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精)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医古籍书目分析与保护建议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医古籍书目分析与保护建议作者:佟琳张伟娜葛政邓景鹏李鸿涛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2021年第06期摘要:本文對六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337部171种中医古籍,从文献版本年代、版本类型、分类、藏书机构、整理出版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古医籍保护利用途径与方法。
统计发现,337部中医古籍共收藏于21个省市自治区的76个机构或个人,包括7部竹简、1部木简、9部帛书及320部纸质古籍;纸质古籍版本年代为宋代14部、金代4部、元代52部、明代233部、清代17部;版本类型主要为刻本,亦见少量彩绘本、抄本与稿本;医经、方书、本草等类别古医籍入选部数较多;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医古籍收藏数量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市(120部)、江苏省(36部)、上海市(28部);112种古籍文献影印出版,104种古籍文献校点出版,分别占全部入选种数的65.50%与60.82%。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多种保护方式并行,但中医古籍仍然存在古籍家底不清、破损严重等问题,亟待建立有效的中医古籍保护利用体系,开展中医古籍资源深度调查,抢救发掘濒危古医籍。
关键词:中医古籍;珍贵古籍;书目计量;《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6-0001-07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six batches of 337 books, belonging to 171 kinds of TCM ancient books selected in the Guo Jia Zhen Gui Gu Ji Ming Lu (List of National Precious Ancient Books), this article made a statistical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literature edition age, edition type, classification, collection organization, sorting and publishing to explore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medical book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337 TCM ancient books were collected in 76 institutions or individuals of 21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including 7 bamboo slips, 1 wooden slip, 9 silk books and 320 paper ancient books. The editions of paper ancient books were 14 in Song Dynasty, 4 in Jin Dynasty, 52 in Yuan Dynasty, 233 in Ming Dynasty and 17 in Qing Dynasty. The edition type is mainly carving copy, but also a small number of painted coloured books and manuscripts;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medical books including medical classics, prescriptions, and herbal medicines were selected; the top 3 regions by the number of TCM ancient collections are Beijing (120),Jiangsu Province (36), and Shanghai (28); 112 kinds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were photocopied and published, and 104 kinds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were published by proofreading, accounting for 65.50% and 60.82% of all selected types respectively. With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ies, there are many ways to protect TCM ancient book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CM ancient books, such as unclear family background and serious damage.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system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CM ancient books, carry outin-depth investigations of TCM ancient books resources, and rescue and unearth endangered ancient medical books.Key words: TCM ancient books; precious ancient books; bibliometrics; Guo Jia Zhen Gui Gu Ji Ming Lu (List of national precious ancient books)《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是由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珍贵古籍档案,收录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目的是实现古籍的分级管理和保护,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2011中医药古籍
