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超短波通信的互调干扰分析
浅谈甚高频通信互调干扰分析及抗干扰措施

的提高各个发射机之间的耦合损耗 在选用天线的时候适当 的增加不同天线之间的空间距离避免它们出现不必要的干 扰 在具体的改善方法上通常可以考虑选择使用隔离器来降 低干扰的最终影响 其次技术人员还可以考虑优化发射机末 级功放的性能 这样以后发射机的线性动态范围就能够显著 的增加对于抗干扰的效果也有显著的提升 最后技术人员 还应该注重共用天线系统的建设 在各个发射机接入共用天 线系统的时候要做好各个接入口的抗干扰措施增加接口距 离并安装单向隔离器等 这样以后共用天线系统就能够发 挥相应的职能不会产生太多的干扰
一甚高频通信互调频率分析 在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地面通信的信道也得 到了显著的拓展但同时各个信道之间的干扰也比较严重对 于航空指挥与航道飞行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因此如果通信频率选择出现问题那么就很有可能会产生互调 干扰影响了有用信号的传播 特别是在甚高频通信体系中的 共用天线系统中互调干扰的情况显得更为严重 而要想避免 这些干扰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够合理分配各个信道的频率发 挥共用天线系统的价值最终能够保证各个信道的信号可以顺 畅的传播出去 因此在构建甚高频通信体系的时候相关技术 人员还应该针对各个信道进行频率的计算通过相应的数学模 型来分析各个信道发生的互调干扰并且能够在源头上解决在 这些干扰 而就从互调干扰出现的具体成因来看主要在发射 机和接收机方面 因此对于具体抗干扰策略的制定也应该从 这两个方面入手 二甚高频通信互调干扰的成因分析 $ 一% 发射机互调的影响 发射机产生的互调干扰主要是因为较多的发射信号同时 出现在一个发射机中最终产生了一些不符合系统运作的频率 组合 而这些频率组合往往很难被接收机所解读最终使得通 信传播变成了无效传播 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射机所产生的互 调干扰主要是因为各个发射源头相互干扰而出现的 即不同 的发射信号相互影响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频率信号而形成的 新频率信号则无法在系统中进行正常的传播同时也会造成信 息的丢失 $ 二% 接收机互调的产生 接收机产生的互调干扰主要是指在同一时间区间内有多 个非常强的频率信号进入到接收机中 这个时候在接收机自 身前端非线性电路的影响下就会出现互调干扰影响了接收机 的正常工作使得原本接收到的各个信号很难发挥相应的作 用 不仅如此长期处于这种情况接收机的性能也会出现显 著的下降影响了后续的使用 三甚高频通信互调的抗干扰措施 $ 一% 发射机互调的改善 针对发射机互调干扰的出现成因技术人员应该从多个角 度来改善发射机互调干扰的情况 首先技术人员应该尽可能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摘要】本文从超短波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和常见的干扰对通信技术的影响入手,分析了电磁干扰、多径传播干扰、频率选择性衰落和随机噪声干扰对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影响。
针对这些干扰,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采用天线技术、多径传播估计和校正技术、信道估计和均衡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
结论部分探讨了超短波通信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以及干扰处理在提高通信质量中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超短波通信技术中常见的干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短波通信技术、干扰、电磁干扰、多径传播干扰、频率选择性衰落、随机噪声干扰、处理措施、通信质量、干扰处理、应用前景。
1. 引言1.1 超短波通信技术的重要性超短波通信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其波长短、频率高,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高密度的通信连接,适用于各种移动通信场景。
在今天的智能手机、移动通信设备等设备中,大多采用超短波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以实现快速可靠的通信连接。
超短波通信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雷达、导航、遥感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超短波通信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信号传输和接收,为各种应用提供了可靠的通信支持。
特别是在军事领域,超短波通信技术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保障了战场上的通信指挥和作战部署。
超短波通信技术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超短波通信技术将会在未来的通信领域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常见的干扰对通信技术的影响常见的干扰对通信技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信质量的下降与通信稳定性的降低。
电磁干扰会导致接收信号强度减弱,信噪比降低,从而影响通信质量,甚至导致通信中断。
多径传播干扰会造成接收端收到多个经过不同路径传播的信号,导致信号叠加混淆,难以正确解码。
频率选择性衰落会导致特定频率处的信号受到严重影响,造成通信质量波动。
超短波通信系统干扰问题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超短波通信系统干扰问题分析及其应对策略超短波通信系统作为一种传输速度快、信号传输稳定可靠的通信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公共安全、铁路、气象、军事等。
然而,随着通信设备的增多,超短波通信系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干扰问题。
本文将分析超短波通信系统干扰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超短波通信系统干扰问题1.电磁干扰由于超短波通信系统的频率在300MHz-3GHz之间,这个频段被许多电子设备使用,如电视、微波炉、雷达、商业广播等,它们发出的电磁波会对超短波通信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影响,影响通信效果。
2.天气干扰超短波通信系统的天线必须直接对准接收位置,如果有天气干扰就会影响信号的传输。
在雷暴、大雨、雾、雪等恶劣天气下,电离层中的天空波会受到天气条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信号的传输。
3.建筑物遮挡超短波通信系统需要采用室外设备,如天线、转发器等,但这些设备往往会被建筑物、山、树等遮挡,导致信号衰减或者完全丧失,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二、超短波通信系统应对策略1.调整工作频率超短波通信系统可以通过调整频率的方式避免或减少电磁干扰,但这需要进行其他联络系统,因为在使用频率带时必须遵循特定规定和协议。
2.选择合适的天线应该选择最适合工作环境的合适天线。
在建筑物中,可以采用高分辨率天线,而在山区或多树林的地区,可以采用大方向天线,以避免遮挡。
3.加强通信安全加强通信系统安全是应对干扰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
