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统编版高中历史1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件
3、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政 府为掌握人口数,也会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2、基层社会治理:
(1)秦汉时期:实行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2)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 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即渊源于此。 (3)明朝: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 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 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 举报。 (4)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 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每户给印牌一张,写 明本户丁口、从业状况,户内外有人外出或有客来访都要注明;保长、甲长、牌长 每天傍晚稽查各户有无异样。 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统编 版高中 历史选 择性必 修1课 件
【课堂探究】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件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1、(2018年课表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地主豪强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
4、魏晋南北朝:西晋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 成册,称为“黄籍”。东晋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 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登记,不征收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 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糊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 承担赋役。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情境创设:展示一幅古代户籍登记的场景图片,让学生猜测图中人物的身份和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步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2.户籍制度在古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3.古代社会治理中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与户籍制度的相互关系;4.古代户籍制度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5.近现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古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掌握土地制度、赋税制度与户籍制度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认识。
这些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疑问、反馈学习成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分享信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第17课,属于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古代社会管理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影响。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3.以历史故事或真实案例作为导入,如讲述一个因户籍制度而引发的社会现象或人物故事,引发学生对户籍制度的好奇和思考。
(二)新知讲授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1.教具:历史图片、古籍复印件等,用于展示古代户籍制度的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多媒体资源:制作PPT课件,整合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地图、数据库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户籍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情况。
3.在课后及时回顾板书,巩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历史时期户籍制度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2.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采用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增强学生对户籍制度的理解。
2.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互动效果。
3.角色扮演:模拟古代户籍登记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户籍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2.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各个朝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和政策调整。
2.教学难点:
(1)户籍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命州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政府会通过一年一度或三年一次的人口核查将逃避登记的人口 搜刮出来,称为“刮户”。 以是否承担政府课役为标准,把人户分为课户和不课户两大类别。课户:凡有田产,户内又承担课 役的人口的人户,称为课户。无田产或有田产但依法免课的人户,称不课户,或免课户。这是隋唐 时期最主要的两大户口的类别。
清朝
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王安石实施保甲制。规定“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 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为众所服者为都保正,又以一人为之副”,这种保甲制所形成的保与都构 成了基层的都保制。
王守仁任南赣巡抚任上行“十家牌法”,以十家总编为一牌, 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 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宁海育婴堂最早建立于清顺治年间,共 收养了数万名弃婴
叁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总结
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的特点
政府救济: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鼓励各地余粮向灾区流通,同时还会疏导和 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 社会救济: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资助贫困人口的教育、安葬无人埋葬的骸骨等。
户籍的演变过程
明代黄册
02
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 会稳定。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贰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以赋役征发为主的基层管理体制
户籍制度与基层组织的关系 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教学内容与过程详细具体:详细具体地介绍了教学的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同时,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古代户籍制度进行深入解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户籍制度的重要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的兴趣。
