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
超短波通信距离浅析

超短波通信距离浅析摘要:本文分析了超短波的传播特点,以及影响机载超短波电台通信距离的相关因素;并从理论和工程应用两方面对超短通信距离加以分析。
希望能为工程应用人员,在超短波通信设备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提供帮助。
关键词:超短波传播特性影响因素传播距离超短波通信:利用超短波频段的无线电波传送信息的无线电通信。
超短波波段的波长范围为10~1 m,对应的频率范围为30~300 MHz,为甚高频(VHF)频段,故又叫甚高频通信。
由于微波低端的特高频(UHF)中300~1000 MHz这部分频段的传播特点及应用范围与VHF大致相同,因此广义的超短波通信的频段范围包括VHF全部频段和UHF低端部分频段。
超短波传播主要靠空间波直线传播,也有一定的绕射能力,但随着波长的缩短,绕射能力越来越微弱,因此在这一波段中的通信主要是视距范围内空/空、空/地话音和数据的传输。
1 超短波的传播特性超短波与短波传播不同,无电离层反射,通常也称为视距传播。
所谓视距传播就是对那些地波传播能力很弱,天波又基本不存在的电波的传播方式。
视距是接收和发射两点之间处在可视范围之间,能互相“看见”的距离。
如图1所示。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地面衰减大、无天波,信号基本上按直线传播;其频率传输特性上与短波有很大差别,由于频率较高,发射的天波一般将穿透电离层射向太空,而不能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所以主要依靠空间直射波传播(只有有限的绕射能力)。
像光线一样,传播距离不仅受视距的限制,还要受高山和高大建筑物的影响。
用于地面通信时:如架设几百米高的电视塔,服务半径最大也只能达150 km左右。
要想传播的更远,就必须依靠中继站转发或者将其发射天线和接受天线都架设的足够高;而用于空地通信时:由于电台和天线随飞机的高度升高而升高,受地物影响较小,可以传播的更远。
2 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的因素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和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系统参数(1)受发射机输出功率越强,发射信号的覆盖范围越大,通信距离也就越远;但发射功率也不能过大,发射功率过大不仅耗电,而且影响功放元器件的寿命,同时干扰性强,影响他人的通话效果,还会产生辐射污染。
超短波通信距离探讨

超短波通信距离探讨作者:王旭宋龙董志远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4年第01期摘要:超短波传播(ultra-short wave propagation),波长为10~1米(相应频率为30~300兆赫)的电波经电离层的传播。
超短波电离层传播有散射传播和透射传播两种主要形式。
本文主要围绕其通信距离以及影响其通信距离的几个因素展开讨论。
关键词:超短波;系统构成;通信距离超短波亦称甚高频(VHF)波、米波,频率从30兆赫至300M赫的无线电波,传插频带宽,短距离传播依靠电磁的辐射特性,采用锐方向性的天线可补偿传输过程的衰减。
与短波传播不同,无电离层反射,而是依靠电离层散射来实现远距离传播。
用于导航、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电离层散射通信、固定和移动通信业务等。
1 超短波的传播特性相对其他通信方式而言,超短波通信有它显著的特点:超短波通信利用视距传播方式,比短波天波传播方式稳定性高,受季节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小;天线可用尺寸小、结构简单、增益较高的定向天线。
这样,可用功率较小的发射机;频率较高,频带较宽,能用于多路通信;调制方式通常用调频制,可以得到较高的信噪比。
通信质量比短波好。
2 超短波通信的系统构成超短波通信系统由终端站和中继站组成。
终端站装有发射机、接收机、载波终端机和天线。
中继站则仅有通达两个方向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以及相应的天线。
⑴发射机。
一般采用间接调频法,即利用调相获得调频的方法。
这样可用频率稳定度较高的晶体振荡器作主振器,而不必用复杂的频率控制系统。
但为了减弱寄生调幅和非线性失真,调制系数不能太大(一般小于0.5弧度)。
因此,在这种发射机中要用多级倍频器,以获取所需的频偏,从而提高发射频率的边带功率。
发射机的末级使用丙类功率放大器,效率较高。
在超短波频段尚可用集中参数元件构成调谐回路,其高频端可用微带部件。
⑵接收机。
一般是典型的调频式超外差接收机。
主要由高频放大、本地振荡、变频(一次或二次)、中频放大、限幅、鉴频及基带放大等部件组成。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摘要】超短波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影响其通信效果。
本文首先介绍了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意义。
然后分析了超短波通信技术中常见的干扰因素,包括天气、电磁干扰、人为干扰等。
接着针对这些干扰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改进系统设计、增加信号处理能力、优化天线设置等。
最后总结了对超短波通信技术干扰及处理措施的研究,指出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超短波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超短波通信技术中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超短波通信技术、干扰、处理措施、引言、常见干扰、结论。
1. 引言1.1 引言本文将从常见干扰和处理措施两个方面对超短波通信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分析超短波通信技术常见的干扰类型,包括电磁干扰、天气干扰、人为干扰等。
然后,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处理措施,如频率滤波、功率控制、天线优化等,来解决这些干扰问题。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超短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为其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超短波通信技术中常见的干扰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促进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正文2.1 常见干扰正文:超短波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影响其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1. 大气电干扰大气电干扰是超短波通信中常见的干扰之一,主要是由于天气变化、电离层异常等原因导致的。
这种干扰会使信号传输受阻或失真,严重影响通信效果。
处理方法包括调整天线方向、增加天线增益、使用滤波器等。
2.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超短波通信中较为常见的干扰源,主要来自其他电子设备、雷电等。
浅析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

. Al反l比R例i关g系h"t因s此R"我es们e应r该ve在d保.证声音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
高通信距离& 通信距离不仅取决于发信机功率的大小%天线的增益"天
线的有效高度"而且还与要求的话音质量%收信机灵敏度%电波 传播等有关& 下面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 超短波通信为视距传播 )当收%发天线架设高度较高' 远大于波长("电磁波直接 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点"就称为视距传播&* 超短波信号频率 在 (% k(%%=Ha"属于视距传播方式& 由于地球是球体"突起的 地表面会阻挡电磁波"因此"视线能到达的最大距离也就是通 信的最大距离& $&) 场强因素的影响 通信距离还受到通信中的传播损耗%地面电台发射功率及 调制度%接收电台的灵敏度%天线的增益等因素的影响& $&( 大气折射的影响 大气是不均匀的"对电波的传播轨迹会产生影响"所以"超 短波传播所能到达的最大距离应修正为!