可以采用加密技术、访问密码、密钥管理等安全措施,防止外部入侵和非法盗窃信息。
4.增强设备防护加强设备的防护工作可有效减少天气因素对通信设备的影响。
可以采用防水工艺和耐用的防水材料,对设备进行外壳加固和防雨处理,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5.有效维护设备保持设备干净、整洁、工作正常是有效应对干扰问题的另一项重要措施。
可以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修复设备故障,以保证通信系统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综上所述,随着超短波通信系统的不断应用,干扰问题日益突出。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摘要】超短波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影响其通信效果。
本文首先介绍了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意义。
然后分析了超短波通信技术中常见的干扰因素,包括天气、电磁干扰、人为干扰等。
接着针对这些干扰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改进系统设计、增加信号处理能力、优化天线设置等。
最后总结了对超短波通信技术干扰及处理措施的研究,指出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超短波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超短波通信技术中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超短波通信技术、干扰、处理措施、引言、常见干扰、结论。
1. 引言1.1 引言本文将从常见干扰和处理措施两个方面对超短波通信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分析超短波通信技术常见的干扰类型,包括电磁干扰、天气干扰、人为干扰等。
然后,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处理措施,如频率滤波、功率控制、天线优化等,来解决这些干扰问题。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超短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为其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超短波通信技术中常见的干扰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促进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正文2.1 常见干扰正文:超短波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影响其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1. 大气电干扰大气电干扰是超短波通信中常见的干扰之一,主要是由于天气变化、电离层异常等原因导致的。
这种干扰会使信号传输受阻或失真,严重影响通信效果。
处理方法包括调整天线方向、增加天线增益、使用滤波器等。
2.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超短波通信中较为常见的干扰源,主要来自其他电子设备、雷电等。
航空超短波通信的互调干扰分析

工 程 技 术1 引言无线电干扰是指在无线电通信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发射、辐射、感应或组合源所产生的电磁能量,对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正常接收产生影响或对无线电通信所需接收信号的正常接收产生影响的过程。
这种通过直接耦合或间接耦合方式进入接收设备信道或系统的电磁能量,可以导致无线电通信性能下降,质量恶化,甚至会阻断通信。
无线电干扰通常分为互调干扰、同信道干扰、邻道干扰、带外干扰、杂散辐射干扰、阻塞干扰和来自非无线电设备的干扰这七大类。
其中,互调干扰是无线电通信中最严重的干扰之一。
互调干扰是指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频率信号同时输入收、发信机时,由于电路的非线性而产生第三个频率f0,当f恰好落入某个电台的工作频段中,则该台将受到干扰。
互调干扰不仅影响通话质量,严重的时候会造成信号严重失真,致使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与飞行人员通话困难甚至联络不上,严重干扰地空指挥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
互调干扰还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当发射机调试好以后,它的工作频率是处在输出电路的最佳谐振点上,这时候电路电流最小,但是互调干扰信号使工作电路失谐,电流增大,元器件发热严重,大大增加发射机的故障,影响飞行安全。
2 互调干扰形成的机理和分类2.1互调干扰形成的机理任何一个线性系统都存在非线性系数。
三阶互调是指当两个信号或多个信号在一个线性系统中,由于非线性因素存在使一个信号的二次谐波与另一个信号的基波产生差拍(混频)后所产生的寄生信号。
比如f1的二次谐波是2f1,它与f2产生了寄生信号2f1-f2。
由于一个信号是二次谐波(二阶信号),另一个信号是基波信号(一阶信号),它们俩合成为三阶信号,其中2f1-f2被称为三阶互调信号,它是在调制过程中产生的,又因为是这两个信号的相互调制而产生差拍信号,所以这个新产生的信号称为三阶互调失真信号。
产生这个信号的过程称为三阶互调失真。
由于f1、f2信号一般比较接近,也造成2f1-f2、2f2-f1与原来的基带信号f1、f2比较接近,这样会干扰到原来的基带信号f 1、f2,这就是三阶互调干扰。
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分析

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技术是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超短波无线电通信在军事、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无线电频谱资源有限,频谱资源之间的干扰问题一直是制约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实际通信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如天气条件变化、信号传输距离远近、周围环境电磁波干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通信中断。
如何有效抵抗各种干扰,提高超短波无线电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就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抗干扰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原理和特点,为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本文将对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的深入探究,挖掘其潜在的优势和局限性,为提高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通过分析和总结抗干扰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为未来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对现有抗干扰技术进行系统性整理和评估,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抗干扰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更好地了解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为未来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和商业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超短波无线电通信进行电话通话、数据传输等各种通信活动。