2.运用史料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了解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其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户籍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设计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户籍制度的重要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的兴趣。通过提问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紧密贴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紧密结合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研究任务。组织小组汇报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4.通过作业小结,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古代户籍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探究精神。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件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1、战国开始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 ——《史记·秦始皇本纪》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战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作《商君书》
原因: (1)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内在 需要; (2)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3)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
——(北宋)石介《徂徕集》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户分主客,主户纳赋
(元朝)将其全部人户,以职业、民族、宗教的不同,而划分为
多达数十种“户计”……民户户计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户数的80%
左右,是元朝诸色户计中最基本的户计,是元朝赋役的主要承担
者。
——高树林《元朝民户研究》
元朝:按职业定籍;一旦定籍,世袭其业
二、历代基层组织
“治天下,必自治一国始;治一国,必自治 一乡始;治一乡,必自五家为比、十家为联始。”
——(清)陆世仪《保甲书广存》 乡民“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 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汉书·食货志上》
秦汉时期:乡里制
《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 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 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
——(南朝梁)沈约《宋书·州郡志一》 原因: (1)社会动乱和人口流动打破了原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封建 政府无法掌握人口、田亩等信息。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部分人口失去土地成为地 主阶级的依附阶层。 (3)为保障赋役征发,封建政府不得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现 实,重新制定新型户籍分类标准。
4、隋唐成熟
宋朝 由主征户发、客赋户役分为藉主的经济职能转向基两层税治、理附的加税政、治代职役能金;、再发徭役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我还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平等、尊重、关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优点和不足;
2.鼓励学生从个人和团队的角度,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
4.结合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给予学生全面的反馈,提出改进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给出讨论话题,如古代户籍制度的优缺点、现代社会治理的改进等,引导小组成员展开深入讨论;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优点和不足;户籍制度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和氛围;
2.创设情境,如模拟古代户籍登记、征税、征兵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户籍制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古代户籍制度的相关知识或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摊丁入亩, 永停编审
①中央集权制度 的不断强化; ②户籍制度下人 身依附关系逐渐 减弱 ②统治者的改革;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基层组织的任务是
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
五家为伍 互
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 与相互监督机制 1.秦朝:①基层组织——乡里制度; ②社会治理——什伍组织
十家为什 百家为里
相 监 督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名词解释」
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 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一种人口管理方式。这一制度萌芽于商代,形成于周 代,经历代发展,至隋唐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
户籍制度是统治阶级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 的依据和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是国家对老百姓进行经济和人身控制的重 要途径。
民族
户别
蒙古人
军户、站户、猎户、蒙古户
色目人
军户、畏吾儿户、答失蛮户、也里可温
汉人、南人
医户、匠户、酒户、丝绵户、姜户、藤花户、阴阳户、礼乐户、 僧户、道户、盐户、军户、站户、猎户、儒户、河西户、契丹户 、舶商户、葡萄户、淘金户、采珠户、女真户……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7.唐朝:户籍三年一造 8.宋朝: 主户与客户 9.元朝:“诸色户计” 户籍世袭 10.明朝:户贴制度、职业定籍、户籍称“黄册”;张居正一条鞭法
基层组织
乡 里 制 度
乡 里 制 与 保 甲 制 逐 步 合 一
社会治理
什伍组织
邻保制度 保甲制
诸色户计 减
户帖、黄册 弱 里甲制
十家牌法
永停编审
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社会救济
优抚政策
宗
族、
常平仓制度
慈 善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共48张ppt)
齐民,是许多地位相同的百姓,在统治阶层的统 治下,有一定的身份,其权利为国家法律所保护,同 时他们也必须承担交税赋役的义务。齐民是隶属于国 家统治机构的百姓,是这一个庞大共同体的成员,但 他们并不能分享共同体的主权。主权是属于统治阶层 的,并不属于编户齐民的百姓臣民。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隋朝:大索貌阅
发展与完善
是时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 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令州县大 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 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 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隋书·食货志》
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户口隐瞒、脱漏现象严重,影响国家赋役及社会治理。 措施: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核定户籍,惩处不实者。
——高树林《元朝民户研究》
特点:元朝的户籍体现了户籍的属性和世袭性 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诸色户计”?
从这则史料中我们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秦有系统的户籍资料;由丞相或御史保管;汉承秦制,编户齐民
奠定阶段
(3)西汉实行定期人口调查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 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 部编入国家的户籍,这叫做“编户齐民”……所 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 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 役……“编户齐民”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时代的 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 族的人身依附状态中释放出来。
——《唐会要》卷85《籍帐》 唐户籍制度更加周密完备,体现在哪些方面?
