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类抗生素

合集下载

药理学g07-3第三节 抗肿瘤抗生素

药理学g07-3第三节 抗肿瘤抗生素

博来霉素与一些金属离子如亚 铜离子络合, 铁、铜离子络合,形成博来霉 金属复合物, 素-金属复合物,导致生成过氧 金属复合物 化物或羟基自由基, 化物或羟基自由基,从而引起 DNA链断裂,干扰 链断裂, 链断裂 干扰DNA和RNA 和 的生物合成。 的生物合成。
应用
..对鳞状上皮细胞癌、 ..对鳞状上皮细胞癌、宫颈癌和脑癌都 对鳞状上皮细胞癌 有效 ..与放射治疗合并应用 与放射治疗合并应用, ..与放射治疗合并应用,可提高疗效
..国产的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 ..国产的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是 国产的平阳霉素 Bleomycin经分离所获的纯品 经分离所获的纯品A Bleomycin经分离所获的纯品A-5
作用机制
..Bleomycin和Pingyangmycin抑制胸腺 ..Bleomycin和Pingyangmycin抑制胸腺 Bleomycin 嘧啶核苷酸掺入DNA 从而干扰DNA DNA, DNA的合 嘧啶核苷酸掺入DNA,从而干扰DNA的合 成
第三节 抗肿瘤抗生素
Anticancer Antibiotics
简介
..抗肿瘤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 ..抗肿瘤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 抗肿瘤活性的化学物质 ..现已发现多种抗肿瘤抗生素 ..现已发现多种抗肿瘤抗生素 ..大多是直接作用于DNA或嵌入DNA干扰 大多是直接作用于DNA或嵌入DNA ..大多是直接作用于DNA或嵌入DNA干扰 模板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盐酸多柔比星(盐酸阿霉素) 盐酸多柔比星(盐酸阿霉素)
.. 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
来源
..多柔比星是Streptomyces ..多柔比星是Streptomyces peucetium 多柔比星是 蒽环糖甙抗生素 产生的蒽环 var. caesius 产生的蒽环糖甙抗生素

40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40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具14~16碳内酯环共同结构。
14元环,红霉素、竹桃霉素、克拉霉素、罗红 霉素、地红霉素、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等。 15元环,阿奇霉素。 16元环,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素、吉他霉素、 乙酰吉他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 旋霉素、罗他霉素等。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是一类具有14 ~ 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包括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体内过程:骨组织及其它组织、体液中药物浓度 高,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抗菌机制:与红霉素似,作用于核蛋白体50S亚基, 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与红霉素竞争结合部位。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谱:对G+菌(包括耐青霉素金 葡菌),多 数厌氧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有效。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大(耳、肾、红人综合征)。
第三节
多肽素类抗生素
替考拉宁(壁霉素)
分子结构,抗菌谱,抗菌活性,作用机制与万古 霉素似。 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万古霉素。
第三节
多肽素类抗生素
多粘菌素
抗菌机制:窄谱慢效杀菌药,使细菌细胞内重 要物质外漏而造成细菌死亡。
体内过程:口服不吸收。分布穿透力差。体内 代谢较慢,主要经肾脏排泄。不易耐药。
第一节
药代动力学: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吸收,不耐酸,一般服用其肠衣片或酯化物。 分布,广泛分布到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和组 织。 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并能通过与细胞色素P450系统相互反应而抑制许多药物的氧化。 排泄,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主要以活性形式聚积和 分泌在胆汁中,部分药物经肝肠循环被重吸收。 克拉霉素及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菌核糖体50S亚基的靶位上,14元大环内酯类阻

多肽类抗生素

多肽类抗生素

多肽类抗生素:具有多肽结构特征,其包括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杆菌肽类(杆菌肽、短杆菌肽)和万古霉素。

具有多肽结构特征的一类抗生素。

包括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杆菌肽类(杆菌肽、短杆菌肽)和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好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无效杆菌肽及短杆菌肽:均是由肽链连结的氨基酸组成,两种抗生素对大部分革兰氏阳性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则完全无效;为这两种抗生素均有严重肾脏毒性万古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多肽类抗生素属杀菌剂,其抗菌谱窄,但具独特的抗菌作用,且细菌一般不易产生耐药性,长期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包括严重感染、院内感染、耐药菌感染、免疫缺陷者感染其疗效确切,是抗感染疗法的重要药物。

