持16周以上[47]ꎮBenralizumab是抗IL ̄5受体的单克隆抗体[37]ꎬ能够安全㊁有效地减缓哮喘加重[48]ꎮ此外ꎬTezepelumab可以特异性阻断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TSLP与其受体结合ꎬ降低患者FEV1的最大百分比ꎬ显著减少患者血液中EOS的数量[49]ꎮ参与哮喘Th2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拮抗剂见表3ꎮ以上药物能不同程度地缓解哮喘ꎬ但许多药物仍在临床试验阶段或Ⅲ期临床试验ꎬ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ꎬ针对Th2免疫药物的开发仍需继续进行ꎬ寻找更适合的靶点以更好地治疗过敏性哮喘ꎮ表3㊀参与哮喘的Th2免疫反应细胞因子拮抗剂药物名称作用靶点参考文献DupilumabIL ̄4RαRabe等[43]TralokinumabIL ̄13Rα1㊁IL ̄13Rα2Ntontsi等[44]LebrikizumabIL ̄13Bujarski等[45]MepolizumabIL ̄5Albers等[46]ReslizumabIL ̄5Corren等[47]BenralizumabIL ̄5RαBleecker等[48]TezepelumabTSLPGauvreau等[49]㊀㊀Th细胞:辅助性T细胞ꎻIL:白细胞介素ꎻTSLP: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5㊀小㊀结过敏性哮喘的治病机制错综复杂ꎬ参与反应的细胞和炎症因子众多ꎬ在疾病不同发展阶段临床症状表现各异ꎮ过敏性哮喘Th2免疫反应的启动过程可以概括为:变应原进入呼吸道被DCs细胞呈递ꎬ经过一系列反应分化为Th2细胞发挥免疫效应ꎻTfh也可分化为Th2细胞发挥免疫效应ꎬ进而引起过敏性哮喘的相关症状ꎮ目前对于过敏性哮喘的治疗主要是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等症状ꎬ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气道炎症反应的反复发生ꎮ未来是否可以通过提高导致气道炎症Th2免疫反应的阈值或者减弱免疫记忆功能ꎬ使其更容易进入适应性免疫抑制阶段ꎬ以延缓哮喘病程进展速度和预防哮喘ꎬ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ꎮ参考文献[1]㊀PapiAꎬBrightlingCꎬPedersenSEꎬetal.Asthma[J].Lancetꎬ2018ꎬ391(10122):783 ̄800.[2]㊀CastilloEFꎬZhengHꎬYangXO.Orchestrationofepithelial ̄derivedcytokinesandinnateimmunecellsinallergicairwayinflammation[J].CytokineGrowthFactorRevꎬ2018ꎬ39:19 ̄25. [3]㊀SinghDꎬAgustiAꎬAnzuetoAꎬetal.GlobalStrategyfortheDiag ̄nosisꎬManagementꎬandPreventionofChronicObstructiveLungDisease:TheGOLDsciencecommitteereport2019[J].EurRespirJꎬ2019ꎬ53(5).pii:1900164.[4]㊀BarnesPJ.Targetingcytokinestotreatasthmaand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J].NatRevImmunolꎬ2018ꎬ18(7):454 ̄466.[5]㊀HammadHꎬLambrechtBN.BarrierEpithelialCellsandtheCon ̄trolofType2Immunity[J].Immunityꎬ2015ꎬ43(1):29 ̄40. [6]㊀ChenXꎬLinHꎬYangDꎬetal.Early ̄lifeundernutritionrepro ̄gramsCD4+T ̄cellglycolysisandepigeneticstofacilitateasthma[J].JAllergyClinImmunolꎬ2019ꎬ143(6):2038 ̄2051. [7]㊀TianDꎬYangLꎬWangSꎬetal.DoublenegativeTcellsmediateLag3 ̄dependentantigen ̄specificprotectioninallergicasthma[J].NatCommunꎬ2019ꎬ10(1):4246.[8]㊀SchorerMꎬKuchrooVKꎬJollerN.RoleofCo ̄stimulatoryMole ̄culesinTHelperCellDifferentiation[J].AdvExpMedBiolꎬ2019ꎬ1189:153 ̄177.[9]㊀MishraA.MetabolicPlasticityinDendriticCellResponses:Impli ̄cationsinAllergicAsthma[J].JImmunolResꎬ2017ꎬ2017:5134760.[10]㊀EisenbarthSC.DendriticcellsubsetsinTcellprogramming:Locationdictatesfunction[J].NatRevImmunolꎬ2019ꎬ19(2):89 ̄103.[11]㊀GuilliamsMꎬGinhouxFꎬJakubzickCꎬetal.Dendriticcellsꎬmonocytesandmacrophages:Aunifiednomenclaturebasedonontogeny[J].NatRevImmunolꎬ2014ꎬ14(8):571 ̄578.[12]㊀BachusHꎬKaurKꎬPapillionAMꎬetal.Impaired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drivenDendriticCellActivationLimits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ProtectionfromAllergicInflammationinInfants[J].Immunityꎬ2019ꎬ50(1):225 ̄240.[13]㊀Ainsua ̄EnrichEꎬHatipogluIꎬKadelSꎬetal.IRF4 ̄dependentdendriticcellsregulateCD8+T ̄celldifferentiationandmemoryresponsesininfluenzainfection[J].MucosalImmunolꎬ2019ꎬ12(4):1025 ̄1037.