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合集下载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4)中国的作用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的作用: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5)意义: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 )意义: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 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B形成了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 形成了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形成了团结一致 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 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
提出“求同存异”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历史资料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 屈辱”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 外交”同“屈辱” 外交 可 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 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落 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 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 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 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 办外交呢? 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周恩来传》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苏联(1949.10.3) 印度(1950.4.1) 苏联(1949.10.3) 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保加利亚(10.4) 保加利亚(10.4)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罗马尼亚(10.5)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匈牙利(10.6) 瑞典(1950.5.9) 瑞典(1950.5.9) 朝鲜(10.6) 朝鲜(10.6)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10.6) (10.6) 的 国家 (10. ) 10.16) (10.16) 国(1950.1.6) 国(1950.1.6) 中国的 国( 主 国(10. ) 国 尼亚( 3) 尼亚(11. 3) (1950.1.1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定。

1、背景(1)、国内形势:中国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解决国内问题。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2)、国际环境:特点:社会主义阵营pk资本主义阵营○1西方发达国家:孤立封锁新中国。

○2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帮助新中国。

○3亚非拉新兴国家:客观上和新中国相互配合。

(因此新中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联系,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其它国家干涉我国内部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来处理本国事务和国际事务。

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的利益与世界和平的目标。

这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过渡]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3、基本方针:]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 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1)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

企图扼杀新中国。

(2)对“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所谓“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一节新中国初期外交

一节新中国初期外交
(3)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 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 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
要在于
()
A.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它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意在考查学生获 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日内瓦会议时,中 苏关系尚未恶化,A项错误;中国尚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B项错误;当时,中美关系尚未缓和,更谈不上 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C项错误;“必须走出去”意 为参加国家间的活动,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D 项正确。
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
原则:
各国主权平等;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会员国不得侵犯它国的领土完 整或政治独立;
不得干涉它国内政;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非会 员国遵循上述原则;
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 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事 项,但这项规定不应妨碍 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以 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

国际形势
国家性质
国家利益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方针
①“另起炉灶” “学习思考”
②“一边倒”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49年底至1950年初 毛泽东出访苏联
1950年2月,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原则:
各国主权平等;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会员国不得侵犯它国的领土 完整或政治独立; 不得干涉它国内政;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 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非 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 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 上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 事项,但这项规定不应妨 碍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 以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
A 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不与中国建交; B 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 C 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 ;
(2)与苏联结盟有何重大意义?
A B 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 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
外交部 档案馆 保存的 周恩来 总理亲 笔书写 的和平 共处五 项原则
“学习思考”
基本方针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提炼要点




意 义
改变地位 独立自主
保障成果
捍卫和平 维护独立与主权
另起炉灶 不承认—建新关系
一 边 倒
面对两大阵营—站在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清除—取缔
巩固独立 奠定基础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交机关和外 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 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 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 海关制度”,“在做了这些以后,中国人民就 在帝国主义面前站起来了。” ——毛泽东
③1954年6月 周恩来总理 访问缅甸
④周恩来总 理等步入日 内瓦会场
B “一边倒” C “求同存异”D 第一次以五 A和平共处 大国之一身份 五项原则 参加国际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 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 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 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了三大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这是随着人民革命的节节胜利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会承认和继承南京国民府的外交关系,与外国的国家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重新建立。

从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主要有:第一,保护外侨及其国家代表机关。

第二,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

“凡属被国民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

”第三,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

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

”《共同纲领》第56条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说与外国(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就是清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和影响后,再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间,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的谈话中首先提出这个主张。

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的格局,美帝国主义坚持与中国共产党为敌,在解放战争时期扶蒋,也由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决定了未来的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外交成就1 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7国建交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 1949年12月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另起炉灶” 关系, “关系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一边倒” 坚定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 阵营一边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经济封锁、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经济封锁、政治孤 军事包围; 立、军事包围;苏联支持新中国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2、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原
因 : 从 国 家 利 益 出 发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根本原则) 外交 :
新中国三大外交方针(毛泽东) 新中国三大外交方针(毛泽东)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 受到, 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 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 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 和对立。 和对立。” 材料二:“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材料二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 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2.根据材料二和课文, 求同” 2.根据材料二和课文,“求同”和“存异”分别指什 根据材料二和课文 存异” 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互 不 干 涉 内 政
互 不 侵 犯