然而,大多数品种的毒性较突出,尤以肾毒性为显著,故临床适应证严格,一般不作为首选药。

多肽类药物的优势是:它属于蛋白类药物,来源于自然,生物活性高,在人体内不结存,无副作用。

其劣势是在体内降解快,稳定性低,给药途径有限制,水溶性较差,生产成本高。

多肽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抗肿瘤、促进创伤面愈合等多种生物学特性,尤其是替代广谱高效抗菌医药的开发潜力巨大。

多肽类抗生素从多粘杆菌或产气孢子杆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制得。

常用的多肽类抗生素有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杆菌肽(枯草菌肽)、万古霉紊(凡可霉素)等。

多肽类抗生素中,不同的抗生素所具有的抗菌作用不同,可分别对抗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绿脓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原虫的感染,对败血症、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牛乳腺炎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小剂量时抑菌,大剂量时杀菌。

多肽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也各不相同,多粘菌素类可改变细菌胞浆膜的功能,而杆菌肽则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

多肽类抗生素的最大优点是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但缺点为毒性较大,除对细菌细胞膜损伤外,对动物细胞膜也起作用,主要对肾、神经系统有一定毒性。

抗生素种类及代表性药物

抗生素种类及代表性药物

抗生素种类及代表性药物
抗生素是一类专门用于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抗生素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生素种类及其代表性药物: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代表性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
作用机制: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而起作用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代表性药物:红霉素、阿奇霉素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起作用
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代表性药物: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合成而起作用
4.糖肽类抗生素
代表性药物:万古霉素、链霉素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起作用
5.多肽类抗生素
代表性药物:青霉肽、万古霉素
作用机制: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而起作用
6.磺胺类抗生素
代表性药物:磺胺嘧啶、甲硝唑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的代谢而起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细菌对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在选择使用抗生素时,医生通常会根据细菌感染类型和药物的疗效来判断最适合的抗生素种类和药物剂量。

多肽类抗生素

多肽类抗生素

• 天然来源的肽类抗生素还含有未见于一般蛋白质的新氨基酸。如D—氨基酸,β—氨基 酸,新型氨基酸和鸟氨酸等。
• 在化学结构上,仅一小部分肽抗生素呈线状的。其余大多是环状化合物(环肽),具
有抗G+、G-和肿瘤作用。
2
第一节 多肽类抗生素的特征和分类
一、特征:
多肽类抗生素与高等动植物中具有激素功能的多肽和蛋白质不同,具有以下特征:
• 事实上,随着抗生素研究的深化和发展,作为简单氨基酸衍生物的β—内酰胺类和多 肽内酯类的放线菌素等,都因各自拥有了众多的成员,且具有了自己的化学结构和生 物学性质(包括相似性和特征),习惯上已被单独归成大类。
• 绝大多数肽类抗生素由细菌和放线菌产生,少数由真菌产生。特别重要的是芽孢杆菌 (Bacillus),能极为专一地产生肽类抗生素。而在真菌中,常常产生被修饰了的氨基 酸(如β—内酰胺等)。每株产生菌往往都能同时产生(合成)出一系列紧密相关的肽抗 生素。
NH2
O
NH2+R
糖肽类抗生素 是由7个氨基酸 组成的环肽母 核与2~7个糖以 糖苷键相连接 的一类抗生素 的总称。环肽 N端的第2个和 第4个芳香族氨 基酸以及第4个 和第6个芳香族 氨基酸的芳基 以C-O-C键相连 接,第5个和第 7个芳香族氨基 酸的芳基以C-C 键或C-O-C键相 连接。
OH
5、环孢菌素(Cyclosporin A)由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抗生素。有抗霉菌作用,但主要是作为 机体免疫抑制剂,是目前器官移植的首选药物。
总之,多肽类抗生素毒性一般较大,主要会引起神经毒性和肾毒性。比较典型的要算多粘菌素。 在生产技术上具有代表性。因此列为工艺介绍的代表。
5
第二节 环肽类抗生素
CH3

多肽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理研究

多肽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理研究

多肽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理研究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许多细菌变得耐药,使得传统抗生素的疗效出现严重问题。

为了寻找一种新的抗菌药物,多肽类抗生素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多肽类抗生素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可以与细菌结合并杀死它们。

