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百年史话第二章无机化学
百年诺贝尔化学奖与生物化学的发展_王悦
第26卷第5期2011年10月大学化学UNIVERSITY CHEMISTRYVol.26No.5Oct.2011百年诺贝尔化学奖与生物化学的发展王悦彭蜀晋周媛张丹游晓莉(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8)摘要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以来,有39次化学奖颁给了生物化学领域。
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既反映了百年来生物化学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化学从叙述生物化学阶段向动态生物化学和机能生物化学阶段的不断迈进,促进了生物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化学发展阶段生物化学是探讨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学科,它以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性质、结构和功能等静态问题为基础,设计研究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怎样变化、怎样相互转换、怎样相互制约以及在变化过程中能量转换等动态问题[1]。
在百余年来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过程中,有39次奖项属于生物化学领域。
这既反映了20世纪以来化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也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解析生命现象的巨大贡献。
1百余年来诺贝尔化学奖与生物化学发展概览生物化学是在18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近代化学和生理学的发展逐步兴起的。
1775年,A.L.Lavoisier提出一种观点,认为生物体呼吸过程的本质与燃烧过程一样,均要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这种观点引发了人们对生物体能量代谢的关注,是近代生物化学研究的开端。
1877年,德国科学家Hoppeseyler等提出了生物化学(biochemie)这个名词[2]。
在这一时期,科学家从生物体内提取出了卵磷脂等有机物质,这对以后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酶、维生素和激素的发现被认为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三大发现[3]。
1897年,E.Buchner证明了发酵过程在没有酵母菌存在的情况下也可进行,其本质是由酵素即酶引起的催化过程,由此开创了酶化学的研究。
这项研究,成为近代生物化学诞生的标志,E.Buchner也因此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4]。
1001-诺贝尔化学奖-2
• • • • • • • • • • • •
是哈伯 发明了催化剂 得以利用空气中无穷的氮: 他用铁屑固定氮气, 使成吨的氨和各化肥 从德国工厂源源涌出。 恰在此后数月, 通往智利的航道被切断, 智利硝石和鸟粪的来源断绝; 而那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阴云密布, 德国正需储备军火。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20
“in recognition of his work in thermochemistry”(电化学和热动 力学)
Walther Hermann Nernst
Germany
Berlin University Berlin, Germany
Institut du Radium Paris, France
1900 - 1958
1897 - 1956
1874 - 1940
1884 - 1949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32
“for his discoveries and investigations in surface chemistry”(表面 化学)
Irving Langmuir
USA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chenectady, NY, USA 1881 - 1957
Heinrich Otto Wieland
Germany
Munich University Munich, Germany
1877 - 1957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28
"for the services rendered through his research in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sterols and their connection with the vitamins“(甾醇及其与维生素的关系)
诺贝尔与化学2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约1653年)而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O.鲁德贝克的后裔。
诺贝尔从父亲那里学习了工程学基础,同父亲一样具有发明才能。
诺贝尔于1842年随家离开斯德哥尔摩同当时正在俄国圣彼得堡的父亲团聚。
1850年离开俄国赴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了4年。
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直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为止。
诺贝尔重返瑞典后开始制造液体炸药硝化甘油。
在这种炸药投产后不久的1864年,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死。
由于危险太大,瑞典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被认为是“科学疯子”的诺贝尔,只好在湖面的一支船上进行实验。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并于1867年获得专利。
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六硝酸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于1876年获得专利,1887年诺贝尔发明了无烟炸药。
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化学奖是诺贝尔奖的一个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
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
诺贝尔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学领域有最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诺贝尔化学奖- 评选过程1、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
