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基本情况
泗阳产业发展趋势
泗阳产业发展趋势泗阳产业发展趋势引言泗阳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南部,是宿迁市的一个县级市。
泗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区域。
本文将探讨泗阳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一、泗阳现状分析1.经济概况泗阳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农业是泗阳的传统支柱产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
制造业方面,泗阳拥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如泗阳粮油厂、泗阳纺织厂等。
服务业是泗阳的新兴产业,包括金融、商贸、旅游等领域。
2.自然资源泗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
泗阳位于淮河支流泗水流域,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水产养殖和水利工程。
泗阳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砂石等,尤其是煤炭资源储量较大。
土地资源方面,泗阳大部分是农田,具备农业生产的基础。
3.交通条件泗阳交通便利,有多条公路和铁路穿境而过。
泗徐高速公路和宿淮高速公路贯穿泗阳,使泗阳与南京、宿迁等城市相连。
泗阳还有泗宿铁路和阜宁至泗阳铁路通过,方便了泗阳的物流运输。
二、泗阳产业发展优势1.农业发展优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泗阳拥有良好的农田资源和农业环境,适宜发展粮食种植、畜牧养殖等农业产业。
泗阳的农田灌溉条件良好,可以保证农作物的水分供应。
此外,泗阳还有丰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2.制造业发展优势泗阳的制造业已初具规模,有一些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泗阳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在于离得近的市场需求较大,如南京、上海等地的工业企业需要大量的原材料。
另外,泗阳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制造业提供了基础材料。
3.生态旅游发展优势泗阳山水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泗阳的旅游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如五泄湖景区、夏瘾山风景区等。
泗阳的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在于可以结合泗水湿地、五泄湖和泗阳山脉等资源,打造一条生态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泗阳观光游玩。
三、泗阳产业发展趋势1.农业结构调整泗阳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应该采取多样化种植模式,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培育其他经济作物。
泗阳介绍词
泗阳介绍词
泗阳,位于江苏省徐州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作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泗阳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
泗阳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泗阳地区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公元前134年,秦统一六国后,泗阳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县,直到西汉时期才废除。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设淮阳、泗阳、宿县三县,泗阳成为江苏省的一个县。
如今,泗阳已经成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大学所在地。
泗阳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
这里有山水秀丽的淮河风景区、历史文化悠久的洪泽湖风景区、生态环境优美的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是游客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此外,泗阳还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如古彭城、三台山、桃花岛、孔庙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除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外,泗阳也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
近年来,泗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如成为江苏省智能制造基地、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等。
泗阳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了江苏省的一个重要的经济节点。
泗阳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
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都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风光,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泗阳县三大主导产业现状介绍