+ '3D$) I( 4槡0$ H4槡0) )
$&3 气候的影响 气候的变化对超短波通信距离也有较大影响& 在通信距 离近的地方"场强比较强"这种情况不易被察觉"而在通信距离 远的地方"由于场强比较弱"通信效果有着明显的下降& 在通 信距离远的地方"由于场强比较弱"较易被察觉& $&A 飞机天线的位置 实际飞行中"经 常 遇 到 飞 机 在 转 弯 或 做 机 动 动 作 时" 会 经 历短时的通信断续或中断"改为平飞以后"通信恢复正常& 这
影响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及估算方法

影响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及估算方法任何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作用距离不仅取决于发信机功率的大小、天线的增益,天线的有效高度,而且还与要求的话音质量、收信机灵敏度、电波传播等因素有关。
以超短波通信设备电波传播方式为例,它主要是直接波传播,由于需通过许多复杂的环境和各种地形,故传播条件各不相同。
影响超短波通信设备通信距离主要有三个因素:1)无线电波随着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减弱。
这是一种连续的,可以预测的衰耗,它与收、发信机天线高度、频率、大气状况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2)阴影损耗。
它是由于建筑物,小山丘等阻挡物引起的随机衰落。
在城市中,它随着阻挡物高度和密度的增加而加快,甚至可以使通信设备的通信距离大幅度地减小。
3)多径传播引起的快衰落。
由于移动中的通信设备天线低矮,完全埋没在各种建筑物、树木等下面,到达收信点的电波不仅有直接波,还有许多反射波,使合成的信号时而增强,时而减弱,造成快衰落。
这对通信设备通信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影响超短波通信设备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是这三个因素相互累加的结果。
1.视线距离计算由于地球是球形,凸起的地表面会挡住视线。
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称为视线距离do。
在图1-1中,设两部超短波通信设备的天线高度分别为h1和h2,连线Qp与地球表面相切于C点、则do(do=d1+d2)即为直接波所能到达的最远距离,称为视线距离。
现在让我们来推导do的计算公式。
设地球半径为Ro,天线高度分别为h1和h2。
在直角三角形QCO中,QO2-CO2在直角三角形PCO中,由于Ro>>h1、h2,故上式中可略去h12和h22,则近似可得而do=dl+d2,所以视线距离do为式中Ro=6370Km,h1、h2单位为m,则由此可见,视线距离是取决于收、发天线架设高度的。
天线架设越高,视线距离越远,因此在实际通信中,应尽量利用地形、地物把天线适当架高。
实际上,由于大气的不均匀性对电波传播轨迹要产生影响,所以,直接波传播所能到达酌视线距离应修正为由于地面是球形的,当电波传播的距离不同时,其情况也不相同。
对直升机超短波通信链路的研究

超短波通信在直升机上的应用具有高效性和实用性,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直升机的通信方法主要为视距通信,但超短波通信中的直射波绕射能力不强,还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要加强各个阶段的优化,确保超短波通信链路系统在直升机中的高效使用。
1 通信视距的概念超短波通信沿直线轨迹传播,但由于两个天线之间存在障碍势必会影响信号的收发,信号所能传递的最远距离即是视距。
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在不均匀介质中传递电磁波会导致电磁波弯曲。
举个简单的例子,空气作为介质传递较高的电磁波时,弯曲程度很大。
因此,即使超过视域范围,天线仍然可以在介质的折射效果下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天线,也就是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信距离会大于通信视距。
2 超短波通信距离的影响因素超短波通信距离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天线影响。
一般来讲,直升机上会设置多个电台,利用分离或复合天线接受或传递信号,为满足使用条件,天线会做出适应性调整,但是在机身的影响下天线的增益功能也许会受到影响,出现畸变。
因此,通信计算中应将畸变情况考虑在内,尽可能的对畸变进行补偿[1]。
其次,载波影响。
标准来讲,接收机应保持干扰频率在高于标准频率百分之十和低于标准频率百分之十区间,如直升机电台灵敏度的最高值为-133dB,则在灵敏度不改变的前提下干扰信号应小于-33dBm。
若超短波的隔离度最小值为45dB,收滤波器和发滤波器的插损值皆为3dB,收馈线损值为1.5dB,发馈线损值为2dB,在确保电台大功率(75W)的情况下,最大输入电平值约为-33dBm。
最后,噪声影响。
当噪声超过标准值时会对接收机造成负面影响,主要是降低其灵敏度,但是若保持噪声电平在10dB以下,就不会出现影响作用。
3 通信距离的计算方法当不考虑外界因素对通信距离的影响时,重点考虑的影响对象只有天线增益情况、发射机载波、耦合器插损以及滤波器干扰等。
因此,可利用设备检测相关信息,将不同环境影响下的最长通信距离计算得出,按照实际情况配置标准。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926088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王洪飞95926部队吉林长春130000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的无线通信设备在各领域应用的数量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这就导致我们周边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
因此,在多变复杂电磁环境背景下,对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总结归纳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障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超短波;通信技术;干扰;措施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之间联系密切加深,交往过程中通信技术问题至关重要。
人们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势必提高超短波通信技术,防止外部复杂电磁环境对其造成干扰,影响信号接收和阻断通信等。
1超短波通信质量的影响因素1.1距离因素超短波通信技术不仅应用于地面通信,同时还广泛应用于空间通信。
由于超短波通信设备受通信环境、发射功率等条件限制,从而极大的影响通信距离。
例如:舰载电台和车载通信等发送的距离大概能够达到几十千米,而机载通信距离却能够达到几百千米甚至更远。