中医药古籍名词解释1.中医药古籍:指的是1911年以前,以雕刻印刷为主要记录手段,辅以手写而形成的医学文献。
2.牌记:又称目记,类似于今人图书中的出版说明,它一般出现在靡页背面。
主要记载一部书的刊刻年代与刊刻者,它是后人掌握上述信息的主要依据。
3.同书异名:中医药古籍的说明大多比较固定,但因各种不同原因如早期传本不同,重刊改名等有些同一部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名称。
4.同名异书:由于古代社会的闭塞和信息互通的困难,中医药古籍书中出现书名相同而作者与内容全异,甚则有的同名医书竟多达十余种之多5.序:是书前由作者或者他人对该书进行介绍的文字,有前序,后序,再序,又序之次序之分,又有自序,他序之别。
6.跋:是作者或刊印者撰写的对该书撰写或印刻情况的文字补充,用于补序之未备,故常置于正文之后。
7.凡例:发凡起例之缩语,意在揭示全书的要旨和体例,用于指引阅读是应遵循的规则。
8.目次:又称目录,是书前反映正文的卷,部,篇章,门类名称的文字,是全书的纲要。
9.类书:是采集群书,全面系统地收集某种知识,经过加工整理,以类相从,标明资料出处,汇集成册的书。
10.丛书:或称汇刻书。
把很多种书汇刻在一起,给以一个总的名字。
11.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数据的工具。
12.群书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及其叙录,(也有只有书名没有叙录的),它产生于我国目录学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
13.类序:是古籍书目中介绍某一部类图书的学术流变,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
14.版本:一书经过传写或印刷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
15.善本:曰“精本”。
在现代古籍中,凡具备历史文物性,学术数据性,艺术代表性,或虽不全具备而具备其中之一二又流传较少者,均可视为善本。
填空或选择题中医药古籍产生于秦汉之前,形成于隋唐之际,发展与宋元之后,现存13455种。
中医药科研档案的特点和作用
中医药科研档案的特点和作用关键词科研档案中医药特点作用中医药科研档案是中医药事业发展进程的历史记录。
它汇集了中医药科研工作中所形成的宝贵理论、方法和技能,是凝集着科研人员的心血、汗水和智慧的成果宝库。
它给中医药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为申报成果、确定课题方面的人员提供借鉴,在帮助科研工作早出成果、早出人才有着深远意义。
笔者以为,认识和掌握中医药科技档案的特性是发挥科技档案作用的前提,而认真落实“三个服务于”,则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科研档案的作用,为中医药科研工作提供利用服务的主要内容。
今简述如下。
1 中医药科技档案具有的特性1.1 涉及面广:除涉及中医药基础理论学、诊断学、临床医学、中药方剂学、医史文献学外,还涉及到现代医理学、药物化学、病理学、毒理学等范畴,延伸到多学科。
其专业面十分广泛。
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医药科技档案的复杂性。
1.2 形成周期长:中医药科技档案包括中药新药(包括自产制剂)研发档案、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档案,中医药经典古籍和医生文献研究档案等,一般需要经过选题、组方、临床初步验证、可行性论证、投标、拟定研究方案、一期验证、二期扩大验证、基础医学实验、申请批准、投产上市等阶段,研究同期长达几年到一二十年,这一特点形成了中医药科技档案的周密性。
1.3 具有储备功能:治疗某一种病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从临床实践中加以验证。
由于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在认识上的偏差,条件和经费上的暂时欠缺,未立项的选题,并不能表明其未来的发展。
课题的储备,即科技档案的储备,是科研单位的实力的表现之一。
一旦条件具备,将会形成产品,形成生产力,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医药科研档案的继承性。
1.4 具有协调功能: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取得,需要内部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之间的紧密协调,更需要全社会多学科之间的协调,需要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合作,即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加以攻关。
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医药科研档案的协作性。
第三周-2 古籍检索
《中华医典》(第4版)
•是对中医古籍经过全面系 统整理、字体简化、文字 标点而制成全文数据库, 收录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中 国历代医学古籍1000部; •至今为止规模最为宏大的 中医类电子丛书,故被列 为“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 版规划项目。
中华医典
中医中药古籍大系
由北京书同文公司制 作,共汇集历朝各代经 典中医中药著作104部, 约2200万字。 古籍全文按原书原版 本格式进行电子编排, 保留原书体例、字体、 竖排形式。 采用互联网技术,用 户无须进行任何软件安 装,可以直接通过IE浏 览器访问其网站登录后 即可进行检索。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 收录了全国113个图书馆收 藏的1949年前出版的中医 药图书12124种; • 各书的著录顺序依次为总
序号、书名成书年代、著
者、版本馆藏代号等。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格式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
• 收录我国150余家图书馆 收藏的1949年前出版的中 医典籍13486种,是一部
版本
书名
流传
中国医籍大辞典
• 收录从马王堆至1911 年两千多年中医典籍 10061种,其中现存 书7028种,亡佚书 3033种;
• 包括内容提要、著者 事迹、评按等;同时 著录各种古籍的主要 版本及馆藏地。
第一节 中医药古籍检索
(2)古籍内容情况的检索(补充)
古 籍 全 文 数 据 库
《中华医典》 《中医中药古籍大系全》 《中国基本古籍库》导航
中国中医科学院古籍数据库
:8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古籍数据库 著录格式
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联合导航 http://202.96.31.45/
