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典型心电图图谱

合集下载

正常心电图和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心电图和窦性心律失常
S-T段
Q-T间期
Q-T间期代表心室激动开始到终了的全部时 间,正常Q-T间期不大于0.4秒。由于许多病 理情况都可以影响心室的电收缩,所以测 量Q-T间期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Q-T间期随心率与性别而不同,心率愈快, Q-T间期愈短。正常人Q-T间期在
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心脏扩大、心力衰 竭,Q-T间期延长;血钙过高、服洋地黄, 可使Q-T间期缩短。
U波振幅显著增高的最重要原因是血钾过低。洋 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亦能使U波增高,但其 原因可能与钾离子改变有关。
在高血压性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中可发生U波倒 置。
U波
P-R间期
P-R间期是从P波开始到Q波或R波的开始一段时间。 P-R间期代表兴奋从窦房结开始经心房及房室交界
刚要引起心室兴奋的一段时间。因传导经房室交 界区到达心室肌以前所耽误的时间产生的电压很 小,传导时间慢。故P波后有一段较平直的线。 P-R间期与年龄及心率的快慢有关,心率快则间期 短;心率慢则间期长。P-R间期随年龄增长有加长 的趋势。在心率正常的情况下,成人的P-R间期应 为0.12—0.20秒;儿童应为0.16—0.19秒。 P-R间期延长多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缩短应注意检查各导联中P波的形状与R 波的关系及QRS综合波的宽度,以辨明是否有交 界性心律、房室脱节及预激综合症。如无上述情 况,则P-R间期短至0.1秒仍属正常。
P-R间期
S-T 段
S-T段系指QRS波终了与T波开始的一段时间。即 心室除极完了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
S-T段的长短受心率快慢的影响,心率快,S-T段 短;心率慢,S-T段长。但一般为0.05—0.15秒。
S-T段偏移:S-T段偏移应以QRS综合波的起点做 比较。正常人的S-T段可比等电位稍高或稍低,但 以抬高比较多见。在肢体导联中S-T段可抬高 0.1mv,在V1-V3导联可抬高0.2—0.35mv,在V4-V6 导联抬高很少超过0.1mv。正常抬高的S-T段的凹 面向上而弓面向下。正常的任何一个导联S-T段都 不应降低0.05mv,但是在Ⅲ导联可下降0.1mv。

最新心律失常的心电图PPT课件

最新心律失常的心电图PPT课件

二、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扑动
P波 P-R间段 节律 心率 QRS波群
心电图特征
由一种振幅、形态相同的连续的扑动波代替了P波,呈锯齿状 不能测量 心房节律规则,心室节律则按心房传导反应而定,可规则亦可不规则 心房率250 ~300次/分,心室率则以房室传导反应而定 0.04~0.10S
二、房性心律失常
学习目的:懂得识别简单异常心律 失常的心电图。
一、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P波 P-R间段 节律 心率 QRS波群
心电图特征
直立向上而顶端钝圆平滑,时间为0.06~0.12S,每一个波群前均有 0.12~0.20S 规则 <60次/分 0.04~0.10S
一、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五、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P波 P-R间段 节律
心率
QRS波群
心电图特征
直立向上而顶端钝圆平滑,时间为0.06~0.12S,每一个波群前均有 正常或稍延长,但固定,R-R间期小于任何2个P-P(或R-R)间期之和。 规则,数个P波才有一个QRS波群 心房与心室率不一样,一般心室率较慢,A:V>1:1 正常亦可增宽
没有P波 不能测量 规则 >100次/分 形态异常,时限增宽,>0.12S
四、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
P波 P-R间段 节律 心率 QRS波群
没有P波 不能测量 不规则 快而没有系统的 无法辨认
心电图特征
四、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扑动
P波 P-R间段 节律 心率 QRS波群
没有P波 不能测量 不规则 快而没有系统的 无法辨认
一、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停搏(窦性静止)
P波 P-R间段 节律 心率 QRS波群

