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教材_中国文学作品选注_献疑

合集下载

中华书局1920年排印版四部备要(100册全)目录(可编辑)

中华书局1920年排印版四部备要(100册全)目录(可编辑)

中华书局1920年排印版四部备要(100册全)目录我的E书httpcom中华书局1920年排印版四部备要100册全四部备要简目经部十三经古注四部备要第1册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2册春秋经传集解公羊传榖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四书集注详细书签十三经注疏四部备要第3册周易注疏尚书注疏毛诗注疏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4册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注疏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5册春秋左传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榖梁传注疏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6册孝经注疏论语注疏孟子注疏尔雅注疏清十三经注疏四部备要第7册周易述·周易述补·尚书今古文注疏·毛诗传笺通释四部备要第8册周礼正义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9册仪礼正义·礼记训纂四部备要第10册春秋左传诂公羊义疏榖梁补注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11册论语正义孟子正义孝经郑注疏尔雅义疏附经义述闻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12册经义考详细书签小学四部备要第13册说文解字说文系传说文解字注说文通检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14册玉篇广韵集韵小尔雅义证方言疏证广雅疏证详细书签史部正史四部备要第15册史记四部备要第16册前汉书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17册后汉书四部备要第18册三国志四部备要第19册晋书四部备要第20册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21册魏书四部备要第22册北齐书周书隋书四部备要第23册南史北史四部备要第24册旧唐书1四部备要第25册旧唐书2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26册新唐书1前90卷共225卷四部备要第27册新唐书2四部备要第28册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四部备要第29册宋史1四部备要第30册宋史2四部备要第31册宋史3四部备要第32册宋史4四部备要第33册辽史金史简单书签四部备要第34册元史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35册明史1四部备要第36册明史2编年史四部备要第37册资治通鉴1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38册资治通鉴2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39册资治通鉴3四部备要第40册资治通鉴4 通鉴目录简单书签四部备要第41册续资治通鉴1前108卷共220卷四部备要第42册续资治通鉴2四部备要第43册明纪详细书签古史四部备要第44册逸周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越绝书·吴越春秋·国语·战国策·路史已有djvu格式书籍别史杂记载记四部备要第45册东观汉记·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晋略·贞观政要·唐摭言·宣和遗事·靖康传信录·长春真人西游记·圣武记已有djvu格式书籍传记四部备要第46册说苑列女传高士传国朝先正事略中兴将帅别传简单书签地理四部备要第47册水经注山海经笺疏洛阳伽蓝记荆楚岁时记历代地理志韵编简单书签政书四部备要第48册通志略汉官六种吾学录简单书签表谱四部备要第49册历代帝王年表·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历代纪元编·历代职官表·历代史表已有djvu格式书籍四部备要第50册历代统纪表历代疆域表历代沿革表简单书签史评四部备要第51册史通通释读通鉴论宋论文史通义校仇通义廿二史札记简单书签子部周秦诸子四部备要第52册孔子家语荀子孔丛子孙子吴子司马法管子慎子商君书郑析子韩非子简单书签四部备要第53册晏子春秋墨子公孙龙子尹文子鬼谷子尸子鹖冠子燕丹子吕氏春秋老子道德经关尹子列子庄子文子文子缵义简单书签儒家道家释家杂家小说家四部备要第54册新语·新书·春秋繁露·淮南子·盐铁论·法言·新论·潜夫论·论衡·申鉴·人物志四部备要第55册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颜氏家训·中说·意林·子略·世说新语·续世说·弘明集·广弘明集四部备要第56册周子通书·张子全书·二程全书四部备要第57-58册朱子大全四部备要第59册象山全集·阳明全书·明夷待访录四部备要第60册近思录集注·小学集注·性理精义·五种遗规四部备要第61册宋元学案四部备要第62册明儒学案国朝学案小识国朝汉学师承记简单书签四部备要第63册风俗通义·博物志·古今注·困学纪闻四部备要第64册日知录集释十驾斋养新录东塾读书记简单书签农家医家四部备要第65册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内经素问·灵枢经·难经集注·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算法术数四部备要第66册周髀算经·长术辑要·古今推步诸术考·易林·太玄经·皇极经世绪言集部汉魏六朝别集四部备要第67册蔡中郎集含曹子建集嵇中散集陆士衡文集陆士龙集靖节先生集鲍氏集谢宣城集梁昭明太子文集江文通集何水部集庾子山集徐孝穆全集唐五代别集四部备要第68册初唐四杰集含曲江张献公集李太白文集杜工部集四部备要第69册王右丞集笺注含孟浩然集韦苏州集刘随州集元次山集颜鲁公文集陆宣公集四部备要第70册昌黎先生集柳河东集四部备要第71册孟东野集含贾浪仙长江集李长吉歌诗元氏长庆集白香山诗集刘宾客集四部备要第72册玉溪生诗笺注含樊南文集详注樊南文集补编樊川诗集注温飞卿集笺注唐女郎鱼玄机诗南唐二主词宋别集四部备要第73册徐公集含林和靖诗集苏学士文集宛陵先生集司马温公文集四部备要第74册欧阳文忠公全集四部备要第75册南丰先生元丰类稿临川先生文集四部备要第76册嘉佑集斜川集栾城集四部备要第77册东坡七集四部备要第78册山谷全集含淮海集后山先生集简斋诗集杨文节公江湖诗集四部备要第79册陆放翁全集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80册水心文集含龙川文集张子野词片玉集石湖词稼轩长短句白石道人诗集歌曲梦窗词集苹洲渔笛谱//山中白云/花外集金元别集四部备要第81册元遗山诗笺注含清容居士集道园学古录铁崖古乐府注贞居词蜕岩词明别集四部备要第82册宋文宪公全集青邱高季迪诗集四部备要第83册逊志斋集震川文集清别集四部备要第84册亭林诗文集含姜斋文集/南雷文定集/曝书亭全集四部备要第85册吴诗集览含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饴山堂诗文集四部备要第86册壮悔堂集含安雅堂诗集莲洋集敬业堂诗集四部备要第87册樊榭山房全集小仓山房诗文集四部备要第88册望溪先生文集含惜抱轩全集大云山房文稿茗柯文编养一斋诗文集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89册戴东原集含述学篇卷施阁集更生斋集仪郑堂骈体文四部备要第90册唐确慎公集含定盦文集巢经巢集定山堂诗余珂雪词湖海楼词集弹指词纳兰词灵芬馆词四种总集四部备要第91册楚辞文选四部备要第92册古文辞类纂续古文辞类纂四部备要第93册骈体文钞六朝文絜经史百家杂钞四部备要第94册乐府诗集详细书签四部备要第95册十八家诗钞集部第二十九册四部备要第96册玉台新咏含古诗选/古诗源/今体诗钞/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笺/词选四部备要第97册词综含/明词综/国朝词综/国朝词综续编/国朝词综二集四部备要第98册宋六十名家词十五家词四部备要第99册元曲选集部第三十三册诗文评四部备要第100册文心雕龙含初月楼古文绪论词源钟嵘诗品司空图诗品苕溪渔隐丛话说诗晬语佩文诗韵释要词律白香词谱词林韵释。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目录(58种)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目录(58种)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目录(58种)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书目(58种)1.白居易集.唐白居易.中华书局.1979.2.岑嘉州诗笺注(全二册).[唐]岑参撰.廖立笺注.中华书局.2004. 3.陈与义集.宋陈与义.中华书局.1982.4.楚辞补注.宋洪兴祖.中华书局.1983.5.船山诗草.清张问陶.中华书局.1986.6.戴名世集.清戴名世.中华书局.1986.7.杜诗详注.清仇占鳌.中华书局.1979.8.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刘开扬.中华书局.1981.9.龚自珍己亥杂诗注.刘逸生.中华书局.1980.10.古诗源.清沈德潜选.中华书局.1963.11.顾亭林诗笺释.王冀民.中华书局.1998.12.顾亭林诗文集.清顾炎武.中华书局.1983.13.何逊集.梁何逊.中华书局.1980.14.洪亮吉集.清洪亮吉.中华书局.2001.15.后山诗注补笺.冒广生等.中华书局.1995.16.黄庭坚诗集注(全五册).刘尚荣校点.中华书局.2003. 17.建安七子集.俞绍初辑校.中华书局.1989.18.江文通集汇注.明胡之骥.中华书局.1984.19.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20.乐章集校注.薛瑞生.中华书局.1994.21.李商隐诗歌集解(增订重排本).中华书局.2004. 22.李商隐诗歌集解.刘学锴等.中华书局.1988.23.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刘学锴等.中华书局.2002. 24.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中华书局.1977.25.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储仲君.中华书局.1996.26.刘禹锡集.卞孝萱校订.中华书局.1990.27.柳宗元集.唐柳宗元.中华书局.1979.30.陆云集.晋陆云.中华书局.1988.31.罗隐集.雍文华辑校.中华书局.1983.30.陆云集.晋陆云.中华书局.1988.31.罗隐集.雍文华辑校.中华书局.1983.32.欧阳修全集.宋欧阳修.中华书局.2001.33.清真集校注.孙虹等.中华书局.2002.34.屈原集校注.金开诚等.中华书局.1996.35.阮籍集校注陈伯君.中华书局.1987.36.山中白云词.(宋)张炎撰吴则虞校辑.中华书局.1983.37.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全二册).陶敏.易淑琼校注.中华书局.2001.38.诗经注析.程俊英等.中华书局.1991.39.世说新语校笺.(南朝)刘义庆著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1984.2001重印.40.说苑校证.(汉)刘向撰向宗鲁校证.中华书局.1987.41.苏轼词编年校注(全三册).邹同庆.王宗堂.中华书局.2002.42.苏轼诗集(全八册).[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中华书局.1982.43.苏轼文集(全六册).孔凡礼.中华书局.1988.44.苏辙集(全四册).陈宏天.高秀芳点校.中华书局.1990.45.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46.王粲集.(汉)王粲著俞绍初校点..中华书局.1980.47.王船山诗文集(2册).(清)王夫之著.中华书局.1962.48.王维集校注(全四册).(唐)王维撰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1997.49.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唐)韦应物著孙望编著.中华书局.2002.50.魏叔子文集(全三册).(清)魏禧著胡守仁等校点.中华书局.2003.51.徐渭集(全四册).徐渭撰.中华书局.1983.52.杨炯集·卢照邻集.唐杨炯·卢照邻.中华书局.1980.53.庾子山集注.(南北朝)庾信撰倪璠注.中华书局.1980.54.玉台新咏笺注.(陈)徐陵编.清吴兆宜等注.穆克宏点校.中华书局.1985.55.元稹集(全二册).[唐]元稹撰.中华书局.1982. 56.曾巩集.(宋)曾巩撰陈杏珍晁继周点校.中华书局.1984. 57.张耒集.(宋)张耒撰李逸安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 58.清真集.[宋]周邦彦撰吴则虞校点.中华书局.1981.。

