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治指南解读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病率急剧增加,因此XXX制订了本指南,以提供基于国人研究证据的临床循证指南。
本指南采用国际通用GRADE分级方法,并由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包含3条推荐总则和针对10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从业者提供最佳依据。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痛风;可在肾脏沉积引发尿酸性肾病。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因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已受到多学科的高度关注,其诊治也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床表现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随着新的更敏感、更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界限渐趋模糊。
因此,对其管理也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是终生的病情监测与管理。
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族患病率为2.6%~36%,痛风为0.03%~15.3%,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Meta分析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 1.1%,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
然而,目前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对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的认知方面存在许多盲区与误区,存在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患者依从性差、转归不良等状况。
因此,本指南的制订对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临床循证指南已成为发达国家临床决策的主要依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合理、安全、规范的诊疗准则。
目前全球影响力的痛风诊疗指南主要为2012年XXX(ACR)和2015年ACR/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制订的指南,但未涉及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诊疗指南(2019)解读PPT课件

心理支持重要性及方法
减轻焦虑抑郁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常因疼痛 、活动受限等症状产生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支持有助于
减轻这些负面情绪。
增强治疗信心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了 解疾病和治疗方案,从而增强治疗 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心理治疗方法
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 家庭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 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个体化治疗将成 为主流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将 更加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 的基因型、临床表现和并发 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非药物治疗将受 到更多关注
随着人们对生活方式和健康 管理的重视,未来非药物治 疗将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 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包括 饮食调整、运动锻炼、心理 干预等方面的内容。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详细解释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病因、症状、并发症及治疗 方法等相关知识。
饮食调整
教育患者了解饮食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 ,如限制高嘌呤食物、控制酒精摄入等。
生活方式改善
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增加运动、减轻体重、避免过度劳 累等,以降低疾病发作风险。
划的顺利实施。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总结
更新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新 指南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进行 了更新,更准确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和临床特点 。
更新了治疗原则和方法:新指南对高尿酸血症和 痛风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更新,包括药物治 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等 方面的内容。
智能化辅助诊疗 工具将得到应用
《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实践指南》(2020)要点

《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实践指南》(2020)要点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亦不断提高,针对该病的临床专家共识或指南不断更新,但临床上该病诊治的规范性及达标率的实质性提高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中患者对指南的理解和执行是重要环节,为此依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病友会,从患者关切的问题出发,组成患者实践指南工作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的相关原则,提出如下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实践指南意见17条。
