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宗教与政治

西方宗教与政治
西方宗教与政治

基督教从诞生那天起,就不断与世俗政治争夺权力。在历史上,基督教最大的理想就

是建立纯粹的基督教国家,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虽然在欧洲启

蒙运动以后,政教合一的政治倾向终于被否定,但是,在此之后,西方基督教依然时

常把自己的手伸向世俗政治领域。

基督教原先只是一个民间宗教,自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它与世俗政治便

有了密切的关系,并企图取代世俗政权。最典型的就是十字军东征。这场长达200年

的战争,就是教会为了获得超越世俗政治的权利而发动的。罗马教会煽动起欧洲基督

徒的军事狂热和财富狂热,越过欧洲世俗君主的权利,直接号召和指挥基层的信徒,

导致世俗权力的下降,导致教会权利的提高。十字军战争造成几个后果,一是罗马教

会为了获得的最高宗教权威,与自家兄弟“东正教”自相残杀,造成对东正教的掠夺与破坏,伤口至今都没有愈合。欧洲对待俄罗斯长期的怀疑和敌对,背后就是罗马教会与

东正教的历史仇恨。二是,被罗马教会煽动起来的宗教狂热,导致对欧洲内部一部分

人的残酷镇压,例如针对法国阿比尔派的圣战,历时20年,杀人无数。三是,为了巩固罗马教会的独裁地位,设立宗教裁判所对于各种异端思想的镇压,例如对欧洲“女巫”疯狂的猎杀,对于科学家布鲁诺的火刑等。四是,基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教会目标,对于犹太人实行严厉的种族歧视,包括强迫犹太人改变信仰,或强迫犹太人佩戴醒目

的识别标志,最终发展成为希特勒的集中营。五是与伊斯兰教的长期对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罗马教会想获得超越世俗权力的绝对权力。除此之外,个人崇拜、书报检查、思想警察、游行批斗等独裁方式和群众运动的源头,都是欧洲宗教。

罗马教会的权利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传教范围的扩张,于是,欧洲历史上的

领土扩张和殖民扩张,都与罗马教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美洲,传教士参与对土著人

的屠杀,比比皆是,瓜分殖民地也是教会直接参与的,此处不用多说。欧洲历史上臭

名昭著的奴隶制,与罗马教会也脱不开干系。即便在欧洲本土,因为扩张而导致的后

遗症,至今也没有消除。例如,巴尔干火药桶之所以形成,原因之一就是罗马教会向

东部东正教领域的扩张,在东欧形成了一条分界线,这条同一宗教不同流派的分界线,与所谓巴尔干火药桶正好吻合。当然,在东正教势力下降后,伊斯兰教也进入这一地区,从而使得火药味更浓。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是一个母亲的两个孩子,它们在欧亚大

陆的相互扩张,也是造成当今世界欧洲与伊斯兰国家“文明冲突”的深层原因。包括在当今非洲,例如苏丹的紧张局势,背后也是基督教与其他宗教的冲突。

在中国明清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大多都以宗教为先导。五四运动

的内容之一是反对山东原德国殖民地被继续占领,山东之所以被德国势力瓜分,就是

基督教传教士鼓动和宣传的结果。那一时期,中国主权丧失的标志之一叫“治外法权”,依靠“治外法权”蚕食中国主权的重要势力之一,就是西方教会。几年前,罗马教会还把当初殖民中国的宗教急先锋封为“圣人”,遭到国内宗教界的严正反对。二战时期,罗马教会收了日本的钱,第一个承认伪满洲国的独立。

梵蒂冈之所以没有与中国建交,原因之一就是它要求拥有中国教区主教的任命权

力。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政权长期对抗的内容之一,也正是这个权利。英国是近代以来、在美国之前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英国成功的源头之一,除了内部因素外,外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很早就将英国国教脱离罗马教会,置于本国世俗政治的领导之下。美国之所以有今天,原因之一也是因为从建国开始,就制定了严格的政教分离政策。

当然,在小布什任职期间,美国的宗教势力也开始介入美国政治。其介入的结果我们

也能看到,那就是,被宗教势力支持的小布什政府,连续多年对外发动战争,被称为

新的十字军。换句话说,美国到处树立敌人的新保守主义,获得了宗教的强大支持。

因此,在对外扩张上,罗马教会与新教各派并没有多少区别。

说到“宗教自由”,有必要对基督教细分一下。欧洲宗教改革后,出现了一批新教,以区别于梵蒂冈的天主教。我一般把罗马教会、东正教、新教各派都统称为基督教,

不愿多加区分。但是,说到宗教自由,则不得不区分一下。“宗教自由”最早是新教各派的口号,因为罗马教会视它们为异端,梵蒂冈与新教各派之间爆发了无数次血腥的战争。新教各派主张的“宗教自由”无非是说自己有权不信天主教,而信奉自己的教派。因此,“宗教自由”最初是反对罗马教会的口号。如今,宗教自由也变成天主教扩张自己势力范围的口号,因此,对待宗教自由应该有更深入的认识。对于宗教势力,它所要求

