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课件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水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水教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fdcdc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1.png)
观察水教学章节第三单元教学内容观察水第 1 课时教材分析《观察水》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科学探究: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
科学知识:1.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性质难点: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的空桶中课前准备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水装在无色透明的容器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
形状各异的容器、塑料袋、水。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1.师:猜猜看,老师手中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
)2.学生猜测3.师:你为什么认为瓶子里装的是水(白醋、牛奶……)呢?生:摇动瓶子的时候发出了响声。
4.教师评价:你们说的都很有理有据。
无论是牛奶、水还是白醋等装在瓶子里摇动时都会发出声音。
要想知道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呢?生:打开瓶盖,看一下。
生:闻一下。
……5.师:哪种种方法是最科学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观察物体的方法。
如果4个烧杯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冷开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冷开水?利用学生原有经验,让学生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从4种液体中找到水,通过分析找水的过程来强化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
即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8课课件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8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9feaaf4693daef5ef73d94.png)
探索
实验步骤 (1) 将蜡烛点燃,然后用纸筒罩住蜡烛。 (2)轻轻用塑料袋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 (3)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观察接下来发生的现 象。 (4)重复几次实验,同时在记录单上画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提醒:塑料袋与蜡 烛之间要预留一定 的距离,以免引起 火灾。
研讨
探索 实验步骤:(1)准备好一个蜡烛盒、一张透明塑料膜、一个纸盒、一卷双面胶和 一束纸条。 (2)在纸盒的两侧面各打一个圆洞。
(3)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纸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
探索
(4)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 (5)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记录:
研讨
1、描述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模拟实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 的?
用气泡图表示空气的特征和作用能被压缩动植物呼吸发电帮助燃烧能被压缩动植物呼吸发电帮助燃烧有质量特征能占据空间空气作用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占空间可压缩有质量等特征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 空气
1.感受空气
黑盒摸物
画一画:空气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呢?
特别提示:可以添加气泡图上的“气泡” 可用铅笔,方便修改、移动“气泡”
2.小结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用表格对比空气、水和石头的特征
√
√
√√
√
√√
√
√
2.用气泡图表示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有质量
能被压缩
特征
能占据 空间
空气
动动植植物物呼吸 呼吸
作用
发发电电
帮帮助助燃燃烧烧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到 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占空 间、可压缩、有质量等特征。空气在地球上 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 碳等。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 能帮助燃烧,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 空气。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水》第2课 水沸腾了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水》第2课 水沸腾了](https://img.taocdn.com/s3/m/008227bf2b160b4e777fcfd5.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也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单元共有8课,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第1~4课从观察水的蒸发现象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冰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
第5、6课引导学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组成物质的成分并没有改变,总结并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特殊物质的认识。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水相关的认知经验,他们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洗物品,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在加热时会冒气泡……这些知识生动有趣且与生活情境直接相关,但同时也是碎片化的。
学生刚进入三年级学习,思维还处于以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为主的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现象解释”“寻找证据”“数据采集”“比较分析”等理性科学学习过程,同时要兼顾“理”和“趣”。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与水相关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
1.围绕科学概念,强化基础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计者“必须将事实性知识置于学习者的概念框架中”,科学概念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围绕科学概念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理解和迁移应用,有助于他们用概念完善认识框架。
在本单元中,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2.组织科学活动,注重方法教学。
本单元各课都有大量的观察活动和实验活动,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关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得到的数据合理地迁移,形成相应概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水《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水《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0dc77e51a37f111f0855b09.png)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一、说教材学生研究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知道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气化现象。
