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常用表现手法
文学的表现手法
文学的表现手法是作者用来传达情感、展现故事和创造艺术效果的方式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学表现手法:1. 描写: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人物、场景、物体等的外貌、气氛和情感。
2. 对话: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展现角色性格、情感关系,推动情节发展,并传递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3. 叙述:以时间顺序或非线性方式,讲述故事的发展过程,包括事件的经过、细节和转折。
4. 比喻和隐喻:通过比较、象征和暗示,将抽象的概念、情感或主题转化为具体形象,增强意境和表达效果。
5. 意象: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描写,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6. 反讽和讽刺:通过夸张、对比和嘲笑等手法,暗示或直接表达对社会、人性或事件的批评和讽刺。
7. 内心独白和意识流:展示人物的内心思想、感受和矛盾,通过流畅的叙述和意象,呈现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体验。
8. 象征和象征主义:通过具体事物或符号来代表或象征更深层次的含义,使作品具有多重解读和意义。
9. 反复和回环:通过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相同的人物、场景或主题,强调和加深作品的意义和效果。
10. 结构和布局:通过章节划分、时间跳跃、故事线索的交叉等手法,构建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节奏,引导读者的阅读体
验。
这些表现手法可以单独或同时使用,相互交织,形成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不同的作家和文学流派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以实现自己独特的艺术效果和意图。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在文学、艺术、影视等领域中,为了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创作者们常常会运用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
这些表现手法能够让作品更加生动、深刻,引发读者或观众的共鸣。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
象征是一种常见且富有深意的表现手法。
它通过特定的形象来暗示与之相似或相关的某种抽象概念、思想或情感。
比如说,在诗歌中,诗人可能会用“蜡烛”象征无私奉献的精神,用“白鸽”象征和平。
在小说里,作者也许会以“暴风雨”象征即将到来的巨大灾难或冲突。
象征手法能够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对比也是经常被使用的一种手法。
通过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
例如,在描写人物时,可以将一个勇敢的人和一个胆小的人进行对比,从而让勇敢者的形象更加高大,胆小者的形象更加怯懦。
在描绘社会现象时,可以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展现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衬托手法也颇为常见。
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来陪衬主要事物,比如用“美好的环境”来衬托“愉快的心情”。
反衬则是用相反的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像用“敌人的凶残”反衬“革命者的英勇”。
衬托能够使主要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借景抒情是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能见到的手法。
作者借助对自然景色或环境的描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比如,看到秋天的萧瑟景色,可能会抒发伤感、寂寞的情绪;面对春天的生机勃勃,也许会表达喜悦、充满希望的心情。
这种手法能够让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委婉,让读者在感受景色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夸张手法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它通过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对瀑布高度的夸张描写,突出了瀑布的雄伟壮观。
“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则是对眼睛大小的夸张,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愤怒。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导言:表现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情感、揭示主题或展示故事的艺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16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做出类比,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喻能够丰富语言形象,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学作品。
二、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使之具有人的形象和特征。
拟人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感染力。
三、夸张:对事物的某一特点进行极端放大,以突出该特点的重要性或引起读者的注意。
夸张手法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四、对比: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对比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对照之下更能凸显主题。
五、象征: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意义。
象征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六、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反问手法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七、设问:用问句的形式来引导读者思考,增加作品的互动性。
设问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引发读者的共鸣。
八、排比:通过列举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或概念,使句子结构平行,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排比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力度和感染力。
九、倒装:将句子的语序颠倒,使之与正常语序相反。
倒装手法能够增加句子的独特性和艺术感,使作品更加吸引人。
十、描写:通过对事物的外貌、声音、味道、触感等细节进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事物。
描写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具体形象,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十一、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情感、展示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对话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增加作品的可读性。
十二、叙述:通过叙述事件的经过、发展和结果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叙述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连贯流畅,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十三、抒情:通过深情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使读者能够共情、感同身受。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表现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表现文学作品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识。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各种手法和技巧来展现丰富多样的文学表现,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发共鸣。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常见的文学表现。
1. 描述描述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且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之一。
作家通过描绘人物、情景、物体等来展示作品的场景和环境。
