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的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

2.首因效应:是指最先的印象或第一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3.归因: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4.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5.价值观代表一系列基本信念和看法:从个体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或不同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

6.组织承诺: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

7.心理契约:是员工与组织双方在相互关系中己方要为对方担负什么责任义务,同时对方要为己方担负什么责任义务的主观约定,是雇佣双方或劳资双方关于双边关系中相互责任义务的主观信念。

8.正强化:组织给予令个体愉快或个体所希望的事件,个体得到好的事物,个体的某种行为就变得更加可能发生,如给予肯定和奖励。

9.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和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10.非正式群体:是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以彼此感受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

11.模仿:是有意无意地对某种刺激做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如模仿他人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态度等,模仿分为自发模仿和自觉模仿两种类型。

12.沟通:是信息源透过某种管道把信息传送到目的地的过程。

13.双向沟通:是指在信息沟通时发送信息者不仅要发出信息且还要听取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反馈,发送与反馈可进行多次,直到双方有了共同的理解为止,如交谈、协商、谈判等。

14.群体决策:由群体中多数人共同进行决策,它一般是由群体中个人先提出方案,而后从若干方案中进行优选。

15.领导:(1)领导是领导者对下属施加影响的过程。

(2)领导作为一种组织行为,指向组织目标和任务。

(3)领导作为组织导向行为,具备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作用,其中包括制定目
标、制定规范和用人方面。

(4)领导是领导者对下属进行激励和鼓舞的一种行为。

二、简答
1.简述知觉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基本特征:(1)整体性(2)理解性(3)相对性(4)恒常性
2.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1)知觉者:知觉者态度、价值观、动机、需要、兴趣、经验、期望、个性特点
(2)知觉对象:运动、新奇、对比、声音、背景、临近、大小、重复等。

(3)情景:时间、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

3.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的偏差包括什么?
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的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

偏差:(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5)投射
4.性格和气质有哪些区别?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气质: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所决定,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的动力性方面的心理特
6.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因素
(1)外部因素:人际影响、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企业文化等因素
(2)内部因素:员工的认知、需要、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
7.社交风格的种类及特点
种类:分析型、驾驭型、温和型、表现型
(1)分析性:从容,有判断力,以逻辑思维贯穿,严厉、苛刻、一丝不苟,精确而富有逻辑性,以数据为基础,善与合作而不具有决断性
(2)驾驭型:以行为和结果为导向,苛刻,迅速,有决断力,冷酷无情,情绪化,坚持原则和底线,缺乏耐心
(3)温和型:支持,友善,沉默,服从团队,友善且乐于助人,合作,反应迟缓,不构成威胁
(4)表现型:外向,热情有活力,善于表达,冲动,善变,有风度,有同情心,模仿
8.态度的定义以及转变员工态度的方法
态度:是指主体对特定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

方法:(1)宣传法(2)员工参与法(3)组织规范法
9.管理者如何持久并高效的激励员工
(1)改进员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实行工作丰富化,从而使员工能从工作中感到成就、责任和成长。

(2)对高层次的管理者来说,应该简政放权,实施目标管理,减少过程控制,扩大干部和员工的自主权和工作范围,并敢于给予干部和员工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使他们的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对员工的成就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他们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与信任。

10.ERG理论的三大规律
(1)“愿望加强”律:各个层次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越少,则满足这种需要的渴望就越大,满足生存需要的工资越低,人们越渴望得到更多的工资。

(2)“满足前进”律: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越多的满足,则该需要的重要性就越差,满足高层次需要的渴望就越大。

(3)“受挫回归”律:当较高层次的需要遭受挫折,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退而求其次,对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渴求就越大。

11.根据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具有哪些特点
成就需要是追求卓越以实现目标的内驱力。

特点:(1)事业心强,比较实际,敢冒一定程度的风险
(2)有较高的实际工作绩效,要求及时得到工作的信息反馈
(3)一旦选定目标,就会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直至成功的完成任务
(4)把个人成就看得比金钱重要,从成就中得到的鼓励超过物质鼓励的作用,把报酬看做是对成就的一种承认
12.心理契约的概念、作用
心理契约:是员工与组织双方在相互关系中己方要为对方担负什么责任义务,同时对方要为己方担负什么责任义务的主观约定,是雇佣双方或劳资双方关于双边关系中相互责任义务的主观信念。