的宗教自由,如果依然是要拥有超越世俗政治的权利,影响、左右世俗政治的权利,

这样的宗教自由就不能接受。对于世俗政治来说,宗教自由最重要的前提就应该像美

国建国之初一样,把一切宗教都置于世俗政权之下,宗教自由是在政教分离原则下的

自由。中国自宋朝以后的传统政治,早就奉行了这条原则。西方宗教干涉世俗政治的

宗教自由是不能接受的。我之所以被那位朋友称为“贬低”基督教,原因就在于,我从西方宗教势力最近的一系列活动中看到,西方宗教试图干涉、左右世俗政权的做法一直

没有放弃,而且还选择性地被强化。除了上述简单提到的当今事例之外,还有在我国

台湾地区,陈水扁的台独势力,也受到基督教的支持

西方文明概述

西方文明概述 一、概述: 西方文明是强调个人实现的物质文明,中国文明是和西方文明相异的,这是西方人的第一感觉。很多非西方的古老文明,如埃及、印度、波斯,和中国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是从上古时代,就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例如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但埃及并不是到近代才和西方发生关系。埃及和西方从上古就已经纠缠在一起,这是因为西方文明发源地是在地中海一带,埃及、非洲原来都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 西方文明指的是西欧、北美的现代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与西方这个词相对应的是东正教、亚洲或者伊斯兰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也曾被对应于前苏联共产主义国家。 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与西方世界传统定义相关联。根据此定义,西方文化是文学、科学、音乐以及哲学原理的合集,并且有别于其它主要文明。适用于受西欧移民或殖民影响强烈的国家,并不仅限于西欧。这些传统大都在被列入西方经典。西方文化被用于许多方面,不管实际使用正确与否,包括美国文化、唯物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商业主义、性的享乐主义、帝国主义、现代主义,乃至解说西方文明。 二、起源: 西方文化常被认为起源于古希腊、罗马帝国、天主教、基督新教,这些被统称为犹太教-基督教文化。然而西方文化也根源于日尔曼人、斯拉夫人以及凯尔特人的流行文化,这些文化是形成欧洲中世纪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重要的传统: 包括: 经院哲学、天主教、新教、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启蒙时代、世俗化、科学方法 四、历史: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攻陷希腊后,吸收了古希腊的科学、哲学、民主、建筑、文学以及艺术,并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500年中,尽管罗马帝国拒绝古代雅典很前卫的民主理念,但却将希腊语、拉丁语随着罗马法传遍了欧洲。罗马文化融合了日耳曼、斯拉夫以及凯尔特文化,但随着罗马的衰落,希腊与罗马(Greco-Roman)的许多艺术、文学以及科学都消失或被取代了。 随着罗马基督教地位的提高,圣经成为西方文艺中的核心部分,几乎影响到了西

西方文化宗教

‘西方文化1.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西方表现出了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以人为本In the attitude towards religion, the West showed a longing for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the value of people-oriented 2.源头The source of culture: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古希伯来文明Ancient Greek and Ro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ancient Hebrew civilization 3.古希腊:奠定理性认识基础Lay the foundation for rational knowledge 古希伯来:提供宗教尺度Provide religious scale 4.基督教是主流Christianity is the mainstream 发展5.希腊哲学融入基督教奠定思想基础,影响发展方向Greek philosophy into Christianity, to complete the ideological history of knowledge, behavior and faith of the integration, laid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and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ulture 6.基督教从犹太教继承了一神论,古希伯来律法观,契约观,古罗马法律思想西方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Christianity inherited the monotheism from Judaism, the ancient Hebrew law view, the view of contract, the ancient Roman legal thought Western legal system laid the foundation 基督教7.人的存在有限和有罪The existence of man is limited and guilty 8.人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灵魂属于上帝,肉体属于自己Man is the combination of soul and body, the soul belongs to God, the body belongs to oneself 宗教理念Religious philosophy1.一元神的上帝观念是西方文化价值的根基和支柱,在西方社会中产生巨大的作用The idea of God is the foundation and pillar of Western cultural values and has a great effect on Western society 2.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是由上帝预先安排和决定的Everything that happens in the world is pre-arranged and decided by God 3.上帝是人的尺度God is the scale of man 以爱拯救罪感Save the sins with loveA罪感Guilt原罪sin B爱感Love feeling上帝通过基督来显示对众人的爱God shows the love of the people through Christ,上帝之爱是精神之爱的最高形式,爱是基督教最大的律法,爱感使人们从罪感中解脱God's love is the highest form of spiritual love, love is the greatest law of Christianity, love so that people from the sense of relief,'爱的宗教,知罪会改的宗教‘ Christianity is a monotheistic(一神论的)religion based on the life and teachings of Jesus Christ, who serves as the focal point for the religion. 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religion, with over 2.4 billion followers, or 33%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known as Christians. Christians believe that Jesus is the Son of God and the savior of humanity whose coming as the Messiah (the Christ)弥撒was prophesied in the Old Testament。 The central tenet of Christianity is the belief in Jesus as the Son of God and the Messiah (Christ). Christians believe that Jesus, as the Messiah, was anointed by God as savior of humanity, and hold that Jesus' coming was the fulfillment of messianic prophecies of the Old Testament. The Christian concept of the Messiah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e contemporary Jewish concept. The core Christian belief is that through belief in and acceptance of the death and resurrection of Jesus, sinful humans can be reconciled to God and thereby are offered salvation and the promise of eternal life.generally Christians believe that Jesus is God incarnate and "true God and true man" (or both fully divine and fully human).基督教的中心宗旨是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和弥赛