通过生动的描写,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2. 对话对话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示人物关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话,作家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态度和思想,增强读者对人物的直观感受。
同时,对话也是作品中交流和矛盾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3. 叙事叙事是文学作品中通过连贯的时间和事件来叙述故事的方式。
通过叙事,作家可以展示故事的起伏扭转和情节的发展变化,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情感共鸣。
同时,叙事也是作家表达主题和观点的重要手段。
4. 符号符号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通过特定的符号,作家可以在作品中暗示一定的含义和象征性意义,增强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符号的使用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艺术手段,需要读者通过推敲和解读来理解其隐含的意义。
5. 比喻比喻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作家可以借用事物的特点来揭示另一事物的特点和内涵。
比喻的使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6. 小说手法小说是文学作品中最丰富多样的形式之一,具有多种独特的表现手法。
比如,双重叙事手法可以呈现出多个视角和时间线,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意识流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感受,增强作品的主观感受等。
7. 构思结构构思结构是文学作品中体现思想和情感主线的方式。
通过合理的构思结构,作家可以使作品的情节紧凑有力,使读者在紧张的情节中产生悬念和探索的欲望。
同时,构思结构也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和深入人心。
8. 遣词造句遣词造句是文学作品中对语言进行精心选择和构造的一种表现方式。
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20种,其中包括以小见大、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象征、悬念、伏笔、铺垫、渲染、照应、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感官描写、夸张、抑扬、故意误会和巧合。
以小见大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指通过小事反映大问题。
例如,《变色龙》通过街头狗咬人的小事,表现了官僚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
《赵普》中的“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和“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两处细节描写则展现了___的勇气、毅力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
借物喻人是通过对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的特征。
例如,《白杨礼赞》借白杨树比喻北方___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孤雁》中的野鸦则象征缺乏感情的平庸之辈。
托物言志与借物喻人类似,通过对物的赞颂来表达作者的志向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例如,《石榴》描绘了外在美和内在品质,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也是作者理想、追求和志向的体现。
借景抒情则是让感情依附于景物,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
___的《春》通过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___的《济南的冬天》则通过融情于景的写法展现了对山、水和雪的喜爱之情。
虚实结合则强调___和想象,通过虚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照应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它能够呼应悬念、伏笔、铺垫、渲染等,增强文章的整体感。
常见的照应类型有扣题照应、首尾照应、层层照应、随机照应、细节照应和对比照应。
通过分析照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意图。
例如,《为你打开一扇门》最后一段就是点题照应、首尾呼应和层层照应的典型例子,而《往事依依》则通过前后照应和点题照应,强调回忆往事对自己的激励作用。
《十三岁的际遇》则通过对比照应,突出自己对___的感情,增强抒情色彩。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品味和分析照应,并学会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1. 描写手法: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包括形象描写、色彩描写、景物描写等。
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细的描写,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场景或事物。
描写手法: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包括形象描写、色彩描写、景物描写等。
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精细的描写,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场景或事物。
2. 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特定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比喻手法有隐喻、明喻、拟人等。
通过巧妙地比拟,作者能够使作品更富有意境和感染力。
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特定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比喻手法有隐喻、明喻、拟人等。
通过巧妙地比拟,作者能够使作品更富有意境和感染力。
3. 对仗手法:对仗是指文章中的一种平行结构,通过平衡和对比来达到修辞的效果。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对仗手法包括平仄对仗、平行句对仗等。
对仗的运用能够增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对仗手法:对仗是指文章中的一种平行结构,通过平衡和对比来达到修辞的效果。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对仗手法包括平仄对仗、平行句对仗等。
对仗的运用能够增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4. 转折手法:转折是指在文学作品中突然改变情节或思想的一种手法。
通过转折手法,作者能够给读者带来意外的震撼和思考。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转折手法包括对比转折、时空转折等。
转折手法:转折是指在文学作品中突然改变情节或思想的一种手法。
通过转折手法,作者能够给读者带来意外的震撼和思考。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转折手法包括对比转折、时空转折等。
5. 夸张手法:夸张是指在表达中夸大或夸张事物的一种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夸张手法有夸张修饰法、夸张比喻法等。
通过夸张手法,作者能够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夸张手法:夸张是指在表达中夸大或夸张事物的一种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夸张手法有夸张修饰法、夸张比喻法等。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或艺术作品中用来描绘、展示角色、情节、氛围等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 描述:用文字形象地描绘事物的外貌、性质、特点等,增强读者对作品中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2. 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角色的性格、思想、情感等,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3. 独白:由一个角色独自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或回忆,展示其内心世界和思想。
4. 思想描写:通过对角色内心的思考、感觉、观察等的描写,展示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5. 动作描写:通过对角色的动作、肢体语言的描写,展示角色的情感、态度和性格特征。
6. 比喻: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7. 拟人:将非人物的事物搬到人的地位进行描写,使抽象的事物具有生动、感性的形象。
8. 反讽:通过用与实际情况相反的言辞或态度来嘲笑、讽刺现实中的某种现象或人物,达到艺术的审美效果。
9. 并列与对比:通过并列和对比来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特点,增加观众对作品的体验。
10. 暗示:通过间接的言辞、象征性的描写等手法,暗示和提示出事物的真实含义和内在联系。
11. 借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情感、思想、氛围等。
