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和鲍照
出自“南朝·鲍照、谢灵运”二人笔下的成语
南朝·宋·鲍照:[鲍照,字明远,人称鲍参军,南北朝时期诗人。
他是上集六朝精华、下启唐八风气的文学家,他的诗主要学习张协和张华,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
著有《鲍参军集》。
胡应麟《诗菽》称其“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
]《白纻(zhù)歌》:千金买笑(qiān jīn mǎi xiào):词意:指不惜重金博取美女欢心。
《代淮南王》:明月入怀(míng yuè rù huái):词意:比喻心胸开朗。
《登大雷岸与妹书》:波澜壮阔(bō lán zhuàng kuò):词意:波涛浩渺广阔。
比喻声势浩大,雄伟壮观。
《芜(wú)城赋》:瓜剖豆分(guā pōu dòu fēn):词意: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
蕙心纨质(huì xīn wán zhì),也作——蕙心兰质:词意:形容女子姿质美好,心灵纯净。
南朝·宋·谢灵运:[谢公义,字灵运,小名“客”,人称谢客。
又以袭封康乐公,人称谢康公、谢康乐,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家、山水诗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
从谢灵运开始,山水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为“颜谢”。
著有《谢灵运集》。
] 《登江中孤屿》:交相辉映(jiāo xiāng huī yìng):词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
《拟魏太子邺(yè)中集诗序》:良辰美景(liáng chén měi jǐng),也作——美景良辰:词意:美好的时辰,美丽的景色。
赏心乐事(shǎng xīn lè shì):词意:欢畅的心情和快乐的事情。
南朝三谢之一谢灵运的个人作品及人物评价
南朝三谢之一谢灵运的个人作品及人物评价>个人作品《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36卷,已佚,除《晋书》而外,尚有《谢灵运集》等14种。
《谢灵运集》19卷(梁20卷,录1卷),已佚。
北宋以后就已散佚。
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竑刊刻为《谢康乐集》。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谢康乐集》2卷。
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
黄节有《谢康乐诗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8年曾据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排印。
谢灵运诗歌代表作如《登池上楼》等,另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
谢灵运早年信奉佛教、道教,曾润饰《大般涅槃经》,撰写《十四音训叙》以注解《大般涅槃经.文字品》。
有《辨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
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但未成。
人物评价总评谢灵运曾自评“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其山水诗多集中笔墨于客观山水本身的精描细摹,往往末尾缀以说理议论,极少明显见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因而招致“寡情”之讥。
毛泽东晚年多次评论谢灵运在开创中国山水诗题材方面的贡献。
他认为,山水诗的出现和蔚为大观,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如果没有魏晋南北朝人开辟的山水诗园地,没有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唐人的山水诗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成熟并登峰造极。
就此一点,谢灵运也是“功莫大焉”!历代评价谢玄:我乃生瑍,瑍那得生灵运!钟嵘《诗品》: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鲍照: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汤惠休: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
萧纲《与湘东王书》: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批评当时文坛“酷不人情”之弊,说是源自谢灵运的影响。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二、谢灵运的山水诗3
(四)章法程式:叙述——写景——说理(玄言)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作240)
二、谢灵运的山Biblioteka 诗4写景佳句:展示山水自然之美(史107)
三、谢灵运:诗运转关的关键人物1
(一)性情渐隐,声色大开 1、沈德潜: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 诗运转关也。康乐神工默运,明远廉俊无前。
三、谢灵运:诗运转关的关键人物2
2、声色即作为布景的山水,而所谓性情也即直 接思想感情的活动。新体诗就是到了想通过更多 声色来表现性情的阶段。但文人们最初刻意的追 求也就不免于刻画。(林庚)——性情隐于后台, 声色走上前台。
三、谢灵运:诗运转关的关键人物3
(二)情必极貌以写物:舍写意而趋摹象;少启 示而多写实 这两点的根源是一致的: 1、有意于山水景物对象化——写实摹象 2、重声色——摹象写实
(三)谢之前蓄势已足: 1、山水进入审美视野 2、社会、文人、隐逸、山水 3、玄言:山水以形媚道 4、江南民歌的写景技巧
一、山水诗的产生与兴盛3
(四)山水诗人 谢之前的铺垫:教材104 谢之后的继承发展:教材110——王孟
(五)山水诗之意义 诗国中的重要题材 审美接受中重要的审美类型
二、谢灵运的山水诗1
(一)永嘉太守与江南山水之缘 (二)鲜丽清新 鲜丽——玄言诗的淡乎寡味(钟嵘) 清新——颜延之的错彩镂金(汤惠休)
二、谢灵运的山水诗2
(三)“作用”——自然 王世贞: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 皎然:苏李天与真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曹 植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 灵运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采而风流 自然。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_OK
