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村落名称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落名称
孔氏村
孔子周游列国,要到肥子国国都昔阳城,就是现在的东治头。
他们师徒一行一路沿井陉、王寨到了南营滩。
当时正值六月天,烈日当头,地上像着了火,热得师徒们满头大汗,喉咙冒烟。
见眼前有一条大河,就把行李书担放在河边,喝了点水,洗了洗脸,暂且歇息。
一个老羊倌赶着一群羊到河边饮羊。
孔子见了,就让刚收的一个徒弟去打问离肥子国国都还有多远。
徒弟走到老羊倌跟前说:“嗨、嗨、嗨,到肥子国国都昔阳城还有几里地?”
老羊倌抬头看了看他说:“还有好几亩哩。
”
“我问你几里地哩?”
“几里地可到不了,得好几亩哩。
”
“怎么你们这地方说亩不说里?”
“说理,咱还是亲戚哩。
”
“什么亲戚?”
“我是你爹姑父的小舅子,你怎能‘孩、孩、孩’乱叫。
”
路没有问清楚,只好回来见老师,孔子听弟子一说,心想:这可应了“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施恩虎亦亲,奉劝人行方便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只好亲自去问路。
孔子见了老羊倌,深施一礼问道:“老先生,此处离肥都还有几里?”
老羊倌见是一位文质彬彬的老者,开口打了一个字谜:“两只雁儿向南飞,不分谁高与谁低,虽然一年来一次,一月就要飞三回。
”
孔子点头谢过老羊倌,然后笑着问道:“刚才徒儿来问路,不知哪里有所得罪,您为何羞辱于他?”
老羊倌捋了捋长长的白胡子说:“你看我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是你徒弟的孩孩孩吗?”
孔子说:“如此多有得罪,我这里向您赔礼了。
”
孔子离开老羊倌回到休息的地方,徒弟们问:“告给了吗?”“告给了。
”孔子把字谜说了一遍。
徒弟们摇头不解。
孔子说:“是八里。
你们看啊,八字不是像两只雁从北向南飞来吗?而且八字的一撇一捺不分高低,一年一次是说只有一个八月,一月三次是指一个月有初八、十八、二十八三个八。
所以是八里。
”
派去问路的那个徒弟问老师:“他说他是俺爹姑父的小舅子,这是什么亲戚?”
“他说他是你爷爷。
徒儿啊,以后待人要有礼貌,人家那么一大把年纪,是你能孩孩孩叫的吗?念你刚来不懂规矩,为师就不责怪你了。
”孔子循循善诱地教导徒弟。
那位徒弟一听,忽然明白过来,这个老羊倌骂人竟然这么巧妙,窝了一肚子气,正想发作,可一看老羊倌满脸雪白的胡才,又想,骂就骂吧,人家这么老还真像我爷爷,谁让我嗨、嗨、嗨喊人来?
话说间忽然刮过一股大风,把孔子的书担刮到河里了。
河很大,眼看就要刮走了,孔子师徒谁也不会水,站茌河边光呐喊干着急。
老羊倌听见喊叫声,顺眼望去,见是行李掉进河里,连衣裳也没顾得脱就跳进河里去捞。
一会儿,见老羊倌两手托着书担,踩着水从河里出来了,大家一起动手把湿书拿出来放在一个圪台台上晒。
孔子问老羊倌:“老先生,你是哪个村的?”
老羊倌说:“就是你们刚才路过的那个村的。
”
孔子说:“老先生如此睿智,人品高尚,想来此处定然人杰地灵。
为了感谢你为我捞回书担,我赐我名给你们村作村名吧。
”
老羊倌一听,觉得此人有来历,就问:“你是谁?”