第二章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第二章诺贝尔化学奖简介诺贝尔化学奖总表从化学诺贝尔奖看化学学科的发展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化学奖总表1901-19101901年荷兰雅克布斯·范特霍夫o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德国赫尔曼·费歇尔o合成了糖类和嘌呤衍生物瑞典阿累尼乌斯o提出了电离理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英国威廉·拉姆齐爵士o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并确定他们在周期表里的位置。
德国阿道夫·拜耳o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法国穆瓦桑o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德国爱德华·毕希纳o对酶及无细胞发酵等生化反应的研究。
新西兰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o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德国威廉·奥斯特瓦尔德o对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
德国奥托·瓦拉赫:o在脂环类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研究。
1911-19201911年法国玛丽亚·居里o发现了镭和钋,提纯镭并研究镭的性质。
法国格利雅o发明了格氏试剂,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法国保罗·萨巴蒂埃o发明了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的方法,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瑞士阿尔弗雷德·沃纳o对分子内原子成键的研究,开创了无机化学研究的新领域。
美国西奥多·理查兹o精确测量了大量元素的原子量。
德国理查德·威尔施泰特o对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叶绿素的研究。
德国弗里茨·哈伯o对单质合成氨的研究。
德国沃尔特·能斯特o对热力学的研究。
1921-19301921年英国弗雷德里克·索迪o对放射性物质以及同位素的研究。
英国弗朗西斯·阿斯顿o使用质谱仪发现了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并且阐明了整数法则。
奥地利弗里茨·普雷格尔o创立了有机化合物微量分析法。
诺贝尔化学奖 ppt课件
1930年—1939年
• 1930年汉斯.费歇尔(德)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等 的研究,特别是血红素铁原卟啉IX的合成
• 1931年卡尔·博施(德)弗里德里希·柏吉斯(德) 发明与发展化学高压技术
• 1932年兰格缪尔(美)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
• 1944年奥托·哈恩(德)发现重核的裂变
• 1945年阿图里·维尔塔南(芬)对农业和营 养化学的研究,特别他提出的饲料储藏方 法
• 1946年詹姆士·萨姆纳发现了酶可以结晶 约翰·那斯罗蒲,温德尔·斯坦利(美)在生产纯
酶和病毒蛋白质方面所作的准备工作
• 1947年罗伯特·鲁宾逊爵(英)对植物产物,特别是生物 碱的研究
• 1989年西德尼·奥特曼(美),托马斯·切赫(美)核糖核 酸(RNA)催化性质的发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90年—1999年
• 1990年伊莱亚斯·科里(美)开发了计算机 辅助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
• 1991年理查德·恩斯特(瑞士)对开发高分 辨率核磁共振(NMR)的贡献
• 1992年罗道夫·阿瑟·马库斯(美)对创立 和发展电子转移反应的贡献
• 1982年亚伦·克拉格(英)通过晶体的电子显微 术在测定生物物质的结构方面的贡献
• 1983年亨利·陶布(美)对金属配位化合物 电子转移机理的研究
• 1984年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美) 开发了多肽固相合成法
• 1985年赫伯特·豪普特曼(美),杰罗 姆·卡尔勒(美)在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方 法上的贡献
• 1974年保罗·约翰·弗洛里(美)在理论与实验两 个方面的,大分子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研究
无机化学学科 诺贝尔获奖历程
无机化学学科诺贝尔获奖历程无机化学,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就像一座神秘的宝藏山,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们在这山上不断挖掘,而诺贝尔奖就像是那山顶上最耀眼的明珠,见证着他们的辉煌成就。
从早期开始,无机化学家们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
1901年首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范特霍夫,他虽然以物理化学的成就获奖,但他的研究也涉及到无机化学的领域。
他就像一位开拓者,在化学的未知荒野里踏出了最初的道路。
他的工作就好比给后来者点亮了一盏灯,让大家看到了化学研究中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律。
后来,居里夫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她对镭元素的发现简直就是一个传奇。
镭啊,那可是无机化学里的超级明星。
居里夫人就像一个执着的寻宝者,在简陋的实验室里,面对成吨的铀矿废渣,一点一点地寻找着那极其微量的镭。
她的发现就像在一片寂静的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烟火,让全世界都为之惊叹。
你说,这得是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呢?要是换做我们普通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可能早就放弃了吧。
再看吉奥克,他在超低温化学方面的研究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化学世界的大门。
在极低的温度下,物质的性质变得那么奇特,就像一群原本循规蹈矩的孩子,突然开始玩起了新的游戏。
他能把温度降得那么低,就像拥有了一把能冻结时间的魔法钥匙,从而发现了在平常温度下根本看不到的化学现象。
还有伍德沃德,他在合成复杂有机金属化合物方面的贡献也不可小觑。
他就像是一位化学界的建筑师,精心构建着那些复杂的分子结构。
他把一个个原子当作建筑材料,巧妙地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像搭积木一样,但这积木可比我们小时候玩的要复杂千万倍。
这些获奖者的故事就像一部部精彩的电影,每一部都充满了悬念、汗水和惊喜。
他们在无机化学的领域里不断探索,就像航海者在茫茫大海上寻找新大陆一样。