心律失常心电图

心律失常心电图

3.P-R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起点,正常为 0.12-0.20秒。
4.QRS波群:表示心室的除极化,正常时限为 0.06-0.10秒,最宽不超过0.11秒。
5.ST段: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基线上的一个平 段,其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折的一个波为T波。
7.T波:由心室复极化形成,正常情况下,T波的 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
心律失常
定义: 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或/和传导异常,称为心
律失常(arrhythmias)。
心律失常分类
一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律不齐 4窦停
1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窦性P波。 2.频率:成人>100次/ 分.(一般为101~160次/分,
偶见180次/分。)
心律失常心电图
标准导联
1. 定义: 将两个电极置于人体两肢体上的导联。 2. 连接方法:
Ⅰ导联: 左上肢接正极,右上肢接负极; Ⅱ导联: 左下肢接正极,右上肢接负极; Ⅲ导联: 左下肢接正极,左上肢接负极。 3. 特点:(1).综合反映两肢体间的电位变化。
(2).Ⅱ导联是测量基本间期的导联。 (3).利用Ⅰ、Ⅲ导联电压代数和测定心电轴。
8.U波:由心室复极化形成,T波后0.02-0.04秒出 现,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 血钾过低。
正常心电图
1.有一系列规则出现的P波,P波形态表明冲动来 自窦房结(在Ⅰ、Ⅱ、AVF、V4、V5、V6导联中 是直立的,在AVR中是倒立的); 2.P-R间期在0.12-0.20秒; 3.频率为60—100次/分。
1.V7、V8、V9导联: 将探查电极分别移至 左腋后线、 左肩胛
线、后正中线左脊柱旁与V4同一水平处。 适用于左室肥大,后壁心肌梗塞。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识别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识别

窦性停搏
大于2秒心 室停搏
III度AVB


阵发性 室上速
室 速
尖端扭转 性室速
图3-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缺血 ST:Ⅱ、 aVF呈qrs型,Ⅲ呈QS型;ST抬高,T波倒置
胸痛2小时。Ⅲ呈QS型,aVF呈rs型, ST:Ⅱ、Ⅲ、aVF呈弓背向 上抬高0.15~0.20mV, ST:Ⅱ、Ⅲ、aVF (+)。 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这么明显,你们看见了么?
正常心电示波
房 颤
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纤颤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 心室率极不规则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值班护士:做好观察(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少部分病人感到 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劳累,头晕眼花甚至昏倒。部分病人发生脑 栓塞)
房 颤
室 颤
特征:波形、振幅及频率均极不规则
起搏心率(安装有起搏器)
心肌缺血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1.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部位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特点 T波高耸,双肢对称 T波倒置,双肢对称
Zun Yi Medical University
2. 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部位
特点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 ST段压低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 ST段抬高
ST段可以下降吗?抬高正常吗?
可轻微偏移: 下移:任一导联不超过0.05mV
抬高:V1、V2不超过0.3mV
V3不超过0.5mV
V4~V6、肢导不超过0.1mV
注意Ⅱ、Ⅲ、aVF的ST-T
5.T波
⑴形态:①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②双肢不对称,即 升支长降支短。③胸导上的特点:V1~V3可倒置或 直立,V4~V6应直立,一旦出现直立 ,其后不可 再倒置。 ⑵振幅:>同导1/10 R波。 ⑶宽度:一般不测量。

常见心律失常梯形图图例

常见心律失常梯形图图例

常见心律失常梯形图图例1.房性早搏:提前出现的P'波,P'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波后常继以QRS-T波群,P'-R≥0.12s,QRS形态多与窦性一致,可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代偿间期多不完全!2.室性早搏: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T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代偿间期多完全,ST-T呈继发性改变(与室早主波方向相反)。

3.二度Ⅰ型窦房阻滞:P-P间期逐渐缩短,直至一次P波脱落出现长间歇,P-P间期呈渐短-突长规律,最长P-P间期<最短P-P间期的2倍,长间歇之前的P-P间期最短,长间歇后的第一次P-P间期>长间歇之外的任何一个P-P间期。

由于窦房结冲动在体表心电图上无法显示,代表窦房结的S垂直线在A行P波起始的左前0. 06—0.12S(一般0.08—0.10S)处的S行内作直线,两垂直线间距代表S-S间距。

文氏型窦房阻滞梯形图:由于窦房结冲动在体表心电图上无法显示,S-S间距可由P-P间距间接推算出来,一般情况下:S-S间距=文氏周期长度(等长传导时间)/(等长传导周期内P波数+ 1)上图S-S间距=(950+900+830+1395)/(4+1)=8154.二度Ⅱ型窦房阻滞:P波突然脱落,出现长P-P间期,长P-P间期是短P-P的整数倍(通常是2~3倍)。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为什么房早的代偿间期多不完全因为房早常可逆传抵达窦房结,当它抵达时窦房结尚未发生下一个窦性激动,那么房早可侵入窦房结使其节奏重整。