孔子说:“我是孔子。
”
从此这个村就叫孔子村,后来又改成孔氏村了。
村里人为了纪念孔子赐名,在这里盖了一座夫子庙,在晒书台上刻了“晒书台”三个字,把这个地方叫作晒书台,还立了一面古碑撰文铭志。
四秦宫
洪水川从东往西,接连座落着四个村,依次叫赵秦宫、耿秦宫、王秦宫、蒋秦宫。
怎么四个小山村的名字和赫赫秦宫连上来,这是因为秦始皇的四个妃子住在那里而得名的。
这要从秦始皇父亲秦太子说起。
秦国太子作为人质住在赵国国都邯郸。
由于秦赵两国常年兵戎相见,此人在赵国被软禁在丛台,没有余财,没有自由,尝尽了苦难。
阳翟有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来往于各国之间做买卖,非常富有,家累千金,当时也正好在邯郸。
一天在街上闲逛,看有什么奇缺货物。
路过丛台时,望见上面有一年轻人,面如施粉,唇若涂朱,两耳垂肩,腰杆笔直,脸阔眉重,一副富贵之相。
就向过路人打听:“那是何人?”人们告诉他那是秦国太子,被赵国作为人质押在丛台,不知道那一天就没命了。
吕不韦心想,这是奇货,奇货可居。
回到家,吕不韦问他爹:“种庄稼一本几利?”
他爹说:“一本十利。
”
“贩珠宝一本几利?”
“一本百利。
”
“贩一帝王,执掌江山几利?”
“能扶一帝王,其利最少千万倍,乃至不可计算。
”
“秦太子现在赵国,我要帮助他回国登基。
”吕不韦说。
吕不韦在家里摆下酒宴,请秦太子来饮酒,酒至半酣,秦太子诉起苦来,声泪俱下。
吕不韦心想,本来饮酒是喜庆之事,想借此来拉关系,哭哭啼啼岂不误了大事?就把爱妾,也就是邯郸最美貌、最有才华、又能歌善舞的赵姬叫出来陪伴。
赵姬来到席间,秦太子见她美若天仙,就求吕不韦做媒娶赵姬为妻,吕不韦无奈,只好顺水推舟,备下喜宴,安排俩人结为夫妇。
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赵姬在邯郸生了一个男婴,取名政,就是秦始皇赢政。
后来赢政做了秦王,召良工琢和氏璧为传国玺,上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派王翦为大将,统领三十万秦兵攻打赵国。
秦始皇十几年,夺取赵国都城。
八百里加急快报送到秦庭,喜坏了秦始皇。
大摆酒宴庆贺。
宴席中,秦始皇忽然想起自己生在邯郸,可不知道邯郸是什么样,就传旨臣相李斯陪驾巡视邯郸,于是就安排车马,带了四个贵妃到了邯郸。
一天,秦始皇乘车在街上游览,路过一家门口,只见石狮把门,大门楼高院墙,家奴出出进进,好不热闹。
于是派宫人去问,原来是秦始皇母亲赵姬家的仇人,就立即传旨把这一家人全部活埋,鸡犬不留。
数日后,秦始皇打道回咸阳。
从邯郸回咸阳要过太行山,并路过咱这里的沾岭、寿阳。
一日,来到洪水川,当时正是农历四月天,忽然,有无数的蝗虫从江面飞来。
遮天蔽日,滚成黑团,害得军士们连眼都睁不开。
秦始皇下旨就地安营。
这时候,四个妃子走在洪水川以西的四个山坡上,就在那里扎了营地。
到了晚上,蝗虫飞走了,东方天上又出了扫帚星,拖着又长又大的尾巴,搅得人心惶惶,一夜不得安睡。
第二天一早,天上彤云密布,惊雷乍响,纷纷扬扬又下起了鹅毛大雪,足足下了二尺多厚。
秦始皇在大帐里坐卧不宁,急召臣相进帐见驾。
秦始皇问:“李臣相,两天来日有飞蝗,夜见彗星,今又连降大雪阻我行进,有何吉凶?”
