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多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性别年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性别年龄关系
丁清琳
【期刊名称】《安徽医学》
【年(卷),期】2008(029)005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性别年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15例AMI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七个不同年龄组.按照不同年龄、性别分析发病率与死亡率关系.结果男性:女性=2.77:1,50岁前男性发病43例,占男性发病9.51%,女性则只有6例,仅占女性发病3.68%,60岁以后142例,占女性发病87.12%;患病高峰年龄在50岁~79岁之间,共505例,占总例数的82.1%;死亡人数65例,死亡率为10.57%,80岁以上患者的死亡率最高(21.31%).结论 AMI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较女性发病早,发病年龄小于女性,但女性绝经后AMI的患病例数明显升高;AMI病人以老年人为多,但男性发病有年轻化趋势;高龄患者的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也就高.
【总页数】2页(P627-628)
【作者】丁清琳
【作者单位】230001,安徽省立医院病案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胆囊结石发病率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附4696例体检分析) [J], 邹玲
2.脑卒中发病率与性别、发病月份、发病年龄段的关系 [J], 李春梅;严嘉旗;曾维校;严喜开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性别及民族因素与住院费用及治疗效果关系探讨 [J], 王淑兰;鲁云鹤;韩海兰
4.15,624例结石患者发病率、年龄、性别和结石主要成分的相互关系 [J], 盛斌武;陈兴发
5.脑梗死发病率与性别、年龄及并发症的关系探讨 [J], 路彦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死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心电图(STEMI或Q波心肌梗死者) (1)特征性改变: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冠状
T波倒置,病理性Q波。 (2)动态性改变;超急期,急性期,亚急性期,
慢性期; (3)心电图变化确定心梗范围
急性心肌梗死
一、心电图 (续前,NSTEMI 者) 1,常无病理性Q波; 2,先是ST段 明显压低,压低≥0.1 mV; 3,随后有对称性T波倒置。 4,ST段和T波改变持续存在1~2天以上。
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
已往分为QMI和NQMI,为回顾性分类; 现在强调以ST是否抬高进行分类;
STEMI 具有胸痛伴相应导联ST抬高, 心肌坏
死标记物升高, 表明相应冠脉已经闭塞 导致全层心肌损伤坏死。大部分发展为 Q波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NSTEMI 具有胸痛伴相应导联ST段下移和T波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 与梗死的大小、部位、侧支循环情况密切有关 一、先兆 50%以上患者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心绞痛加
重为最突出。 二、症状 (一)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与心绞痛类似。但是疼痛更为剧
烈,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二)全身症状:患者有烦躁不安,出冷汗多见,恐惧,频死感,
少数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 痛不典型,疼痛位于上腹部,易于被误诊为急腹症。
急性心肌梗死
(三)心律失常:前壁心梗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下壁心梗以传导阻滞多见
(四)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五)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气和肠
胀气。以下壁心梗多见。 三、体征 (一)心脏体征:收缩期杂音 (二)血压及其他:低血压和休克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112例临床分析
①老 年人 A 临床 表 现不 典 : 年 组 无 痛型 为 MI 老 2 . % , 老 年 组 为 9 9 ; 典 型 胸 痛 老 年 组 为 94 非 .% 不
1.% , 8 8 非老 年 组 为 5 6 ; 组 相 比 有 显 著 差 异 。 .% 两
1 1 一 般 资 料 19 2 0 . 9 5~ 0 6年在 我 院 内科 住 院 的 A 患者 2 4例 , MI 5 将其 分为 老年 组 和非 老年 组。老 年 组 12例 , 龄在 6 1 年 0岁以上 , 6 男 2例 , 5 女 0例。非 老
卢云 良, 西锋 杜
摘 要 : 目的 分 析老 年人急 性心肌 梗塞 ( MI 的 临 床特 点 。方法 对 12例 6 A ) 1 O岁 以上 老 年人 急 性心 肌梗 塞进行 分析 , 与 同期 1 2例 6 并 4 O岁 以下 急性心肌 梗塞 进行 对 比。结 果 老年 人 急性 心肌 梗 塞 患 者无 胸 痛症 状 者 多 ( 9 4 ) 症 状不典 型者 多 , 2. % , 误诊率 高 ( 8 ) 心 律 失常 、 2% , 心力 衰 竭 、 卒 中及 死亡 均 高 于对 照 组 。结 论 老 年 脑 人 急性 心肌 梗塞 , 无痛 型多 , l 表 现不典 型较多 , 临床 误诊 率高 , 发症发 生率 高 , 并 死亡率 高 。 关键词 : 老年人 ; 急性 心肌梗 塞 , 床分析 ; 典型 临 不 中 图分 类号 : 4 . 2 R522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6 2—6 8 2 0 ) 2—0 1 O 17 8 X( 0 7 O 1O— 2
年组 12例 , 11 , 4 例 , 4 男 0 例 男 1 年龄 2 5 。 3~ 9岁
心肌梗塞前兆
心肌梗塞前兆临床经验表明,心肌梗塞前兆时,应高度怀疑无痛性心肌梗塞的存在。
近期内,屡次发生胸背部闷胀、沉重或气短。
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咳白粘痰或粉红色泡沫痰。
突然出现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
老年人突发的神志不清或意识丧失。
糖尿病人出现昏迷者。
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尤其在近期内出现者。
突发的不明原因的晕厥或抽搐。
由于心肌梗塞的预后与疼痛的程度无关,并且无痛性心肌梗塞由于老年人好发,且就诊晚,并发症多,易误诊漏诊等原因,死亡率反而高于有疼痛症状者。