因此,房早前后两个窦性P波间隔之和常小于正常两个窦性心律P-P之和,即该房早后的间歇为不完全代偿性的。

房性早搏冲动常侵入窦房结,使后者提前除极,窦房结自发除极再按原周期重新开始,形成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偶见房性早搏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二度Ⅱ型房室阻滞三度房室阻滞,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间位性室性早搏,房室结双径路,室性反复搏动!~ ~ ~~房室结双径路,双重心室反应,慢-快型AVNRT!室性早搏伴室房逆传,不完全性代偿间歇~~~间位性房性早搏,不完全性窦房交接区干扰室性并行心律注意:图中橘黄色部分为并行心律的一种特殊画法室性并行心律的起搏点周围存在传入阻滞,因此外界的兴奋是不能传入而干扰这个起搏点的频率的,所以这个室早就按他自己的固有频率按部就班的传出来。

各种心律失常典型心电图

各种心律失常典型心电图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特征: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的f波,频率为350 ~ 600次/分 2. R-R间期绝对不等
房颤的治疗
病因治疗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 预防复发 复律: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电复律 抗凝:预防栓塞 治愈:RFCA
(R on T)
3、慢性器质性心脏病
(1)治疗基础疾病 (2) β-受体阻滞剂
胺碘酮
4、急性心肌缺血
改善缺血状况 首选利多卡因 无效则改用β-受体阻滞剂 或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
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
特征: 窦性P波规律出现, 频率为101~160次/分 治疗:一般针对原发病及诱因治疗
房性心动过速
特征: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发作前或发作结束 后可见窦性P波。 提早出现的P波, 连续三次以上。 P’-P’不等,部分未 下传
房速的治疗
洋地黄中毒者:停用洋地黄;补充钾 盐;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IA、IC和Ⅲ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非洋地黄中毒:洋地黄、β受体阻滞 剂,钙拮抗剂可控制心室率。抗心律 失常药可转复为窦性心律。药物无效 可选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隔相等的F波(或称锯齿波).频率为250~400次/分 2.房室比例为2:1~4:1,心室律不整齐
心房扑动的治疗
1、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药物 2、终止:超速抑制、电转复、奎尼丁、
心律平 3、预防: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 4、治愈:RFCA
起搏器治疗指征
SSS 2度2型以上AVB 长R—R间期 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典型心电图图谱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在阵发性房心性动过速期间,起搏脉冲发自于心房内,而不是窦房结,心率加速到120-250次/分的范围内。

异位P波—般在每次QRS 波之前出现,但可能与T波融合而测不出。

P-R间期通常缩短,但很难测出。

QRS波时间通常正常,但合并差异性传导可延长。

当P波与T波相融合时,很难与交界性心动过速相区别,这时则可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2房性早搏:
心率变化大,但通常在60-100次/分之间。

早搏期间节律不规则。

早搏的P波可不同于正常波,有时与T波融合而消失。

早搏时心电脉冲来自于心房内而不是窦房结。

P-R间期可不同于正常波,但都在0.12-0.20的正常范围内。

当早搏的P波与前一T波融合时,则其P-R 间期测不出。

QRS综合波时限通常正常,在0.06-0.10秒之间。

3心房扑动:
房率在250-350次/分的范围内,室率要看房室结的传导状况而定(如本病例中为3∶1传导,每3个F波下传—个QRS波),节律通常规则,但合并不同的阻滞时则不规则。

P-R间期通常正常,但很难测出来,QRS综合波正常。

4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代替。

心房频率—般为350—600次/分。

P—R间期测不出。

心室律极不规则,QRS综合波呈室上型,伴迷走性室内差异传导时可增宽变畸形。

5室性早搏:
心率各病例不同,由于早搏的出现心律不规则。

早搏的激动避开了心房直接来自于心室内单个的异位起搏点。

由于每次早搏的起搏都来自于同一起搏点,因而波形都一样。

每次早搏的P波都消失,QRS 波宽大、畸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6多源性室早:
心率各病例不同,由于早搏的出现心律不规则。

早搏的激动避开了心房直接来自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位心室起搏点。

由于异位起搏点的不同,呈现的波形也不一样,每次早搏的P波都消失,QRS波宽大、畸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7室早二联律:
心率各病例不同,由于早搏的出现心律不规则。

早搏的激动避开了心房直接来自于心室内的—个异位起搏点。

每次早搏的P波都消失,QRS波宽大、畸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室早二联律每二次搏动中有—次室性早搏。

8室早三联律:
心率各病例不同,由于早搏的出现心律不规则。

早搏的激动避开了心房直接来自于心室内的—个异位起搏点。

每次早搏的P波都消失,QRS波宽大、畸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室早三联律每三次搏动中有—次室性早搏。