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联合导航 著录格式
关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编纂体例的探讨【分享】
关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编纂体例的探讨【分享】【摘要】《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出版不但对中医学、中医文献的研究起到“考竟源流,辨彰学术”的作用,对于古籍保护和古籍版本鉴别也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参考工具书。
特别是《总目》采用分类编年体例,详细罗列了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以体现中医学术的发展源流和传承轨迹,对于版本的准确鉴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但是,《总目》的编纂体例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极少数中医古籍未将卷端书名作为著录的主要依据、书名著录不完整、未严格区分同一书名的丛书的不同子目和卷数、版本著录有误等。
本文通过本中心馆藏中医古籍目录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仔细核对,举例说明《总目》编纂体例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古籍保护版本鉴别编纂体例卷端著录2007年12月,《中国中医古籍总目》[1](以下简称《总目》)正式出版,不但对中医学、中医文献的研究起到“考竟源流,辨彰学术”的作用,对于古籍保护和古籍版本鉴别也不失为一部重耍的参考工具书。
《总目》收录全国150家图书馆馆藏中医书目13455种,新增品种1334种,新增版本3652个,其中不乏明以前的珍稀善本,全面系统地摸清中国中医文献的“家底”。
为了使我中心中医古籍整理和数字化工作有良好的基础和更明确的目标,将本中心馆藏中医古籍目录与《总目》进行仔细核对,鉴别其版本的优劣,从中发现《总目》编纂体例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总目》采用分类编年体例,详细罗列了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以体现中医学术的发展源流和传承轨迹,对于版本的准确鉴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 为版本时代的准确鉴别提供可靠的依据。
如:《救偏琐言十卷》,原书的版心有“惠迪堂”,记年代为康熙二十七年;馆藏目录只著录为清刻本;经核对,《总目》收录21种版本,其中惠迪堂刻本的年代为康熙二十七年。
又如:明•王宇泰的《婴童百问》十卷,原书疏记“嘉靖十八年”,书名页记“聚锦堂梓行”;馆藏目录著录为明嘉靖年聚饰堂藏板;经核对,《总目》收录18种版本,其中聚锦堂刻本的时代是明末清初。
略论中医古籍图像的特点与价值
1 — 0
中医文 献杂 志 图、 女科 古籍 的胎产 图 、 科古 籍 的痘 形 图 、 儿 外科 古 至 中指 尽处 截断 , 以代 量 足之用 ” 。
籍 的器具 图、 伤科古籍 的手法复位图 、 五官科 的五 轮八 廓 图 、 生 古籍 中 的练 功 图 、 础 古 籍 的脏 腑 养 基 图等等 , 具特色 , 彩纷呈 。 各 精
内容 十分 丰 富 。各 学科 均有 特 色 图像 , 如诊 法 古 例 籍 的脉 诊 图 、 草古 籍 的药 物 图 、 灸 古 籍 的经 脉 本 针 穴位 图 、 拿 古籍 的推 拿 手 法 图 、 推 内科 古 籍 的虫 形
以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 , 中医古籍图像经历 了从 无到有 , 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早期中医古籍图像 数量较少 , 随着中医学术传承 内容不断丰富 , 中医 古 籍 中 的图像 数 量 也 在不 断 增 加 , 1 1 年 以前 , 至 91
中医古籍 图像存量巨大 。 中国中医古籍总 目》 《 记载 的诊 法 、 草 、 灸 、 拿 、 本 针 推 内科 、 女科 、 儿科 、 科 、 外
基金项 目: 中国中医科学 院基本科研 业务费 自主选题项 目“ 中医古籍图像分类整理研究 ” 资助( 编号 :Z37) Z 006
1为通讯作者
伤科 、 官科 、 生 、 础 l 类 古 籍 约 3 0 种 , 五 养 基 2 5 0 本研
究调查了 2 7 种 , 73 调查范 围不包括《 中国中医古籍 总 目》 中的 医经 、 寒金 匮 、 书 、 伤 方 医案 医话 医论 、 医
史 、 书 丛 书 等 古籍 。结 果 表 明 , 收 集 到 的部 分 类 仅 图 像 就 有 2 4 8幅 之 巨 , 调 查 表 登 记 的 图像 92 而 有41 3 幅 , 8 1 中医古籍 图像 实 际数量 远大 于此 。
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精)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1)书名
(2)卷次 (3)著者
(4)刊刻者
(5)序跋 (6)凡例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6)凡例 (7)目次 (8)正文 (9)附录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6、文献载体多样,历史悠久
中医药古代文献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竹木、缣帛和纸质等。
•中医药文献检索有籍文献特点
制 作 人:孙玲
制作时间:2016-04
• 熟悉中医药古典文献检索的特点; • 了解古典文献的不同分类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1、数量庞大,文献收录分散
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我国现存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药古
籍图书有13455种,分别保存在150个图书馆(博物馆)中。 除中医药学专著外,还分布于综合性类书、综合性丛书、非医药学类典
这种传统的分类方法较为粗糙,主要侧重于收藏之用,而利于流通的检 索功能则很弱。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4、讹误散存,版本众多
如《本草纲目》在日本有20多个版本,在国内再版30多次。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5、书体结构复杂,编例与今有
区别
中医古籍的编例主要包括书名、 卷次、著者、刊刻者、序跋、凡例、 目次、正文、附录等项,各项编排与 今有较大区别。
籍、小说笔记、文史工具书及出土文物等多种类别的载体中。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2、字词术语,含义与今有别