通过本课开始的几幅图——几种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写字游戏”是一个体验活动,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不仅观察到蒸发的过程,还能切实感受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在充分调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蒸发概念。
教材中用小鼠标的语言提示学生思考水之外的其它液体是否有蒸发现象,如酒精、汽油等。
拓展活动“蒸发的快慢”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重点练习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此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实验设计过程,通过实验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同时,此课和下一课都在为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做铺垫。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往中年级过渡期,他们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网络等新媒介接受较快、依赖度高,再加上自制力虽形成但不持久,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6daa7f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6.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XXX《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观察水》。
一、说教材《观察水》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
本单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物质世界”的内容,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观察水的活动就是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会用多种感官(眼、鼻、舌、手等)多种方法来认识水。
会用自己的感官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3.情感目标:在观察、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与同伴合作,勇于交流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按照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选择工具,制订计划把水运到一米以外的空水槽中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的思维惯的形成。
基于这一点,在教学时,要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设计了猜谜、小组合作探究和运水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掌握科学知识。
所需要准备的材料:雪碧、牛奶、盐水、水、油、白醋各一杯,烧瓶、大烧杯、袋子、水槽、量筒、量杯、粗细不同的管子,水桶等。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观察水生植物》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观察水生植物》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https://img.taocdn.com/s3/m/175a8deb33687e21af45a9c7.png)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一、教材分析本课安排的水生植物与前面所学的陆生植物相对应,从植物生存的不同环境展示不同的植物个体,体现植物的多样性。
现存的各种水生显花植物,是由陆生植物再度退回水域的次生现象。
水生植物分成三个类型,如金鱼藻全株沉没于水中,叫做沉水植物;水葫芦、浮萍的植株的叶片漂浮于水面,叫浮水植物;水花生植株的一部分挺出水面,称之为挺水植物。
水花生还可以在陆地上生长。
教科书第10页安排了四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
每一种水生植物由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特写组成。
其中水葫芦、水花生和浮萍采用的是自然环境的照片,金鱼藻采用的是水族箱的环境,右上圆圈里两株水生植物中,左边一株就是金鱼藻。
本课主要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因此教科书中用“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来表述,而画面中间有一句话“我还认识水花生、浮萍”,意思是学生仅仅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不够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认识更多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认识这些水生植物,是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的,并不是在课堂上一次完成,应该在课外请父母帮助继续认识水生植物。
教科书第11页的上半部分是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形态;二是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形态结构,仍然采用画简图的方式进行描述,这是一项观察描述的要求,贯穿在本单元之中。
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是在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实际上这两个活动是连在一起的,当学生把水葫芦和金鱼藻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形态时,会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在哪里?教科书提供了剖开叶柄的水葫芦的照片,叶柄中部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探究这个问题。
教科书第11页下半部分是总结本课的观察研究结果。
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指向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和生长需要,也是生命体特征的总结;水葫芦和狗尾草的比较,代表了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总结出的结论,为建立植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实际上也指向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第一单元 水 第2课 《水沸腾了》教学课件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第一单元 水 第2课 《水沸腾了》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f7e835c5da50e2524d7fc8.png)
思考:
1.图片里展示的是什么情 景?
2.你烧过水吗?如果我们 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 会出现什么情况?
思考:利用这些实验材料,这节课我们可以怎么做?
温度计
打火机
三脚架
酒精灯
石棉网
烧杯 套有塑料袋的漏斗
小组活动:
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2.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 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提示: 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 不要用手触摸。
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时间 0 (分钟)
温度计 30℃ 示数
水的变 无 化
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记录表
象
上的现象
水面不停地翻滚 有热气上升
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将带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 的水面下,观察到的现象
(液态)水
水蒸气(气态)
塑料袋里有水珠出现,这些 水珠是哪里来的呢?