作用:(1)有助于提高雇佣双方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降低员工离职率。

(2)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有助于员工和组织规范各自的行为
13.从众行为的定义和心理因素
从众行为:个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心理因素:(1)对群体的信任度(2)对偏离的恐惧(3)群体的规模
(4)群体的专长(5)个体的自信心(6)责任感(7)性别差异
14.顺从的概念、产生顺从的原因
顺从:是个体为了符合群体或他人的期望和赞许而表现出的符合外部要求的行为。

原因:(1)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2)为了实现群体的目标(3)为了保持原有的良好人际关系
15.群体规范的概念、有哪些重要作用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

作用:(1)维系群体的作用(2)认知的标准化作用(3)行为的矫正作用
(4)惰性作用
16.什么是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
群体凝聚力是指使群体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是一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对另一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它可以被认为是群体的确定性特征。

影响因素:(1)群体规模(2)群体内部的一致性(3)外部压力(4)群体的领导方式(5)群体内部的奖励
17.什么是团队、团队的分类
一个团队是一个小数目的人群,他们具有互补性的技能,承诺一个共同的目标、一系列绩效目标,以及使他们共同负责的方法。

分类:(1)问题解决型(2)自我管理型(3)多功能型(4)虚拟团队
18.什么是非正式沟通、以及作用
非正式沟通是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以社会关系为基础,是与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无关的沟通方式。

作用:(1)可以满足员工情感方面的需要。

(2)可以弥补正式沟通的不足,组织中的管理者为了某些特殊的目的,往往不便于通过正式渠道传播信息,此时非正式渠道便发挥作用。

(3)可以了解员工真正的心理倾向与需要。

(4)可以减轻管理者的沟通压力。

(5)可以防止管理者滥用正式通道,有效防止正式沟通中的信息“过滤”现象。

19.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的优缺点
(1)单向沟通的速度比双向沟通快。

(2)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准确。

(3)双向沟通中,接收信息的人对自己的判断比较有信心,知道自己对在哪里,错在哪里。

(4)双向沟通中,传达信息的人感到心理压力较大,因为随时会收到信息接收者的批评或挑剔。

(5)双向沟通容易受到干扰,并缺乏条理性。

20.领导理论发展经过的阶段
(1)特质理论阶段(2)领导行为理论阶段(3)领导权变理论阶段
21.领导者影响力的含义,都有什么影响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即领导者影响下属接受目标或命令,自愿服从或强制服从的力量。

影响力:法定权、强制权、奖赏权、专家权、参照权、信息权
22.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1)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

关系好坏是指领导者受其团体成员喜爱、信任、乐意服从的程度。

(2)工作结构。

工作结构以是否明确为目标。

(3)领导者的职权。

以强弱为指标。

职权主要指领导者的职位有多少权力,有无雇佣、辞退、奖惩下属的权力,任职期限有多长,是否得到上级的支持等。

三、论述
1.如何转变员工态度
转变员工态度是指管理人员把员工消极的态度转变成积极的态度,把员工较弱的积极态度,或者把员工较强的消极态度转变为较弱的消极态度的过程。

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人际影响、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企业文化等因素
(2)员工的认知、需要、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
方法:(1)宣传法:宣传法就是借助一定的手段,把信息传递给员工,改变他们的原有态度以形成新态度的方法。

分为单向宣传和双向宣传。

宣传过程中的心理效应:权威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
(2)员工参与法:员工通过参与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启发和教育,从而转变自己的态度。

(3)组织规范法: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组织中,组织的准则、价值、规范化的规则都可以有效地影响人的态度。

组织规范法就是利用群体规范的强制力、约束力,或者采用一定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规章制度,迫使员工了解管理者发出的信息,促使其逐步改变态度的一种方法。

2.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

有五个方面的内容是工作中最重要的特征:工作本身、报酬、升职机会、上司、同事。

影响因素:(1)年龄(2)职业阶层(3)教育年限(4)组织规模(5)领导风格(6)工作性质
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1)尽量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