有时候他们可能迷失方向,有时候可能遭遇风暴,但他们从来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
在这个过程中,无机化学也不断发展壮大。
从对简单元素的研究,到复杂化合物的合成,再到对各种化学反应机制的深入理解,就像一棵小树苗慢慢长成了参天大树。
诺贝尔化学家百年
发现了碳60分子(富勒烯),并因此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在面对质疑和嘲笑时,仍然 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最终获得了认可。
田中耕一(Tanaka Koichi)
发明了软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法,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了无 数次的失败,但从未放弃,最终取得了成功。
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在改善人类生活 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合成氨、 合成橡胶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农业 生产、工业生产等提供了重要支持。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在推动 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有显著贡献,如新 型催化剂、高分子材料等的应用,促进 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提高。
让-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弗雷泽·斯托达特(Fraser Stoddart)和伯纳德·费林加(Bernard Feringa):他们 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化学的魅力,也强调了科学家之间交流合作对于推动科 学进步的重要性。
米材料和器件提供了重要支持。
03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过程和物质代谢的科学,与医学、农学等
学科密切相关。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化学在揭示生命现象和疾病
机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可能的获奖方向
要点一
新型材料合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的合 成与应用已成为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 方向。未来诺贝尔化学奖可能会颁发 给在新型材料合成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的科学家。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不仅在科学 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人类文明进步 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新型材料的发明和应用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
诺贝尔无机化学奖
授予 豪普特曼,H.A.
诺贝尔化学奖状
年份 公元1985
1917年2月14日生于纽约。 1937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学院。 193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55年获马里兰大学数学博士学位。 194 0~1942年在人口统计局当统计员。 1942~1943年和1946~1947年,先后在美国空 军中当雷 达指挥员。 1947~1961年,任美国海军实验室物理学专家,1962~ 1970年 ,任数学专家。 1970~1972年,任布法罗医学基金会数学专家。 1972年起,任该会 副会长兼研究部主任。1970年起,兼任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生物物理学教授 。
豪普特曼,H.A. Herbert Aaron Hauptma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普特曼主要从事X射线晶体学中的相角问题和
矩阵理论的研究。X射线衍射 是研究晶体结构的
重要手段。50年代以来,豪普特曼和 J.卡尔勒 用统 计数学方法研究了晶体的衍射数据,发现其中隐含 有相角的信息。他们经过 大量的工作,推导出衍射 线相角的关系式,可直接从衍射强度的统计中得到
各衍射 线相角的信息。这就是晶体学中的直接法
。
1950~1955年间,它们用这种方法确 定了5~6种分
子结构。到了70年代,借助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运算,
不用假设就能迅 速确定分子的化学结构,如果用人 工计算,需用几年的时间。他们的成果为探索新 的 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提供了基本方法。他因与卡 尔勒合作,建立测定晶体结构 的直接法而共获1985
年诺贝尔化学奖。
1901年-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诺贝尔奖(NobelPrize)创立于
1901年-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诺贝尔奖(Nobel Prize) 创立于1901年,它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的遗嘱以其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
诺贝尔化学奖是诺贝尔奖的其中一个奖项。
1901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 an…Hoff) 荷兰人(1852—1911)一八八五年,范特霍夫又发表了使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另一项研究成果《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此外,他对史塔斯佛特盐矿所发现的盐类三氯化钾和氯化镁的水化物进行了研免利用该盐矿形成的沉积物来探索海洋沉积物的起源。
1902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德国人(1852—1919)埃米尔·费雷,德国化学家,是一九O二年诺贝尔化学奖金获得者。
他的研究为有机化学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后曾被人们誉为”实验室砷明。
”1903阿列纽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瑞典人(1859—1927)在生物化学领域,阿列纽所也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他发表了《免疫化学》、《生物化学定量定律》等著作,并运用物理化学规律阐述了毒素和抗毒素的反应。