多肽类抗生素与传统抗生素如何不同?传统抗生素基本上是有机化合物,通常由多个氢键、烷基、环、杂原子和其他功能基团组成。

它们对细菌的作用是靠与其生成相互作用,如针对蛋白质合成或防止细胞壁组装等,从而杀死它们。

但是,抗生素的问题在于,它们不断被各种细菌中的抗性基因所识别并解毒,在一段时间后失去了对细菌的作用。

多肽类抗生素由氨基酸组成,有许多优点与传统抗生素不同。

氨基酸的氢键非常多,因此它们结构紧密,可以形成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稳定复合物。

相较于抗生素,多肽类抗生素更难产生耐药性,因此更加适合长期使用,并可以用于对付更强大的细菌株。

多肽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多肽类抗生素与细菌的作用机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决定的。

特别的,多肽类抗生素的核心作用机制之一就是通过破坏细胞膜杀灭细菌。

多肽类抗生素会与细菌膜中的磷脂相互作用,从而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

细菌膜受到破坏后,不仅细菌的生长会受到影响,还可能导致细菌死亡。

此外,多肽类抗生素还可以与细菌蛋白相互作用。

某些多肽类抗生素进入细胞内,直接与DNA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其他多肽类抗生素直接与细菌蛋白质结合并解离细胞外蛋白质之间的交联,从而杀死细菌。

与传统抗生素相比,多肽类抗生素还可以避免某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多肽类抗生素是从天然源中提取的,因此在化合物的毒性方面相对低,与传统抗生素不同,它们不会破坏肝脏,而且对肠道中正常微生物的影响也更小。

多肽类抗生素的应用前景多肽类抗生素目前已经成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热点。

多肽类抗生素不仅有对传统抗生素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而且有望用于对抗各种耐药菌。

此外,多肽类抗生素不仅可以作为单一药物应用,还可以与其他抗生素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

兽用泰万菌素的功能主治

兽用泰万菌素的功能主治

兽用泰万菌素的功能主治什么是泰万菌素?泰万菌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多肽类抗生素。

它是从土壤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杀菌剂,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泰万菌素的功能泰万菌素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抗菌作用:泰万菌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杀菌和防止菌落的增殖。

2.抗炎作用:泰万菌素对炎症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减轻兽类在感染性疾病时的炎症反应。

3.增强免疫力:泰万菌素能够增强兽类的免疫力,提高兽体对各类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4.促进伤口愈合:泰万菌素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可加速兽类伤口的愈合过程。

5.预防感染:泰万菌素可以作为预防性的抗生素使用,防止兽类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感染细菌。

泰万菌素的主治泰万菌素主治的病症主要包括:1.呼吸道感染:泰万菌素对多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具有杀菌作用,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皮肤感染:泰万菌素可以用于治疗兽类皮肤感染,如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等。

3.泌尿系统感染:泰万菌素可以治疗兽类的泌尿系统感染,如尿路感染、膀胱炎等。

4.消化系统感染:泰万菌素对一些引起消化系统感染的细菌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如大肠杆菌等。

5.内科感染:泰万菌素可以用于治疗兽类的内科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等。

6.其他感染:泰万菌素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感染,如关节炎、眼部感染等。

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泰万菌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使用前应先对兽体进行相关敏感性测试,确保该药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杀菌效果。

•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或兽医的建议进行用药,遵守药物使用的频率和用量。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兽医。

•在使用泰万菌素时,应遵循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兽舍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总结泰万菌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兽类常见的细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它具有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等功能。

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内科感染等疾病。

抗生素的分类及性质

抗生素的分类及性质

抗生素的分类及性质(框架)抗生素的分类及性质1.多肽类性质:不易产生抗药性,不易与人用抗生素发生交叉耐药性。

属于此类抗生素的主要有杆菌肽锌、黏杆菌素、维吉尼亚霉素、硫肽霉素、持久霉素、恩拉霉素和阿伏霉素等。

2.四环素类性质:四环素类抗生素为广谱抗生素,连续低浓度投药有好的促生长效果,但因四环素类抗生素属人畜共用抗生素,易产生抗药性。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抗生素的总称,均由链霉菌发酵产生。

3.大环内酯类性质:此类抗生素类是利用放线菌或小单孢菌产生的具有大环内酯环的抗生素的总称,因含有氨基糖而呈碱性。

该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支原体都有抑制作用。

同类中不同的产品生物活性有很大差别,如十六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活性最强,对多种耐药细菌有抗药活性。

此类抗生素主要从肠道中吸收,能产生交叉耐药性,主要包括泰乐菌素、北里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