中华书局新版书目

中华书局新版书目

近 思 録 集 解 (中 華 國 學 文 庫 )
〔南宋〕葉 采 集 解 程 水 龍 校 注 4 2 元
世 説 新 語 校 箋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基 本 叢 書 )(全 四 册 )
〔南朝宋〕劉 義 慶 撰 〔南朝梁〕劉 孝 標 注 楊 勇 校 箋 148元
穆天子傳匯校集釋
〔晉 〕郭 璞 注 王 貽 樑 、陳 建 敏 校 釋 4 9 元
郭曾圻日記
窦瑞敏整理 39元
秦 漢 魏 晉 篆 隸 字 形 表 (全 二 册 )
徐無聞主編 560元
登科記考補正(全三册)
〔清〕徐 松 撰 孟 二 冬 補 正 146元
黄遵憲年譜長編
林振武等編著 198元
王鐸年譜長編
薛龍春著 380元
羅宗强文集(全十册)
羅 宗 强 著 268華 國 學 文 庫 )(全 二 册 )
〔清〕郝 懿 行 撰 王 其 和 、吴慶峰、張 金 霞 點 校 9 6 元
新見漢牘《蒼頡篇》《史篇》校釋
劉桓 編 著 780元
廣雅疏證(點校本)(全二册)
〔清 〕王 念 孫 著 張 其 昀 點 校 2 2 8 元
皇 宋 中 興 兩 朝 聖 政 輯 校 (全 五 册 )
搜 神 記 輯 校 • 搜 神 後 記 輯 校 (全 二 册 )
〔晉〕干 寶 撰 〔南朝宋〕陶 潛 撰 李 劍 國 辑 校 9 8 元
異聞集校證
〔唐 〕陳 翰 編 李 小 龍 校 證 4 0 元
敦 煌 本 數 術 文 獻 輯 校 (全 三 册 )
關長龍輯校 380元
敦煌變文選注(增訂 本 )(全二册)
項楚著 278元
敦煌歌辭總編匡補
項楚著 60元
謝眺集校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一、《红楼梦》选注《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本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和世态炎凉。

本书中的一段经典描写是贾宝玉与林黛玉在草庐中的对话。

贾宝玉为了逃避家族的宴会,与林黛玉私奔到草庐中,二人相互倾诉心声,表达彼此的爱意。

贾宝玉说:“黛玉,你知道吗?我对你的爱,已经深入骨髓,无法割舍。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没有你,我无法想象我还能活下去。

”林黛玉轻轻地抚摸着贾宝玉的脸,泪水在她的眼眶中打转,她说:“宝玉,我也一样,你是我生命中的唯一,没有你,我感到一片黑暗。

”这段对话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和情感。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红楼梦中最动人的一对。