• 谢惠连
• 灵运隐居始宁时,惠连与他朝夕相处,游宴赋 诗,有明显的模仿痕迹。如其《三月三日曲水 集诗》、《泛南湖至石帆诗》、《泛湖归出楼 中望月诗》、《七月七日夜咏牛女》只是牢骚 不平之气比灵运多些。锺嵘《诗品序》说: “惠连《捣衣》之作,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 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又《诗品》 卷中说他:“才思富捷,恨其兰玉夙凋,故长 辔未骋。《秋怀》、《捣衣》之作,虽复灵运 锐思,亦何以加焉!又工为绮丽歌谣,风人第 一。”
• 谢灵运诗歌的山姿水态占了主要地位,“极貌 以写物”(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和“尚 巧似”(锺嵘《诗品》上)成为主要的艺术追 求。他尽量捕捉山水的客观美,不放过寓目的 每一个细节,并不遗馀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 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
11
• 《入彭蠡湖口》 •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 垂范后世的佳句 • 陶诗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整
5
• 三山水诗大发展的原因
• 1《诗经》《楚辞》建安诗人作了准 备;
• 2魏晋之后隐逸成风,士大夫以山林 为乐,得自然之趣,诗中山水描写大 增;
• 3晋宋士族地主,别墅修于尘世之外, 亲近自然成为常态,诗中山水描写又 增;
6
• 4玄学和玄言诗借山水悟玄理,玄言诗出 现了不少描写山水的佳句,孕育了山水诗。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宋初文咏, 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4
• 二中国山水诗的形成过程
• 1《诗经》《楚辞》已有山水意象,但只 是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不是独立的 审美对象。
• 2建安曹操的《观沧海》是现存第一首完 整的山水诗。
• 3西晋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 客观上为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
• 4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大发展,并逐 步形成山水诗派。
文人对谢灵运才气的评价
文人对谢灵运才气的评价东晋名将谢玄:我乃生瑍(谢瑍),瑍那得生灵运!南朝宋文学家鲍照: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谢灵运半身像《宋书》:①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②性奢豪。
③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
④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单乎此。
自建武暨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
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
爰逮宋氏,颜、谢腾声。
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若夫敷衽论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
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
自《骚》人以来,而此秘未睹。
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
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谢、颜,去之弥远。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诗品》:①才高词盛,富艳难踪。
固已含跨刘、郭,凌轹潘、左。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
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辞之命世也。
②其源出于陈思。
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
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②《诗品·颜延之》引汤惠休:谢诗如芙蓉出水,颜(颜延之)如错采镂金。
南朝梁历史学家萧子显:江左风味,盛道家之言:……颜、谢并起,乃各擅奇,休、鲍后出,咸亦标世。
朱蓝共妍,不相祖述。
今之文章,作者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
一则启心闲绎,托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致迂回。
宜登公宴,本非准的。
谢灵运鲍照
梅 花 落
梅花落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庭中杂树很多,为什么偏偏要为梅花而咨嗟 呢?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因感念梅花能 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中庭:庭院中。咨嗟:赞叹声。 君:指“偏为梅咨嗟”的诗人。其:指梅。 作花:开花。作实:结实。
梅花落
鲍照
艺术特点: 1、主体风格---豪放俊逸、奇矫凌厉 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 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2、在七言歌行体的发展贡献巨大。
鲍照
• 七言诗的发展:
• 七言歌谣在先秦已有。 • 《左传-襄公三十年》―取我衣冠而楮之,取我田畴 而伍之,孰 子产,吾其与之” 《荀子-成相篇》 也夹有七言韵文。楚辞中的七言则更多。 – “四言变而《离骚》,《离骚》变而五言, 五言变而七言,七言变而律诗,律诗变而绝句, 诗之体以代变也”(胡应麟《诗薮》) • 到了两汉,七言民歌逐渐多起来,并且有了文人 七言诗,如张衡《四愁诗》还不能算是非常完整 的七言诗。
谢灵运与鲍照
主讲 孔刃非
文学院11级汉语言文学
南朝诗歌
• 刘宋时代-----元嘉体
– 代表作家:元嘉三大家,谢惠连、谢庄、汤 惠休、鲍令晖、江淹等。
• 齐初至梁中期------永明体
– 代表作家:前期--谢眺、沈约、王融、范云、 丘迟 后期--何逊、吴均、柳恽。
• 梁中期至陈------宫体