必然结 果
领互 土相 互 相 完尊 尊 整重 重 主 领 权 土 和 主 权
1955 必备条件和基础, 是核心

1954 实现共处 条件 保 证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 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 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材料:(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 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 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 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 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知识梳理
背景
国家 利益 国家 性质 国际 环境 国家 实力
政策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 子 再请客”
成就
出现第一次建交热 初期实践成果: 与苏联结盟
独 立 自 主( 的基 本 和方 平针 外) 交 政 策
外 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 外交政策成熟: 就 参加日内瓦会议 走向
参加万隆会议 国际舞台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 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和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3、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 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势力 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活动的余地 。”与此直接相关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 C 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建国初期:外交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正常国家关系、争取国际支持等。

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行为。

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这段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积极,坚定地支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大陆会议,提出“亚洲深层次国际问题”,并支持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地位。

此外,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在一系列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援助朝鲜抵抗美国侵略、支持越南抗法斗争等。

3.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政策受到革命理论的影响,中国强调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主张打破“大国霸权”。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内政治动荡,外交政策受到影响,国际交往受限。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倡导和平崛起和公平正义。

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行贸易,同时倡导多边主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于1971年恢复对联合国合法代表性,重塑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从那时起,中国就致力于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改革。

5.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从注重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转向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大国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外交手段参与解决一系列的国际问题,如朝核问题、气候变化等。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保卫国家安全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弱者”的角色到积极主动推动国际合作的变化。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1)1949-1950与苏联等国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1953年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义:逐渐为国际社会公认,成为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达成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提出背景:①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②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方针含义:
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同:①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历史)②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现实)③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将来)
第1页共1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
1.湘绣斯大林大元帅全身像一幅 送 2.杭州丝织斯大林像二幅 给 3.江西瓷烧斯大林相片二块 斯 4.江西瓷烧带斯大林像的盘子十个 5.24人用的江西西餐用具全套(共100余件) 大 6.北平铜底烧瓷寿盘一对 林 7.景泰蓝茶具(大小共五件)两套 的 8.康熙青花大瓷花瓶一对 礼 9.象牙雕刻的宝塔一尊 物 10.象牙雕刻的女英雄像一对 单 11.象牙雕刻圆球三个 12.象牙雕刻八仙一套共八个 13.象牙雕刻的龙船一具 另外,还有苏联紧缺的大量蔬菜水果(大白菜、大葱、 冬笋、梨等),西湖龙井和各地名茶就达一吨。
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基本方针: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国际环境
一、有利形势
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二、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新中国的外交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 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 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 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1949-1950新中国建交情况一览表
建交国家 苏联 时间 10月2日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10月4日
10月5日 10月6日 10月7日 10月16日 10月27日
阿尔巴尼亚
11月23日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主席 离京访问苏联。图为12月16日 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 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访苏长达2个多月。 1950年2月17日乘专列离开莫 斯科,2月27日到达满洲里,3 月4日回到北京。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材料: 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 英、法及有关国家于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 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 美国代表团极力反对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在讨论老挝、柬埔寨问题遇到困难时,6月16日, 周恩来提出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六点建议, 得到许多国家赞同和支持,为解决老挝和柬埔寨 问题提供基础。 1、这次会议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说明什么?
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
国际地位提高
2、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什么作用?
作用:提出六点建议,推动会议进展
3、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相比,最 能说明国际外交中存在的一个什么现象?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2、万隆会议
1955年4月,由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今斯 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五国政府总理发起的、有29个亚非国家 和地区的代表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尼风景秀丽的山城万隆 召开了。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出席会议。
“一边倒”意指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一边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改变了半殖民地的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另起炉灶” 关系,另建新的平等新 地位,在政治上独立 自主。 交关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 础。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 处于孤立地位。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一 屋子再请客” 切特权,再考虑建交。
屈辱
(一)制定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 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 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以上材料中提出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推进国家建设的同时,新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并与各国建立稳定的关系,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一、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这些原则体现着中国坚守独立自主和国际公平正义的立场。

二、友好邻邦关系的建立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

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和援助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对新中国进行经济援助,提供了军事支持,并在国际舞台上支持中国的声音。