[14]㊀BajañaSꎬRoachKꎬTurnerSꎬetal.IRF4promotescutaneousdendriticcellmigrationtolymphnodesduringhomeostasisandinflammation[J].JImmunolꎬ2012ꎬ189(7):3368 ̄3377. [15]㊀VanderLugtBꎬKhanAAꎬHackneyJAꎬetal.Transcriptionalpro ̄grammingofdendriticcellsforenhancedMHCclassⅡantigenpresentation[J].NatImmunolꎬ2014ꎬ15(2):161 ̄167. [16]㊀WilliamsJWꎬTjotaMYꎬClayBSꎬetal.TranscriptionfactorIRF4drivesdendriticcellstopromoteTh2differentiation[J].NatCommunꎬ2013ꎬ4:2990.[17]㊀NakanoHꎬFreeMEꎬWhiteheadGSꎬetal.PulmonaryCD103+dendriticcellsprimeTh2responsestoinhaledallergens[J].MucosalImmunolꎬ2012ꎬ5(1):53 ̄65.[18]㊀DeckersJꎬDeBosscherKꎬLambrechtBNꎬetal.Interplaybetweenbarrierepithelialcellsanddendriticcellsinallergicsensitizationthroughthelungandtheskin[J].ImmunolRevꎬ2017ꎬ278(1):131 ̄144.[19]㊀HammadHꎬChieppaMꎬPerrosFꎬetal.HousedustmiteallergeninducesasthmaviaToll ̄likereceptor4triggeringofairwaystruc ̄turalcells[J].NatMedꎬ2009ꎬ15(4):410 ̄416.[20]㊀GandhiVDꎬVliagoftisH.Airwayepitheliuminteractionswithaeroallergens:Roleofsecretedcytokinesandchemokinesininnateimmunity[J].FrontImmunolꎬ2015ꎬ6:147.[21]㊀NaikSꎬLarsenSBꎬGomezNCꎬetal.Inflammatorymemorysensitizesskinepithelialstemcellstotissuedamage[J].Natureꎬ2017ꎬ550(7677):475 ̄480.[22]㊀NeteaMGꎬQuintinJꎬvanderMeerJW.Trainedimmunity:Amemoryforinnatehostdefense[J].CellHostMicrobeꎬ2011ꎬ9(5):355 ̄361.[23]㊀BowdishDMꎬLoffredoMSꎬMukhopadhyaySꎬetal.Macrophagereceptorsimplicatedinthe"adaptive"formofinnateimmunity[J].MicrobesInfectꎬ2007ꎬ9(14/15):1680 ̄1687.[24]㊀Ordovas ̄MontanesJꎬDwyerDFꎬNyquistSKꎬetal.Allergicinflammatorymemoryinhumanrespiratoryepithelialprogenitorcells[J].Natureꎬ2018ꎬ560(7720):649 ̄654.[25]㊀SchuijsMJꎬWillartMAꎬVergoteKꎬetal.FarmdustandendotoxinprotectagainstallergythroughA20inductioninlungepithelialcells[J].Scienceꎬ2015ꎬ349(6252):1106 ̄1110.[26]㊀Ballesteros ̄TatoAꎬRandallTDꎬLundFEꎬetal.TFollicularHelperCellPlasticityShapesPathogenicTHelper2Cell ̄MediatedImmunitytoInhaledHouseDustMite[J].Immunityꎬ2016ꎬ44(2):259 ̄273.[27]㊀GowthamanUꎬChenJSꎬZhangBꎬetal.IdentificationofaTfollicularhelpercellsubsetthatdrivesanaphylacticIgE[J].Scienceꎬ2019ꎬ365(6456):eaaw6433.[28]㊀BarlowJLꎬMcKenzieAN.Type ̄2innatelymphoidcellsinhumanallergicdisease[J].CurrOpinAllergyClinImmunolꎬ2014ꎬ14(5):397 ̄403.[29]㊀LiBWSꎬStadhoudersRꎬdeBruijnMJWꎬetal.Group2InnateLymphoidCellsExhibitaDynamicPhenotypeinAllergicAirwayInflammation[J].FrontImmunolꎬ2017ꎬ8:1684.[30]㊀SuiPꎬWiesnerDLꎬXuJꎬetal.Pulmonaryneuroendocrinecellsamplifyallergicasthmaresponses[J].Scienceꎬ2018ꎬ360(6393):eaan8546.[31]㊀HalimTYꎬHwangYYꎬScanlonSTꎬetal.Group2innatelymphoidcellslicensedendriticcellstopotentiatememoryTH2cellrespon ̄ses[J].NatImmunolꎬ2016ꎬ17(1):57 ̄64.[32]㊀KimHIꎬKimJKꎬKimJYꎬetal.Fermentedredginsengandgin ̄senosideRdalleviateovalbumin ̄inducedallergicrhinitisinmicebysuppressingIgEꎬinterleukin ̄4ꎬandinterleukin ̄5expression[J].JGinsengResꎬ2019ꎬ43(4):635 ̄644.[33]㊀Abehsira ̄AmarOꎬGibertMꎬJoliyMꎬetal.IL ̄4playsadominantroleinthedifferentialdevelopmentofThointoTh1andTh2cells[J].JImmunolꎬ1992ꎬ148(12):3820 ̄3829.[34]㊀Gazzinelli ̄GuimaraesPHꎬdeQueirozPradoRꎬRicciardiAꎬetal.Allergenpresensitizationdrivesaneosinophil ̄dependentarrestinlung ̄specifichelminthdevelopment[J].JClinInvestꎬ2019ꎬ130:3686 ̄3701.[35]㊀BarnesPJ.Theroleofneurotransmittersinbronchialasthma[J].Lungꎬ1990ꎬ168Suppl:57 ̄65.[36]㊀VarricchiGꎬCanonicaGW.Theroleofinterleukin5inasthma[J].ExpertRevClinImmunolꎬ2016ꎬ12(9):903 ̄905.