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中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18组(附答案)
【古诗文阅读】中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18组(附答案)一、[a] 我年轻时沉迷于学习。
家里很穷,没有书可看。
每一个从藏书馆借书的人都会手工做笔记,并每天归还。
在寒冷的天气里,冰很硬。
不要弯曲和伸展手指。
不要偷懒。
录音发送后,我不敢取消约会。
结果,很多人把书当作假书,我不得不在世界各地看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b] 宋莲和客人一起品尝,一起喝酒,还有皇帝① 秘密派人去侦察。
第二天,问丽安她昨天是否喝酒了?为谁?你想要什么?她是对的。
微笑:是的,你没有欺骗我。
当被问到官员臧否时,廉只提到他的善行,皇帝问他的理由,并对他说:善行和他的朋友都知道这一点;不好的人不可能知道。
校长茹泰素写了一万多字。
怒王问他的朝臣。
或者参考他的书,说这是不尊重,这种诽谤是非法的。
廉问道,对她说:“他忠于陛下的耳朵。
陛下会说话的。
邪恶可能是一种深重的罪恶。
”。
一旦皇帝读了他的书,就有足够的读者了。
我听说法庭官员被要求进行盘问,因为“廉”这个词说:魏敬廉,他犯了一些错误。
(摘自《明史·宋莲传》)【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b] 这段人生的启示是。
二、(a)陆地和水生植物的花朵非常可爱。
金代陶渊明独爱菊花;自从李唐以来,全世界都很喜欢牡丹。
独爱莲花,出泥不染,清涟漪不妖,穿中直外,不散无枝,清香悠远,亭台网植,远观而不亵渎。
周敦颐《爱莲说》(b)松树的诞生也在岩石的一侧。
不管庸俗,工匠都不知道。
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地形,它被天堂的秘密染成了色彩。
如果你靠在小溪上,你就会睡着。
如果你靠在小溪上,你就会睡着。
圆顶石板③ 埋下了多年的根;不记得那一年,古老的葡萄藤连接在一起,举行了这个节日。
所以白露为零,凉风来了;森林在颤抖,山在憔悴。
它们都是暗黄色的④. 思只是绿意盎然。
然后他们知道秋天是高而有力的,亭子是孤独的。
从一片叶子变到另一片叶子并不容易;它也是一颗心,愿意接受霜冻,停止降雪。
⑤ 与世隔绝的人的优雅和兴趣,绅士的奇怪节日。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八上)(有答案解析)
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对比阅读1.阅读下面两篇写景美文,完成各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乙】太原西负山多幽奇丽处,而天龙为胜。
距城三十里,由晋祠过王家峪,径逼窄,人不能并肩。
约十里许,青松遍山谷。
偃者,仰者,樛①者,仆者,直如弦曲如龙或蟠崖石或俯绝涧。
复有亿万小松,蒙茸透针,亘数里,无他树参杂其间。
风来,清香浮浮,袭人衣袂。
(刘绍放《天龙山记》,有删改)注:①樛,向下弯曲的树木。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①属引.凄异①径.逼窄①复.有亿万小松(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①太原西负山多幽奇丽处。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岱认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
B.甲文韵律和谐,句式整齐,又有参差变化C.乙文中描写青松姿态的划线句“直如弦曲/如龙或蟠/崖石或俯绝涧”的断句是正确的。
D.甲乙两文都将情感自然融入景物中,或在写景中渗透情感,或因景物变化而情感各异。
(4)两篇文章极尽描写之妙,展示山川风物之灵秀,但具体手法各有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安徽·中考真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
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
幼子先遣归。
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
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
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
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
③:舰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终不为妻子计计:(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18.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4·甘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世说新语》比较阅读训练【甲】《咏雪》【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同“蚀”,侵蚀。
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⑥诏:皇帝的命令。
⑦初:一开始,刚刚。
黄琬虽然年幼但聪明。
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
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于是特别喜爱这小孙子并认为他与众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A.俄而雪骤.急B.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C.为.魏郡太守担任D.即以其言应.诏应该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A.俄而雪骤B.黄琬幼而慧(表递进)C.学而不思则罔(转折、但是)D.而深奇爱之(并列,并且)3.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
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
4.给下面句子划分节拍。
(划两处)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内外对比阅读五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内外对比阅读五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
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
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②于吴,则食可得也。
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
不出三年,夫差③为禽④。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范蠡(lǐ) :人名,越国大臣。
②籴(dí):买进谷物。
③夫差:吴国君主。
④禽:同“擒”,捉住。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生于忧患而王何患不思后患敌国外患B.举棋不定举于鱼盐举国上下不胜枚举C.智寡才轻郁郁寡欢鳏寡孤独轻诺寡信D.请食于吴丰衣足食食不裹腹锦衣玉食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以议论为主,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严密。
B.乙文叙写“夫差为禽”的故事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突出越王的知人善任,吴王的智寡才轻、不思后患。
C.甲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详写了“请食”前勾践与范蠡之间的人物对话,略写了“请食”的经过,详略得当,突出主旨。
4.有人认为“艰苦的环境有利于成才”,也有人认为“优越的环境有利于成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加以阐述。
初三九年级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
初三文言汇编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2)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3)小信未孚.(_____________)(4)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也显示出他的自信。
B.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护,显示出他的“鄙”。
C.曹刿是一个既普通又平凡的老百姓,但正是有了他,才会有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的奇迹。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4.根据下文(链接材料)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
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赵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一)【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2字)(3分)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4分)(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初三九年级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
初三文言汇编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2)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3)小信未孚.(_____________)(4)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也显示出他的自信。
B.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护,显示出他的“鄙”。
C.曹刿是一个既普通又平凡的老百姓,但正是有了他,才会有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的奇迹。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4.根据下文(链接材料)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