12. 叙述者的视角:叙述者的视角可以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不同的视角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13. 时间推移:通过描述时间的变化来展示角色的成长、情感变化等,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14. 超现实主义描写:通过运用超现实、梦幻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增强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感。
15. 叙述顺序:通过选择不同的叙述顺序,如倒叙、正叙、交替叙述等,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疑问,加深对作品的思考和体验。
16. 插叙:在主线故事情节之外,通过插入独立的小故事或情节,丰富作品的层次和内涵。
常见的八种表现手法
常见的八种表现手法在文学创作中,表现手法或表现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表现手法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审美价值,还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意义。
下面是八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 描述描述是表现手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
它通过对人物、场景、环境、情感等方面的描写,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作品内容。
描写可以是生动的、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隐喻性的。
无论采用什么形式,描写都有助于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更加生动清晰地呈现出来。
2. 对话对话是表现人物性格、情感和思想的最有效的手法之一。
通过人物之间的口头交流,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
而且对话也可以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方式,比如表现出人物的内心矛盾、人性弱点和舌战群儒的机智反应等。
3. 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都是文字表达中常使用的隐喻手法。
比喻是通过比较和类比来显示事物之间的相似处,而象征则是通过符号来表示一个抽象概念或情感。
比如,用“月亮”来比喻女子的美丽、用“蜘蛛网”来象征陷阱等等,这些手法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丰富意义、深化主题的作用。
4. 叙述叙述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最直观的描写手法。
通过故事情节的顺序描述来展现事件的发生过程,这种手法可以让读者跟随作品的节奏,全景式了解作品中的情节。
同时,叙述也可以为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提供基础,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和深层次的含义。
5. 比较比较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对性的描写手法。
它可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和特征,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主题。
比如比较大和小、重和轻、嘈杂和寂静等等,这些比较可以有助于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
6. 反讽反讽是通过贬低、讽刺或反串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或事物的表面和实际含义之间的冲突。
通过反讽,作品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的性格、阐明主题和深层次的意义。
对于讽刺性强的作品,反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技巧。
7. 暗示暗示是通过巧妙的措辞、符号和场景,透露人物的内心状态和情感。
描写人物的心理和思想的时候,可以适当地使用暗示技巧,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观念,更加直观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
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我们生活中有多的艺术手法,文学又有艺术手法。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希望大家喜欢。
一、主要表达方式1、人物描写,描写人物形象的用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
主要作用: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生动性,有的还有推动情节,体现主旨的作用。
赏析方法:分清描写类别,指出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景物描写:作品中对自然风光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主要作用:交代或暗示时代背景,为人物设置活动空间;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使形象更突出;有时具有推动情节、预示结局作用。
赏析方法:概括说明景物内容,分析作用、好处。
3、自称:第一人称,用“我”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所思所想为文。
主要作用: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真切感,增强表达效果;常做线索。
赏析方法:指出第一人称使用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4、对称:第二人称,又叫枝节谈话式,第一人称的变化形式。
主要作用:直接对话,亲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若对象为事为物,则具有拟人化作用。
赏析方法:说明使用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5、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主要作用:能有力的论证文章观点;能丰富文章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增加可信度,增强说服力;显得真切自然,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赏析方法:概括材料内容,指出论证对象,说明作用,好处。
6、比喻论证:用设喻的方法阐明观点。
主要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将道理讲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增强语言得生动性,增强议论得说服力。
赏析方法:指出喻体、本体,说明所论证观点,分析作用好处。
7、夹叙夹议:叙事中穿插议论、抒情。
主要作用:熔多种表达方式于一炉,笔法灵活,摇曳多姿;以叙事为基础,以议论画龙点睛,以抒情煽情造势,以描写渲染铺垫,增强文章表现力、感染力。
赏析方法:概括叙事、议论、抒情内容,分析如何结合,解说写法好处。
二、主要表现手法象征:用具体事物代表特定意义。
表现手法有哪些?
表现手法有哪些?在文学、艺术、影视等领域,表现手法是创作者们用来传达思想、情感和主题的重要手段。
它们丰富多样,各具特色,能够让作品更加生动、深刻,引发观众或读者的共鸣。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的表现手法。
首先要说的是象征。
象征就是用某种具体的形象来暗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
比如,红色常常象征着热情、爱情或者革命;白鸽象征着和平;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通过这些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形象,作者能够更含蓄地表达出深层的内涵,让读者在欣赏作品时去思考和感悟。
对比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通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
比如,在小说中,可能会将善良的主人公与邪恶的反派进行对比,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善与恶的区别,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衬托则是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以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就是用桃花潭水的深来衬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情谊之深。
衬托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比如用美好的景物衬托愉快的心情;反衬则是用相反的事物衬托,比如用悲惨的境遇衬托人物的坚强。
还有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
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或环境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看到花开却落泪,听到鸟鸣而心惊,借景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
以小见大也是一种很巧妙的表现手法。
通过选取小的题材、小的事件或者小的细节,来反映重大的主题或者深刻的社会问题。
比如,一篇小说可能通过描写一个家庭的琐事,展现出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动静结合能够让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生动性。