[37]㊀KolbeckRꎬKozhichAꎬKoikeMꎬetal.MEDI ̄563ꎬahumanizedanti ̄IL ̄5receptoralphamAbwithenhancedantibody ̄dependentcell ̄mediatedcytotoxicityfunction[J].JAllergyClinImmunolꎬ2010ꎬ125(6):1344 ̄1353.[38]㊀HamelmannEꎬGelfandEW.RoleofIL ̄5inthedevelopmentofallergen ̄inducedairwayhyperresponsiveness[J].IntArchAllergyImmunolꎬ1999ꎬ120(1):8 ̄16.[39]㊀MansonMLꎬSäfholmJꎬJamesAꎬetal.IL ̄13andIL ̄4ꎬbutnotIL ̄5norIL ̄17Aꎬinducehyperresponsivenessinisolatedhumansmallairways[J].JAllergyClinImmunolꎬ2020ꎬ145(3):808 ̄817.e2.[40]㊀LiangHꎬLiZꎬXueLꎬetal.SUMF2interactswithinterleukin ̄13andinhibitsinterleukin ̄13secretioninbronchialsmoothmusclecells[J].JCellBiochemꎬ2009ꎬ108(5):1076 ̄1083. [41]㊀RoanFꎬObata ̄NinomiyaKꎬZieglerSF.Epithelialcell ̄derivedcytokines:Morethanjustsignalingthealarm[J].JClinInvestꎬ2019ꎬ129(4):1441 ̄1451.[42]㊀OeserKꎬMaxeinerJꎬSymowskiCꎬetal.TcellsarethecriticalsourceofIL ̄4/IL ̄13inamousemodelofallergicasthma[J].Allergyꎬ2015ꎬ70(11):1440 ̄1449.[43]㊀RabeKFꎬNairPꎬBrusselleGꎬetal.EfficacyandSafetyofDupi ̄lumabinGlucocorticoid ̄DependentSevereAsthma[J].NEnglJMedꎬ2018ꎬ378(26):2475 ̄2485.[44]㊀NtontsiPꎬPapathanassiouEꎬLoukidesSꎬetal.Targetedanti ̄IL ̄13therapiesinasthma:Currentdataandfutureperspectives[J].ExpertOpinInvestigDrugsꎬ2018ꎬ27(2):179 ̄186.[45]㊀BujarskiSꎬParulekarADꎬHananiaNA.Lebrikizumabinthetreatmentofasthma[J].ExpertOpinBiolTherꎬ2016ꎬ16(6):847 ̄852.[46]㊀AlbersFCꎬPriceRGꎬSmithSGꎬetal.Mepolizumabefficacyinpatientswithsevereeosinophilicasthmareceivingdifferentcon ̄trollertherapies[J].JAllergyClinImmunolꎬ2017ꎬ140(5):1464 ̄1466.[47]㊀CorrenJꎬWeinsteinSꎬJankaLꎬetal.Phase3StudyofReslizumabinPatientsWithPoorlyControlledAsthma:EffectsAcrossaBroadRangeofEosinophilCounts[J].Chestꎬ2016ꎬ150(4):799 ̄810. [48]㊀BleeckerERꎬFitzGeraldJMꎬChanezPꎬetal.Efficacyandsafetyofbenralizumabforpatientswithsevereasthmauncontrolledwithhigh ̄dosageinhaledcorticosteroidsandlong ̄actingβ2 ̄agonists(SIROCCO):Arandomisedꎬmulticentreꎬplacebo ̄controlledphase3trial[J].Lancetꎬ2016ꎬ388(10056):2115 ̄2127.[49]㊀GauvreauGMꎬOᶄByrnePMꎬBouletLPꎬetal.Effectsofananti ̄TSLPantibodyonallergen ̄inducedasthmaticresponses[J].NEnglJMedꎬ2014ꎬ370(22):2102 ̄2110.收稿日期:2019 ̄10 ̄15㊀修回日期:2020 ̄02 ̄17㊀编辑:郑雪。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以免疫球蛋白E(IgE)为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
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痉挛,导致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胸闷气憋、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四肢厥冷。
过敏样反应或假性过敏反应是类似的临床综合症,但不是免疫介导的,如放射科造影剂过敏。
两者治疗相同。
本症遍布各个角落,凡使用药物的场所均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由于病情发展极为迅速,故必须强调就地及时抢救。
【病因】常见过敏原有药物、昆虫叮咬(蜜蜂或黄蜂)及食物(坚果),其中以肠外用药多见,特别是抗生素、中药制剂及生物制品。
任何药物均可致过敏反应,包括抗过敏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发病机制】过敏性休克是以IgE为介导的对变应原的全身性反应。
当变应原初次进入机体后,激发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IgE则结合于组织的肥大细胞与血液嗜碱性粒细胞的受体上。
当变应原再次进入后,则与IgE发生特异性结合,结合的复合物促使肥大细胞等释放组织胺、缓激肽、白三烯及前列腺素等,它们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进入间隙。
过敏反应亦可促使血小板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它亦使血管扩张、支气管收缩、肺动脉和冠状动脉收缩。
据实验性过敏反应观察,PAF拮抗剂逆转负性肌力和血管扩张作用。
因此,对抗组织按治疗无效的过敏反应,PAF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介质。
【病理】主要病理改变有喉头水肿、肺水肿、支气管痉挛,多器官水肿及淤血(心、肾、脑、脾及肝)。
有喉头、肺、胃肠的脏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及血 IgE 水平增高。
【临床表现】由于过敏反应涉及全身各个器官,故症状繁多。