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赵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2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阡陌交通..交错交通:相通.B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荀崧①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②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及入鲁阳山获免④。自诣⑤石览乞师;又为⑥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节选自《晋书·列女·荀灌》,有删改)
【乙文】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①,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②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
【注①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②斋:书房或学舍。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乙文庄周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其实庄周的志趣是回归自然,逍遥自得。
10.《逍遥游》塑造了积极进取的鲲鹏的形象,这是否与道家思想矛盾?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甲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推荐文档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唐雎日:,绕。
⑩[参考答案一、《桃花源记》与《苛政猛于虎》:1.C2.A3.D4. 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分)5.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A(4分)2.D(4分)3.C(4分)4.(5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3分,“恒”“过”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1分)5.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3分)参考译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
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
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三、《爱莲说》与《夏日赏荷》:1.C(陪同、会同)2.A3.D(爱莲说不是游记)4.(1)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一、《桃花源记》与《苛政猛于虎》:1.C2.A3.D4. 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分)5.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A(4分)2.D(4分)3.C(4分)4.(5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3分,“恒”“过”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1分)5.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3分)参考译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
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
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三、《爱莲说》与《夏日赏荷》:1.C(陪同、会同)2.A3.D(爱莲说不是游记)4.(1)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
(2)每到夏天,走到湖边欣赏荷花,都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
初中课内文言文35处对比练习集与答案目录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二《湖心亭看雪》与《江雪》练习三《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练习四《五柳先生传》与《醉翁亭记》练习五《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练习六《岳阳楼记》与《小石潭记》练习七《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八《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九《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十《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练习十一《饮酒》与《爱莲说》练习十二《桃花源记》与《结庐在人境》练习十三《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十四《爱莲说》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五《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练习十六《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十七《岳阳楼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九《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二十《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练习二十一《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二十二《三峡》与《岳阳楼记》练习二十三《爱莲说》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二十四《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二十五《爱莲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二十六《三峡》与《湖心亭看雪》练习二十七《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二十八《童趣》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二十九《岳阳楼记》与《爱莲说》练习三十《小石潭记》与《大道之行也》练习三十一《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三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三十三《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三十四《唐雎不辱使命》与《公输》练习三十五《出师表》与《隆中对》练习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完整版)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第一篇 《论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七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乙】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 “凡 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 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 五日,李生故寻王生, 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之, 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 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 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 莫逾自厌, 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 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吾日三省.吾身() (2)不逾.矩( ) (3)王生不说.( ) (4)王生惊觉,谢 .曰( )2.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吾悉能志.之B .居.五日C .而君变色以.去D .王生益愠.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2年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
【2022年云南昆明】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问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乙】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
”颜烛趋①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
彼傥②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③之。
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④杀关龙逄⑤,纣⑥杀比干⑦;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
君奚不斫?以臣叁⑧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
中道闻国人谋不内⑨矣。
(节选自《说苑·正谏》)【注】①颜烛趋:春秋时齐国人。
②傥:倘若、或者。
③斫(zhuó):砍。
④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相传是个暴君。
⑤关龙逄(páng):夏桀之臣,因谏止夏桀通夜狂饮而被杀。
⑥纣: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相传是个暴君。
