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良乡城地名规划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城地名规划方案》
(征求意见稿)要点
规划单位:市规划委房山规划分局
编制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
第1条规划背景
2005年北京市政府审批通过了《房山新城规划》,2006年房山区政府制定《房山新城中心区(良乡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良乡地区的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地名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传承作用。
同时,地名也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对于公共生活具有引导性、标识性、纪念性等重要作用。
在北京市,地名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使房山新城良乡组团的地名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同步,满足公众对于新建地区地名使用的要求,体现良乡的历史文化特色,特编制本规划。
房山区是北京市规划委确定的地名规划编制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第2条指导思想
1、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
立足于完善区域的地名标识系统,改善区域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2、体现城市规划的要求。
突出区域的城市职能,符合自然地理特征,与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相协调。
3、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
延续城市发展的文脉,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体现区域的文化特色。
4、体现区域居民的意愿。
尊重居民的风俗习惯,体现美好的生活愿望,方便居民记忆和使用。
1、构建地名体系。
体现城市地名的规范化、层次化、系列化,建立与区域职能及道路系统相协调、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的地名体系。
2、延续并修正现有地名。
总结现有地名特征,延续区域地名特色,建成区地名以补缺、匡正为主,保持地名的稳定性,确需修改的地名应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意见。
3、优先利用历史地名。
命名时区域重要历史地名优先利用。
将有重要意义的历史地名加以传承,并融入地名体系的框架;将一般性的历史地名有选择分层次地加以利用;以原名原地利用为基础,必要时加以变通。
4、突出地名的识别性。
以好找易记、简短易读、名实相符、雅俗共赏为原则,方便广大群众使用和流传。
第4条规划依据
1、《地名管理条例》
2、《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3、《北京市地名管理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5、国家强制标准《地名标牌.城乡》(GB 17733.1-1999)
6、《房山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
7、《北京市房山新城中心区(良乡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5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房山新城良乡组团的规划范围,即北至南水北调绿化隔离带,西至京石高速公路,东至小清河,南至六环路。
总面积4393.04公顷。
规划期限:2008年-2020年
近期:2008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第7条历史地名保护
良乡自秦代始为县城,因“人、物俱良”而得名,县治位于今大石河畔(古称圣水)的窦店镇西部。