西方文明的基本构成要素

西方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人类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人文精神 古希腊文明是一种奇特的文明形态,在诸多方面形成与远古文化的断代。在思维方式上以抽象理性思维代替原始集体表象思维;在艺术形式上以写实艺术代替写意艺术;在社会形式上以个性的发展代替群体的一致性。古希腊文明开西方文明之先河。 二、工具理性 工具理性是西方分析思维的本质特征。工具理性是把主观和客观分割开来,把目的和手段分割开来,把道和器分割开来,把信仰和知识分割开来,把社会和自然分割开来,把人与人分割开来,以对外部对象的征服、控制、掠夺为目的的认知活动。工具理性更关注的是外部物质世界,而忽视伦理精神;更关心的是人得到什么,而不考虑人需要什么。西方人只有在社会发生危机时,才会想到人是什么。 三、契约社会 西方文明以人为中心,个人的权利受到尊重。人与人之间是充满矛盾的。契约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协调、合作的工具。契约是一纸合同,是以契约双方的信用为基础的,一旦有一方不信守合同,冲突是必然的。古希腊社会已建立起文明历史中最早的民主制度。欧洲近代继承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做出贡献。英国很早就建立起议会制度,由于国王不守约,没有尊重议会的权利,便爆发革命,革命的结果双方达成妥协,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美国是在与宗主国

英国的浴血奋战中获得独立的,其制定的宪法协调了各方面的关系,政局比较稳定,后来又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而法国大革命,三个等级之间矛盾冲突尖锐,加上领导人政治态度偏激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干预,革命是最激烈的。 四、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复杂的。在漫长中世纪,保存了古典文化,但又与科学进步相对立,设宗教裁判所,烧死持异端的人,包括科学家。在文艺复兴时期,推动古典艺术和文化的繁荣;调整欧洲的国际政治关系;煽动十字军东征;与王权又斗争又联合。然而基督教的《圣经》作为西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社会作用是持久的,其价值是巨大的。 五、价值哲学 价值范畴是西方新康德主义哲学明确提出来的。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康德第一个打出自由意志的旗帜,喊出“人是目的”的口号,高扬人的主体性,开了价值哲学的先河。西方哲学划时代的人物是叔本华。从他开始,哲学的眼光从外部世界转向人的内心世界,从客体转向主体,实现了从工具理性向价值哲学的转化。循着叔本华的思想轨迹,尼采提出了强力意志,进一步把艺术和真理区别开来,进一步扩大价值哲学的领地。尼采指出,所谓“真实的世界”只是一个虚构,现实世界是唯一的世界,然而这个世界是荒谬而无意义的。所以,“悲观主义是真理”,但真理不是最高的价值标准,我们不能靠真理生活。