古代中医药文献时间跨度2000余年,医籍在概念的表达和术语的使用
上差别很大。 如古代医籍的著作方式可分撰、注、辑、校4类。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3、分类特殊,检索途径单一
“四部分类法”,即经、史、子、集。
中医药古籍文献常见类型(精)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一)按照写刻情况不同分类
(二)按照流传范围与珍贵程度分类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分为抄刻文献与刻印文献两大类。
抄刻文献主要指甲骨、金石、简牍、缣帛、卷轴、抄本。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刻印文献主要指唐以后采用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的线装书籍,是中医
珍本,写刻年代较早,流传很少,研究价值较高的古籍。 善本,指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3、按照刊刻的时代分类
有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辽刻本、西夏刻本、金刻本、蒙古
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等。
4、按照刊刻地域分类
有浙本、建本、蜀本、平阳本,外国本等。
5、根据刻书机构的性质分类
原样影摹下来,称为影写本。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1、按照写刻不同情形分类
由手工抄写的图书,非抄写者亲撰。其中抄写精美,字体工整的称为精
抄本。 已经写定尚未刊印的书稿,称为稿本。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1、按照写刻不同情形分类
据原刻本重印的图书,称原刻本。
校勘严审、字体工整、纸墨优良 的刻本称精刻本。
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
•中国古代中医药文献按照写刻情况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 •中国古代中医药文献按照流传情况和珍贵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哪 几类?
药文献的主体。可以具体区分类型: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1、按照写刻不同情形分类
可分为写本、影写本、抄本、精抄本、原刻本、重刻本、精刻本、修补
本、配本、活体字等。 写本、抄本,又称抄写本即人工抄写的图书。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中医专业特点综述和医术渊源资料总结
中医专业特点综述和医术渊源资料总结引言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综述中医专业的特点,并总结中医医术的渊源资料,以增进对中医的了解。
中医专业特点综述1. 综合性:中医专业不仅研究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医学知识,还包括脉诊、舌诊、问诊等中医诊断技术和中药学、针灸等中医疗法。
2. 经验性:中医强调以经验为依据的诊疗,通过临床实践和历代医家总结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3. 个体化:中医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差异,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体质个性化地制定治疗方案。
4. 理论体系: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机理论等,这些理论体系构建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
5. 继承性:中医注重传承和发展,历代医家的经典著作是中医专业的重要参考资料,中医学生除了研究现代医学知识外,还要研究古籍文献,以传承中医医术。
医术渊源资料总结1. 《黄帝内经》:被称为中医的奠基之作,该经典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和诊疗方法,深入探讨了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2. 《伤寒杂病论》:由张仲景所著,是中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系统总结了辨证论治的经验,对中医临床诊疗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之一,由张仲景所著,主要介绍了内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
4. 《脉诊素问》:是中医脉学的经典著作,系统阐述了脉象的诊断意义和脉学的理论基础。
5. 《针灸甲乙经》:是中医针灸学的经典之一,对针刺和灸疗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讲解。
6. 《本草纲目》:是中医药学的著名著作,系统总结了大量的中药药物和药性。
总结中医专业具有综合性、经验性、个体化等特点,依靠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中医医术的渊源资料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这些著作为中医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通过对中医专业特点和医术渊源的综述,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医医学的精髓。
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
《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一、简介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是近年来由我国政府发起的一项重要项目。
该专项旨在挖掘和整理中医药传统瑰宝,促进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药的源流,感受到传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也见证了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和融合。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的珍贵性1. 《黄帝内经》的阐释中医药古籍文献中最有名的当属《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药的经典之作,记载了丰富的医学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黄帝内经》的深入研究和阐释,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医药的核心理念和原始医学观念。