由于各种原因,如自然干扰、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超短波无线电通信往往会受到干扰。
研究抗干扰技术在超短波无线电通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抗干扰技术能够提高通信质量,保障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通信活动的顺利进行。
抗干扰技术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使其在复杂的通信环境中仍能正常工作。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摘要】超短波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
本文从电磁干扰、多径传播干扰、天气环境干扰、人为操作干扰以及频谱资源竞争干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电磁干扰可通过合理布局天线和增强抗干扰能力来解决,多径传播干扰可采用相位补偿和接收端处理等方法,天气环境干扰需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人为操作干扰要引起重视,频谱资源竞争干扰需要加强管理和规划。
总结了处理这些干扰的重要性,并展望了超短波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应对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干扰问题,推动其在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超短波通信技术、干扰、处理措施、电磁干扰、多径传播干扰、天气环境干扰、人为操作干扰、频谱资源竞争干扰、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超短波通信技术超短波通信技术是一种在通信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其波长较短,频率较高,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在超短波通信技术中,无线电波通过大气传播,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并且可以传输音频、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
由于超短波通信技术在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超短波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信道占用率,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多用户同时通信的场景。
由于其频率较高,传输距离相对较短,因此在城市和密集人口区域的通信中更具优势。
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通信领域的创新,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短波通信技术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率。
1.2 概述常见干扰情况在超短波通信技术中,常见的干扰情况包括电磁干扰、多径传播干扰、天气环境干扰、人为操作干扰和频谱资源竞争干扰。
电磁干扰是指来自各种电磁设备、无线电设备或其他电磁源的干扰。
这种干扰可能导致通信信号的受损或丢失。
多径传播干扰是由信号经过多条不同路径传播而造成的相位变化或信号叠加现象,影响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对航空超短波通信的互调干扰问题研究

对航空超短波通信的互调干扰问题研究作者:曾星星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8期引言:无线电干扰是指在实际的无线电通信过程中,由一种或者多种进行发射、感应或者辐射所产生的电磁能量,对无线电系统的正常工作产生干扰,进而影响其信号的接收,阻断通信。
现阶段,无线电干扰主要包括邻道干扰、同信道干扰、互调干扰、杂散辐射干扰、带外干扰、非无线电设备干扰以及阻塞干扰等。
一、航空超短波互调干扰的分类分析现阶段,人们将航空超短波互调干扰主要分为三类:1.1 发射机互调干扰主要是指在实际的信道发射信号过程中,其信号耦合到型号发射机末端位置,导致功放电路与发射信号产生新频率组合,并随着信号一同发射,进而影响信号接收机。
1.2 外部引起的互调干扰在实际的信号发射过程中,受设备自身的影响,如,连接不佳、接触不良等,导致信号受电场影响,产生互调干扰。
1.3 接收机互调干扰受接收机前端的电路影响,在实际的信号接收时由于变频器的非线性因素,导致互调频率的出现,造成干扰。
二、航空超短波互调干扰形成原因分析实际上,任何一个线性系统都存在非线性系数,在线性系统中,当存在两个信号或者多个信号同时存在时,出现三阶互调,并且受非线性系数的影响,促使某一信号的二次谐波与其它信号的基波发生混频后,产生寄生信号。
例如,以某一信号为例,信号f1 产生二次谐波,标记为2f1,与另一信号f2 发生混频产生寄生信号2f1-f2, 由于两个信号一个为基波,属于一阶信号,另一个为谐波,属于二阶信号,经过合成产生三阶信号,称为三阶互调信号,其产生的过程被称为三阶互调失真过程。
受原本的信号f1 f2 影响,二者之间的距离较短,导致2f2-f1 2f1-f2 与原信号距离较近,并对其产生严重的干扰影响,形成互调干扰影响[1]。
三、减少航空超短波互调干扰的有效措施分析实际上,航空超短波的互调干扰产生必须具备三部分重要条件:第一部分,在非线性的电路中;第二部分,干扰信号可以进入到非线性电路中;第三部分,接收机的工作频率与实际的互调频率相等。
论文:浅议超短波通信系统抗干扰问题

110342 通信学论文浅议超短波通信系统抗干扰问题超短波通信作为国际上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具有数量多、装备规模大的特征,尤其在军队作战的指挥中应用较为广泛,超短波通信在其设备的设计上较为简单,具有抗毁性和远程通信的功能。
但面临日趋复杂的电磁环境,超短波通信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因此,如何解决超短波干扰问题已经成为电子行业最为紧迫的事情。
1 常见的超短波通信干扰问题1.邻道干扰邻道干扰问题是超短波通信干扰问题之一,它的干扰源产生于相邻两个频道,在当前超短波通信的应用现状来看,超短波通信系统在VHF、UHF等电台的应用十分广泛,两个电台之间的有效距离为25KHZ【1】,电台之间跳频道的通常有较宽的频谱,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跳频信号中是含有一定数量的边频量的。
在频波信号的传输过程中,跳频信号中含有的边频信号会落入邻道接收器的频道中,进而产生较强的邻道干扰现象。
2.噪声干扰噪声干扰问题产生于超短波通信系统中的发信机,噪声干扰源主要以载频为核心,通过对其他收信机产生数十千到数兆赫频率范围的载频干扰,影响正常的通信运行,噪声干扰的大小主要由调制器及新频器的工作决定。
3.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一般是由超短波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通道引起,具体是由信号传输通道中非线性传输线路产生。
通信信号在超短波通信传输过程中,若频率不同的几个信号同时加入一个非线性线路,传输的频率将形成组合模式,多种频率传输之下的互调干扰问题便产生,超短波通信系统通常有三种情况的互调干扰,即接收机互调、发射机互调及由电缆、天线等由于接地不良造成的互调干扰。