因此,临床上当遇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一、梗塞先兆:多数病人于发病前数日可有前驱症状,心电图检查,可显示ST段一时性抬高或降低,T波高大或明显倒置,此时应警惕病人近期内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
二、症状:(一)疼痛:心肌梗塞前兆为此病最突出的症状。
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
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
(二)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
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0.7Kpa(80mmHg),甚至昏厥。
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
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三)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
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
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心肌梗塞PPT课件
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 ,多伴有大
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 ,持续时 间可达数小时或数天 ,休息和服用硝酸
甘油不缓解。
典型: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持续时间 >30min
不典型:上腹痛、颈痛、肩痛、牙痛、 咽痛、背痛、肢体痛等,约占10%
10%患者无疼痛,老年人多见
临床表现
(2)全身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表现
临床表现
3.体征
心脏浊音界可正常或轻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也可 减慢
临床表现 4.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2)心脏破裂:少见 (3)栓塞:如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则引起脑、肾、 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 (4)心室壁瘤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于AMI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 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 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组织的过敏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AMI)
流行趋势
我国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排各疾病 死亡原因第一位。心肌梗塞的死亡率随着年龄 的增长而增加。全国统计资料显示在40岁后, 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急剧上升。85岁以上急 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是40-45年龄的95倍。45 以上的正常人群可被识别为产生心肌梗塞和缺 血性脑卒中的的高危人群,他们是氯吡格雷预 防的目标人群。
类型。
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95% 冠状动脉栓塞 炎症 先天畸形 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
病因
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
环未充分建立。且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 , 使心肌严重而持 久地急性缺血达 20-30 分钟以上 , 即可发 AMI 。 AMI 的原因 多数是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 , 继而出血或管腔内 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完全闭塞,少数情况是粥样斑块内或其
急性心肌梗死饮食原则与饮食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饮食原则与饮食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过去急性期的病死率高达30%~50%。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病死率已下降至10%~15%。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早期心脏疾病的康复的医疗,从而使远期预后以及劳动力恢复远较传统疗法显著,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及饮食护理,已列为心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现就心肌梗死的康复及饮食原则与饮食护理简单的介绍如下:1、饮食原则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合理的饮食,对心肌梗塞治疗有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要严格卧床,营养不宜过多,进食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尤其是发病初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为主,并避免过冷或过热的膳食。
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热能。
允许进食适量的瘦肉、鱼类、水果等。
经常保持胃肠道通畅,以防大便时因过分用力加重病情。
(2)饮食应平衡、清淡且富有营养,以改善机体,包括心肌细胞的营养供给,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应避免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
避免进食大量脂肪,因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导致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以防止或减轻并发症,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一般建议低盐饮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钠丧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钠盐。