(见表4-1)一、发病过程本症突然起病,迅速进展。
过敏性休克多见于静脉用药,特别是抗生素。
但肌肉注射及口服用药亦可发生。
50%发生于用药的5分钟内;90%在30分钟内。
可发生于皮试阴性者,亦可发生于连续用药的过程中。
用药与发病间期愈短(1-2分钟内),病情愈危重,可瞬间呼吸心跳骤停。
过敏性鼻炎及过敏原免疫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耳鼻 咽喉 头颈科 学教 育部 重 点 实验 室 , 京 103 ) 北 070
中 国 图 书分 类 号 9 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lO -8 x( 0 0 1 -1 70 O O4 4 2 1 )2 1 3 -4
D s T O向 T l T 2细胞 的 分化 具 有 双 I C对 h h和 h 旬 种 T 2 离 性 慢性 炎 症 反 应 。暴 露 于 过 敏 原 后 , h偏
鼻黏 膜部 位 的不 成 熟 树 突细 胞 ( ediccl , C ) dn ri e s D s t l 对 过敏原 进 行 捕 获 和 提 呈 , 后 D 随 C细 胞 活 化 T 0 h 细胞 向 T 2细 胞 分 化 。 1 h I 2细 胞 主 要 分 泌 I. 、 h L4 I一、 . L5 I 9和 I-3等 细胞 因子 , L L1 这些 T2因子 作用 于 h 嗜酸性 粒 细胞 、 嗜碱 性 粒 细 胞 和 肥 大 细胞 后 产 生 多 种效应 。另 外 ,h T 2细胞 能 够 促 进 B细 胞 合 成 过 敏 原特异性 I 这些 IE与肥 大细胞 和嗜 碱性 粒 细胞 g E, g
表 面 的高亲 和性 I g E受体 结 合 。当患 者 再 次暴 露 于 此种 过敏 原 时 , 敏 原 可 迅 速 与肥 大 细 胞 和 嗜 碱 性 过 粒 细胞 表面 的 I结 合 , 致 I 导 g 生 桥 联 , 细 胞 E发 靶
膜变得不稳定 , 脱颗粒释放组胺 、 前列腺素 、 白三烯 、
调控 作用 , A 在 R患者 中 , C细胞促 进 T 0向 T 2 D h h 细 胞 方 向分 化 。那 么 , T 2细 胞 所 致 A 中发 挥 重 在 h R 要 作 用的 是 p C 还 是 m C ?针对 这一 问题 的解 释 Ds Ds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进展
种类 包括 花粉 、 螨 、 物皮 屑和 真菌 等。Psa cu 尘 动 asl q a等 报 a 道 了 20 20 0 0— 0 6年发 表的 l 临床试验结果 , 为免疫治疗后 5项 认 患者 的症状评 分及 药物评 分均显 著下 降。Fe rw等 报 道 了一
项有 4 0例难治性 ( 1 常规药物治疗效 果差 ) 节性 A 季 R患者参加
( ) 疗效果 一 治 文献 证 实 S I CT对 A R和 哮 喘具 有 良好 疗 效 , 及 的 变 应 原 涉
过敏原特异性 免疫 治疗 的确 切机制 尚不 十分清楚 。随着对
获得 性免 疫应答机 制 以及 最近 对先 天性免疫 系统研 究 的深入 ,
目前 认 为 免疫 治疗 可作 用 于 I 变 态 反 应 发 生 和 发 展 的多 个 环 型 节 。而 且 ,CT和 S I 能包 含 相 同 的免 疫 学 机 制 [5。 。 SI LT可 4] -
( ) 二 T细 胞 反 应
S I, CT 并在疗程 3年结束后进行长达 7年 的随访 , 结果 显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疫
治疗 组患者 的鼻 、 眼症状显 著改善 , 喘发生率 明显降低 , 明 哮 说 儿童季节性 A R接受免疫治疗能获得远期疗效 , 并对 哮喘发病有
预 防作用 。最近 Hs y等 的一 项研究 显示 , i b 对桦 树花 粉过敏
性鼻炎 (lri riisA 、 a eg hn i, R) 哮喘 以及 昆虫 叮蜇 引起 的过敏 反 l c t 应, 传统上采用皮下 注射途径 , 称为皮 下免疫 治疗 (u ctnos sbuaeu
imuohrp ,CT) m nteay S I 。舌 下 免 疫 治 疗 (u l g a imu o sbi u m n- n l t rp ,LT 自2 纪 8 h ay S I ) 0世 e O年代应用 于临床 , 是过敏原特异性免
【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3400字(论文)】
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综述目录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综述 (1)1.1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1)1.2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手段 (3)1.2.1 西药治疗 (3)1.2.2 中药治疗 (4)1.1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特应性皮炎作为一类经常发生于儿童时期的常见过敏性疾病,通常与免疫性缺陷、炎症因子分泌有关,不少临床资料表明,患者在儿童时期表现出过敏症状,其更有可能发生特应性皮炎,且7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存在过敏性家族史,这表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是一类涉及环境因素、遗传易感因素、皮肤屏障功能改变以及免疫因素等多方面该病的疾病,而这些因素受到多类细胞因子的调节,故而本文对其所发病机制所涉及的细胞因子改变情况进行阐述[1]。
IgE属于一类通过多种因素影响特应性皮炎患者炎症细胞浸润的,一般认为IgE被巨噬细胞所携带,从而使得相关过敏原可在在这种快速直接因素下产生排斥,进而引起瘙痒与红斑的发生,并且在瘙痒期间产生依赖IgE而存在的一种迟发性反应,而这种反应与细胞因子持续性炎症浸润表达密切相关,其中IL-3、IL-4、IL-5等因子均在这类迟发反应中呈现出高表达。
多类研究均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中检测出朗格汉斯细胞和巨噬细胞,且朗格汉斯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力的IgE受体,巨噬细胞表面存在低亲和力的受体,两者共同作用于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发病,进而对过敏性皮肤炎症产生重要作用[2]。
特应性皮炎的瘙痒主要因为细胞释放的各类炎症因子介质所导致,而患者由于瘙痒症状不断抓挠,使得这种炎症因子受到诱导角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释放,导致皮肤炎症症状表现进一步加重,促进了IL-1、TNF-α、IL-4等因子对粘附因子的诱导,从而促进趋化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在皮肤炎症局部的浸润,进而推动特应性皮炎的发展[3]。