1.2频段干扰超短波通信方式由频段的应用范围所决定,因此超短波的通信质量较高。
在移动通信环境电磁干扰频繁加剧的情况下,多径衰落问题突出。
经相关数据统计显示,通信环境受电磁脉冲干扰、民用电磁设备干扰以及周边环境电磁干扰等因素干扰频段。
1.3战术协同通信各部队在协同演习或作战条件下,不同兵种间要相互通信、相互协作,这些都要使用超短波通信技术。
所以这种情况下,电磁环境就会复杂多样,通信电磁波之间也就会出现干扰。
一般来讲,协同通信技术大多是运动通信状态。
2机载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干扰问题2.1领道干扰这种干扰问题主要指相邻的两个波道信号间相互影响、相互干扰。
通常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接收机问题。
接收机选择信号相对较差,导致邻道间的信号收到干扰。
浅析超短波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

浅析超短波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无线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的使用,而繁多的用频设备让我们周边无时无刻不处于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下,给超短波通信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对超短波无线通信的抗干扰技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从超短波通信的干扰因素入手,通过分析干扰超短波通信的具体原因,总结和探讨如何通过加强超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研发,提高超短波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超短波通信技术干扰因素抗干扰技术超短波通信也称米波通信,是一种非常成熟的通信技术,该技术传输性能好、使用方便,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探测、移动通信、军事通信等诸多领域,而超短波通信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是信息传输安全的重要保障。
同时,超短波通信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军队基础作战单元与决策部门间的通信,是部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侦察与监视各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
提高超短波通信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对信息条件下部队作战中的通信联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超短波通信质量的相关因素超短波通信是一种依靠地波传播、空间波进行视距传播的传播通信方式,其波长在1-10米,与短波天波相比,超短波传播具有不受季节及昼夜变化影响、稳定性高;对发射机功率及天线尺寸要求小;频带宽、可进行多路通信;信躁比高、通信稳定等特点。
但超短波通信的缺点也较明显,通信受到地形影响、通信距离近等。
影响超短波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距离的影响。
超短波通信对环境及发射机的功率没有过高要求的优点,也同时极大地制约了超短波的通信距离,不同的超短波发射平台及发射机功率,其发射距离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发射平台的超短波通信,其发射距离从几十千米到几面千米不等。
2.超短波通信的频段特征及频段干扰。
超短波所用频段在30-300MHz之间,而所用频段为30-88MHz,其视距通信的电波绕射能力弱;固定通信稳定,移动通信时的多径衰落严重。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摘要】超短波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
本文从电磁干扰、多径传播干扰、天气环境干扰、人为操作干扰以及频谱资源竞争干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电磁干扰可通过合理布局天线和增强抗干扰能力来解决,多径传播干扰可采用相位补偿和接收端处理等方法,天气环境干扰需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人为操作干扰要引起重视,频谱资源竞争干扰需要加强管理和规划。
总结了处理这些干扰的重要性,并展望了超短波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应对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干扰问题,推动其在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超短波通信技术、干扰、处理措施、电磁干扰、多径传播干扰、天气环境干扰、人为操作干扰、频谱资源竞争干扰、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超短波通信技术超短波通信技术是一种在通信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其波长较短,频率较高,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在超短波通信技术中,无线电波通过大气传播,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并且可以传输音频、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
由于超短波通信技术在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超短波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信道占用率,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多用户同时通信的场景。
由于其频率较高,传输距离相对较短,因此在城市和密集人口区域的通信中更具优势。
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通信领域的创新,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短波通信技术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率。
1.2 概述常见干扰情况在超短波通信技术中,常见的干扰情况包括电磁干扰、多径传播干扰、天气环境干扰、人为操作干扰和频谱资源竞争干扰。
电磁干扰是指来自各种电磁设备、无线电设备或其他电磁源的干扰。
这种干扰可能导致通信信号的受损或丢失。
多径传播干扰是由信号经过多条不同路径传播而造成的相位变化或信号叠加现象,影响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论文:浅议超短波通信系统抗干扰问题