2. 古医方的传承除了《黄帝内经》,还有许多珍贵的古医方文献,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这些文献记载了古代医学家的临床经验和药方,对现代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这些古医方的传承,我们可以探寻古代医学的智慧,发现不同于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式和药物运用。
三、特色技术的传承与发展1. 针灸疗法的传统与现代针灸作为中医药的特色疗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医药特色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针灸疗法包括经络穴位的理论和操作技术,对各种疾病的治疗都有显著的疗效。
而在现代,针灸疗法也因为其独特的效果和方式,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重视和研究。
通过对传统针灸疗法的传承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可以使针灸疗法更好地于人们的健康和医疗需求。
2. 推拿与按摩的治疗效果推拿与按摩是中医药中另一项特色技术,通过手法的压力和动作,调节人体的气血和经络,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由于推拿与按摩的特殊疗效和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如何将传统的推拿按摩技术与现代健康理论结合,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四、项目的意义和影响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的开展,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整理和研究中医药古籍文献,可以使这些宝贵的文献更好地为医学界和民众所了解和使用;另特色技术的传承和研究,可以使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中医古籍文献的存佚、形式及其文化内渥
中医药通报 2 1 0 2年 2月
第 1卷 1
第l 期
到 了其 总 数 的几乎 全 部 , 知 印 刷 古 籍 历 史 跨 度 大 , 考 古 发 现 的 , 中《 可 有 五十二 病 方》 1 等 1种是 医学 文 术 的发 明 与 应 用 为 中医 书 籍 的 流 更 多存 量则 主要 由历 史传 承而 来 。 献 。金石 文 献 主要 指 青 铜 器 铭 文 传 发挥 了巨 大 的作 用 。 其 中考 古 发 现 的 有 巨 大 的 文 物 价 和石 刻 。殷商 西周 是 中国“ 铜 文 青
等 皆奠基 于《 黄帝 内经 》 时代 , 历 卷 , 经 传承至今的仅有《 黄帝内经》8 医学 的。 中 国古 代 图 书分 类 主 要 1
代 医家 补 充 、 挥 、 正 而 不 断 发 卷 。 日人 丹 波 元 胤 《 国 医籍 考 》 有 “ 分 法 ” “ 发 修 中 六 和 四分 法 ” 。在 “ 六 明堂 经 脉 一 ” 录 针 灸 文 献 9 分法 ” , 汉 书 ・ 文 志 》 “ 著 5 展 , 今 仍 具 有 全 面 的指 导 作 用 。 “ 至 中 《 艺 置 医 中 医古籍 文 献 是 中 医 学 术 的重 要 种 , 为 “ ” 1 注 存 的 2种 , 阙 ” 1 经 ” “ 方 ” “ 技 ” 中 , 六 “ 的 、经 于 方 之 为 载 体 , 承 载 着 中 医学 术 本 身 , 既 也 种 , “未 见 ” 的 5 种 ,其 余 均 类之 末 ; “四分 法 ” , 书 ・ 在 中 《隋 佚 。l 这 承载 着 孕 育 中 医学 术 的 中 国传 统 “ ” _ 在 中 国历 史 上 , 种令 人 经籍 志》 “ 列 医方 ” “ 行 ” 后 , 于 五 之
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方法述要
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方法述要
赵辉;张华敏;张磊;刘思鸿;佟琳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年(卷),期】2024(48)1
【摘要】中医古籍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医药实践的智慧结晶,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源泉。
文章从概念到应用实践系统梳理中医古籍文献学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方法(包括建立中医古籍数据库、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构建、人工智能)、循证医学方法,并对其在古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举例,以期为中医古籍文献整理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228-233)
【作者】赵辉;张华敏;张磊;刘思鸿;佟琳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
【相关文献】
1.古籍文献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研究——以安徽博物馆馆藏古籍文献保护修复为例
2.基于无监督学习的中医古籍文献本体构建方法研究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医康复古籍文献整理研究的思考——试析中风康复古籍文献整理方法
4.基于中医古籍的老年衰弱中医干预方法述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医药文献底本来源及特点
金章 宗承 安五 年 [ 是 年 为西 夏 桓 宗 ( 嵬 名 纯佑 ) 天庆 七 年 ( 1 2 0 0年 ) ] , 西 夏 以“ 纯 佑 母 病 风 求
所 载豆 蔻香 连丸 来 自《 d OL 郎王 师道 佩 银 牌 往 焉 。  ̄ [ 2 1 2 8 6 9
大德 四 年 ( 1 3 0 0年 ) 刊 本 。故 来 源 于 《 圣 济 总 录》 的 诸 西 夏 文 药 方 极 有 可 能 是 通 过 金 朝 获 得] ; 4 9 7 9医书 所载 消风 散 、 4 8 9 4医书所 载五 补
书, 如 4 9 7 9医 书 ( 所 涉及 到 的西 夏 文 文 献 编 号