在描写景物时,将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相结合,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静静地照在松林之间,清泉潺潺地在石头上流淌,一静一动,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另外,虚实相生也是一种富有魅力的表现手法。
实写就是直接描写实际存在的事物,虚写则是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描写不存在或者想象中的事物。
语文表现手法有哪些
语文表现手法有哪些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语文的表现手法吗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文章表现手法有哪些
文章表现手法有哪些在写作中,表现手法是指作者运用的各种技巧和方法来传达主题、情感和观点。
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帮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和引人入胜。
在文学作品中,表现手法的运用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同时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章表现手法。
首先,比喻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通过比喻,作者可以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从而增强文章的形象感染力。
比如,可以用“他的心如同一汪湖水般清澈”来形容一个人内心的纯洁和透明。
比喻的使用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排比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通过排比,作者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或结构,从而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力度感。
比如,“他们奔跑、他们欢笑、他们尽情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这样的句子就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节奏和动感。
另外,对比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通过对比,作者可以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矛盾,从而增强文章的对比效果。
比如,“他的外表光鲜亮丽,内心却是一片荒芜”这样的句子就通过对比来揭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外表形象之间的矛盾。
此外,拟人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通过拟人,作者可以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和灵性,从而增强文章的形象感染力。
比如,“大地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呼吸着”这样的句子就通过拟人来赋予大地以生命力和情感。
最后,对话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通过对话,作者可以让人物之间展开交流和互动,从而增强文章的情感表达和人物性格塑造。
比如,“‘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她哭着问道。
”这样的句子就通过对话来展现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和交流。
总之,文章表现手法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效果。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和引人入胜。
希望本文介绍的文章表现手法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文字的运用来描绘人物、情节、场景,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丰富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度。
本文将从人物描写、情节设置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一、人物描写人物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作家对人物的描写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作家常使用以下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1. 外貌描写:作家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物的面容、身材和着装,以此来传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比如:他的眼睛犹如明亮的星星,透露出聪慧和机敏的气质。
2. 内心独白:通过人物的自我描述、内心独白等方式,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
这种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
比如:她心中充满了恐惧,但她努力保持微笑,不让别人看到她的脆弱。
3. 他人评价:通过其他人物对主角的评价,展现出主角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和价值观。
这种手法能够增加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比如:尽管他身世低微,却深受众人敬重和仰慕。
二、情节设置情节是文学作品中推动故事发展和展示情感冲突的基本元素。
作家通过合理的情节设置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强故事的张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节设置手法:1. 对比冲突:通过对比不同人物、场景或事件之间的矛盾冲突,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比如:贫穷与富裕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2. 悬念设置:通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阅读的兴趣。
比如:结束第一章时留下一个谜团,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下文的发展。
3. 反转设计: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巧妙的反转设计来产生戏剧性的效果,让读者意想不到。
比如:主人公原本处于绝境,但在最后时刻发生了逆转,使故事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
三、语言运用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载体,作家通过巧妙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意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语言运用手法:1. 比喻与象征: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来丰富作品的意象和艺术表达。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常见的表现手法1.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延伸写作的范围,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使主题更深刻;使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2.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包括三种类型:①虚幻世界和梦境,②回忆往事、历史。
③想象、设想之境。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3.对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的某一特点,形成反差,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某种感情。
4.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5.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与物烘托人物,或以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侧面描写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
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这样写玛格丽特的美貌的:“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
《口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6.铺垫:在写主要人物前,先写一些相关的材料,作用是蓄势,蓄情,突出主要人物。
比如《背影》,在写车站送别前,文中写了祖母去世,家道衰落,父亲失业,典当家产一些列不幸事件,这些描写就是为了铺垫后文的父亲车站送别。
7.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
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8.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如《白杨礼赞》《海燕》等。
八种表现手法
八种表现手法一、描述手法描述手法是指通过详细的描写和细腻的语言表达,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特征和情感。