干扰素γ(IFN-γ)主要由辅助T细胞(Th1)分泌,作为一类特征性细胞因子,可增加对辅助性T细胞2(Th2)的表型分化的抑制,而Th1及TH2则构成了人体最重要免疫细胞,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即是受到这两种细胞因子失衡的影响,Th2细胞可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进而导致IgE及免疫球蛋白G抗体增加,介导体液免疫,如果机体Th2细胞功能亢进则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过敏性休克诊断研究进展
过敏性休克诊断研究进展李瑞利;孙启铭【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5)003【总页数】4页(P364-367)【关键词】过敏反应;诊断;综述文献【作者】李瑞利;孙启铭【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系,河北,石家庄,050017;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系,河北,石家庄,05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过敏性休克是由特异性的过敏原作用于致敏机体而引起的以循环衰竭为主的速发型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多见,而过敏性休克是严重的过敏反应,其发病突然、难以预见,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尤其是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在医疗纠纷中占很大比例。
因过敏性休克致死者常规尸检难以发现特异性的病理改变,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与外伤、自身疾病等因素并存时。
因此,探讨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机制,研究新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或组织学检测技术,寻找准确可靠的新的诊断指标,已成为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现将该方面一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1 IgE:免疫球蛋白lgE存在于血与部分黏膜等组织中,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抗体,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性变态反应或速发型变态反应,一些药物极少引起过敏反应,如安痛定,临床仅有1例报道,可能与患者的特殊过敏体质有关[1],而青霉素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
在此过程中可以引起多种活性物质释放,根据这些活性物质作用的靶细胞不同,可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研究[2]结果显示,在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人或豚鼠体内,血清中总IgE量明显增高,休克前、后特异性IgE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不仅血清IgE 升高,而且有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即Ⅰ型变态反应伴有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在沉积的免疫复合物中既可检测到抗原成分(即青霉素或异种血清),又可检测到抗体成分IgE 和IgG。
检测出该复合物中的IgE 抗体具有特异性,可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法医鉴定提供依据,并可与其他原因沉积的免疫合物相区别。
过敏性疾病的免疫治疗进展
过敏性疾病的免疫治疗进展过敏性疾病是一类免疫系统反应异常导致的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花粉症、过敏性鼻炎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是使用抗过敏药物来缓解症状,但这些方法只能提供暂时性的缓解,并不能根治疾病。
因此,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关注和探索。
本文将对过敏性疾病的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一、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以增强对抗致敏原的能力,从而达到控制或消除过敏反应的目标。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减轻致敏原诱导的免乳征;二是改变机体对某些外源物质产生特异TI或TH。
二、传统免敏方法传统上,抵制诱发因子和虚区SPT阳性转阴(封修)是挑选过敏患者进行培训的主要指标。
治疗需要尽早开始,即使更好的抵制观察者。
三、过敏原免疫疗法1. 特异性免疫疗法特异性免疫疗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免疫治疗方法。
它基于对患者致敏原源进行提取、纯化和制备治疗剂,以达到促进机体免疫耐受或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目的。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皮下注射或舌下给予药物,逐渐增加剂量来实现过敏源耐受。
2. 全身性大剂量维持治疗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严重过敏反应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有效控制的患者,如哮喘发作不易缓解者。
一般会在医院进行治理。
四、个体化过敏接触避险训练(IPCI)个体化避免接触训练是一种新型、个性化的预防过敏反应和复发风险的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训练患者了解自己特定致敏原及与之相关的免疫特性等,同时掌握有效的避免接触策略。