中西方宗教建筑的区别

中西方宗教建筑的区别 1.宗教建筑选址 教堂往往选择处在城市中心。基督教认为人作为上帝的造物,需要受上帝的庇护和引导。寺庙往往趋向选址在城市外的山野地区,将自身纳入到自然山水之间, 使得自身也成为宏观的自然山水在人文领域的延伸。 2、建筑布局 哥特式教堂的礼拜大厅、圣坛和袖厅形成了一个十字架形状,大厅比圣坛长,横厅比大厅短,这样的十字形叫“拉丁十字”。它蕴涵着耶稣基督受刑的十字架,对于信徒而言,十字架是战胜死亡而凯旋的象征,被赋予了宗教象征意义。 佛教建筑功能布局分散、内向、均衡而充满秩序感, 反映了“万物皆有灵”的多神论, 也反映了神界有着与人伦一样的对自然的精神性的臣服。 3、建筑外部空间 教堂往往是以单体建筑结合广场的形式,广场负担聚集人流的作用,有时城市道路也是由教堂发散出去的,这样也显示了基督教对现实社会的控制力。突出了上帝在人世间的绝对统治地位。 4、建筑单体 西方基督教堂注重实体,强调体积感和雕塑感,往往通过逆光来创造室内空间的神秘气氛,强调内外空间的对比和隔绝。这样,形成一个封闭极强的内省空间,庇护教徒的惫识离开尘世,集中注意力进行虔诚的忏悔。 佛教建筑不注实体, 而更注重“虚”、’‘空”。中国佛教建筑采用木构架,也常常采用格扇门、格扇窗,注重内外空间的相融和流通,其内部空间也比较明亮。 5、建筑细节 教堂尖拱、尖券、尖顶的运用,建筑立面越向上划分越见细巧,形体和装饰越见玲珑,是整个教堂充满着一种超尘脱世、升腾而上的动感。 垂直向上的飞腾动势令人迷惘,又尖又高的塔群,瘦骨嶙峋笔直向上的束柱,筋节毕现的飞拱尖券,仿佛随时能使得这些巨大的石头建筑脱离地面,冲天而起,人们的灵魂也随之升腾,直向苍穹,升到天国上帝的脚下。 总结、在基督教建筑中无处不表现着对上帝的象征和追求。他们认为美是上帝的一种显现,不可见的上帝使自己在秩序和美中为人所见,便是借助了象征的神奇方式。人造物和自然物中给人以感的和谐,不是为独立实体的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神灵的反映,作为上帝不完整的形象,世界通过自己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摹仿了上帝的单纯性和完美性。最高的美,则是上帝的美,是上帝所造物的美。美是上帝的属性,上帝的存在就是美。 寺院开拓的参悟环境,完全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和谐发展的优美境界。佛者以解脱为目标,为其自身的修道悟佛提供了一种世间的净土和良好的修佛环境。他们将现实世界中的自然大美与精神领域中的万物和合之美结合起来,在有限的山川大地中体验到无限的人生境界,从而实现了观照宇宙与考察内心的合一,极富有自由审美的意味。审美的境界趋同于禅的境界,在精神上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飞跃。圆融自然即为佛教的美。

西方文化概论期末复习完整版

1.西方最早的文明形态:神话。 2.西方最早最早的文明: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文明)。∵创造线形文字。 3.最早的希腊人:阿卡亚人。∵建立的迈锡尼文明滋养了整个希腊。 爱琴文明简表: 前26c—前15c 优雅精巧的米诺斯文明(克里特人) 前16c—前12c 粗犷豪迈的迈锡尼文明(阿卡亚人) 前12c—前8c 黑暗时代(多利亚人) 前8c—前4c 希腊城邦时代 4.英雄: 半人半神,神与人所生,神是理想化的人,因此英雄是理想化的人。在古希腊,人与自身区分而成为英雄,具有节制、正义、勇敢的美德。 5.希腊文明兴起的原因: 腓尼基字母传入; 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 新兴家族的崛起,农业上以血缘为核心,商业上以契约为核心。 6.用公民和城邦相互解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公民——城邦里享有一定政治权利并要尽一定政治责任和义务的组织者。 城邦——享有一定权利同时要尽一定责任的一定数量的公民共同体。 7.希腊城邦文化的中心:雅典。希腊化的中心:亚历山大里亚。 8.斯巴达采用的国家制度: 政治上:建立元老院,是最高权力中心。 经济上:定期分配土地。 生活上:原始共产主义制度。 9.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 前8c—前6c: 君主制:一个人统治,世袭制度,导致独裁、专政。 僭主制:利用民众的力量夺取政权。 民主制:民众协商的方式。 10.贝壳投票法:雅典。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 11.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的意义: 希腊人自己有了记录时间的方法,有了纪元,从而有了编年史;表明了希腊人对美的崇尚;是希腊城邦文明的标志。 12.《神谱》作者:赫西俄德通过吟唱。 13.三代神王:乌兰诺斯、克洛诺斯、宙斯。 14.诸神居住地:奥林匹斯山。 诸神南下在伯罗奔尼撒平原的奥林匹克祭祀。奥尔弗斯神秘祭。 《神谱》的文化意义: 第一,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例如:从原始的神“混沌”到宙斯,绝大多数神都象征着某种自然现象(海神、死神、天神等),这种自然的分化和演进过程一直延续。到宙斯这里,神才脱离了自然性而获得了社会性(农业女神、文艺女神、智慧女神等)。 第二,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希腊神王的更迭是通过自我否定的暴力方式实现的,以此来展现自身的“命运”。