(液态)水
水蒸气(气态)
比较蒸发和沸腾现象
1.两种现象都是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的过程。 2.水和水蒸气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液体的各个地方 都在气化。
通过这节课学习: 我学会了……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发现生活中…… 我还感到疑惑的是……
2
4
6
8
10
40℃
59℃
72℃
85℃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ppt课件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a54d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3.png)
04
CATALOGUE
天气与气候
天气的定义
01
天气是指在较短时间(如一天或 一周内)在某一特定地点所经历 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 降水、风速、风向等。
02
天气是由大气环流、地理位置、 地形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可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 业生产。
气候的定义
气候是对一个地区长期(通常是30 年)的平均天气条件的描述,包括温 度、降水量、风速等的平均值和变化 范围。
生物链的例子
总结词
生物链的例子包括草、兔子和狐狸。
详细描述
草是生产者,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生物链。在这个 生物链中,草、兔子和狐狸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 。
生物链的实验
总结词
生物链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生态系统来进行。
详细描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链,可以通过模拟生态系统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可以设置不同的生态系统,如水 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等,并在其中放入不同的生物,观察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通过实验 ,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链的概念和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气候是对一个地区长期天气条件的统 计描述,与特定时间的天气状况不同 。
天气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天气
通过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温度计、湿 度计、雨量器和风速计等,可以观测 和记录天气状况。
记录天气
记录天气状况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地 的气候特点,预测未来的天气趋势, 以及制定相应的生产和活动计划。
05
CATALOGUE
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 步,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发
现。
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创新思维、解 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2.水沸腾了优秀课件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2.水沸腾了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071bf3d1f34693dbef3e47.png)
√
A.温度计下端碰到容器底部 D.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未持平
B.温度计碰到容器壁 C.正确
新知讲解
探索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 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模拟实验
工具与材料: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 烧杯和水、漏斗、秒表、塑料袋、试管夹、火柴
新知讲解
实验装置
依次按照三脚架、 石棉网、酒精灯、 烧杯、温度计的顺 序安装好实验装置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缓慢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
剧烈程度
液体温度降低 液体温度不变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 2、水的沸点是100℃。( √ ) 3、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液态变为气态,都吸热。(√ )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小。(✘ ) 5、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泡就是水蒸气。( √ ) 6、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 )
之一且不高于三分之二; ◆灯芯应浸润酒精且不宜太短,
一般高出灯体0.3~0.5cm。 若灯芯顶端不平或焦掉则用剪 刀剪平。
新知讲解
②点燃酒精灯
取下酒精灯灯帽,使用 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
绝对禁止用另一个燃 着的酒精灯去引燃
新知讲解
③酒精灯的加热
◆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所以常使用外焰进行加热。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是应注 意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 而炸裂。
新知讲解
猜猜气泡 出现时间
沸腾前
沸腾时
新知讲解
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
时间 0
1
2
3
4
5
6
(秒)
温度 (℃)
90
93
97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公开课比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846c6570d0d233d4b04e69f4.png)
《观察水》教案设计一、教材简析“观察水”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再整个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一节“生命离不开水”的深化与具体化,又为后面观察研究水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该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水的特征和性质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尚上升到属性层次的概念。
在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但脑海中对水的认识是零星的:人要喝水,动物、植物也是离不开水的。
但还不能很好的用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如:看、闻、尝、摸等来观察水、描述水。
所以,本课的教学要建立从浅显地看到细致地观察的转变框架,使学生通过本课的教学,对科学观察事物有一个质的飞跃。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思维的习惯。
本课结构表现为常用的引导认识思路,即由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属类——液体的特征。
本课在介绍水属性的同时也培养的学生运用看闻摸尝等方法观察物体的能力。
培养的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可以从三杯装有白醋、糖水、水的透明液体中找到水”提出闻、尝、摸的观察方法。
2通过用“看、闻、尝的方法观察水”的小组活动发现水的特征: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3通过观看瀑布的视频以及用两个空杯往返倒出水来模拟瀑布的活动这两个活动发现水的运动特征:会流动。
4通过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探讨水的形状,最后总结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5通过讨论“”寻找生活中其它会流动且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总结出具有这一特征的一类物体统称为液体。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教科版(2017)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课件(附目录)
![教科版(2017)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课件(附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e28e27f677232f60dccca18a.png)
√ 2.使用温度计时要符合操作规范。(
)
√ 3.水沸腾后,如果不持续加热,就不会持续沸腾。( ) √ 4.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 5.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100℃不变。( )
× 6.用酒精灯烧水时,冒泡就说明水沸腾了。( )
二、选择。
C 下列哪个现象不是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
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 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 中都要吸收热量。
解释现象
1、为什么洗澡时,刚从水里出来会感觉有些冷? 2、夏天,为什么地面洒水后会感觉凉爽?
活动四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
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
1、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表面积越大, 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 发越快
水在0℃时会结冰。
2.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温度的变化使水发生了变化 。
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在减少; 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在增加。
你认为水结冰时,热量增加了, 还是减少了?说说你的看法。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
4、冰融 化了
猜谜语
远看白亮亮, 近看玻璃样, 越冷越坚硬, 遇热泪汪汪。
将袋中的食盐 放入盛水的玻璃杯 内,又会怎样呢?