110342 通信学论文浅议超短波通信系统抗干扰问题超短波通信作为国际上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具有数量多、装备规模大的特征,尤其在军队作战的指挥中应用较为广泛,超短波通信在其设备的设计上较为简单,具有抗毁性和远程通信的功能。
但面临日趋复杂的电磁环境,超短波通信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因此,如何解决超短波干扰问题已经成为电子行业最为紧迫的事情。
1 常见的超短波通信干扰问题1.邻道干扰邻道干扰问题是超短波通信干扰问题之一,它的干扰源产生于相邻两个频道,在当前超短波通信的应用现状来看,超短波通信系统在VHF、UHF等电台的应用十分广泛,两个电台之间的有效距离为25KHZ【1】,电台之间跳频道的通常有较宽的频谱,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跳频信号中是含有一定数量的边频量的。
在频波信号的传输过程中,跳频信号中含有的边频信号会落入邻道接收器的频道中,进而产生较强的邻道干扰现象。
2.噪声干扰噪声干扰问题产生于超短波通信系统中的发信机,噪声干扰源主要以载频为核心,通过对其他收信机产生数十千到数兆赫频率范围的载频干扰,影响正常的通信运行,噪声干扰的大小主要由调制器及新频器的工作决定。
3.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一般是由超短波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通道引起,具体是由信号传输通道中非线性传输线路产生。
通信信号在超短波通信传输过程中,若频率不同的几个信号同时加入一个非线性线路,传输的频率将形成组合模式,多种频率传输之下的互调干扰问题便产生,超短波通信系统通常有三种情况的互调干扰,即接收机互调、发射机互调及由电缆、天线等由于接地不良造成的互调干扰。
其中,由电缆、天线等由于接地不良造成的互调干扰影响通常不大,但在具体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本文着重探讨前两种互调干扰。
接收机互调干扰是因为几个信号同时进入接收机,受接收机混频器非线性作用的影响而产生的干扰问题。
发射机互调干扰是由于经由天线传输的信号与发射信号之间产生的相互调制。
4.阻塞干扰阻塞干扰主要由于超短波通信系统的发射系统中带外射过高以及接收机位置原因所致。
影响无线通讯可靠性和距离的几个因素无线通信距离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影响无线通讯可靠性和距离的几个因素无线通信距离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四个:一是发射机的射频输出功率,二是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三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四是发射/接收天线的类型及增益,而在这四个主要指标中,各国电磁兼容性标准(如北美的FCC、欧洲的EN规范)均只限制发射功率,只要对接收灵敏度及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两项指标进行优化,即可在符合FCC或CE标准的前提下扩大系统的通信距离。
一、影响无线通信距离的因素1、地理环境通信距离最远的是海平面及陆地无障碍的平直开阔地,这也是通常用来评估无线通信设备的通信距离时使用的地理条件。
其次是郊区农村、丘陵、河床等半障碍、半开阔环境,通信距离最近的是城市楼群中或群山中,总之,障碍物越密集,对无线通信距离的影响就越大,特别是金属物体的影响最大。
一些常见的环境对无线信号的损耗见下表根据路径损耗公式:Ld=32.4+20logf +20logd f=MHZ d=Km可知信号每损耗6dB通讯距离就会减少一半!另一个因素就是多路径影响如图:所以如果无线模块附近的障碍物较多时也会影响通讯的距离和可靠性.2、电磁环境直流电机、高压电网、开关电源、电焊机、高频电子设备、电脑、单片机等设备对无线通信设备的通信距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气侯条件空气干燥时通信距离较远,空气潮湿(特别是雨、雪天气)通信距离较近,在产品容许的环境工作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会导致发射功率减小及接收灵敏度降低,从而减小了通信距离。
4、发射机的射频输出功率发射功率越大,通信距离越大;从理论上说发射功率可无限制地增加,但实际上由于受成本或技规的限制,发射机的输出功率也是有限的。
5、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接收灵敏度反映了接收机捕捉微弱信号的功能,接收灵敏度越高,通信距离也越远。
但由于受自然界电磁噪声及工业污染、电子元器件固有噪声的影响,-123dBm(即0.158uv)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无线电通信中纯硬件实现的接收灵敏度的极限值,很难突破,即使加上软件纠错也只能再改善1-3dB,如果通信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已接近这一极限值就已无潜力可挖了,要提高通信距离只能从其它方面着手了。
机载超短波电台通信距离近原因分析及排查方法

机载超短波电台通信距离近原因分析及排查方法摘要:一般来说,通信距离是由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发射/接收天线性能、天线布局以及电磁传播路线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一个综合指标。
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影响超短波作用距离的各种因素超短波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的特点,电波沿地面传播时衰减很快,遇到障碍物绕射能力很弱,故不能利用地波作较远距离的传播,而高空中电离层不能将其反射回地面,也不能利用天波传播方式,因此,超短波的传播途径通常是利用视距传播。
关键词:超短波电台;通信距离分析1 引言本文主要介绍了机载超短波电台通信的理论分析和远距离通信的应用。
阐述了超短波传播的原理、特性以及地形环境等因素对机载超短波电台远距离通信的影响,不仅需要考虑的这些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电磁环境(信噪比)对机载超短波电台通信的影响。
2 影响通信距离的原因分析(1)视距出现自然障碍在理想情况下,超短波地空通信距离与天线高度、飞机高度有关。
距离计算公式如下:式中S为通信距离(Km),H1为天线高度(m),H2为飞机高度(m)。
通常在0.7S的视距范围内能够满足超短波通信的通畅。
由于地球表面起伏不平、地球曲率影响,当天线架设高度不足、飞行空域视距范围内有高山、高建筑物、飞机飞行高度较低以及飞机飞行姿态不断转换等原因,会形成视距障碍,会造成超短波通信联络暂时间断现象。
(2)电磁环境不良电磁环境,是指在给定场所的电磁现象的总和,包括自然界电磁现象、人为电磁现象、飞机机体内电磁现象等。
超短波通信要满足一定的信噪比,噪声电平高低直接影响到通信距离。