有 6 4 7 6 、 2 6 3 0 、 4 1 6 7 、 9 1 1 、 4 9 7 9 、 4 3 8 4 、 4 8 9 4等 。
蒙古 西 北 部 的额 济 纳 旗 达 兰库 布 镇 东 南 2 5公 里处 的 荒 漠 中。 1 9 0 9年 俄 国探 险 家科 兹 洛 夫 对 黑水 城 遗 址 进行 了挖 掘 , 出土 了大 量西 夏 时 期 的文 献 , 这 批 资 料 现 存俄 罗斯 科 学 院 圣彼 得
时, 曾 向宋 请 赐 医书 , “ 丙戌 , 以 国子 监所 印《 九 经》 及《 正 义》 、 《 孟子》 、 医书 赐 夏 国, 从 所 乞
求。 , , E l i 西夏 也多 次 向金延 请 名 医 , 仁宗 时期 , 权 臣任 得 敬 因病 曾 向金 求 治 , “ 大定八年正旦 , 遣 奏告使 殿 前太 尉芭 里 昌祖 等 以仁孝 章乞 良医为
黑 水 城 是 我 国 中古 时 期 西夏 王 朝 ( 1 0 3 2 ~ 1 2 2 7 年) 西 北 地 区 的重 镇 , 故 城 遗 址 位 于 今 内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传承中华医道精髓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是汇集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卓越医疗成就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中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是指在保存过程中得到特殊保障,能够保证文物的原貌、完整性以及优秀性的珍贵古籍,这些珍善本通过点校整理,保证其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古籍珍善本可以为我们了解传统中医药的起源、发展、流变,挖掘历史上的中医药文化内涵,传承中华医道精髓,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中华文化。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而中医药古籍珍善本则作为中华医学史上的重要遗址,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医药珍善本,许多学者和专家对这些古籍进行了点校整理和重新注释,力图将其原貌原意地呈现给后人,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的点校丛书含盖历代医籍,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及实用性的经典名著,对于推进中医药学理论的发展与丰富中国文化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珍贵的中医药古籍,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诠释着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
通过对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的点校整理,不仅可以发现药性、特性、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
例如,《黄帝内经》中就包含了「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诸多中医药观念,这些观念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均有广泛应用。
而《伤寒杂病论》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以伤寒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医学著作,其中所述的阴阳、六经、气血、脏腑、经络等内容,诠释了中医药理论中独特的治疗思想和理论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的点校丛书中蕴含着极高的美学价值。
中医药古籍文献实体标注规范探索
刘丽红, 付 璐, 姚克宇, 等. 中医药古籍文献实体标注规范探索[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22, 31(12): 1-6. DOI:10.3969/j.issn.1671-3982.2022.12.001·研究与探讨·中医药古籍文献实体标注规范探索刘丽红1,付 璐2,姚克宇1,王俊慧3,朱 彦1[摘要]针对中医药古籍文献进行语义标注,以《健康信息学—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语义网络框架为标准,参考清代医籍的语料分类模式,结合中医古籍文献的特点,面向中医临床证治主题,选取与临床诊疗密切相关的“病—证—治—方—药”术语,探索性标注9类语料实体,提出中医药语料实体标注流程规范、总原则,并同时基于标注实践对在标注过程中产生的易混淆的实体进行进一步细化区分,以期为中医药文献语料实体标注研究提供参考,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进行知识检索与获取。
[关键词]中医药文献;中医药古籍;实体标注;规范[中图分类号]R2-52;G25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3982(2022)12-0001-06An exploration of entity labeling specifications for ancient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 Li-hong 1, FU Lu 2, YAO Ke-yu 1, WANG Jun-hui 3, ZHU Yan 1(1.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3.Guang ′anme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U Yan[Abstract ] Using Health informatics —Semantic network framewor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guagesystem as the standards, semantic labeling of ancient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conducted withreference to the corpus classification model of Qing dynasty medical text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TCM literature and the theme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terminology "disease -syndrome -therapy -prescription -medicine" closely related to clinical treatment was selected, the labeling of nine types of corpus entities was explored, and the specifications and general principles were proposed. It further refined the distinction of confusing entities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based on the labeling practice,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entity labeling of TCM literature corpus and helping researchers to perform knowledge retrieval and acquisition quickly and accurately.[Key words ] TCM literature; TCM ancient book; Entity labeling; Specification[基金项目]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资助“中医药防治疫病知识库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2022FY102005);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中医药通用数据元素表示及应用示范研究”(CI2021A05409);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基于术语集的中医药文献语料库与知识库一体化系统构建研究”(ZZ150316)[作者单位]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 100700;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作者简介]刘丽红(1979-),女,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药数据标准化。
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的界定及其特点研究
情况适 当放宽 。” 《 中国少数 民族文字珍贵古籍入选
标准 ( 暂行 ) 》 中规 定 具有 特 别 重要 历 史 、 学术 、 艺 术 价 值 的少 数 民族 文字 珍 贵 古籍 收 录 范 围 可 放 宽 至 1 9 4 9年 , 但 应严 格把 握 标准 , 以保 证其 珍 贵性 。《 中
第 3 6卷第 5期
2 0 1 3年 1 0月
云南 中 医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Yu n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i t i o n a l Ch i ne s e Me d i c i n e
民族 医药 不 仅属 于本 民族 , 而 且是 世 界 医学 的
一
个 民族支流… 。要正确理解该民族 的医药体系及
国少数 民族古籍总 目提要》 考虑到各个少数民族 的
历 史特 点 和 古籍 存 世情 况 的差异 , 将 少 数 民族 古 籍 的下 限延伸 至 1 9 4 9年 。
其对 世 界 自然 科 学 学术 的影 响 , 必须 追 溯 这个 民族
命 的认识 及 对诊 疗方 式 的选 择 具有 重 要 的影 响 , 决 定 了该 民族 医药 的 知识 体 系 和主 导观 念 , 是 区别不 同 民族 医 药体 系 的依 据 和标 尺 , 是 民族 医药 存 在 的
价值 所在 。
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申报评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5 —2 8
修 回 日期 :2 0 1 3 — 0 8 — 2 9
作者简介 :罗艳秋 ( 1 9 8 2 ~) , 女, 云南 昆明人 , 馆员 , 研究方 向: 民族医药文献研 究。
中国中医古籍教学方法的研究
中国中医古籍教学方法的研究
沙涛;沙恒玉;刘维庆;侯海宏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06(24)4
【摘要】中国中医药古籍《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脉经》
等专著,是祖国医学理论之渊薮,是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的结晶,是病机、病理、理法、方药俱全的经典之著,为方书之祖,辨证施治之准绳,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要继承它,在教学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研究它的内容,要博览医经群书,精心细致思考,熟悉掌握其内容,运用发挥;在教学中对深邃的语言,加强语言感性认识,达到理性上的全面掌握,讲清楚经典著作中的语言、语法规律,掌握其特点、语言环
境变化,分析其深刻的含义,探讨其深奥的医学理论和辨证施治的准绳,继承、弘扬祖国医学精神,为人类造福。
【总页数】3页(P640-642)
【关键词】中医教育;伤寒论;中医药古籍;教法改革;教学研究
【作者】沙涛;沙恒玉;刘维庆;侯海宏
【作者单位】张仲景国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G424
【相关文献】
1.加强区域联合目录的编纂研究,促进中医药古籍资源的开发与整理——《浙江中医药古籍联合目录》序 [J], 薛清录
2.中医古籍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古籍工作现状为例 [J], 陆伟路
3.中医古籍目录学研究的巨作——《中国古籍总目提要·中医药卷》开始编纂 [J], 徐岩春
4.中医古籍研究的创新力作——《中医古籍用字研究》评介 [J], 张显成
5.中医古籍版本研究与思考——兼谈马继兴与中医古籍版本研究 [J], 万芳;黄齐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介绍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各册内容介绍: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壹)《伤寒经解》一书,线装共八册,为清代姚球著。
是书现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亦有藏本。
姚氏籍贯生卒年代已不可考,正史无传。
本书刊行于1724年,故知姚氏可能为康熙后期及雍正年代之人。
成书于清代的《伤寒经解》是一本阐发张仲景《伤寒论》经义的专著,也是一本总结清以前《伤寒论》研究的专著,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对《伤寒论》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