阿列纽斯是当时公认的科学巨匠,为发展科学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因而也获得了许多荣誉。
他被英国皇家学会接受为海外会员,同时还获得了皇家学会的大卫奖章和化学学会的法拉第奖章。
1904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英国人(1852—1916)他就是著名的英国化学家—成廉·拉姆赛爵士。
他与物理学家瑞利等合作,发现了六种惰性气体:氯、氖、员、氮、试和氨。
由于他发现了这些气态惰性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他荣获了一九O 四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课件
《诺贝尔化学奖》PPT课 件
了解诺贝尔化学奖的历史和意义,以及其在化学领域的影响和贡献,让我们 一起探索这个世界上最高荣誉的化学奖项。
诺贝尔化学奖的前身
1
发端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于1895年遗嘱设立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对化学发展的杰出贡 献。
2
创立
1901年首次颁发,最初设立为物理化学奖。后来,物理学和化学分设为两个独立 奖项。
1
皮埃尔·居里
居里夫人的丈夫,与她一起共享了1903年的化学奖,以及1911年独自获得的诺贝尔化学奖。
2
林奈乌斯·保罗·埃米希乌斯
196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为有机化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方法。
3
马丁·彼得·贝肯
1985年和2002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对DNA修复和基因组稳定性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诺贝尔化学奖的历史背景
初期获奖人
最早的获奖人包括马里·居里和亨 利·贝克雷尔,他们为辐射学和电 化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位女性得主
居里夫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 学奖的女性,以其放射性研究而 闻名。
核物理的贡献
欧内斯特·卢瑟福的研究为核物理 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也获得 了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人
诺贝尔化学奖与化学领域
诺贝尔化学奖的荣誉激励了世界各地的化学家,推动了化学科学的进步和创新。化学领域的发展正朝着更加可 持续和环境友好的方向迈进。
诺贝尔化学奖颁奖仪式
1 历史与现状
诺贝尔化学奖颁奖仪式始于1901年,目前在诺贝尔宴会上隆重举行。
2 盛况和流程
仪式包括颁奖致辞、奖章佩戴、获奖人演讲和晚宴等环节,庄重而庄重。
化学史大事记与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史大事记约50万年前“北京人”已知用火。
公元前8000至前6000年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人已开始制作陶器。
公元前2000多年在我国齐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的红铜器表明,当时已会铸铜。
公元前17世纪前后中国人已开始冶铸青铜。
公元前1400年左右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已掌握冶铁技术。
公元前16至11世纪中国的黄金加工技术已有一定水平。
中国人发明了石灰釉,出现釉陶,随后又有了原始青瓷。
公元前10世纪埃及人已会制作玻璃器具。
公元前7至6世纪古希腊的泰勒斯提出:万物之源是水。
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人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
公元前6至5世纪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提出“万物之源是火”的主张。
公元前5世纪春秋末年的《墨子》中提出物质最小单位是“端”的观点。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水、火、土、气的四元素说,并认为万物主要有干、冷、湿、热四性,元素是四性结合之表现。
公元前140—87年西汉劳动人民发明了造纸术。
公元1世纪初罗马人普里尼提出了分离金银的“烤钵法”。
105年东汉蔡伦监造出良纸,经推广于各地通行造纸,这时还发明用树皮纤维造纸。
533—544年贾思勰《齐民要术》问世,书中有许多关于染色、酿酒、造纸、制作漆器等技术知识。
659年世界上第一部政府颁行的药典《唐本草》问世,并颁行于全国。
8世纪阿拉伯炼金家贾伯提出金属可相互转变的见解及四元素相克的理论。
751年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这是造纸术西传的开始。
10世纪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编著了《医典》。
1092年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成书,这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有不少化学史料。
13世纪英国炼金家罗哲·培根著《炼金术原理》一书。
16世纪初瑞典医生帕拉塞斯提出万物是由“盐、硫、汞”三元素以不同比例构成的“三元素说”。
1556年阿格里柯拉的《论金属出版》,这是16世纪欧洲有关采矿、冶金的重要著作。
1596年明代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是一部药物学巨著。
百年诺贝尔奖史话
百年诺贝尔奖史话何谓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他逝世时将大部分遗产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士,即诺贝尔奖。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
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瑞典国王及王后出席并授奖。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经济学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
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
诺奖成果是人类科学进步的里程碑,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发现全世界大大小小的科技奖不计其数;但是,在当今世界要论对人类社会贡献最大的科技成果无疑是诺奖科技成果,每一项诺奖的科技成果都是人类科学进步的里程碑,是人类对自然真理划时代的认识和发现。
自诺贝尔科技奖首次颁发到现在,已经有数百项科技成果成功当选,这些成果的诞生都对人类的科技进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著名波兰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元素和钋元素,引起科学(乃至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并由此诞生了一门新兴的放射学,所以,镭被誉为“伟大的革命者”。
