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导学案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情感,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提高鉴赏诗歌的水平和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提高鉴赏能力。

2.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三.图片导入李子柒等田园博主视频的爆火,受到国内外网友的追捧。

享受与世无争,在快节奏的日子里慢生活。

陶渊明亦是如此,在官场上沉浮数载后,回到了他向往已久的田园,开启了他的隐士生活。

四.知人论世(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

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其创作包括诗与文两部分,以诗歌成就最高。

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二)历史背景: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

但是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陶曾祖是高官,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

后又时隐时仕。

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五.文本诵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六.合作探究1.本诗标题有哪些信息?题眼是哪个字?2.从何而归?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3.为何而归?(1)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2)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不归园田就无法守拙?)七.小结作业(1)小结:a)从何而归: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为何而归:性本爱丘山c)守拙归园田d)情感:对污浊官场的极大厌恶,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追求精神自由(2)作业:a)预习剩下内容,进一步感知陶渊明在诗中表达的情感b)课下尝试背诵整首诗【知识拓展】“五进五出”⑴第一次:初入世,温饱不足。

八年级归园田居导学案

八年级归园田居导学案

八年级归园田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归园田居》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感。

3、学习诗歌的描写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田园生活景象,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难点(1)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复杂情感,理解其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白描手法、质朴语言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05 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四、诗歌原文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五、诗歌译文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归园田居》公开课(简洁实用)导学案

《归园田居》公开课(简洁实用)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感受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

学习案一、作者资料陶渊明:一名,字。

最杰出的诗人、文学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二、诵读感知,读出情感三、探究分析1、看诗题2、回归原因3、看意象4、品情感5、析手法小结:重点把握: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也叫工笔描绘法,这原是绘画的一种用笔方法,这种方法讲求工整、细致、纤毫毕露。

借用到写作中,是指对描写的事物进行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细刻。

四、拓展延伸普罗旺斯位于法国南部,从诞生之日起,就谨慎地保守着她的秘密,直到英国人彼得·梅尔的到来,普罗旺斯许久以来独特生活风格的面纱才渐渐揭开。

彼得.梅尔英籍知名作家,曾任国际大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

但他厌倦了城市生活的压力,带着妻子和爱犬来到普罗旺斯,过着几乎隐逸的生活。

并开始创作生涯。

在彼得.梅尔的笔下“普罗旺斯”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域名称,更代表了一种简单无忧、轻松慵懒的生活方式。

《普罗旺斯的一年》四月薄雾如纱,在湛蓝天空下笼罩着山谷的早晨。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不知名编号:2023-04《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作者生平、本文写作背景和田园诗的相关文学常识。

(2)识记诗中字音、字义等基础知识。

运用课下注释翻译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赏析诗中所表现的田园风光和乡居生活,鉴赏其中的写景手法。

【学习重难点】(1)鉴赏其中的写景手法。

(2)运用课下注释翻译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第一课时【预学案】一、知识链接1. 了解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

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他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家境贫寒。

青少年时,有“大济苍生”的抱负,曾做过几年小官。

中年时,出任彭泽县令,据说到任第81天碰到郡督邮来检查公务,县吏说:“应束带见之。

”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说完就挂冠而去,与官场决裂,直到贫病交迫去世。

其创作包括诗与文两部分,以诗歌成就最高。

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主要作品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另外还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写作背景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3.常识积累田园诗派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文白对译建构鉴赏诗歌的语言基础2.在翻译的基础上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二、重点、难点1.重点:文白对译活动2.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三、情境导入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

他们二人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便有了他们自己鲜明的烙印。

今天,让我们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细心体味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学习作品的表达技巧。

四、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qiān hé)思远翥(zhù)”(《杂诗·其五》)的大志。

28岁时,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因出身庶族(寒门)而受人轻视,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

辞官回家不久,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六七年。

35岁时,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

第二年冬天,因母丧辞官回家。

39岁时,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但是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便又一次辞官隐居。

40岁时到江州刺史刘敬宣门下任建威参军。

同年,刘敬宣辞官,他也随之去职。

当年八月,在叔父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81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又正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41岁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归田。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五、任务活动一文白对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六、任务活动二 立足基础,明确思路1.鉴赏诗歌,从思考“写了什么”开始。

——意象、意境与形象思考: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本诗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鉴赏诗歌,从思考“怎么写”深入。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总结田园诗常见的思想感情2.学习掌握田园诗景物描写中常用的手法过程与方法:自我学习,小组研读,组间互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陶渊明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1.白描,以动衬静,多角度等手法的总结掌握。

2.陶渊明隐逸的现实意义。

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五柳先生”之称,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2.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政局变幻不定。

这让当时的名士们思治而不得,苟全性命于乱世,对文化、思想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循规蹈矩,道貌岸然,似乎都成了一个个玩笑,传统的力量在无形里消失,越来越多的名士在无望的明天面前选择了叛逆。