其中,由电缆、天线等由于接地不良造成的互调干扰影响通常不大,但在具体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本文着重探讨前两种互调干扰。
接收机互调干扰是因为几个信号同时进入接收机,受接收机混频器非线性作用的影响而产生的干扰问题。
发射机互调干扰是由于经由天线传输的信号与发射信号之间产生的相互调制。
4.阻塞干扰阻塞干扰主要由于超短波通信系统的发射系统中带外射过高以及接收机位置原因所致。
分析复杂电磁环境下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应对办法

分析复杂电磁环境下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应对办法发布时间:2023-01-04T05:45:20.85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17期作者:王亚军[导读] 近年来,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和人类生活的易用性。
超短波通信对于受外部电磁干扰影响的复杂电磁条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通信设备正常运行。
王亚军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宝鸡 721000摘要:近年来,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和人类生活的易用性。
超短波通信对于受外部电磁干扰影响的复杂电磁条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通信设备正常运行。
关键词:电磁环境;超短波;通信技术;干扰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通信技术交往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信息安全,我们必须改进超短波通信技术,以避免因复杂的外部电磁环境而造成干扰,这种干扰可能危及信号的接收并阻碍通信。
一、超短波通信质量的影响因素1.距离因素。
超短波通信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地面通信,而且广泛应用于空间通信。
由于超短波通信传输和发射功率方面的限制,对通信范围产生了重大影响。
所以舰载电台和车载通信之间的无线电通讯几十千米,机载通信距离几百千米。
2.频段干扰。
超短波通信模式取决于所应用的频率范围,因此超短波通信具有较高的质量。
特别是在电磁干扰增加的移动通信环境中,多径衰落受到影响。
统计数据表明,环境受到电磁脉冲、民用电磁设施和环境的影响。
3.战术协同通信。
在协同演习或战争期间,各部队必须进行沟通和合作,这需要超短波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电磁环境是复杂的,电磁通信干扰。
一般来说,协同通信技术主要是指移动通信。
二、机载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干扰问题1.领道干扰。
这种干扰主要与两个相邻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干扰有关。
此问题通常主要发生在:接收机出现问题时,接收器选择信号相对较弱可能导致相邻信道之间的干扰。
相邻信道的频带非常宽,某些边频穿过对方频道通道,从而导致相邻通道之间的干涉,导致超短波通信导致不能正常接收。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超短波通信技术是一种高频电磁波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雷达和卫星通信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超短波通信技术往往会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影响通信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常见的干扰类型和处理措施两个方面,对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干扰及处理进行浅析。
一、常见的干扰类型1.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超短波通信中常见的干扰类型,主要来自于工业设备、电力线、电气设备和其他通信设备等。
这些设备会发出大量的电磁波,对超短波通信信号产生干扰。
电磁干扰会使超短波通信中的信号受到衰减、失真和错位等影响,从而影响通信的稳定性和质量。
2. 天气干扰天气因素也会对超短波通信产生干扰。
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雷雨、大雾、雪暴等,大气层中的水汽和离子等物质会对电磁波的传播产生影响,导致超短波通信信号的衰减和散射,使通信质量下降甚至中断。
3. 人为干扰天体因素也会对超短波通信产生干扰。
太阳黑子活动、银河系中心的射电源等天体现象都可能对超短波通信产生影响。
在这些情况下,超短波通信信号会受到太阳射电和银河射电的干扰,影响通信的稳定性和质量。
二、处理措施1. 技术手段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抗干扰是超短波通信中常见的处理措施。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各种干扰信号,提高通信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采用自适应调制技术、频谱扩展技术和多天线技术等也可以有效降低干扰对通信的影响。
2. 天线优化天线是超短波通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线的选择和优化对抗干扰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定向天线、天线选择增益大的天线等优化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接收信号的品质,减小外界干扰对通信的影响。
3. 天气监测对于天气因素造成的干扰,可以通过天气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天气状况,并及时调整通信设备的工作频率和功率,以适应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通信环境。
4. 波束赋形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可以指向性地发送和接收信号,有效减小外界干扰的影响。
通过波束赋形技术,可以使通信设备更加灵活地选择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向和角度,提高通信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1. 引言1.1 超短波通信技术简介超短波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超短波频段进行通信的技术,通常工作在300MHz至3GHz的频段范围内。
超短波通信技术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雷达系统、遥控系统等领域。
超短波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息,实现远距离的通信连接。
它在通信速率和传输距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超短波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干扰的处理。
在通信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源的影响,这不仅影响了通信质量,还可能导致通信中断。
