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价值困境案例分析(吸毒家庭)
禁毒社工工作案例
禁毒社工工作案例篇一:禁毒社工工作思路禁毒社工工作思路近年来,南湾街道内在册的吸毒人员人数每个月都在递增,且吸毒人员的年龄也是越来越小,所吸毒品种类也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南湾街道内的禁毒工作变得迫在眉睫,党和国家对于龙岗区内的禁毒工作特别重视,并开始在南湾街道每个社区内设置禁毒社工,借此改善街道内的严峻形势。
南湾街道区域内大致情况:南湾街道辖区面积25.0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9.17万,其中户籍人口2.4万,非户籍常住人口9.5万,流动人口17.27万。
下辖12个社区,包括沙湾、南龙、宝岭、康乐4个纯居委社区,以及上李朗、下李朗、南岭村、丹竹头、沙塘布、吉厦、厦村、樟树布8个“村改居”社区。
有规模的工业企业106家,有雅兰床褥、联创科技、金积嘉电子、兄弟高科技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
辖区内由于人口主要组成部分是流动人口,因此在南湾街道内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而且在企业打工的人员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容易被感染成为吸毒对象。
因此南湾街道内禁毒工作的开展难度比较大,对于街道内的禁毒社工要求比较高,需要一支高素质、强实力、专业化的禁毒社工队伍。
禁毒社工的含义:“社工”,顾名思义,是“社会工作”的缩写,由英文“Social Work”直接翻译而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以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的职业活动。
由于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结构不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因此对社会工作内涵的表述也有所不同。
联合国于1960年出版的《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中指出,社会工作是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使其更好的相互适应的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对社会工作的解释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学科。
可以说,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以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的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为职业的专门工作者;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社会调节机制。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困境与路径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困境与路径一、本文概述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我们理解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过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深入探讨在这一理论框架下,社会工作介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文章首先将对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明确其在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过程中的适用性。
随后,将详细分析社会工作在介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时所面临的困境,包括戒毒人员自身的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社会环境对戒毒人员的接纳程度、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式和手段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社会工作介入路径,如提升戒毒人员的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构建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以及完善社会工作介入机制等,来有效解决这些困境。
本文旨在为社会工作介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促进戒毒人员的顺利回归和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概述社会生态系统理论(Society Ecosystems Theory)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个体视为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开放系统。
该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相互关联的系统组成的,这些系统相互作用,并对个体的行为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框架下,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个体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并且个体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
个人的意义是环境赋予的,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环境之中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将社会生态系统分为四个层次:微系统(Microsystem)、中系统(Mesosystem)、外系统(Exosystem)和宏系统(Macrosystem)。
微系统是指个体直接参与和经历的情境,如家庭、学校等中系统是指不同微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外系统是指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对其产生影响的系统,如父母的工作环境宏系统则是指文化、社会政策等更广泛的社会背景。
社会工作者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社会工作者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复杂的案例,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一名社会工作者遇到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描述在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中,他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群,其中之一是吸毒人员。