可以认为噪声电平就是接收灵敏度降为零时的电平,噪声电平的计算公式为:噪声电平=接收灵敏度–信纳比–带宽在常规明话地空通信时,满足接收灵敏度–101dBm(2μv),信纳比10dB,带宽19kHz条件时:噪声电平(dBm)=–101–10–10lg(19×2×103)=–155.79式中可以看出,在满足超短波信噪比要求的情况下,噪声电平上升1倍,接收灵敏度就降低3dB,通信距离就降为技术指标要求的0.7倍。
分析复杂电磁环境下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应对办法

分析复杂电磁环境下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应对办法发布时间:2023-01-04T05:45:20.85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17期作者:王亚军[导读] 近年来,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和人类生活的易用性。
超短波通信对于受外部电磁干扰影响的复杂电磁条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通信设备正常运行。
王亚军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宝鸡 721000摘要:近年来,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和人类生活的易用性。
超短波通信对于受外部电磁干扰影响的复杂电磁条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通信设备正常运行。
关键词:电磁环境;超短波;通信技术;干扰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通信技术交往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信息安全,我们必须改进超短波通信技术,以避免因复杂的外部电磁环境而造成干扰,这种干扰可能危及信号的接收并阻碍通信。
一、超短波通信质量的影响因素1.距离因素。
超短波通信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地面通信,而且广泛应用于空间通信。
由于超短波通信传输和发射功率方面的限制,对通信范围产生了重大影响。
所以舰载电台和车载通信之间的无线电通讯几十千米,机载通信距离几百千米。
2.频段干扰。
超短波通信模式取决于所应用的频率范围,因此超短波通信具有较高的质量。
特别是在电磁干扰增加的移动通信环境中,多径衰落受到影响。
统计数据表明,环境受到电磁脉冲、民用电磁设施和环境的影响。
3.战术协同通信。
在协同演习或战争期间,各部队必须进行沟通和合作,这需要超短波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电磁环境是复杂的,电磁通信干扰。
一般来说,协同通信技术主要是指移动通信。
二、机载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干扰问题1.领道干扰。
这种干扰主要与两个相邻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干扰有关。
此问题通常主要发生在:接收机出现问题时,接收器选择信号相对较弱可能导致相邻信道之间的干扰。
相邻信道的频带非常宽,某些边频穿过对方频道通道,从而导致相邻通道之间的干涉,导致超短波通信导致不能正常接收。
超短波通信距离浅析

d 4 ( 2 R + h t ) × h t + √ ( 2 R + h r ) x h r ( 3 )
其 中: R为 地 球 的 曲 率 半 径 6 . 3 7 1 X
1 0 m, h r 、 h t 分 别为收 发 天线 离 地面 的 实际 高 度) 。 假设 : ht =hr =1 m, 则d 2 2 6 k m。
射, 通 常也 称 为 视 距 传 播 。 所 谓 视 距 传播 就 形 差 别 以 及 地 球 曲 率 半 径 等 , 这 些 因 素 和 示 , 电台的通信距离 : 是对那些 地波传播能 力很弱 , 天 波 又 基 本 其 它 一些 参 数 直 接 影 响 信 号的 场 强 和 覆 盖 不存在 的电波的传播方 式。 视 距 是 接 收 和 范 围 , 进 而影 响 超 短 波 通 信 距离 。 发射两 点之间处在可视 范围之 间, 能 互 相 2 . 3 其它影 响因素 ( 1 ) 电池 容 量 不 足 : 当电池 容 量 不 足时 , 功率 变 小 ; 严 重 时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 : 地面衰减大、 电 源 电 流不 能 正 常 提 供 , 无天波 , 信号 基 本 上 按 直 线 传 播 ; 其 频 率 传 发 射 信 噪 比变 小 , 误 码 率 变高 , 影 响正 常 通
对于在公式( 1 ) 得出的通信距离以 内,
通 信 系 统 能 否 有 效 工作 , 主 要 取 决 于 系统
输特性 上与短波有很 大差别 , 由于 频 率 较 信 。 接 收 设 备 的 接 收 功率 能 否 满 足 系 统 正 常工 高, 发 射 的 天 波 一 般 将 穿 透 电 离 层 射 向 太 ( 2 ) 天 线 不 匹配 : 天 线 的 频 段 和 机 器 频 作 的最低要求 。 接 收 系统 的 接 收 功 率 可 用 空, 而 不 能被 电离 层 反 射 回地 面 , 所 以 主 要 段 不 一 致或 天 线 阻抗 不 匹配 时 , 均 会 严 重 以下式表示 : 依 靠 空 间直 射 波 传 播 ( 只 有 有 限 的 绕 射 能 影 响超 短 波 的 通 信 距 离 。 P r = P t ( h 1 h 2 / d 2 ) 2 g r g t ( W) ( 4 ) 力) 。 像 光线一样 , 传 播 距 离 不 仅 受 视 距 的 式中: P t 为发 射功率 ( w) ; g r 为 接 收天 线 限制 , 还 要 受 高 山和 高 大 建 筑 物 的 影 响 。 用 3 超短波通信 距离的工程估算 增益 ; g t 为 发射 天线 增益 ; h1 =( ht 2 +h 0 2 ) 1 / 于地 面 通 信 时 : 如架 设 几 百 米 高 的 电视 塔 , 超 短 波 的 通 信 距 离 决 定 于 天 线 的 增 2 , h 2 = ( h r 2 + h 0 2 ) l / 2 天线 高度 ( m) { h r 、 h t 为 服 务 半 径 最 大 也 只能 达 l 5 0 k m左 右 。 要 想 益 、 高度, 发 射 机 输 出 功率 、 接 收机 灵敏 度 、 分别为收发天线的实际高度 ; h0 为 最 小 有 传播的更远 , 就 必 须 依 靠 中继 站 转 发 或 者 电 磁 环 境 及 有 无障 碍 物 等 因素 影 响 。 下 面 效天线高度 , 在3 0 O M Hz 以 上通 常 可 以 忽 将 其 发 射 天 线 和 接 受 天 线 都 架 设 的 足 够 我们 通 过 一 些 公 式 可 以 大 致算 出预 定 通 信 略。 根 据 发射 功 率 的 大 小 计 算 出 来 的 接 收 高; 而 用 于 空 地通 信 时 : 由于 电台 和 天线 随 系 统 的 通 信 距 离 。 功率的数 值即可计算出传播衰耗 。 此 种 衰 飞机 的 高度 升 高 而升 高 , 受地 物 影 响 较 小 , 本 质 上 超 短 波 频 段 的 无 线 传 输 属 于 视 耗 可 以 理 解 为是 由于 辐射 能量 的扩 散 引起 距 传 输 , 在 理 想 情 况 下 ( 即 : 发 射 机 功 率 足 可 以 传 播 的 更远 。 