又如1928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能杀死细菌的青霉素,为人类有效杀死有害细菌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青霉素的发现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成为了人类对抗疾病的转折点,让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30年。
1901-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介绍
1901-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介绍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科学院确定。
从1901年第一位化学奖得主,荷兰化学家范霍夫至2000年。
在20世纪的100年中,已有135位世界杰出化学家获此殊荣。
他们所研究的课题十分广泛,涵盖了整个化学领域。
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动了20世纪化学学科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21世纪新的科学探索。
下面按获奖顺序,分别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研究成果。
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费歇尔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伦尼乌斯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拉姆塞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拜耳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穆瓦桑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毕希纳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卢瑟福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斯特瓦尔德19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居里夫人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格利雅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萨巴蒂埃19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维尔纳19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理查兹191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威尔施泰特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伯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能斯特192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索迪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斯顿192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列格尔192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席格蒙迪192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雏德伯格192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维兰德192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温道斯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登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伊勒—凯尔平193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费歇尔193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博施193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伯吉尤斯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成为高压化学的创始人之一。
伯吉尤斯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逝世,享年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朗缪尔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尤里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伊伦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雷德里克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拜193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沃斯193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卡勒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库恩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布特南特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卢齐卡194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海维西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恩194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维尔塔宁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萨姆纳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诺思罗普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利194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宾森194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蒂塞利乌斯194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克