李斯说:“三件事情确实怪异,我想三日内必-有应验。
”
过了一天,朝里有人骑着八百里快马来报,太后驾崩。
按当时的规定,太后驾崩时,皇帝要行孝,这样秦始皇返朝就不能带妃子了。
秦始皇下旨把四个妃子留在原地,轻车赶回了咸阳。
四个妃予住的地方都叫秦宫,为了区分开来,就把四个贵妃的姓氏加在前面,赵贵妃住的地方叫赵秦宫,耿贵妃住的地方叫耿秦宫,王贵妃住的地方叫王秦宫,蒋贵妃住的地方叫蒋秦宫。
后来发展成村落,四个村名一直叫到现在。
思乐村名的来历
村名,自古以来多是因山因水而得名,如山沟口上的叫前庄,路东边的叫东庄,路西边的叫西庄,河岸北边的叫北庄,河岸南边的叫南庄。
可是坐落在城西五里地的一个村子叫思乐村,这是怎么叫成的呢?这里有个天落石狮的传说。
很久以前,城西五里地有个小山村,没有村名,随口叫了个五里村。
五里村,五里村,叫来叫去就叫成“无理村”了,人们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就想起个好听点的村名。
有天黑夜,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不大一会儿,村就下来大河了。
雨在“才才才才①”地下,河在“哗哗哗哗”地流,这时,突然“咯叭”一声忽雷响,从天边降下一个大火球,吓得人们躲在家里,关门闭户,不敢出门,也不敢睡觉,硬是熬到天明。
早晨,雨停了,人们都出来看河。
有一年轻人,猛一回头见河边的打谷场上有个东西,就大声喊叫招呼人们都去看,原来是大河刮下来一只挠头狮子。
石狮长鬃毛,大眼睛,脖子上挂着大串铃,后腿蹲着,前爪还抓着一个大绣球,活灵活现,和真的一模一样。
人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是河刮下来的,有的说是河冲上来的。
一个年轻人说:“都不对,是天上落下来的,我夜来黑夜②看见天上落下个红蛋蛋来。
”
一个老先生听了说:“不管是河水刮下来的,还是天上落下来的,石狮来到咱们村这是缘分,咱不是想改村名吗,就叫‘狮落村’哇。
”从此以后,五里村叫成狮落村了。
狮落村因天上落下石狮而得名,轰动了十里八乡,人们都以为这是祥瑞之兆,就从四面八方搬来居住,没几年就成了大村,村里也有了私塾。
横山人乔宇为明代进士,官至尚书,世人称为乔尚书,年轻时在狮落村私塾念书。
乔宇一心中举当官,对狮落这个村名很忌讳,他认为“狮落”二字不吉祥,会影响前程。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那是村名,自己一个小学童怎能改得?况且村里人也叫习惯了,怎么办呢?这成了乔宇的心病,他天天思索,夜夜念叨,愁眉苦脸,茶饭不思。
妻子胡氏见他心事重重,就问他:“你到这里后学业大有长进,怎么整天郁闷而不思快乐呢?”
乔宇听了妻子的话,“不思快乐,不思快乐。
”他自言自语。
忽然两手一拍说道:“好呀!‘思乐’和‘狮落’谐音,把‘狮落’改成‘思乐’,音同义不同。
”于是请来村里的头面人物和家族老辈,把“狮落”改成了“思乐”。
从此就有了思乐村。
后来,随着人口逐步增多,又分成上、中、下三个思乐村。
【注释】
①才才才才:方言,象声词。
②夜来黑夜:是昨天晚上。
凤居村的传说
凤居村位于县城东南,经大寨村翻过大小南山,出了板桥沟就到了。
这里以前没有人烟。
有姓程姓焦朋友二人,从远处一路走来,寻找落脚地,走到板桥沟口,见有两只凤凰飞来.在空中盘旋着。
附近的鸟儿见了凤凰,也一起飞来,霎时把太阳也遮住了。
凤凰飞累了,就落在板桥沟口一个土坪上休息,一会儿渴了,就飞到西南边的泉水坑里喝了点水,一会儿好像饿了,就飞到桑树沟里吃桑葚,吃着吃着,坐化在那里变成了一座小山。