泗阳县三大主导产业现状介绍一、纺织服装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泗阳的传统主导产业,自20世纪20年代起,历经近百年发展,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渐趋完备的产业体系,已经列入江苏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泗阳棉纺产业被江苏省政府作为唯一棉纺产业集群试点县,从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为促进纺织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围绕打造“华东新兴纺都”目标,建设政府主导型纺织产业发展机制,泗阳县坚定不移地走资源集约开发型产业化发展路子,着力引进一批超亿元、超十亿元的龙头纺织企业,进一步做大泗阳纺织产业的规模,拉动纺织产业升级。
目前,全县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16户,投产和在建纺织生产能力超过142万纱锭,已形成以棉纺织、绢丝为主,兼有混纺、针织、服装加工的工业体系。
县经济开发区内拥有纺织服装企业占开发区企业总数的21.5%,纺织服装企业已经成为开发区第一产业。
2007年,一大批温州、吴江、嘉兴、佛山等地织造客商纷至沓来,产业配套能力强,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江苏千仞岗羽绒服、华威纺织、申禾实业、正大亚星织造、三川染整、温州豹子头服饰、香港大南制衣等知名企业先后落户,全国第二大绢纺企业----泗绢集团的SPCC牌绢丝出口量雄居全国第一,产品占据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70%以上市场份额。
同时,为纺织服装配套服务的国家棉花储备库、新长铁路庄圩站运棉专线、棉纺织品专业市场等重点工程已全面规划建设,将对泗阳纺织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泗阳打造华东地区新兴纺都得到省委书记梁保华等领导的关怀支持。
泗阳属北温带季风性气候、碱性沙质土壤,气候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宜棉花生长,是全国著名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县,植棉历史悠久,有50多年的植棉史,植棉技术成熟,全县植棉能力达30万亩,皮棉总产量超过1800万公斤,“泗阳大棉花”蜚声全国。
泗阳棉花原种场是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棉花良种培育基地,先后培育了“泗棉3号”、“泗棉4号”、“泗抗1号”、“泗杂3号”、“泗优1号”等系列优良品种,在安徽、山东、河南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南部植棉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泗阳县众兴镇情况简介(2)
众兴镇党委创先争优活动简介众兴镇是泗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66个村(居),总人口31.8万,全镇共有党总支25个、党支部177个,党员10508名,其中建国前老党员76名。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按照“有利于活动开展、有利于党员参加、有利于取得实效”的原则,抓好抓实公开承诺、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等重点环节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强化责任比奉献、立足岗位创一流”、“立足岗位争先进,冲刺全年总目标”和争当“五满意”先锋等活动,充分激发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学、比、创、争”热情,为顺利完成2010年度全镇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过程中,紧密结合各项中心工作,务求工作实效、彰显自身特色。
一是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彰显特色。
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工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全镇工业经济水平。
全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财政收入4.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4亿元。
二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彰显特色。
把创先争优活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大力实施“双创双富”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年内,全镇各村(居)集体经济全部超5万元,其中20个村(居)达10万元,2个村(居)超50万元,2个村(居)达到100万元。
三是在民生保障中彰显特色。
把民生普惠作为党委创先争优的首要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10年,全镇新农保参保率达98%以上、发放低保户保障金3656.4万元、发放廉租房补贴资金93.2万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71.6%。
四是在推动工作中彰显特色。
探索实施了成果倒逼、进度控制和督查督办工作推进机制,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有力推动全年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泗阳县邮编
泗阳县邮编泗阳县是中国安徽省宿州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宿州市西南部,东经117°38′,北纬33°43′。
泗阳县总面积约为2357平方公里,辖8个镇、5个乡,共有131个行政村,其中乡镇占地2146.6平方公里,农村占地211.4平方公里。
邮编为246700,电话区号为0557。
泗阳县地处淮河中上游地区,地势以平原为主,属于暖温带,气候温和湿润。
全县无河流穿越,主要水系有青塘河、逍遥河等。
境内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境内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泗阳县以水稻产量较高而著名,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泗阳县自古以来就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名人,如战国时期的赵胜、汉朝大将冯唐等。
泗阳县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诸多历史文化景点,如古戏台遗址、古代陶瓷窑址、明清古民居等。
