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分析概述-2020年宏观经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特•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等重新考虑新 古典主义经济学,结合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使宏观经济学理论更加严格。
由约翰· 希克斯与保罗·萨缪尔森所建立的新古典综
合派,试图以数学模型和严格的数学分析统一微 观的个体经济学与宏观的总体经济学,使得新古 典综合派成为主流经济学的基础。

新古典综合派推广了约翰 ·希克斯的 IS-LM模型,用来 解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也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市场供给和需求模型导入凯恩 斯主义经济学中。
使《通论》中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得到更好解决, 并发展和完善宏观经济理论。

第四阶段:发展阶段
20世纪 60年代晚期,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
经济停滞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停滞膨胀”(简 称滞胀),这使得凯恩斯主义思想遭到质疑,主 流宏观经济学开始瓦解。
以米尔顿 •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和以罗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相互补充、功效各异,
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后者以前者为指导,构成一 个统一的整体。
静态分析:分析经济现象的静态均衡以及有关经
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条件变化之后,均衡状态的变化
结果,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的前 后进行比较,不涉及变动期间及具体变动过程;
例,

流量分析: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的经济总量的产出、
存量:截止2013年年底存在的总失业人数是存量;

流量:2013年新增加的失业人数则是流量概念。
经济模型方法: 经济模型是对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相关的经济变
量之间关系的抽象描述。
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经济模型的建立, 经济模型有效性的理论检验和经验检验, 经济模型的修正,
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考察,提出了总量分析方法;
熊彼特提出用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创新
经济周期理论;
马歇尔、庇古、费雪等人研究货币流通数量和物
价水平相互关系,提出了货币流通数量论。
该时期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尤
其是对国民收入核算和统计的研究,为现代宏观 经济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动态分析: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在均衡状态
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均衡状态 的实际时变过程,又称过程分析。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采用动态分析方法
存量分析:对一定时点上已存在的有关经济总量
的数值及对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投入的变动及其对于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 行分析。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思想,现在为经济学家们普遍
接受。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社会就业、物价水平、经济 增长速度、经济周期波动等全局性的问题。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侧重于研究总体经济行为,以经济社
大卫•休谟(1711-1776)描述过货币注入的短期
和长期影响;
魁奈的《经济表》研究整个法国的社会再生产;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考虑了总体经济增长的
前景和制约因素;
阿瑟•庇古发表《工业波动》,以解释商业周期。

由于当时普遍认为市场会经由“看不见的手”,从微观 调节达到宏观和谐,因而反对国家的宏观干预; 宏观经济学的就业、货币、经济总量、经济周期等问题 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
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1776年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富论》,标志着西
方经济学的诞生。
其中主要的是微观经济理论,但也包括了货币、
就业等宏观经济问题。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简称《通论》),率先解释了引致大萧条的经 济机制,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是有效支出不足,
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干预措施来解决, 管理经济是政府的职责

不同于经典的自由主义经济,称为“凯恩斯革命”。
此后,包括约翰 •希克斯提出的 IS-LM模型,力图


第二阶段:奠基阶段
19世纪后期到 20世纪 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
的奠基阶段。
此时,出现了经济危机,完全出乎主张自由竞争
的古典经济理论的预测,促使人们从宏观上探寻 和解释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发生的内因,随之产 生了许多种宏观经济理论及研究方法。
维克塞尔、缪尔达尔等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国家

局部均衡:经济体系中单独一个消费者,一个商品市场 或生产要素市场或一个行业的均衡状态。 一般均衡: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 / 商品的供给和 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实证分析:用事实来验证和研究有关宏观经济行
为的理论假设;
规范分析: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经济行
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4)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有意识、有目的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 宏观经济的运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措施。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着重于整个经济的反映和效果,而不
过分关注个别的问题或经济变量。
均衡分析:在假定经济体系中的各个变量既定的
条件下,考察经济体系在均衡时所出现的情况以 及实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

第三阶段:建立阶段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9-1933 年,美国爆发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
机,经济学家称之为“大萧条”。
大萧条使超过 1/4 的美国劳动人口失业, 1933 年
美国的真实GDP比1929年下跌了31%。
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及其智囊团并不知道该采取何
种措施,因为当时权威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危机不 可能爆发,市场机制总是充分有效的。
会总体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包括:
(1)总产出

分析核算经济国民收入有关的基本总量:国民生产总值、 净值、国民收入以及相应经济总量的决定与变动。
(2)通货膨胀

一个经济体的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上涨:原因、 度量、影响、危害、对策等。
(3)失业

失业的性质、特征、分类、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