(2)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

(3)
让员工有满足感。

(4)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5)实行走动管理。

(6)重视员工培训。

(7)建立精神激励机制。

组织承诺: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

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a.从劳动力市场看,失业率的高低决定了个人就业机会的多少,失业率与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正相关。

b.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在主张创业、冒险、单干的社会文化中,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较低。

c.从行业性质看,人才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员工的组织承诺较低,同行的人才争夺使得员工更换工作的收益提高,推动员工在行业内部流动。

(2)组织和工作因素:组织变革、组织特性、职业工种、人际关系、工作投入
(3)个体因素:年龄和工作年限、性别、婚姻
增强方法:(1)严守员工第一的价值观。

(2)明确你的任务并传达任务。

(3)确保组织公正。

(4)营造一种社区感。

(5)支持员工发展。

3.如何运用期望理论对员工进行激励
期望理论:个体努力的程度取决于个体行为对可能带来的工作绩效的期望程度以及因绩效而获得组织的奖赏对个体的吸引力。

关注的三个问题:(1)如果我努力的话,我能不能达到组织要求的工作绩效水平?
(2)如果我尽力达到了这一绩效水平,组织会给我什么样的报酬和奖赏?
(3)我对这种报酬或奖赏有何感想,是不是我所迫切希望得到的?
三种关系:(1)努力-绩效的关系(2)绩效-奖励的关系(3)奖励-个体目标的关系
管理者需要做好的工作:
(1)发现员工重视的报酬获奖励是什么。

(2)根据组织目标,明确期望出现的员工行为。

(3)确保绩效目标可以达到,否则员工可能不愿意付出努力,这也要求管理者要为下属创造支持的环境。

(4)确保对员工没有冲突的期望。

(5)确保奖励或报酬的差距或变化幅度是巨大的。

4.管理者应该如何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非正式群体:是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以彼此感受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

特征:(1)自发性。

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

(2)成员的交叉性。

(3)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

(4)排他性和不稳定性。

积极作用:(1)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

(2)融洽员工的感情。

(3)激励和培训员工。

(4)保障员工的权益。

消极作用:(1)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

(2)削弱管理者的权力。

(3)控制和束缚员工发展和上进。

如何做好工作:(1)管理者自觉增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

(2)运用舆论导向引导。

(3)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5.群体决策一定比个人决策优越吗
不一定。

群体决策:由群体中多数人共同进行决策,它一般是由群体中个人先提出方案,而后从若
度提高。

(2)有利于组织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协调各种职能,增强各部门的合作。

(3)群体成员如果是由各个不同利益集团或群体的成员组成时,可激发其参与和实施决策的积极性,还可协调各方的意见和分歧。

(4)决策群体使权力有所分散。

缺点:(1)耗时费钱。

(2)在最小共同基础上的妥协,形成决策的折中性。

(3)权利和责任的分离。

(4)少数人的专制。

6.管理者如何有效沟通和改善沟通
A.保证正式沟通渠道通畅。

完善现有的正式沟通渠道:(1)调查和列举组织现有的各种正式沟通渠道。

(2)对现有的正式沟通渠道的使用频率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3)对现有的正式沟通渠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向其他组织了解和借鉴一些有效的正式沟通渠道,结合本组织实际对他们进行讨论和评估,筛选出可以借鉴的正式沟通渠道并加以实施,弥补原有正式渠道的不足。

可以改进组织沟通的技术:(1)建议和咨询制度。

(2)主管人际沟通训练。

(3)员工调查和调查反馈。

B.学会积极倾听。

(1)感知:a.推迟评估 b.避免中断 c.保持兴趣
(2)评估:a.同感 b.组织信息
(3)反应
C.相互作用分析。

相互作用分析是一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信息沟通的方法。

理想的互相作用是“成人刺激”和“成人反应”。

类型:(1)平行沟通:是一种在符合正常人际关系的自然状态下的反应,也是被人所预期的反应。

(2)交叉沟通:在某一交流中,如果得到的不是适当的反应或预期的反应,就可能成为交叉沟通。

D.周哈利窗口分析。

(1)自我表露。

(2)反馈。

(3)理想的管理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