通过描述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描述手法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形象、环境氛围和情感变化等方面。
例如,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的描写,可以使读者对人物有更为直观的了解;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可以使读者感受到场景的真实感和情绪的变化。
二、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指通过对事物的对比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以达到表达作者观点或情感的目的。
通过对比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明,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对比手法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状态和事件的发展变化等方面。
例如,通过对主角和配角的对比描写,可以突出主角的独特性格;通过对喜剧和悲剧情节的对比描写,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戏剧冲突的激烈程度。
三、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指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和形象,以达到渲染气氛、强调情感或表达观点的目的。
通过夸张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夸张,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在文学作品中,夸张手法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行为举止、情感体验和环境变化等方面。
例如,通过夸张人物的形象或言行,可以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强烈的印象;通过夸张环境的描述,可以使读者感受到场景的恢弘或诡异。
四、对话手法对话手法是指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和事件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话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真实,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对话手法常常被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情感交流和事件推进等方面。
例如,通过对话描写人物之间的争吵和互动,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关系;通过对话展示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五、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是指通过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通过抒情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感人、动人,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20种:以小见大,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象征,悬念,伏笔,铺垫,渲染,照应,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感官描写,夸张,抑扬,故意误会和巧合.〔一〕以小见大,指小处落笔,大处落眼,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写法往往借助平凡、具体的小事,或生动的细节描写,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来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表达深刻的道理.《变色龙》中,街头巷尾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但是却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官僚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这种小事情反映的重大问题,就是以小见大.《赵普》中"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和"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两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赵普的勇气、毅力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这些都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二〕借物喻人,明着写物,实质写人.通过对物的歌颂来赞美和物具有同品质的人,这是写人常用的一种写法.阅读这类文章关键在于抓住物与人相似的地方.如《白杨礼赞》,借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比喻北方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孤雁》〔唐/杜甫〕中,作者自喻,表现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诗中还有一群野鸦"鸣噪自纷纷〞,象征缺乏感情的平庸之辈.〔三〕托物言志,明着写物,实质是通过对物的赞颂来表明作者志向,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这种写法与借物喻人一样,抓住物与人的相识之处.《石榴》描绘外在美和内在品质,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也是作者理想、追求和志向的体现.古诗词中也比较多见.〔四〕借景抒情,指让感情依附一定的景物,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情是目的,景是手段和条件,情要从景中引发,与写景的特征相关联,这样的情才真,才充分,才具体感人.常见的方式有: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美景、哀景〕衬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等.朱自清的《春》,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作者笔下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春早人勤图无不流露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则是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山〞"水〞"雪〞本不具有感情,但在作者笔下则流露出喜爱之情.阅读借景抒情的散文,务必要品味情分析景,惟其如此,才能正确领悟到散文的内涵.〔五〕虚实结合,这里强调虚写,主要指联想和想象.〔1〕联想,指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活动.主要有四种类型:相似性联想,相反性联想,因果性联想和事理性〔现象与本质〕联想.例如《三颗枸杞豆》,文题与内容就是相似性联想:三叔一生的成绩.同时相对于文中的"我〞又是一种联想:如果少壮不努力,日后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抓住联想来理解主题,我们就会理解文中的"我〞后来成为植物学家的动力之所在.诗歌中联想颇多,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星星,它们有着相似性.〔2〕想象,想象的过程是大脑中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通过想象,我们才能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和多样性,从而获得丰富的材料,使文章不仅在内容上丰满,而且在形式上多姿.想象的方法大致有追述、预言和悬想三种.追述,指把过去的事说得仿佛在眼前一样;预言,把未来的事情写得仿佛在眼前一样;悬想,把自己想的实际上不存在的事情,说得仿佛在眼前一样.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天上本没有街市,所谓"街市〞是想象出来的.无论联想还是想象,都是虚写.文学作品中,虚写手法相当普遍,阅读时"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语文课程标准》〕是文章阅读的重点要求之一,所以,理解虚写手法很重要.〔六〕象征,指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示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感情.运用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思想、形象化,可以使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散文诗《海燕》,通篇运用象征手法,"风、云、雷、电〞象征当时的沙皇反动统治,"大海和波浪〞象征人民和人民的力量,"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暴风雨〞和"海鸥、企鹅〞也各具有其象征意义;韩愈的《马说》象征手法在古文中堪称典范,文中"千里马〞"伯乐〞"常马〞"食马者〞各具其象征意义;不少诗歌也采用象征手法,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里的"明月〞象征善解人意的知心人.〔七〕悬念,指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注意.从内容上看,悬念有两种情况:一是简要地提出事物,让读者以急切的心情想了解结果,《枣核》中一位旧时同窗寄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设下悬念;见面时"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加深悬念.