膳食中钠、钾、镁的摄入,应据病情随时调整。
(4)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时,常有胃肠功能紊乱,饮食更应注意。
发病开始的1~2天,仅给热水果汁、米汤、蜂蜜水、藕粉等流质饮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
若患者心功能好转,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蒸鸡蛋白、稀米粥等饮食。
随着病情的恢复,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饮食治疗,但饮食仍需柔软,易于消化。
2心肌梗塞一运动疗法为基础的饮食康复护理2.1急性期;为梗死后的第一周,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内。
此期除一般治疗外,要密切监护如心电图、血压、心率,并在医师指导下给病人进行康复护理。
心肌梗死概念名词解释
心肌梗死概念名词解释
心肌梗死,又名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导致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这一过程是由于心肌灌注供给与需求失衡的结果。
临床特征包括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能引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心肌梗死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完全阻塞。
此外,心肌梗死也可能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而发生。
这是一种急性且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救治,会造成高达10%
的死亡率。
因此,一旦发现心肌梗死的征兆,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最快时间内到达医院接受治疗。
急性心梗死亡率高 常见哪些症状
急性心梗死亡率高常见哪些症状急性心梗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一旦发作,病情危急,而且死亡率高,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那么常见有哪些症状呢?急性心梗就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简称,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而且,一旦心梗发生没有得到及时抢救,基本上就会导致心脏骤停而结束生命,而且,心梗的发生可能很突然,让人猝不及防,很多人可能在睡眠中突然心梗,然后几分钟就离开人世。
笔者身边就有这样的实例,在医院的时候,笔者的科室主任是一位女性,在医学界也享有盛名,可是她的老公却是在半夜睡觉的时候心梗去世的,让她这样一个资深的医生都没有办法去抢救,只听到他老公打叫一声啊,就停止了心跳,这一声把她叫醒,但是她老公却永远的离开了她。
所以,人们对于心梗也是有一些恐惧的,心梗的病人是离开这个世界最快的,就患者来讲可能从生到死的速度过快,可能没有被病痛折磨的痛苦,但是对于还活着的亲人来讲,这种突然的死亡,却让亲人们难以接受,身心备受折磨,而且,心梗的人往往来不及给亲人留下只言片语就阴阳两隔,说了这么多,心梗的确也是一种可怕的疾病,那心梗的临床表现究竟有哪些?如果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或许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1、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而且通常是突然发作。
这种疼痛会让人感觉到恐惧,甚至会有濒临死亡的感觉,而且,及时是休息或者服用救心丹或者硝酸甘油也无法缓解。
2、无疼痛。
少部分人甚至都感觉不到疼痛,就出现急性心脏衰竭而死亡,笔者朋友的老公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梗死真是连抢救都是徒劳的。
3、一些患者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误诊,其实这是心脏底部的疼痛,因为心脏底部靠近胃区,因此,才容易以为是胃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会出现放射痛,比如左肩部、颈部、牙齿等。
4、神志模糊。
这种情况主要是见于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人,因为梗死发生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甚至模糊。
5、全身不适。
这种不适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就是躺着也不舒服,坐着也不舒服,人就是处在一种不可名状的不舒服的状态下,有可能伴有发热的情况。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及急诊处理
间接指征: 主要标准: 1、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抬高最
显著导联ST段迅速下降≥50%; 2、血清CK- MB酶峰提前在发病14小时以内或CK于16小时 以内。
次要标准:1、胸痛于溶栓后2—3小时基本 消失;2、溶栓后2~3小时内出现加速性室性 自主心律、房室或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 下壁梗塞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 滞伴或不伴有低血压。两项次要标准不能单独 判断血管再通。
2004.9.24
心原性休克的治疗对策
对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单用内科药物 治疗,其死亡率可高达80%-100%。且其中 少数幸存者的5年生存率也仅40%,近年来临 床治疗表明及时恢复梗塞心肌的血供,减轻 受累心肌的负荷,能明显提高存活率。 对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直接PTCA治疗可使 死亡率由传统疗法的80%以上降至40%左右。 尽早溶栓治疗亦可降低死亡率,如果失败可 即刻行补救性PTCA。
2004.9.24
选择病例时应注意除外:
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 2、高血压经治疗溶栓治疗前血压仍 ≥21.3/13.3kPa(160/100kPa)。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6小时至 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 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 者。 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
2004.9.24
院前溶栓治疗的参考方案