另外,泗阳县自然风光优美,有着丰富的湖泊、森林资源,是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泗阳县也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地区。
近年来,泗阳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同时,加快招商引资,鼓励发展工业,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泗阳县还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交通运输、水利条件,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社会事业建设方面,泗阳县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都得到了充分重视和发展。
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完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和利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服务。
泗阳县还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广水肥一体化等环保技术。
同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总的来说,泗阳县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
它正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泗阳发展情况
泗阳县情况简介泗阳县隶属于1996年新设立的地级宿迁市,东临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安市,南濒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县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总人口98万,“泗水古国、意杨之乡、新兴纺都、生态家园”是泗阳的城市名片。
历史人文。
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100多年建县史,是西汉时期江苏境内与徐州的楚王、扬州的广陵王并列齐名的泗水王都城所在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代织花机改革者、被奉为“卢祖”的卢廷兰,明代真草书法名家林大木,近代第一个获博士学位的数学家胡明复,著名地理历史学家张相文,天文学家漆贯荣教授,农业种子专家王尧平,原任共和国文化部长孙家正等,均出生于此。
泗阳属典型的南北文化交流交汇地带,长期受南方吴越文化、北方齐鲁文化和本地楚汉文化的多元影响,既得南方人的聪慧勤劳,又兼具北方人的淳朴豪爽。
浓郁的“三创”精神与勤劳智慧、淳朴善良、开明开放的自然禀性相互交融,构成了今天泗阳人文的独特内核。
凭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传承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泗阳已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杨树节暨中国杨树产业博览会、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赛,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带动力不断提升。
区位物流。
泗阳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与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的结点,处于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长三角、沿江、东陇海三大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
既直面长三角,连接国际大市场,又背靠淮海经济区22个地市,辐射中西部地区;既是国内生产要素流动的战略要冲,又是国际资本和产品流动的必经之径。
水陆交通物流便捷,横贯东西的徐(州)盐(城)高速,与京沪、徐宁、宁连、沿海等五大高速连接互通;国家一级干线新长铁路以及“十一五”规划建设的宿(安徽宿州)淮(江苏淮安)铁路、京杭大运河穿越全境,新长铁路泗阳站已投入运营,宿淮铁路泗阳站、京杭运河泗阳港正在规划建设中。
泗阳距南京2小时车程,距开通国际标准物流业务的上海4小时车程,距开通国际航班的连云港海港100公里。
产业特色。
泗阳县基本情况
泗阳县情1、历史沿革2、地理人口资源3、近几年获得荣誉(省以上)4、综合实力5、招商引资及经济开发区建设6、工业经济7、财税金融8、科技质量安全环保9、外资外贸10、城市规划建设管理11、服务业发展12、国土13、交通14、乡镇简介15、三农及村镇建设16、教育17、医卫18、劳动就业19、社会保障20、文化事业1历史沿革泗阳建制始于周而定于秦,从西周建厹(音:求)犹国起,至今已3000余年。
秦置凌县,西汉改称厹犹县。
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建泗阳县;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在泗阳、凌县、于县等地设置泗水国。
汉后战乱频仍,泗阳建置名称多变。
三国时期称魏阳,晋置宿豫,唐改宿迁,元朝改称桃源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湖南省桃源县重名,复称泗阳。
抗战时期,泗阳与邻县部分地区分设泗沭、淮泗、泗阳、运河特区4个县级民主政权。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运河特区撤,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裁淮泗入泗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泗沭与泗阳合,基本恢复原泗阳建置,隶属淮阴专区(今淮安市)。
1996年,划归新设地级市宿迁。
泗阳拥有5000年文明史和2100余年建县史,是西汉时期今江苏境内与徐州楚王、扬州广陵王并列的泗水王都城所在地。
泗阳作为泗水国都城持续120余年,先后经历了五代六王,即泗水思王刘商(前113年—前103年)、泗水哀王刘安世(前103年—前102年)、泗水戴王刘贺(前102年—前80年)、泗水勤王刘综(前80年—前41年)、泗水戾王刘骏(前41年—前10年)、泗水王刘靖(前10年—9年,王莽篡汉被贬为公)。
2003年,境内大青墩汉墓开启,出土各类稀世珍贵文物1000余件,其中车马俑、泗水王棣等数十件文物填补了我国考古史空白,错金银弩机有“西汉第一弩”之称,被南京博物馆视为镇馆之宝。