另一种是让读者对人物和事情有比较多的了解,只是作品中的人还"蒙在鼓里〞,这样读者就有兴趣关心结果.拖延释念是对悬念的解开,方法有两种:一是抑制法,就是加深悬念,使读者期盼心情不断加深,刚才所举的《枣核》事例就是典型;二是间隔法,就是把正在发展的情节突然搁置起来,插入另外的情节,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再接上原来的情节.〔八〕伏笔,就是在文章的前面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情作某种暗示,在文章的后面再作回应、说明,这是增强文章内容前后联系的一种重要的谋篇技巧.它的特点有三点:一是有伏必应;二是要伏得巧妙,让读者无法轻易察觉到,切忌刻意、显露,这是伏笔与悬念的区别;三是伏笔的照应,前后不宜过紧.分析文学作品的伏笔可从人物外貌、人物言行、人物心理、环境描写入手,如《三颗枸杞豆》开头"我是个植物学家〞,在读者阅读不经意间埋下伏笔,照应这句话的却远在文尾"当我成为植物学家后〞,从而把整篇文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九〕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叙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例《紫藤萝瀑布》"赏花〞部分,作者用饱含情感的笔墨描绘紫藤萝,是在为后文的抒情和言志作铺垫蓄势.〔十〕渲染,对文章中的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加强气息,深化主题.常用方法有:反复和烘托.反复,指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感情,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周总理,你在哪里》反复询问,渲染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烘托,借环境描写和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如王愿坚的《草》:"只有晨风吹过荒漠的草地,撕掠着青草,发出飒飒的声响.〞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长征〉节选》一文开头部分:"红军指战员三三两两艰难地向北走着,有的掉队了,有的倒在地上永远也起不来了.〞渲染过草地艰难的气氛,值得注意的是:渲染一般用于表现人物或情节发展的关键部分.理解渲染表现手法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的帮助颇大.〔十一〕照应,在文学作品中,照应是对悬念、伏笔、铺垫、渲染等表现手法的呼应,增强文章的整体感.常用的照应类型有:扣题照应,画龙点睛;首尾照应,大开大合;层层照应,一线贯穿;随机照应,前后联系;细节照应,小中见大;对比照应,比中见旨.阅读时学会分析照应有助于我们从整体理解文章.例《为你打开一扇门》最后一段:"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既是点题照应,又是首尾呼应,同时也是层层照应,一线贯穿,线索就是"门〞;《往事依依》首段"……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尾段"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既前后照应又是点题照应,好处是强调回忆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十三岁的际遇》前文"第一次知道这世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偶尔在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后文"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十六岁的小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对比照应,七岁和六十岁的漫长时间跨度,突出自己对北大的感情,增强抒情色彩;《春》首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末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里一"来〞一"去〞,对比照应,从春天是在盼望中到来,到进入春天中去,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例子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品味、分析,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去.〔十二〕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用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存环境,一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通过儿童两种不同生活感受对比,说明了封建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束缚;《济南的冬天》首段运用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特点:温晴.分析文章对比手法时可从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的角度来思考.〔十三〕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映衬和反衬两种.与对比有些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衬托主体只有一个,使用衬托手法使这个主体更鲜明、突出;而对比的两个方面都是主体,使用对比手法,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衬托的作用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常用衬托手法大致有十种:以景衬人法,以后衬先法,以侧衬正法,以反衬正法,以次衬主法,以昔衬今法,以难衬易法,以西衬中法,以境衬人法,以物衬人法.〔十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指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侧面描写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描写,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中来烘托描写对象的方法,如抒情散文《小石潭记》:先写水声"如鸣佩环〞,水色"水尤清冽〞侧面烘托石潭的特点"石〞,再正面描写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正面描写潭的底与岸"石〞的特点;再如《春》,写"春花图〞,其中有一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侧面烘托花儿的繁茂、鲜艳和香甜;《社戏》"归航〞片段中,老渔夫的喝彩侧面表现孩子们划船本领高,也有力地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十五〕动静结合,文学作品中,比较讲究动静结合的艺术,如果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景描写景物的形态特征和动景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才能给读者留下生动的印象.动静结合有两个特点:集中性和对比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集中写静景;"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上云霄里去了〞集中写动景,这里动景与静景形成了对比,表现了一幅生动丰富充满生机的百草园画面;再如《小石潭记》:"月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写鱼儿"怡然不动〞的静与"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动作对比,动静结合,显示鱼儿的活跃.〔十六〕感官描写,指描绘出人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让读者在阅读时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豆麦〞"水草〞"月色〞是视觉看到的;"清香〞是嗅觉闻到的;"扑面〞是面部触觉感知的,所以,这句话极具表现力.如五官功能感觉到的效果互相转化、彼此沟通,把某种感官上的感觉移到另一种感官上,就是通感,也叫移觉."荷〞专题中,《荷塘月色》有两句话:一句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嗅觉与听觉通感;另一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与听觉通感.〔十七〕抑扬,指对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例《白杨礼赞》第7段:着力评价白杨树,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两个没有……〞和"算不得什么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的是"伟丈夫〞,赞美如白杨树品质的人.〔十八〕夸张,这是艺术手法中的夸张,与修辞手法中的夸张并非同一概念.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比喻夸张,而是通过描写渲染.童话寓言中比较多见,如《皇帝的新装》.〔十九〕故意误会和巧合在小说和影视剧本中多见,但在初中语文课文中少见,之所以提出来是因为在学生作文中运用这两种写法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中心主题.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包括形式美和内容美,综上所述,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形式美有了较为全面的理性认识.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赏析时做到有章可寻,练笔时亦能做到有法可依,真正找到阅读与写作形式教学的契合点,教师教起来畅快,学生学起来更轻松!。
表现手法有哪些?