浅议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浅议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摘要: 宗教自古以来对我们中西方的文明有着重大的影响,对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西方的宗教差异,说到底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本文就佛教和基督教进行对比,主要分析两者发展过程和文化上的差异,旨在更好地了解西方和西方宗教文化。 关键词: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佛教、基督教 中西方的宗教均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生产方式和水平的限制,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由此发展出了拥有许多不同之处的中国宗教和西方宗教。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中西方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差异 1、佛教传入中国 早在秦汉初期,中印文化交流便已出现,佛教盛行印度,国王派遣佛教徒云游四方,传播佛教,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2.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产生 《圣经》上记载:犹太人耶稣在30岁开始在犹太省的犹太人群中传道,并在罗马取得成功。从2世纪末起,罗马帝国内忧外患,人们从动荡不安的现时中逃离,投身宗教以求得心灵上的安慰;与此同时,统治阶级也急需为即将破灭的罗马王朝寻求思想支柱,这为基督教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从此,基督教进一步一步迈上了西方社会统治的最高峰。 由此可见,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是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于民众的情感空虚之时,盛极于统治阶级的推崇与利用之下。 二.佛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及西方的发展方式差异 1、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主要发展时期及特点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之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存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佛教在中国不问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汉化佛教:此时佛教刚传入中国,主要传播活动仍是佛典翻译,这个阶段的译经工作为以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2)南北朝佛教:有了佛典翻译作基础,此期佛典更足被大量翻译,并且中国僧侣开始自创佛学论著,佛教在中国盛极一时。 (3)隋唐佛教: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趋势加强,佛教发展空前繁荣,创立了不少新宗派。 (4)宋元明清佛教:此阶段佛教由盛转衰。北宋统治者虽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但是并无新宗派产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只是利用佛教帮他巩固初建立的明朝政权。清朝末期中国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佛学研究者,但在佛教理论方面,并无创新。 2、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主要发展时期及特点 (1)早期基督教:罗马帝国时期为基督教创立早期阶段。此阶段基督教强调的是耶稣救赎的恩典。教会虽在第二、第三世纪遭遇大逼迫,但教会依然茁壮发展。 (2)中世纪的基督教: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是在日耳曼、基督教和希腊罗马三重文化因素的整合运动中逐渐形成的西方共有文化。它为中世纪的文化奠定了最主要的根基,构成了中世纪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夹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 “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结果).” 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2.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1)自己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

中西方文明的对比

中西方文明的对比 一、孔子和苏格拉底 在人类思想的“轴心时代”(德国思想家亚斯贝尔斯语),东西方的文明舞台上几乎同时出现了两位“灯塔式”的伟大思想家,即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中国先秦时期的孔子。前者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伦理学的先河,是西方文明的奠基者之一;后者是中国两千多年正统思想——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作为人类文明的导师,两位思想家的共同点很多,但其思想的可比性主要体现在: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寻求,这是他们思想的出发点。苏格拉底寻求的是雅典城邦中充满人的民主和正义的德性社会,孔子想构建针对统治秩序中的等差有别、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1)时代的变革会催生各种思想的产生。苏格拉底和孔子都生活在大变革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1)社会背景:中国:①分封制和井田制瓦解;②诸侯争霸,社会矛盾突出。雅典:①民主政治发展,但世风日下;②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自我价值。 (2)两位思想家以探寻理想社会秩序为出发点,探讨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他们思想主张的核心。 (2)共同问题:①都注重对人的研究;②注重道德和教育。思想主张的核心:①孔子提出“仁”,要求“仁者爱人”。提出“礼”,要求“克己复礼”。②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变式问法】孔子和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有何共同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共同主张:重视伦理道德。(孔子:提出“仁”,要求人要爱人;苏格拉底:人应该具备美德) 背景:孔子: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苏格拉底: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3)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思想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批判——继承——发展”的历程,结合史实回答: A.从“发展”的角度看,苏格拉底的思想是怎样被发扬光大的? A:①继苏格拉底、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使哲学成为了一门科学:②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宣扬人性、人文主义;③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摆脱教会束缚;④启蒙运动提倡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反封建,提倡自由平等。 B.从“批判”的角度看,近代前期使儒家思想遭受最沉重打击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 B:新文化运动。①运动的目标直指封建礼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②彻底批判了儒家思想,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4)作为东西方两位“灯塔式”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4)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道德修养,调节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等。 二、黄宗羲和卢梭(明末思想和启蒙思想) 材料一(上古的君主)“以千万信之勤劳而已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主为客。凡君所毕业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主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因之君主,受到人民受戴:“比之如文,拟之如天”,而今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材料一中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2分) 核心思想:“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社会根源: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材料二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