对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对超短波通信技术中的常见干扰源、干扰类型、干扰检测方法、干扰处理措施和抗干扰技术进行详细探讨。
2. 正文2.1 常见干扰源超短波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
了解常见的干扰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这些干扰,保障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常见的干扰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大气干扰:大气层中的电离层扰动、电磁辐射等因素会对超短波通信信号的传输造成影响;2. 电磁干扰:电力线、电器设备、雷电等都可能产生电磁辐射干扰,影响通信信号的传输和接收;3. 人为干扰:包括无线电干扰、频谱浪费、设备故障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干扰;4. 天气干扰:如风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通信干扰。
通过对常见干扰源的了解,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干扰处理措施,提高通信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干扰类型、干扰检测方法、干扰处理措施以及抗干扰技术,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超短波通信技术中干扰问题的解决办法。
2.2 干扰类型干扰类型主要包括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两种类型。
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分析

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介绍了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技术,然后对干扰源进行了分析,接着探讨了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案例,最后展望了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引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技术介绍、干扰源分析、抗干扰技术研究现状、抗干扰技术应用案例、抗干扰技术发展趋势、总结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干扰源、技术应用、发展趋势、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总结、展望、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干扰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抗干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有效提高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障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无线通信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超短波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对于提升通信效率、保障通信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对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高质量通信的需求,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1.2 研究意义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是当前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其在军事、民用、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干扰问题也日益突出。
干扰不仅会影响通信质量,还可能导致通信系统不稳定甚至瘫痪,对通信安全和可靠性构成威胁。
研究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干扰源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干扰的特点及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研究抗干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干扰形式和挑战。
抗干扰技术的应用案例可以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短波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通信手段。
超短波通信技术以其高效率、高速度和高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军事通信、航空航天、无线电广播等。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超短波通信技术也面临着各种干扰因素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超短波通信技术中常见的干扰及其处理措施,本文将从超短波通信技术的概述开始,逐步分析常见干扰因素,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通过实用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超短波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结合总结回顾和展望未来,可以更好地把握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2000字】2. 正文2.1 超短波通信技术概述超短波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超短波频段进行通信的技术,其频率范围在300MHz到3GHz之间。
这种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穿透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军事通信、广播电视、无线电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短波通信技术利用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信息传输,其传输范围受限于大气层的折射情况。
在通信过程中,发射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发送,接收端接收到电磁波后再将其转换为信息信号。
这种通信方式能够实现远距离传输,并且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通信质量。
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超短波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超短波通信技术将会更加普及和成熟,为人们的通信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效益。