4.含磷多糖类性质:此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菌株特别有效。

常用的有黄霉素和大碳霉素。

5.聚醚类抗生类性质:聚醚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具有离子运输的作用。

常用的有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里霉素和马杜霉素。

6.氨基苷类性质:氨基苷类抗菌谱广属静止期杀菌剂,但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对结核杆菌有效。

抗菌机制:药物进入菌体细胞内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通过阻碍蛋白质合成,启动及干扰信使核糖核酸的释译与“校对”过程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此类抗生素一种是抗菌性抗生素如新霉素,状观霉素和安普霉素;一种是驱线虫性抗生素,如越霉素A和潮霉素B7.内酰胺类:这是品种最多,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类,此类包括两部分。

①青霉素:青霉素对大多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螺旋体有效。

抗菌原理:呈现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阻碍黏肽合成的交叉联结过程,造成细胞壁缺损,由于敏感菌体内渗透压高,使水分不断内渗以至菌体膨胀,促使细菌裂解而死常用的品种有青霉素钠、青霉素钾、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V钾等。

25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25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体内过程
红霉素不耐酸,口服吸收少,故常制成肠溶片 及酯化物。第二代大环内酯类对胃酸稳定,口 服生物利用度高。 能广泛分布到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和组织; 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低。 主要经肝脏代谢(除阿奇霉素),经胆汁排泄, 有肝肠循环,胆汁中浓度高。 在酸性条件下容易破坏,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 较强,故治疗尿路感染时常需碱化尿液。 注:红霉素为肝药酶抑制剂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多肽类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具有14-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 的抗生素

分类:
红霉素 麦迪霉素 乙酰麦迪 霉素 乙酰螺旋 霉素 阿奇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地红霉素
第一代
第二代
抗菌作用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 对大多数G+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对耐PG的金 葡菌和MRSA也有一定作用。 对部分G-菌(军团菌、弯曲杆菌、百日咳、流 感杆菌)也有良好作用。 对厌氧球菌有效;对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 体也有抑制作用。 第二代特点:抗菌范围扩大(克拉霉素:对幽 门螺旋菌有效),对G-菌和某些衣原体作用明 显增强。


细胞胞壁粘肽的生物合成可分为三个阶段: 胞浆内阶段:可被磷霉素破坏 胞浆膜阶段:可被万古霉素破坏 胞浆外阶段:可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破坏

临床应用:仅用于严重G+菌感染,特别是
MRSA、MRSE和肠球菌所致的败血症、心内 膜炎、骨髓炎、呼吸道感染等。口服治疗伪膜 性肠炎。
不良反应

红霉素(erythromycin)
常用剂型: 乳糖酸红霉素 静脉滴注给药 依托红霉素 硬脂酸红霉素 口服后在肠中释放出红霉素 琥乙红霉素
其他:眼膏剂

多肽类抗生素的结构和药理作用研究

多肽类抗生素的结构和药理作用研究

多肽类抗生素的结构和药理作用研究随着人们对抗菌药物开发的不断需求,多肽类抗生素(Polypeptide antibiotics)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传统的抗生素相比,多肽类抗生素在细菌消灭方面具有显著的独特优势。

本文将围绕多肽类抗生素的结构和药理作用展开研究。

一、多肽类抗生素的基础结构多肽类抗生素是指由α-氨基酸和非氨基酸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多肽类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蓝藻、海藻以及青藻中分泌出来的生物胜肽,作为防止其他生物的进攻。

多肽类抗生素中最常见的是环肽类(Cyclodepsipeptides)、线性类(Lienarisin)、青霉肽类(Polymyxins)三种。

1、环肽类环肽类由线性多肽和非氨基酸环结合形成的天然产物。

环肽类经过环化后,可使其在生理条件下保持空间所需要的药效,在处理和检测的过程中也相对稳定并持久。

较长的烷基侧链可使得多肽类抗生素在生物中具有更好的抗菌活性。

具有代表性的环肽类抗生素有美妙霉素A、环画肽素等。

2、线性类线性类是指多肽类抗生素中不具环肽链的存在形式,其结果是在抗菌方面表现出与环肽类相似的效果。

具有代表性的线性类抗生素有Nisin、子夜蛋白、肠菌素等。

3、青霉肽类青霉肽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Bacillus polymyxa)等青霉类菌所产生的。

此类抗生素中含有大量的二肽脂。

青霉肽类抗生素的结构中有两个基本结构:第一个结构是一烷基二肽脂,其作用是与细胞膜中的乙酰葡糖胺和脂质A部分相互作用,引起膜透性的破坏;第二个结构是非水溶性的磷酸酯,当它通过静脉注射时,磷酸酯与尿素产生反应,使其中的磷酸失去活力。