中西方宗教的对比

浅谈中国和西方宗教的对比 宗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东西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存在的文化现象。宗教最初的产生是人们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现象的精神寄托,简单来说即是对神灵的崇拜,而神则是人的外化。引用费尔巴哈的话来说,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来创造了神。而对于不同的文化地域,其所产生的宗教文化也是截然不同的。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也不例外。本文结合了部分书籍和我自己的了解,简单谈谈中国与西方宗教的对比。 一、天生之神与人身成神——神的形成 在西方的宗教体系里,上帝是唯一的神,而这个神是天生的,由他创造了世界,而耶稣则只是他在人间的使者,代理他在人间传道,而耶稣也只不过是肉体凡胎,只因为他是耶和华之子,“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上帝是永恒的,他居住在天国,是一个超脱于整个世俗的净土之地,远离人世,高高在上。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在早期也曾有过“天帝”、“上帝”的传说,但那不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人格神,而只是指某种外在于自己的神秘的自然的或社会的力量。中国的大多数神显得“亲民”得多,他们大多是有名望、有过巨大功绩的或是有大智慧的人,经过一代代中国百姓的传说,逐渐被捧上了神坛。例如,道教所尊奉的太上老君的原型就是老子,他是春秋是一位有名的智者;佛教中所传的大肚子弥勒佛的原型就是五代时一位布袋和尚。此外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杰出的人物在后来也由于各种原因成了神,享受百姓的祭祀和侍奉,例如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商代的名臣比干都被尊奉为神,而且受到历代从皇家到黎民百姓的虔诚祭祀。在中国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所尊奉的“祖师爷”,在老一辈的从事这一行业的人的眼中,如果不尊重自己的祖师爷,那就是欺师灭祖的行为,是很严重的罪行。这种“祖师爷”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神,比如工匠行业的鼻祖鲁班,戏曲行业的鼻祖唐玄宗等,都可以被奉为他们所在行业的神灵。 二、一家独大和三教并存——一元的西方宗教和多元的中国宗教 西方的基督教从罗马帝国灭亡起就已经成为西方世界唯一的宗教,因此基督教认为自己世界上唯一合法的宗教。基督教是一个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的宗教,可以说一元论始终贯彻于基督教的教义中。耶和华就曾通过摩西向以色列人说:“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对于基督教的信徒来说,他们被要求只可以信奉一个宗教,侍奉一个神。如果有教徒信奉了其他的神,或是其他的宗教,那么就会被判为异端,受到极其残酷的惩罚。帕斯卡尔说:“凡

西方文化是如何协调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的

西方文化是如何协调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的关系的 西方文化的形成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他的核心就是一种共识。在这种共识之下,传统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所形成的科学理性是一个深刻的问题。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相互依存也存在冲突。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西方的文化对此作了一些调整,使之和谐并存,共同发展。希腊城邦时代,科学与宗教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同一关系,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宗教信仰是绝对的专制权力,而科学与哲学只能仰承宗教之鼻息,完全不具有独立地位。随着近代理性精神的崛起,科学开始逐渐摆脱宗教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逆转,最终导致了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对宗教信仰的猛烈批判。但是这种激进的宗教批判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根基,相反,它导致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一种共生和互补的新关系模式,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首先,科学的理性与宗教信仰要互为存在。所谓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在原始社会,人类智力和能力很不发达,人类出自内心地对日月星辰运转的神秘力感,日夜冷暖的更替轮回,自身生命的存在与信托,从而导致人们以一种虔诚的态度“仰望”这种伟大的力量,对它产生一种信任依托之感,希望能借助他这个无限的终极力量解决自己心灵的恐惧和困惑。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文艺复兴与思想启蒙运动等的推动下,是人们开始思考,理性的研究神秘而还未知的事物。因而,在宗教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对于未知事物进行探寻。而正是这样的探索使得人们了解自然,理解社会人情,因此产生一定的判别力,从新审视自己信仰的宗教,认识教义等,不再盲目的相信,进而有选择的,理智的对待信仰。 其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宗教与科学理性相互促进,引导人们的思想。 希腊最早的一批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具有很深的宗教情结。例如被我们称为第一个唯心主义者的毕达哥拉斯,他既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又是一个杰出的数学家,更是一个奇怪的宗教团体的创始人。这个宗教神秘主义者本身却是伟大的数学定律——毕达定律(即勾股定律)的发明者。他在哲学上提出了数是万物本原的重要思想,由此奠定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意义上的)之根基。由此可见,无论是柏拉图所代表的神秘主义,还是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理性主义,都并未在科学与宗教之间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甚至截然对立的界限。只要合理的利用权衡宗教与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能达到一种平衡的关系,反而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社会和谐效应。 最后,西方现代文化中科学与宗教的妥协和互补 法国启蒙运动标志着科学理性在经历了长期的委曲求全之后,终于开始扬眉吐气地对宗教信仰进行全面的清算。科学理性取代了宗教信仰而成为生活的主宰,成为唯我独尊的新上帝;而基督教信仰则在理性的法庭面前被攻击得遍体鳞伤,似乎已经虚弱到了朝不保夕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康德作为科学与宗教之关系的一个调节者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康德无疑是近代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全部工作都指向一个终极目标,即自由,而自由只有在科学与宗教的协调中才能真正实现。康德曾经说过,在他一生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牛顿让他看到了井然有序的宇宙中的自然规律,而卢梭则让他看到了人心深处的道德良知。 在西方文化的漫漫长河中,宗教与科学相互批判,相互博弈,成为各个党派的利用武器,但是,他却作为西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好的保存至今。可见,西方对于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平衡协调是多么重视,显而易见的,正因如此,他也达到了十分令人满意的效果。