今良乡地区自西汉至魏,为广阳县所在地,县治位于今长阳镇西部(广阳城遗址地下文物埋藏区),广阳县自北齐时不再设置。
自五代时今良乡地区筑城池,称盐沟(今刺猬河)城,自辽代起良乡县治迁入此地,历经金、元、明、清及民国。
良乡县城具有京畿辅城、交通咽喉的历史地位,并伴丰富的物产、发达的商贸和优良的教育文化传统,可谓商茂物丰、教育优良。
新中国成立时的良乡老城系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创筑,体现了中国县城的一般规制。
房山地区历史悠久,人物俱良。
文物古迹甚多。
自古重视教化。
房山地区元代就设立了古代最高学府文靖书院,后有云峰书院、卓秀书院。
有“冀北夫子”霍原等一代名师。
有文庙、文昌阁、关帝阁、魁星阁、钟秀高等小学等文化设施。
房山物产丰富。
古代曾经是盐码头,煤业一度兴盛,盛产“汉白玉”等大理石,良乡板栗、核桃、稻米、大枣、京白梨等声名远扬。
有龙乡、盐沟、煤城、石乡、板栗之乡的美誉。
1、良乡历史地名特征
历史地名本身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珍贵的历史地名具有独有的地域特征。
(1)反映城池特征的地名
良乡老城有四个城门,东曰迎曦,西曰宝成,南曰就日,北曰拱辰。
对应城门的十字大街,称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城中心称大角。
城门外称南关、大南关、西北关、东关、北关等。
关于广阳县城记录较少,但有南广阳城、北广阳城以示纪念。
这些地名均反映了以交通方位和自然天象命名的特点。
(2) 反映京畿辅城的地名
金道陵及瑶光台,“道陵瑶光”曾入燕京八景。
清明代军屯元武屯,清乾隆帝亲自到城外劳师的郊劳台,清代皇家行宫所在地黄辛庄、旗庄黄管屯等。
(3) 纪念历史人物的地名
望诸君墓为战国名将乐毅之墓,因此命名乐毅路。
相传罗府街为隋末名将罗艺的府邸花园所在地,燎石岗也与北宋名将杨继业和孟良、焦赞的传说有关。
(4) 反映区域特征的地名
良乡老城内外地名反映了城市设施的特点和区域特色,如署前街、饮马井、达礼胡同、楸树街、白房子、梨村、梅花庄、松树街、鱼儿沟等。
2、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历史地名的保护分为原名保护、变通利用、选择性保护三种方式。
原名保护是指应该永久地以原有名称保护的地名,应该用于该地方道路、居住区或公园、绿地、桥梁、车站等公共设施命名。
变通利用是指可以在历史地名的含义上可以派生取意的地名。
选择性保护是指可以择优、择位保留一部分的历史地名。
(见附件一、表1)
第8条现状地名特征
现状地名既能反映城市的历史记忆,也能反映不同时期对未来发展的愿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城市设施的建设,命名了一些新的道路名。
九十年代以后,以“古城逢春、百花争艳”为主题,对一些老地名进行了更名,形成了历史地名与新地名交相辉映的地名体系框架。
新中国成立后的良乡地名有三个主题:一是发展了历史地名的天象主题,如以长虹、辰光、阳光、月华等命名主干道;二是以花卉树木为主题,如百花、白杨、银杏、翠柳、梅花、松林等命名主次干道,以及荷花、玉竹、国槐等命名支路;三是以职能命名,如以政通、体育场、保健、建设等命名次干道和支路。
公路一般是采取以起止点各取一个字组词的方式命名。
(现状保留地名见房山区良乡城地名规划综合图方案一,黑色字体为现状地名)
第9条规划体系框架
良乡是历史悠久的古城,“人物俱良”是“良乡”地名的缘由。
本次地名规划继承“良乡——人物俱良”这一主旨,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城市规划功能为主线,形成“长阳家园、商茂政通、学园卓秀、物华天宝”的分区主题,并结合历史地名和城市功能创意形成完整统一的地名体系。
四个片区要优先、分层次保护和利用好历史地名资源,新建片区重点考虑城市职能或产业特色。
道路通名原则:老城内道路、街巷以大街、胡同、巷命名,老城外南北方向、东北——西南方向道路通名为大街、街;东西方向为路。
道路等级命名原则:公路在规划区内视为主干道,两侧单位密集的路段,可独立命名。
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命名应层次清晰。
主干道、次干道应独立命名,支路可独立命名,也可从属主干道、次干道命名。
老城区街、胡同下均可设巷。
第10条长阳片区命名方案
长阳片区是以居住为主的综合发展区、生态居住区,现已建成多处现代化居住小区。
历史上是汉广阳城所在地,历史悠久。