在我们的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遇到了一名吸毒人员,我们称其为小明。
小明是一名年轻人,由于吸毒成瘾,他的生活失去了控制,与家人和朋友疏远,失去了工作,甚至出现了犯罪行为。
案例分析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小明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了解他所处的背景和问题的根源。
通过与小明的交流和观察,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发现以下一些问题:1. 上瘾问题:小明是一个吸毒成瘾者,需要帮助他戒掉毒瘾并保持戒断状态。
2. 社会融入问题:小明与家人和朋友疏远,失去了工作,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3. 心理健康问题:吸毒成瘾可能导致小明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等。
解决方案基于对案例的分析,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戒毒治疗: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小明接受戒毒治疗,例如推荐戒毒康复中心或提供心理咨询。
2. 社会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小明重新融入社会,例如通过帮助他找到工作机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3. 心理辅导: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心理辅导给小明,帮助他处理吸毒成瘾带来的心理问题,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通过上述解决方案的综合应用,社会工作者有望帮助小明摆脱吸毒成瘾的困扰,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轨迹。
当然,每个案例都有其独特性,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禁毒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及解决方式
禁毒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及解决方式禁毒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及解决方式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禁毒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及解决方式的论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禁毒社会工作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欢迎大家参考!摘要:社会工作者在从事助人自助的专业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同的情况,产生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冲突,如保密和保密原则的打破等。
面对这些冲突,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应对。
本文以禁毒社会工作为例,列举可能出现的一些伦理困境,并分析造成困境的理由,提出解决的方式。
关键字:禁毒社会工作;伦理困境;解决方式禁毒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一定的禁毒知识和社会专业知识、策略和技巧,遵循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在一定时期内,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辅导、行为修正、家庭关系及社会环境改善、就业信息提供、技能培训等跟踪帮教服务,协助他们达至心理、生理脱毒,提升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顺利回归社会。
2014年6月26日是第二十七个国际禁毒日,根据公安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今年4月,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258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75%。
吸毒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也会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安定,极易诱发各种社会理由。
禁毒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由于吸毒者理由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介入禁毒理由是,常会面对着伦理的两难情境,其涉及的伦理困境如下:(一)案主自决与家长作风并不是每个人吸毒都能接受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他们在帮教的初期对社会工作者有各种各样的抵触心理,有的吸毒者存在严重的认知与行为偏差,虽然已被帮教,但有可能还在吸食毒品,有的甚至会对社会工作者充满敌意,恶语相向。
对于非自愿案主,社会工作者将会面对着案主自决与家长作风之间的相互冲突,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社会工作者既要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帮助案主,又须考量案主的自决权。
当案主的自由选择不利于案主的生活时,社会工作者能否以保护案主为由去干预案主的自我决定?在实务过程中常有一些吸毒者你不愿意接受帮教,社会工作者知道案主会再度受到毒品的.侵害,甚至有生命危险,但案主不愿意接受社会工作哲,在此情境下,社会工作者是否应该介入,以及如何介入,是社会工作者面对的最主要的伦理困境。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案例一:心理健康辅导在一所中学中,有一名学生张明因长期沉迷游戏而导致学业下滑、与同学疏远。
社工小刘了解到张明的情况后,主动与其家长接触,提供心理健康辅导。
小刘与张明进行了多次面谈,并开展了心理测评,了解其游戏成瘾的原因。
通过与学校老师的合作,小刘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游戏限制措施,并结合家庭环境,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张明逐渐摆脱游戏成瘾,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与同学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案例二:青少年保护小明是一名中学生,他的家庭环境非常复杂,家庭成员有吸毒问题,经常产生暴力冲突。
小明在学校中表现出攻击性和自闭行为,导致同学间的疏远。
社工小李注意到小明的问题后,首先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并联系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家庭问题。