多肽类抗生素的结构分别由氨基酸短链和非氨基酸结构共同决定。

这就为多肽类抗生素的生物活性、毒副作用和多肽类抗生素的药物代谢提供了指导性的基础。

多肽类抗生素的结构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改变以使其更适合各种应用。

二、多肽类抗生素的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多肽类抗生素在抗菌方面表现出与传统抗生素不同的特点。

酰胺醇类与多肽类抗生素的功能及使用

酰胺醇类与多肽类抗生素的功能及使用

44 ~ 0克 ( 以杆菌肽计 ) 。
溶解 , 冰醋酸 中略溶 , 在 在水或氯仿 中极微熔解 。抗菌 谱与抗 菌活性略优于氯霉素 与甲砜 霉素 ,对 多种 革兰 氏阳性 茵和革
22硫 酸粘 菌素 ( 酸 多粘菌素 E) . 硫
粘菌素是 多粘菌素类 的多肽抗 生素 ,由多粘 芽孢杆 菌的 培养液 中取得 , 常用其硫 酸盐 。该药为 白色或 微黄 色粉末 , 无 臭或几 乎无臭 , 引湿 性。在水 中易溶 , 乙醇 中微溶 , 有 在 在丙 酮、 氯仿或 乙醚 中几乎不溶 。主要对革兰 氏阴性菌有强大抗菌 作用, 敏感 菌有 绿 脓杆 菌 、 肠杆 菌 、 大 肠杆 菌属 、 门 氏菌属 沙 等 。内服很少吸 收 , 吸收后药 物在体内分布较差 , 持续 时间短 暂 。主要 经肾排泄 , 肾功 能不全时易在体 内蓄积 。该药主用于 治疗革兰 氏阴性杆菌 ( 大肠杆 菌等 ) 引起 的肠道感染 , 对绿 脓 杆菌感染也有效 。磺胺药 、 甲氧苄啶和利福平 均可增强本品对 大肠杆 菌 、 肠杆 菌属 、 肺炎杆菌 、 绿脓杆 菌等 的抗 菌作用。本 品
少 和 腹 泻 等 不 良反 应 。 口服 1次 量 为 每 千 克 体 重 猪 、 2 ~ 0毫 克 , 天 2次 , 鸡 03 每
能增强两 性霉素 B对球孢 子菌等的抗菌作用 。与肌松药和神
经肌 肉阻滞剂合用 可能引起 肌无力 和呼吸暂停。
连用 3 5天 。肌 肉注射 1 - 次量 , 每千克体 重牛 2 0毫升 , 、 猪 鸡
3 6月 龄 4 4 — ~ 0克 ,猪 4月 龄 以 下 4 4 ~ 0克 , 禽 1 龄 以 下 6周
延长给药间期 。该 药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 比氯霉素强 6 约 倍 。对 疫苗接种期 间的动物 或免 疫功能严重 缺损 的动物应 禁

多肽类抗生素的合成及其药理学研究

多肽类抗生素的合成及其药理学研究

多肽类抗生素的合成及其药理学研究随着细菌的不断演化和抗药性的出现,新型抗菌药物的需求也愈加迫切。

多肽类抗生素作为一类新型的抗菌药物因其独特的抗菌机制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多肽类抗生素的合成及其药理学研究。

一、多肽类抗生素的定义与分类多肽类抗生素是由2-50个氨基酸残基连接而成的肽链,具有抗微生物作用的化合物。

按照其源自的生物种类不同,可将多肽类抗生素分为四类:1)真菌类多肽抗生素;2)细菌类多肽抗生素;3)动物类抗菌肽;4)合成多肽抗生素。

其中,前三类多肽抗生素大多数为自然产物,而第四类多肽抗生素则是人工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的。

二、多肽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多肽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主要包括两种:1)杀菌作用;2)生长抑制作用。

多肽类抗生素内部存在着极为复杂的静电作用及水合作用,能够将其靠近细菌的细胞壁并插入细胞膜。

在插入细胞膜后,抗生素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从而阻止细菌继续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分裂,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三、多肽类抗生素的合成方法多肽类抗生素的合成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或基因工程方法实现。