他们的爱情无法被世俗的束缚所限制,他们愿意为了彼此放弃一切。

这段对话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用真挚的言辞表达了彼此深深的爱意,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火热。

二、《西游记》选注《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位主角西天取经的故事。

这本书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绘了一系列奇幻的仙魔斗法和人物形象的传奇故事。

其中一段经典描写是孙悟空与牛魔王的对战。

孙悟空与牛魔王在花果山相遇,两人决定比试武艺,看谁更厉害。

孙悟空化身为巨大的金箍棒,挥舞着砸向牛魔王。

牛魔王也不甘示弱,化身为巨大的牛角,冲向孙悟空。

他们在花果山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十分壮观。

这段描写展示了孙悟空的英勇和牛魔王的强大。

孙悟空是个机智勇敢的英雄,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敌人。

牛魔王则是个勇猛无畏的魔头,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战斗技巧,与孙悟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

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两位主角的形象和他们之间的对抗,给读者带来了紧张刺激的阅读体验。

三、《水浒传》选注《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宋江等108位好汉的英雄事迹和他们对抗官府的故事。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释、标点商榷(上)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释、标点商榷(上)

《 中 国 历代 文 学作 品选 》 注 释

标 点 商平 毅扮
伟 民
,
朱 东 润 先 生 主 编 的 《中 国历 代文 学 作 品 选 》
无 论 从 选材 方 面 看

,
还是 从 解 题


注释
,

标 点等方 面 看 有微瑕
注释

,
在 目前 来 讲
,
,
不 失为 是 高校文 科 救 材中 一 部较 好 的 教 材 其中也 不 无 可 以 商榷 的 她 方
犹来 也


卫之 郊关 也

我们 赞
同陈灸这一 解释 公十 四 年 再说



就是


返还


,


是 卫 国的郊关
: “
( 卫 国 有郊 关

见 《左 传 》 襄
二十 六 年 )


复关
是 指 男 子 返还 卫 国 郊 关 灼 关 门
语 首动 词




杨树 达 《词 让 》第 二八 四 页 认为

上 有 一 定联 系
笔 ” 当是

” 大把大 把 地 拔 取

是 有 选 择地 采 取


采”
是 一 般地 采 取
2
.
数 量 一般


笔 ” 是大 把大把 地 拔 取

数 量 较多

在 采 芬菜 的 数 量 上 表现 出

了 一定 的 进 展 程 度 《卷 耳 》

谈元曲的校勘、标点和注释——以《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

谈元曲的校勘、标点和注释——以《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

以 下 简称 诗吹


作 品选
,

,
)

卜编 亦只
第 一 册元 代 部 分
5 页 2 嗣成


11 3

,
而 所 选 戏 曲和 散 曲 则
》 (

; 占8 8 页
散 文 两者 相 加
新版

中 国历代 文论 选
以 下 简称

文 论选
》 )
第 二册和 第 三 册
。 ,
也 选 入 了钟

贾 仲 明的 〔 凌波 仙〕 书 曲

他 无所 闻 写作 伏

这就不 得不 引 例不 胜 举

起 人们 的 怀 疑

我 们 都 知道

,

伏 可通


服”
,
元 曲中




” ,

脸伏

解作
诬服 ”
(

屈 招 是 同义 词 )

诬 ” 义 从何 而 来 ?

古人 曾经 对 此 作 了校 勘 剧
》本 《
明 赵琦美 校改作
,
《脉望
馆 钞 校 本 古 今杂 剧


么末
” ,
一词
,
贾仲 明所作 〔 凌 波 仙 〕 吊 曲中 多 次 出 现
“ ”
,

如高文 秀 吊 曲
,


比 诸公 么
’ 夕 ,
末 为多
子 f君宝 吊 曲 共吴 昌龄么 末 相齐

中华书局本《后汉书》点校献疑

中华书局本《后汉书》点校献疑
①其 中“ : “ ‘ ’ ‘ 《 ’ ” 解》 孟康曰 : 荧惑之精 也 。 晋 灼 曰: 吕 氏 春 秋》 曰 其 色 黄 上 白 下。 见则
, , 不见于 《 吕氏春秋 》 实出 《 史 记 · 天 官 书》 当 属 下 读 。“ 荧 惑 之 精 也” 王者征伐四方 ” 《 ” 和“ 吕氏春秋 》 云‘ 其色黄上白下 ’ 分别是 孟 康 和 晋 灼 之 言 。《 汉 书》 卷二十六《 天文 志六 》 已将 “ 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 句置于 “ 其色黄上白下 ” 句后 , 这段内容除了后文 “ 角、 。窃以为此处可能是正文 亢, 苍龙之星 ” 的注文外 , 余皆出直接源自 《 史 记 · 天 官 书》 “ 《 阑入注文所致 , 见 则 王 者 征 伐 四 方” 当 为 正 文 大 字 单 行。此 处 应 标 点 作: 天 官 书》
后汉书李贤注下文简称李注中大量征引古书涉及不少语言文字典章制度问题笔者发现整理本的点校尚存值得商榷之处今撰成札记十九则以期对后汉书的标点校勘研究有所匡补
中华书局本 《 后汉书 》 点校献疑
王 建
后汉书 》 自1 流传广 , 影响大 , 是目前公认的最 9 6 5 年问世以来 , 中华书局整理本 《 ) 为精善的 《 后汉书 》 版本 。《 后汉书 》 李贤注 ( 下文简称“ 李 注” 中 大 量 征 引 古 书, 涉及 典章制度问题 , 笔者发现 整 理 本 的 点 校 尚 存 值 得 商 榷 之 处 , 今撰成札 不少语言文字 、 记十九则 , 以期对 《 后汉书 》 的标点 、 校勘研究有所匡补 。 : 显宗孝明帝纪 》 事毕 , 升灵台 , 望元气 , 吹时律 , 观物变 。 1.《 “ ” 李注 : 元气 , 天气也 …… 故 《 春秋传 》 曰: 凡 分 至 启 闭 必 书 云 物, 为 备 故 也。 杜预 “ ” ( 注 云: 物谓气色灾变也 。 第1 此为中华书局1 0 1页, 9 6 5 年5 月第1 版 , 1 9 7 3 年8 月 后汉书 》 页码 , 以下引用 《 后汉书 》 均同此本 , 仅标明页码 ) 上海第 2 次印刷的点校本 《 《 : “ 《 按: 左传 · 僖公五年 》 传》 五 年, 春, 王 正 月, 辛 亥, 朔, 日 南 至。 公 既 视 朔, 遂 ” “ 登观台以望 。 而书 , 礼也 。 凡分 、 至、 启、 闭, 必书云物 , 为备故也 。 杜注 : 分, 春、 秋分 ” 《 也。至, 冬、 夏至也 。 启 , 立春 、 立夏 。 闭 , 立秋 、 立冬 。 云物 , 气色灾变也 。 后汉书 》 “ ” “ ‘ 卷九十八 : 卒事 , 遂升灵台 , 以望云物 。 李 贤 注 曰: 杜预注《 传》 曰: 云 物, 气色灾变 ’ ” 也 。 素察妖祥 , 逆为之备 。 故此处李注引 《 左传 》 及杜注应标点如下 : 故《 春秋传 》 曰: “ ” “ ” 凡分 、 至、 启、 闭, 必书云物 , 为备故也 。 杜预注 : 云物 , 谓气色灾变也 。 : 显宗孝明帝纪 》 长吏各絜斋祷请 , 冀蒙嘉澍 。 2.《 《 “ ” 《 “ 李注 : 说文 》 曰: 时雨所以澍生万物 。 淮南子》 曰: 春 雨 之 灌, 万 物 无 地 不 澍, ” 无物不生 。 澍音之戍反 。( 第1 2 3 页) ” 《 按: 此处所引 《 淮南 》 之文当标点为 “ 春 雨 之 灌 万 物, 无 地 不 澍, 无 物 不 生。 淮南 : “ ” 子 · 泰族 》 春雨之灌万物也 , 浑然而流 , 沛然而施 , 无地而不澍 , 无物而不生 。 : 孝献帝纪 》 九月 , 蚩尤旗见于角 、 亢。 3.《 《 “ ” 李注 : 天官书 》 曰: 蚩尤之旗 , 类彗而后曲 , 象旗 。 荧惑之精也 。《 吕氏春秋 》 云: “ ” 其色黄上白下 , 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 角、 亢, 苍龙之星 。( 第3 7 1 页) 《 : “ ” 《 按: 史记 · 天官书 》 蚩 尤 之 旗, 类 彗 而 后 曲, 象 旗。 见 则 王 者 征 伐 四 方。 集

