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访的故事

李一帆

文以载道。

所以关于写文章这件事情,倒是一直不敢马虎,但也不喜欢平实的开头,往往觉得华丽些可能更加夺人眼目。

可是这次,我决定用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开头来开始这个故事。这个家访的故事。

从8月10加入西湖第一实验这个大家庭,已经快一个月了。回想起第一次和家长见面的时刻,仍然历历在目。

历历在目的首先是环抱的青山,热情的教师;其次是家长们热切的眼神。

这种热切是我以前所不曾感受到的。

虽然我只是一个初来乍到者。

当然,我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而紧接着家访开始了。

家访的第一站是班级中一个姓王的小朋友的家,这是一个外地的孩子。不凑巧,他的家长不在,但是我却看到了这个家。在一个弯弯曲曲的小巷子的尽头,一块不大天地的左边,有两间低矮的平房,一间作为客厅,一间是卧室。房子的面积也不大,其中一间甚至放了一张床以后就只留下了一条走路的空间。小朋友的书桌就是家里的餐桌,桌子上还有昨天留下的一碗简单的菜蔬。

— 1 —

这个时间,我似乎有点明白家长们的眼神了。

家访继续进行,第二户孩子的家在一个院落的简易房当中,二楼小小的一个空间里,紧凑的摆放着两张床,其中一张上面铺满了每个季节的衣服,想必是兼顾了衣柜。过去的时候,孩子的爸爸正在午睡,看到我来了,匆匆抹了把脸就起来,忙不迭的把我迎了进去。但是,脸上却是掩盖不住的倦意,孩子去了安徽老家,爸爸在为一家每天“天班倒”。

我无意叙述和孩子父亲简单的谈话,但此时,我有点明白家长们的眼神了。

家访仍在进行。

第三户孩子的家仍旧不宽敞,在一张床上,坐着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有姐姐。爸爸很诚恳,搓着枯瘦的布满老茧的双手,对我说:“现在我们对孩子的辅导已经很吃力了,因为她妈妈不识字,我就读过小学二年级……”在送我出门的时候,一家人站在门口望了我很久,他的一句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我就希望她把书读好”。我开始明白家长们的眼神了。

这种眼神是对知识的渴望,是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这让我感受到了肩头担子的沉甸甸。

如果家访的故事仅仅到此结束,那它应该是类似于《悲怆》一类的乐曲了。

家访仍旧在继续,故事却没有变成《悲怆》。

在后来的家访中,虽然房子没有变大,家长仍旧很忙,很疲

— 2 —

倦,但是我在更多的家里看到了一本本的书。

《格林童话》、《盛世繁花》、《城南旧事》……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本本的书,这些更是知识,更是钥匙。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家长们却用自己最为朴实的语言对我们提出了一个个可行性的建议;我们会配合学校让孩子少看电视,不上网;我们会配合学校不买零食而且不带零食;我们建议让孩子们把课外书带回来看,相互交流,并且用讲故事的办法来进行反馈。

这是对学校办学的信任,这哪里是《悲怆》,这分明就是热烈的《欢乐颂》。

我更加明白家长们眼神的含义了。

我们可以做什么?

家访的故事毕竟会有结束的时候,但是教育的故事是没有结束的终点的。

面对着历历在目的眼神,作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上更加专注,对于这些孩子付出更多的真心。在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农村孩子的教育的时候,我们肩头很重,我们的前途光明,套用一句流行用说:“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文以载道,搁笔之时,窗外的雨开始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如那目光般历历在目。

—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