[问题]:何谓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意见1】: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状态问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会遗传吗【意见2】: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1B)[问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高血压有无关系【意见3】: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应优先选择同时降尿酸的降压药(2C)[问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为何会造成肾脏损害【意见4】:慢性肾脏病3期以上合并痛风者优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1C)[问题]:痛风患者易患糖尿病吗【意见5】:痛风合并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药物时,应选择不升高胰岛素水平的药物(1B)[问题]:为何肥胖者易痛风发作【意见6】:痛风患者应控制体重(1C)[问题]:为何饮酒后易痛风发作【意见7】:痛风患者建议限酒(1C)[问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点【意见8】: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常有诱因,多为自限性,表现为关节肿痛[问题]:高尿酸血症患者为何建议行双能CT检查【意见9】:双能CT 检查可用于痛风的早期诊断及监测痛风治疗的效果(1B)[问题]:为何建议痛风患者检测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LA)B*5801基因【意见10】: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在使用别嘌醇前,有条件的风险人群建议行HLAB*5801检测(1B)[问题]: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吗【意见1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首选非药物治疗,如调整饮食、控制体重等(1B)[问题]:痛风患者应如何运动【意见12】:运动锻炼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之一(2C)[问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的血尿酸目标值是多少【意见13】:痛风患者的目标血尿酸水平应<360μmol/L(<6mg/dl)(1B)[问题]:痛风患者如何选择蔬果类食物【意见14】:痛风患者提倡减少高果糖蔬果摄入(1C)[问题]:痛风患者如何选择动物性食品【意见15】:痛风患者建议选择白肉,以瘦肉为主,并注意加工方式(1C)[问题]:痛风患者应如何饮水【意见16】:痛风患者每日饮水总量为2~3L,可选择小分子弱碱性水(1C)[问题]:痛风患者参加病友会有何益处【意见17】:建议痛风患者参加病友会组织(1B)。
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解读

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解读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2024)是中国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关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一项权威指南。
该指南的发表旨在提供最新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给临床医生和患者,以便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解读。
首先,该指南明确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中引起的尖锐性关节炎。
对于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指南建议男性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女性超过360μmol/L,或伴随尿酸结石或尿酸性肾病。
而痛风的诊断则需要临床症状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关节液抽取检查或尿酸结晶证实。
其次,该指南详细介绍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和病因。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在中国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与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等因素有关。
另外,该指南还指出一些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该指南列出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评估和治疗的原则。
对于高尿酸血症的一般评估,包括了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酸测定、尿尿酸测定、肾功能检查等。
在治疗方面,该指南推荐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尿酸降低药物(如别嘌醇等)和尿酸排泄药物(如丙磺舒等)来调节尿酸水平。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减少饮酒等)和生活方式改变(减轻体重、增加运动等)。
最后,该指南还强调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
因此,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对于预防和管理这些并发症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2024)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份权威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通过遵循该指南,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2020CSE《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解读

