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这些发明和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意义,认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提高历史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感受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堂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发生在哪个时期?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发明和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电力、钢铁、石油等,深入研究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这些领域的影响。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4.分享与展示各小组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以PPT、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其他同学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思考题,如:“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思考,提高历史素养。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3.单元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图片: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发明和创新的照片。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第一篇: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部编版9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电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发展。
【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你知道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电的应用1.教师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2.教师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讲授电力发明、发展过程,为学生学习本课积累感性认识,并提问:电力作为一种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有哪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3.让学生阅读第19页的“人物扫描”,了解发明大王爱迪生。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讲故事活动。
“谈谈你所知道的爱迪生”,让学生尽己所知,畅谈爱迪生的感人事迹及其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启示。
目标导学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教师介绍内燃机的发明,多媒体出示老式汽车的资料图片,第22页“知识拓展”中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T型汽车材料以及汽车发明前欧洲城乡利用马车做交通工具的资料。
两次工业革命复习教案、学案
基于学习策略形成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公开课两次工业革命复习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徐波一、课程标准(二)第一次工业革命(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二、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主要成就;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复习,重温两次工业革命知识要点,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学会归纳整理。
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复习,使学生认识到两点: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强大,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②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倾注了科学家们毕生精力,科学家们的成功也离不开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复习重点、难点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主要成就和主要影响;难点:学会比较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四、复习教学过程:导入:整整160年前,在这座气势恢宏的“水晶宫”中,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举行了。
工业革命的众多成果在这次展会上亮相。
从那时起,人类的每一点科技进步都在世博会这个舞台上展现给世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温故知新,走进近代以来的两次工业革命博览会,重温工业革命成就,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复习教学:一、成就篇1、看到“工业革命”这个名词,你能想到哪些重要的成就呢?请自主回忆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成就,写在学案表格一中,在1分钟内能想到多少,就写多少。
《第二次工革命》教学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课时】1【教学资源】自制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师生相互问好师:同学们,我家住在城里,今天早上六点钟,我起床洗漱完毕后,大家猜猜我是怎样到学校来的?学生:(骑摩托车、坐汽车)师:汽车和摩托车都是第二次工业的科技成果。
我在享受它们所带来的舒适和快捷的同时,还在密切关注本月国际上一个重要的科研奖项的报道,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报道吗?学生回答的过程老师放视频(2009年诺贝尔奖)过渡: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介绍有很多版本,刚才我们看了凤凰卫视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设置的诺贝尔奖物理奖2009年获奖者的报道,下面我们来看看介绍第二次工业的其他版本。
第二个版本是我们的教材,我们把它称之(教科书版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教材我们采取分组阅读的方法,第一组读第1、2段;第二组读第3、4段;第三组读第5段。
看看教科书是怎样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过渡: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同学们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设一个情景剧,亲自体验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生活,进一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特点和影响。
我来当导演,负责提供剧本和对剧本的解读,谁想来当副导演啊?(老师布置任务解读剧本)师:剧中的主角是生活在英国曼彻斯特的威廉父子,william出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是棉纺织工厂主,Young William出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是石油冶炼工厂主。
生:上班途中…William是棉纺织工厂主,他的厂房建在曼彻斯特棉纺织工业区内,使用蒸汽机做动力,儿子Young William是石油冶炼工厂主,使用电做动力,厂房建在曼彻斯特石油工业区。
1895年10月26日早上父子俩在家用完早餐,准备前往工业园区。
请大家猜猜他们父子俩会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讨论)学生回答:(两人都坐…;或William坐火车、汽船,Young William坐汽车、电车)过渡:威廉父子有可能都坐汽车或火车,或一个人做汽车,一个人坐火车,总之一切皆有可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9.跨学科整合,提高综合素质:结合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张描绘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的遐想,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描绘的是哪个时期吗?这个时期有什么特别之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会运用历史比较法,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技术、产业、影响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直观感受。
4.针对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学生在价值观、国际视野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创新及其影响。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学习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归纳总结法。
3.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创新和影响。
b.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包括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世界殖民扩张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的技术领域更广,发明创新更多,对学生来说,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发明创新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和创新,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相关问题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两次工业革命教案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六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主备教师:陈莹审核教师:郑学清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与社会一、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以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发明创造成果。
通过图文资料的阅读,培养学生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原因的分析理解能力。
体会工业革命时代重要事件和人物对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这些内容学生还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时代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懂得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认识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
三、教学重点(1)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发明创造成果。
(2)通过图文资料的阅读,培养学生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主要蒸汽机、电的使用在工厂生产中推动历史前进的影响和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体会工业革命时代重要事件和人物对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五、教学过程1 图片导入:你能辨认出这些图片展示了哪些事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机器,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们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一大步,我们把发生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大变革称为----工业革命2 工业革命:阅读书本,找出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介绍:人类文明经过三个阶段:史前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正是工业革命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社会先后进行了三次工业革命,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前两次的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3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一(合作单)4 交流探究成果(交流时告诉资料来源,除成果外,设计让学生说说知道的科学家的故事。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9.跨学科融合,拓展视野:结合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拓展学术视野。