朋友俩说,凤凰是神鸟,是吉祥鸟,坐化在这里,说明这个地方风水好,咱就在这里安身吧。
他们俩人就成了凤居村的开村户。
住下后,姓程的说,地有地名,村有村名,凤凰在这里居住过,就叫凤凰居吧。
姓焦的说,凰字不好写,村名一般是两个字,干脆叫凤居好啦。
两个人又给落过凤凰的那个土坪起名凤凰坪,凤凰喝过水的地方起名活水垴,凤凰坐化后变成的山起名凤凰山。
有了凤居村,便繁衍了凤居人,凤居人又遵照老祖先的遗愿,在凤凰坪盖了凤凰庙,四季祭祀,拜祈赐福。
韩信窑
东冶头镇韩信窑村四面环山,山上是坚硬的花岗岩,只有村前面的两座小山是土山,传说那是韩信磕鞋壳旯磕打下
的土堆成的。
人们在土山下打了一眼土窑,叫韩信窑,这里有许多关于韩信的遗迹,流传着韩信的许多故事。
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领兵出太行下井陉剿灭赵国。
韩信领兵日夜兼程来到东冶头一带,正好与赵国大将军李左车相遇,两军对峙久战不下。
一天,韩信化装成一个打猎人,亲自去葱窝村的一个山顶上观看赵兵营寨,忽然一只山鸡飞起,惊了韩信的龙驹马,马发疯似的跑起来,在山顶上跑了一个个圆圈。
韩信急忙用手拉住缓绳,龙驹马才停下来。
韩信怕暴露目标,就悄悄下了山。
走到一个三岔口,见一个算卦先生在那里摆摊,就走过去让先生给算一卦。
算封先生一看韩信灰头土脸,一身麻衣,就说:“你这人浑身尽是贱处,没有一点为贵的地方。
”韩信心想这是个以貌取人,骗人钱财的小人,就想捉弄他一下。
于是乘算卦先生方便时,在他的卦摊上屙了一堆屎。
算卦先生回来,急忙冲着那堆屎下拜。
韩信见给自己屙的屎下拜,就问:“你怎么给一堆臭屎下拜。
”算卦人说:“你也不看看,这堆屎不是一般人屙下的,这屎是三棱棱形状,是贵人屙下的,屙这屎的人要被封侯封王哩。
”韩信听了心中大喜,给了算卦先生一锭银子,返回了营地。
回到营地,韩信下得马来,觉着鞋里有东西,就一屁股坐下来,脱下鞋来一看里面有土,就磕打了一下鞋壳旯,把土倒在地上,随后起身回到石窑里,和将领们研究起军情来。
一会儿,有小校禀报说赵军一个副将来降,韩信就传令让进来说话,赵将进来走到韩信跟前,乘下拜之时,突然抽出剑来刺向韩信,眼看剑要刺到韩信的胸部,只见韩信往右一闪,一个八卦步绕在赵将身后,右手抽剑刺去,由于用力过猛,宝剑穿透赵将,钉在了石窑的掌上,拨不出来了。
韩信一见军情暴露,就传令拔寨起营,立即转移。
从那以后,葱窝村山顶上让龙驹马跑下的圆圈,就寸草不长了,人们叫它是金刚圈。
韩信刺死赵将的宝剑一直钉在石窟掌里,谁也拔不出来,后来南蛮人取宝才取走。
韩信屁股坐的地方坐成一道沟,鞋壳旯磕扣下的两个土堆,变成了东西两个小土山,人们在东边土山下,打了一眼土窑,有两丈多深,叫韩信窑,村名也因此叫成韩信窑了。
从韩信窑往东北方向走一里多地,有一块上马石,上面有两双四只人脚印,传说是韩信和他老婆上马的地方,叫夫妻上马石。
【注释】
①磕打鞋壳旯:是清理鞋里的东西
②贱处:足低下,不高贵。
韩信井
东冶头镇乔家峪沟有个叫韩信井,村名是因韩信在这打了一眼井而得名。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听了丞相萧何的话,设坛拜将,封无名小卒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不负众望,出奇兵,一举消灭了魏国。
后来刘邦又让韩信和张耳领兵出征,经太行,东下井陉去攻打赵国城。
韩信率军来到东冶头,人困马乏,遂下令安营休整。
赵国广武君李左车派探马探得这一消息后,对赵王说:“韩信虏魏王,擒夏,说又来攻我赵国,其锋锐不可当,如果正面决斗恐难取胜,听说韩信领兵已至东冶头,不如埋伏下精兵以诈败引诱韩信中计,围而歼之。
”
赵王问:“在哪里埋伏好?”