地理人口资源泗阳是江苏省52个县市之一(通州撤市改区后应为51个),是苏北宿迁市三县两区之一,位于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北岸,东与周恩来故乡淮安接壤,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
泗阳县基本情况
泗阳县基本情况
泗阳是西汉泗水王国都城所在地,历史悠久,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建县史,因位于泗水之北而称泗阳;泗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既得北方齐鲁文化之神韵,又兼南方吴越文化之灵秀,更集本地楚汉文化之精髓。
泗阳隶属于1996年新设立的地级宿迁市,位于旖旎动人、荷藕飘香的洪泽湖北岸,东与世纪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安市接壤。
全县面积1418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场、总人口97万。
泗阳既处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结点,又处在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区和东陇海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是一个地域广阔、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生态大县,也是一个政策宽松、商机无限、优势独特的投资乐园。
近年来,泗阳县先后被评为“2009年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5年荣获市招商引资先进集体。
2009年,泗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2亿元,同比增长14.1%,同口径财政总收入16.7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6%、39.8%。
2010年,全县上下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跻身苏北第一方阵、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奋斗目标、大力度紧盯大项目,高起点创新促转型,聚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强农富民、生态立县、民生普惠、创新创优“六大战略”,深入推进
新兴产业3年超200亿、乡镇财政收入3年超3000万、滨水城市3年大变化、“教育名县”3年达目标、“国家级生态县”建设3年见成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3年再夺标“六大规划”,奋力开创泗阳新一轮跨越发展新局面。
加强产业人才引育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加强产业人才引育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人才工作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人才是推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是关键。
为进一步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近期,泗阳县对各类人才特别是产业人才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泗阳县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引资与引智并重、引才与育才并举、平台建设与产学研合作并齐,推动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互促并进,先后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1900多名,研究生学历人才69名,创建100多家企业研发中心,开办2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MBA培训班,全面推进与中国林科院、苏大等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26人入选省、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力推进了“3+4”产业集聚升级,特别是以国内首批赴美学习非晶硅电池技术的周庆明等一批新能源高端人才的落户,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快速崛起。
但从总体上看,全县人才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不足,中高层次人才有待集聚。
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较低,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的比例不到10%,高层次人才更为稀缺,人才依然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是分布失衡,拉动经济作用有待增强。
受过高等教育人才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和教育卫生行业,企业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占全县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的比例不到5%,不能有效支撑产业发展。
三是管理缺位,产业人才机制有待完善。
机关事业单位和教育卫生行业人才管理机制较为完善,有正常的财政投入经费和专门管理部门,但产业人才还缺乏有效管理,引进培育、服务保障等制度和机制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
二、原因分析1、历史因素。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总量少、层次低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加上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空间和容量较小,决定着人才队伍实现质的转变还有一个较长过程。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扶贫效果明显
调研归来STUDY2017.05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2017年3月20日~4月13日,本人赴江苏省泗阳县参加农业部2017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发现当地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扶贫效果明显。