溶栓治疗前应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及出血 凝血时间。 溶栓前口嚼服阿斯匹林0.15--0.3g,溶栓后连 服3日,后改服50一150mg长期使用。 静脉用药种类和方案:尿激酶(UK)方案: 100一150万I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30分钟 内静脉滴入。 UK滴完后4小时静滴肝素800~1000IU/小时, 维持5天。
2004.9.24
1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个案护理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972020年 第28期病史介绍患者,女性,73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3年余,加重伴气促、冷汗2小时”于2020年8月29日10:20入院,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入院。
3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并放射至左肩部疼痛,持续约几分钟,经休息而缓解,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在我院做心电图(ECG)提示“冠脉供血不足”,予以扩冠治疗。
以后又多次于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均经扩冠治疗而缓解。
患者于2小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乏力、胸闷、胸痛、气急、冷汗、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赴我院就诊,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住院。
既往患糖尿病5年,高血压病3年,高脂血症2年,均规律服用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内。
无冠心病家族史。
查体:体温36.8℃,脉搏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50mmHg。
意识清,体型稍胖,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2次/min,心音低钝,律齐,腹平软,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显示:Ⅱ、Ⅲ、aVF 导联ST 段抬高,宽而深的Q 波,T 波倒置。
化验室结果示:WBC 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7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K-MB 升高,AST 起病后10小时升高,5天后下降至正常。
入院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功能Ⅳ级2、原发性高血压3、糖尿病4、高脂血症治疗要点入院后立即置于CCU 病房行心电监护抢救,吸氧2—3天,止痛、抗凝、扩冠、补充血容量、极化液等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能下床轻微活动,无气急胸闷,胸痛缓解。
2周后无明显胸闷气闭,无胸痛心悸,CK-MB,AST 结果正常,患者要求出院,医嘱与出院。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饮食护理。
宜给低盐、低热、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少吃多餐,最初2~3天流质饮食为主,以后根据病情逐步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半流饮食或软食。
急诊心肌梗塞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急诊心肌梗塞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引言:急诊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突然且病情危重。
本文将讨论一起急诊心肌梗塞导致死亡的病例,探讨其原因、诊断和治疗的相关问题。
病例介绍:本例患者为男性,58岁,主诉胸闷、胸痛已有1小时,伴有恶心和呕吐。
患者具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出汗、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ECG显示ST段抬高伴有T波倒置,血肌酐升高。
讨论:1. 心肌梗塞的诊断急诊心肌梗塞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辅助包括心电图、血清心肌标志物和冠状动脉造影等。
本例患者具有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状,ECG显示典型的ST段抬高,血肌酐升高,符合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
2. 急诊处理对于心肌梗塞患者,应立即采取急诊处理措施。
包括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口服或静脉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及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在本例中,患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和静脉注射阿司匹林等急救措施。
3.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和治疗心肌梗塞的关键步骤,它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为后续的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在本例中,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行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 进一步治疗对于急诊心肌梗塞患者,及时开展介入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有栓塞的冠状动脉,应尽早进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
对于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无法进行介入治疗的情况,可能需要紧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5. 风险因素控制心肌梗塞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
因此,对于心肌梗塞患者,除了急诊治疗外,还需要进行长期的风险因素控制,包括调整饮食、戒烟、控制血压和血脂等。
结论:本例患者在出现心肌梗塞症状后未能及时就诊,导致病情恶化并最终死亡。