《四书集注》点校献疑——以中华书局本为中心

《四书集注》点校献疑——以中华书局本为中心
[ 4 ] ( 清 ) 汤球 .十 六 国春 秋 纂 录校 本 [ M] . 丛 书集
成初 编 本 .
[ 作 者 简 介 ]魏 俊 杰 ( 1 9 8 2 一) , 男 ,安 徽 太和 人 ,浙 江衢 州学 院 中 国哲 学与 文 化研 究 中心讲 师 ,复旦 大 学 历 史地 理研 究 中心博 士 后 ,主要研 究魏 晋 南北 朝 历 史
点校献疑
朱 子语 为 引文 ,或 误 以 引文 为朱 子 语 ,或 体 例 非 一 , 其 因在 于未 核 原文 而 细推 语 义也 。
( 1 )胡 氏 日 : “ 今 之 成 人 以 下 ,乃 子路 之 言 。盖 不 复 闻斯 行 之 之 勇 ,而 有 终 身 诵 之 之 固 矣 。未 详 是
图书 馆 理 论 与 实践
Ll 8RAR丫 TH《O RY A p敬A £ - f i e
文 献 学
●许 家星 ( 南 昌 大 学 . 江 右 哲 学 研 究 中 心; b . 人 文 学院 哲 学 系, 南昌 3 3 0 0 3 1 )
《 四书集
[ 关键 词] 中华书局 ; ( 泗 书集注》 ;点校 [ 摘 要] 中 华 书局 本 《 四 书 集 注》 点
校 精 良,为 3 0年 来 学 界 权 威 流 行 之 读 本 , 然 其 中 亦有 一 二 疏 漏 处 , 实为 各 家 点 校 本 之 通 病 。本 文 拟 以 中 华 点 校 本 为 中心 ,就
该 书 引丈 句读 、行 文 句读 、人 名误 漏、校 勘 疏 忽 、 分 节 不 当诸 方 面 提 出 3 0余 则疑 问 .
文献 。
[ 5 ]( 清 ) 纪 昀 .钦 定 四 库 全 书 总 目 [ M] .北京:中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90种)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90种)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到2012年12月止,已经出版90种【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是中华书局约请专家对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文学家的著作进行整理、标点、校勘、注释,整理出版的一套大型丛书,汇集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便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完善的本子。