其中,基因工程方法主要应用于动物类抗菌肽的合成。

而化学合成则是目前多肽类抗生素的主要合成方法。

化学合成多肽类抗生素主要采用固相合成法,即将固相搭载的肽段作为反应物进行反应,随后添加气相或液相反应物使得肽链在反应时间内不断地增长。

合成反应完成后,通过裂解反应得到肽链,再通过萃取及净化过程,最终制得多肽类抗生素。

四、多肽类抗生素的药理学研究1、多肽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多肽类抗生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均与多肽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多肽类抗生素在体内被迅速分解为氨基酸及短肽,难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因此,多肽类药物常常需要通过改变其物化性质又或是与生物活性基团的特异互作使其在体内更好地发挥抗菌作用。

2、多肽类抗生素的药效学研究多肽类抗生素的药效学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菌种敏感性、药物的组织选择性及药物代谢率等。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3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 抗菌谱:似青霉素G (多数G+杆球菌、 G-球菌、螺旋体、厌氧菌)
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首选 新型大环内酯类增加和提高了对G-菌的活性
抗菌活性:抑菌、高浓度杀菌
抗菌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于核蛋白体50s亚基,抑 制转肽酶。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相同或相近 的结合点,故合用时可能发生拮抗作用,也易使细菌产 生耐药。
10
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
【抗菌谱】对青霉素G耐药菌和红霉素耐药菌敏感 【作用机制】同红霉素 【体内过程】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穿透力强,主要在肝肾代
谢排泄。 【临床应用】主要治疗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
性支气管炎急性加剧(AECB)、急性上颌窦炎(AMS)、扁桃体炎、咽炎等)
【不良反应】较少且为轻中度,最常见的是腹泻、恶心、头