急诊心肌梗塞的死亡率较高,因此,对于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心肌梗塞的认识,及时就医,以降低死亡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急症,其发病急、死亡率高,正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的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1]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凶。
据WHO资料统计,心肌梗死患者40-60%在起病后1小时内死亡,其主要原因是发病初期救治不当,使病情恶化。
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共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由于早期处理得当,无1例死亡。
1一般资料患者33例。
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2岁。
接诊时,除3例意识障碍外,其余均神志清楚,自诉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急救地点为患者家中、宾馆、饭店、办公室及娱乐场所。
2急救体会2.1AMI患者的急救准备急救人员要有较强的急救意识,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医疗器具,随时做好出诊准备,在接到出诊电话后,立即出车,并根据呼救者在电话里描述的病情,做好相应的准备。
2.2AMI患者的现场急救2.2.1接诊后的医嘱嘱咐AMI患者和家属要冷静并保持室内安静,不要慌忙送往医院,要帮助患者就地平卧进行家庭急救。
禁忌剧烈搬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轻微的活动都会增加心肌工作量,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加重心肌缺血,继而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嘱咐患者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或速效救心丸10粒。
这些药物虽不能根治疾病,但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防止梗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为下一步急救争取时间,降低死亡率。
在有条件的家庭可立即给予吸氧。
因AMI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肌缺氧,所以吸氧不但可以提供心肌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预防心肌进一步损伤,减少梗死面积。
2.3医生到达现场后急救2.3.1生命体征的监测到达现场后,将患者就地平卧,立即给予吸氧、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病理性Q波以及有无ST-T改变,询问病史,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及呼吸。
心梗的几个症状很凶险,要注意!
心梗的几个症状很凶险,要注意!心梗是中老年人的高发疾病,因为这类疾病发病比较突然,所以在救治不及时的情况下就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一般心梗在发病之前患者会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对于心梗患者而言,如果能够掌握疾病的前兆症状,就可以更好的进行预防和控制。
一、心梗的症状表现有哪些?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尤其是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经常出现心绞痛,心慌憋闷,喘气困难等各种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只要能够更早的明确病因就可以提前进行控制和预防,减少疾病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1、身体疼痛:稍微进行点体力活动就会出现身体疼痛的现象,但是在休息之后疼痛就会消失,这其实是心梗的一个重要特点。
通常在劳累之后就会发病,但是休息之后症状就会得到改善,而且疼痛的部位不一定是心脏,可能是肩膀疼痛或者后背疼痛。
2、心绞痛:冠心病患者如果突然出现心绞痛加重的问题,或者出现发病次数越来越多的现象以后,就要提高警惕可能是出现了心梗。
3、心慌憋闷: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就出现心慌憋闷的情况,就要提高警惕可能心脏已经出现了问题,必须要及时的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4、喘气困难:一般在进行重体力的劳动或者大量运动之后,可能会出现喘气困难的情况。
但是再也没有进行任何活动,而且气温也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呼吸困难以及大汗淋漓的情况,也要警惕可能是心梗的前兆症状。
5、定时胸痛:如果每天定时出现胸痛的症状,比如吃完饭后疼痛或者在休息之前出现疼痛,也有可能是心梗的表现。
6、肠胃不适:在出现身体剧烈疼痛的情况下,如果还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的情况,也有可能是出现了心梗。
二、心梗的危害有哪些?很多人都知道心肌梗塞,但也只是知道这个疾病的名字,对于这个病的危害,差不多是毫无了解的。
1、导致心脏破裂:心肌梗塞发病后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这个病可能会引起心脏破裂。
这个现象通常出现在患者发病后的一到两周里面。
心脏之所以会发生破裂,主要是因为心肌梗塞导致心肌失去了原有的弹性,出现了心壁破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较常见的重症之一,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无论是急性期或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因排便用力而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1]。
有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便秘的发生率约40%~70%[2]因此,处理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问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乃至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便秘的判断标准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d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排便困难,粪质干硬,且患者有不适感[3]。