表现手法有哪些?在文学、艺术等领域,表现手法是创作者们用以传递情感、描绘形象、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巧妙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作品能够更加生动、深刻地触动读者或观众的心灵。
那么,常见的表现手法都有哪些呢?象征是一种常见且富有深意的表现手法。
它是指通过特定的形象或符号来代表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
比如,在诗歌中,白鸽常常象征和平,红梅可能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作者不直接说出想要表达的意思,而是借助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和感受,从而增加作品的内涵和韵味。
对比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表现手法。
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形象、情节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
比如,在小说中,作者可能会描写一个善良的人与一个邪恶的人的行为和命运,通过他们的对比,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善良的可贵和邪恶的丑陋。
又比如,在描写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时,通过对比过去的贫困与现在的繁荣,展现出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衬托则是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用正面的陪衬,也可以用反面的烘托。
例如,为了突出一位英雄的勇敢无畏,可以描写周围其他人的恐惧和退缩;为了展现一朵鲜花的娇艳,描绘周围凋零的花朵就是一种衬托。
这样能够使主要对象的形象更加突出,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借景抒情是很多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
作者借助对自然景色或环境的描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比如,面对秋天萧瑟的景色,可能会抒发悲伤、孤独的情绪;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则容易引发喜悦、希望的情感。
这种手法将情感与景色相融合,让读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和叙述,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意愿。
比如,写一棵在悬崖边顽强生长的松树,以此来表达自己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意志。
或者描写一只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雄鹰,抒发自己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在描写人物方面,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和外貌描写等。
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不同,具体介绍如下: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4、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叙述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活动及事件的经过,是写文章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方法,几乎所有的文体都离不开叙述,但以记叙文用得最普遍。
描写是对人物、事物和环境进行形象的描绘和刻画,它常同记叙结合在一起,成为文学创作最基本的表现方法。
描写运用得好,就能栩栩如生地反映客观事物,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解说是对客观事物和有关道理进行科学解释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或者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或者把人物的身世、职位、经历、特征、专长等介绍明白,或者把某一道理、公理、法则等阐述准确,其目的在于使人们获得对事物、人物、道理的正确认识。
下定义解说是最明快的方法,但所下的定义必须是惟一正确的解释。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露喜、怒、哀、乐、爱、憎的感情。
抒情因太抽象,并不需要我们掌握,然而校园文化、英语歌曲又时时感染着我们,要求我们学会放松、学会欣赏。
况且我们有时也能写出一两首清新自然、朴素真切的诗歌,说明我们还是善于抒发感情的。
论证是说理证论的方法。
写论说文,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而阐明某个观点、信仰或主义。
论点、论据、论证是论说文的三个基本要素。
文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是论据,而论证则是组织材料、说明观点的方法。
有了正确的观点和真实、充分的材料,如果没有科学的论证方法,那么文章仍不会有说服力。
总之,写文章的方法非常灵活,作文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说理几方面的结合,只不过因文体不同而有所侧重罢了。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与创作特点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与创作特点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遗产,而且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与创作特点,是其独具魅力和价值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表达特定情感、描绘特定场景、塑造特定形象等目的,所采用的语言、叙事、描写等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1.1 叙述手法叙述手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
不同的叙述手法能够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例如,倒叙手法可以增加故事的悬念,使读者产生好奇心,进而吸引他们继续阅读;插叙手法则可以丰富故事的背景,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1.2 描写手法描写手法包括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通过对人物、场景、氛围的细腻描绘,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生动的形象和真实的情感,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1.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学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例如,比喻手法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的特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意图。
1.4 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指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来暗示或代表某种抽象意义或情感。
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深意,引发读者的思考。
例如,在某些文学作品中,月亮常常象征着团圆、思念等情感。
1.5 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联系。
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层次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事物发展等。
二、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是指作品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
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素养、审美观念和创作风格,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 内容特点文学作品的內容特点主要表现在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
主题明确、情节紧凑、人物鲜明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常用表现手法例析在高考文学鉴赏的考查中,对表达技巧的要求是一贯而明确的。
在诗歌鉴赏题中,94、95年的试题,由于只有一道题目,所以前两项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后两项考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95年以后的试题,一般是前一题考查诗歌内容,后一题考查表达技巧;在现代文阅读题中,也多次涉及该项内容。
可见,在高考文学鉴赏的考查中,表达技巧一直是受到重视的。
而在表达技巧中,除语言技巧外,主要是考查表现手法。
然而,由于教材并没有对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作系统介绍,平时的一些资料也只是进行过零敲碎打的解说,所以,许多同学对此感到很茫然,不知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有何区别,在复习时存在混乱现象。
若我们能对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作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分类分析,将有助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表现手法形式多样,不一而足,正是由于使用了大量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内涵才得以大大丰富,表现力才得以大大提高,其艺术魅力也才得以经久不衰。
下面对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作一些简要分析,以帮助同学们把握作品的表达技巧。