01.诗经注析(上下)程俊英、蒋见元注析199102.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白化文、许德楠、李如鸾、方进点校198303.屈原集校注(上下)[战国]屈原著,金开诚、董洪利、高路明校注199604.古诗源[清]沈德潜编选196305.乐府诗集(全四册)[宋]郭茂倩编197906.玉台新咏笺注(上下)[陈]除陵编,[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198507.王粲集[东汉]王粲撰,俞绍初点校198008.建安七子集俞绍初辑校198909.阮籍集校注[三国魏]阮籍撰,陈伯君校注,1987第1版,2012第2版10.陆机集[晋]陆机撰,金涛声点校198211.陆云集[晋]陆云撰,黄葵点校198812.说苑校证[汉]刘向撰,向宗鲁校证198713.搜神记[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197914.世说新语校笺(上下)[南朝宋]刘义庆编撰,徐震堮校笺198415.江文通集汇注[南朝]江淹撰,胡之骥注,李长路、赵威点校198416.何逊集[南朝梁]何逊撰,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198017.何逊集校注[南朝梁]何逊撰,李伯齐校注2010修订本18.陶渊明集[晋]陶渊明撰,逯钦立校注197919.鲍照集校注(上下)[南朝宋]鲍照撰,丁福林、丛玲玲校注2012.0420.庾子山集注(上中下)[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许逸民点校198021.徐陵集校笺(全四册)[南朝陈]徐陵撰,许逸民校笺2008,1838页22.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上下)[唐]沈佺期、宋之问撰,陶敏、易淑琼校注200123.杨炯集卢照邻集[唐]杨炯、卢照邻撰,徐明霞点校198024.卢照邻集校注[唐]卢照邻撰,李云逸校注199825.张九龄集校注(上中下)[唐]张九龄撰,熊飞校注200826.王维集校注(全四册)[唐]王维撰,陈铁民校注199727.高適诗集编年笺注[唐]高適撰,刘开扬笺注198128.岑嘉州诗笺注(上下)[唐]岑参撰,廖立笺注200429.李太白全集(上中下)[唐]李白撰,[清]王琦注197730.杜诗详注(全五册)[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注197931.读杜心解(上下)[清]浦起龙撰196132.刘长卿诗编年笺注(上下)[唐]刘长卿撰,储仲君笺注199633.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唐]韦应物撰,孙望校笺200234.韩愈文集汇校笺注(全七册)[唐]韩愈撰,岳珍、刘真笺注201035.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上下)[唐]韩愈撰,[清]方世举笺注2012.0536.柳宗元集(全四册)[唐]柳宗元撰,吴文治等点校197937.张籍集系年校注(上中下)[唐]张籍撰,徐礼节、余恕诚校注2011.0638.刘禹锡集(上下)[唐]刘禹锡撰,卞孝萱校订,本书点校组199039.李长吉歌诗编年笺注(上下)[唐]李贺撰,吴企明笺注2012.0240.白居易集(全四册)[唐]白居易撰,顾学颉点校197941.白居易诗集校注(全六册)[唐]白居易撰,谢思炜校注200642.白居易文集校注(全四册)[唐]白居易撰,谢思炜校注2011.0143.元稹集(上下)[唐]元稹撰,冀勤点校1982,2010第2版44.丁卯集笺证(上下)[唐]许浑撰,罗时进笺证2012.0745.杜牧集系年校注(全四册)[唐]杜牧撰,吴在庆校注200846.李商隐诗歌集解(全五册)[唐]李商隐撰,刘学锴、馀恕诚集解1988,2004增订重排47.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全五册)[唐]李商隐撰,刘学锴、馀恕诚200248.温庭筠全集校注(上中下)[唐]温庭筠撰,刘学锴校注200749.贯休歌诗系年笺注(上中下)[唐]贯休著,胡大浚笺注2011.0650.罗隐集[唐]罗隐撰,雍文华辑校198351.南唐二主词校订[南唐]李璟、李煜撰,[宋]无名氏辑,王仲闻校订200752.乐章集校注[宋]柳永撰,薛瑞生校注199453.欧阳修全集(全六册)[宋]欧阳修撰,李逸安点校200154.欧阳修诗编年笺注(全四册)[宋]欧阳修撰,刘德清、顾宝林、欧阳明亮笺注2012.0655.苏轼诗集(全八册)[宋]苏轼撰,[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198256.苏轼文集(全六册)[宋]苏轼撰,[明]茅维编,孔凡礼点校198657.苏轼词编年校注(上中下)[宋]苏轼撰,王宗堂、邹同庆校注2002第1版,2007第2版58.苏辙集(全四册)[宋]苏辙撰,陈宏天、高秀芳点校199059.曾巩集(上下)[宋]曾巩撰,陈杏珍、晁继周点校198460.黄庭坚诗集注(全五册)[宋]黄庭坚撰,[宋]任渊等注,刘尚荣校点200361.清真集[宋]周邦彦撰,吴则虞校点198162.清真集校注(上下)[宋]周邦彦撰,孙虹校注,薛瑞生订补2002第1版,2007第2版63.苏过诗文编年笺注(上中下)[宋]苏过撰,蒋宗许、舒大刚笺注2012.1264.后山诗注补笺(上下)[宋]陈师道撰,[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冒怀辛整理199565.张耒集(上下)[宋]张耒撰,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199066.陈与义集(上下)[宋] 陈与义撰,吴书荫、金德厚点校198267.朱淑真集注[宋]朱淑真撰,[宋]魏仲恭辑,[宋]郑元佐注200868.重辑李清照集[宋]李清照撰,黄墨谷辑校200969.张孝祥词校笺[宋]张孝祥撰,宛敏灏校注201070.杨万里集笺校(全十册)[宋]杨万裏撰,辛更儒笺校200771.姜白石词笺注[宋]姜夔撰,陈书良笺注200972.刘克庄集笺校(全十六册)[宋]刘克庄撰,辛更儒笺校2011.1173.蒋捷词校注[宋]蒋捷撰,杨景龙校注201074.山中白云词[宋]张炎撰,吴则虞校辑198375.元好问诗编年校注(全四册)[金]元好问撰,狄宝心校注2011.0176.元好问文编年校注(上中下) [金]元好问撰,狄宝心校注2012.0277.袁桷集校注(全六册)[元]袁桷撰,杨亮校注2012.1078.汇校详注关汉卿集(上中下)[元]关汉卿撰,蓝立蓂校注200679.徐渭集(全四册)[明]徐渭撰,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198380.顾亭林诗文集[清]顾炎武撰,华忱之点校195981.顾亭林诗笺释(上下)[清]顾炎武撰,王冀民笺释199882.王船山诗文集(上下)[清]王夫之撰,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196283.魏叔子文集(上中下)[清]魏禧撰,胡守仁、姚品文等点校200384.戴名世集[清]戴名世撰,王树民编校1986参补:戴名世遗文集[清]戴名世撰,韩明祥、王树民等编校200285.船山诗草(上下)[清]张问陶撰,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198686.洪亮吉集(全五册)[清]洪亮吉撰,刘德权点校200187.饮水词笺校(修订本)[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200988.吴敬梓集系年校注[清]吴敬梓撰,李汉秋、项东升校注2011.1189.顾太清集校笺(上下)[清]顾太清撰,金启孮、金适笺注2012.1190.龚自珍己亥杂诗注[清]龚自珍撰,刘逸生注19802013新版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柳宗元集校注(共10册) [唐]柳宗元撰,尹占华、韩文奇校注,2013年10月第1版,3726页张说集校注(共4册) [唐]张说撰, 熊飞校注,2013年11月第1版,1741页。

“落英”释义平议

“落英”释义平议

收稿日期:2015-05-24作者简介:杨晨林(1994-),女,安徽桐城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周掌胜(1962-),男,浙江杭州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训诂学和敦煌学。

杨晨林周掌胜“落英”释义平议摘要:对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落英”的理解,自古以来就没有定论,主流的学者分别从“落花”说和“始英”说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落英”的不同理解。

除此之外,也有几种别出新意、盛极一时但很快式微的观点。

文章就主流的两种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平议,并从训诂学、版本校勘、佛经旁证和文学欣赏的角度论证“落花”说的正确性,得出“落英”是“坠落的花”的结论。

关键词:落英;落花;始英;《离骚》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6)2-0068-03(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1121)一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对这句话中“落英”二字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传统的观点认为,“落英”就是“落花”,中学语文教材、《汉语大词典》及相当一部分学者皆持这一观点。

与此相反的观点认为,“落英”是“始开的花”。

其主要理由是:首先,我国历代的词典和注疏资料都明确指出“落”有开始的意思。

第一部词典《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落者,《诗》:‘访予落止。

’《逸周书·文酌篇》云:‘物无不落。

’毛传及孔晁注并云:‘落,始也。

’落本殒坠之义,故云殂落。

此训始者,始终代嬗,荣落互根,《易》之消长,《书》之治乱,其道胥然。

愚者闇于当前,达人烛以远览。

落之训死,又训始,名若相反,而义实相通矣。

”今之《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在“落英”条下也收录了“始开的花”这一义项。

其次,从文学审美角度言,只有将“落英”理解为“始开的花”才符合文章的意境。

宋诗选注最好的版本

宋诗选注最好的版本

《宋诗选注》是著名学者钱锺书先生的一本诗歌选集,选取了宋代81 位诗人的297 首作品。

关于这本书的版本,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喜好,以下是几个比较常见的版本:
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版:这是《宋诗选注》的初版,由钱锺书先生亲自编选和注释,是比较权威和经典的版本。

2. 三联书店2002 年版:这是《宋诗选注》的修订版,由钱锺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修订,增加了一些注释和校勘,是比较全面和准确的版本。