2 便秘的原因分析生物学认为,排便是一种反射性活动,当粪便借集团运动被送到直肠后,对肠壁产生机械性扩张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而引起便意,如条件允许,通过排便中枢和盆神经传出冲动,引起腹肌、膈肌和骨盆底部的肌群同时收缩,使腹内压力升高,肛门括约肌则松弛的反射性活动完成排便;如条件不允许,排便反射即被抑制,如果排便反射经常受抑制,则引起排便困难。
因此,排便环境、习惯和方式的改变均可引起便秘。
2.1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剧烈疼痛和过度紧张与恐惧感,常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抑制规律性的排便活动。
2.2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患者活动减少,致肠蠕动减慢, 容易引起便秘。
2.3排便方式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便意,导致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过多,而引起便秘。
2.4患者进食过少,尤其是纤维素和水分摄入过少,肠腔内容物不足,不能有效刺激直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
2.5药物副作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些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使肠壁肌松弛,引起或加重便秘。
3 防护对策3.1评估患者的排便情况了解患者发病前是否有便秘史以及发生便秘的原因。
对有便秘史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向患者告知便秘的危害,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对床上排便不适应的患者,要耐心解释床上排便的必要性,讲解床上排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急性心肌梗死预防与急救措施
--重症医学科
急性 心梗
概述
预防
急救 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曾称为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 病发展到到严重阶段的 一种类型,目前发病率 较高,死亡率也高,是 一种严重危重人民健康 的心良 生活方式或营养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高脂 血症、高血糖。据统计,我国高血压病 人目前已有9000万人,吸烟人数3.2亿, 居全球第一。高血脂能促进动脉粥样硬 化,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冠 脉断流,心肌细胞缺血坏死。
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药物进进 行保护。
避免诱因患有冠心病的人绝对不 要勉强搬抬过重的物品。因为搬 抬重物时必然要弯腰屏气,其产 生的生理效应与用力屏气排解大 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 肌梗死的常见原因。
减少刺激放松精神,保持心境平和,对任何事 情要能泰然处之;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但应避 免竞争激烈的比赛,即使比赛也应以锻炼身体 增加乐趣为目的,不以输赢论高低。运动开始 时先活动一下身体,如举臂、伸腿等。运动结 束时做一些放松活动,不应立即停止活动,更 不应锻炼后马上上床休息,否则对心脏不利; 不要在饱餐或饥饿时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 当,水温太高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 液流向体表,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 长,避免缺氧、疲劳,老年冠心病病人更应注 意。
不发生心肌坏死。对于心肌梗死 病人,凡能溶栓的应尽早溶 栓,以改善预后。
4、吸氧气,改善心肌供氧。 5、病情稳定后,在医生密切监护下,送 到具有重症监护条件的三级医院住院治疗。
6、烦躁不安者,可给安 定1片口服。 7、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急救医生 前来检查治疗,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病 人。
8、舌下含硝酸甘油1片,3~5分钟无 效,再含1片,每相隔3~5分钟,可再 服1片,最多服5片。在含服硝酸甘油的 前后,应注意测量血压,如果血压低于 100/60毫米汞柱(13.3/7.5千帕),应 慎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廖聃【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该院所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发病特征.结果不同年龄阶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以及死亡情况分析中,青年组发病1.25%、中年发病33.70%、老年发病50.00%、高龄发病15.00%,青年组男女占比为1.25:0;中年组男女占比27.5:6.2;老年占比25:25;高龄占比11.25:3.8.死亡共28例,其中青年0例、中年6例(男性1.25%)、老年12例(男3.75%,女10%)、高龄10例(男15%,女5%).急性心肌梗塞的多发季节分析中,8月发病46例(57.5%)、7月发病14例(17.5%)、4月12例(15%)、1月6例(7.5%)、3月2例(2.5%).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发症状分析中,青年典型发病1例,首发0例;中年典型发病18例,首发9例;老年典型发病32例,首发8例;高龄典型发病7例,首发5例.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流行病学特征制定预防计划,在主要季节以及特别年龄段加强护理,及时做好人员储备工作,对女性死亡率高的原因重点关注,强化老年首发症状以及不典型症状的病症变化情况,以此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9(038)004【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分析【作者】廖聃【作者单位】赤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赤壁 43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当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冠状动脉血供开始下降,导致心肌出现缺血以及坏死,则称之为急性心肌梗死[1]。
根据临床不完全研究证实[2],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数量已经高达201 万[3],同时因病症治疗困难,医疗费用的与日攀增,经济压力也随之增大[4]。