立法更加详备;户籍登记编造频率高。
发展与完善
(3)宋朝:主户客户 宋初,统源自者因势利导采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政策,“有钱则买,无钱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案课标导航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学习重点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基层管理组织学习难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基层管理组织与古代其他制度的关系知识导航一、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汉朝(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定期进行人口调查(2)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隋朝命州县官“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
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
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1)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清朝(1)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2)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
(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2.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秦汉县下设乡和里。
乡里制度基本为后世所沿袭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明朝实行里甲制 ,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2)社会治理①特点: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②演变秦汉建立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建立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制明朝王守仁在南赣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清朝 a.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b.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3.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原因: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
新版本《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中历史—精品课件统编教材1
2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3)写作任务的关键词:任务要求的词语。
梅尧臣
基层组织的任务是征发赋役和维护社会稳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与妻书》)
3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南京玄武湖黄册库示意图
本课聚焦
1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2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3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大规模 编排民户 制定户籍
战国 时期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 — — 《 史 记 ·秦 始 皇 本 纪 》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
——徐幹《中论》
(开皇五年)时民间多妄称老小以免赋役,山东承北齐之 弊政,户口租调,奸伪尤多。隋主命州县大索貌阅。
——《资治通鉴》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开始 大规模 编排民户 制定户籍
编户 齐民
大索貌阅
战国
秦汉
隋
时期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考点分析]
户籍制
开始 主户、 以职 (5)至于泰安(至于:到、到达) 黄册、 度削弱, 4.思维驱动(“思辨性”与“探究性”:在真实情境下引发真实交流,往往以小见大,即从琐碎中烛照社会问题,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由问题的强争议性、复杂性决定应对 大规模 编户 白册; 大索貌阅 客户 业定 后停止 单个事件的立场或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通过具体分析,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3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起学生对古代户籍制度的关注。我会给学生讲述《水浒传》中宋江的故事,他因为户籍问题被发配到外地,从而让学生思考户籍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我会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古代的户籍制度是什么样的?它与社会治理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5.创设实践性任务,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如: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治理问题,思考如何借鉴古代户籍制度,提出改进措施。
6.教学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知识运用能力。
7.课后作业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一系列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例如:
(1)户籍制度在古代社会治理中有哪些作用?
(2)科举制度、保甲制度等与户籍制度有何关联?
(3)户籍制度的演变对社会治理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组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3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包括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户籍制度特点。
2.理解户籍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如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税收、调控人口流动等。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六单元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古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中国户籍制度源 远流长,始于战国,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沿袭了两千多年。中国古 代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情况是怎样的?
1.历代基层组织: (1)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里之外有亭。
组织
乡
里 亭
负责人 三老 啬夫 游徼 里正 亭长
职责 _掌__教__化__ 掌___狱__讼__、__赋__税__ _掌__捕__盗__
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
(2)后代沿袭乡里制度,稍有变化。 ①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_里__正__、__坊__正__、__村__正__。 ②明朝:实行_里__甲__制__,十户为一甲,制度演变的认识 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 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 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口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形 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产生了阻碍作用,从根本上讲,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度,“专制皇权” 不符合战国时期,排除C;材料反映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
单位的户籍制度,与遏制土地兼并无关,排除D。
2.据历史记载,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其中一 般平民籍又分为 “大家”“中家”“小家”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 主要目的是 ( ) A.配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划分明确的阶级地位 C.提供赋税征收的依据 D.抑制地主阶级多吞多占
【深化点拨】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 视。中华民族崇尚大一统,自古即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的传统观念,中央集权的封建皇权专制体制在中国延续数千年,与之相适应的是 以乡里制度和保甲制度等为主要类型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二、基层治理的纽二带、—管—理中与国治古理代:的历基代层基组层织组织与社会治理
绘制鱼鳞图册(土地登记册),整顿地籍。
黄册:保证徭役的征发
鱼鳞图册:保证田赋征发
一、基层治理的基石---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1.演变历程: 清朝:沿袭明制---松弛削弱---永停编审
(1)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户2)清籍前制期度,与赋赋役实税行制固度定彻丁底银割、摊裂丁,入户亩籍后不,再户籍具的有作财用政大上为的削弱意。义。
局限性:
— —《汉书·食货志》
经济:①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口的自由流动
材料三:②明加朝深严了格传规统定小路农引经制济度社,会允许的农闭民塞在性百和里封之闭内性自,由严通重行地,影但响超 了出社百会里经范济围的必进须一检步验发路引展。清承袭明制,严密的保甲制不仅使百姓噤若
寒政蝉治,:也从充根分本加上强讲了,邻里是之统间治的者互维相护监统督治,的遏重制要了工人具口的流动。 思想:将农民束缚—在—土威地阳上阳上《,中易国形古成代保户守籍的制社度会束缚心下理的人口流动》
一、基层治理的基石---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概念解释 思考:为什么历代政府高度重视户籍的编制与管理?