同时,小李在学校中开展了青年保护教育,倡导同学关注身边的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摆脱暴力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改变。
案例三:老年人关怀小华是一名社区的社工,他负责关怀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体。
在访问中,他了解到一位叫老李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交圈子狭窄,情绪低落。
小华积极与老李交流,鼓励他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老人建立联系。
同时,小华联系社区医院为老李提供定期身体检查和健康咨询。
通过积极的关怀和帮助,老李的生活逐渐有所改善,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案例四:家庭暴力干预小丽是一名遭受家暴的妇女,她经历了多次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社工小陈接到小丽的求助后,与她进行了隐私保护的沟通,为她提供了安全住所并帮助她寻求法律援助。
同时,小陈联系了心理咨询师,为小丽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援助后,小丽逐渐走出家暴的阴影,重拾了对生活的勇气。
案例五:单亲家庭支持小王是一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工作忙碌,缺乏关注和陪伴。
社工小赵了解到小王的情况后,制定了个性化的支持计划。
小赵邀请其他亲戚或邻居来照顾小王,增加他的家庭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价值困境案例分析(吸毒家庭)
社会工作价值困境案例分析(吸毒家庭)从案例看现实中社会工作开展的价值困境2011级社会工作耿童110115案例:49岁的陈先生曾经是一个很有头脑的生意人,80年代便弃工从商,先后包过长途汽车路线经营、运输工程用料、经营娱乐场所等,挣了不少钱,但由于交友不善并沾染了很多恶习,使得家中一直没有多少积蓄。
10年前,陈先生受人诱导,前往中缅边境参与赌博和吸食毒品海洛因(家人并不知情),将所带钱财挥霍殆尽并深陷其中,这期间陈先生多次通过电话向家中索要钱财救急,其妻子刘女士(退养工人)救夫心切,每次都汇款,并最终将家中所有的积蓄悉数汇去,并向娘家借了6万余元,此外,陈先生还向其父母和哥哥妹妹打电话借了两万余元,但这最终都没能等来陈先生的回家,大家都感觉受到了欺骗,从此便不再汇款,陈先生为此甚至给还在上高中的女儿小华打电话要钱。
但最终,刘女士没有听从亲友的劝导放弃自己的丈夫,而是最后自己亲自跑到云南将陈先生接回。
陈先生回来后在戒毒所戒了毒,此后一直在家休养,期间几次发现陈先生有复吸迹象,但对其家人没有什么过分行为,自己也不承认,所以也没起太大波澜,但陈先生一直与其女儿小华的关系不佳,四年前,在亲朋的帮助下,陈先生找了一份待遇十分不错的工作(并且有隐性收入),刘女士也找了一份工作,加上两人的退休金,生活开始变得宽裕了很多,不仅外债还了大部分,还有了一些积蓄(由其女儿掌管)。
但由于钱财上的充足,在工作两年后,刘女士和小华发现陈先生吸食毒品的情况又开始变得严重了,常常撒慌要钱,不给钱就闹,甚至还曾经闹离婚要将家中唯一的住房卖掉(小平方,价值35万左右),还动手打过刘女士,刘女士顾念面子、还在上学的女儿、以及对房子的不舍等多方原因,采取了能忍就忍的态度,陈先生也基本适可而止。
这样又过了一年多,半年前,陈先生因为利用工作之便谋私利而被开除,收入大减,矛盾也开始激化,由于之前已经失去了家人的信任,欺骗起不了太大作用,陈先生吸毒开始公开化,在家中耍无赖甚至暴力要求刘女士给他借钱供其吸毒,刘女士为此疲惫不堪,甚至想到自杀,其女儿小华此时仍在外上学,了解情况后便多次劝刘女士离婚,并找了相关律师咨询,但刘女士始终下不了决心,并且双方父母也因各种原因不支持离婚。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禁毒工作案例
在社工还没介入案主之前,案主对自己的社区康复计划毫无头绪,甚至因外出务工,不在户籍地居住生活,连最基本的按时尿检都难以完成。在社工介入之后,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倾听、同理、尊重和接纳案主,协助案主完成在地管控,履行社区康复协议。同时社工与案主共同制定合理的社区康复计划,挖掘案主的戒毒动机,坚定案主拒绝毒品的信念。在帮助案主康复的各个阶段,社工不断鼓励和支持案主,协助案主到居住地派出所完成每一次尿检,促进其更好地履行社区康复协议的要求。让案主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正视其心瘾以及认清其对于吸毒的不良认知,改善其不良认识,引导案主认可严格的管控措施有利于其戒断毒瘾,促进案主从被动戒毒转变为主动戒毒,增强了案主的戒毒决心,同时案主与家人的关系有所改善,案主主动与家人沟通交流的频率有所提高。案主自社工介入服务后,已经清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其表示会坚持戒毒,不会再复吸,案主对于现时拒毒后的生活表示满意,同时表示会认真履行社区康复协议,有较强烈的戒毒信心以及戒毒决心。
案主目前离开家乡外出务工,独自居住在员工宿舍。母亲去世,父亲健在,家中还有姐姐、弟弟以及妻儿,家人都知道其吸食毒品的事情,对于他多次复吸不能戒断毒瘾是比较失望的,但妻子还是会不时联系阿俊了解其外出务工的情况,了解其生活情况。
3、工作情况
案主家庭经济状况尚可,父亲虽已退休,但阿俊在外工作,妻子与儿子均在老家附近工作,一家人的收入较为稳定,暂无经济压力。
认知理论:每一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内心体验和反应。如当个体遭遇到应激事件时,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与个体对事件的认识和评价有关。在本个案中,案主因自身错误的认知,认为自身没有毒瘾且不吸食毒品就不合群,以及对于毒品危害的认识较为缺乏,导致案主的毒瘾难以戒断。为此社工引导案主学习、了解毒品的危害,观察受毒品影响一生被毁的反面案例,提高案主对于毒品危害的认识,同时引导案主认识到自身错误的认知,运用认知疗法改善案主错误认知。通过社工的引导、教育、告诫等技巧,促进案主从被动戒毒转变为主动戒毒,重建正向价值观,达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目的。
青少年禁毒社会工作服务案例
青少年禁毒社会工作服务案例一、案例背景。
小辉(化名),男,15岁,原本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初中生。
但自从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后,他的生活逐渐走向了黑暗的深渊。
小辉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工作繁忙,对他的关注在他进入青春期后有所减少。
小辉开始频繁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在那些所谓“朋友”的诱导下,尝试了毒品。
这一尝试,让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迅速恶化。
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班级的中上游水平直接掉到了倒数,还经常旷课。
学校的老师发现他的异常后,多次与家长沟通,小辉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绝望和无助之下,他们找到了社区的禁毒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二、服务过程。
1. 建立信任关系。
禁毒社工第一次见到小辉时,小辉满脸的警惕和抵触。
社工并没有急于开始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像朋友一样,和他聊起了他曾经喜欢的篮球明星。