2.2 常见干扰因素分析超短波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因素影响,影响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常见的干扰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天气干扰:气象条件不稳定时,如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会导致大气电离程度的变化,影响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特别是在雷电频繁的雷暴天气中,容易引起信号中断和噪音干扰。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超短波通信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和商业领域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它的频率范围在300MHz到3GHz之间,被广泛用于卫星通讯、航空通讯、海洋通讯等领域。
然而,在超短波通信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如下面所述,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
1. 天气干扰天气干扰是指由于大气成分、湿度、风速、气压等因素引起的传输介质发生改变所导致的干扰。
这种干扰通常表现为信号强度下降、调制失真、噪声增大等现象。
这种干扰的处理措施有:改进天线设计,提高天线增益和方向性;使用更高的发射功率;选择更合适的频率和极化方式。
2.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指电子设备、电力设施、雷电等电磁场源对超短波信号产生的干扰。
这种干扰通常表现为信号被扭曲、折射、衰减等现象,严重的会使通信无法进行。
这种干扰的处理措施有:对设备进行屏蔽,提高设备抗干扰能力;避开或减少强电磁场源;选择合适的频率和功率。
3. 频率交叉干扰频率交叉干扰是指在不同频段上的信号相互干扰。
这种干扰通常表现为当两个信道接受机在相邻的频带上工作时,一个频率的信号混在另一个频率上,造成互调干扰等问题。
这种干扰的处理措施有:增加频隔、使用选择性滤波器、改善调制方法、增加不同的偏移角度。
4. 人为干扰人为干扰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干扰。
例如:无意间使无线电发生多次一致性干扰。
这种干扰通常表现为误操作、加密错误、距离过远等问题。
处理措施有:加强人员培训、使用加密设备、根据特点选择合适的通讯设备。
总之,在应用超短波通信技术的过程中,干扰是 unavoidable的,合理地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超短波通信技术是一种高频率、高速率、高可靠性的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民用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
由于各种复杂的环境和外部干扰因素,超短波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影响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常见干扰及原因分析1.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指来自各种电子设备、电力设备、天线和大气电磁环境等,通过空间和导线传播到接收系统的干扰信号。
这种干扰主要来源于电力电磁设备、雷达、无线电发射机、无线局域网等设备,而导致干扰的原因主要有:设备工作不规范或老化、天线设置不当、传输线路不合理等。
这些干扰信号会对超短波通信系统的接收和传输过程产生负面影响,降低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2. 多径效应干扰多径效应是指信号从发射到接收过程中,由于信号经过不同路径到达接收端,会产生相位、幅度和时间延迟的不同情况,从而产生相互干扰甚至混叠的现象。
这种干扰主要是由反射、折射、散射和绕射等现象引起的,导致接收端接收到多个反射信号,从而影响了原始信号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大气传播干扰大气传播是超短波通信信号传输的主要介质,但大气因素的改变会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在不同的大气湿度、温度、压强、风速等条件下,信号的传输特性会发生较大变化,由此产生的大气传播干扰会导致信号衰减、频率扩散、多路径效应等问题,影响信号的可靠性和传输质量。
二、常见干扰的处理措施电磁干扰是超短波通信系统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干扰因素,针对这种干扰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处理:首先是选用耐干扰能力强的接收机和天线设备,尽量减小外界电磁干扰信号的影响;其次是加强对电磁辐射环境和工作状态的监测和管理,及时排查和处理可能引起干扰的设备和环境;最后是采用信号处理技术,如数字滤波、自适应信道均衡、自适应判决阈等,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消除或削弱干扰信号的干扰作用。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浅析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超短波通信是一种在2MHz至30MHz频段进行的短波通信技术。
它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海上通信和无线电电信等领域。
正因为通信频段与其他无线设备相邻,所以超短波通信也容易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
本文将对超短波通信技术的常见干扰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超短波通信可能受到天地传播干扰。
天地传播是超短波通信信号经过大气层的传播现象,其中包括空气层、电离层和地面反射等。
天地传播会引起信号的延迟、曲线传播和衰减等问题,影响通信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调整天线高度、角度和极化方向,优化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以改善信号的传输效果。
超短波通信还可能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
电磁干扰是由各种电子设备和无线电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引起的。
高频干扰、谐波干扰和杂散发射等都会对超短波通信产生干扰。
为了避免电磁干扰,可以在超短波通信设备周围建立电磁屏蔽,使用滤波器和隔离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和隔离,同时增加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超短波通信还可能受到多径传播干扰的影响。
多径传播是指信号在传播途中经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器,导致信号叠加和衰落等现象。
多径传播会造成信号失真、多径间干扰和相干干扰等问题,降低通信质量。
为了克服多径传播干扰,可以采用合适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技术,利用均衡器和自适应滤波器来恢复叠加的信号,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超短波通信还可能受到外界自然干扰的影响。
雷电活动、大气层扰动和气象变化等都会对超短波通信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自然干扰,可以采用冷却系统和防雷系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调整通信频率和工作方式,以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超短波通信技术虽然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但仍然容易受到天地传播干扰、电磁干扰、多径传播干扰和自然干扰等的影响。