3. 中华书局2005 年版:这是《宋诗选注》的繁体竖排版,由钱锺书先生的学生陈新先生校订,是比较精美的版本。

以上版本都是比较优秀的《宋诗选注》版本,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

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献疑

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献疑
收 稿 日期 :O O o —2 2 1— 9 6
对( 真正 意义上 ) 新婚 夫妇 的赞 歌 。 ”
作者简介 : 王书才( 9 3 , , , 1 一) 男 汉族 河南 中牟人 ,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 , 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郑州 研究方向 : 魏晋南北朝文学。

3 — 9
黄维 华虽然 利 用 民族 学 等 方 面 的成 果 , 测 推
故 知君 子所 近 之地 。笺 又 申之 ‘ 有 廉 耻 之 心 , 犹 故 因其 近 , 关 以托 号 此 民 ’ 故 下 云 ‘ 见 复 复 , 不 关 ’ ‘ 见 复 关 ’ 皆号 此 民为 ‘ 关 。 也 就 是 、既 , 复 ” 说“ 复关 ” 不 是 人 的 名 字 , 只是 一 个 地 名 , 并 而 诗
“ 方将 自西来 犯商 ” 自西 ” 敌 的“ 这一 特定 的方位 。 第二 点是 , 题解 云 :癸 巳这 一 天 由 b 进 行 “ 官 龟 b, 显示 一句 内无 祸 。 是 将 甲骨 文 里 的 “ 贞 : ” 敲 旬无 祸 ” 释为 肯定 句 。可是 注 文里 却将 “ ” 解 贞 注
代评 点粹 语等 特 色 , 受 到 高校 广 大 师 生 的热 诚 更 称赞 。只是金 无足赤 , 白璧有瑕 , 者在教 学 实践 笔 中 , 现 了第一 卷 、 三卷 和第 四卷 的题解 和训 诂 发 第 里有 一些 觉得有 待完 善 的方 面 , 不避 吹求 之嫌 , 谨 冒昧提 出来 以作 商榷 。
中 图分 类 号 : 0 .2 I 7 6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袁 行霈先 生 主编 的 、 中华 书局 2 0 0 7年 出版 的
显得 矛盾 不一 。
《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从选文定篇到题解训诂 , 较之以前 的同类著作 , 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特别是 注 重文学 创作 的 前后 接 受 和作品选注 》 献疑

李清照_金石录后序_质疑

李清照_金石录后序_质疑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质疑陈伟文内容提要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不仅是古付散文名篇,而且是李清照生帄研究最基本的文献依据,前贤未见有怀疑其文献可靠性者。

本文通过对《金石录后序》所述史实的详细考证,证明其多有与史实矛盾之处,甚至其所叙述的中心内容即赵明诚夫妇收藏品的散佚过程也与史实不符,而且《金石录后序》的文献流传过程也颇为可疑,因此,《金石录后序》很可能出于后人伪托。

关键词李清照赵明诚《金石录后序》辨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以下简称《后序》) 不仅作为散文名篇被广泛收录于各种选本,而且作为李清照生帄研究最重要的文献依据,被古今学者频繁征引。

但是,《后序》本身也存在种种疑点,似乎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本文拟在前贤研究基础上,对《后序》的疑点进行深入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一“西兵之变”与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收藏品的散佚《后序》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叙述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收藏品散佚的过程,其中所记最重要的两次散佚事件: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

( 建炎元年) 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 ( 赵明诚) 葬毕,余无所之。

朝廷已分遣六宫,又传江当禁渡。

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可待百客,他长物称是。

余又大病,仅存喘息。

事势日迫。

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

( 建炎三年) 冬十二月,金寇陷洪州,遂尽委弃。

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

①根据《后序》的叙述,赵氏夫妇收藏品主要散佚事件有两次: 一、建炎元年十二月金人陷青州; 二、建炎三年十二月金人陷洪州。

南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九蔡襄书《赵氏神妙帖》有赵明诚跋云:此帖章氏子售之京师,予以二百千得之。

去年秋,西兵之变,予家所资荡无遗余,老妻独携此而逃。

未几,江外之盗再掠镇江,此帖独存。

信其神工妙翰,有物护持也。

建炎二年三月十日。

②根据赵明诚跋,赵氏夫妇收藏品似乎主要散佚于建炎元年秋天发生的“西兵之变”。

中华书局图书目录1

中华书局图书目录1

中华书局二十五史中华书局出版的繁体竖排《二十四史》(共241册,加《清史稿》48册,“二十五史”合计289册),主要供研究使用00304-8 史记(全10册) [汉]司马迁撰 32开 145.00 00305-5 汉书(全12册) [汉]班固撰 [唐]颜师古注 32开177.0000306-2 后汉书(全12册) [南朝·宋]范晔撰 32开 168.00 00307-9 三国志(全5册) [晋]陈寿撰 [宋]裴松之注 32开78.0000308-6 晋书(全10册) [唐]房玄龄撰 32开 148.0000309-3 宋书(全8册) [梁]沈约撰 32开 125.0000310-9 南齐书(全3册) [梁]萧子显撰 32开 52.00 00311-6 梁书(全3册) [唐]姚思廉撰 32开 42.0000312-3 陈书(全2册) [唐]姚思廉撰 32开 32.0000314-7 北齐书(全2册) [唐]李百药撰 32开 35.00 00315-4 周书(全3册) [唐]令狐德棻等撰 32开 45.00 00313-0 魏书(全8册) [北齐]魏收撰 32开 116.0000317-8 南史(全6册) [唐]李延寿撰 32开 98.0000318-5 北史(全10册) [唐]李延寿撰 32开 160.00 00316-1 隋书(全6册) [唐]魏征等撰 32开 92.0000319-2 旧唐书(全16册) [后晋]刘昫撰 32开 208.0000320-8 新唐书(全20册) [宋]欧阳修 [宋]宋祁撰 32开250.0000321-5 旧五代史(全6册) [宋]薛居正等撰 32开 98.00 00322-2 新五代史(全3册) [宋]欧阳修撰 [宋]徐无党注 32开 56.0000323-9 宋史(全40册) [元]脱脱等撰 32开 592.0000324-6 辽史(全5册) [元]脱脱等撰 32开 78.0000325-3 金史(全8册) [元]脱脱等撰 32开 148.0000326-0 元史(全15册) [明]宋濂等撰 32开 275.0000327-7 明史(全28册) [清]张廷玉等撰 32开 335.00 00750-3 清史稿(全48册)赵尔巽等撰 32开 780.00资治通鉴00183-9 资治通鉴(全20册) [宋]司马光编著 [元]胡三省音注 32开 332.0000469-4 续资治通鉴(全12册) [清]毕沅撰 32开 380.00 " 《资治通鉴》是记载北宋历史的编年体史籍,保留了大量原始史料,价值极高。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琐议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琐议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65 July2019(C)总第465期2019年7月(下)摘要当前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所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主要有四个版本:朱东润主编、袁行霈主编、袁世硕主编、郁贤皓主编。