有些人,佯狂而避世,在清醒与沉醉里优游,在痛苦和癫狂里迷失。

于是就有了所谓的“魏晋风流”。

3.基础知识(1)容易读错的字羁(jī)荫(yìn) 暧(ài ) 墟(xū)守拙(zhuō)(2)默写容易错的字鸟恋旧林榆柳后檐远人村吠深巷中鸡鸣桑树久在里二、整体感知课文题目中“归”字是题眼,那么让我们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因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三、探究深问1.“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2.本诗的写景句很好,你能说说它好在那里吗?(1)写景句给你展现了一幅乡村之景,他写出了哪些特点呢?(2)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的呢?我们学过的高中课文或你熟知的是诗文有没有和本诗使用一样的手法呢?(3)本诗描写的乡村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3.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四、总结归纳1.田园诗常见的情感2.本课使用的艺术手法五、看看效果请写出下列诗句所使用的艺术手法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这首诗;2、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3、学会辩证的看待陶渊明的隐居行为;4、学会把陶渊明作为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去。

教学重点1、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艺术手法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会把陶渊明作为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去。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请学生上台介绍你所了解的陶渊明,老师作补充。

三、把握诗歌,当堂会背诵本诗寻找诗眼:归把课文分为: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四个部分,各个击破。

1、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从何而归误落尘网里,一去三十年(尘网,尘世的罗网,喻官场)3、归向何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比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四、研读课文,鉴赏本诗艺术手法学生自主探究,按小组发言1、白描的手法。

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与诗意相合。

2、情景交融。

“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于生活气息,构成宁静淳朴的艺术境界,表现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平和喜悦的心情。

3、生动形象的比喻。

诗人把官场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形象贴切,强烈的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4、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还衬托出了乡间的宁静和平,流露出诗人对乡间生活的喜爱之情。

5、对比。

用纯朴宁静的田园景象和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对比,作者的爱憎一目了然。

6、虚实结合。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实中有虚,实写庭院整洁,室内无闲杂人员,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感。

归园田居 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 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导学案班组号姓名:自学评价: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

2、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3、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学习重点1、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2、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二、学习提示1、作者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

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

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

后又时隐时仕。

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

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三:课前自学1、快速默读全诗,扫除语言障碍。

羁(jī)拙(zhuō)、亩(mǔ)、荫(yìn)暧àì吠fèì2、解释下列的字词适:适应,迎合;韵:气质,本性;羁鸟:笼中鸟;拙:愚拙;荫:遮盖;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墟里:村落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3、学贵有疑,提出疑问四、课堂探究1、.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我们在解读诗人的情感时应该要重点抓住哪个诗眼呢?提示:“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围绕“归”字为核心来理解,如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2、诗人把“尘网”、“樊笼”比做什么?“羁鸟”、“池鱼”用来比喻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尘网”、“樊笼”比做官场生活,“羁鸟”、和“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自己。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预习检测1、知人论世结合初中所学和档案卡补充,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考虑,用3个词语表达)结合小说人物形象概括题知识点,让学生概括,答案不唯一,但需要注意除了性格词汇外,还需给其定性,如文人、农夫、诗人等。

参考:一个安贫困乐道的文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农夫,一个寄情田园的诗人。

【档案卡】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创田园诗一体,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诗歌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辨明字音羁鸟(jī)守拙(zhuō)荫后檐(yìn)(yán)暧暧(ài) 墟(xū)樊笼(fán)二、合作探究,吟咏诗韵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2、为何而归?【明确】原因1——性本爱丘山(本性);原因2——守拙归园田。

3、归向何处?(重点)【明确】“守拙归园田”—归向园田(1)抓住诗中意象分析,在文中标注其营造的田园景色的特点?【明确】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意境:恬静淡雅、空阔简陋、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2)这些都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为什么在陶渊明笔下显得那么美?明确:运用远近结合、以动衬静、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一幅恬静幽雅,空阔简陋,一片祥和、美似仙境的田园美景,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3)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4)一、学习目标《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学习这首诗,我们设定以下目标:首先,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与内涵,体会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其次,欣赏诗歌中优美的语言与生动的描绘,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最后,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反思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学习《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不仅是一次对古典文学的欣赏之旅,更是一次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场景?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句诗最能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C.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D.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的是什么?A. 丰收的愿望B. 归隐田园的愿望C. 生活的安逸D. 官职的升迁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

2. 诗人在《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理想?三、全诗译文《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译文如下: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那儿的野草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清晨我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小路弯弯曲曲,草木丛生,夜幕降临时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被露水打湿并不可惜,只要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就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劳作生活,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美,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自然朴实的情致。