与印度、缅甸等邻国的友好关系也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点。

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共处,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国际势力博弈与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也受到了国际势力博弈的影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对朝鲜的支持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导致冷战武装冲突升级。

这场战争不仅检验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坚持,也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实力和意愿参与国际事务。

四、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新中国初期积极参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加强了国际交流与互动。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亚非会议,提倡亚非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参与了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负责任的角色。

五、与联合国的合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获得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地位得到了认可。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各类国际会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亚洲和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和发言权的提升,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新中国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

通过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友好邻邦关系、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及与联合国合作等方面的努力,新中国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独立和发展的权益,并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找到了合适的定位。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纲重点
• • •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新中国成立之初所采取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基础落实
3、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 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 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 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 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 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 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人民日报》1955年4月21日 1)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特点 2)材料一与会国存在的“同”和“异”分别是什么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点检测
(2010年·福建卷)照片是“看得见”的历 史。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 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图7 A.睦邻友好 C.另起炉灶
图8 B.战略结盟 D.求同存异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课小结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点突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二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 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 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1)材料二中的“原则”是指什么原则?

建国初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

建国初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

建国初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中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外交成就。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1.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成为了互相支持和合作的重要盟友。

这个条约奠定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为中国在国际上争取更多的支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参加联合国:1950年10月,中国成为了联合国的成员国。

这是中国外交政策中的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的加入打破了联合国的“一国两制”政策,同时也彰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3. 朝鲜战争胜利:1953年,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为中国外交政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尊重。

这次战争表明中国的军事和外交实力,也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4. 建交:在建国初期,中国建交的数量激增。

1950年,中国与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蒙古等国家建交。

这些国家成为了中国的重要盟友,为中国在国际上扩大影响力和争取支持打下了重要基础。

总之,建国初期中国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为中国走向国际舞台和提升国际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在国际上争取支持和合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本。

- 1 -。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这种“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时间大‎体上是从 1949 年 10 月到 50 年代末。

其基本特点‎是: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不急于解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承认‎和建交问题‎,而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以此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具体来讲,所谓“另起炉灶”,周恩来解释‎说,就是要同旧‎中国丧权辱‎国外交一刀‎两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加以审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影响之‎后,再请外国客‎人进来。

所谓“一边倒”,就是要站在‎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边。

但是,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

平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我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起是‎平等的。

”一边倒”战略方针是‎新中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的‎。

二、新中国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40年代末‎5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是‎三方面选择‎的结果。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这种“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时间大体上是从 1949 年 10 月到 50 年代末。

其基本特点是: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不急于解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承认和建交问题,而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以此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具体来讲,所谓“另起炉灶”,周恩来解释说,就是要同旧中国丧权辱国外交一刀两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加以审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影响之后,再请外国客人进来。

所谓“一边倒”,就是要站在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边。

但是,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

平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我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起是平等的。

”一边倒”战略方针是新中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的。

二、新中国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40年代末5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是三方面选择的结果。

即苏联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美国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中共在美苏之间的选择。

当然,最关键的无疑是中共自己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苏联在中国的选择。

影响其决策的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外政策,二是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需要。

国史第一章第四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国史第一章第四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三、中苏关系的加强
1.毛泽东访苏(1949.12.16~1950.2.26)
交涉过程:苏联断然拒绝到新瓶装旧 酒再到基本接受中国文本 原因: (1)毛在住所10天不出门,英媒体称斯大 林囚禁毛泽东。 (2)英国等国家说要承认中国