西方文明与西方民主之反思

●开头的话 第一,近忧远虑。笔者承认,今天下,“东风压倒西风”,“东方‘不亮’西方‘亮’”,民主当然比不民主要好;除了独夫权贵、贪官污吏和其他既得利益者之外,还有谁愿意生活在专制之下、铁幕之内呢?但是,自从近世以来,基于人性恶的、重利随欲的政治——民主与不民主,业已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冲突的最大化;只不过是民主国家在牺牲其余世界与地球生态的方面占了上风,不民主的民族身陷逆境、丧失“理性”而已。所以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现代政府的行为十分之九都是有害的”。进言之,由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人权宣言》所开辟的“人民的时代”,是通向人类的自我毁灭的(意大利哲学家维科断言)。因此,我们身临万丈深渊,面对万劫不复,仍在宣扬“主义”、标榜“价值”,实在是糊涂透顶!还不赶紧寻求拯救之道! 第二,就事论事。曾有一位同学问我,中国何时才能实现民主,我似乎很轻率地回答:“随着‘中国崛起’,现代中国的政治已从‘猛政’变为‘宽政’(孔子语);至于何时能够实现民主,那要等到她取得世界霸权的时候。”其理由是:在“文明冲突”的范围内(印度等暂为幸运者),作为东方大国的中国受到致命重压,故其国家内部的竞争较为强烈,因而很少具有妥协性与有序性;在此情况下,若是采取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则必致大混乱而不可收拾!而那些较小的非西方的国家或地区则不然,它们易于被霸主所利用而分享“西方优越性”(这就要看它们当中的哪一个,“地缘政治”较好)。不过,由于独特的文化禀赋,中国人具有非凡的应对危机、摆脱逆境的智能;因此,从长远的观点看(如果地球生物圈尚有余地的话),中国取得霸权和实现民主,均是不成问题的。 第三,乐观其成。对于中华文明而言,霸权和民主这两件东西,即便是需要,但也不是最主要的;它们仅为权宜手段或中间环节,并非其文化理想与终极目标。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国学大师钱穆改写为:“美一变,至于中;中一变,至于道。”其公式为:A.美国(霸权+民主=世界冲突)→B.中国(霸权+民主+王道=世界和平)→C.“道”(德治+和而不同=世界大同)。换言之,将来中国所要采取的民主,是具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的民主——它融摄且超越“从民所欲”之层面,达到“君子尚德”的高度;它从众尤从贤,重义轻利;它扬弃了国族观,而进达天下观或世界主义。 ◆西方总论 以今而论,因为西方文明是“极大丰富”的物质文明,是“无所不能”的科技文明;所以我们都希望永远地“乐在其中”而享受人生,或者按照这般模式来改良社会,以提高吾人的生活水准。也正因为如此,西洋被称道为文明史的“世界之最”,被赞誉为地球上的“天堂之窗”,甚至某些藏传佛教的信徒感叹道:“啊,那不就是佛陀所云‘西方极乐世界’吗!”然而,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陷阱!这里先讲三点: A.人生观:现代西方的物质文明是一种感官刺激的文明,它与真正的人生幸

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

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 谈三个问题: 1、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是怎样的关系。 2、西方文明继承了古典文明的哪些遗产? 3、认识古典文明在今天的意义。 一、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是怎样的关系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当然很简单,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但这种源与流的关系比较特殊,与我们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不一样,古典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关系不是亲本的关系,而是嫁接的关系。 我们知道,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典文明,一个是基督教文明,中国知识界善于对事物简化,用学术的话语是概括,用计算机的术语就是最小化,将源头最小化为两个希,就是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Greek civilization and Hebrew civilization)。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古典文明首先是指古希腊文明,其次也包括之后的古罗马文明。其中,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开端与核心组成部分,古罗马诗人贺拉西有个名句:“被征服的希腊把它的征服者变为俘虏”,恰如其分地说明古希腊文明的优势地位,因为古罗马文明在相当程度上是希腊文明的模仿者和继承者。 希伯来文明系指统治西方精神世界千年之久的基督教文明,基督教是从希伯来文明或小一点说希伯来人的宗教犹太教脱胎而来,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其实还是犹太教的一小支派别的精神与组织领袖。历史非常有意思,常常是当事人想进这个房间,结果却进了另一个房间。耶稣本来要进是犹太教房间,而他的门徒们却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把它送到了另一个房间。 基督教的胚胎虽来自希伯来文明,但却是在古罗马的母体内孕育成熟并成长壮大的。因为基督教虽是在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产生,但它真正成为独立的宗教并广泛传播却有赖于罗马帝国对地中海周边世界的统治,特别是最终从被压迫者的宗教变为统治者的宗教,有赖于罗马皇帝在公元4世纪接受基督教,并在帝国范围内对它的大力扶持、推广,甚至对其宗教教义、组织进行全面

中西宗教观差异论文英文版

中西宗教观之比较 Abstract There are over 80 % of people are religious in the west , while in China , there are about 90 % are non-religious .What makes so big a contrast ? We can only get the answer when we take a look at the following aspects and then make an analysis to them :mode of thinking , point of vault , viewto god and human , view to the eternity ,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a society , regality and divineauthority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From the analysis w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vast diversit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world among those aspects listed above .It is the difference that makes different view and different attitude to the religion between Chinese people and the people in the west . Key words:view to the religion comparison study diversity