的衰耗 , 而 不 是 由 于受 到 阻抗 、 反射 、 折射 、 够大 , 接 收 机 灵 敏 度 足够 高 , 视 野 开 阔无 障 绕射、 吸 收等 原 因 而产 生 的 衰 耗 , 工 程上 此 2 影 响超短 波通信距 离的因素 碍物 、 山地 丘 陵等 地 理 因素 的 影 响 ) 其 传 输 类 衰 耗 可 用 下式 计 算 后 得 到 。 影 响超 短 波 通 信 距 离 和 效 果 的 因 素 有 极 限 距 离 可 以 用 下 面 的 公 式表 示 : L ( d b ) : 3 2 . 4 5 + 2 0 l g d ( k m) + 2 0 l 1 0 × ( √ | i 2 f + √ 厅 r ) ( m )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1. 引言1.1 超短波通信技术简介超短波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超短波频段进行通信的技术,通常工作在300MHz至3GHz的频段范围内。
超短波通信技术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雷达系统、遥控系统等领域。
超短波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息,实现远距离的通信连接。
它在通信速率和传输距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超短波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干扰的处理。
在通信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源的影响,这不仅影响了通信质量,还可能导致通信中断。
对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对超短波通信技术中的常见干扰源、干扰类型、干扰检测方法、干扰处理措施和抗干扰技术进行详细探讨。
2. 正文2.1 常见干扰源超短波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
了解常见的干扰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这些干扰,保障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常见的干扰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大气干扰:大气层中的电离层扰动、电磁辐射等因素会对超短波通信信号的传输造成影响;2. 电磁干扰:电力线、电器设备、雷电等都可能产生电磁辐射干扰,影响通信信号的传输和接收;3. 人为干扰:包括无线电干扰、频谱浪费、设备故障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干扰;4. 天气干扰:如风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通信干扰。
通过对常见干扰源的了解,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干扰处理措施,提高通信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干扰类型、干扰检测方法、干扰处理措施以及抗干扰技术,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超短波通信技术中干扰问题的解决办法。
2.2 干扰类型干扰类型主要包括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两种类型。
39-机载超短波通信常见电磁干扰及对策分析

( 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 ) 电路或 PLL + DDS 电路产 生, 因此 PLL 电路时钟信号的倍频次数、 DDS 的截 止频率选择、 VCO( 压控振荡器 ) 的相噪都是产生杂 散辐射的重要原因。尽管杂散辐射中高次谐波都会 被低通滤波器滤除 , 但由于低次谐波频率的分量信 号较强, 容易形成干扰, 同时其信号强度也受滤波器 的特性影响。 2 .1 . 2 发射机噪声 发射机的边带噪声存在于发射机载波两侧, 而 且噪声频谱很宽, 可能在数兆赫范围内对邻近的接 收机产生干扰。发射机的边带噪声的大小主要取决 于发射机振荡器的纯度 ( 信噪比 )、 倍频次数、 调制 电路的噪声以及电源波动等引起的噪声 , 并且发射 机辐射功率越大, 产生的噪声也越大。 在超短波通信中 , 对通信性能影响较大的是发 射机发生的 远端宽带噪声 , 如 VCO 产生的相 位噪 声。这种依附于载频的发射机噪声, 由于频段很宽, 很容易进入附近工作的接收机频段内 , 使接收机信 噪比下降 , 尤其当几个频率邻近的发射机噪声谱叠 加时 , 对接收机的影响就更为严重。 2 .1 . 3 接收机寄生响应 接收机寄生响应是指超外差式接收机除接收有 用信号以外, 收到由于组合频率所产生的无用频率 信号的现象。这种组合频率干扰的通式可以写成 : fk = pfo qf s ( 2) 式中 , p 和 q 为任意正整数, 它们分别代表本振频率 ( fo )和有用信号频率 ( fs )的谐波次数。 显然 , 只要满足式 ( 3) , 组合频率 f k 的干扰信号 就能进入中频放大器, 产生干扰。 fk = pf o qf s fi ( 3) 另外 , 如果接收机前端电路的选择性不好, 本振 信号的谐波信号同样可以与干扰信号混频, 产生接 近中频频率的组合干扰频率。 2 .1 . 4 接收机选择性不佳引起的干扰 接收机选择性通常是指接收机从各种信号和干 扰中选出所需信号 ( 或衰减不需要的信号 ) 的能力。 单位用分贝 ( dB )表示 , dB 数越高 , 选择性越好。如 果接收机前端电路的选择性不够好 , 会带来对邻道 干扰抑制不强的问题。邻道干扰是指工作在高于或 低于工作频率的相邻信道的超短波电台信号对本接 收机有用信号造成的干扰, 如电台常见的交叉调制 干扰问题。邻道干扰的大小与接收机中频滤波器的 阻带衰减特性有很大关系。通常用邻道抑制比 ( 单
浅析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浅析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
何凡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10
摘 要 飞行中地空通信的主要方式是超短波通信,在该种方式下,空中管制员会使用电台向飞行员传递指令内 容,同时知悉飞机的现状信息。飞行员根据自身接收到的指令信息内容,及时改变飞机的飞行状态和参数,从而获 得准确的飞行数据。这种通信方式的安全可靠性会直接影响到飞行员自身是否安全、飞行过程是否安全、国家财产 是否得到安全性保障。如果该种通信方式只使用一个电台,并将其作用范围尽可能扩大,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将会减少设备的使用数量,以此不仅能帮助相关部门节约设备购置成本,还避免了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多次切 换电台的问题。 关键词 超短波;通信距离;影响因素