作者以成无己本为底本,对《伤寒论》全文重新进行了整理编排。
全书分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差后复症、序例、辨脉法、平脉法、伤寒论等十一部分,将仲景原文重新分门别类,然后效仿成无己,逐一阐发医理,或综述前贤之妙论,或独出一己之高见,或驳斥叔和之陋识。
作者对六经病证,用功尤勤。
全书方药及煎服法与仲景原文有所差异,当为作者临证之所验。
《脉理集要》一书,线装一册抄本,为汪宦所著,现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脉理集要》集脉理之精详,参先哲之至言。
全书分为候脉图说、脉诀总歌、脉理详辨、经络部位、妊娠脉、小儿脉纹脉候、脉会、脉位、气形、来去、尺寸、上下、前后、至数、歇至(止)、阴阳、诊例、七情、无脉、反脉、异脉、怪脉、政脉、胜负扶抑、各部不胜、不胜期诀、虚数期诀、真脏俱搏、上古三诊等章节,对诊脉部位、脉象机理、病脉提纲、脉象主病都有详细的阐述,语言简练、易诵易记,结合临床,切合实用,实为“启后学之捷径”。
《脉学类编》一卷,成书于清代咸丰八年(1859年)。
为清代玄庵山人辑著。
作者生平无从考证。
本书系作者根据《四言举要》重加编次并注释而成,即汇集《崔紫虚脉学》和《李濒湖脉学》之精粹。
书中先述脉学理论之概要,继而详论各种脉象(共27种)之特性,最后脉证相合、从脉论治。
是一部研究和学习脉学理论,指导从脉诊断论治的重要文献著作。
《温病辨证》为清代光绪年间的马宗元(字清儒,江苏丹徒人)所著。
现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手抄孤本。
专升本《中医药文献检索》复习题
专升本《中医药文献检索》复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是中医药文献的特点()A 历史悠久B 数量庞大C 语种单一D 学科交叉2、中医药文献检索的主要目的是()A 了解中医药发展动态B 为科研提供依据C 辅助临床决策D 以上都是3、在中医药文献检索中,以下哪种检索途径最为常用()A 主题途径B 分类途径C 著者途径D 序号途径4、以下哪个数据库是专门收录中医药文献的()A 中国知网B 万方数据C 维普网D 中医药在线5、利用布尔逻辑运算符进行检索时,“AND”表示的逻辑关系是()A 或B 与C 非D 异或6、若要检索关于“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文献,以下哪种检索式较为准确()A 中药 AND 糖尿病B 中药 OR 糖尿病C 中药 NOT 糖尿病D 中药糖尿病7、以下哪种文献类型不属于一次文献()A 期刊论文B 专利说明书C 综述D 学位论文8、检索中医药古籍时,常用的工具是()A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B 《中国医籍大辞典》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9、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检索效果的因素()A 检索词的选择B 检索策略的制定C 数据库的质量D 计算机性能10、在进行文献检索时,若检索结果过多,可采取的措施是()A 增加检索词B 扩大检索范围C 更换数据库D 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1、中医药文献检索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常见的中医药数据库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3、检索语言按其构成原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文献检索的步骤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中医药文献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简述中医药文献检索的意义。
中医药文献检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获取最新的中医药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了解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动态,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制 作 人:孙玲
制作时间:2016-04
• 熟悉中医药古典文献检索的特点; • 了解古典文献的不同分类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1、数量庞大,文献收录分散
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我国现存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药古
籍图书有13455种,分别保存在150个图书馆(博物馆)中。 除中医药学专著外,还分布于综合性类书、综合性丛书、非医药学类典
这种传统的分类方法较为粗糙,主要侧重于收藏之用,而利于流通的检 索功能则很弱。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4、讹误散存,版本众多
如《本草纲目》在日本有20多个版本,在国内再版30多次。
二、பைடு நூலகம்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5、书体结构复杂,编例与今有
区别
中医古籍的编例主要包括书名、 卷次、著者、刊刻者、序跋、凡例、 目次、正文、附录等项,各项编排与 今有较大区别。
籍、小说笔记、文史工具书及出土文物等多种类别的载体中。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2、字词术语,含义与今有别
古代中医药文献时间跨度2000余年,医籍在概念的表达和术语的使用
上差别很大。 如古代医籍的著作方式可分撰、注、辑、校4类。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3、分类特殊,检索途径单一
“四部分类法”,即经、史、子、集。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1)书名
(2)卷次 (3)著者
(4)刊刻者
(5)序跋 (6)凡例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6)凡例 (7)目次 (8)正文 (9)附录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6、文献载体多样,历史悠久
中医药古代文献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竹木、缣帛和纸质等。
•中医药文献检索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