小辉一开始还爱答不理的,但慢慢地,他发现这个社工好像和那些只会批评他的大人不太一样。
社工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说:“我听说你以前打球可帅了,就像球场上的超级英雄,现在怎么把这股子帅气都丢啦?”这让小辉忍不住笑了一下,这一笑就像打破了坚冰,为他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开了个头。
2. 深入了解吸毒原因。
在和小辉熟悉一些后,社工开始小心翼翼地探寻他吸毒的原因。
小辉开始有点犹豫,但在社工保证不批评他,只是想帮助他的情况下,他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那些朋友告诉他,吸毒可以让人忘记烦恼,感觉很“酷”。
而且在那种迷迷糊糊的状态下,好像什么压力都没有了。
社工听后,很理解地说:“烦恼这东西确实讨厌,不过用毒品来赶跑烦恼就像是用炸弹赶老鼠,不但老鼠没赶跑,还把自己的房子给炸了。
你看现在,身体变差了,学习也不行了,多不划算呀。
”小辉听了社工的比喻,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3. 制定个性化戒毒计划。
根据小辉的情况,社工制定了一个三管齐下的计划。
首先是身体康复方面,社工联系了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为小辉安排了定期的身体检查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
其次是心理辅导,社工自己就是心理咨询方面的行家,他每周都会和小辉进行两次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小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社会工作师吸毒人员个案研究
燃起生命之火,扬起生活之帆——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吸毒人员个案研究一、案主背景资料情况说明:案主陈某,男,27岁,未婚,****村居民,职业学校毕业,跟离异母亲同住,无业。
2013年4月9日上午,案主的母亲找到社区分管戒毒人员的综治干部讲诉了案主的情况。
案主母亲与丈夫离异多年,出于对案主的补偿心理,对其一直很溺爱,导致他好吃懒做的恶习,职业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结交了一些的不良道友,在道友的教唆引诱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案主在2009年首次吸毒,2011年2月因吸毒在偷买毒品时被抓获,进行强制戒毒,随后被送入劳教所劳教,这次劳教不仅使案主丢失了工作,还导致女朋友跟他提出了分手,这让案主异常痛苦、自卑,完全丧失了生活信心。
2013年初劳教期满释放后终日无所事事,精神萎靡。
前段时间又和以前的毒友联系上,经常出入夜店夜不归宿。
案主的母亲看到儿子自甘堕落十分焦急,希望可以得到社区的帮助,使案主尽快脱离毒圈、戒掉毒瘾,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二、运用生态系统理论进行案例分析受到毒品侵害后的案主,面临着身体心理健康、就业、女友抛弃、社会歧视、以前毒友的诱惑等一系列问题。
而案主自身的胜任能力不足以有效地调适和适应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也就是说,案主与其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很多的不调和之处。
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1、从微观系统看:由于毒品的危害性,毒瘾好戒,心瘾难除,两年强戒生活,生理毒瘾可以戒除,但是心理上对毒品海洛因的依赖却没有信心完全戒除。
导致其处于精神状态不佳、心情极度郁闷的状态,这不利于案主与其生态系统的适应。
2、从中观系统看:案主家庭系统内部,母亲是案主戒毒非常大的动力。
案主目睹母亲离异后用微薄的收入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十分深爱母亲,但因自己吸毒给母亲和家庭带来的创伤,让案主愧疚不已。
这个因素有利于坚定案主的戒毒信念,增强担任家庭责任、为母亲减轻负担的决心和勇气。
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巨大的家庭责任和压力也存在着促使案主转向毒品寻求减压和慰藉的危机。
法律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律援助工作在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法律援助中心面临着诸多困境,尤其在社区层面,问题更为突出。
本案例以某市社区法律援助中心为例,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二、案例描述某市社区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2008年,主要负责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宣传等服务。
近年来,随着社区居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法律援助中心的业务量逐年增加。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中心面临着以下困境:1. 人员短缺:中心现有工作人员5名,其中法律专业背景的仅有2名,且年龄偏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2. 经费不足:中心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少量社会捐赠,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此外,经费使用缺乏透明度,导致社会捐赠意愿降低。
3. 服务范围狭窄:中心主要针对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但服务范围局限于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缺乏对法律宣传、法治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4. 法律援助效果不明显:由于人员、经费等因素的限制,中心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成功率较低,且部分案件办理过程繁琐,导致当事人满意度不高。
三、案例分析(一)困境原因分析1. 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
2. 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社会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和社区的法律援助工作相对滞后。
3. 法律援助队伍素质不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且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4. 社会认知度不高:社区居民对法律援助的认识不足,导致法律援助需求不高。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视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积极争取政府拨款,同时拓宽社会捐赠渠道,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3. 加强队伍建设:招聘法律专业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