四个版本的作品选,各有千秋。

文章从选篇、注释、附评等部分对四种作品选进行比较,以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取舍互补。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比较教学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extbook"Sel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in the Major of Chinese Lan原guage and Literature//Yang Xiangkui,Zhao Bin Abstract At present,there are four versions of"Sel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used by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Zhu Dongrun version,the Yuan Xingpei version,the Yuan Shishuo version,and the Yu Xianhao version.The four versions have their own merits.This paper compares the four ver-sions from text selection,annotation and additional comments,in order to consciously make a choice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Key words the maj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el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textbook;comparison; teaching当下流行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朱东润先生主编的《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朱东润作品选”)、袁世硕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袁世硕作品选”)、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作品选注》(以下简称“袁行霈作品选”)、郁贤皓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郁贤皓作品选”)。

中华书局本《史记》校点献疑

中华书局本《史记》校点献疑

中华书局本《史记》校点献疑
王永吉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3)001
【摘要】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以清代金陵书局本为底本,时有校勘不精而误排之处.中华本<史记>初版再版亦有不同,再版改正了初版的一些讹误,同时也产生了新的讹误.列中华本<史记>在校点方面的相关问题凡36条.
【总页数】3页(P1-3)
【作者】王永吉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4.2
【相关文献】
1.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校读札记 [J], 芮文浩
2.中华书局校点本《通典》献疑十则 [J], 张玉兴
3.中华书局校点本《后汉书》改字献疑 [J], 刘婷婷
4.中华书局版《史记》修订本本纪部分标点献疑五则 [J], 王书才
5.中华书局本《史记》校点失误一例 [J], 韩玉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 09 26作者简介:王书才(1963-),男,汉族,河南中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31卷第5期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10月V o.l 31 No .5Journal o f Ji n i n g Un i v ersityOc.t 2010文章编号:1004 1877(2010)05 0039 04中华书局版教材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献疑王书才(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摘 要:中华书局版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是目前高校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时采用颇多的教科书,针对此书在题解和训诂方面存在的一些不甚妥帖的例子进行了辨说和商榷。

关键词:中国文学作品选注;训诂;献疑中图分类号:I207.62文献标识码:A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的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1]从选文定篇到题解训诂,较之以前的同类著作,都达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注重文学创作的前后接受和影响、增加篇后的历代评点粹语等特色,更受到高校广大师生的热诚称赞。

只是金无足赤,白璧有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第一卷、第三卷和第四卷的题解和训诂里有一些觉得有待完善的方面,不避吹求之嫌,谨冒昧提出来以作商榷。

本文以讨论第一卷为主,文末再来讨论第三卷和第四卷的个别问题。

第一卷第3页,甲骨卜辞 癸巳卜!题解和正文以及和对于正文的训释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明显矛盾。

第一点是,题解与正文不合。

题解云:∀癸巳这一天由卜官进行龟卜,显示一旬内无祸。

商王又亲自进行占卜,却显示有祸祟,敌方将自西来犯商。

#而正文里的甲骨文句则是∀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

#只讲到将有外来的祸患,并没有所谓∀敌方将自西来犯商#的∀自西#这一特定的方位。

第二点是,题解云:∀癸巳这一天由卜官进行龟卜,显示一旬内无祸。

#是将甲骨文里的∀毃贞:旬无祸#解释为肯定句。

可是注文里却将∀贞#注为∀贞问#,也就是占卜探问。

二者已经前后不一。

现在甲骨学界一致将∀贞#解释为∀占卜探问#,所以正文里本当该将∀旬无祸#句尾加上问号,可此书加的却是句号,又与注文里的∀贞问#显得矛盾不一。

第三点是,注文里添加了一些正文里没有的内容,使得解释前后不一。

题解里讲商王占卜的结果是敌方将自西边来进犯,本是战争之事,虽然有添字之处,还算紧扣正文内容。

可是注文里却有牵连到与这篇文字毫无关系的龟占、筮占二者的关系问题,云:∀筮占结果与龟占结果不同。

按 左传∃僖公四年!引卜人云%筮短龟长&,可见斯时以龟卜为重,当龟占与筮占矛盾时,常从龟占。

故此次筮占虽不利,商王仍然出猎。

#可是细究全文,纯是叙说龟占,何处有一字一语提及筮占了呢?使人疑窦重重。

而且还讲述这里面有商王打猎之事,其实这也是无中生有的。

诗经!部分, 关雎!篇题解云:∀故古代也用为新婚仪式上的唱诗和新婚庆贺之诗。

#这是有悖于先秦礼俗文献和学术界早已达成的一致共识的。

记述先秦礼仪及其含义的 礼记!多篇均强调婚礼不贺而且不举乐。

郊特牲!云:∀昏礼不贺#,∀昏礼不用乐#[2](P815)。

曾子问!云:∀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

#∀嫁女之家,三夜不举烛。

#[2](P583)均可证明 关雎!不可能是∀新婚仪式上的唱诗和新婚庆贺之诗#。

至于题解又提及黄维华所主张的 关雎!乃是∀作为成妇祭仪上由乐人以丈夫口吻所唱的一首乐歌,其抒情主体为男子,抒情对象为女子,他既是对新妇的赞歌,又是对(真正意义上)新婚夫妇的赞歌。

#39黄维华虽然利用民族学等方面的成果,推测出这样的结论,可是这种结论的根据问题更多。

首先是在最详细记述婚礼礼仪的仪礼∃士昏礼!中毫无成妇礼上奏乐诵唱关雎!之类歌曲的记载,连奏乐的记载也是没有的。

仪礼∃士昏礼!从∀赞醴妇#以下一直到∀姑飨妇人送者,酬以束锦#377字[3](P87 91),正是对男方父母健在情况下成妇礼如何举行的描写,其间叙说新妇与公公婆婆相见之礼仪,极其详致,从坐席的安排到菜肴的种类,到公、婆酬送女方送亲者的礼物名目和数量,一一铺陈,没有一字提及奏乐唱歌之事。

其次,黄维华提到的男方父母已逝情况下初婚礼后三个月举行成妇礼,在祖庙举行奠菜祭祀仪式上,演奏鼓乐琴瑟和唱诵关雎!一诗,更是于经无据、于史无征,因为仪礼∃士昏礼!∀若舅姑既没,则妇入三月乃奠菜#以下至∀婿飨妇送者丈夫、妇人,如舅姑飨礼#,183字[3],也详细描述了整个祭祀仪式的过程,其间有两段祝辞,一是祝人告知其公公的,言∀某氏来妇,敢奠嘉菜于皇舅某子。

#二是告知其婆婆的,言∀某氏来妇,敢告于皇姑某氏。

#毫不涉及关雎!和奏乐事体。

而且在如此肃穆的庙宇间,又是祭祀新郎去世的父母之际,岂容乐人奏乐演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之类表达男女情爱的歌辞。