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大约4000元”全国扶贫标准,江苏省在2015年底已实现这一标准,目前,泗阳县提出的扶贫标准是“十三五期间内人均收入6000元”,可以说,扶贫工作泗阳县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一、情况简介泗阳县现有低收入农户3.7万户、12.12万人,主要采取的是“以创业就业为主要抓手,以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救助关爱为兜底保障”的扶贫模式,突出产业扶持和项目带动。
通过“四送”(送岗位、送项目、送政策、送温暖),扎实推进“扶贫菜单”创业、“家门口”就业工程和“联村共建”项目,积极营造“鼓励创业、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发展氛围,构建“穷人看能人、能人盯项目、项目贴市场、市场引资本”的良性循环。
共实施精准扶贫菜单项目1.59万个、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2亿元、购买859个公益性岗位、建设59个家门口就业项目等,为3700余个低收入劳动力提供了工作岗位,产业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具体做法泗阳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户” 、“龙头企业+农户”、“产业园+农户”、“能人大户+农户”等多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联系,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产业扶贫中带动低收入群体脱贫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型经营主体,通常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他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引领力量。
普遍具有思想活跃、与时俱进、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等特点,并有一定经济实力、技术支撑、产业发展基础,以及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互联网销售基础。
充分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可以起到较好的带动和帮扶作用。
泗阳
泗阳城乡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作者:高长亮近一个时期以来,泗阳县委、县政府在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关系的前提下,着力抓好工业突破和城乡建设,全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促使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
在推进“三化”的进程中,全县上下科学分析了城市化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载体、纽带和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作用,对城乡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
正确认识我县城乡建设发展现状,科学分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发展思路,这对于促进泗阳城乡建设健康、协调、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泗阳城乡建设发展现状泗阳县是苏北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地处苏北腹地,位于宿迁市的东南部,东临淮安市淮阴区,南濒洪泽湖,北接沭阳县,西连宿城、宿豫两区,县域总面积1418km2,其中耕地面积82.66万亩,水域面积65万亩;全县总人口94.1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4.4万,城市化率为25.9%;全县辖18个建制镇,2个场(原种场、农场),其中省级重点小城镇2个(新袁镇、王集镇),市级重点小城镇2个(裴圩镇、爱园镇),共有253个行政村(居),规划建设212个中心村。
泗阳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除粮、棉、蚕桑、水产之外,林业及木材加工业是泗阳经济的支撑产业,泗阳的二、三产业相对滞后。
2003年全县实现GDP51.72亿元,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为35.44:34.80:29.76,当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53亿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90元。
面对70万名低收入的农民,“三农”问题对泗阳来说尤为严峻。
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泗阳县城,目前建成区面积17km2,城区人口16万人,城市布局由西向东分别为西工业园区、新老城区、东工业园区,呈“一城、两园、三河”“一体两翼”的建设发展格局。
经过近几年的连续投入,特别是今年以来加大了建设开发力度,城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道路框架基本形成。
“七横九纵”(七横:由北向南分别为沈阳路、鞍山路、北京路、淮海路、众兴路、黄河路、南宁路;九纵:由西向东分别为常州路、西康路、西安路、洋河路、人民路、桃源路、运河大道、上海路、浦东路)的主干道体系呈方格网状覆盖整个城区。
泗阳县地图
泗阳县地图泗阳县位于中国江苏省宿迁市东北部,是宿迁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地理坐标为北纬33°42′21″、东经118°41′13″,总面积为1578平方公里。
泗阳县地处北纬33°与皖江交汇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泗阳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临淮河,西界母台山,南濒皖江,北接沭阳县,具备了良好的交通优势。
县城距离宿迁市区约27公里,距离南京市约160公里,距离淮安市约100公里,交通便利。