10.强化思想教育,培养担当意识: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
4.结合教材,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影响,如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等。
(三)学生小组讨面进行讨论,如发明创造、影响、启示等。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需结合教材、史料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提问,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及其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世界格局的影响。
2.难点: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启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激发他们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描绘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如工厂烟囱林立、蒸汽机车穿梭等,引导学生关注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吗?这个时期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场革命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影响。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2.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意识。
2024年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时间框架、主要标志和国家。
学生能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化学、通讯和交通等领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学生能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会合作学习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创新精神,理解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强化学生的国际视野,理解不同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贡献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工业革命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同国家的发展差异及其原因。
如何深入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工业革命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标志。
讲解电力、化学、通讯和交通等领域的重大发明和创新,如爱迪生的电灯、贝尔的电话、莱特兄弟的飞机等。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具体的发明或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对当时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发明家或企业家,体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创新精神。
课堂总结回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强调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两次工业革命》 学历案
《两次工业革命》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和影响。
2、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如蒸汽机、内燃机、电力的广泛应用等。
(2)两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2、难点(1)理解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变革的深层机制。
(2)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探讨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
三、知识链接1、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包括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如牛顿力学、热力学等。
四、学习过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前提: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市场需求:海外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外市场,对商品的需求急剧增加。
(3)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4)资本积累:海外殖民掠夺和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
(5)技术条件: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2、主要成就(1)纺织技术革新:18 世纪 60 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动力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运输业的变革: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3、影响(1)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关系: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3)阶级结构: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4)社会生活: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5)世界格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一篇【设计思想】本学年度我校全面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四要素”建设,即目标、问题、活动及评价。
本课设计从课标要求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设置了三个篇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魅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光芒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力量。
通过提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位于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一课,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起着引领作用。
在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经过九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史有了一定了解。
在内容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成就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用丰富的图片及视频材料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标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等,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材料)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他的去世。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
师:为什么爱迪生可以受到这样的特殊对待?(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爱迪生来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两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教案
两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篇:两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教案两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教案常州花园中学历史组毛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基础知识。
2、学会分析比较,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成果、影响。
【过程与方法】1、梳理,整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专题复习,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基础知识;教学难点:比较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成果、影响。
以及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认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设计思路:本堂课是一堂复习课,在设计的时候,我考虑到在复习的时候要梳理知识,让学生知道两次工业革命主要讲了什么,所以设计了第一个版块,由学生结合所学,通过完成填空的形式来介绍工业革命。
作为复习课还要注意比较对照,分析异同、“纵横”串联所学知识,所以设计了第二个版块,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利用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共同探讨。
这个版块也是本堂课的重点。
第三个版块是让学生们将所学结合实际谈谈想法。
第四个版块是分层练习,作为复习课学生需要有一定量的试题来巩固所学,设置了ABC三组题,一方面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一组或多组题进行练习,一方面也能节省课堂时间。
整个一堂课在设计中也安排了一条线索,就是结合地方史,用盛宣怀作为线索,在导入、设计环节、设置问题和总结中都利用了盛宣怀人物情境。
五、教学过程上课前,播放音乐视频,介绍盛宣怀的图片。
导入:在常州走出过一位清朝高官,他叫盛宣怀,他有着“中国早期工业之父”的美誉,他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缩影。
盛宣怀生活的年代恰逢早期世博会在欧美各国举办,早期的世博会是工业文明成果的大展台,两次工业文明的展品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教学案陈景玲一、课型:复习课二、授课内容:两次工业革命三、导与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记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基础知识(如:原因、时间、成就、特征、影响等);2、熟练应对各种题型,学会材料题和主观性试题的解题方法,明了解题思路;3、学会分析比较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过程与方法】1、能够联系古今中外科技的发展,知道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分析科学家的贡献及精神,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复习重难点:1、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基础知识;2、学会比较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3、联系中外古今的科技发展,认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图文结合法表格归纳法、辩证分析法六、复习过程: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组也可以进行商讨。
)1、你能说出几个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吗?面对这些成就,你有何感想?2.当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从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回顾近代历史,分析讨论)多媒体展示3.当中华民族面临危机时,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抗争与探索,你能列举几个典型事例加以说明吗?环节四:聚焦中考师生共同探讨,学生解答为主,教师点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0年前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
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请回答:(1)举出两个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发明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举出一到两个例子来说明。