实验前提示
①做这个实验用的材料是标有红点的食 盐袋,红点的烧杯。 ②把全部食盐倒入烧杯内,先轻轻搅拌 观察,再充分搅拌观察。 ③各个组员明确分工,注意合作。 ⑤严格按要求实验,及时记录刚才的实 验现象。 ⑥实验结束后,整理好材料。
用密封性好的高压锅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随着水温的升高,水 不断的汽化成水蒸气,锅内气压增大,锅内水的沸点也会升高,这样食物容 易煮熟。
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科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四单元 1、一杯水的观察 教案
![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科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四单元 1、一杯水的观察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49fdd1ba0d4a7302763ac9.png)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1、一杯水的观察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观察研究水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水”;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发现探索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二,教学重难点和材料准备: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水的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
(下一课时将作主要研究)注意点:观察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课前准备(每组):矿泉水、牛奶、有色饮料(芬达)、透明玻璃、一次性塑料杯、塑料吸管、黑瓶子(分辨演示:黑瓶子内装:沙子、醋、牛奶、酱油、糖水、酒、矿泉水、食用油);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板书篆体的“水”2、古代的人通过观察水,发明了“水”字,我们今天也来认真地观察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呢?板书:一杯水的观察[评析:从篆体的水字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吸引到课堂中来,学生对于这个字的观察和猜测也经历了一个简单的研究过程。
把科学的理念和古代的灿烂文化有机结合,有新意。
]1、用感官观察水1、每组桌上都有一杯水,你准备用哪些感觉器官来观察这杯水呢?2、学生汇报;3、按学生说的顺序板书;4、这么多方法,可老师只给你一杯水,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顺序?5、老师调整板书顺序;6、马上要开始实验了,组里可以分工合作,定两个人记录。
好,开始实验吧!7、学生实验,老师巡视;8、学生汇报;9、到现在为止,你认为水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师选择性板书: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评析: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是这个学期重点要训练的内容。
让学生先自由地发表想法,说说准备用什么感官来观察一杯水,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观察是要按一定顺序的。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课堂上有所提高和收获。
] 再用感官,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教学过渡:教师:(出示玻璃)这个东西也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呀,它也是水吧?学生:不是。
教科版(2017版)科学三年上册《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教科版(2017版)科学三年上册《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48f8f8a6c30c2258019e49.png)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 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的起始课《水到哪里去了》。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水到哪里去了》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 的开篇文章。本课是在学生明白水在加热状态下可以由液体变成气 态的前提下,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 象导入,设计了“水的蒸发”、 “影响水蒸发的因素”等探究活动。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等过程感觉蒸发的制冷作用和影响水 蒸发的因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蒸发现象。重点培养学生动于操作 实验验证预测的能力。
本课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 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用水洗手 ,不用擦手也会干。这些水去哪儿了呢?通过让学生尝试解释日常的 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丰富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学生需 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因为科学探究讲求的是有事实、有依据。
教师:同学们,水蒸发的现象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 普遍存在着。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体验水蒸发的感觉。 出示课件:小学生从游泳池中出来的情境图。 学生观察说出,小男孩在发抖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会得到答案的。
活动二: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体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 小组交流体会。 然后在班上说说自己的感觉,总结出水蒸发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 学生说出 教师肯定
板块五、课外作业: 1.夏天地面洒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2.淋雨后为什么会感觉冷? 3.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上述题目与家长共同研讨。)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4.12河流与湖泊 (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4.12河流与湖泊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50ed9b941ea76e59fa0409.png)
说一说,河与湖主要区别?
湖是封闭的有陆地包围水 域。河是线性流动的水体。
(二)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想一想在下大雨的时候,我们校园里,小区里什么情况下会有小河流出?