ACC-AHA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 缺血性胸痛临床病史:75%AMI表现胸痛。 应注意非典型疼痛部位、无痛性心肌梗死和 其他不典型表现 ,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 , 而老年人更多地表现为呼吸困难。
• ECG系列变化:ST段抬高对诊断AMI的 特异性为 91 % ,敏感性为 46 %。50%病人不 表现ST抬高。
• 血清心肌标志物的动态演变。
心肌梗死定义:急性、进展性或新近心肌梗死的标准
满足下列标准中的一项,即可诊断急性、进展性 或新近心肌梗死。
1) 新近坏死的生化标志物明显升高并且逐渐下 降(肌钙蛋白),或迅速上升与回落(CKMB),同时至少具有下列一项:
a. 缺血症状 b. 心电图病理性Q波 c. 心电图提示缺血(ST抬高或压低) d.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 AMI的病理学证据。
• Ⅲ级以上的狭窄方与冠心病的发病有直 接的关系。病理解剖检查显示,冠心病 心绞痛的病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的 主支管腔显著狭窄达横切面的75%以上,
临床表现
先兆 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为
最突出 症状
1. 疼痛: 程度重、时间长、休息或含化硝 酸甘油无效 2. 全身症状: 发热、心动过速 3.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4. 心律失常: 最多见,尤其室性早搏; 房室传导阻滞
5. 低血压和休克: 在疼痛期间未必是 休克。休克约20%,主要为心肌广泛坏 死>40%,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6. 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32%~48%。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
体征 心脏体征:
心界 轻至中度增大、 心率 多增快,少数可减慢; 第一心音 减弱; 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
2.继发性心肌梗死:继发于氧耗增加或氧供减少 (如冠脉痉挛、冠脉栓塞、贫血、心律失常、高 血压或低血压)导致缺血的心肌梗死。
49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率的临床分析
49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率的临床分析
朱国斌;高春梅
【期刊名称】《山西临床医药》
【年(卷),期】1998(007)004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死亡规律。
方法:对1982年1月 ̄1996年12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493例次,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AMI患者近年增多,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率与年龄、季节、梗塞部位、范围等均有关系,泵衰竭是AMI的主要死因。
结论:加强牟AMI的防治研究,正确及时诊治AMI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总页数】3页(P235-237)
【作者】朱国斌;高春梅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20.2
【相关文献】
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住院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原因探讨 [J], 张凤如;顾刚;沈卫峰;
龚兰生
2.50例60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分析 [J], 尹海平
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前状况与其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 [J], 许健鹏
4.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辅助静脉溶栓治疗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分析 [J], 徐宁娜
5.加强治疗能否减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媒介变… [J], McC.,M;单兆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多高
导语:心肌梗塞对于患者而言,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如果不能够及时的采取应对好急救措施,那么马上就会存在死亡问题,所以
心肌梗塞对于患者而言,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如果不能够及时的采取应对好急救措施,那么马上就会存在死亡问题,所以对我们来讲,出现心肌梗塞的话,必须重视科学积极的治疗,平时生活当中,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因为它可以说是死亡率相对比较高的一种疾病。
一级预防又叫病因预防,是预防冠心病发生的根本预防措施,是对没有发生冠心病的人群,针对形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采取干预措施而进行的预防。
一级预防必须从幼年开始,其预防内容包括:①控制血压。
②合理饮食结构及热量摄入,避免超重。
防治高血脂症,降低人群血脂水平。
③戒烟。
④积极治疗糖尿病。
⑤饮用硬水。
软水地区需补钙、镁。
⑥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及过分激动。
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人可根据自己本人的特点选择一至两项有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坚持长期锻炼下去。
二级预防指已患有冠心病者,控制其发展和防止并发症,使其更好地康复。
二级预防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
只有做到三早才能使冠心病后遗症减到最小程度。
一级预防的所有措施,对于二级预防都十分重要。
同时应避免冠心病发作的诱因,如饱餐、大量饮酒、过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突然的寒冷刺激等,并定期接受预防性体格检查。
在上述方法效果不满意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副作用小的扩冠脉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以防止冠心病的发作与发展。
一旦有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如严重的心绞痛,应严格卧床休息,立即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