个案分析
案例:小灵今年十一岁,在某小学上五年级,她年幼时,母亲染上毒瘾,数次被送入戒毒所,但屡教不改,出来后又开始复吸。
父亲忍无可忍下最终抛弃了她们母女再婚。
而后,母亲便与一名毒友同居至今。
母亲平时对她比较冷漠,经常懒得照顾她的饮食起居,以至于小灵过着忧伤顿没下顿的日子。
小灵长得瘦小,脸色苍白,头发枯黄,有轻度的营养不良。
母亲经常对小灵拳脚相向,有此甚至打掉了她两颗门牙。
小灵从小生活在这样环境里,周围充满了麻将、赌博、吸毒等阴暗的环境里,她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她懒惰、脾气暴躁、无心学习、经常逃课,喜欢撒谎。
有一天母亲外出忘了给她做饭,她在家里找不到吃的,饿着肚子去上学,在学校里,她顺手偷了同学的钱,结果被发现了。
班主任叫小灵的母亲到学校,警告她管教好女儿,下次再犯,将要按学校的规定处罚。
回家后,母亲对她毒打一顿,小灵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数天后才被民警送回家。
分析:家庭系统图:一、结案的缘由:案主小灵离家出走后被民警找到,她民警反映了家里的一些情况,因此民警找到社工对小灵进行一些帮助。
二、案主面临的困境:(1)小灵生活在单亲家庭里,从小失去父爱,而母亲又对她疏于照顾,作为一个儿童,她应该获得的基本的生活照顾、健康照顾、良好的家庭生活等需要都没有被满足,由此开来一系列的发展障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压力、不良的行为问题、与母亲的冲突等。
(2)由于小灵的母亲脾气暴躁,对小灵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当孩子有措施,经常拳脚相加,使得小灵很少得到正面的肯定,因此心理上自我评价差,性格自卑,缺乏学习动力,脾气暴躁。
(3)生活环境非常的槽糕,母亲吸毒、打麻将,对她的行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4)由于小灵的不良行为问题,使得她学校里的人际关系不佳,导致她缺乏来自朋友辈的理解和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
(5)综上所述,小灵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如何获得基本的生活照顾:如何处理学业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和母亲进行沟通,改善母女关系;如何纠正不良行为问题;如何克服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善与同学、老师的关系。
社会工作师吸毒人员个案
汇报人:日期:•案例背景•案例目标•案例实施目录•案例评估•案例总结案例背景01姓名:张三02年龄:28岁03性别:男性01020304教育程度:高中毕业工作经历:无家庭背景:父母离异,与母亲同住吸毒经历:开始于18岁,目前已经持续吸毒6年01对个人的影响02身体损害:肝脏、肾脏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吸毒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心理健康:精神状态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幻觉、妄想03吸毒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社会关系:与家人、朋友关系疏远,生活圈子狭窄对社会的影响公共卫生:吸毒可能增加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0102社会治安吸毒可能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破坏社会治安和稳定经济负担吸毒人员失去工作能力,给社会带来经济负担吸毒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社会工作师介入的必要性链接社会资源社会工作师可以协助吸毒人员获得合适的资源,如医疗、教育、就业等,帮助他们重返社会提供戒毒康复支持社会工作师可以提供戒毒康复方面的知识和支持,帮助吸毒人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工作师可以帮助吸毒人员处理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促进家庭关系的修复社会工作师可以帮助吸毒人员与家人建立联系,修复家庭关系,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案例目标帮助吸毒人员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配合戒毒所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协助吸毒人员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提高家庭功能和情感支持。
帮助吸毒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探索有效的戒毒方法和康复计划,为戒毒所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提高社会对吸毒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促进社会对吸毒人员及其家庭的包容和支持。
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为吸毒人员提供心理、社会和职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以促进其戒毒、康复和重新融入社会。
目标的实现路径深入了解吸毒人员的家庭、生活和职业背景,以及吸毒原因和经历。
与吸毒人员建立信任关系,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引导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戒毒的重要性。
社会工作师吸毒人员个案
后续跟进计划
定期随访
社会工作师会定期对吸毒人员进行随访,了解他 们的治疗情况和生活状况。
提供支持
在随访过程中,为吸毒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 助,如提供药物咨询、心理辅导等。
评估治疗效果
根据吸毒人员的治疗进展和成效,对治疗方案进 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05
案例总结与反思
案例总结
社会工作师吸毒人员个案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案例背景介绍 • 吸毒人员的诊断与评估 • 社会工作师的治疗介入 • 治疗进展与成效 • 案例总结与反思
01
案例背景介绍
吸毒人员的个人情况
姓名:张先生 年龄:32岁
性别:男性
吸毒人员的个人情况
01
婚姻状况:已婚
02
03
04
教育程度:高中毕业
心理治疗方法
针对吸毒人员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 治疗和支持,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况 。
吸毒人员的社会功能评估
社会适应能力
吸毒人员可能面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社交圈子缩小等问题,需要对其社会功 能进行全面评估。
社会支持网络
为吸毒人员提供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社区支持等,有助 于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背景介绍
小王,28岁,男性,有吸毒史,曾因贩毒被判刑,出狱后回到社 区。
介入过程
