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闲谈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末闲谈教案
【篇一:《春末闲谈》教案】
请同学们到台前来随便谈谈其暑假见闻,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谈
谈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情况以及本学期听课注意事项。
《春末闲谈》教案
教学目标
一、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二、幽默生动而富于战斗力的语言
三、严谨的结构与严密的论证
教学重点
形象化的说理
教学难点
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讲故事之前,老师想先问下你们
平时去理发店付钱是怎么付的?那下面我们就来听一段一位名人的
理发经历: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这位名人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不认识
这位名人,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
不认真。
对此,这位名人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
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
理发师大喜,脸上立
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这位名人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
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
不料理毕,这
位名人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
个子儿也没多给。
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
样给?” 这位名人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理发师听了大窘。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位名人的语言是幽默生动的,但
同时又是
富于深刻思想的。
那大家猜猜看,这位名人是谁?鲁迅先生我们是
不陌生的,上学期我们还学习过他所写的《纪念刘和珍君》,下面
我们一起先来回顾下鲁迅先生的情况。
二、作者简介:详见ppt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
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
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 14篇)、《彷徨》(1926年11篇),散文集《朝花夕拾》,《两地书》,散文诗集《野草》,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 8篇),杂文集16部,那么接
下来我们便重点了解下鲁迅杂文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因为我们本
堂课要学习的课文《春末闲谈》便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杂文。
杂文集名字的由来:《热风》,编讫于一九二五年,鲁迅有感于“五四”运动退潮后周围空气的寒冷,他说:“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
称之为《热风》。
”其意在于正话反说,是鲁迅战斗姿态和不屈精神
的一种表现。
《坟》,编讫于一九二六年,集子中的文章有一些是写于二十年前
的旧文章,鲁迅先生说,出这个集子的目的,是“还想将糟粕收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其意是对过往
岁月的追忆和感慨,也抒发了鲁迅先生的苦闷之情。
《华盖集》,编讫于一九二六年,集子取名为“华盖集”,与“华盖运”相关联,鲁迅先生说,人们交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现有华盖,
自然是成佛成祖之兆。
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
只好碰钉子。
”实际上含有自嘲的意味。
其意可与《自嘲》一诗对照
阅读。
华盖,主不顺利,命运不通,有磨难。
《而已集》,编讫于一九二八年,鲁迅先生在题辞中说,这半年我
看见了许多血和泪。
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泪擦了,血消了,屠夫
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鲁迅先生取名于此,其实含有面对国内惨状,无能为力,愤懑的感情。
那下面我们便一起来学习《春末闲谈》,一起来感受鲁迅先生杂文
的魅力。
三、把握基础,总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阅读时注意标出段落,并完成以下
两个任务:第一,给下列生字词注音;第二,划分结构,概括段落
大意)
(一)基础知识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二)总体感知
1.总结各自然段的段意,分析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3)闲话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和细腰蜂毒针的神
奇功能。
第一部分(4—6)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治者的精
神控制术,讽刺其在理
论和实效上的失败。
第一部分(7—8)治人者“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因此,“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
难得太平的了”。
四、二读课文,深入研究
为了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入研究文本,完成接下来的任务,我
们先来了解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鲁迅先生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
了这篇杂文,大家在接下来的问题分析中,注意要紧扣此背景思考。
(一)分析第一部分
1.这一部分提到细腰蜂抓捕青虫的用意(或用途),文章提出几种观点?作者认同哪一种?
2.第二段明明是细腰蜂吃小青虫,亦有考据学家们立过异说,为什
么“我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呢?试分析有哪些原因?参考:(1)古代的文献和前人的传说(封建迷信思想,传统保守观念)作怪;
夜晚时在墓地或郊野出现的浓绿色磷光。
世俗迷信,以为是鬼点的火,有光无焰,由磷摩擦燃烧,因质量较轻,所以当人走动时磷会跟着。
话说看到鬼火不能说话,说话时所产生的空气流动会使磷火飘到你
身体周围。
蒲松龄所写《聊斋志异》,安徒生童话《鬼火进城了》(2)不愿意相信,为了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美谈:例如一些
文学作品将不同时期的人物放在一起,成就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
妖报恩之说等等)。
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
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
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
其事。
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
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
3.第一段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蛙的“闲趣”,在“闲谈”中
有何作用?