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与土地直接 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一种人口管理方式。这一制度萌芽于商代,形成 于周代,经历代发展,至隋唐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户籍制度是统治阶 级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依据和重要的管理 手段,也是是国家对老百姓进行经济上和人身上控制的重要途径。
一、基层治理的基石---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综合所学探究:户籍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如何? 影响这种变化趋势的经济政治因素是什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 民”。 (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4.东汉末年 户籍散乱
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
5.东晋 黄籍和白籍
西晋短暂统一中国,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 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 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 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 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周秀女《从敦煌户籍残卷看唐代籍账制度》
8.宋朝 主户与客户
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
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
9.元朝 诸色户计 户籍世袭
元朝的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 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10.明朝
明初 户帖制度 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推行户帖制度。
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1.战国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 排户口。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
2.秦朝
分类登记制度
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3.汉朝 编户齐民
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 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 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有效治理了基层地方,保证了赋役征发, 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经 济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古代社会保障政策) 1.原因:
①经济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自然原因:自然灾害频发,恶化人民处境,往 往成为奴隶和农民起义的导火线。③政治原因: 历代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一些救济措施以图收买人 心、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④文化因素:儒家的 民本观念、仁爱思想的影响。
何为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专制王权对编户齐民进行控制的最重要
手段,户籍制度的核心是对人口的占有与支配。户
籍制度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登记制度,二是
管理制度。户籍制度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
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原
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它是统治者征调
赋役、落实行政管理、执行法律的主要依据,也是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户籍 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①户籍制度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完善;②户籍 制度与赋役、行政管理制度、社会治安相结合;
——《保甲书·广存》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乡里制度” 乡里制度,是指中国古代县以下的各级基层行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基层社会治理 特点:①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联保连坐); ②地方自治色彩鲜明;③宗法关系扮演了重 要角色;④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汉
主管官员(中央:丞相;地方:专职人员) 登记内容、定期人口调查
西晋
重建户籍,“黄籍”
东晋
“黄籍”(南方土著)、“白籍”(北方移民)
东晋后期至南朝 “土断”(白籍土著化)
隋
输籍法(重新核定户籍)
唐
管理更严、三年一造、“刮户”
宋
主户(税户)、客户(佃户)
元
职业划分户籍(诸色户计)、户籍世袭不得变动
明
职业划分户籍、黄册、户贴制度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第13课 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理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③对人口流动控制严格;④带有宗法伦理色彩; ⑤等级特权色彩浓厚。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3.特点: ①国家立法保障并设专门机构予以实施;②国 家救济和民间救济相结合;(宗族救助、慈善 组织)③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救济措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2.措施: ①仓储制度:如官仓(常平仓)、义仓②灾荒赈 济:如疏导安置流民、赈谷、赈工③赋税蠲免: 减免赋税,减免徭役④医药卫生:发放药品和医 疗指导书籍,提供免费医疗⑤养济制度(抚恤鳏 寡孤独废疾):如尊老养老(鸠杖)、养病坊、 福田院、众济院、养济院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清人陆世仪说:“治一国,必自治一乡始; 治一乡,必自五家为比、十家为联始。”
思考活动: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东晋和宋朝户籍变化背后
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东晋:当时南方远远落后于北方,南渡的北方大
族(东晋政权的支柱)看不起南方,不愿泯灭南
北界限;东晋为招募流民进行生产,对侨人给予
免除赋役之优待。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客户增 多;原有户籍制度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客户缺 乏有效管控对社会安定带来影响。
清
基本沿袭明朝、管理相对松弛、康熙及后户籍永 停编审只登记人口数量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政区划的制度,具有宗法性与行政性的高度整合。 历代乡里制度都是以对全体乡村居民进行什伍编制 为起点,以“什伍相保”、“什伍连坐”为基本组 织原则的,拥有按比户口、宣布教化、督催赋税、 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的职权,被称为 “治民之基”(《周书·苏绰传》)。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国家实行道德教化、经济剥削、人身控制的重要途
径。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在甲骨文中“八日辛亥允,灾伐二千六百五十人”, “以人八千,在驭”等数字比比皆是。《尚书·多 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据《周礼·秋官·司民》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 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辩其国中,与其都鄙, 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 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 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
户籍制度的影响 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是专制政府治理百姓
的有力武器;便于充分合理地征发赋役,汲取社 会资源为国家服务;有利于强化基层管理,维护 社会治安和宗法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 时社会经济发展; 但是户籍制度将百姓的活 动严格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加深了传统小农经 济社会的闭塞性和封闭性,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 济的进一步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时期
具体史实
战国
“伍”、无论男女
秦
分类登记制度(民籍、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14张PPT)
4.作用: ①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 人口的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②客 观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