结论及启示•科技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国家: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两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永兴三中第三周历史(4)两次工业革命◇【考纲要求】1、第一次工业革命;2、第二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1、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发生的背景①、前提: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②、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妈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④、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资产阶级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和奖励。
⑤、市场: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和重要发明①、过程:纺织部门→动力→交通运输部门②、发明:纺织机械——飞梭(凯伊)、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交通运输——汽船(美富尔顿)、蒸气机车(英史蒂芬孙)③、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④、工业革命起迄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⑤、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结束标志: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⑥、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瓦生改良蒸气机⑦、交通运输业的发明: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②、引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变化:迅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斗争不断;③、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①、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②、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为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发明和创新、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思考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较为复杂,涉及众多发明和创新,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梳理线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发明和创新,掌握重要人物和事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学会从 multiple perspectives 审视历史问题,培养历史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发明和创新,重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及其对后世的启示。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对比教学: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历史图片、视频、PPT等。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备课全套(部编版)
九下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1、背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条件:加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掠夺以及西方各国对本国进行改革市场条件: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大的发展2、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最显著的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出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
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
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手,他的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是麦克斯韦的先导。
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
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
由于他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
4、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
发明家、企业家。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发明: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了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赛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2、新的交通工具: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德国的卡尔·本茨——19世纪80年代发明汽车卡尔·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1844-1929),被称为“汽车之父”。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发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铃响,我微笑着走进教室,看着学生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开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家能告诉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
2.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好,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
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哪个时期呢?它的历史背景又是怎样的呢?”我通过PPT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科技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等。
3.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我们来看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这些发明有哪些?它们分别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我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如电力、石油、钢铁、汽车等,并分析这些发明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4.小组讨论学生们开始热烈讨论,我巡回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通过PPT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经济增长、城市化、工业化等。
6.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了解了它的历史背景、主要发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四、作业布置1.回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2.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教学设计方案完成,我看着教案上的字迹,心中充满了期待。
明天,我将带着这份教案走进教室,与学生们一起探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世界。
1.学生参与度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两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两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内乡马山一初中王中才一、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1、两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时间、主要标志和重要成果;2、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3、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形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2、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践、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二、复习重点、难点1、复习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影响;2、复习难点: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二、教学过程与方法(一)自主导学1、阅读教材第13课和第20课,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2、完成下列“两次工业革命概况”表格;(二)知识结构梳理;引导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三)拓展与运用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一下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四)课堂练习1、如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A.18世纪末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后期D.20世纪中期2、某次世博会上的蒸汽火车头世界博览会已历经150多个春秋,各界博览会都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右图所示的体现当时工业成就的展品最有可能出现于()A.1851年伦敦世博会 B.191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C.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D.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⑴材料一中的“横扫整个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又是指什么事件?请简要概括这场“变革”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内乡马山一初中王中才
一、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两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时间、主要标志和重要成果;
2、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形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践、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二、复习重点、难点
1、复习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影响;
2、复习难点: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导学
1、阅读教材第13课和第20课,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
2、完成下列“两次工业革命概况”表格;
(二)知识结构梳理;引导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梳理
(三)拓展与运用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一下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课堂练习
1、如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A.18世纪末期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后期D.20世纪中期
2、某次世博会上的蒸汽火车头世界博览会已历经150多个春秋,各界博览会都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右图所示的体现当时工业成就的展品最有可能出现于()A.1851年伦敦世博会 B.191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
C.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D.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
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⑴材料一中的“横扫整个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又是指什么事件?请简要概括这场“变革”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
⑵请从材料二中找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⑶请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任举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