长阳片区以“良乡——长阳家园”为主题,体现历史悠久、生态宜居的区域特色,保留和利用重要历史地名,体现生态居住区的职能。
(规划路名表见附件一、表2)
主干道:长于路过境路段命名为长于北大街。
次干道:东北—西南方向次干道命名为长阳大街。
北部东西向次干道穿越篱笆房村,命名为篱笆园路。
京良公路过境部分,因连接良乡与大兴,命名为兴良西/东路。
公园北侧的东西向次干道命名为公园北路。
主要支路:长阳大街两侧支路命名为长阳西/东街。
调整地名:圣水东路调整为昊天西路。
第11条商贸中心片区命名方案
商贸中心片区是房山区的行政、商贸和文化中心,也是良乡老城所在地,格局保留较好。
历史上商贸、教育发达,文物古迹较多。
现状地名采用历史地名、天象、花卉树木和职能命名原则。
商贸中心片区以“良乡——商贸政通”为主题,体现商贸繁盛、政通民丰的区域特色。
大部分道路已经命名,对几条次干道进行补充性命名。
(规划路名表见附件一、表3)
主干道:苏庄大街。
次干道:星光路,从月华大街。
民丰路,与政通路呼应。
常庄路利用地名原点。
刺猬河两岸道路命名为刺猬河西/东街。
调整地名:因良乡地区规划范围调整,将昊天南大街、百花南大街、揽秀南街南延到交驰路。
将阎村南街调整为太平庄南路;罗府街西延到西潞南大街。
第12条高教园片区命名方案
高教园片区是东部新的城市中心,是良乡大学城所在地,具有教育研发、文化传媒、娱乐休闲等功能。
高教园片区命名以“良乡——学园卓秀”为主题,体现高教发达、风光秀美的区域特色,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保留重要地名原点,并结合高教园区职能和新城市中心职能命名。
(规划路名表见附件一、表4)
主干道:长于路以长虹东路为界,分段命名为长于大街、长于南大街。
次干道:南北向次干道大学城范围分别命名为:学园北街/南大街、卓秀北/南街。
东部新区命名为:阜盛街。
小清河边路命名为清苑南/北街。
东西向次干道命名为:文昌西/东路、汇商西/东路。
主要支路:南北向支路学院北街西侧为书院街。
阜盛街两侧为阜盛西/东街。
东西向支路以地名原点命名为水碾屯路、于管营路,以及明理西/东路。
调整地名:依据规划范围调整,将主干道阳光南大街南延到交驰路,辰光东路、良乡东路、长虹东路、白杨东路东延到清苑北/南街。
第13条物流园片区命名方案
物流园片区是首都西南物流基地,交通便利,以物流、工业和商务为主要职能。
已命名道路采用了植物、天象和职能系列。
物流园片区以“良乡—物华天宝”为主题,体现物产丰富、物流通畅的区域特色,充分利用地名原点和文物古迹,同时体现物流中心职能。
(规划路名表见附件一、表5)
次干道:利用文物古迹和地名原点,命名为黑古台街、元武屯路、富庄西/东路、肖庄路。
六环辅路命名交驰,古意交通发达。
主要支路:以物华西/东路、天宝西/东路命名东西向支路。
以良乡古代特产和北方植物命名红枫街、栗香路。
调整地名:将良官大街和昊天南大街的起至点南延到交驰路。
第14条河流、公园、桥梁命名方案
河流保留原有地名:哑叭河、刺猬河、小清河。
第二方案是将哑叭河改为雅河。
北部公园命名为广阳公园,纪念汉广阳城。
东部大学城公园建议命名为卓秀公园,纪念卓秀书院。
规划范围内的河流哑叭河、小清河、刺猬河上的桥梁依据穿河道路名称、地名原点、附近文物名称命名。
(命名方案见附件一、表6、7、8。
)
规划编制过程的说明及相关建议
本次规划编制历时一年半,先后制定了六版方案。
主要编制过程如下:
1、开展了现状地名调查,调查道路街巷(旧城胡同):339条;文物资源:12项;村庄及地名原点:45个;河流:4条;传说故迹:8项。
撰写了《房山区良乡城现状地名调查专题报告》
2、开展了历史地名研究工作,撰写了《房山区良乡城历史地名研究专题报
告》
3、形成规划初步方案后,先后征求区政协、人大,区民政、交通、公安、市政、文物、大学城管委会等相关单位意见,先后五次修改规划方案。
4、多次咨询专家意见,并召开了专家论证会,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5、向街道乡镇发放了200份公众问卷。
6、经房山区新城管委会和房山区区政府办公会审议,议定进一步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根据公众意见再作修改后可公布实施。
针对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调整拱辰街道办事处名称。
调查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居民强烈反映,老城内“良乡”地名运用不突出,“良乡在哪里?”的问题被公众质疑,要求将拱辰大街改为良乡大街。