在下大雨,凹陷的地方会有小水流。
当有不断流动的水流,水流很急,雨水又多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会在凹陷的地方,聚集起来,形成小水坑。
实验: 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实验器材:油泥、塑料盆、装水的塑料瓶
实验步骤: 1.用油泥在塑料盆里塑造一块不平整 的地形,往模拟地形用塑料瓶“降水”。 2.选择低洼处筑坝,观察“河流”“ 湖泊”的形成。
结论:河流和湖泊的形成主要来源于降水,经 常不断地流动的水,形成地面径流,水在“槽”中流 动,形成河流。
当水 越聚越多,便开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汇 集在地形凹处,积水成湖泊。
河流和湖泊的水来自哪里? 雨水,泉水,雪山融化等。
河流与湖泊的功能 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你知道河流与湖泊淡水资源中,孕育着哪些生物?
青蛙、鲫鱼、金鱼藻 、蛇、小龙虾、鳜鱼、青鱼 、芦苇等等。
河流和湖泊还有哪些作用?
人类赖以生存的河流湖泊还有灌溉、沟 通航运的功能,如京杭大运河;还可以防洪 ,宣泄区域排水,减少水灾发生,如高邮湖 ;还能提供工业和引用水源,改善区域环境 以及开发矿产等。
课堂练习
一、判断 1.小蝌蚪不生活在湖泊中。(× ) 2.海,水域大,蓄水量多 。(√ ) 二、选择 河流与湖泊不能为人类造福的是( B)。 A.航运 B.水灾了江、河、湖、 海的水域特点,懂得了河流与湖泊形成 的原因。
板书设计
4.12河流与湖泊 形成条件: 不断流动的水流 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有凹下去的河槽
作业布置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ccf344be23482fb4da4c37.png)
• 和动物比本领
教学目标
• 1.用感官细致地观察物体,并正确选择 观察方法,判定物体;能正确使用观察 测量工具,体会工具的作用;能仿照给 定格式,书写研究报告。 • 2.知道噪声的危害,具有初步的环境意 识。 • 3.知道人体感官的重要作用和局限性, 了解仿生技术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
• 1.用感官细致地观察物体,并正确选择 观察方法,判定物体。 • 2.能正确使用观察测量工具,体会工具 的作用。 • 3.能仿照给定格式,书写研究报告。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 上册全套PPT课件
用什么方法找到蚂蚁?
用面包屑和白糖作为诱饵,放在蚂蚁窝 的周围,把蚂蚁从窝中引出,在蚂蚁搬 运食物的过程中,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 身体。
如果找不到蚂蚁的窝怎么办?
把食物放在寻找食物蚂蚁的面前,然后 跟着蚂蚁的路线,找到蚂蚁的窝,再在 窝边上放些食物,引出一批蚂蚁。
红白琉金
红白和金
黑狮头
鹤顶红
红高头珍珠鳞
熊猫龙晴
红寿星
红白兰寿
红水泡眼
红白朝天眼
我观察到的金鱼的特点如下: • • • • 有头部、胸腹部、尾部 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 身体有有鳞片 用鳍划水 这些形态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 关系呢?金鱼是怎么呼吸、怎么进 食的呢?
观察金鱼的活动,数一数鱼鳃一分 钟开合几次?金鱼不断地喝水会涨 破肚子吗?
怎么办?
1. 怎样才能既清楚地观察到 蚂蚁,又能不伤害蚂蚁,又不让 蚂蚁乱爬? 2. 选择好你要使用的工具。
•
通过观察,你觉得可以将 蚂蚁的身体结构分为哪些部分 呢?
• 1、蚂蚁的身体构造
触角 头
胸
腹 脚(足)
互通信息的蚂蚁
蚂蚁是靠她们的触角相互接触来传递信息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生植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生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054461466bd97f192279e9ae.png)
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比较水葫芦、金鱼藻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都需 要阳光、水、空气,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 繁殖性强。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
不同点:水葫芦叶片大、光滑,叶柄里充满 气囊,漂浮在水面生长;而金鱼藻叶子细 小多茎、细长分支,叶子柔软,沉没在水 里生长。
叶片
叶柄
茎
水葫芦
扇形叶 叶片较大 葫芦状的叶柄
生活
在水里 需要阳 光水分 空气都 有根茎
叶
金鱼藻
丝状叶 无叶柄 茎细长
水葫芦
狗尾草
生长都
生长在水中,叶柄膨
需要阳 光水分
大有气囊,能浮在水 空气有
面上,是水生植物 根茎叶
都会繁
殖后代
生长在陆地上,植 株矮小,茎细,较 软,是陆生植物
谢谢! 再见!