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狄尔斯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尔德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麦克米伦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辛格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马丁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施陶丁格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鲍林195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维格诺德195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欣谢尔伍德195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谢苗诺夫195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托德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桑格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海洛夫斯基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利比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卡尔文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者肯德鲁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佩鲁茨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齐格勒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纳塔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霍奇金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伍德沃德196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缪利肯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根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诺里什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波特196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昂萨格196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巴顿196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塞尔197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勒洛伊尔197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茨伯格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安芬森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穆尔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威尔金森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菲舍尔197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洛里197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雷洛格197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康福思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利普斯科姆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果金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米切尔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维蒂希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布朗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吉尔伯特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伯格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桑格。
诺贝尔化学奖百年史话第二章无机化学
1.稀有气体的发现
• 拉姆塞研究方法:让空气在红热的 镁上通过,让镁吸收空气中的氧和 氮。经过反复作用,原空气体积的 79/80都已被吸收,只余下1/80。
• 起初,拉姆塞认为余下的气体是氮 的一种变种,但经过精密的光谱分 析发现原来人们不知道的红色和绿 色各种谱线,经克鲁克斯分析,剩 余气体的谱线多达200余条。
• 为了制备出单质氟,前后 一共经历了六、七十年的 时间。不少化学家为之损 害了健康,甚至献出了自 己的生命,可以称得上化 学发展史中一段悲壮的历 程。
氟元素的单质是F2,它是一种淡黄色, 剧毒的气体。氟气的腐蚀性很强,化 学性质极为活泼,是氧化性最强的物 质之一,甚至可以和部分惰性气体在 一定条件下反应 。氟是特种塑料、 橡胶和冷冻机(氟氯烷)中的关键元 素。
物 • 荧光灯:水银和氩气,荧光物质(如卤磷酸钙)。 • 氦-氖激光器:近红外光,用于测量和通讯。 • 液态氦的沸点为-269℃,接近绝对零度(-273.15℃) • 氦气代替氮气作人造空气,供探海潜水员呼吸
1.稀有气体的发现
• 氩气经高能的宇宙射线照射后电离,人造地球卫 星计数器。
• 氪吸收X射线,可用作X射线工作时的遮光材料。 • 氙灯具有高度的紫外光辐射,可用于医疗 • 氡,衰变时放出的α粒子与铍原子核进行核反应,
1.稀有气体的发现
• 1868年,天文学家在太阳的光谱中发现一 条特殊的黄色谱线D3,这和早已知道的钠 元素的D1和D2两条黄色谱线不同,由此预 言在太阳中可能有一种未知元素存在。后 来将这种元素命名为“氦”。
• 1895年,美国地质学家希尔布兰德观察到 钇铀矿放在硫酸中加热会产生一种不能自 燃、也不能助燃的气体。他认为这种气体 可能是氮气或氩气,但没有继续研究。
诺贝尔化学奖详细资料大全
诺贝尔化学奖详细资料大全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 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2018年10月3日,2018年诺贝尔奖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弗朗西斯·阿诺德、乔治·史密斯和格雷戈里·温特尔共同获奖,以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