四、中心思想《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同时也透露出其对官场、世俗的厌倦和反感。

归园田居 其一 导学案

归园田居 其一 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对归田乐土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陶渊明的人生感悟和诗歌创作,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全面理解这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1. 领悟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用意《归园田居其一》描绘了陶渊明放弃官职归隐田园的志向和决心,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闲逸境地的追求。

通过这首诗,陶渊明表达了对世俗的烦扰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他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和追求心灵安宁的渴望。

这首诗在思想上表现了儒家的隐逸情怀,艺术上体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语言上展示了他对文学表现形式的创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2. 掌握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七言古诗,共计九句,每句文字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反映了陶渊明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描绘。

通过对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意图,同时也有助于同学们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3. 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归园田居其一》通过对青山、绿水、红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以宁静、自然的田园场景烘托出作者与世俗生活的区隔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中所表达的对安宁、纯真、自由的追求和对浮躁、功名、忙碌生活的拒绝,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和幸福来源的深入思考,使人们在欣赏诗歌的美感之外,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 拓展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归园田居其一》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和理想信念,对后世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产生了深远的启示作用。

同时,诗歌中所表现的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道德、人情的思考,也对现代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有着积极的倡导意义,对我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修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实现人与自然、心灵与现实的和谐共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少人开始追求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

归园田居是世界上许多文化中都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体现。

今天我们将通过中学教材《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来一起深入探讨归园田居的内涵和意义,了解它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一、导入我们的世界正以不可逆转的方式变化着:城市化、工程化、电子化、网络化、全球化……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机器,它不断地吞噬着工业时代的残骸,让我们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种变革给我们带来了物质上的丰富和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如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的疏离、文化的流失等。

因此,我们不妨来看一看传统文化如何对我们的现代生活产生影响,了解归园田居对我们有何启示。

二、阅读理解1. 归园田居指的是什么?归园田居是一种生活方式,指人们离开城市,回归自然,向诗意生活追求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主流。

2. 归园田居的内涵是什么?归园田居的内涵是“喜树荫而不喜桑落”,即“愿意在眼前的自然界之中,寻求最深刻的人生体验,同时为自然界的现状而忧虑。

”3. 归园田居有哪些优点?归园田居能够让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缓解内心的压力;能够培养人们的品味、审美和文化素养,增强人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拓宽人们的视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讲了什么?《归园田居(其一)》主要讲了朱自清先生亲身经历田园生活的感悟。

他提到了田园诗的美妙,描述了乡村的美景和生活,倡导了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三、思考探究1. 归园田居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是什么?归园田居意味着一种向内的回归,追求自由、自在、安详、平和的生活状态。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归园田居正是一种重新审视人与世界关系的文化图景。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预诗歌《归园田居》,了解诗人XXX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XXX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青年时期曾有雄心壮志,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无法施展才能与抱负。

于是,他选择了辞官归隐,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这段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

《归园田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2、理解诗歌《归园田居》的意境和写作技巧。

归园田居》共五首组诗,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诗歌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XXX送我情”开头,描绘了作者在归园田居的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自然美景。

随后,他又写到“云深不知处,落日洒前溪”,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深深感悟。

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描写,如“桃花潭水”、“蒹葭苍苍”、“白露未晞”等,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同时,诗歌中也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不及XXX送我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更加凸显出作者的隐居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3、运用想象和XXX描摹诗歌画面,赏析写景的技巧并运用到写作上来。

通过对《归园田居》的赏析,我们可以研究到很多写景的技巧。

例如,可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现情感,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使用意象描写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这些技巧都可以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4、领会XXX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的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XXX的语言非常质朴,但却能够表达出真挚的情感。

他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种艺术手法可以让我们在写作中更加注重情感表达,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同时,背诵诗歌也是一种锻炼语感和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归园田居》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到了XXX的背景和创作特点,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写作技巧,并研究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学科年级
八年级
课题
归园田居
主备
赵秀琴
课时
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兴:起秽:田间杂草前四句: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
荷:扛着长:茂盛后四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三首。
重点
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相关链接:《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姓名:班级:学号:【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能熟读全诗,解释重点词句含义, 了解本诗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含蕴隐士情怀。

②品味写景句,能分析把握诗中比喻、以动衬静手法的作用,把握诗中写景所蕴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和阅读“知识链接”中的有关材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②通过课前独学,梳理诗歌词句意义,初步了解本诗的内容。

③通过讨论、比较阅读等方式,把握诗中比喻、动静结合手法的作用,把握写景所蕴之情。

【预习检测】1.字词音义(将拼音写在加点字词的上面,翻译加了横线的词语)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

户庭无尘杂,..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

里,复得返自然【整体把握】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归园田居”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归”可以说字是题眼,自由阅读诗歌,思考以下这些问题。

1.从何而归? 明确:2.为何而归? 明确:3.归向何处?明确:4.归去后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深入探究】1.手法探究。