9室性心动过速:
在100-250次/秒的范围内。

R-R间距通常规则,或轻微不规则。

P波通常消失,P-P间距测不出,QRS波宽大、畸形。

10心室颤动:
心率变化大,但通常在60-100次/分之间。

早搏期间节律不规则。

早搏的P波可不同于正常波,有时与T波融合而消失。

早搏时心电脉冲来自于心房内而不是窦房结。

P-R间期可不同于正常波,但都在0.12-0.20的正常范围内。

当早搏的P波与前一T波融合时,则其P-R 间期测不出。

QRS综合波时限通常正常,在0.06-0.10秒之间。

11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的特点是完全没有任何心电活动。

12窦性停博:
心率各病例不同,但通常都在60-100次/分的正常范围内。

如果停搏的次数较多,心率就可能低于60次/分。

节律由于停搏的存在而不规则。

当窦房结起搏脉冲受阻时,出现停搏,在该搏动周期中心电(包括P波、QRS波和T波)全部消失,在其它搏动中观察到的P波、QRS波、P-R间期、T波均正常。

13窦性心律不齐:
心率各病例不同,一般在45-100次/分的范围内。

P-P间距和R-R 间距都会变化,造成节律不整齐。

心率快慢交替性进行,通常与呼吸周期有关系(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

P波、P-P间期、QRS波均正常。

14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在100-160次/分的范围内,节律整齐,P波正常,在每次QRS波之前出现。

高心率患者中,P波可能与T波融合而辨别不出来。

P-R间期和QRS波时间均正常。

15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少于60次/分,节律规则。

P波、P-P间期、QRS波、T波T 波均正常。

16正常心电图:
心率在60-100次/分的范围内,节律整齐。

P波正常,在每次QRS 波之前出现。

P-R间期在0.12-0.20秒的范围内,QRS波时间在0.06-0.10秒的范围内。

无任何异位心电活动。

17交界性早搏:
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的正常范围内。

由于早搏的存在,节律轻度不规则。

异位P波可出现在QRS波之前、之中、之后。

在正常P 波向上的导联中,异位P波方向倒置。

当异位P波在QRS波之前时,其P-R间期要短于正常。

QRS波时间通常正常。

当早搏P波与前—搏动T波或本次搏动的QRS波相融合时,交界性早搏很难与房性早搏动相区别。

18交界性心律:
由于交界区的起搏脉冲成为了心脏搏动的基本心电活动,起搏心率较慢(40-60次/分)。

节律规则。

P波可出现在QRS波之前、之中、之后。

P波方向倒置。

当P波出现在QRS波之前时,其P-R间期要短于正常,即少于0.12秒。

QRS波时间通常正常。

19交界性心动过速:
起搏来自于房室交界处,频率远超过交界处固有的逸搏心率(40-60次/分)。

当室率为60-100次/分的范围时,为加快的交界性心律;当室率高于100次/分时,为交界性心动过速。

R-R间距规则,异位P波可出现在QRS波之前、之中、之后。

当P波出现在QRS波之前时,其P-R间期要短于正常。

QRS波时间通常正常。

20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时间衡定延长。

P-R间期延长而衡定。

21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脱落消失。

每次QRS波脱落为-文氏周期。

这种变化是以进行性周期性规律出现。

房率高于室率。

P波与QRS波的传导比例可以不同。

22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
—些窦房结的起搏心电传不到心室。

特征是:伴随QRS波脱落的同时,P-R间期可正常或延长,但衡定不变。

P-P间期规则,房率高于室率。

QRS波正常。

房室传导比例可以不同,可观察到间隔性脱落传导或者以相对固定的2:1、3:l传导。

本病例传导比例为2:l。

2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从心房到心室无任何心电下传,呈现完全的房室分离现象,P波与QRS波完全无关,各自有其规律性。

P-P,R-R通常都各自相等。

房性P波自顾向前穿过QRS波(即P波可能隐藏在QRS波内)。

24右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时间大于0.12秒。

由于右室与左室的激动不同步,出现双R波(r与R')。

V1和V2导联的QRS波类似于“兔耳”或“M”型。

Vl和V2是右束支传导诊断中晨有用的导联。

26无搏动心电:
在心电图中,你可看到任何类型的心电,随着无搏动心电(PEA)的发展,ECG的特点有:l. 室率逐渐减慢 2. P波扁平,然后消失3. QRS波逐渐增宽 4. 最后变成直线显示心搏骤停。

27预激综合症:
P-R间期缩短至0.12秒以下,QRS波增宽,大于0.11秒。

QRS 波起始部有一附加的预激波(又称δ波)。

伴有ST-T继发性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