泗阳县地处于江苏省宿迁市的东北部,是宿迁市的门户之一。
泗阳县地图上可以看到,其河网密布,水资源较为丰富。
泗阳县境内有皖江自北而南流经,注入长江。
县境内还有一些大小河流,如济川河、庐江河等。
这些河流为泗阳县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泗阳县地图上还可以看到,泗阳县境内有一些小山丘和丘陵地带。
境内最主要的山脉是母台山,位于泗阳县西界。
母台山海拔高约340米,素有“泗河屏障”之称,是泗阳县的一处重要自然景观。
泗阳县地图上标示的还有一些乡镇和行政区划。
泗阳县下辖4个镇,分别为:开元镇、恒春镇、城东镇和洋沟镇。
这些镇区都是泗阳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主要地区。
泗阳县地图上还可以看到,该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境内有大片的耕地和农田,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如小麦、水稻、蔬菜等。
此外,该县还拥有一定的矿产资源,有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
泗阳县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年降雨量适中,适宜农业生产。
这种气候条件也给泗阳县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除了自然资源丰富外,泗阳县地理位置的优越也使得该地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该县紧邻宿迁市,具备了与外部进行经济交流合作的便利条件。
同时,泗阳县还是水、陆交通的交叉点,交通枢纽的作用十分明显。
附近的城市如南京、淮安等也与泗阳县相近,交通便利,为泗阳县带来了外来人口和市场需求。
总之,泗阳县地图上展现了这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势。
关于泗阳县城市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泗阳县城市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孙其涛众兴镇是泗阳县的座下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92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党员7800名。
辖21个社区,包括12个城市社区和9个农村社区。
社区居委会(以下简称社区)是协助镇党委、政府开展群众工作、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直接承担着居民自治功能,是服务群众的前线阵地,是做好社会管理、计划生育、综治、就业和再就业等各项社会服务工作的窗口。
为研究和探索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我对泗阳县众兴镇城市社区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基本摸清了泗阳县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并对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和原因所在作了初步分析,提出几点思考。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一)社区居委会的设置。
2012年底对城市12个社区进行了调整,过去的社区存在着区域界址不清晰、人口户数不均衡、干部人事不对等、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众兴镇根据省市的文件精神,把握四个原则(地界清晰、合理划分;整合资源、发挥功能;尊重历史,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发展)对社区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前的城市社区范围:东至上海路,南至大运河,西至泗水大道,北至泗水大道,面积18.702平方公里;调整后的城市社区范围:东至泗塘河、南至大运河、西至泗水大道,北至葛集支渠,把丁家沟村纳入城市社区范围,规划面积30.255平方公里;撤销运河社区、淮海社区、丁家沟村,新组建府苑社区、詹庙社区,调整后城市社区为12个。
(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建设的突破口是解决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
目前,泗阳县城市12个社区,其中2个标准化示范社区服务中心,西康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为2300平方米,西湖社区为1000平方米,按照“五室一厅一栏一广场”的标准,并统一配置了办公桌椅、书柜、健身器材等设备,使社区活动阵地实现了环境优越、设施齐全、服务便利的目标。
其余10个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多为租赁、借用或为临时用房,软硬件设施也不到位。
泗阳商业项目定位报告()
泗阳商业项目定位报告第一章基本数据统计情况一、泗阳城市概况泗阳县地处江苏省北部,南濒洪泽湖,北连沭阳县,西南与泗洪县接壤,西北与宿豫区毗邻,东部与淮安市淮阴区交界。
全市总人口为95.32万人,泗阳属于标准的内陆型县级城市。
从城市道路建设看,市内道路建设完善,分布合理;从交通路线上看,泗阳县南濒洪泽湖,北枕新长铁路,京杭大运河横贯东西,325省道、245省道、徐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临近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港口和白塔埠机场。
交通便利,多种交通方式相辅相成,成为泗阳县招商引资的先决条件。
泗阳县委、县政府将按照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带领泗阳人民开拓创新,继往开来,努力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如既往地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各方企业家来泗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目前泗阳县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土地供应不断扩大;商品房均为期房销售,居民购买力强劲;房价价格结构合理、房型结构多种多样。