2020CSE《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解读导读:“非布司他推荐级别,国内国外指南为何明显不同?”、“‘亚临床痛风’概念的提出意义在哪?”、“糖皮质激素为何仅被推荐为二线镇痛用药?”......2020年8月20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CSE)”火热召开,在本届CSE大会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吕朝晖教授以“2019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指南解读”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报告,小编整理如下。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一经发布,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内容丰富且有诸多亮点和创新点。
吕朝晖教授拣选了其中6点进行了精彩解读,同时也解答了部分医生心中的诸多疑惑。
演讲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强调疾病知晓的重要性和终身管理的理念;2.亚临床痛风概念的提出;3.首次提出碱化尿液的方法和控制目标;4.制定了“难治性痛风”的定义;5.细化NSAIDs在痛风发作或预防发作时的推荐或建议;6.强调糖皮质激素个体化使用原则。
亮点一:新版指南强调疾病知晓的重要性和终身管理的理念1.三项建议,强调长期乃至终身治疗理念➤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知晓并终生关注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始终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都应了解疾病可能出现的危害,并定期筛查和监测靶器官损害和控制相关合并症。
2.患者应了解疾病的危害和管理的意义危害: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及其相关合并症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意义:血尿酸长期达标可明显减少痛风发作频率、预防痛风石形成、防止骨破坏、降低死亡风险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预防痛风及其相关合并症的关键。
因此,所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应知晓需终身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240-420umol/L,并为此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尿酸药物。
3.部分患者需终生用药➤大部分患者:需终生降尿酸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若低剂量药物能够维持长期尿酸达标且没有痛风石的证据,可尝试停用降尿酸药物,但仍需要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维持血尿酸水平在目标范围。
痛风的诊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NSAID。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
? 治疗急性痛风有明显的疗效
? 适用于不能耐受NSAID、s 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 ? 单关节或少关节的急性发作,可行关节腔抽液和注射
长效糖皮质激素 ? 对于多关节或严重的急性发作可口服、肌注、静脉使
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
间歇发作期及慢性期的降尿酸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 ?在开始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可预防性使用小
剂量秋水仙碱0.5mg一, 日1~2次或NSAIDs ? 最小有效剂量,1个月--6个月
降尿酸药物应用指征
? 急性痛风复发 ? 多关节受累 ? 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或受累关节出现影像学改变 ? 尿酸性肾石病 ? 痛风石形成 ? 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受损
小 S2
管
50%
S3
8%-12%
排泄
肾小球滤过 98%-100% 重吸收
分泌
40%-48% 重吸收
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原因
?排出减少 ?合成增加 ?混合
成年人的 高尿酸血症 排出减少占90%
痛风的发病机制
? 嘌呤代谢紊乱使尿酸排泄减少或尿酸产生过多 ? 高尿酸血症 ? 尿酸盐晶体沉积 ? 痛风
无高尿酸血症无痛风
? 尽早使用:最初几小时内即服用秋水仙碱有效率约 90%,发作12-24 小时内使用有效率为75%左右,如超过24小时效果难测。肾功能不 全者应减量使用。
? 毒副作用明显,50%~80%的患者在出现疗效前即已出现胃肠道副反 应. 血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异常、肾脏损害、脱 发、肌无力等。
? 2、1天内炎症达高峰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治指南解读课件

1977年ACR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
1.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或 2.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或 3.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X线表现)中6项 ⑴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 ⑵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高峰 ⑶单关节炎发作 ⑷可见关节发红 ⑸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⑹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⑺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⑻可疑痛风石 ⑼高尿酸血症 ⑽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 ⑾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证实) ⑿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三、痛风的治疗
1、治疗目标 2、饮食管理 3、急性痛风治疗 4、降尿酸药物的治疗
四、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治指南解读
一、高尿酸血症的定义
心血管、内分泌:
男性>7mg/dl 女性>6mg/dl
ACR、EULAR、日本、台湾、风湿 不分性别、年龄>7mg/dl
(1mg/dL=60µmol/L)
--见《中华风湿病杂志》2015年第7期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治指南解读
3.急性痛风的治疗
NSAIDs 为各指南一线药物 吲哚美辛、塞来昔布
秋水仙碱 ACR、风湿:一线药物 强调小剂量