临床应用
厌氧菌感染,包括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放线杆菌等引起的口腔、腹腔和妇科感染。
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首选 G+球菌感染。治疗需氧G+球菌引起的呼吸道、骨
及软组织、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14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也可引起二重感染、 伪膜性肠炎
晕和呕吐。
11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lincomycin,洁霉素,林肯霉素) 克林霉素(clindamycin,氯林可霉素,氯洁霉
素)
12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谱
与红霉素相似,但肺炎支原体例外不敏感
主要特点是抗厌氧菌能力强
对需氧G+菌(球)有显著活性,对部分G-球菌、人型支 原体、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第一节 多肽类抗生素的特征和分类
一、特征: 多肽类抗生素与高等动植物中具有激素功能的多肽和蛋白质不同,具有以下特征: 1、分子量比一般蛋白质小得多。平均在1000左右,一般在300~3000之间。 分子量比一般蛋白质小得多。平均在1000左右,一般在300~3000之间。 2、动植物中常见的组、蛋氨酸,在本抗生素中很少见。而常常出现一些在结构和立体化 动植物中常见的组、蛋氨酸,在本抗生素中很少见。而常常出现一些在结构和立体化 学上不寻常的氨基酸(如含S的复杂杂环的不饱和的N 甲基化的亚胺或β 学上不寻常的氨基酸(如含S的复杂杂环的不饱和的N—甲基化的亚胺或β—氨基酸。特 别是脯氨酸衍生物。其最大特点是含有D 氨基酸。 别是脯氨酸衍生物。其最大特点是含有D—氨基酸。有时在同一分子中,含有同一氨基酸 的D—和L—两种构型)。 两种构型)。 3、常含类脂化合物。通常是脂肪酸,脂肪胺等。 常含类脂化合物。通常是脂肪酸,脂肪胺等。 4、含有一般肽类里罕见的结构(如由4~16个氨基酸构成大环结构,环孢菌素),异乎 、含有一般肽类里罕见的结构(如由4~16个氨基酸构成大环结构,环孢菌素),异乎 寻常的是却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寻常的是却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在合适的氨基酸的残基之间有很大的成环倾向。从而 会出现大环中还有小环。 5、以一组紧密相关的化合物的复合物所构成。并已成为一个规律。差别仅一个或若干个 以一组紧密相关的化合物的复合物所构成。并已成为一个规律。差别仅一个或若干个 氨基酸不同,或仅非氨基酸组成部分有微小差异。 6、正是由于以上这些特点,肽类抗生素不易被来自动植物体内的酶所水解。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特点,肽类抗生素不易被来自动植物体内的酶所水解。 7、在生物体内合成的性质相近的一组多肽类抗生素,分离相当困难。 在生物体内合成的性质相近的一组多肽类抗生素,分离相当困难。
10
糖肽类抗生素呈杀菌作用,但抗菌谱较窄,仅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链球菌等G+细菌和梭菌一类厌氧菌有效,重点用于MRSA 感染,一般为三线用药。 这类抗生素口服不吸收,静脉点滴用于由MRSA引起的败血症, 但也可口服用于骨髓移植前的消化道杀菌、MRSA引起的肠炎 和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引起的伪膜性大肠炎。 糖肽类抗生素可发生红颈综合征、肾和第8对脑神经障碍、过 敏样症状等副作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糖肽类抗生素均为发酵产品,主要有万古霉 素(vancomycin)、去甲万古霉素(N-demethylvancomycin)、替考 拉宁(teicoplanin)和拉莫拉宁(ramoplanin)。
NHR HO HO Cl OH O HO HO H3C O HN O O HO HO OH HO O O OH OH OH
14
O HO O
O O
Cl
H O NH O H N H O H O H N H O N H H H N H O N H O NH2
OH
H3C O H
CH3
H O NH2 O
NH NH2 R
+
糖肽类抗生素 是由7个氨基 酸组成的环肽 母核与2~7个 糖以糖苷键相 连接的一类抗 生素的总称。 环肽N端的第2 个和第4个芳 香族氨基酸以 及第4个和第6 个芳香族氨基 酸的芳基以CO-C键相连接, 第5个和第7个 芳香族氨基酸 的芳基以C-C 键或C-O-C键 相连接。
5
第二节 环肽类抗生素
通用名 杆菌肽 (Bacitracin) 产生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抗菌谱 作用机制 给药途径 副作用 发现年 1945 G(+)细菌, G(+)细菌, 与焦磷酰脂结 含片,外用 G(G(-)球菌, 合,抑制脱磷 软膏或散剂 钩端螺旋体 酸反应 G(+)和G(G(+)和G(-) 表面活性剂作 复方外用软 细菌 用,破坏细胞 膏 膜功能
Streptomyces 卷曲霉素 (Capreomycin) capreolus
抑制细菌蛋白 肌肉注射 质合成
Streptoverticillium G(+)和G(-) 与细菌核蛋白 肌注或静脉 肾和第 1968 恩维霉素** 恩维霉素** G(+)和G((Enviomycin) griseoverticillatus 细菌,结核 体50S和30S亚 点滴 50S和30S亚 8脑神 菌 基结合 经障碍 *又称多粘菌素E,**以前称作“结核放线菌素(Tuberactinomycin)”
第7章 多肽类抗生素
1