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调整天线参数、增强电磁屏蔽、使用滤波器和隔离器、采用合适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技术,以及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等。
起机载超短波电台典型电磁干扰问题分析及改进方法

一起机载超短波电台典型电磁干扰问题分析及改进方法摘要:超短波是视距内的通信,由于其优越的传输性能,在航空通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是保证飞机正常通信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飞行的安全。
超短波电台作为机载通信常用通道,电磁干扰问题成为影响正常机载通信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电磁干扰主要包括装机平台自身数字电路产生的谐波和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发射。
本文针对一起典型的民航自动终端信息业务(ATIS)干扰机载超短波电台问题的分析及改进,提出了改善超短波电台复杂电磁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超短波通信,电磁兼容,干扰一、问题概述某型飞机在特定高度及空域时,机载超短波电台地空通信距离近。
设置静噪强制开门,地空通信距离能够满足要求。
但在不通话时,有时能听到ATIS的播报话音,背景噪声较大。
二、故障定位为定位问题,找到故障原因,建立以“通信距离近”为顶事件的故障树。
并依据故障树模型开展针对性试验,利用排除法对故障树分析中的底事件进行了逐一排查定位。
故障树如图 1所示。
图 1 通信距离近故障树模型a)故障树模型X1(天线或线缆等配件故障)对天线驻波和线缆损耗进行测试未发现故障,更换中心转接等部件后进行试飞,故障依旧,因此可以排除天线或线缆等配件故障的可能性。
b)故障树模型X2(平台电磁兼容问题)对全机电磁兼容和有关线路排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试飞后故障依旧,且飞行高度越高通信距离越近,可以排除地形、自身平台干扰等因素引起的电磁兼容问题,因此该可能性也被排除。
c)故障树模型X3(电台故障)飞行过程中设置电台静噪强制开门后,通信距离满足要求。
通过静噪强制开门后,噪声中有ATIS播报台声音的现象,说明电台受ATIS干扰静噪灵敏度下降,导致通信距离近,因此可以将故障定为到电台静噪灵敏度下降。
根据上述故障排查过程及话音接收的工作流程,分析了各种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建立起了“电台静噪灵敏度下降”为顶事件的故障树,并依据故障树模型开展针对性试验,利用排除法对故障树分析中的底事件进行了逐一排查定位。
超短波通信系统干扰问题分析和抗干扰方法

超短波通信系统干扰问题分析和抗干扰方法超短波通信又称米波通信,它是利用30MHz-300 MHz的超短波频段的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
它的波长范围在1米到10米之间,主要依靠地波传播和空间波视距传播,其频带宽度是短波频带宽度的10倍之多。
因其具有频带较宽,传输性能较强等方面的优势,超短波通信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探测、移动通信等领域,而且成为我国军事通信中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部队战术通信、部队现场通信指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用频设备日益多样化,各种干扰现象也随之增多,直接影响通信的效果及其日后的发展。
因此,对超短波通信过程中产生的干扰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干扰来源并最大限度的对其进行抑制和防范,从而进一步优化通信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1、主要干扰来源分析(1)邻道干扰邻道干扰是指在两个相邻或相近的波道,所传输的信号超过了波道的宽度,从而对临近波道所传播信号造成的干扰。
我们认为,这种干扰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形成:一方面来源于紧随的若干波道的寄生辐射,包含发信边带扩展、边带噪声、杂散辐射等等。
另一方面则来源于移动通信网内一组空间离散的邻近工作频道。
(2)发信机噪声干扰除了邻道干扰之外,发信机噪声干扰也会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
所谓发信机噪声干扰是指以载频为核心,分布频率范围相当宽的噪声。
其频率大小可在在数十千赫到数兆赫的区间,从而对其他发信机所造成的干扰。
这种干扰噪声的大小主要由新频器以及调制器等因素决定。
(3)互调干扰互调干扰通常产生于传输信道中的非线性电路。
当我们在非线性电路中输入两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时,在非线性器件的作用之下,会有很多谐波和组合频率分量产生。
这时,接近于所需要的信号频率ω0的组合频率分量就会顺利通过接收机,从而形成互调干扰。
我们认为,互调干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发信机互调、接收机互调和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
①发动机互调发射机互调干扰是基站使用多个不同频的发射机(频分多址(FDMA)系统)所产生的特殊干扰。
航空通信导航干扰问题与应对分析

通讯与网络数码世界 P.164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探究马嘉诚 西安文理学院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有了重大的飞跃,无线电通信逐渐应用于生活中的各种领域,在无线电通信的科学研究中,为了保证无线电通信的质量,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研究成为了重中之重,在超电波无线电通信的迅速发展中,对通信的干扰问题逐渐增多。
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的技术研究。
关键词:超短波 无线电通信 抗干扰技术1 概述超短波与无线电通信的定义1.1 超短波的定义超短波是指频率从30兆赫到300兆赫的新型无线电波段。
超短波具有波长较短、频率较快的优点,超短波通信技术相比较其他波长波通信技术,具有通信稳定性较高,对温度的敏感程度较小,组成简单等的优点。
1.2 无线电通信的定义无线电通信是指在传输信息时中利用无线电磁波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传输的信息主要为数据、图像、文字、声音等形成的电信号。
无线电通信技术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线电通信早在清朝时期就有了应用,距今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
2 我国在无线电通信领域使用的抗干扰技术2.1 干扰源的分析干扰源主要有相似频率、波长的电信号的干扰、相邻频道传送的电信号之间的干扰、互调频率的干扰和传播信道阻塞的干扰等。
2.2 我国在无线电通信领域中使用的抗干扰技术的实例分析2.2.1通过改变无线电发信频率来抗干扰超短波无线电通信在早期的信息传递上,大多数的设备在超短波无线电通信中的频率和波长都是处于一个固定值,这个特点会导致传输的电信号容易受到无关电信号干扰和恶意拦截,不利于安全。