EULAR、台湾:二线用药 日本:注重在急性痛风发作先兆时应用 糖皮质激素 ACR、EULAR:一线药物
日本:二线药物 台湾:三线药物
参考指南
● 美国风湿病学会 2012 年痛风诊治指南(ACR) ●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 2011 年痛风治疗指南(EULAR) ● 日本痛风-核酸代谢协会 2011 年高尿酸血症、痛风诊疗指南 ● 欧洲专家组 2013 年多国痛风诊断治疗的循证推荐意见 ● 中华风湿病学分会 2010 年原发性痛风诊疗指南(风湿)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2009 年)无症状高尿酸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01-20)

膏淋,尿道涩痛。
氧自由基,抑制氧化过氧化的作用。
甘,寒。归肺,胃 经。
清热解毒, 疏风通络。
用于温病发热,热毒 血瘀,痈肿疮疮,风 湿热痹,关节红肿热 痛。
现代网络药理学摆明,忍冬藤不仅对脂质的氧化及代谢具有正向调控 作用,还可以通过调控RNA和细胞凋亡,调控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
五、病证结合治疗—专病专药治疗
药物
性味归经
功能
主治
现代药理研究与作用机制
防风
辛、甘,微温。归膀胱、 祛风解表,胜湿
肝、脾经。
止痛,止痉。
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 痒,破伤风。
防风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免疫、活血化瘀的作用。防风水煎液可通过降低毛 细血管通透性发挥抗炎作用。
苍术
辛、苦,温。归脾、胃、 燥湿健脾,祛风
肝经。
散寒,明目。
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病机及辨证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痛风的症候分为:湿热蕴结型,瘀热阻滞型,痰浊阻滞型,肝肾 阴虚型
分型
湿热蕴结型 瘀热阻滞型 痰浊阻滞型 肝肾阴虚型
描述
下肢小关节突然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瘰”硬结,肌肤干燥, 皮色暗黧。舌质紫暗或有斑点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流行病学特点
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沿海高于内陆,城市高于农村。
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肥胖、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 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诊治指南

肥胖痛风病人常反复发生睑缘炎 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性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
实验室检查
血-尿酸、相关血脂、血糖 尿-尿酸、PH值 关节液 X线-骨质破坏 超声-关节积液、滑膜增生、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尿路结石等
血尿酸
成年男性血尿酸值约为3.5-7.0mg/dl(1mg/dl=60μmol/L),女性约为2.5-6.0mg/dl 绝经后和一样 急性发作时也可正常
痛风急性发作诱因
饮酒 过度疲劳 创伤 受凉 药物 高嘌呤饮食 手术(术后3~5天) 放疗
尿尿酸
低嘌呤饮食5天后,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600mg为尿酸生成过多型(约占10%);<600mg提示尿酸排泄减少型(约占90%),但不能除外同时存在两方面缺陷的情况。 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以800mg进行区分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注意事项
及早、足量使用,症状缓解后减停 急性发作时,不开始进行降尿酸治疗 已服用降尿酸药者出现急性发作不需停药 降尿酸药物不仅没有抗炎止痛作用,而且还会使血尿酸下降过快,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
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在开始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可预防性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
关节液
量增多,乳白色不透明 细胞数常>50 000/ul,中性粒细胞>75% 细菌培养阴性 偏振光显微镜下表现为针状或杆状的尿酸盐结晶
X线
早期正常 软组织肿胀 关节软骨边缘破坏 关节面不规则 穿凿样、虫蚀样骨质缺损
B超
可发现关节积液、滑膜增生及骨质破坏等 尿酸性尿路结石
痛风诊断
高尿酸血症 痛风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 2019)解读

流行病学
• 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族患病率为 2.6%~36%,痛风为0.03%~ 15.3%,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 趋势。
• Meta分析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 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1.1%。 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 疾病。
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CKD2期)。
*血尿酸每增加60 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1.4倍,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7%,冠心病死 亡风险增加12%。
推荐意见
• 问题2: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时机和控制目标 B.控制目标: a.无合并症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420 μmol/L; b.伴合并症时,建议控制在<360 μmol/L(2C)
*证据显示,患者血尿酸<360 μmol/L,1年内痛风复发率<14%,血尿酸>480 μmol/L,年复发率超 过50%。 *血尿酸长期控制在<360 μmol/L时,不仅可使尿酸盐结晶溶解,晶体数量减少、体积缩小,同时还可 避免新的结晶形成
推荐意见
• 问题4: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降尿酸药物的选择 选择降尿酸药物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高尿酸血症的分型。
碱化尿液药物
• 碳酸氢钠