(一)抑扬结合:“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批评,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肯定,美化。
这两种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候,则是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例: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罗隐《金钱花》)前两句极写金钱花名字起得好,楚楚动人,可亲可爱,此为扬;后两句出语冷隽,欲擒故纵,戳穿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此为抑。
越是渲染金钱花的姿色和芳香,越能揭露剥削者的本质,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诗的主旨。
又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王诗景色清新明丽,轻尘不飞,远离友人应是心情轻松畅快;杨柳叶绿,生机一片,友人的情绪也该亢奋激昂,精神饱满。
可是,景虽好,无奈友人将是他乡之客,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先扬后抑,景衬伤感。
高诗景色雄浑悲怆,灰黯昏黄,雪飘雁飞,真让人痛绝肝肠。
但诗人看着友人将远离自己,想到的却是更多的“知音邑者要识君”,心胸开阔,气势豪放,给人以力量和鼓舞。
先抑后扬,景衬豪情。
(二)点面结合:“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的对象,加强点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内容具体,有血有肉;“面”,就是较为全面的情况的概述,注意面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意义,深化主题。
点面结合则可以使文学作品既具体又有概括性。
例: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这就是“面”;“名成八阵图”从具体方面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名声更加卓著,这就是“点”,头两句既写出诸葛亮全局性的业绩,又赞颂了他对军事的贡献,很好地反映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三)动静结合:“动”,就是对事物的动作形态进行描绘;“静”,就是对事物的静止状态进行描绘。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鸟的鸣唱反而把深山密林的那种寂静表现了出来,这就是动与静的艺术辩证关系。
文学作品中可以运用对比、反衬等手法,以动写静,或以静写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从而深刻地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动作,使人物形象更有魅力;使情节波澜起伏,更加引人入胜。
例:鸟在棕榈叶下闪着眼睛,百片绿色的月光,梦中,不安地抖动着肩膀,在这样的夜晚,于是,一个青椰子掉进海里,使所有的心荡漾、荡漾……静悄悄地,溅起隐隐地,轻雷在天边滚过,一片绿色的月光讲述着热带的地方,十片绿色的月光绿的家乡……(李小雨《夜》)此诗的突出特点是“以动写静”,“鸟在棕榈叶下闪着眼睛,梦中,不安地抖动肩膀”,“闪着”“抖动”,以及后面的“溅起”,“滚过”等的动态描绘,反衬出一片夜的宁谧、安详的气氛。
又如: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同“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几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这首元曲中,也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曲中一、二句写江、写山,着重勾勒大江远山之寥廓,是静态画面。
三、四句写帆、写泉,侧重描写江帆、山泉之飞奔迅疾,是动态镜头。
五、六句写云和月的变化明灭之态,也是一幅动景。
全曲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使作品恰似一部起伏跌宕、立体壮观的名胜风景影片。
(四)叙议结合:“叙”就是叙述事物的情况;“议”就是发表作者的意见。
在古代诗歌中,“叙”往往是“议”的基础,“议”则是“叙”的升华,是点睛之笔。
例:伊吕两蓑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亡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王安石《浪淘沙令》)这首咏史词上、下阙的前三句都运用了“叙”的手法,后二句则是用“议”表达。
“叙”的部分讲述伊尹、吕尚两人出身卑微,曾历经了种种困窘。
“议”的部分则是说如果伊吕两人不是遇到商汤周武这两位慧眼识英才的明君圣主而被重用的话,他们就只是被埋没了的英雄,不可能建立一番功盖当世、超越千载的事业。
这些议论寄托了王安石的感慨和希冀。
写此词时,他作为北宋的改革派政治家正要推行自己的变法主张,他希望神宗皇帝能象“商武”一样知人善任,支持变法。
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象“伊吕”一样幸遇明主,建立一番丰功伟业。
这表明王安石从史实中获得了精神力量,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也使此词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
(五)情景交融:“情”是作品表达出来的感情因素,是诗歌一项重要的内容;“景”则是作品中的景物描写。
在古代诗歌中,“情”与“景”往往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而现代文学作品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通常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状物抒情”等写法。
“触景生情”是指在文学写作中,自然景物和它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绘来抒发人物或自己的主观感情。
“寄情于景”,指作者在写作中,带着由人物或作者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主观之情。
“状物抒情”指在文学写作中,作者通过对自然风物的特点、特征的细致具体的描绘,抒发人物或作者自己强烈的感受和真挚的感情。
先看下面一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本小令题为“秋思”,它指的是一种萧条、寂寞、悲凉的情思,这种情思之所以冠以“秋”字,就因为“秋”是触媒剂。
秋思是秋景触发的,所以秋景得选好。
小令选了“枯藤”“老树”等最有特征的秋景,最有利于表现秋思。
前三句出现的九种秋景,构成一系列意象,表现“断肠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很好地体现了人与物的结合、情与景的交融。
在“断肠人”的眼中,秋天的植物是“老”而且“枯”的,它的荒凉“古道”上吹着寂寞的“西风”,就连自己的那匹坐骑也已成“瘦马”。
而黄昏时看到的“小桥流水”旁的“人家”更勾起了他的思乡思家之情。
但他回不了家,那“人家”也不是可以投宿的客店,于是他只好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忍着饥饿,继续飘泊的旅程。
因为“断肠人”的“情”与秋天的“景”结合得天衣无缝,所以,此首小令成了表现“秋思”的千古绝唱。
再看下面的文章《不朽的失眠》(节选):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
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
惟有他,张继,睡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
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
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
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
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点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难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项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睡眠,工作的人早工作。
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有福气去睡眠的一个……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
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敲“夜半钟”,用以惊世。
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
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
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到底自己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了“枫桥夜泊”四字。
……(张晓风《不朽的失眠》节选)在此文段中,作者十分注重对环境的描写渲染,而这种描写渲染,又是和文中主人公彼时彼刻的心情密切相关的(写的是诗人张继在科举落榜,离开京城时,夜泊苏州而写下名篇《枫桥夜泊》的过程)。
当时的诗人羞惭沮丧、万念俱灰,而文中的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的凄清氛围,无不触动他的愁情,使得他眼中的枫桥夜景,也因为他的这种心绪,而带上浓浓的忧伤,而这种忧伤又是触发他的写作灵感的重要原因。
正是这种触景生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使主人公愁绪渐次加浓,直至顶峰而作《枫桥夜泊》,同时也使文章一气呵成。
(六)衬托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
衬托一般是以次衬主,对比是正反对照,无主次之别。
例: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
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
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
种了几次,都不成功。
“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
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
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
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