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桃花源记》导学案(正式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别:姓名:学号:评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导学案
主备人:李聪协编:莫少波甘国定审核:梁健时间:2014.4.20 【学习目标】
1、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2、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3、学习本文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练准确的特点。
【材料链接】
1、陶渊明简介:陶渊明,名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
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大约生于365年,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于义熙元年(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
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
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
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从此归隐田
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我们学过他的作品
有《饮酒(其五)》、《归园田居》等诗。
2、《桃花源记》是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奇葩,传诵千古而不衰。它原是《桃
花源诗》前边的“记”(《诗》的序言)。《诗》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没有帝王,
没有赋税,淳朴恬静的理想社会。《记》生动地记叙了“发现”桃花源的经过,以及桃花源中人
民生活的情景,增添了这个理想社会的“可信”度。《诗》和《记》可谓珠联璧合。因为这篇“记”
写得脍炙人口,后人便将它独立出来了。成语“世外桃源”就出自此文。
3.关于“记”“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
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预习案
一、初读课文,标注生字,通过查找工具书认准读音和字形:
豁.然()俨.然()阡陌
..()垂髫.()怡.然()
便要.还家()间隔
..()郡.下()诣.太守()刘子骥.()
问津.()此中人语.云()
二、再读课文,读顺句子,注意句子内的朗读停顿。
如:a.武陵人/捕鱼为业。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三读课文,读懂文意,注意课文注释和一些古今异义词。
六、在小组内能认真、忘我的读课文,能指出同学朗读中失误与不足。推选一位朗读最有美感的同学在班上展示。
七、将在预习中存在的困惑在小组内解决,也可在课堂上解决。
探究案
一、课文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后世把“世外桃源”作为理想社会的代名词,细读课文,说说作者心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三、渔人看到了、感受到了桃花源人美好的生活,为什么还要离开呢?作者写渔人以及后来的许多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意图是什么?
四、“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有什么含义,你心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的?
训练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又名,字,世
称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朝代)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诗《》《》。
二、解释下列字词
缘()芳()落英()缤纷()异()穷()
复()仿佛( )才( )平旷( )俨然( )属( )
阡陌( )悉、咸( )黄发垂髫( )怡然( )乃( )具( )问讯( )叹惋( )延( )语(yù)( )扶向( )及( )诣( )遣( )欣然( )规( )
【一词多义】
处处志之()捕鱼为业()村中闻有此人()志寻向所志 ( ) 为不足为外人道也()闻具言所闻()便舍船()其中往来种作()寻向所志()
舍屋舍俨然()作设酒杀鸡作食()寻寻病终()
【通假字】通“”,意思。
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
是: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
子: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
是:
4.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
是:
5.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
子:
三、翻译句子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四、中考真题(茂名市2009年,共8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林尽水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
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7.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魏、晋
.. D.乃不知有汉,无论
8.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五、课外文言文训练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9、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______ _②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