a.碳酸氢钠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患者 b.剂量0.5~1.0 g口服,3次/d c.不良反应主要为胀气、胃肠道不适;长期应用需警惕血钠升高及高血压。 d.血中碳酸氢根浓度>26mmol/L,将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血碳酸氢根浓度<22mmol/L, 则增加肾脏疾病的风险。 e.血中碳酸氢根浓度应该维持在22~26mmol/L。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向患者详细解释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 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生活方式指导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保持充足睡眠 等,以降低尿酸水平并减少痛风发作。
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管理
1 2 3
复发预防
针对痛风患者,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复发,包括持 续降尿酸治疗、避免诱发因素、调整生活方式等 。
并发症管理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可能伴有肾脏损害、心血 管疾病等并发症,应积极治疗并发症,降低患者 风险。
多学科合作
对于复杂病例或伴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建议多 学科团队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
将指南征求意见稿发送 给全国范围内的相关领 域专家征求意见和建议 ,对反馈意见进行汇总 和分析,对指南进行相 应修改和完善。
经过多轮修订和完善后 ,形成《中国高尿酸血 症与痛风诊疗指南》最 终版,并在全国范围内 推广实施。
02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高尿酸血症定义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是指血液中尿酸浓度超过正常范 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新指南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评估和改善措施。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深入研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机制
01
进一步探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
疗靶点和方法。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02
通过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3年)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1000字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是由中国医学会代谢病学分会编写的疾病诊疗指南。
该指南主要介绍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参考。
一、高尿酸血症的诊断
高尿酸血症一般指血尿酸浓度在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或在正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下,血尿酸浓度较高。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应当同时注意与痛风等疾病的鉴别。
二、痛风的诊断
痛风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和尿酸水平的检测来诊断。
鉴别诊断中,应当注意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应当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应当包括缓解急性症状,防止病情加重,降低尿酸水平,促进尿酸排泄,预防并发症等。
四、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预防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预防应当从生活方式和饮食等方面开始,控制和改善饮食结构,避免过多的肉类和海鲜等高嘌呤食品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运动,控制饮酒等有害的生活习惯。
最新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临床诊疗指南ppt课件

药物治疗联合 生活指导
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 征;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异常
高尿酸பைடு நூலகம்症治疗目标 血尿酸<360umol/L(6mg/dl)
急性高尿酸血症性肾病:短期内出现血尿酸浓度迅速 增高,尿中有结晶、血尿、白细胞尿,最终出现少尿 、无尿,急性肾功衰竭死亡
尿酸性肾结石:20%~25%并发尿酸性尿路结石,患 者可有肾绞痛、血尿及尿路感染症状
辅助检查
• 血:尿酸【119-416umol/L(女性368umol/L),急性发作 也可正常】、相关血脂、血糖 • 尿:尿酸、PH值 • 关节液:鉴别晶体、炎性 • 组织学检查:尿酸盐结晶 • X线:骨质破坏
尿酸盐微结晶趋化白细胞
吞噬后释放炎性因子(如IL-1等)和水解酶
导致细胞坏死 释放出更多的炎性因子 引起关节软骨溶解和软组织损伤
急性发作
痛风急性发作诱因
◆ 受凉、劳累 ◆ 饮酒、高蛋白或高嘌呤饮食 ◆ 急性痛(感染) ◆ 创伤 ◆ 手术(术后3~5天) ◆ 药物 ◆ 放疗
15
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特点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临 床诊疗指南
提纲
背景与流行病学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定义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痛风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 进一步需要探讨的问题
痛风发病机制
嘌呤代谢紊乱使 尿酸排泄减少
尿酸产生过多
高尿酸血症 尿酸盐晶体沉积
痛风
痛风--异质性(heterogenous)疾病
碱化尿液
• 为防治尿酸结石的重要措施
• 碱化尿液可使尿酸结石溶解 - 尿液pH< 5.5时,尿酸呈过饱和状态,溶解的尿酸减少 - 尿液pH>6.5时,大部分尿酸以阴离子尿酸盐的形式存在 • 将尿pH维持在6.2-6.9范围最适宜 • 常用的碱性药物:碳酸氢钠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本文旨在为医务工作者和痛风患者提供全面的痛风诊疗指南。