⑦比干:商代贵族,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⑧叁:这里指排在第三位。
⑨内:同“纳”,接纳。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
”疾趋,度石罅,瀑见。
石青削①,不容寸肤②,三面皆郛③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④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⑤如虹,忽卷掣折⑥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⑦,不知作何等语。
(节选自《观第五泄⑧记》)【注】①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②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
③郛:此处指像城墙环绕一样。
④掉:摇动。
⑤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⑥掣折:转折。
⑦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
⑧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词语方法提示解释斗折蛇行语境推断法①心悸成语印证法:心有余悸②水态愈伟以今推古法③山行之极观也课内迁移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2.请为乙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用“/”标示,限两处)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3.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根据上下文推断,“也”“哉”“欤”三个语气词,填入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末尾,最恰当一个是( )。
山僧曰:“此瀑声()。
”5.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①、②。
6.请阅读两篇选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填写下表。
选文句子思想感情似与游者相乐快乐《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①山行之极观也赞叹《观第五泄记》而犹不忍去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唐雎日:,绕。
⑩[参考答案一、《桃花源记》与《苛政猛于虎》:1.C2.A3.D4. 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分)5.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A(4分)2.D(4分)3.C(4分)4.(5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3分,“恒”“过”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1分)5.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3分)参考译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
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
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三、《爱莲说》与《夏日赏荷》:1.C(陪同、会同)2.A3.D(爱莲说不是游记)4.(1)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
初中课内文言文35处对比练习集与答案目录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二《湖心亭看雪》与《江雪》练习三《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练习四《五柳先生传》与《醉翁亭记》练习五《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练习六《岳阳楼记》与《小石潭记》练习七《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八《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九《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十《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练习十一《饮酒》与《爱莲说》练习十二《桃花源记》与《结庐在人境》练习十三《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十四《爱莲说》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五《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练习十六《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十七《岳阳楼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九《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二十《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练习二十一《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二十二《三峡》与《岳阳楼记》练习二十三《爱莲说》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二十四《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二十五《爱莲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二十六《三峡》与《湖心亭看雪》练习二十七《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二十八《童趣》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二十九《岳阳楼记》与《爱莲说》练习三十《小石潭记》与《大道之行也》练习三十一《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三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三十三《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三十四《唐雎不辱使命》与《公输》练习三十五《出师表》与《隆中对》练习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一)【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2字)(3分)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4分)(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11.翻译(1)孔子云:“何陋之有?”(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2.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10.(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11.(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1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信乎其似巢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三)【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余以为妙绝..()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
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2分)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0.读文赏荷:(5分)(1)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分)6.(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7. D 8. B9.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
每句2分。
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0.读文赏荷:(1)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
每处1分。
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2)(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四)【甲】愚公移山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4分)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汝之不惠③帝感其诚④越明年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11.翻译(3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吾欲之南海②,何如?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9.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13.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
(1分)(五)【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
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
(2)浅:狭、窄小。
(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3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忠之属.也。
(3)期年..而有扈氏服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17、(1)目光短浅(2)本分内的事(3)满一年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