有超短波信号的频率范围在30MHz~300MHz之内,才隶属于
视距传播方式。考虑到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突出的地表面
会影响电磁波的传播,因而,视野所及的最远距离,便是通信
的最远距离。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在于:地面会造成较大的衰
减、信号的传播方式基本为直线形;传播频率的传输特性同短
波间存在较大差异,碍于其具有较高的频率,所发射出的天波
通常会穿过电离层,直射太空,却并不能借由电离层反射回地
面,所以,这种传播方式主要借助空间直射波传播。并且,这 种传播方式类似于光线,传播距离不仅会受到视距的影响,还 会受到地面障碍物的限制。比如,该传播方式用于地面通信 时,即便架设了高度高达几百米的电视塔,最远的服务半径也 只能达到150km左右,若想扩大服务半径,则需借助中继站进 行转发或提高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高度;当其用于天空通信 时,考虑到电台和天线的高度都会随着飞机增高而增高,受到 的地物影响较小,因此,传播距离将会得以增加[3]。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短波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通信手段。
超短波通信技术以其高效率、高速度和高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军事通信、航空航天、无线电广播等。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超短波通信技术也面临着各种干扰因素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超短波通信技术中常见的干扰及其处理措施,本文将从超短波通信技术的概述开始,逐步分析常见干扰因素,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通过实用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超短波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结合总结回顾和展望未来,可以更好地把握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2000字】2. 正文2.1 超短波通信技术概述超短波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超短波频段进行通信的技术,其频率范围在300MHz到3GHz之间。
这种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穿透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军事通信、广播电视、无线电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短波通信技术利用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信息传输,其传输范围受限于大气层的折射情况。
在通信过程中,发射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发送,接收端接收到电磁波后再将其转换为信息信号。
这种通信方式能够实现远距离传输,并且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通信质量。
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超短波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超短波通信技术将会更加普及和成熟,为人们的通信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效益。
2.2 常见干扰因素分析超短波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因素影响,影响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常见的干扰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天气干扰:气象条件不稳定时,如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会导致大气电离程度的变化,影响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特别是在雷电频繁的雷暴天气中,容易引起信号中断和噪音干扰。
海上超短波通信距离分析

海上超短波通信距离分析海上超短波通信是船舶通信中最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其具有通信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有效的保障了海上通信的顺畅性。
但是,由于不同频率的海上超短波通信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其通信距离会有所差别,因此,在使用海上超短波通信时,需要对其通信距离进行分析。
在海上超短波通信中,不同频率的电波具有不同的传播距离。
一般而言,频率越高,波长越短,传播距离也就越短。
以海上通信中常用的海事电台为例,其分别包括了LF、MF、HF、VHF和UHF等多种频率段,其通信距离如下:1. LF频率段:通常在30kHz-300kHz之间,适用于近海和岸边通信,其通信距离在100-300海里之间。
2. MF频率段:通常在300kHz-3000kHz之间,适用于一些较远的通信,其通信距离在300-1000海里之间。
3. HF频率段:通常在3MHz-30MHz之间,是最常用的频段之一,适用于中远距离通信,其通信距离在1000-3000海里之间。
4. VHF频率段:通常在30MHz-300MHz之间,适用于近距离的通信,其通信距离在30海里左右。
5. UHF频率段:通常在300MHz-3GHz之间,适用于短距离的通信,其通信距离在10海里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通信距离只是估算值,在具体的通信中,风浪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也会对通信距离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使用海上超短波通信时,需要进行不同频率段的测试,以确定其具体的通信距离。
在进行海上超短波通信时,还需要注意到信号衰减的问题。
随着距离的增加,海上超短波的信号强度会逐渐下降,直到无法接收。
因此,在长距离通信时,需要注意信号强度的检测和增强,以保证通信的质量。
总之,海上超短波通信是保证海上通信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对不同频率段的通信距离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通信频率和通信距离,以保证海上通信的成功和顺畅。
在实际使用海上超短波通信时,需要对不同频率段的通信距离进行分析。