社会工作师小杨通过社区资源整合,为小王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 助、职业培训等支持。
干预效果
小王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重拾生活信心,并成功找到工作。
案例反思
经验总结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师小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吸毒人员 小王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社会工作案例教学
《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讨论-1案例教学及讨论一、案例内容:有13个人以不同的途径感染爱滋病,此刻有一个基金会资助100万元,能够使其中的7名进行医学医治,请你从中下列名单当选择7名患者进入医治名单:一、一名15岁少女从其男友感染爱滋病,此少女曾遭亲父性侵犯,母亲与他已经离婚,少女有12岁开始与母亲相依为命。
二、一名18岁文员,为人勤奋且乐于助人,业余常参与志愿者工作,在一次交通意外后输血感染爱滋病,她与家人关系良好,故此家人为此事感到十分沮丧。
3、一名42岁高级干部,年轻有为,学历高,对服务比社区及弱势群体十分热心,他因婚外性行为而感染爱滋病。
4、一名30岁的下岗工人,因吸毒感染爱滋病,此男子身世于一个破碎家庭,被受遗弃。
五、一名22岁医科三年级学生,成绩优秀,前途无穷,父母下岗,借下巨款供儿子上学。
六、一名50岁家庭主妇,有两名子女,其中一名是弱智人士,她从丈夫感染爱滋病。
7、一名72岁老伯,已退休,现与一名患有严峻风湿病老伴相依为命。
八、一名20岁女子从农村到城市当妓女,因此感染爱滋病。
九、一名半岁男孩,九代单传,经母亲感染爱滋病。
10、一名52岁牧师,为人热心,推动各样社会公益;他的爱曾影响无数人生命。
1一、一名28岁男同性恋,从事银行工作。
1二、一名25岁农村女到城市打工,被顾主强奸。
13、一名50岁商人,经营中港贸易生意,有两子一女,是家庭经济支柱,因嫖妓感受爱滋病。
二、小组讨论中每一个同窗需要回答的问题:一、请选择7位同意医治者,并依序列出;二、你选择的原则与考虑点是?3、将你们小组的决定和试探原则依次列出。
4、你个人与小组之决定有何异同的地方?五、在整个讨论中,你有什么感受,那些地方令你不愉快?三、小组讨论后,各小组推荐一名同窗在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讨论-2电影教学及讨论—《费城的故事》一、影片故事安廸(汤姆汉斯Tom Hanks)是费城一间著名律师楼的年轻律师,有美好的前途。
禁毒社会工作 案例
禁毒社会工作案例
王先生是一个禁毒志愿者,他经常到社区和学校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在某次活动中,他认识了一个名叫小明的青少年,小明是因为吸毒被学校开除的学生,家庭背景较复杂,父母经常争吵,对他的教育也比较严厉,导致他对生活感到迷茫,渴望寻求刺激,最终走上了吸毒的道路。
王先生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主动与小明交流,了解他的问题和困惑,引导他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帮助他重拾信心。
同时,王先生还联系了社区禁毒专门机构,为小明提供心理咨询和戒毒服务。
通过不断和小明的交流和帮助,小明自觉悔改,不再吸毒,并积极参与社区的禁毒宣传活动,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禁毒志愿者。
这个案例体现了禁毒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它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够对整个社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禁毒社会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倾听、关心和帮助那些沉迷毒品的人,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走出毒瘾,走向健康和有益的生活。
戒毒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困境案例
戒毒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困境案例
案主小刘在一年前由于交友不慎和自己的好奇沾染了毒品,不久在一次与毒友们吸毒过程中被警察当场查获后交由社区戒毒工作站的社工进行社区戒毒。
最初的几个月小刘的情况一直比较稳定,但最近社工在与案主的接触中发现小刘的表现有些不自然,果然在几天后社工上门的突击尿检中案主的尿检结果为阳性,案主的母亲无法接受儿子偷吸,当场伤心的哭了起来,而案主小刘也很懊恼悔哭着说是自己不争气控制不住诱惑又吸了毒,他希望社工能再给他一次机会,不要向公安机关举报,他不想再进戒毒所。
案主的母亲也表示她也不想儿子再进派出所,再多添一条不良记录,可是也不知道该怎么样帮儿子感觉真的有点绝望。
面对案主的懊悔和其母亲的眼泪,社工也陷入了困境中。
社会工作师吸毒人员个案
社会工作师需要引导吸毒人员思考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激发他们 内在的改变动力。
资源链接与整合
社区资源链接:社会工作师 需要掌握社区内的各种资源 ,如戒毒所、心理咨询机构 等,为吸毒人员提供必要的 转介服务。
政策资源利用:社会工作师 需要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 为吸毒人员争取政策支持, 如申请低保、就业扶持等。
的帮助和资源。
倡导者角色
社会工作师需要为吸毒人员争取 权益,推动政策改善,减少社会
对吸毒人员的歧视和偏见。
沟通技巧
倾听技巧
社会工作师需要运用倾听技巧, 了解吸毒人员的需求和困扰,同 时也让吸毒人员感受到被理解和
接纳。
反馈技巧
在沟通过程中,社会工作师需要给 予吸毒人员及时、建设性的反馈, 帮助他们认清问题和挑战。
吸毒人员往往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 卑、焦虑、抑郁等,对社会工作师的沟通 和干预提出更高要求。
吸毒人员戒毒后复发率较高,社会工作师 需要关注并应对复吸的预防和干预。
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足
资源整合困难
很多吸毒人员家庭关系紧张,社会支持网 络薄弱,社会工作师需要协助建立和支持 其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吸毒人员个案管理涉及医疗、心理、法律 等多领域资源,社会工作师需要有效整合 这些资源,为案主提供全面服务。
评估总结
对整个介入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包括目标达成情况、介入效果、经验教训等,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04
社会工作师在吸毒人员个案中的角色与技 能
角色定位
辅导者角色
社会工作师在吸毒人员个案中, 首先扮演的是辅导者的角色,通 过提供情绪支持、心理辅导,帮 助吸毒人员稳定情绪,增强自我
认知。
协调者角色
社会工作师吸毒人员个案研究
燃起生命之火,扬起生活之帆——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吸毒人员个案研究一、案主背景资料情况说明:案主陈某,男,27岁,未婚,****村居民,职业学校毕业,跟离异母亲同住,无业。
2013年4月9日上午,案主的母亲找到社区分管戒毒人员的综治干部讲诉了案主的情况。