本指南将介绍痛风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康复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一、痛风的基本概念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体内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导致尿酸在体内蓄积。
痛风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发热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二、痛风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痛风患者通常会在午夜或清晨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发热等症状,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处。
2、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尿酸水平,可以帮助诊断痛风。
正常男性血清尿酸浓度为摩尔/升,女性为摩尔/升。
3、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帮助观察关节病变情况,出现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等现象时,有助于痛风的诊断。
三、痛风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使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等,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等,可以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缓解痛风症状。
2、饮食控制: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等,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摄入。
3、生活方式改变:适当锻炼、减轻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避免使用诱发痛风的药物等。
4、局部冷敷:急性发作期可以用冷毛巾冷敷患处,减轻疼痛和肿胀。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痛风患者,如出现关节破坏、畸形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康复建议1、定期复查:痛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尿酸水平、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保持良好心态:痛风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积极配合治疗。
3、坚持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尿酸,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痛风发作。
4、合理饮食:饮食控制是痛风患者不可忽视的一环,应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
同时,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尿酸排泄。
5、避免诱发因素:痛风患者应避免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感染、手术等,以免引起痛风发作。
2020版《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解读(全文)

2020版《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解读(全文)摘要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指出,痛风的治疗目标是促进晶体溶解和防止晶体形成,合理使用降尿酸药物进行血尿酸达标治疗,并积极开展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疾病预后。
与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的管理相似,改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综合管理控制危险因素是控制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核心。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分级诊疗的不断推进,我国基层医生或全科医生接诊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数量也连年攀升,这就要求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掌握典型痛风的诊疗方案、了解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并熟练掌握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技能。
经调研发现,目前社区医生对痛风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较高,但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的认知、药物的合理应用及患者管理方面与现行指南推荐之间仍存在着很大差距。
为此,我们联合了国内长期从事痛风研究的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指南和推荐并结合基层医生的需求,制定完成了《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指南》)。
以下就《指南》中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以供参考。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指出,痛风的治疗目标是促进晶体溶解和防止晶体形成,合理使用降尿酸药物进行血尿酸达标治疗,并积极开展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疾病预后。
与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的管理相似,改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综合管理控制危险因素是控制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核心。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分级诊疗的不断推进,我国基层医生或全科医生接诊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数量也连年攀升,这就要求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掌握典型痛风的诊疗方案、了解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并熟练掌握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技能。
