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态。
2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能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运动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内容及分析】:
河流是自然界非常活跃的外力因子之一,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所以本文以河流地貌作为典型案例,剖析外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详细介绍河谷地貌的演变过程。并在这部分内容之后设计了“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去,这也是地理学以致用的一个体现。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教材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形成过程。通过设计了案例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条件。
第二部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从三方面阐述了河流堆积地貌(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对所在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紧接着,教材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分析与聚落分布有关的地理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1课时
一、图片导入,创设情境
师:第一节内容我们学习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图片中展现的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著名地貌景观图片,如珠峰、华山、富士山等。
[学生观看图片回答,思考]
[教师归纳]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图示主要为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那么和内力作用一起塑造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包含哪些表现形式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形成图中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人民币背景图中的主要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师:我们生活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很丰富,流水形成的地貌较为常见,尤其是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今天我们就以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育为例,来学习外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 利用图片导入,使学生初步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
二、利用媒体,动态演示
师:观察下面两幅河流地貌图,分别说出是在何种外力作用下形成?
[学生回答]
师: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教师演示模拟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的全过程,思考长度、深度和宽度发生什么变化并讨论变化的原因。播放模拟实验视频,同时进行解说,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深入分析所看到的现象。从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充分调动学生“眼、手、脑、口”。
[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瀑布的演化
[教师小结]在流水常年的侵蚀下,下部的岩石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大,较软的岩层容易被侵蚀淘空,而上端的岩层也会因为失去底部的支撑而不断地剥落,最终使得河谷不断地向河流源头的方向延伸,我们把这种侵蚀叫做溯源侵蚀。
师:给出河流示意图,结合例题问如何判定河流的侧蚀位置?
思考:这几种侵蚀类型主要发生在河流发育的什么时期?
思考:河流的侵蚀作用若出现在同一时期不同河段,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应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形成的河谷形态有何特征?
探究活动:如何理解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判断河谷在形态上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如果要建造一个码头的话,选在 A 地好,还是 B 地好?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小结] A 地位于凸岸, B 地位于凹岸,由图例可知, B 地流速快,受到流水的侵蚀明显;而 A 地流速慢,泥沙比较容易堆积,不利于建造码头,所以应该选择在 B 地建码头。由于 B 地水流急,河床受流水侵蚀强烈,这种侵蚀会使河床向两侧不断加宽,我们把这种侵蚀叫做侧蚀。
(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上完一节课,必定有优劣,应该及时反思,可根据学生课后的反映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后练习的检测等方面做出教学效果评价,发挥优势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课堂质量。
本教学设计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特征、功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将视频、图片和实验的观察分析结合起来。通过实验,化抽象为具体,体现教学直观性,很好地突破难点,授课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永远没有完美的止境。虽然本节课我已经精心准备了很久,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讲的过多,导致内容不够;不够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今后将设置分层次的材料,引发学生质疑和讨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各有收获,取得个性化的发展。
2、板书不够精致,日后会更加勤练板书。
3、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与积极性没有预想的高,今后会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以及调和活跃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