再者诗经!学的传承是自先秦一直到汉魏中间没有发生过断绝现象,对内容的诠释,虽有齐、鲁、韩、毛等多家的不同流派,并没有哪个家派主张过关雎!用于婚礼(包括初婚礼和成妇礼)的,所以这种翻新出奇的精神是可贵的,但毕竟只是不甚完善可据的一家之言。

能否将此类所谓新说录入正规的本科教材,还是要慎重些为妥。

诗经∃卫风∃氓!(第11页)∀以望复关#注云:∀清陈奂诗毛诗传笺!说:%复,反也,犹来也。

关,卫之郊关也。

&%望&指望氓,由下句%载笑载言&可知。

或以%复关&为地名、关名。

但如为地名或关名,则不至于忽而看得见,忽而看不见。

#以∀复关#为地名,乃至迟是汉代以来旧说,历来并无疑义。

此种解释以毛诗正义!为最有代表性,古代其它学者皆加以接受而已。

毛传!云:∀复关,君子所近也。

#所谓∀君子#,也即氓!中的男子。

郑玄笺!发挥道:∀前既与民以秋为期,期至故登毁垣,乡其所近而望之,犹有亷耻之心,故因复关以托号民。

#[4](P230)郑玄认为诗里是写女子登上墙头远望∀复关#这一地方,女子不好意思直呼男子名讳,故以地名代指此男子。

孔颖达讲得更加明晰:∀复关者,非人之名号,而妇人望之,故知君子所近之地。

笺又申之%犹有亷耻之心,故因其近,复关以托号此民&,故下云%不见复关&、%既见复关&,皆号此民为%复关&。

#也就是说∀复关#并不是人的名字,而只是一个地名,诗里是以地名指代靠近此地所住的那位男子。

∀复关#这一地方,古代地理典籍言之凿凿,宋代学者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五十七云:∀澶州临河县:复关城在南黄河北阜也。

∋∋复关堤在县三百步黄河岸北。

卫诗!云%登彼垝垣,以望复关&,%复关&即此也。

#[5](P1180)宋代朱熹诗集传!卷三云∀复关,氓之所在也#[6](P37)等等,均乃切实可信之说,并没有∀但如为地名或关名,则不至于忽而看得见,忽而看不见#的诠释困境。

而今欲要将古来成说横加扫荡,强把∀复关#解释成∀氓#的实际名字,在古代没有此说,而且孔颖达早已明确声明∀复关者,非人之名号#,可见还是坚持古来之说为妥当些。

诗经∃秦风∃无衣!(第20页)题解采用毛诗序!之说:∀无衣!,刺用兵也。

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

#又辩驳朱熹诗集传!表现同仇敌忾之说。

今按此诗主题,毛传!没有明显的讥刺君王之意。

倒是郑笺!先解说云:∀此责康公之言也。

君岂尝曰%女无衣,我与女共袍&乎?言不与民同欲。

#又解说云:∀君不与我同欲,而于王兴师则云:%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往伐之。

&刺其好攻战。

#[4](P431)由于诗的字面全没有讽劝君王的意思,所以郑玄不得不添字解经,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前面加上一个臆想的主语秦康公。

又加上一个∀尝#字,即使如此也不容易得出君王和民众不能同心同欲的结论,只好自己代替诗人说明∀言不与民同欲#、∀刺其好攻战#。

可是在秦康公时,秦作为诸侯国,民众怎么能够称呼其君为∀王#呢?这就怎么也说不通了。

所以课本里∀岂曰无衣#注文所谓∀此句之前,探下句%王于兴师&省%王未兴师&。

二句言:王未兴师之时难道还会说%你无衣,我有棉袍我们共穿。

&此句是说,王平时根本不考虑人民的寒暖#,也就明显难以顺达。

当时只有周天子能够称∀王#和被称为∀王#,课文的译文处处讽刺∀王#,题解里却说∀但毛传!并不以为是直刺,而认为是借颂周天子以讽诸侯#,上下又是非常矛40盾不一的。

对于无衣!正文里∀王#字导致的毛传郑笺解说难通的漏洞,宋代以后学者已有察觉,所以极力弥缝。

苏辙诗集传!卷六云:∀古者君与民同其甘苦,非谓其无衣也,然有是袍也,愿与之同之。

故于王之兴师也,民皆修其戈矛,而与之同仇矣。

伤今无恩于民而用其死也。

秦本周地,故其民犹思周之盛时而称先王焉。

#[7](第70册P382)将诗里的∀王#设想为先代的周天子,把主题诠释为诗人借古以讽今。

清代学者顾镇(虞东学诗!卷五)、李光地(诗所!卷二)等均接受苏辙之说而又加阐衍发挥。

李光地认为诗里的君当指与晋文公一同勤王的秦穆公,并驳毛诗序!于此多有臆说:∀晋文公定王室之后,每(秦亦与焉,故有%王于兴师&之言。

序!以为康公者,盖因次于黄鸟!,则穆公死矣。

然黄鸟!作于君子,此则国中之言。

诗之次序往往如此。

序!以晨风!与此皆为康公在位之诗,故又以下篇渭阳!为追作,皆臆说也。

#[8](第86册P47)顾镇将勤王事件落实秦穆公参与的靖除周王室发生的∀叔带之难#:∀叔带之难,王使告于秦晋。

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

晋人辞秦师而下,此其事也。

秦之用兵,后此别无勤王者矣。

#[9](第89册P492),其考证更加确凿切实。

至于朱熹诗集传!以此诗为赞颂秦人乐战之气,甚合全诗字面,然而也未能够给∀王#字一个妥当的诠释,还是不及清人新说的,但其不拘于汉唐旧说,据文立义,被元明清诗经!学界多人信服接受,也是自然的。

何况此诗在楚人申包胥苦求救兵以存楚时,被秦哀公诵读以表示与楚国结成同盟的政治军事立场,就明显不含讥刺贬抑意味。

庄子的题解云∀终身不仕,聚徒讲学#(第107页),姑且不说庄子是否曾经有过聚徒讲学的举动,可是庄子却是做过官的,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言庄子曾为漆园吏,因此便不好讲他∀终身不仕#。

晁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注文云:∀征敛赋税也没有准时#(第221页)。

∀时#按照上下文所谓∀当具有者半贾(价)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等,应解释为季节。

所以∀赋敛不时#是指不按季节征收赋税。

枚乘七发!讲太子∀方富于年#解作∀正年富力强#(第233页)。

从文章来看,太子身体疲弱乏力,并不力强,而且这句仅言其甚是年轻,所以∀力强#二字为冗赘之语。

司马相如生卒年岁,第230页注为∀司马相如卒于元狩六年(前117)#,可是十数页之后,在第249页又注为∀司马相如(? 前118),前后未免矛盾不一。

班固两都赋!题注里存在的错谬处更加明显和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