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然现象与环境保护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与城市进程课程论文――地球自然现象与环境保护

姓名:***

学号:**********

班级:金融1501班

地球自然现象与环境保护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更多的是开始对精神上的追求。可精神上的满足寄托于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由于之前人类在满足自己物质上的需求时已经把破坏环境生态作为巨大的代价,于是保护环境是我们当代发展经济时不可忽略且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那我们就得更深地了解环境,讨论环境问题,探求保护环境措施,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字:自然现象环境恶化环境保护

一、环境

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是指人类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其他定义: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环境为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条件。

二、自然现象

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相对于由人类引发的社会现象而言。闪电、云层、水、泥土、火焰、铁矿、以上六部均属于自然现象。

自然现象的发生如上所说是不受人为因素控制的,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命活动已经严重影响了自然的某些规律,人类因为自己的主观意愿而试图改变自然带来的危害这本无可厚非,但因此而导致的其他自然规律的破坏就不该被原谅了。比如地球上本来

就是有绿地和沙漠的,但是,因为人为的砍伐或者填海填湖,许多水源不见了,森林消失了,虽然人们也同时在把沙漠改造成绿地,但是不同地域的气候是有区别的,整个地球的气候是紧密相连的,强制性的人为改造只会产生更多的灾难。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下一部分将介绍最主要的几个种类。

三、环境问题

案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2000年11月13日至24日,荷兰海牙举行,近万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气候专家发出警告:在未来100年内,全球气温将升高1.4~5.8℃,海平面将比目前升高9~88cm,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恶劣,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影响数以亿计人们的生活。

几个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主要指人类在利用燃料、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和处置生活垃圾等活动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排入大气环境,形成温室,太阳辐射热可以进入温室,而地球热量不能从温室中散失,因而,使地球逐步变暖的现象。温室效应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使地面温度升高,气候变暖和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将被淹没。温室效应还会使旱灾、尘暴、飓风频繁发生,引起森林火灾,野生动物灭绝,并可能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更大的灾难性后果。

2.臭氧层破坏

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制冷剂、发泡剂、洗净剂中使用的含氯氟烃等臭氧层消耗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低空十分稳定,但随大气团运动上升到平流层后,在强烈的紫外线作用下,与臭氧作用,使臭氧分子成为普通的氧分子。少量的臭氧层消耗物质会毁坏大量的臭氧分子。

臭氧层破坏,紫外线辐射增强,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皮肤癌、白内障和呼吸病患者增加;同时会使海洋浮游生物、虾蟹幼体大量死亡,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减产,气温上升,给人类带来灾难。

3.酸雨。

通常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酸雨能够破坏土壤和水体,影响陆生、水生生态,影响植物生长,造成鱼虾绝迹;同时还能腐蚀建筑物,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严重的酸雨可以刺激人的眼睛和皮肤。

酸雨的形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大量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高空转移过程中,与水蒸汽发生作用形成酸性物质,以雨雪形式降到地面。除了人为因素以外,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等也是产生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同时是在长距离迁移中形成的,发生酸雨的地区可能距离污染物发生源数千公里之遥,因此酸雨问题已是一种国际性问题。

四、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措施主要有:

(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建设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防止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3)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环境保护的需要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正是在人类开发利用环境和资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种种环境损害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缺乏对环境的正确认识。必须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解决各种环境问题,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

(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002 年11月8日召开的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迸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根据这种发展观和发展道路方针的指引,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我国的现实国情的推动

我国公众对环境状况恶化的严峻形势缺乏充分认识,对我国环境状况的变化趋势持盲目乐观态度,同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公众的环境知识尚处于较低的层次,环境道德意识较弱,参与环保活动的总体水平较低。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对环境的认识及重视程度都有待提高,而这些都是环境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所包含的。

(四)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要求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