– 代表作家:萧刚、萧绎、徐庾父子、刘孝绰、 陈后主、江总、阴铿等。
代出自蓟北门行
对唐代诗人岑参的影响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第六讲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之转变_图文
• 《代东武吟》
•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仆本寒乡士, 出身蒙汉恩。始随张校尉,占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塞垣。密途亘万里, 宁岁犹七奔。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世事一朝异, 孤绩谁复论?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廉刈葵藿,倚仗牧鸡豚。昔如韝上鹰, 今似槛中猿。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愿垂晋主惠, 不愧田子魂。
四、鲍照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 一是对边塞诗的开创。他继承了前人借边塞题 材抒写建功立业抱负的传统,增加了边塞风物 和征人边愁的内容,从而确立了边塞诗的题材 范畴。
•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 弓不可张”(《代出自蓟门行》)
• “汤泉发云潭,焦烟起古圻”(《代苦热行》) •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代东武吟》)
•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登池上 楼》)
• “乱石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 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
• 第二、正如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蕴含着 陶渊明的人格精神一样,谢灵运笔下的山 水也是人格化的。
• 以他用得颇为别致的“媚”字为例:
• “绿筱媚清涟”( 《 过始宁野 》 )、
• 《过始宁墅》:“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 《登江中孤屿》:“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 鲜”;
•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林壑敛暝色,云霞 收夕霏”;
• 《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风格特点
• 第一、鲜丽清新,精雕细刻而能出于自然。 • “白云抱幽石”(《过始宁墅》) • “近涧涓密石”(《过白岸亭》) • “林壑敛暝色” • 明代王世贞所言:“至儂丽之极而反若平
• 刘大杰先生认为:“魏晋人的人生观…… 要求那种人生自然化的解放生活。”
成语天妒英才的出处
成语天妒英才的出处
摘要:
1.成语“天妒英才”的来源
2.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正文:
【成语“天妒英才”的来源】
“天妒英才”这个成语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原文中记载:“谢灵运尝问鲍照曰:‘天下文章何人可与比?’鲍照答曰:‘惟韩康伯与支道林耳。
’谢灵运曰:‘何如我?’鲍照答曰:‘您乃天妒英才,非人力也。
’”这个故事讲述了南朝著名文学家谢灵运向鲍照询问天下文章谁写得最好,鲍照回答说韩康伯和支道林,而谢灵运认为自己应该也在其中。
鲍照为了不伤谢灵运的自尊心,便回答说谢灵运是“天妒英才”,才华非人力所能及。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成语“天妒英才”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有才华,但因为天意使然而中途遭受不幸,未能充分发挥其才华。
它多用于形容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杰出人才。
在用法上,这个成语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天妒英才”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用以赞誉他人的才华。
在各种书籍、文章以及日常交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个成语的身影。
例如,当我们称赞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时,可以说:“他的作品真是天妒英才,
让人叹为观止。
”
总之,“天妒英才”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中的一个故事,用来形容非常有才华但中途遭受不幸的人。
学习_课件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永嘉山水 · 谢公屐
永嘉位于今浙江省温州 市
北部,以“水秀、岩奇、 瀑
多、村古、滩连”的独有 特
色而闻名,是我国国家级 风
景区中以田园山水风光见 长
的景区。
“谢公屐”,一种前 后齿可装卸的木屐。谢灵 运游山时所穿,故称。事 见《宋书·谢灵运传》: “寻山陟岭,必造幽峻, 岩嶂十重,莫不备尽。登 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其 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此为浙江温州的瓯北镇
①谢灵运的生平及创作
谢灵运(385-433),祖籍 陈郡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一带),世居会稽(今浙江绍
谢灵运出身于士族大地主家庭,才学出 众,很早就受到族叔谢混的赏识,与从 兄谢瞻、谢晦等皆为谢氏家庭中一时之 秀。他18岁就袭康乐公,本来在政治上 很有抱负,但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 晋宋易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 宋初刘裕采取压抑士族的政策,谢灵运 也由公爵降为侯爵,在政治上一直不得 意,这自然使他心怀愤恨。《宋书》本 传说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
俛视乔木杪(miǎo,树梢),仰聆大壑灇(có
初篁苞(包裹着)绿箨(tuò,竹皮),新蒲含 紫茸
(嫩蒲绽出了毛茸茸的紫花)。海鸥戏春岸(海
鸥在春
天的湖岸边嬉戏),天鸡弄和风(野雉在和风中
轻
舞)。抚化(随物变化。谓万物枯荣之变化而心
也随之
产生喜怒哀乐)心无厌(面对美好的自然万物,
总是看
不够),览物眷(留恋)弥重。不惜去人远, 但恨
露水的