经调研发现,目前社区医生对痛风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较高,但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的认知、药物的合理应用及患者管理方面与现行指南推荐之间仍存在着很大差距。
为此,我们联合了国内长期从事痛风研究的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指南和推荐并结合基层医生的需求,制定完成了《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指南》)。
【全文】中国痛风与高尿酸血症临床诊治指南

尿酸的产生
5-磷酸核糖+ATP
从
PRPS
头
1-焦磷酸-5-磷酸核糖
合
成
腺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酸 鸟苷酸
APRT
补
HGPRT
救 合
成
腺嘌呤
次黄嘌呤
鸟嘌呤
XOR
降
8-羟基腺嘌呤 黄嘌呤
解
XOR
2,8-二羟基腺嘌呤
PRPS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 XOR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
2. 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预防痛风石的沉积, 保护肾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
3. 纠正高尿酸血症,阻止新的MSU晶体沉积 促使已沉积的晶体溶解,逆转和治愈痛风
理想血尿酸值为300 umol/L以下
一般治疗
• 低嘌呤饮食 • 多饮水 • 碱化尿液 • 急性期休息 • 避免外伤,受凉,劳累 • 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 相关疾病的治疗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1)
按照痛风自然病程,分期进行药物治疗 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同时具有抗炎症和降尿酸的作用 药物选择: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秋水仙碱(colchicine)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AGA禁用降尿酸药:降尿酸药物不仅没有抗炎止痛作用,而且 还会使血尿酸下降过快,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 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2)
及早、足量使用,症状缓解后减停 急性发作时,不开始给予降尿酸药 已服用降尿酸药者出现急性发作不需停药
间歇发作期及慢性期的降尿酸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预防性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在开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R痛风严重程度量化评估
VAS评分:轻≤4分 中5-6分 重 ≥7 分 受累关节数目 轻:1个或几个小关节 中:1-2个关节 重:多关节3个大关节;或≥4个关 节,至少含1个关节区域 前足(包括跖趾关节和大脚趾)、中足(跗关 节)、踝/后足、膝、髋、手指、腕、肘、肩
评价严重性 轻、中度痛,单(少)关节 单药治疗 重度痛,多关节 初始联合治疗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诊治指南解读
2016-08-25
参考指南
● 美国风湿病学会 2012 年痛风诊治指南(ACR) ●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 2011 年痛风治疗指南(EULAR) ● 日本痛风-核酸代谢协会 2011 年高尿酸血症、痛风诊疗指南 ● 欧洲专家组 2013 年多国痛风诊断治疗的循证推荐意见 ● 中华风湿病学分会 2010 年原发性痛风诊疗指南(风湿)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2009 年)无症状高尿酸 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的中国专家共识(心血管) ● 中华内分泌学会 2013 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 共识(内分泌) ● 台湾 2007 年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诊疗指引
避免
高嘌呤含量的内脏 (如:杂碎、肝、肾 脏)B
限制
根据食物量: 牛肉、羊肉、猪肉 高嘌呤含量的海鲜 高果糖:饮料、 (如沙丁鱼、贝壳类) 蜂蜜、苹果、梨 B
鼓励
低脂或脱脂乳制品B
以及热带水果
高果糖的玉米糖浆 如糖苏打水、其他饮 料或食物C
天然甜的果汁 蔗糖和加糖饮料以及 甜点精盐,包括酱汁 相对安全的水果: 和肉汁C
2011年EULAR诊断建议
2015年痛风分类标准: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 抗风湿病联盟联合发布
本项新的痛风分类标准要求至少存在外周关节或滑 囊肿胀、疼痛或压痛中的一种症状。在有症状的关 节/滑囊(例如滑液)或痛风石晶体的存在时痛风患 者分类的补充依据,且不需要进一步评分。进一步 评分涉及临床(关节/滑囊受累,症状发作特征和时 程模式)、实验室(血清尿酸盐,MSU阴性关节液 穿刺)和影像学(在超声中的双轮廓标志或双能CT 尿酸盐,X线中痛风相关的侵蚀现象)信息。积分≥8, 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分别92%和89%)。
(1mg/dL=60µ mol/L)
人体正常生理条件下,血液中至少有98%的 尿酸以尿酸盐形式存在的,其溶解度约为 6.4mg/dl,另有4~5%与血浆蛋白可逆性结 合。 因此血中尿酸盐总的溶解度为6.8mg/dl,大于 7.0mg/dl即可能在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 肾脏等组织沉积致病。
1977年ACR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
目录
一、高尿酸血症的定义
二、痛风的诊断(分类)标准
1977ACR 2011EULAR 2015ACR/EULAR
三、痛风的治疗
1、治疗目标 2、饮食管理 3、急性痛风治疗 4、降尿酸药物的治疗
四、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
一、高尿酸血症的定义
心血管、内分泌:
男性>7mg/dl 女性>6mg/dl ACR、EULAR、日本、台湾、风湿 不分性别、年龄>7mg/dl
0 4
三、痛风治疗
1.治疗目的 迅速有效的终止急性发作 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复发 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或逆转因尿酸/尿酸盐 晶体在关节肾脏或其他部位沉积所致的损伤 预防或改善伴发的相关疾病。 日本:将改变生活习惯、改善心血管事件高风 险的患者生命预后,作为最终的治疗目标。
