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发展中,幼儿科学教育更加强调通过幼儿的主动的探究过程获得乐学、会学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要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与价值,教师应采取适当的组织策略。

1、科学教育内容需求化

维果茨基说:“童年儿童早期是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的,学龄儿童按照教师的大纲学习,而学前儿童的学习是按照教师的大纲变成自己的大纲的过程而定的。”其理论指出教师的大纲要变成幼儿自己的大纲,也就是说教育目标和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水平。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符合

幼儿的兴趣、需求和水平。

作为教师,要选择适宜的内容,要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因为强烈的好奇心是驱使儿童主

动探究的动力,兴趣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主动从事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经

验和乐趣,并使学习活动得以维持。没有兴趣,幼儿缺乏真正的学习动机。所以,科学教育内容应

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这样才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动机。

1.1 科学活动内容应从幼儿生活中选择教师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社会环境中去寻找丰富有趣的科学内容。因为幼儿的生活中蕴含许多有趣的科学内容。孩子们经常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事物感兴趣,愿意去探究。从幼儿身边的事物,生活的体验中选择具体、可观察的内容,使内

容接近幼儿的生活。科学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保持长久的好奇心。

1.2 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形成科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的出发点主要是教材、大纲,而不是幼儿,这导致幼儿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改变出发点,去寻求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活动。孩子天生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幼儿感兴趣的许多事物和探究的问题,就暗含着教育价值,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要倾听、关注幼儿的问题,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抓住教育契机,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上开发、生成科学活动。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形成儿童感兴趣的科学活动,促使儿童进一步探究。

1.3 教师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在教师选择的内容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是幼儿

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创设情景,通过教师提问、幼儿讨论、让幼儿寻找相关的资料、组织参观等活动,引导儿童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愿望。另外,对于教师预设的内容,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探究内容的权利,尊重幼儿的选择,这样既顺应了儿童的兴趣需要,也使教师预定的学习内容成为

幼儿愿意探索的问题,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动机。

2、创设良好的探索环境与氛围

皮亚杰指出:认识既不发生于主体,也不发生于客体,而发生于主体与客体之间和顺应的相互作用之中,知识在本原上既不是从客体发生的,也不是从主体发生的,而是在主体和客体间相互作用——

最初便是纠缠不可分的——中发生的。所以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需要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来学习。

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周围物质世界的认

识的中介和桥梁。同时,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认识事物需要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

丰富的环境刺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进而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所以,教师应及时提供丰富的

充足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索的条件和机会。同时,教师应提供操作性强、多变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引起不同水平幼儿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探究活动更

为丰富和深入。

教师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幼儿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要营造民主、宽松、鼓励

幼儿探究的氛围,创设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环境,使幼儿乐于探究,敢于探究,大胆发现。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看法和见解,要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使幼儿获得安全感,从而放开手脚大胆地去探索。教师要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和尝试,鼓励幼儿的探究热情,允许幼儿犯

错误,对幼儿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幼儿才会主动大胆地去探索。

3、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

在科学活动中,要真正让幼儿成为真正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应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让幼儿充分参与,体验探究过程。通过探究式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探究式学习就是要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观察、体验、探索和发现中学习,

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强调幼儿的积极参与,让幼儿在主动探究活动中建构知识经验。幼儿通过感知、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实验等方式,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认识大量的事物,获得相关

的知识经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引导儿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操作,

在与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幼儿的探索过程与科学家的科学活动有相似之处。首先要产生疑问或问题。如:磁铁能吸住什么材料颜色是怎样配成的可以是幼儿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幼儿提出问题,激

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提出了问题,就产生寻找答案的愿望,就促使幼儿主动去探究。幼儿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提出自己的看法,那么幼儿猜想假设是否符合科学事实,这需要幼儿验

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应鼓励幼儿通过操作实验,大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通过相互作用、操作、实验,引导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与事实是否一致。在探究的过程中,

幼儿会有所发现,得到一定的结果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如果验证自己的想法与事实一致,幼儿获得了科学的知识和经验,如果不一致幼儿要调整原有的认识。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提供操作材料,也应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适时引导幼儿主动尝试探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引导者、帮助者。师应随时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幼儿的发现和答案,也不要迫不及待地把正确答案呈现给幼儿,要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同时应适时地加以引导,鼓励幼儿深入探索。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应及时帮助,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真正关系,提醒幼儿观察事物的本质的变化及事物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