攀崖照(入)石镜,牵叶入松门(石镜、松门,山
名,二
山都近鄱阳湖口)。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二句言古 代关于三江、九派说法无法稽考,已成往事,其中的玄理也
谢灵运、鲍照
3、谢灵运与诗风的转变 魏晋诗歌总的诗风是古朴;南朝诗歌 则开始追求声色。诗歌艺术的这种转 变,就是从陶谢的差异开始。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 谢诗歌艺术的比较”)
《登池上楼》 一、写作背景 被贬为永嘉太守时作。 二、章节大意 1、前8句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和当时的 矛盾处境。 2、中间8句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情绪 逐渐转向开朗。 3、最后6句写决心归隐,以高亢的声调 收束全篇。
三、中间写景部分较好,成为诗中情 绪变化枢纽。 特别是“池塘”两句,曾引起很多人 赞赏,但也有人认为这两句很平常。 叶梦得:“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 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 故非常情所能。”(《石林诗话》) 元好问:“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 秋五字新。”(《论诗绝句三十首》)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 与诗风的转变
一、谢灵运与山水诗 (一)山水诗的产生
1 、《诗经》《楚辞》有山水景物的描写。 《观沧海》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左思《招 隐诗》、郭璞游仙诗、玄言诗和谢混等人的 诗都有一些对山水自然的描写。 2、在道家崇尚自然的影响下,文人士大夫亲 近自然山水,崇尚隐逸,为山水诗创作提供 了生活基础。 3、南渡后江南山川的秀美景色,也吸引文人 去感受自然,描写山水。
《拟行路难》18首(其六) 一、大意
1、前4句写官场中备受压抑的悲愤心情。 2、中间6句写弃官官归家的情景,表面上天伦 之乐,实际上全是愤激之辞。 3、最后2句道出了弃官归家后的真实心情。孤, 指出身孤寒;直,指直道事人。
二、写法上曲折多姿。 开始四句以七言长调为主,起调十分 高亢;中间六句是五言短句,感情平 和;最后以奇峰突起的两个长句收尾, 悲凉豪放。诗歌节奏的高低强弱,正 于要表达的感情相适应。
鲍照详细资料
虞炎《鲍照集序》鲍照字明远,本上党人,家世贫贱,少有文思。
宋临川王爱其才,以为国侍郎。
王死,始兴王浚又引为侍郎。
孝武初除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
(一本云,时上多忌,以文自高,趋侍左右,深达风旨,以此赋述,不复尽其才思。
)出为秣陵令,又转永嘉令。
大明五年,除前军行参军,侍临海王镇荆州,掌知内命,寻迁前军刑狱参军事。
宋明帝初,江外拒命,及义嘉败,荆土震扰。
江陵人宋景因乱掠城,为景所杀,时年五十馀。
身既遇难,篇章无遗,流迁人间者,往往见在。
储皇博采群言,游好文艺,片辞只韵,罔不收集。
照所赋述,虽乏精典,而有超丽,爰命陪趋,备加研访,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今所存者,傥能半焉。
钟嵘《诗品》宋参军鲍照。
其源出於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諔诡,含茂先之靡嫚。
骨节强於谢混,驱迈疾於颜延。
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
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
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沈德潜《古诗源》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
艺术形式上,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存80余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
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
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
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
沈德潜曰:“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后太白往往效之”(《古诗源》卷十一)。
《芜城赋》借广陵在汉代的繁荣和今时的荒凉来抒发怀古之幽情,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代表作之一。
第四章:谢灵运、鲍照、颜延之
三、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征
谢灵运的诗,展现出一种超拔俗流、孤芳自赏的 情怀。其诗的意境,大多具有幽深、明丽、孤峭 的特征。尤其是笔下的山势,极少呈现平远悠渺 之状,而多是峥嵘层叠、线条锐利、很有力量的 状态。这和他的个性和写作时的心境有关。谢灵 运的山水诗,几乎全都是他政治上失意时写的。 他企图通过对山水的欣赏来忘却现实的压迫,但 出于高傲和褊躁的个性,一种贤者不为世用的孤 独和苦闷,总是不可掩饰地呈现出来。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元嘉体上接西晋而下开永明,《南齐书·文学传论》论齐代诗歌的特点和 渊源时说:“今之文章,作者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一则启心闲 绎,托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致迂回”,“此体之源,出灵运而成也”; “次则缉事比类,非对不发,博物可嘉,职成拘制”,此体之源显然出 于颜延之;“次则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斯 鲍照之遗烈也”。即便是音韵的讲求也并非始于永明,刘宋史家范晔早 已称自己能“别宫商,识清浊”(《狱中与诸侄甥书》),其时有些诗 人也在诗中运用双声叠韵,更有不少诗句平仄协调。如果说永明体是近 体诗的先声,那么元嘉体就是永明体的先导。
石门岩上宿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二、谢灵运的山水诗
谢灵运(386-433,47岁),出身东晋显赫世家(举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祖父谢玄曾是淝水之战的主将,谢家曾出现了谢混、谢惠连、谢朓等文化名人。谢灵运年青时即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有《谢康乐集》。谢灵运门第高,天资过人,为人性格高傲,政治上企望大。但他缺乏当官的素质,因他处处流露出诗人式的敏感,显露、急躁,故在仕途上多遭人忌恨,多次遭到打击,曾贬官为永嘉太守,他的山水诗多为此时所作。