(3)美国: 1月4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 开发表声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美国不干 涉中国解放台湾,其目的是防止中苏结 盟,让中国保持中立。 (4)苏联:担心中国被美国拉拢,很快 同意中国提出的方案。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49年2月,毛泽东会见米高扬时提出。 指与外国(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 交关系的时机与条件——和国民党断交是 外国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 3.“一边倒” 毛泽东在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文中公开提出“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即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 3)缔约国双方同意在对日和约缔结后, 必须处理大连港问题。 至于大连的行政,则完全直属中华人民 共和国政府管辖。 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 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接收。
4.《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给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贷款,以美 元计算,总数共为三万万美元(约12亿卢 布);其计算法,系以三十五美元作为一盎 斯纯金。(同盟条约签订后,斯大林很不满, 改变之前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的要求,要求中国给苏联专家补贴,后来中 国共支付苏联专家补贴达2亿卢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以原 料、茶、现金、美元等付还第一条所指 的贷款及其利息。 贷款的付还以十年为期,第一期的 付还于1954年12月31日前实施之,而最 后一次的付还,于1963年12月31日前实 施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6张PPT)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6张PPT)
பைடு நூலகம்
[史论形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 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 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 间的经济关系。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际关系应遵循平等的基本原则。
(二)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成就)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非洲民族 解放运动高涨形势下。 2、时间:1955年 3、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4、参加代表: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中国是 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 5、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 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6、阻力: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 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 解和疑惧。
4、内在联系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核心和基础。 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保证。 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 (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5、意义: ①国际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 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国内意义:是我国处理国与国关系,参与国际 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 局面奠定基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7、成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8、成功原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 促 进——体现中国的作用(历史纵横) 9、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 多的亚非国家建立是外交关系——1950年第二次 建交热潮。 ②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 会议(特点)。 ③会议铸就了万隆精神: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 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 友谊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现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此次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进行第一个环节:说教材。

这一环节我从五点内容来完成。

㈠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节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在外交上实行新的外交政策很有必要,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因此本节课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成就是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核心内容,属于课标、考纲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确立的背景、意义和取得的外交成就;对“一边倒”政策的评价以及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比较都是考查的重点方向。

㈡教材的联系:
㈢教材处理
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导学案教学实践,我对教材也做了些许处理,例如:
鉴于本课的教材地位,并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㈣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本节的基本知识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掌握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㈤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理论依据:由新中国的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联系。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

因此,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理论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理论依据: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典型例子在亚非会议上),学生对这个问题难以理解。

二、说教法
本课是新授课,课时为1课时。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我校近两年的要求,我主要采取导学案教学法,并通过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利用直观演示法、问题引导法、活动探究法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历史课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等。

刚刚我对自己的说教法环节进行简单的说明,现在我进行第三个说学法环节。

三、说学法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一方面他们在课堂上较为活跃,而且初中历史已接触过这一课时的内容,这是我们教学较为有利的地方。

但另一方面,高一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有限,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习惯仍停留于初中的开卷考试模式,这是高中历史教学极为不利的地方。

为了学生养成好的学法,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教学和知识点的掌握,也能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助于学生平时练习中解题答题的能力培养。

因此,本课时我主要设定了以下学法:材料阅读法、分析归纳法、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等。

最后,我来谈谈这一课时具体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材处理、教法、学法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而这些环节都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因此教学过程如何才是检验一节课的重要标准。

这一课时我将用5个阶段来完成:
1.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猜想,引入课题)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国家利益是决定性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如国家性质、国家力量、国内外形势等。

接着引用周恩来说的话:“外交无小事”;英国伯默斯顿说过的:“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新中国初期,我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2)渐进式模式的学习探究第二步:“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达到深入
(3)渐进式模式的学习探究第三步:“见解”——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放飞思维,史海启迪,达到感悟)
感悟伟人,领略风采:周恩来第一部分: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国际环境
先由老师提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课件材料,让学生来回答。

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要概括。

(2)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自主探究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学习,根据书本概括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老师提供知识结构的表格,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提炼要点,先从宏观上对课文有个大致了解并完成表格;设置问题连接到合作探究①②)
合作探究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中提出的背景【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的宣告来突破:二战以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新中国的成立对世界带来哪些影响;美帝国主义对新生中国采取怎样的政策】
合作探究二:
对比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和材
料,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本质区别,同时引导学生总结认识】
第二部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合作探究三:
分析案例【设计意图:引用1969年苏联侵犯了我国黑龙江上的领土的案例,创设情景,假设学生是小小外交官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外交斡旋,指出苏联的行为违反了哪几项原则。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加深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理解】
第三部分;走向国际舞台
(1)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我先向学生展示周恩来率领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照片,强调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通过直观的图片教学展示,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④合作探究四:
万隆会议【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分析,理解万隆会议的特点;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正确理解“求同存异”;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的作用,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求同存异”】
3.小结:
4.布置作业:
5.板书设计:
板书:(略)
结束: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结合我校的导学案教学,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直观教学、问题引导和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此次说课的主要内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