画一画你眼中的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知道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生 长需要什么条件吗?他们有 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家练
• —
浮生 族习
叶长 性在 植水
的一 下
物面 ,
上 睡、 莲根
猜 猜
。在 泥 土
是 哪
里个
:
猜猜是哪个家族的
• 生长在水 面上、根 在泥土里: 浮叶性植 物—菱角。
猜猜是哪个家族的
• 生长在水 面上、没 有固定根: 漂浮性植 物:大萍、 满江红、 槐叶萍、 紫萍、青 萍等等。
水生植物四大类家族
1. 生长在水面下的:沉水性植物 2. 生长在水面上、根在泥土里:浮叶性植物
生长在水面上、没有固定根:漂浮性植物 3. 生长在水岸边或水底下的:挺水性植物 • 当然,并非所有的水生植物都只能在水附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液体》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液体》](https://img.taocdn.com/s3/m/4ec5300548d7c1c709a14501.png)
白色
气味
无味
无味 奶香味
透明度 不透明 透明 不透明
粘稠度 有点粘稠 不黏稠 有点粘稠
蜂蜜
淡黄 花香味 不透明 非常粘稠
实验结论:不同液体的有些性质是不同的。
认识水平面
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 为水平面。
水平仪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液体的性质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清水
牛奶
食用油
蜂蜜
观察、 比较四种液体的性质
小组为单位研究四种液体的颜色、 气味、透明度、粘稠度,做好实验记录。
观察、比较四种液体的性质
名称 性质
油
颜色 气味 透明度 粘稠度
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牛奶
蜂蜜
名称 性质
油
水
牛奶
颜色
淡黄
无色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 周伟
观察图片,
找一找图 中哪些是 液体?你 认为它是 液体的理 由是什么?
测量液体的体积
量筒的使用方法:
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 缓缓倒入量筒。
2.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 水平。
相同体积液体的轻重比较 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质量不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有稳定的体 积,看得见、摸 得着。
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没有味 道,透明,可移动
气体,没有稳定的 体积。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颜色,没有气 都是液体,透明, 有气味,有味道,
味,没有味道
可流动
会冒泡
牛奶是白色的,很好喝,有奶味, 比较粘稠。
• 白醋是透明的,不好喝,有刺激性 气味,有酸味。
认识物体常用的方 法:
1、用眼睛看 2、用鼻子闻 3、用舌头尝 4、用手摸
注意!
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 见,千万不能随便闻, 更不能随 便尝。
观察水有什 么特点?
观察实验
1、把水装进塑料里, 把塑料袋剪破个 洞,水会怎样? 水是流动的。
2、让塑料袋里的水流进容器中依次倒入 不同形状的容器中,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发现,水可以随着容器形状的不同而改变。 水没有固定形状。
• 糖水很甜,是透明的。
• 可乐是褐色的,有刺激性味道, 会冒泡。
3、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像水一样既能流 动,又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呢?
水是:没有颜色、没 有味道、没有 气味、没有固 定形状、会流 动、透明的的液
体
课外延伸
液态(水)
湖水
溪水
露珠
固态(冰)
气态(水蒸气)
运水比赛:
小组合作,选用适当的 工具,把一只桶里的水 运到另一只空桶里。你 打算怎样办?
方法:
1、用杯子舀水。
2、将装水的桶放高点,用一 根管子在另一段吸水,水就能 转移到空桶里
水的三态: 1、液态(水) 2、固态(冰) 3、气体(水蒸气)
1、看颜色找牛奶。 2、闻气味找出白醋。 3、尝味道找出糖水。 4、尝味道找3、没有味道。 4、透明的。 5、会流动的液体。 6、没有形状。
用手抓不起, 用刀劈不开, 洗衣做饭, 都要请它来。
如果四个杯子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白开 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水?
①
②
③
④
用前面的科学方法辨认出这些物体 分别观是察什方么法?并贴上标观签察结。果
辨认水记录表
一、看 ③号是白色,是牛奶 二、闻 ①号有刺激性气味,是醋。 三、尝 ④号是甜的,是糖水。 四、剩下的 ②号是白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