四、其他山水诗诗人:
1、除谢灵运之外,南朝写山水诗的诗人还有谢惠连、颜延之、鲍照、谢朓、王融、沈约、何逊、阴铿等人。
2、谢灵运与颜延之并称“颜谢”,与颜延之、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他们的诗的共同特点是“尚巧似”,但颜延之的山水诗成就不及谢灵运。
五、山水诗的文学价值:
1、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加深了,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大自然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作为比兴的媒介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欣赏对象。山水诗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即美学的角度去亲近大自然,发现和理解大自然。它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这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美学史上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与陶渊明的田园诗作比较,可以看出谢诗对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写意到摹写;(见文学史教材107-108页的分析。下同)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三、谢诗与陶诗的比较 在写作手法和艺术成就上还可看出两人诗风的区别:
1、谢诗善于描绘画境,在移步换景中领略山水之美,把叙事与写景结合起来。而陶诗写田园山水,往往是静观;静观须心境纯净,方能物我亲切交流。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刘宋诗坛
四、鲍照对七言诗形式的贡献 1、大力创作七言诗,变逐句押韵为隔 句押韵,而且可以自由换韵。 2、创造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
28
五、怎样理解鲍照诗歌“险俗”的特点 但在南朝的一些评论家眼中,鲍照的 诗歌被目为“险俗”或“险急”,颇有微 词,如课本注释[20]所引。 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鲍照诗 歌“险俗”的特点:
19
五、谢灵运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1、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 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 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 2、谢灵运山水诗极貌写物,穷力追新, 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开启并深刻 影响着南朝一代新的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 主流。 六、谢惠连、颜延之的山水诗
25
4、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疾苦 如《拟古》其六等。 5、山水诗 鲍照的山水诗在形式上以五言体为主, 在艺术景致深秀幽奇,讲究对句的工整和 词语的雕琢。如《望庐山》、《登庐山望 石门》等。
26
三、鲍照诗歌的艺术特点。 1、抒情浓烈外露,笔力雄肆酣畅。风 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2、注重锤炼字句,语言瑰丽华美。 3、诗歌形式以五言古体和乐府诗为主, 而以乐府诗成就最高。 鲍照诗能将浓烈的情感和构辞的华美融 为一体,形成一种热烈明畅的浓丽之美, 声情气势辞采,贯注全篇,在南朝诗坛独 树一帜。
23
2、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 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拟古》其 三、《代东武吟》、《代苦热行》、《拟 行路难》其十四等。 鲍照的边塞诗,情辞激壮,振人视听, 对后世的边塞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4
3、游子思妇和弃妇题材 鲍照这类内容诗歌的共同特点是哀怨凄 怆,细致感人。 如《拟行路难》其十三抒发征人对家 乡和妻子的思念。其八、其十二抒发思妇 对征人的思念。其三写贵族妇女的相思之 苦。其二、其九抒发弃妇的哀怨。《代白 头吟》将传统的弃妇题材,深化为对统治 者的谴责和对世事的讽刺与不平。
[元嘉三大家名词解释]元嘉三大家
[元嘉三大家名词解释]元嘉三大家元嘉三大家篇(一):鲍照的山水诗谢灵运被公认为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其实同是元嘉三大家的另一位诗人鲍照也写了大量的山水诗。
下面一起来欣赏下!后人提及南朝诗坛写作山水诗的大家中,首先想到的是被誉为“江左莫逮”的谢灵运。
谢灵运是公认的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其实同是元嘉三大家的另一位诗人鲍照也写了大量的山水诗。
鲍照的诗歌现存200多首,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乐府诗、山水诗、边塞诗、交游诗。
他的山水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鲍照山水诗有以下三个特点:发露无余、险山恶水、功在密附。
一、发露无余罗宗强先生提出:元嘉文学思想新变的一个特点就是由哲理化又回到了抒情上来。
鲍照大胆吐露所思所想,一改前人“温柔敦厚”的写作模式,在山水诗中把自己的情感表露无遗,带有明远式的写作特色。
鲍照仕途不顺,表现愁绪的字眼常常出现。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
”(《登黄鹤矶》),“幽篁愁暮见,思鸟伤夕闻”(《自砺山东望震泽》),“旅人令愉乐,薄暮增思深。
”(《日落望江望荀丞》),“物哀心交横,声切思纷纭。
叹慨诉同旅,美人无相闻。
”(《还都道中》)这与他刚刚踏进仕途时的意气奋发形成鲜明的对比。
刘宋王朝一建立,就开始大量的任用寒族世人,对抗世代形成的门阀士族,加强皇权。
这一历史机遇,促使寒族世人建功立业之心大增,他们迫切希望凭借一己之才能,走进政治中心,建立丰功伟绩,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鲍照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诗人,他坦率的直白地表现出对仕途功名的热心。
年轻时鲍明远就曾自荐献诗,许多人劝阻他“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