技术人员在传输信息的时候改变无线电的频率,使频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按照一定的规律做运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固定波长的干扰源的干扰,在信息的接受上面,按照同时的波动规律进行接收信息。
利用改变传输电信号的速率调频技术进行抗干扰,可以有效的保证超短波无线电通信的安全性,防范恶意拦截设备的攻击,在战争年代,能够有效的躲避敌方电台的拦截,改变无线电发信频率,是跳频技术的核心,能在通信中改变载波频率,将电信号的频率根据一定规律的波动进行发送和接受,是无线电通信在抗干扰领域的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超短波通信的互调干扰分析
摘要:超短波地空通信是空管系统对航空器实施有效空域管制的重要手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地大量无线台站的建立,使得无线电磁环境日趋复杂,航空超短波频段受到各种干扰比较严重,特别是互调干扰已经成为危害航空通信安全的重要因素。
本文分析航空超短波频段互调干扰形成的机理,并提出为减少互调干扰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超短波互调干扰三阶互调干扰
1 引言
无线电干扰是指在无线电通信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发射、辐射、感应或组合源所产生的电磁能量,对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正常接收产生影响或对无线电通信所需接收信号的正常接收产生影响的过程。
这种通过直接耦合或间接耦合方式进入接收设备信道或系统的电磁能量,可以导致无线电通信性能下降,质量恶化,甚至会阻断通信。
无线电干扰通常分为互调干扰、同信道干扰、邻道干扰、带外干扰、杂散辐射干扰、阻塞干扰和来自非无线电设备的干扰这七大类。
其中,互调干扰是无线电通信中最严重的干扰之一。
互调干扰是指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频率信号同时输入收、发信机时,由于电路的非线性而产生第三个频率f0,当f0恰好落入某个电台的工作频段中,则该台将受到干扰。
互调干扰不仅影响通话质量,严重的
时候会造成信号严重失真,致使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与飞行人员通话困难甚至联络不上,严重干扰地空指挥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
互调干扰还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当发射机调试好以后,它的工作频率是处在输出电路的最佳谐振点上,这时候电路电流最小,但是互调干扰信号使工作电路失谐,电流增大,元器件发热严重,大大增加发射机的故障,影响飞行安全。
2 互调干扰形成的机理和分类
2.1 互调干扰形成的机理
任何一个线性系统都存在非线性系数。
三阶互调是指当两个信号或多个信号在一个线性系统中,由于非线性因素存在使一个信号的二次谐波与另一个信号的基波产生差拍(混频)后所产生的寄生信号。
比如f1的二次谐波是2f1,它与f2产生了寄生信号2f1-f2。
由于一个信号是二次谐波(二阶信号),另一个信号是基波信号(一阶信号),它们俩合成为三阶信号,其中2f1-f2被称为三阶互调信号,它是在调制过程中产生的,又因为是这两个信号的相互调制而产生差拍信号,所以这个新产生的信号称为三阶互调失真信号。
产生这个信号的过程称为三阶互调失真。
由于f1、f2信号一般比较接近,也造成2f1-f2、2f2-f1与原来的基带信号f1、f2比较接近,这样会干扰到原来的基带信号f1、f2,这就是三阶互调干扰。
当情况比较复杂如有三个信号在一个线性系统中,如f1、f2、f3,它们除了产生上述说的三阶互调外,还将产生三阶互调f1+f2-f3、f1+f3-f2、f2+f3-f1。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更高阶的互调,比如五阶互调、七阶互调,但是由于高阶互调信号强度较弱,造成的干扰较轻微,因此我们一般不考虑更高阶的互调干扰,而认为三阶互调是最主要的干扰。
2.2 互调干扰的分类
互调干扰来源于电路的非线性,根据产生的位置不同,我们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发射机互调干扰由于其它信道的发射信号或RF共用器件的信号耦合到发射机末级与本机,发射信号在功放电路中相互调制而产生新的频率组合,随同有用信号一起发射出去,对接收机形成干扰。
这类干扰称为发射机互调干扰。
②接收机互调干扰在接收机的前端电路中,同时两个偏离接收频率的干扰信号同时侵入接收机时,由于高频放大器和变频器的非线性,使其调制而产生互调频率,互调频率落入接收机频带内造成的干扰称为接收机互调干扰。
③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干扰在发射机发射端传输电路中,由于天线、馈线接头以及其它接点接触不良,或者是异种金属的接触部分所引起非线性的原因,在强射频电场中起检波作用,从而产生互调干扰。
这类干扰称为外部效应互调干扰。
这类互调干扰的特性比较复杂,它是随天气和气候变化而变化,白天和黑夜、干燥和潮湿、甚至上午与下午的干扰程度都不尽相同。
3 航空超短波通信受广播电台互调干扰分析
目前航空超短波频段为108MHz~156MHz,商业广播调频电台频段为88MHz~107.9MHz,两者均为超短波频段,传输特性一致,由于两者频谱接近,如果两个系统之间没有充分的隔离措施,互相影响很大。
广播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一般都在成百上千瓦,它由多个放大器组成,由于放大器的放大特性不是理想的线性,其输出含有非线性成分。
当放大器输入端有不同的工作频率时,在输出中将含有互调产物,如果互调产物的频率刚好落在航空超短波频段,则将严重影响航空超短波接收机的正常工作。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假设某个调频广播电台有三个工作频率89.5MHz、100.7MHz、106.2MHz,则该台可能产生的三阶互调频率为78.3MHz、72.8MHz、111.9MHz、95.2MHz、122.9MHz、111.7MHz、84MHz、95MHz、117.4MHz,可以看出有四个三阶互调将落入航空超短波频段108MHz~156MHz中。
如果地空通信系统与该调频广播台站之间没有足够的保护距离,那么在111.7MHz、111.9MHz、117.4MHz、122.9MHz附近这几个航空通信信道将受到干扰。
4 减少互调干扰的措施
互调干扰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非线性电路;第二干扰信号能够进入非线性电路;第三互调分量的频率要等于接收机的工作频率。
以上三个条件只要一个不能满足就不会产生互调干扰,因此我们采取措施的方法要从上述三个方面考虑。
4.1 减少发射机互调干扰采取的措施
①各发射机分用天线时,要增大天线间的水平,垂直隔离距离,避免馈线互相靠近和平行敷设;②在发射机的输出端接入高Q带通滤波器,增大频率间隔;③改善发射机末级功放的性能,提高线性动态范围;
④在共用天线系统中,各发射机与天线间插入单向隔离器或高Q谐振腔。
4.2 减少接收机互调干扰采取的措施
①接收机前端加入衰减器,降低干扰信号电平;②接收机输入回路应有良好的选择性,如采用多级调谐回路,以减少进入高放的强干扰;
③高放和混频器宜采用具有平方律特性的器件,如结型场效应管。
4.3 减少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干扰
①改良金属件的接触情况;②采取防锈处理;③设备间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5 结语
航空超短波频段受商业调频广播电台互调干扰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但在了解了互调干扰形成的机理后,我们可以在设备投产前合理分配各设备的频率,设备投产后采取各种适当措施,最大程度的避免互调干扰的形成,以保障航空飞行安全。
参考文献
[1]谈华生.互调干扰的探究.中国无线电管理,2007.
[2]杨俊安,钟子发.互调干扰的特性及判证方法,无线电工程,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