西方文明与西方宗教

西方文明与西方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其主要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西方世界的文明发展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君士坦丁一世正视基督教开始,文明历史的发展与宗教的发展可以说是永远分不开的了。而基督教可以说是犹太教的一个异端分支,虽说只是一个分支,但是其特殊的历史经历导致了其成功凌驾于犹太教之上,成为信仰人数远超出犹太教的教派。 下面我们来谈谈西方宗教与西方文明的关系。 (1)西方宗教的历史传统先后相续地分成三个大的阶段:第一是希伯来人的“犹太教”阶段,是结合古代埃及文明(摩西带领犹 太人逃离埃及法老的统治)和巴比伦文明(波斯人征服巴比伦 而放回的“巴比伦之囚”),在闪米特游牧民族传统信仰的基础 上形成的统一的宗教。第二是“基督教”阶段,它是通过耶稣 和其他犹太人改革派结合希腊哲学和罗马拟人神综合形成的更 宏大的宗教,其神由犹太教的“义神”转变为基督教的“善神”,信仰者为犹太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第三是通过改造犹太教和 基督教而形成的“伊斯兰教”,它强调教法合一,教族合一,其 神为唯一“真主”,信仰者开始主要为阿拉伯人,后通过征战和

迁徙扩展至斯拉夫人、突厥人和马来人等。 (2)西方文明即“二希”(“2H”文明:Hebrew and Hellenic)中“希伯来”的涵义:一元论的人格神信仰体系,统称“亚伯拉罕信 仰系统”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希腊”在西方文明 中意味着“寻根问底”的精神,表现形式有哲学、科学、政治 与艺术等;“希伯来”在西方文明中意味着“安身立命”的精神,表现形式有创世论、伦理学、价值论和救赎论等。以西方文明 现在的“硬通货”—美元为例,我们可以在实用层面区别出各 种不同大小的量值,但每种币值的美元一定以“我们信赖上帝” (In God we trust)为统一的标志,以表达其恒定的价值基础。 西方人小到婴儿洗礼(洗去“原罪”)大到按摸《圣经》的总统 就职宣誓(恪守“神赋人权”)都弥漫着宗教的气息。 (3)宗教的核心观念是“上帝”,基督教借鉴了希腊哲学中“绝对理念”和“一”的思想,将犹太教的“耶和华”改造成“道成肉身”的耶稣,使先知更具人的经验特征,通过其献身救赎人类而体现宗教求善(哲学求真,艺术求美)的真精神,使希腊哲学和希伯来的宗教具有了普遍的意义,成为世界性的文明现象。 (4)基督教的《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个部分,犹太教只承认“旧约”,基督教则承认“两约”,“约”表达的是神与人之间的神圣契约。在“旧约”中这种约定主要是“摩西五经”即“律法”,在罗马帝国时代与罗马的世俗法形成反差和互补;最初在罗马帝国境内人们知道“Law”(现在译为“法律”)是专指“律法”,而世俗的法

西方文明通论网课答案

西方文明通论网课答案 选择 1.文明作为价值尺度的内在要素,并未体现在(制度的优化) 2.文明的概念正式形成于(世纪) 3.世纪史学家划分人类社会的三个阶段不包括(混沌时期) 4.人能力的提高(核心)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有历史学家把美国文化归结为,其中代表(新教徒)。 19.文明的坡度示意图中大概有三个地区,其中不包括(分散地区)。 20.西方文明的外在特征体现在(以上都是)。 21.从文明的发展水平看,西方文明低于中华文明的时期是(迈锡尼文明)。 22.奥运会是从(公元前年)年开始举办。

23.创新的理性思维方式在科学技术上的表现是(批判理性的运用)。 24.西方音乐风格的分期不包括(古罗马音乐)。 25.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斯特拉文斯基)。 26.下列音乐作品属于新古典主义在德国的表现的是(《画家马蒂斯》)。 27.《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属于(印象主义)风格的作品。 28.下列作品属于混合媒体音乐风格的是(《心境》)。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日神崇拜即(阿波罗)崇拜。 43.“受压抑,人们会产生很多的病症”出自(弗洛伊德)。 44.“小国寡民”是(老子)的社会理想。 45.弗洛伊德观点中的“升华”是当欲求受到文明的压抑时,可以改变欲求的(方向和形式)。 46.关于道家和酒神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道家较之酒神对自然更加偏重极端)。

47.《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品。 48.欧洲有三种椭圆形的代表性建筑,其中不包括(篮球场)。 49.在古希腊有权利点燃奥运圣火的人一般是(跑得快的人)。 50.关于毕达哥拉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毕达哥拉斯是阿波罗的儿子)。 51.“逻各斯”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以上都是)。 52.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三个“我”,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中国人认识到科学的价值要比认识到技术的价值(晚近半个世纪)。 67.西方文明的诸多领域中,目前中国无法学习借鉴的主要是(政治文明)。 68.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最核心、最尖锐的冲突是(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 69.西方文明是以(个人)为根基的文明。 70.“人是目的”,康德这句话中的“人”是指(个人)。 71.个人主义的社会中公共道德是以(个人)为基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