这在预防过敏疾病发生和控制患者临床症状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过敏性疾病的免疫治疗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提高治愈率,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彻底摆脱过敏性疾病困扰;其次,寻找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最后,加强科学家与临床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综上所述,过敏性疾病的免疫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免疫治疗
准化变应原。
⑦费用和每种治疗的疗程,合作型和依从性。
免疫治疗的禁忌症
①免疫治疗的相对禁忌症 ②严重免疫病理改变的疾病和免疫缺陷病
③恶性肿瘤
④严重心理障碍
免疫治疗的禁忌症
⑤用β阻滞剂治疗,即使是局部用药。 ⑥依从性差。
⑦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严重哮喘和或伴有不可逆的 气道阻塞(在适当药物治疗后FEV1持续低于预计 值的70%)。
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安全性
1986年Scadding和Brostoff首先用舌下免疫
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
经证实舌下免疫疗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目前为止无过敏性休克的病理报告。
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舌下痒、麻木感,舌下黏膜溃疡,胃肠道不 适,便秘,皮肤荨麻疹等。
多在治疗初始阶段出现,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可自然缓解。皮肤荨麻疹可服抗组胺药物。
慰剂对照组研究证明鼻内特异性免疫治疗有效。
包括对:白桦树花粉,禾草花粉,豚草花粉,墙
草属花粉,屋尘螨。
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
舌下含服免疫治疗
高剂量(为皮下免疫治疗累积剂量的50-100倍)
的变应原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经双盲、安慰剂对
照组研究证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有效。
包括对:白桦树花粉,禾草花粉,豚草花粉,墙
过敏性鼻炎的 免疫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添应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
Allergic Rhinitis过敏性鼻炎
在呼吸道疾病中,过敏性鼻炎以其较高的发病率而引人注目。仅
在7个主要药物市场即有超过1亿5千万名患者。在2000年,过敏性 鼻炎的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5-25%。
药物过敏反应迟发
药物过敏反应迟发药物过敏反应迟发的论文第一章:引言药物过敏反应是使用某些药物后,免疫系统对药物成分产生过敏反应的一种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药物过敏反应是在服用药物后立即发生的,但是也存在一种药物过敏反应是迟发的,即在用药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出现过敏反应症状。
迟发的药物过敏反应对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章将对药物过敏反应迟发的研究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和风险因素。
第二章: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的机制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仅有的研究表明,与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相关的机制主要包括免疫系统异常反应、药物代谢异常、细胞因子释放等。
其中,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可能是导致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药物代谢异常可能导致药物残留在体内的时间延长,进而导致免疫系统对药物成分产生过敏反应。
细胞因子释放可能导致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的炎症反应,从而引发过敏症状。
本章将详细介绍这些可能的机制,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三章: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的风险因素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多种风险因素相关。
首先,个体对药物过敏的遗传易感性可能是导致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环境和生活习惯也可能影响药物过敏的发生。
例如,某些人群长期接触药物,如医护人员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
此外,个体的免疫系统状态和免疫反应可能影响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
本章将综述相关的文献,并分析这些风险因素的作用机制和相关证据。
第四章:预防和管理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的策略针对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早期的预防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预防和管理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的策略。
首先,建立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预防和管理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至关重要。
其次,监测和评估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预防和管理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的重要手段。