案主母亲与丈夫离异多年,出于对案主的补偿心理,对其一直很溺爱,导致他好吃懒做的恶习,职业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结交了一些的不良道友,在道友的教唆引诱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案主在2009年首次吸毒,2011年2月因吸毒在偷买毒品时被抓获,进行强制戒毒,随后被送入劳教所劳教,这次劳教不仅使案主丢失了工作,还导致女朋友跟他提出了分手,这让案主异常痛苦、自卑,完全丧失了生活信心。
2013年初劳教期满释放后终日无所事事,精神萎靡。
前段时间又和以前的毒友联系上,经常出入夜店夜不归宿。
案主的母亲看到儿子自甘堕落十分焦急,希望可以得到社区的帮助,使案主尽快脱离毒圈、戒掉毒瘾,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二、运用生态系统理论进行案例分析受到毒品侵害后的案主,面临着身体心理健康、就业、女友抛弃、社会歧视、以前毒友的诱惑等一系列问题。
而案主自身的胜任能力不足以有效地调适和适应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也就是说,案主与其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很多的不调和之处。
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1、从微观系统看:由于毒品的危害性,毒瘾好戒,心瘾难除,两年强戒生活,生理毒瘾可以戒除,但是心理上对毒品海洛因的依赖却没有信心完全戒除。
导致其处于精神状态不佳、心情极度郁闷的状态,这不利于案主与其生态系统的适应。
2、从中观系统看:案主家庭系统内部,母亲是案主戒毒非常大的动力。
案主目睹母亲离异后用微薄的收入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十分深爱母亲,但因自己吸毒给母亲和家庭带来的创伤,让案主愧疚不已。
这个因素有利于坚定案主的戒毒信念,增强担任家庭责任、为母亲减轻负担的决心和勇气。
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巨大的家庭责任和压力也存在着促使案主转向毒品寻求减压和慰藉的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案例看现实中社会工作开展的价值困境2011级社会工作耿童110115案例:49岁的陈先生曾经是一个很有头脑的生意人,80年代便弃工从商,先后包过长途汽车路线经营、运输工程用料、经营娱乐场所等,挣了不少钱,但由于交友不善并沾染了很多恶习,使得家中一直没有多少积蓄。
10年前,陈先生受人诱导,前往中缅边境参与赌博和吸食毒品海洛因(家人并不知情),将所带钱财挥霍殆尽并深陷其中,这期间陈先生多次通过电话向家中索要钱财救急,其妻子刘女士(退养工人)救夫心切,每次都汇款,并最终将家中所有的积蓄悉数汇去,并向娘家借了6万余元,此外,陈先生还向其父母和哥哥妹妹打电话借了两万余元,但这最终都没能等来陈先生的回家,大家都感觉受到了欺骗,从此便不再汇款,陈先生为此甚至给还在上高中的女儿小华打电话要钱。
但最终,刘女士没有听从亲友的劝导放弃自己的丈夫,而是最后自己亲自跑到云南将陈先生接回。
陈先生回来后在戒毒所戒了毒,此后一直在家休养,期间几次发现陈先生有复吸迹象,但对其家人没有什么过分行为,自己也不承认,所以也没起太大波澜,但陈先生一直与其女儿小华的关系不佳,四年前,在亲朋的帮助下,陈先生找了一份待遇十分不错的工作(并且有隐性收入),刘女士也找了一份工作,加上两人的退休金,生活开始变得宽裕了很多,不仅外债还了大部分,还有了一些积蓄(由其女儿掌管)。
但由于钱财上的充足,在工作两年后,刘女士和小华发现陈先生吸食毒品的情况又开始变得严重了,常常撒慌要钱,不给钱就闹,甚至还曾经闹离婚要将家中唯一的住房卖掉(小平方,价值35万左右),还动手打过刘女士,刘女士顾念面子、还在上学的女儿、以及对房子的不舍等多方原因,采取了能忍就忍的态度,陈先生也基本适可而止。
这样又过了一年多,半年前,陈先生因为利用工作之便谋私利而被开除,收入大减,矛盾也开始激化,由于之前已经失去了家人的信任,欺骗起不了太大作用,陈先生吸毒开始公开化,在家中耍无赖甚至暴力要求刘女士给他借钱供其吸毒,刘女士为此疲惫不堪,甚至想到自杀,其女儿小华此时仍在外上学,了解情况后便多次劝刘女士离婚,并找了相关律师咨询,但刘女士始终下不了决心,并且双方父母也因各种原因不支持离婚。
后来在双方家庭的介入下,形势又有所缓和。
而陈先生在似乎也有了悔过之意,称在毒品的控制下难以把握自己,希望换环境到另外一个城市去。
而且也确实付诸了行动,但过了一个多星期之后陈先生便以所到住处条件太差为由又回到家中,此后似有效果,安静了两个月时间,近来又再次反复,并偷偷将女儿的电脑卖掉换取毒资,被发现后又提出再次出走。
刘女士与小华又开始准备陈先生的出行………在这十年之中,无论遇到何种情况,刘女士都没有求助警察,也不愿向外人张扬,其女儿小华也从未向其朋友和同学提及此事,少有知道此事的朋友提出介入方案,也多被拒绝。
刘女士和陈先生的父母及家人对此也多讳莫如深。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价值社会工作价值是支撑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国内学者顾东辉把社会工作价值归为对“人”的价值和对“社会”的价值两类。
“社会工作对‘人’的价值主要有:所有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改善自己生命的能力和动力;每个人对自己和其他人、社会都负有责任;每个人都有归属感等。
社会工作对‘社会’的价值主要有:社会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以发挥其潜能;社会应该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个人的需要;社会应该尊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等。
社会工作价值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类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
”1在社会工作中,伦理价值被置于重要的战略位置。
在理论上,社会工作伦理价值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依据。
在实践作用上,社会工作伦理价值是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也是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理念,更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
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不仅是一种促使社会工作者成长的有效力量,同时也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社会工作者与案主、机构、专业的关系)的关键。
二、社会工作开展的价值困境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的工作,在具体的社会工作中必然会遇到一个复杂的价值体系,即一个包括社会价值观、专业价1【甚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教育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6A1J0210178)第一到四页值观、个人(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价值观、社会工作机构价值观的复杂体系,并且这个复杂体系往往会因时代、文化、地区、民族等因素的不同而改变。
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难以避免的价值冲突,导致价值困境。
下面结合前文案例一一列举:(一)社会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冲突。
在上面的案例里,我们看到,刘女士一家不愿意向外寻求帮助,更别提社会工作者,这种情况其实体现了中国特有的社会价值观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一种抵触。