李左车说:“我听说乔家峪是必经之路,那里山路狭窄,车不能单行,马不能并走,咱们去那里埋伏,两头夹攻,把韩信困在中间,使他前进不能打斗,后退不能移动,然后断绝其粮草,困也能困死韩信。
”
赵王说:“李将军真乃奇才,就命你率领一万精兵去战韩信。
”
李左车率领赵军来到乔家峪沟,在沟掌四周的山上摆下布袋阵后,就带领一支精悍部队来东冶头和韩信对阵。
李左车用的是在刀,韩信用的是单枪,两人在阵前,你来我往大战了几十个回合,却不分胜败。
这时李左车故意一低左手,手中大刀险些被韩信打掉,便大叫一声:“好家伙!”随即拨转马头,败阵而逃,韩信不知是计,率领三百骑兵在后紧
紧追赶。
一个在前面假装拼命逃跑,一个在后面快马加鞭紧追,一直追进了乔家峪沟掌里的布袋阵,一声号炮,四周山上军旗林立,把韩信团团围在中间,左冲右突,怎么也冲不出去。
赵国军队围了一层又一层,韩信组织小股骑兵突围,但每次冲不出一里就因寡不敌众而退回原地,就这样冲出去退回来,退回来冲出去,整整打了一天。
夜幕降临,韩信传令埋锅造饭,可当时在东冶头是阵前追击,不要说粮食,连锅也未带.轻骑将领说:“未有粮秣锅碗,怎能做饭?”这时韩信才意识到是被包围了,就又下令找水喝,军士们四处去寻,却找不到一滴水,找来一个当地的老乡盘问,老乡说:“俺这里是乔家峪的掌掌,从古到今没有活水,只靠几眼旱井吃水,可去年天旱,旱井没有流下水,早就干枯了,俺们吃水是到冶头去担水哩。
”韩信听了心想,我韩信为将以来,南征北战,化险为夷,不想今日中了李左车诡计,落人布袋阵中,看来李左车是一将才,来日见面一定要收复李左车,可打归打,收归收,眼前的燃眉之急是水呀!急得韩信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时只听战马“咴、咴”叫唤,韩信从山坡上下来,见河沟里都是河刮石,沙土都是干巴巴的,不带一点湿味味,连一根绿草也没有长。
再看将士们同赵军战了一天,滴水未进,干渴得直喘气,嘴唇也干出了血裂裂,战马也干得仰不起头来。
韩信不禁一阵心酸,大叫一声:“难道我韩信就死在这里吗?”这一猛喊吓坏了他的大白马,只
见白马拽着马童向沟里跑去,跑到一块大石旁,绕着石头闻了一阵,就站在石头上用前蹄刨了起来。
韩信见了细心琢磨,难道石下有水,不然白马为什么一直刨?走过去用单枪一下挑起石头,只见石头下露山一个深坑来,一股泉水“哗”地一下冒了出来。
韩信大喜,同三百将士喝足了泉水。
顿时精神大振,士气高昂,遂下令乘夜突围,一鼓作气冲出了包围圈。
后来,韩信在井陉背水一战,斩了赵国成安君陈馀,活捉了赵王歇。
人们见韩信用枪挑出一眼泉水井,就依靠这个泉水井居住下来,并将村叫成韩信井。
后来,韩信被吕后屈斩末央官,人们不敢再叫韩信井,就叫成井沟村,现在又改为韩信井。
现在韩信井依旧有泉水流出,据说喝点韩信井里的水还能祛疾明目哩。
三烈村
三烈村原名叫沾岭村。
它改名的原因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沾岭被抓捕并遇害的三位革命烈士。
提起此村名,回味那段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世世代代的昔阳人民永远记住了英雄的名字。
路世亭(1915—1943),乐平镇南掌城村人。
1938年参加抗日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卷峪沟事件后,昔西县委、县政府遭到严重破坏,时任县农会主席的路世亭是坚持昔西抗日工作的少数县级领导人之一。
陈殿辅(1918-1943),西寨乡卷峪沟村人。
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农会干部、八区区长、县武装部副部长、武委会副主任、区分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干部等职。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里,他一直在昔西坚持工作。
阎凝义( 1905-1943),大寨镇北郝峪村人。