超短波通信距离探讨

2 超 短 波通信 的 系统构 成
主要是说通信的外部环境 , 比如说通信 的路径、 有无高大建筑、
・
通信观察
超短波通信距离探讨
王 旭 宋 龙 董志远( 中国 人民 解放军 9 5 9 3 7 部队, 辽宁 阜 新 1 2 3 1 0 0 )
摘 要: 超 短波传播 ( u l t r a — s h o r t w a v e p r o p a g a t i o n ) , 波长 为1 0 ~ 1 米( 相 应频率为3 0 ~ 3 O 0 兆赫) 的电波经 电离层的传播 。 超短 波 电离 层 传 播有散 射传播 和透 射传播 两种主要 形式。 本 文主要 围绕其通信 距 离以及影 响其通信距 离的几个 因素展 开讨论 。
如森林 、 大 山)、 电磁干扰 以及天气等等 , 超 短波 通信系统 由终端站和 中继站组成 。 终端站装有发射 是否有天然 的屏障 ( 这些 因素直接 影响超短波通信 的距离 。 它是由于 建筑物、小山 机、 接收 机、 载 波终端机和 天线 。 中继 站则仅有通达两个方 向 的发射机和接收机 , 以及相应 的天线 。
在超短波通信 过程中, 通信距 离与这三者正相关。 即发射机 用 于导航 、 电视 、 调频广播 、 雷达 、 电离层散 射通信 、 固定和移 说 ,
1 超短 波 的传播 特 性
干扰性 以及辐射 等因素。 如果输出设备, 也就是发射机 相对其他通信 方式而 言, 超短波通信 有它显著的特点: 超 用寿命、 接 收设备的灵敏度 越高, 那么其通信距离也就越远。 短波通信利用视 距传 播方式, 比短波天波传播方式稳定性高 , 功率一定, 发信 机之 间的距离增加而减 弱。 这是 一种 连 受季节和昼夜变化 的影响小; 天线可用尺寸小、 结构简单、 增益 无 线电波随着收、 可 以预测 的损耗 , 它与 接、 发信机天 线的高度、 频率 、 大 较高的定向天 线。 这 样, 可用功率较小 的发射机 ; 频率较 高, 频 续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
作者:由迪袁春娟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02期
摘要:超短波通信是航空通信中最重要的通信手段,而其通信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到地空通信效果。
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通信效果不佳、通信距离近的问题,并且某些科目又要求满足一定通信距离要求。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得到合理的距离估算方法。
指导实际工作,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解决工作中通信距离近的实际问题,从而为飞行提供优质、可靠的通信保障奠定基础。
关键词:超短波通信;距离;因素
超短波通信是飞行中地空通信最重要的方式。
管制员利用电台对飞行员发送指令,实时了解飞机的工作状态、位置及完成飞行科目的进程,飞行员根据所接收指令,及时更改飛机飞行状态、飞行参数,确保飞行数据的准确性。
此通信方式的安全可靠直接关系着飞行的安全,飞行员的安全,国家财产的安全。
如果能尽可能将一部电台的作用距离发挥到最大,那将减少一定数量的设备,同时避免了飞行过程中来回切换电台的麻烦。
1 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分析
在日常飞行工作中,对超短波通信效果及距离往往通过声音质量主观的评价来衡量。
而声音的质量与超短波通信距离也有参考标准。
由此可见,通信效果的好与坏和通信的距离长短成一定的反比例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通信距离。
通信距离不仅取决于发信机功率的大小、天线的增益,天线的有效高度,而且还与要求的话音质量、收信机灵敏度、电波传播等有关。
下面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1.1 超短波通信为视距传播
“当收、发天线架设高度较高(远大于波长),电磁波直接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点,就称为视距传播。
”超短波信号频率在30~300MHz,属于视距传播方式。
由于地球是球体,突起的地表面会阻挡电磁波,因此,视线能到达的最大距离也就是通信的最大距离。
1.2 场强因素的影响
通信距离还受到通信中的传播损耗、地面电台发射功率及调制度、接收电台的灵敏度、天线的增益等因素的影响。
1.3 大气折射的影响
大气是不均匀的,对电波的传播轨迹会产生影响,所以,超短波传播所能到达的最大距离应修正为:
1.4 气候的影响
气候的变化对超短波通信距离也有较大影响。
在通信距离近的地方,场强比较强,这种情况不易被察觉,而在通信距离远的地方,由于场强比较弱,通信效果有着明显的下降。
在通信距离远的地方,由于场强比较弱,较易被察觉。
1.5 飞机天线的位置
实际飞行中,经常遇到飞机在转弯或做机动动作时,会经历短时的通信断续或中断,改为平飞以后,通信恢复正常。
这是因为,接收天线的安装位置决定了电台通信的方向性,非平飞状态时,容易受飞机自身的阻挡,使信号减弱或中断。
由此可见,通信距离还受到飞机接收天线位置的影响。
综上所述,超短波通信距离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发射机功率及调制度;
(2)接收机灵敏度;
(3)元器件损耗及增益;
(4)天线遮挡情况;
(5)飞行器的高度及天线位置;
(6)地面天线架设高度;
(7)地球曲率半径及突起物;
(8)大气折射率。
2 提高超短波通信距离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提高超短波通信距离的有效措施。
(1)适当提高地面发射机的功率及调制度,减少射频元器件的损耗,提高天线的增益或采用定向辐射,保证地面有足够的能量辐射出去,接收点具有足够的场强;
(2)合理布置飞机超短波接收天线的位置,避免自身的遮挡,同时也减少射频元器件的损耗,提高接收机灵敏度;
(3)应尽量利用地形、地物把地面天线适当架高,飞机飞行的高度越高越好,避免受到地面及突起物的遮挡,同时也可以减少实际空间的损耗,从而保证接收点一定的场强,避免由于损耗导致的通信距离降低;
(4)日常工作中,总结并分析大气折射及气候对通信距离的有益及有害的影响,有效利用与规避。
3 结语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超短波通信距离近的问题,重点分析并总结了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的若干因素,包括了视距传播、能量损耗、大气折射、气候条件、天线位置等。
并根据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与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措施,对提高超短波的通信距离起到显著效果,将为飞行提供优质、可靠的地空通信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家荣,吴洁明.超短波航空通信信号覆盖的算法分析[J].空中交通管理,2009,(6).
[2]金辽.提高超短波地空通信作用距离的探讨[J].民航飞行与安全,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