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是受西方人道主义、社会福利观念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比较理想的价值观念,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正义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求为他人福利无私奉献、勇于承担责任。
然而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运行方式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认同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以“家长权威”、“传统的儒家文化结构”、“伦理规范”以及中国人传统的“脸面观”等为价值导向的社会更关系结构里,这种情况更加难以避免。
中国传统的伦理纲常讲的都是如何处理好“熟人”之间的关系,很少涉及陌生人的社会,因为从本质上说,中国传统社会就是一个“熟人社会”,关于“熟人的伦理”比较发达,而关于“陌生人伦理”则处于缺失状态,因此,在“清官难断家务事”的中国,对于以陌生人为主要价值载体的社会工作能否被接受,常常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要求的内在冲突即使社会工作被接受得以介入事件本身,价值困境依然是存在的,由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涉及到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而每个方面对社会工作价值的要求又存在差异,当这种差异反映到社会工作价值观上就会导致社会工作价值观本身的矛盾和冲突。
国内社会学家王思斌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国际的普遍性原则,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应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五个方面。
要求在社会工作中坚持尊重与保密原则,要求尊重案主的隐私权,为案主保密,同时又要求保护第三方不受伤害等。
但是从上面这个案例里,我们就能发现这里面的矛盾。
陈先生一家首先谁应该受到帮助,是吸毒的陈先生,是满心疲惫又迷茫的刘女士,还是怀着恨意的女儿小华?对于陈先生的吸毒行为社会工作者是否应该及时举报?但这算不算破坏了陈先生一家的隐私?我们是应该帮助陈先生戒毒,还是应该帮助受世俗偏见颇深的刘女士摆脱负担敢于离婚?如果我们选择之一,会不会对另一方产生伤害?这些问题都将存在于社会工作者的实际工作中。
(三)社会工作者个人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冲突。
从原则上说,社会工作者应当遵从、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使个人价值遵从专业价值,并按照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要求为案主提供服务。
以理想的情况来看,社会工作者应该保持价值的中立状态,这样才能理性的分析问题,做到更好的理解案主的困难,并提供帮助,然而在实务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不仅受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也会受到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个人的文化教育程度、年龄、宗教信仰、个人素质等多维度影响。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社会工作者个人价值观可能会与专业价值观不一致,即无法做到中立。
在案例中,我们看到虽然陈先生也是受害者,但他在家庭里始终是一个强势的角色,他的欺骗、暴力,甚至是忘恩负义,很难说不会使社会工作者在同情弱者的心理之下,将价值的天枰导向刘女士,甚至在一种激进的状态下,促使刘女士做一些为扩大自身权利而侵害陈先生权利的行为,而一旦社会工作者做了这些,社会工作的价值则必然受到挑战。
(四)社会工作者个人价值观与案主价值观的冲突。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案主提供帮助的服务活动,这种专业的服务活动是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双方的“互动”过程。
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双方以各自的价值观为尺度接受对方。
所以,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需要契合。
然而在现实环境中,每一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可避免地与他生长的环境和成长的经历有关。
社会工作的对象大部分是问题群体,他们处于社会的边缘,与社会主流文化不相容,特殊的心理、社会地位很容易使他们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对某些问题产生重大分歧而使社会工作者处于两难境地。
在我们的案例中,首先各当事人的价值取向就有很大的分歧,比如双方父母家的分歧,刘女士与陈先生的分歧以及他们与女儿小华的价值分歧等等,在这样一种纷乱的价值纠葛中,社会工作者无论保持哪种倾向,甚至是中立都会遭到其他认得反对,甚至会伤害到一些人。
而即使只看一个人,若是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不能被受毒瘾煎熬并且戒备心很强的陈先生或者受传统思想熏陶又性格软弱的刘女士或者受现代思潮和家庭环境双重影响的小华所接受,在工作开展艰难、形势有十分紧迫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一旦在在心中已经有了对问题发展方向的定论,是否还能尊重案主的价值观,依然坚持案主的自决,这里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三、总结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社会工作开展的艰难之处。
在很多情况之下社会工作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而在面对这情况时我们是否就束手无策?这到不尽然。
首先,社工介入的必要是应该被肯定的,尽管社工也是陌生人,但由于社工所承载的社会功能的特殊性,会使其相对于其他社会力量更容易被接受,并且社会工作者往往会带来一些新的价值观念,对解决问题往往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第二,社会工作者无论采取何种价值取向,都要尽可能排除过多的感情色彩,以免影响个人判断。
而在维护案主权利的时候,应该有所区别,首先应该维护的应是案主和其他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其次才是其他权利。
第三,应该寻找当事人的价值共同点。
即使是自利的价值取向也并非都是相互排斥的,为案主寻找“共赢性”的行为结果,而不仅仅关注价值之间的对立,这样就有可能帮助当事人为不同的目的做同一件事,结果却是对大家都好的。
这要求社会工作者坚持一种多元的价值视角,以求能够冷静的找到求同存异的路径第四,应该坚持让案主自觉的原则。
这不不意味对案主的放任,而是要通过与案主的沟通,通过实事的磨砺,使案主找寻到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其更好的做出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