他不屑的答道:“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辩,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自诩为兰,鲍明远信心十足可见一斑。
临川刘义庆慧眼识珠,对鲍照极为欣赏,“寻擢为国侍郎”。
当鲍照真正走入到仕宦中,才发现仕途远非他想象的那般美好美好。
元嘉十七年,他遭到了刘义庆禁止的处分,处分解除后有因过失受到责问。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说诗晬语》: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 诗运一转关也。
第一节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 盛
1.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密 切的关系,玄学把儒家提倡的“名教”与老庄提倡 的“自然”相结合,引导士大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 的哲理与趣味。 2.五言诗的成熟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 经验,也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第二节 鲍照及其创新
一、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
1.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
受压抑的痛苦。 2.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戊卒的生活。 3.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哀怨凄怆、 细致感人。 4.山水诗:深秀幽奇、严整厚
谢灵运(385--433)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是
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三、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
1.从写意到摹象。 陶诗重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对人
生了悟明澈的心境。谢较注重对山水局部景 观之精妙的刻画与描绘,“极貌以写物”和 “尚巧似”是其主要的艺术追求。
二、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三、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
1.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
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 调,而且还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 为主的歌行体。 2.他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并 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可以自由换 韵,从而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元嘉三大家的名词解释
元嘉三大家的名词解释
元嘉三大家是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期间 (424 年 -453 年) 出现的三位著名诗人,他们是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共同的特点,即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
元嘉三大家的出现标志着南朝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
谢灵运是元嘉三大家之首,他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被誉为“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为主,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表现出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颜延之是元嘉三大家之一,他是南朝宋文帝的侍中,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以婉约清新著称,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鲍照是元嘉三大家之一,他是南朝宋文帝的中书舍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总之,元嘉三大家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今人的看法
• 宗白华先生:“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 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向外发现了 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 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这般 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 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 的趣味。” • 刘大杰先生认为:“魏晋人的人生观…… 要求那种人生自然化的解放生活。”
• (四)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 《诗经》、《楚辞》时代,诗中就出现了 山水景物,但是只是作为陪衬和比兴的媒 介,不能看作是独立的山水作品。 • 汉赋中已有专写山水的篇章。曹操的《观 沧海》才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 山水诗。这些描写为山水诗的写作提供了 艺术经验。
• (五)魏晋玄学和玄言诗直接启迪山水诗产生 • 魏晋玄学“得意忘象”、“寄言出意”的思辨推 理方法,使山水处于一种非常特别的地位,在人 们的精神生活中起着一种非常特殊的作用,即山 水是体会玄理最适宜的媒介。 • 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也往往借助自然山水来 体悟玄思理致,因而,本身就包含一定的山水成 分,如孙绰的《兰亭》、《秋日》诗,或写春景, 或绘秋色,皆表现了一种以外物为描写对象的趋 势。到东晋后期,谢混的《游西池》,玄言色彩 较淡,已较集中地刻画山水景物,令人耳目一新。