2.痛风患者的饮食管理
各个指南都强调了非药是综合治疗的基础,应贯彻始终。
NSAID或COX-2 抑制剂
秋水仙碱
关节腔内或全身 糖皮质激素 成功
治疗结局
单药转换 联合用药
治疗结局 成功 反应不足 IL-1抑制剂等
发作完全缓解2W后检测尿酸 水平 间歇期和慢性期的药物预防 和治疗(见下文)
4、降尿酸药物治疗
a.降尿酸药物指征 EULAR 反复发作急性痛风(>1次/年)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石沉积 泌尿系统结石 影像学出现痛风的典型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尿酸水平:非降尿酸治疗中、距离发作>4周检测, 可重复检测;以最高值为准 <4mg/dl (240umol/L) 4~<6mg/dl (240~360umol/L) 6~<8mg/dl (360~480umol/L) 8~<10mg/dl (480~600umol/L) ≥10mg/dl (600umol/L) -4 0 2 3 4
b.开始降尿酸时机
EULAR 不建议在急性痛风发作时开始或停止降尿酸治疗,一 旦使用即终身使用 大多指南均推荐在急性痛风发作平息至少2周以后,开始降尿 酸治疗 台湾:急性发作期尿酸药物的使用对疾病控制并无益处 日本:痛风急性发作时如果进行降尿酸治疗,会使血清尿酸 浓度波动,大多会使痛风症状加重 ACR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在有效抗炎治疗的前提下可以开始 降尿酸治疗(C级证据)
c.降尿酸药物种类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嘌呤类:别嘌醇、奥昔嘌醇
非嘌呤类:非布司他
丙磺舒、苯磺唑酮、苯
降尿酸药物
促尿酸肾脏 排泄药
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溴马隆
尿酸转运蛋白1抑制剂
氯沙坦、非诺贝特
促尿酸肠道排泄药:活性炭类的 吸附剂
促进尿酸分解的药物——尿酸氧化酶
d.降尿酸药物的选择
ACR:别嘌醇、非布司他 一线药物 丙磺舒 二线药物
1 2
1 2 3
典型的急性发作: 1. 疼痛达峰< 24h ; 2. 症状缓解
≤ 14d; 3.发作间期完全缓解。符合上述 ≥2项(无论是 否抗炎治疗) 首次发作 反复发作
评 分 1 2
痛风石证据 :皮下灰白色结节,表面皮肤薄,血供
丰富;典型部位:关节、耳廓、鹰嘴滑囊、手指、肌 腱(如跟腱) 没有痛风石 存在痛风石 0 4
适用标准:至少一次外周关节或滑囊肿胀、疼痛、 压痛 确定标准:证实关节或滑囊存在尿酸钠晶体 分类标准:累计≥8分可诊断 评分
临床特点
受累关节分布:曾有急性发作的关节 / 滑囊部位 (单或寡关节炎) 踝关节或足部(非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受累关节急性发作时症状:1.皮肤发红(患 者主诉或医生查体);2.触痛或压痛;3.活动障 碍 符合1个特点 符合2个特点 符合3个特点
蔬菜C
过量饮酒(定义为男 酒精(尤其是啤酒, 等 性每日2次以上和女性 其次是葡萄酒和烈酒) B 每日1次以上)B 在痛风频繁发作期或 进展性痛风控制欠佳 期间饮酒C
草莓、柠檬、杨梅
未涉及含有嘌呤的蔬菜和豆类
更新痛风饮食治疗的新观点
含糖饮料和果汁引起痛风发病的风险和啤酒相似 高嘌呤食物中动物嘌呤与植物嘌呤对痛风的影响不 同 肉类中红肉与白肉对痛风的影响不同 注意选择摄取果糖含量较低的新鲜水果 饮食控制不仅包括食物种类的选择,还应注意量和 热量的控制 --见《中华风湿病杂志》2015年第7期
1.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或 2.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或 3.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X线表现)中6项 ⑴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 ⑵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高峰 ⑶单关节炎发作 ⑷可见关节发红 ⑸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⑹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⑺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⑻可疑痛风石 ⑼高尿酸血症 ⑽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 ⑾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证实) ⑿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3.急性痛风的治疗
NSAIDs 为各指南一线药物 吲哚美辛、塞来昔布 秋水仙碱 ACR、风湿:一线药物 强调小剂量 EULAR、台湾:二线用药 日本:注重在急性痛风发作先兆时应用 糖皮质激素 ACR、EULAR:一线药物 日本:二线药物 台湾:三线药物
急性期联合用药:
NSAIDs+秋水仙碱 GCs+秋水仙碱 局部GCs+秋水仙碱/NSAIDS (全身使用GCs不能联用NSAIDs) 难治性痛风 IL-1抑制剂
ACR、EULAR:不推荐降尿酸药物治疗
内分泌:经过生活干预和饮食调整,以及伴发 疾病的治疗,如果SUA仍超过正常值,即男> 7mg/dl、女>6mg/dl,应进行降尿酸药物干预。
12:09
e.达标治疗
日本、心血管、风湿:SUA<6mg/dl ACR、EULAR、台湾:无痛风石<6mg/dl 有痛风石<5mg/dl 降尿酸药物联合用药 抑制尿酸生成药+促进尿酸排泄药
f.预防用药
降尿酸治疗开始时 ACR:小剂量秋水仙碱或小剂量NSAIDS 一线 药物 小剂量GS≤10mg/d 二线药物 持续时间 有痛风活动迹象(体检发现痛风石、近期急性 痛风发作、慢性痛风关节炎及或血尿酸水平达 标)6个月 或无痛风石者SUA达标后3个月 有痛风石者SUA达标后6个月
关节液分析:由有经验的医生对有症状关节或滑囊进行
穿刺以及偏振光显微镜检查 未做检查 尿酸钠结晶阴性
评 分
0 -2
影像学特征
(曾)有症状的关节或滑囊处尿酸钠晶体的影像学证据: 关节超声“双轨征”,或双能CT的尿酸钠晶体沉积 无(两种方式)或未做检查 存在(任一方式)
痛风相关关节破坏的影像学证据:手 / 足 X 线 存在至少一 处骨侵蚀(皮质破坏,边缘硬化或边缘突出) 未或做检查 存在 0 4
HLA-B5801(亚洲人群:CKD3级以上的韩国人、全部汉族中 国人、泰国人)
尿酸氧化酶:最后备选
EULAR:别嘌呤醇 一线药物 苯溴马隆、非布司他 二线药物 尿酸酶 最后备选 日本:苯溴马隆、别嘌醇、非布司他 一线 药物 台湾:苯溴马隆 一线药物 风湿:别嘌醇、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 马隆 一线药物 心血管、内分泌:别嘌醇 一线药物
EULAR:小剂量秋水仙碱 一线药物 小剂量NSAIDs或小剂量GS 二线药物 降尿酸药物使用前2周开始,持续时间 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日本:小剂量秋水仙碱 台湾:小剂量秋水仙碱,持续时间3-6个月 风湿:小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持续时间至 少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