此外,教育患者和医护人员识别并管理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也是重要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敏免疫学综述摘要: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它让我们的身体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以维持人体健康. 反之,保护过它对生物本身也是一种伤害,有点像是过激的不良反应,造成很大程度的内伤。
有些人的免疫系统却很难区分有益的东西和有害的东西。
免疫系统感觉到危险后产生的过度反应则可能有害于健康,如过敏. 过敏是免疫学的一部分.过敏是一种不仅无法对身体起保护作用,反而对身体有害的免疫反应。
它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做出的错误反应而导致的。
过敏不同于免疫,却又和免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键词:免疫免疫力过敏过敏原抗体抗原为何患过敏疾病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多,很多原本不过敏的人也开始变成过敏体质?在正常的情况下,身体会制造抗体用来保护身体不受疾病的侵害;但过敏者的身体却会将正常无害的物质误认为是有害的东西产生抗体,这种物质就成为一种“过敏原”。
这种过敏性反应会导致一些身体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是不会发生在正常人身上的. 过敏的更深层描述就是体内的细胞所不能接受的物质进八体内时的拒绝性反应。
健康的免疫系统往往是能分辨真正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物质才予与产生防卫措施的,而患有过敏症的人则可能会错估外来物质的威胁性而产生一连串免疫反应。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下免疫和过敏及其关系.一.免疫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元素有很多,白血球是一般人最熟悉最容易了解的免疫系统成员之一,除了白血球以外,T细胞(淋巴球)、B细胞(淋巴球)、自然杀手细胞、巨噬细胞等也都是免疫系统中捍卫人体的重要组织,当人体遭遇到外来物质的入侵时,免疫系统的成员们便会发挥他们的功能将这些外来物质予以吞噬、破坏甚至是分泌消灭他们的物质来将之驱离歼灭,使人体免于外来物质的伤害。
1.1免疫系统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三道防线构成。
第一道防线:是一个机械屏障作用。
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
皮肤中汗液和皮脂中的抗菌物质会捉住病原微生物,阻挡它们侵入体内。
气管、支气管的管腔黏膜分泌黏液分解侵入者的细胞壁,气管的纤毛摆动排除侵入者。
胃酸、肠道正常菌群对抗进入消化道的病原微生物。
血脑屏障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脑组织,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孕妇的胎盘屏障,能够保护胎儿免受母体感染的影响。
第二道防线的成员是:吞噬细胞和各种抗体(免疫球蛋白)。
各种抗体(免疫球蛋白)是体内搜索敌人的导弹,锁定入侵目标,触发免疫反应;再由吞噬细胞负责吞噬清理敌人。
第三道防线是由许多免疫器官组成,在这个家族成员中有集合淋巴结、脾脏、骨髓、胸腺、扁桃体、阑尾等:它们具有淋巴液和血液,是一个可循环的通行系统,他们的任务是对进入的病原微生物在其繁殖前进行阻杀。
由此可见,免疫系统的功能决定着身体健康。
如果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就容易遭受细菌、病毒、真菌及其他各种微生物的感染,你就是各种流行和暴发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中的成员,也是肿瘤及癌症的高发人群中的成员。
如果免疫系统过度活跃,就特别容易过敏,过敏是因为你的免疫系统对没有威胁的物质产生过度反应。
免疫系统过度活跃,会敌我不分攻击自己的细胞,以致得另外一类疾病,如关节炎、红斑狼疮、牛皮癣、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等等。
1.2与过敏有关的免疫细胞1.21 T细胞:T细胞由多能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始于骨髓,在胸腺中分化成熟,迁出胸腺后定居于周围淋巴器官。
通过在分化过程中表达抗原特异性受体(TCR),T细胞获得识别自身抗原和异己抗原的能力。
T细胞的增殖需来自于TCR的信号。
1.22 T H2细胞:T H2细胞代表CD4+辅助T细胞的一种极化形式,其特点是产生IL-4,IL-5,IL-13,和IL-25,但不产生IFH-r 和TNF-B。
通过IL-5诱导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化和活化;通过IL-4或IL-13促进B细胞产生高滴度的IgE抗体以及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和T H1细胞的发育;通过IL-4和IL-9促进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生长,因此T H2细胞不仅为TgE 的合成所必需,还可以招募炎性细胞到炎症组织,对过敏反应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
1.23 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指的是能主动抑制其他细胞功能的细胞。
它们能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也在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调节性T细胞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诱导中起重要作用。
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通过其表面表达的TLR对病原体的代谢产物发生应答;②可高表达编码转录因子Foxp3的基因,该基因的突变能导致过敏性疾病;③非特异性个体的CD4+CD25+T细胞可抑制过敏原刺激的自身CD4+CD25+T细胞的增殖与IL-5的分泌。
1.24 树突状细胞(DC):DC来源于多能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其主要任务是告知机体免疫系统有外来的潜在的有害抗原侵入。