1938年参加八路军,在385旅当战士,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5月,在辽县石巷战斗中,他身负重伤,遂转业到昔西公安局,先后任侦察员和公安队副队长,曾多次与陈殿辅深入马坊据点.出没于虎穴狼窝,获得大量机密情报。
在昔阳、和顺交界的黄寨村,阎凝义智擒敌侦察特务李经义等三人,并破获了敌和平会情报网。
1943年,在昔西抗日政府的领导下,阎凝义、路世享和陈殿辅一起肩负岭下抗日工作的重担。
岭下紧邻县城,环境十分险恶。
三人不顾自身安危,穿梭于岭上、岭下开展工作。
敌人对他们恨之入骨,重金收买特务汉奸,明察暗访,伺机捉拿。
12月22日晚,三人在岭下工作一夜,黎明前返回了沾岭村。
汉奸郭二保探知后,到寺沟据点告密,日伪军包围了沾岭村,并实施抓捕。
三人英勇搏斗,路世享伤寒来愈,体力虚弱,陈、阎二人为照顾战友而被捕。
敌人用尽酷刑,三人立场坚定,毫不动摇。
敌人称之为“炒煞不爆的铁黑豆”,惨无人道地将他们杀害。
居仁村
杨家峰村原是安坪一带的一个小山村,因为抗日英雄王居仁在此被日军逮捕而被杀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解放后就把该村名改为居仁村。
王居仁(1921-1945),长子县效里村人。
1938年,王居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不久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194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抗大四分校四营书记.
1942年春,日军再次对太行二专署的前哨阵地昔西县进行疯狂“扫荡”和野蛮烧杀,昔西县党政军机关遭受严重损失。
王居仁受命到昔西工作,任武工队第一分队队长。
为尽快扭转局势,他带领部队打游击,与敌人周旋;依靠群众捉特务,打击敌人耳目;瓦解“维持会”,建立抗日基层政权……为开展岭下工作,1943年春,县委向岭下派出工作队,王居仁任队长,负责安坪、巴州、洪水三道川的对敌斗争和征收财粮工作。
1944年初,岭下设立第四区,王居仁任区长,主要负责安坪、毛家沟、杨家峰一带的工作。
1945年初,活动在昔西的武工队来到安坪。
由于叛徒王义恒告密,日军头目清水利一带领日伪宪警包围了安坪村,王居仁带着区基干队冲破包围,撤到杨家峰。
敌人由王义恒领路,拂晓时分再一次包围了杨家峰。
突围途中,王居仁、张有科双双负伤,不幸被捕。
为了掩护抗日群众,王居仁挺身而出,怒斥敌人:“我是共产党,要抓就抓,把老百姓放了!”敌人想让他投降,他破口大骂:“要杀就杀,要砍就
砍,我王居仁寸步不离杨家峰!”敌人无奈,只好强行用担架把他抬回县城。
在狱中,敌人用各种酷刑折磨王居仁,但他视死如归.抗战胜利前夕,王居仁被敌人投毒杀害,埋在西河。
有仁村
村名本是一个约定的历史的俗称,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它一般不会改变。
但往往重大的事件会激发人们改变历史传统的冲动。
赵壁乡官道嘴村就是因为一个抗日烈士——赵有仁而改名。
赵有仁( 1911-1942),赵壁乡官道嘴村人。
他从小给地主放羊,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农会主席、武装指导员、三区武委会主任、农民游击队队长。
他带领民兵游击队割电线,埋地雷,袭扰敌人,荣获“杀敌英雄”称号。
1942年7月,他到前口庄组织联防,被日军包围,在战斗中顺利突围。
9月13日,他在后口庄开会,再次遭日军袭击,不幸被俘。
敌人将他带到和顺县超坡村审问,用尽酷刑。
他宁死不屈,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
为纪念赵有仁,抗日县政府将官道嘴村改名为“有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