简介:自1939年发现第一个多肽类抗生素:短杆菌素以来,本类抗生素已经超过了 简介:自1939年发现第一个多肽类抗生素:短杆菌素以来,本类抗生素已经超过了 1000种。但投入临床上应用的仅几十种。产量有从100公斤至1000吨(如杆菌肽) 1000种。但投入临床上应用的仅几十种。产量有从100公斤至1000吨(如杆菌肽) 以上。 肽类抗生素包括所有的氨基酸型的、肽型的、蛋白质型的,以及它们的杂环化合物 (即含杂环结构的,或含衍生氨基酸的,经简单环化反应而得环状结构的化合物)。 事实上,随着抗生素研究的深化和发展,作为简单氨基酸衍生物的β 内酰胺类和多 事实上,随着抗生素研究的深化和发展,作为简单氨基酸衍生物的β—内酰胺类和多 肽内酯类的放线菌素等,都因各自拥有了众多的成员,且具有了自己的化学结构和生 肽内酯类的放线菌素等,都因各自拥有了众多的成员,且具有了自己的化学结构和生 物学性质(包括相似性和特征),习惯上已被单独归成大类。 绝大多数肽类抗生素由细菌和放线菌产生,少数由真菌产生。特别重要的是芽孢杆菌 绝大多数肽类抗生素由细菌和放线菌产生,少数由真菌产生。特别重要的是芽孢杆菌 (Bacillus),能极为专一地产生肽类抗生素。而在真菌中,常常产生被修饰了的氨 Bacillus),能极为专一地产生肽类抗生素。而在真菌中,常常产生被修饰了的氨 基酸(如β 内酰胺等)。每株产生菌往往都能同时产生(合成) 基酸(如β—内酰胺等)。每株产生菌往往都能同时产生(合成)出一系列紧密相关的 肽抗生素。 天然来源的肽类抗生素还含有未见于一般蛋白质的新氨基酸。如D 氨基酸,β 天然来源的肽类抗生素还含有未见于一般蛋白质的新氨基酸。如D—氨基酸,β—氨 基酸,新型氨基酸和鸟氨酸等。 在化学结构上,仅一小部分肽抗生素呈线状的。其余大多是环状化合物(环肽),具 在化学结构上,仅一小部分肽抗生素呈线状的。其余大多是环状化合物(环肽),具 有抗G 有抗G+、G-和肿瘤作用。
替考拉宁A 系列:A 替考拉宁A2系列:A2-1,R=(Z)-4-癸酸; A2-2,R=8-甲基壬酸; R=(Z)R=8A2-3,R=正癸酸;A2-4,R=8-甲基癸酸;A2-5,R=9-甲基癸酸 R=正癸酸;A R=8-甲基癸酸;A R=9(由科罗拉多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coloradensis发酵生产) 由科罗拉多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coloradensis发酵生产)
6
多粘菌素和粘杆菌素的化学结构 多粘菌素和粘杆菌素的化学结构
7
卷曲霉素的化学结构 卷曲霉素的化学结构
O H2N NH O NH H O O H HN NH NH
8
R O HN HN NH H O NH O
NH2 NH2
NH2
卷曲霉素IA (R=OH) 和卷曲霉素IB (R=H)
恩维霉素的化学结构 恩维霉素的化学结构
12
OH HO OH
OH NH2 CH3 HO H3C O OH O O O O HO O
万古霉素
6
HO H O
H Cl O N H H H N
a Cl
OH H H N H NH
O N H
H3C O H
CH3
5
O O
H
3
O NH2 OH源自1NH2 R+
HN H
7
O
-
4
2
OH HO OH
糖肽类抗生素是由7个氨基酸组成的环肽母核与2~7个糖以糖苷键相连接的一类抗生素的总称。 环肽N端的第2个和第4个芳香族氨基酸以及第4个和第6个芳香族氨基酸的芳基以C-O-C键相 13 连接,第5个和第7个芳香族氨基酸的芳基以C-C键或C-O-C键相连接。
3
二、分类
4
三、重要的肽类抗生素介绍
1、线状 a.短杆菌肽(Gramicidin):包括A、B、C等由15个氨基酸组成。 a.短杆菌肽(Gramicidin):包括A 等由15个氨基酸组成。 b.博来霉素(Bleomycin):抗肿瘤抗生素。1966年日本梅泽等从轮枝链霉菌发酵液里提取出的 b.博来霉素(Bleomycin):抗肿瘤抗生素。1966年日本梅泽等从轮枝链霉菌发酵液里提取出的 碱性水溶性糖、肽复合物。我国70年代试制成功。71年投产,当时定名为争光霉素。78年 碱性水溶性糖、肽复合物。我国70年代试制成功。71年投产,当时定名为争光霉素。78年 通过技术鉴定,改名为盐酸平阳霉素(分A 通过技术鉴定,改名为盐酸平阳霉素(分A、B两组共13个组分)。 两组共13个组分)。 2、短杆菌酪肽 (环状)。有三种组分,分为A、B、C。环状多肽类抗生素主要为抗G+菌,若游 环状)。有三种组分,分为A 。环状多肽类抗生素主要为抗G 离—NH2增加时,抗G - 效力增强。杆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世界年产量超过1000吨。 增加时,抗G 效力增强。杆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世界年产量超过1000吨。 3、放线菌素(actinomycins)属仅由氨基酸组成的抗生素,分子中除酰胺键外,还有内酯键 、放线菌素(actinomycins actinomycins)属仅由氨基酸组成的抗生素,分子中除酰胺键外,还有内酯键 (有20多种)。由2个多肽链+ (有20多种)。由2个多肽链+发色团(吩嗪),具抗癌作用,又称更生霉素 4、缬氨霉素(valinomycin)属酯肽化合物,由α—氨基酸和α—羟基酸交替组成。是生化研究 、缬氨霉素(valinomycin)属酯肽化合物,由α 氨基酸和α 用的产品,成为生化研究工具。 5、环孢菌素(Cyclosporin A)由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抗生素。有抗霉菌作用,但主要是作 、环孢菌素(Cyclosporin A)由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抗生素。有抗霉菌作用,但主要是作 为机体免疫抑制剂,是目前器官移植的首选药物。 总之,多肽类抗生素毒性一般较大,主要会引起神经毒性和肾毒性。比较典型的要算多粘菌 素。在生产技术上具有代表性。因此列为工艺介绍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