分小组讨论: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请在原诗中批注(手法,具体运用,情感)。

2.作者笔下的田园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充实,和谐,幽美,那么,现实的归隐生活是这样的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一、导入与亮标(1)导入:由初中所学的《归园田居》、《饮酒》中的诗句导入,温故而知新。

(2)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二、预习检测1、常识填空①陶渊明:(365—427),又名______,字______,自号_____ _,谥号_____ _。

_____ _(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_____ _ 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1)羁鸟()(2)守拙()(3)荫()(4)暧暧()(5)墟里()(6)樊笼()三、整体感知要求:1.学生初读诗歌。

2.结和课下注释解读诗歌。

3. 齐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归园田居的核心是“归”,请结合诗歌,完成下列问题: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用原文回答)五、美读诗歌,赏析画面。

1、再读诗歌,找出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2、诗人是如何来描绘这幅美丽的田园图画的?六、试着对本诗的主题进行归纳。

七、检测:背诵《归园田居》背诵指导:围绕”归”,背诵《归园田居》内在逻辑:本性------- 遭遇------ 理想------ 实现------ 自得八、迁移延伸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走近作者:陶渊明,又名,字,浔阳柴桑人。

朝田园诗人,隐逸诗人,自称作“”,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谥号“”。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出生时家势已渐渐衰落。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陶渊明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东晋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重要作品:《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读山海经》等。

二、品读诗歌:1、初识诗歌,读准字音:羁.鸟()暧暧..()榆柳荫.后檐()2、再读诗歌,体会诗人感情:①哲学上有终极三问,即你是谁、从何处来、将去何处。

那么,诗人从何而来,又将要归于何处?②诗人归去如何?3、各抒己见,合作探究:假如你生活在陶渊明的时代,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吗?三、小试牛刀: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陶潜的笔下,那司空见惯的农村生活景象不就是充满诗意的平凡之美吗?请同学们留心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你生活中的充满诗意的平凡之美。

四、拓展阅读:1、作家作品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案【学习目标】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2、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难点)【使用说明】1、本诗主要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要训练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

应采用吟诵分析法、自制多媒体课件、播放诵读录音教学手段。

2、建议一课时完成。

课前预习案一、阅读知识链接:简介作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自称为“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2、字音。

羁(jī)荫(yìn) 暧(ài ) 墟(xū)3、填空。

(1)《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

,。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榆柳阴后檐(3)暖暖远人村(4)鸡鸣桑树巅课内探究学案一、整体感知课文1、“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A.“尘网”、“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一、导入
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因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有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曾经做过重要的人生选择,他选择的是舍弃官场回归田园,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

这个人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归园田居》(其
一),学习他的舍与得。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自读释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理清思路:
(1)为何而归?
(2)归向何处?
(3)归去如何?
四、品读诗文,赏析探究。

(一)诵读、思考:为何而归?
——因为热爱田园,厌恶官场。

误落:从一个“误”字中,你能读出什么情感——沉痛、悔恨。

尘网比喻官场,官场是很多人追逐的对象,但诗人却为什么将之比喻
成网体现出一种怎样的感情——对官场的厌恶。

而且诗人被网住了多少年三十年,尽管有夸大,但可以感觉到诗人极端的厌恶,不自由的情感。

你能否读出这种感觉应该重读哪些词(再读,齐读) 羁鸟、池鱼:羁是什么意思笼中鸟、池中鱼。

这实际上也是诗人的一种——自比。

鸟和鱼本来应该是自由自在的,但现在却成了“笼中鸟,池中鱼”,所以他们特别渴望自由,所以应该重读——恋,思。

(诵读,齐读)
诵读是情感的艺术,所以,同学们首先要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作者。

追问:诗人既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又为何要出来做官?
看大屏幕,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当时社会背景。

学习诗歌,也要学会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往往是解读诗文的有效突破口!
3、他归园田居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了获得个性的自由,为了保持人格的独立,为了保持品格的高洁!
陶渊明一共做官十三年。

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

这十三年,是理想如镜中花、水中月般可望而不可及的十三年。

这十三年,也是他的自由和个性被束缚,人格被压抑的十三年。

最终,405年的一天,他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潇洒回归田园。

(二)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齐读)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白描手法,清新质朴。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

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诗人
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三)归去如何(
齐读)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品格上的高洁和正直。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五、总结全文
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鄙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六、再读体味,深切感受。

1、请带着对诗人生平的深切感受来再次美读诗文。

(学生个读,教师范读。

)
2、请带着感情来背诵这首诗。

七、结束语。

海子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法国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选择和舍弃都是为了追寻心中的理想!陶渊明找到了心中的园田,希望我们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愿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里,能遵从自己心灵的召唤,不白活一回。

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八、作业。

1、背诵全诗。

2、以“心灵的召唤”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