基本介绍•中文名:诺贝尔化学奖•外文名:Nobel prize winners in chemistry•发起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奖励: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创立者简介,奖项设立,奖金奖牌,评选标准,评选过程,历届获奖者, 创立者简介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他一生致力于*** 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奖项设立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义大利逝世。
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
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据此,1900年6月瑞典*** 批准设定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
2001年和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主要内容
主题:2001年和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主要内容一、引言1. 诺贝尔化学奖的历史和意义自1901年设立以来,诺贝尔化学奖一直是全球化学界最高荣誉,每年颁发给为人类健康、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卓越贡献的化学科学家。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人被认为是对人类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代表,对于推动化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1. 获奖者:威廉·诺伯尔、巴里·谢普利、阿拉诺夫·魏格、约翰·费恩2001年,由威廉·诺伯尔、巴里·谢普利、阿拉诺夫·魏格以及约翰·费恩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生物质谷物发酵研究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质转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三、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1. 获奖者:本·福林克、大卫·麦克米伦、约翰·古德纳夫2021年,本·福林克、大卫·麦克米伦以及约翰·古德纳夫因发展了超分子化学领域的催化剂设计和催化反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推动了化学反应的高效进行,对于实现绿色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1. 2001年和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联系和变化从2001年到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们在不同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化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无论是生物质转化还是超分子化学,这些研究成果都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期待未来,诺贝尔化学奖将继续激励化学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和进步。
2001年和202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代表着不同时期化学领域的重要成就和发展方向。
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生物质谷物发酵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生物质转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稀有气体的发现
惰性气体的活性
• 在加拿大工作的英国年轻化学家巴特列特 (N.Bartlett)一直从事无机氟化学的研究。
• 1962年,巴特列特首先用PtF6与等摩尔氧气 在室温条件下混合反应,得到了一种深红色 固体: O2+PtF6→O2PtF6 六氟合铂酸氧
这是人类第一次制得O+2的盐。 将PtF6的蒸气与等摩尔的氙混合:
• 1813年戴维曾经尝试利用电 解氟化物的方法制取单质氟。
萤石(Fluorite),又称氟石,氟 化钙(CaF2) ,Ca常被Y和Ce等稀 土元素替代,Fe2O3 ,SiO2和微量 的Cl,O3,He等。
世界萤石在中国,中国萤石在浙江,浙江萤石在金华,金华萤石在武义。 蕴藏量约4000万吨。
2.制备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氟
惰性气体(又称钝气,inert gases),最近的 研究指出他们是可以和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 (稀有气体化合物
贵重气体(又称贵族气体、贵气体或高贵气体, noble gases),这个称呼是源自德语的 Edelgas所翻译来的,是由雨果·埃德曼于1898 年所定名。
rare gases inert gases noble gases
胶和冷冻机(氟氯烷)中的关键元素。
2.制备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氟
• 亨利·莫瓦桑于1852年9月28日出生在 巴黎,家境清寒,中途辍学。
• 二十岁时到巴黎一家药房学徒,由于 喜爱化学,在实际工作中获得了许多 化学知识,并且曾经利用自学的知识 救活过一位企图服砷自尽的人。
• 1872年他在法国自然博物馆馆长和工 艺学院教授雷米法的实验室学习化学;
1.稀有气体的发现
• 拉姆塞从小喜欢大自然,极善音律,爱读书也爱收藏书, 而且很喜欢学习外语。
• 14岁时被格拉斯哥学院破格录取为大学生。 • 1870年,大学毕业去德国海德堡拜本生为师继续学习。 • 由本生推荐到蒂宾很大学继续深造,获博士学位。 • 1872一1880年问,拉姆塞在格拉斯哥学院任教职 • 1880年被布里斯托尔学院聘为化学教授 • 1882年任该学院院长 • 1888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 1895年获戴维奖章,同年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 1911年担任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
1.稀有气体的发现
• 稀有气体或惰性气体是 指元素周期表上的18族 元素(IUPAC新规定, 即原来的0族)。
• 在常温常压下,它们都 是无色无味的单原子气 体,很难进行化学反应。
• 天然存在的稀有气体: 氦(He)、氖(Ne)、 氩(Ar)、氪(Kr)、 氙(Xe)和具放射性的 氡(Rn)。
Ar Argon 1894 瑞利与蓝塞发现 He Helium 1895 蓝塞与特拉弗斯发现 Kr Krypton 1898 蓝塞与特拉弗斯发现 Ne Neon 1898 蓝塞与特拉弗斯发现 Xe Xenon 1898 蓝塞与特拉弗斯发现 Rn Radon 1908 蓝塞与索迪发现