• 第一次隐居生活创作了清新优美、摹景抒 情的诗篇,如《过始宁墅》、《登池上 楼》、《游南亭》、《初去郡》、《七里 濑》、《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 。 • 第二次隐居生活时期的代表作有《入东道 路诗》、《石门岩上宿》等。 • 第三次流放隐居写了《道路忆山中》、 《入彭蠡湖口》、《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 谷》等 。《临川被收》:韩亡子房奋,秦 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拒绝作雄,而临清瞰远,擅奇含秀,是亦居势使 之然也。故才之多少,不如势之多少远矣。 • ——《瓜步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 周 陈
南朝文人诗歌创作走向
沈德潜《说诗晬 沈德潜《说诗晬语》:“诗至于宋,性情 诗至于宋, 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 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 南朝是中国诗歌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 南朝是中国诗歌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 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 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完 善与华美, 善与华美, 山水诗兴起; 山水诗兴起;七言和杂言乐府诗发展 ; “永明体” 、宫体诗出现。 永明体” 宫体诗出现。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池塘生春草,
精心选择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象,再加上 精心选择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象, ”“变 两个动词, “生”“变”两个动词,描绘出了生机勃勃 的春天的景象。 的春天的景象。 对仗工整,声韵和谐,平仄相调。 对仗工整,声韵和谐,平仄相调。
宋·吴可《学诗诗》:“学诗浑似学参禅, 吴可《学诗诗》 学诗浑似学参禅, 自古圆成有几联?池塘春草一句子, 自古圆成有几联?池塘春草一句子,惊天动 地至今传。 地至今传。” 元好问: 池塘春草谢家春, 元好问:“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 新。”
明远。出身寒微, 明远。出身寒微,但才华出 极有抱负。 众、极有抱负。 南史》本传: 未见知, 《南史》本传:“未见知, 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 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 卿位尚卑, ‘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 照勃然曰: 王。’照勃然曰:‘千载上 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 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 安可数哉! 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 智能,使兰艾不辨, 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 与燕雀相随乎? 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 诗。”
鲍照的诗歌创作 • 《拟行路难》18 拟行路难》 首为代表作。 首为代表作。 • 鲍照的诗歌内容 丰富,题材多样, 丰富,题材多样, 有明显的社会意 义。
鲍照诗歌的内容 边塞诗, 代出自蓟北门行》 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 • 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生活的诗 描写游子、思妇、 代白头吟》 篇,如《代白头吟》 • 反映人民在战乱和赋税徭役逼迫 下的痛苦生活的诗篇, 下的痛苦生活的诗篇,如《拟古 诗》(束薪幽篁里) 束薪幽篁里) • 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 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 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 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对 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 的诗篇。如组诗《拟行路难》 的诗篇。如组诗《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其四 拟行路难 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六 拟行路难 其六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 丈夫生世会几时, 安能蹀躞垂羽翼? 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 自古圣贤尽贫贱, 何况我辈孤且直! 何况我辈孤且直!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
谢灵运是历史上第一个全力描写山水的五言诗人。 谢灵运是历史上第一个全力描写山水的五言诗人。
在玄言诗盛行的时代,他以山水入诗,使文学更接近 于现实,开拓了诗歌的领域,给病态的诗歌注入了新鲜血 液,极大地影响了后代。 他的诗歌以山水寄情,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某 些现实感受,是诗歌创作中的进步。
山水诗的文学价值
1、山水诗的产生,标志 山水诗的产生, 着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加 深了, 深了,为中国诗歌增加了 一种题材,无论在文学史 一种题材, 上还是美学史上都是具有 积极意义的。 积极意义的。 山水诗的出现, 2、山水诗的出现,改变 诗言志” 了“诗言志”的传统 。
鲍照(414?~466),字 414?~466),字 ?~466),
谢灵运被誉为我国“山水诗人之宗” 谢灵运被誉为我国“山水诗人之宗”,由他开创的 山水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山水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谢灵运、鲍照、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元嘉三大家”