考虑到拱辰大街地名已被部分群众接受,更改将给群众和两侧单位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良乡组团职能,建议将京石高速(圣水北大街)与拱辰北大街相交的立交桥命名为“良乡桥”;同时将“拱辰街道办事处更名”为“良乡街道办事处”。
二是推荐方案一为规划方案。
规划编制过程中地名命名方案进行了五次调整。
经多次论证和反复征求意见,部分地名提出了两套方案。
两个方案差别较大的是商贸中心区,第二方案建议恢复老城内十字大街,并以城门名命名城门外大街,涉及调整主次干道路名7条。
对居民及两侧单位影响较大,行政成本较高。
我们推荐方案一。
附件一:规划路名表
附件二:规划方案二要点
附件三:规划编制的参考资料列表
附件一:
表2 长阳片区规划路名表
表3 商贸中心片区规划路名表
表4 高教园片区规划路名表
表5 物流区规划路名表
表6 良乡哑叭河上桥梁地名表
表7 良乡刺猬河上桥梁地名表
表8 良乡高速公路上桥梁地名表
附件二: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城地名规划方案》
要点(方案二)
一、长阳片区命名方案
长阳片区命名主题不变。
长于北大街、良兴东路、良兴西路、公园北路名称不变。
东北—西南向次干道命名为乐府大街,以纪念汉广阳城遗址,取自汉代《乐府》诗歌集。
东西向次干道从北到南分别为宜园路。
二、商贸中心片区命名方案
为了解决政协委员和居民反映老城内历史地名的继承不完整、独有性不突出、良乡路与拱辰大街名实不符等问题,建议恢复反映老城格局和城门的地名,强化良乡地名的独有性。
拱辰大街拱辰门外仍为拱辰大街,城内部分调整为良乡北大街、良乡南大街;良乡路宝成门外改为宝成大街,城内部分改为良乡西大街、良乡东大街。
迎曦门外改为迎曦大街。
就日门外长虹路南改为就日大街。
三、高教园片区命名方案
将房山地区古代学府卓秀书院、文靖书院、钟秀高小名称用于主次干道,将地名原点命名部分支路。
大学城南北向道路命名为卓秀南/北街、钟秀南/北街,两侧支路为辛瓜地街及香书院街。
东部新城市中心命名为春丽街,取自清代行宫春丽斋。
两侧支路为香清/绣野街,取自清代行宫匾额。
东西向次干道及支路命名为:文靖西/东路、明理西/东路、明商西/东路。
四、物流园片区命名方案
次干道体现物流中心职能,用物华、天宝、元武、惠达、惠通命名,减少利用地名原点。
采用郊劳台、富庄、黑古台、鲁村、梨村等地名原点命名支路。
六环辅路命名良乡六环辅路。
五、河流命名方案
小清河、刺猬河地名保留,调整哑叭河地名。
哑叭河周边为大型新建居住区,因“哑叭”与“哑巴”谐音,与居民意愿不符,建议还原为清朝地名“雅河”。
各片区规划路名表附后。
表2 商贸中心片区调整路名(方案二)
表3 高教园片区规划路名表(方案二)
表4 物流区规划路名表(方案二)
附件三:
规划编制的参考资料列表
1.《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等纂,北京古籍出版社
2.《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志九•邨镇一》第四册,北京古籍出版社
3.《长安客话》明蒋一葵著,北京古籍出版社
4.《民国良乡县志•城池》,周志中修、吕植、见之深纂,中国地方志集成•北京府县志辑
5. 《中华方志丛书•河北省•良乡县志》,民国周志中、吕植等簒(据民国十三年铅印本影印),成文出版社印行
6.《北京市房山区志》,北京市房山区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出版社,
7.《北京市房山区地名志》,《房山区地名志》编辑委员会编,北京出版社,
8.《北京市房山区地名录》,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
9.《房山文史资料全编》(甲集•上)
10.《房山文史资料全编》(甲集•下)
11.《中国地名文化》,中国华侨出版社
12.《良乡胡同名称的由来及轶事》,张玉泉
13. 秦、汉、辽、金、元、明、清历史地名复原图,1960年、1980年、1990年、2003年良乡地区测绘图
14.《房山新城规划(2005-2020》,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提供
15.《北京市房山区“十一五蓝图”(2006—2010)》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
资料来源:《中华方志丛书. 河北省. 良乡县志》民国周志中、吕植等簒(据民国十三年铅印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