• 1874年到巴黎药学院台赫伦教授的实 验室工作,1877年才获得理学士学位, 后来又取得了高级药剂师的资格。
2.制备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氟
• 1529年阿格里柯拉利用萤石 (氟化钙)作为熔矿的熔剂。
• 1670年,施万哈德家族利用 萤石与硫酸的反应所产生的 气体能腐蚀玻璃。
• 1768年马格拉夫德对萤石进 行了研究,萤石并不是一种 硫酸盐。
•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 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 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 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 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 重要标志
• 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 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
化学
无机化学
• 无机化学是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外,对所有元素及其 化合物的性质和它们的反应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解释的科 学,是化学学科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学科。
• 为了制备出单质氟,前后 一共经历了六、七十年的 时间。不少化学家为之损 害了健康,甚至献出了自 己的生命,可以称得上化 学发展史中一段悲壮的历 程。
氟元素的单质是F2,它是一种淡黄色, 剧毒的气体。氟气的腐蚀性很强,化 学性质极为活泼,是氧化性最强的物
质之一,甚至可以和部分惰性气体在 一定条件下反应 。氟是特种塑料、橡
自然界 已有的 元素共 109种, 其中94 种存在 于自然 界,15 种是人 造的。
无机化学
诺贝尔化学奖学科分布
研究领域 1901-1920 1921-1940 1941-1960 1961-1980 1981-2005
物理化学
6
4
4
3
4
生物化学
1
7
6
8
9
无机化学
5
2
3
1
3
有机化学
4
0
1
5
6
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该方法由于腐蚀严重,使得氟气的 成本很高,每制得1g的氟气,须消 耗5-6g的铂,代价十分昂贵
2.制备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氟
• 1925年,Lebeou及Damiens使熔融 KF.3HF(熔点65.8℃)作电解质, 镍作阳极制氟。
• 1942年,G.H.Cady使用分子式为 KF.2HF的电解质,阳极材料为镍 或碳的电解槽制得F2。电解温度 控制在80-100℃,称之为中温法。
Xe+PtF6→XePtF6 六氟合铂酸氙 2XePtF6+6H2O→2Xe↑+O2↑+2PtO2+12HF • XeF4、XeF2、XeF6。。。。。。
1.稀有气体的发现
• 威廉·拉姆塞(William Ramsay),英国 化学家。
• 1852年10月2日生于苏格兰。
• 因发现氦、氖、氩、氙、氡等气态惰性 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位置,而获得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
• 铂制的曲颈甑中蒸馏氟氢酸钾KHF2 以制取无水氟化氢。
• 铂制的U形管做电解容器;用铂铱 合金做电极,并用氯仿做冷却剂 将无水氟化氢冷却到-23℃进行电 解。
• 1886年6月26日莫瓦桑在电解氟化 氢时,在阳极部分产生了氟气。
• 分子比1:12的氟化钾和无水氟化 氢熔融液
• 莫瓦桑在研究氟的制备和氟的化 合物上卓有成就而获得1906年诺 贝尔化学奖
物 • 荧光灯:水银和氩气,荧光物质(如卤磷酸钙)。 • 氦-氖激光器:近红外光,用于测量和通讯。 • 液态氦的沸点为-269℃,接近绝对零度(-273.15℃) • 氦气代替氮气作人造空气,供探海潜水员呼吸
1.稀有气体的发现
• 氩气经高能的宇宙射线照射后电离,人造地球卫 星计数器。
• 氪吸收X射线,可用作X射线工作时的遮光材料。 • 氙灯具有高度的紫外光辐射,可用于医疗 • 氡,衰变时放出的α粒子与铍原子核进行核反应,
可用作实验室的中子源。 • 氡还可用作气体示踪剂,用于检测管道泄漏和研
究气体运动。 • 氦改善哮喘患者的呼吸 • 氙在脂质中的高溶解度成为一种麻醉剂。 • 氙,超极化核磁共振成像
2.制备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氟
• 在化学元素发现史上,持 续时间最长的,参加的化 学家人数相当多的,危险 很大的,莫过于元素氟的 制取了。
• ClF3与BrF3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 • 制杀虫剂与灭火剂;
• 氟代烃可用于血液的临时代用品;
• 氟化物玻璃(含有ZrF4、BaF2、NaF)的透明 度比传统氧化物玻璃大百倍,即使在强辐射 下也不变暗,制成光导纤维比SiO2效果大百 倍;
• 现代制氟工业一般采用中温型电 槽。为了贮存、运输安全,以氟 化物(如六氟化硫和六氟化铀等) 为最终产品。电解制氟,现制现 用。
2.制备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氟
• 制取UF6(g,分离出铀的同位素; • 合成氟利昂( Freon )等冷却剂;
• 制氟化试剂(二氟化氙等)以及金属冶炼中 的助熔剂(冰晶石等)等;
1.稀有气体的发现
稀有气体在高压电场下发光
1.稀有气体的发现
• Helium,希腊文,意为太阳 • Neon,希腊文,意为新 • Argon,希腊文,意为懒惰者 • Krypton,希腊文,意为隐藏 • Xenon,希腊文,意为陌生 • radon,希腊文,意为发光
1.稀有气体的发现
稀有气体(rare gases,氩气(Ar, argon)在 地球大气层的含量占0.9%,胜过二氧化碳;氦 气(He, helium)在地球大气层的含量确实很 少,但在宇宙却是相当充沛,占有25%,仅次于 氢。
1.稀有气体的发现
• 1868年,天文学家在太阳的光谱中发现一 条特殊的黄色谱线D3,这和早已知道的钠 元素的D1和D2两条黄色谱线不同,由此预 言在太阳中可能有一种未知元素存在。后 来将这种元素命名为“氦”。
• 1895年,美国地质学家希尔布兰德观察到 钇铀矿放在硫酸中加热会产生一种不能自 燃、也不能助燃的气体。他认为这种气体 可能是氮气或氩气,但没有继续研究。
第二章 无机化学
本章内容
2.1 稀有气体的发现 2.2 制备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氟 2.3 α、β、γ射线与蜕变理论 2.4 放射化学的鼻祖 2.5 氚和重水的发现 2.6 发现人工放射性元素 2.7 元素发现史上的奇才 2.8 无机氧化还原反应机理 2.9 足球分子——富勒烯
Chemistry
• 1852年10月2日生于英国的格拉斯哥。他 的父母结婚时,都已年近四十,没想到 第二年就生下小拉姆塞。
• 拉姆塞的父母都是善良聪明的苏格兰人, 家庭幸福美满,他们努力使拉姆塞受到 良好的教育。
格拉斯哥(Glasgow), 人口58万,是苏格兰最 大城市,英国第三大城 市。
1852.10.2-1916.7.23
• 拉姆塞用钇铀矿重复了这一实验,得到少 量气体。在用光谱分析法检验,意外地发 现一条黄线和几条微弱的其他颜色的亮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