其他山水诗诗人
谢惠连、颜延之、鲍照、 王融、 1、谢惠连、颜延之、鲍照、谢朓、王融、 沈约、何逊、阴铿等。 沈约、何逊、阴铿等。 谢灵运与颜延之并称“颜谢” 2、谢灵运与颜延之并称“颜谢”,与颜延 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 之、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他们的诗 的共同特点是“尚巧似” 的共同特点是“尚巧似”。
–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了 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 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 对门阀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抗争精神 ;
• 重点掌握组诗《拟行路难》描写边塞战争、 重点掌握组诗《拟行路难》描写边塞战争、 反映征夫戍卒生活,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 反映征夫戍卒生活,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 渗透着激昂慷慨的情绪。 渗透着激昂慷慨的情绪。 • 《代出自北蓟门行》 《代东武吟》反映普通 代出自北蓟门行》 代东武吟》 人命运与情感的诗篇 • 《拟古》其六《拟行路难》其三 拟古》其六《拟行路难》
山水诗人 谢灵运
பைடு நூலகம்
谢灵运
谢灵运(386- 谢灵运(386- 433), ),祖籍陈郡 433),祖籍陈郡 阳夏。 阳夏。出身于东 晋显赫世家。 晋显赫世家。 性格高傲 ,仕途 坎坷
谢灵运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白居易 白居易
• 梁中期至陈 梁中期至陈------宫体 宫体
– 代表作家:萧刚、萧绎、徐庾父子、刘 代表作家:萧刚、萧绎、徐庾父子、 孝绰、陈后主、江总、阴铿等。 孝绰、陈后主、江总、阴铿等。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449年宋魏全图 449年宋魏全图
柔
然
魏
宋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572年陈齐周全图 572年陈齐周全图
突
厥
生平: (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 涟水)人。出身寒微,曾任临海王刘子顼 的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后在刘子顼 xū叛乱失败时死在乱军中。 文学创作: 诗、赋、散文都很出色,多有名篇。诗 歌为其主要创作成就,现存诗在200首以上。 五言乐府诗很有名。
鲍照
• 鲍照(约414 466)字明远,祖 鲍照( 414—466 字明远, 466) 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 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 治所在今山东郯城) 曾任临海王参军, (治所在今山东郯城)。曾任临海王参军, 后死于乱军中。 鲍参军集》 后死于乱军中。有《鲍参军集》。 • 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 学习三个重点: 学习三个重点:
–寒素意识----“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寒素意识----“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寒素意识---(《诗品》语) 诗品》
–鲍照与边塞诗 鲍照与边塞诗 –鲍照与七言诗 鲍照与七言诗
湖北黄冈鲍照冢墓,封土高2米,底径2米余。另有碑石一块,上刻“南朝宋参军 鲍公照明远之墓”
诗歌内容
• 存诗200多首,以乐府诗成就最高。 存诗200多首,以乐府诗成就最高。 200多首
谢诗与陶诗的比较
从写意到摹象。 从写意到摹象。 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 谢诗在移步换景中领略山水之美, 谢诗在移步换景中领略山水之美, • 陶诗写田园山水,往往是静观; 陶诗写田园山水,往往是静观;
• 谢诗中的哲理往往游离于诗 形成叙事—写景 写景—说理 外,形成叙事 写景 说理 的单调章法。 的单调章法。陶诗的哲理则 融于体物之中 。 • 语言上,谢诗精工绮丽,深 语言上,谢诗精工绮丽, 涩难懂,陶诗则朴素、平淡、 涩难懂,陶诗则朴素、平淡、 自然。 自然。
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对唐代诗人岑参的影响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南朝诗歌
• 刘宋时代 刘宋时代-----元嘉体 元嘉体
– 代表作家:元嘉三大家,谢惠连、谢庄、 代表作家:元嘉三大家,谢惠连、谢庄、 汤惠休、鲍令晖、江淹等。 汤惠休、鲍令晖、江淹等。
• 齐初至梁中期------永明体 永明体 齐初至梁中期
– 代表作家:前期 谢眺、沈约、王融、 代表作家:前期--谢眺 沈约、王融、 谢眺、 范云、 后期--何逊 吴均、柳恽。 何逊、 范云、丘迟 后期 何逊、吴均、柳恽。
山水诗的起源
刘勰《文心雕龙》:“宋初文咏, 刘勰《文心雕龙》:“宋初文咏,体 》: 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 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 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刘宋时期山水诗兴盛的原因
1、文人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 文人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 受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的影响。 2、受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的影响。 文人徘徊于出世与入世、 文人徘徊于出世与入世、朝廷与山林之 或借访道游山写其超然世事的情趣, 间,或借访道游山写其超然世事的情趣, 或借写山林化其心中郁结, 或借写山林化其心中郁结,借歌咏自然 景物来排遣郁闷。 景物来排遣郁闷。
山水诗的起源
在《诗经》、《楚辞》的时代,诗中就 诗经》、《楚辞》的时代, 》、《楚辞 出现了山水景物, 出现了山水景物,但并不作为一种独 立的审美对象。曹操的《观沧海》 立的审美对象。曹操的《观沧海》是 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晋宋时代则是山水诗兴盛的时期。 晋宋时代则是山水诗兴盛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