二、泗阳商业概况(一)商业地产特点1.泗阳楼盘的特征很好的印证了苏北人求于安逸的消费习惯,往往是体现了实用的特点,几乎所有的楼盘都是商住两全,1、2层是商铺,2层以上都是住宅;2.楼盘体量相对不大,均以小面积商铺为主,开间多为3.6至4米,进深在8至10米左右,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商品类型相对集中;3.近几年随着外地开发商进入泗阳市场,带来了外地较为流行的建筑风格;(如凤凰苑、泗水古城)4.同时随着外地策划代理公司的介入带来了新的概念,所以近期有部分楼盘开始针对城市文化发展做文章,开始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出多功能的商业步行街,成为市区商铺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二)商业发展规模1.市区的商业主要是以小面积商店为主,只有几家比较大的商场和超市,但其规模并不大,营业面积多在1000到2000平米左右,购物环境一般,商品种类不丰富也不流行。
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连锁品牌均以代理加盟的模式进入泗阳市场,销售情况良好。
2.市区商业覆盖率比较高,基本上住宅底层都为商铺,包括大量私有住房也将一层改建为营业用房,大大小小的商店随处可见。
泗阳县房地产行情市场调研报告
泗阳县房地产行情市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更准确把握泗阳县整体经济概况及进展趋势水平,分析本地房地产进展现状及趋势。
调研方式:观看调研抽样访谈资料政府取证调研内容:1. 地理位置:泗阳位于江苏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南滨洪泽湖,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北邻沭阳县,西南与泗洪县交壤,西与宿城区交界。
总面积1418平方千米。
泗阳境内无山丘,一片平原,只有个别地域有低矮垄岗。
总地形西高东低,属黄淮冲积平原。
地面相对高程多数介于12米~17米之间,京杭大运河横穿泗阳东西50千米,成为天然的“分水岭”。
运河以南,北高南低,境内河流皆流入洪泽湖,统属淮河水系;运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皆属沂、沭水系。
2.交通泗阳交通十分方便,京杭大运河、徐淮公路和兴修中的徐、宿、淮、盐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泗沭公路纵贯南北;淮沭新河、新长铁路穿越东北部边境,南有洪泽湖,北有六塘河、大涧河,物资集散、旅客运输均较便利。
3.行政计划全县设置16个镇、7个乡、2个场,306个村(居)委会,总面积为1726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17万人。
2004年3月,县的洋河镇、仓集镇、屠园乡、郑楼镇、中扬镇等5个乡镇划归宿城区管辖,目前,全县设12个镇、6个乡、2个场.总面积为1418平方千米,总人口为94万人4.人口情形全县有汉、回、苗、彝、壮、满、哈尼、布依等33个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
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90%。
全县总户数万户,户籍人口万人。
全年人口诞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加率‰。
男女性别比为:100。
非农人口比重%。
5.农业概况农业农村投入不断加大,全年争取水利项目资金7000余万元,完成淮泗挡洪闸等灾后重建工程,累计完成土方1650万方;投入资金625万元,完成了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全年土地复垦新增耕地8482亩。
千年古城“泗水国”都邑——江苏泗阳县
千年古城“泗水国”都邑——江苏泗阳县泗阳位于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的苏北平原,属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淮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沿运河城镇轴交叉辐射区。
泗阳东临周恩来故乡淮安,西接项王故里宿迁,北靠花卉之乡沭阳,南濒洪泽湖,与泗洪、洪泽、盱眙隔湖相望。
中国大运河泗阳段(京杭大运河及古黄河遗产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有'平原林海,世外桃源'之美誉。
泗阳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建县史,南北文化在这里融合。
泗阳曾是两千多年前西汉泗水国都邑。
距今年已有县级建制2233年,西汉时期曾两度封王,史称“泗水国”,前后历时134年。
泗阳是中国八大名酒洋河大曲的发源地、中国唯一的“杨树之乡”和中国洪泽湖青虾之乡。
48%的森林覆盖率冠居全国平原地区第一。
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每500米就有一个公园。
泗阳建成区面积达51.37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51.61%泗阳最早的名称是“厹(qiú)犹”,先秦时期属于青、徐两州管辖。
其后属吴越,吴越被灭后属于楚国。
所以出生在这附近的刘邦、项羽,都是楚国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到西汉时这地方分成了两个县:凌县和厹犹县。
武帝时又将它们整合,设了一个泗阳县。
泗阳县的历史便算正式开始了。
再之后,泗阳县和其他两个县被划入泗水国,成为江苏地区三个诸侯国之一。
泗水国总共存在了123年,经历五代六王。
泗阳交通便利,泗阳县一个半小时到达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半小时便到淮安涟水机场,两个半小时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在建的宿迁第一条高铁线路是泗阳,相信高铁建成泗阳的经济发展又要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就是泗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泗阳县情
1、历史沿革
2、地理人口资源
3、近几年获得荣誉(省以上)
4、综合实力
5、招商引资及经济开发区建设
6、工业经济
7、财税金融
8、科技质量安全环保
9、外资外贸
10、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11、服务业发展
12、国土
13、交通
14、乡镇简介
15、三农及村镇建设
16、教育
17、医卫
18、劳动就业
19、社会保障
20、文化事业
历史沿革
泗阳建制始于周而定于秦,从西周建厹(音:求)犹国起,至今已3000余年。
秦置凌县,西汉改称厹犹县。
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建泗阳县;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在泗阳、凌县、于县等地设置泗水国。