①未成熟的DC具有非常活跃的非特异性吞噬功能,某些DC亚群收到病原体刺激后还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在固有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②成熟后具有强大活化初始T细胞能力,并为抗原特异性B细胞和浆细胞的产生所必需,因而是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不可或缺的;③具有活化NK细胞和NK T细胞的能力;④在获取过敏原位点、诱导初始T细胞极化T H2细胞中起重要作用;⑤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处理和提呈细胞,具有摄取、处理、提呈抗原至T细胞的功能。
1.3 TgE在过敏中的作用TgE是过敏反应中的主要抗体。
当致敏原进入机体刺激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在T H2细胞协同下产生IgE抗体,IgE合成后在血清中存在2-4天后结合到有IgE Fc受体的细胞上,使其处于致敏状态。
当机体再次抗触相同致敏原时,致敏原与结合于T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多价抗原使细胞膜上两个以上邻近的FcεRI分子发生桥联,触发细胞膜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进而引起炎症反应。
1.4 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1.41 免疫不全症: 免疫不全症又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的,后天性免疫不全症是由HIV 病毒引发的爱滋病的学理名词,先天性的免疫不全症可能不是完全无免疫能力,而是部分免疫功能障碍而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生病。
无论是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不全症,病人都因为免疫力低下,经常引发多种局部性或全身性的感染症,因为空气中无时不刻都充斥着许多的致病源,如果没了免疫功能是很容易生病的.1.42 自体免疫性疾病:所谓自体免疫性疾病就是自己的免疫系统对自己身体的组成产生免疫反应的一种疾病。
免疫系统生病发生错乱了,因此无法分辨是敌是友。
罹患自体免疫性疾病的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统由于无法清楚分辨自己及外来细胞的异同,免疫系统会攻击自己的器官,对于罹患自体免疫性疾病所引发的发炎现象(如肾炎、关节炎)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启动防卫性的内生性荷尔蒙如前列腺素等所致.1.43 过敏症:花粉热、食物过敏、气喘、鼻子过敏等是人类最常见的过敏症,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的过敏症其实都存在有引发症状的过敏原,所谓过敏原也就是对人体来说的“外来物质”,只是这些外来物质会随人体的个别差异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过敏”由字面上来看不难看出就是所谓的“过度敏感”,虽说免疫系统会对外来物质产生反应,但是,健康的免疫系统往往是能分辨真正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物质才予与产生防卫措施的,而患有过敏症的人则可能会错估外来物质的威胁性而产生一连串免疫反应。
食物过敏的患者,通常都是因为免疫系统过度挑剔一些与人体蛋白质组成差异性较大的食物。
较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肥胖细胞分泌组织胺而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引发全身性红肿发炎及气管收缩、分泌物增加、肠道通透性增加引发腹泻等。
事实上,人体不一定会永远对同一种过敏原产生反应,现在不会产生过敏的物质也不代表永远都不会引发过敏反应,这也就意味着,人体的体质是可能改变的,许多医学研究显示,适度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及某些有助于强化免疫系统的营养补充品是可能是改善过敏现象的。
1.5 可能侵犯免疫系统功能的因素免疫系统为什么会生病?除了先天性的遗传体质外,后天性的因素包括细菌、病毒感染、环境污染、饮食营养的不当及不明原因等,其中又以环境污染及饮食营养的不当占最多数,而由于这两个因素引发的免疫系统失常,轻重程度可能差异极大.二.过敏2.1 过敏反应是什么在体内如果有异物入侵,异物就会被当作抗原,此时对抗抗原的淋巴球就会发生反应。
这是,体内会产生生理学的活性物质,将被认作抗原的物质排除出体内。
这就是所说的免疫反应。
而另一方面,由体内排除的生理学上的活性物质,会对身体里的组织系统产生危害。
而这就叫做过敏反应,简言之,就是机体对各种过敏原的刺激所产生的破坏性免疫反应.。
过敏是一种不仅无法对身体起保护作用,反而对身体有害的免疫反应。
2.2 过敏类型2.21 I型过敏:当身体产生抗原后,与肥满细胞或者好盐细胞相结合的IgE和抗原会产生反应,释放出这些细胞的化学传达物质并产生过敏性症状。
过敏性症状又分为全身性过敏和局部性过敏。
全身性的过敏当抗体移入体内后,就会产生数分钟的呼吸困难,和全身性痉挛等冲击性症状甚至引起死亡。
而局部性过敏则是会在抗原产生作用的部位会出现发红和肿胀的症状。
与过敏相关的抗体一般被称作反应素,也就是IgE。
由于变应原而被免疫的身体会产生IgE。
产生出来的IgE会与肥满细胞或者好盐基球相结合。
侵入体内的变应原会与IgE相结合,而由于IgE之前已经和fc受纳体相结合,所以与IgE结合后的变应原会引起受纳体的变化从而引发特有的I型过敏症。
2.22 II型过敏:引发II型过敏的变应原是细胞膜上的抗原,以及与细胞膜相结合的半抗原。
与细胞膜抗原或者与细胞膜相结合的办抗原相对的,身体会产生IgG或者IgM抗体。
这些抗体会与细胞膜表面上的抗原或者半抗原相结合,从而形成抗原抗体的复合体。
2.23 III型过敏反应:由这种过敏而引起的疾病被称作免疫复合体病。
这是抗原抗体复合体使辅助体系活性化,而引起了各种各样的生理作用和血小板凝聚最后损害了组织而引起的病症。
也就是由于产生了抗原抗体复合体而引起了III型过敏反应。
III型过敏反应也会成为很多自身免疫疾病的原因2.24IV型过敏(延迟型过敏):特异抗原一旦刺激了感作淋巴球和DTH反应T细胞,就会释放出淋巴细胞活素。
在这些淋巴细胞活素的作用下,延迟型过敏特有的症状就会显现出来。
而当细胞变成抗原的时候,就会诱导出细胞障碍性T细胞,引起细胞障碍性反应。
所谓淋巴细胞活素就是指当特异抗原刺激感作淋巴球的时候,具有从感作淋巴球中释放出来的生物活性的各种物质的总称。
在淋巴细胞活素中,既有与身体防御和炎症反应相关的淋巴细胞活素,也有对免疫细胞起作用,参与免疫调节的调节性淋巴细胞活素。
由IV型过敏而引发的病症有接触性皮肤炎、结核菌苗反应等。
2.3 过敏原因:过敏反应疾病病因有三个,一是有遗传过敏基因体质的因素;二是受过敏原物质刺激;三是病理性免疫反应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