汉后战乱频仍,泗阳建置名称多变。
三国时期称魏阳,晋置宿豫,唐改宿迁,元朝改称桃源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湖南省桃源县重名,复称泗阳。
抗战时期,泗阳与邻县部分地区分设泗沭、淮泗、泗阳、运河特区4个县级民主政权。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运河特区撤,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裁淮泗入泗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泗沭与泗阳合,基本恢复原泗阳建置,隶属淮阴专区(今淮安市)。
1996年,划归新设地级市宿迁。
泗阳拥有5000年文明史和2100余年建县史,是西汉时期今江苏境内与徐州楚王、扬州广陵王并列的泗水王都城所在地。
泗阳作为泗水国都城持续120余年,先后经历了五代六王,即泗水思王刘商(前113年—前103年)、泗水哀王刘安世(前103年—前102年)、泗水戴王刘贺(前102年—前80年)、泗水勤王刘综(前80年—前41年)、泗水戾王刘骏(前41年—前10年)、泗水王刘靖(前10年—9年,王莽篡汉被贬为公)。
2003年,境内大青墩汉墓开启,出土各类稀世珍贵文物1000余件,其中车马俑、泗水王棣等数十件文物填补了我国考古史空白,错金银弩机有“西汉第一弩”之称,被南京博物馆视为镇馆之宝。
地理人口资源
泗阳是江苏省52个县市之一(通州撤市改区后应为51个),是苏北宿迁
市三县两区之一,位于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北岸,东与周恩来故乡淮安接壤,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
泗阳县域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可利用耕地面积105.55万亩。
现辖11个镇、5个乡、2个场,共252个村(居)(其中,155个村,97个居)。
全县总户数26.86万户,其中农村户数16.41万户、城镇户数10.45万户;总人口(2008年末)98.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37万(县城人口约25万)、农村人口60.27万,城市化率38.9%;劳动力人口46.87万,其中农村劳动力38.08万、非农村劳动力人口8.79万。
泗阳境内无山丘,属黄泛冲积平原。
总地势西高东低,地面相对高程大都介于12米—17米之间。
京杭大运河横穿东西50公里,成为天然的“分水岭”。
运河以南,北高南低,河流皆流入洪泽湖,统属淮河水系;运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皆属沂、沭水系。
全县境内大小河道30余条,总长近700公里。
县内土壤以潮土为主,占总面积80%左右。
土壤质量较差,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泗阳于1975年在全国最早成功引种意大利杨树,现存于泗阳农场境内的“意杨王”,树高45米,胸径106厘米,单株立木材积16.3立方米,是1976年布点试验林中硕果仅存的全国最大意杨。
2003年,泗阳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意杨之乡”。
目前,泗阳已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杨树节。
目前,全县杨树1.2亿株,活立木蓄积量45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不含水面)达47.8%,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平原绿化达标县、平原绿化先进县。
丰富的意杨资源,缔造了巨大的“天然氧吧”,产生了弥足珍贵的生态效应。
全县20余条中小河流水土流失问题到到根本解决,水质明显
净化;森林功能不断增强,白鹭、野兔等野生动物数量较1985年增加了2倍以上;绵延百里的古黄河原始滩涂和生态林,有近百种候鸟栖息繁衍。
同时,泗阳拥有保持纯自然生态的水面65万亩,水产品丰富,环境优美宜人。
泗阳是江苏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栽桑面积高峰时达10万亩,目前仍有桑园3万余亩。
全县现有一个蚕种场,年最大制种量可达15万张。
泗阳还是全国著名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县,有50余年的植棉历史,植棉能力达30万亩,皮棉年产量超过1800万公斤,“泗阳大棉花”蜚声全国。
泗阳棉花原种场是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棉花良种培育基地,先后培育了“泗棉3号”、“泗棉4号”、“泗抗1号”、“泗杂3号”、“泗优1号”等系列优良品种,在安徽、山东、河南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南部植棉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泗阳是织机始祖卢廷兰的家乡,纺织服装业有较早的发展历史。
始建于1923年的泗绢集团,前身为上海中孚绢纺厂,1960年迁至泗阳,带动了泗阳纺织业的蓬勃发展。
近几年获得荣誉(2009)
中国林学会命名的全国唯一的“中国意杨之乡”(2003)
全国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和达标县
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5年)
被全国绿化委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2008年)
首批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2009年)
被中国木材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绿色板材之乡”(2009年)
连续三年荣获“省高效农业先进县”和“省高效渔业先进县”称号
全省财政收入增收表彰单位(连续三年)
宿迁市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连续三年)
省社会治安安全县(连续五年)
首批法治江苏合格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省金融生态达标县(2008年)
浙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2008年)
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09年)
2005—2008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2009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