(细腰蜂以麻痹的手段杀死青虫,是残忍而高明的凶手,青虫是受
害者,与后文的治人者、治于人者相关联。
文章以细腰蜂类比统治者,青虫类比被统治者,指明统治者像细腰蜂一样用麻痹的手段
(第四段提到的麻痹术)来统治被统治者,即控制民众思想。
)
鲁迅善于将深刻的思想借用具体平凡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加以表达,看似信手拈来,似乎漫不经心,闲谈絮语之笔,实质是触发思考的
导线。
“细腰蜂神奇的毒针”,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揭露旧时统治阶级精神麻痹术的形象比喻。
通过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现象,予以批判,赋予深刻含义。
(水滴
石穿、枯木发新芽、蜘蛛结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企鹅这种动物是由公企鹅孵蛋哺育后代的,因为公企鹅
肚子上有个皮囊,母企鹅生下蛋后就撒手不管了,公企鹅把蛋放进“口袋”里,就像孕妇一样。
但不是每只公企鹅都当得上爸爸, 没有蛋
孵的公企鹅会有种奇怪的攀比心态,他们会找些石头、冰块装在“口袋”里装样,同时,时刻觊觎着真爸爸,一旦发现哪个公企鹅把蛋
忘在地上,或不小心掉出来,他们会第一时间捡过来,立刻把石头、冰块扔掉换成真蛋孵起来,然后昂首挺胸,不,昂首挺肚, 骄傲的加
入真爸爸的行列。
海洋中生活着一种很小且残疾的动物——盲鳗。
它的体型只有鳗鱼的半大小,而且眼睛是瞎的。
但它对付海中霸王——鲨鱼,却很有一套方法。
盲鳗的口像个椭圆形的吸盘,里面长着锋利的牙齿。
当盲鳗用吸盘
似的嘴吸附在鲨鱼身上时,鲨鱼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危险。
盲鳗一
点一点地向鲨鱼的腮边滑动,不知不觉中盲鳗已进入到了鲨鱼的体内。
盲鳗进入鲨鱼的体内后,便开始大肆吞食鲨鱼的内脏和肌肉。
就这样,鲨鱼被盲鳗从里到外吃得干干净净。
【启示】这种小鱼吃大鱼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也反映在人的身上,
就是“盲鳗”。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
一个人堕落变坏,往往是从小事上打开缺口,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毁掉一个人一生前途的。
因此,我们不能对小错误、小缺点抱
无所谓的态度,必须防微杜渐,把坏思想、坏风气、坏作风消灭在
萌芽状态中。
(二)分析第二部分
作者由细腰蜂“麻痹术”这一生物界现象联想到人类社会,想到三年前,俄国e君“忽然发愁”,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会发明一种类
似于细腰蜂毒针的奇妙药物,来控制人、奴役人。
1.第四段,俄国e君“忽然发愁”,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发愁的模样”?请分析“装”的含义。
之所以“装”,是因为早就知道。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揭示
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们愚弄百姓的技俩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早有就
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
2.第四段所谓“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
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这里“黄金世界的理想”指什么?
点拨:如:“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指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封建礼教和迷惑人民的精神控制术。
文中还说“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凑效”,列
举“不能凑效”的具体体现。
总结:“闲谈”的范围近而扩大到历史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娓娓谈开,最后提升到“特殊知识阶级”的国民的“精神文明”的高度。
鲁迅笔力犀利,入木三分,属于让读者“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铁笔。
用郁达夫的话说:“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
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
”这里所谓
的“精神文明”,正是“闲谈”要害!
3.第五、六段为了达成这样的世界,有哪些圣贤们都想出了怎样的
方法来?有怎样的结果?
遗老们-----------圣经贤传
学者--------------进研究室主义
文学家茶摊-----莫谈国事
教育家-----------四勿
留学生-----------特别发现
夷人--------------禁止集会,防说话
【篇二:《春末闲谈》教案】
江苏省职业学校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 201 — 201 学年第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语文授课教师学校苏州市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安排
【篇三:春末闲谈教案1】
春末闲谈
教学目标
一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掌握本文的脉络。
二明确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态度,理解本文的主旨。
三初步了解本文的论理方式和鲁迅杂感讽刺艺术的一般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本文脉络的梳理。
二本文文旨的归纳理解。
三讽刺手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式
探讨、总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有一首诗,名字为《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
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解释为:我的爱国之心
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样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
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作者就是鲁迅。
二关于鲁迅和写作背景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
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
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主要文学作品
3部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杂文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
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今天我们学习《春末闲谈》,选自杂文集《坟》。
写作背景
写于1925年4月22日,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实行白色恐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妄图
用封建思想麻痹人们的革命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
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想的载体。
既有闲谈,必有正说,1925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这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把握基础,整体感知
1 基础知识
注意这些词语的字音字形
蜾蠃输赢羸弱嬴政
螫针惊蛰海市蜃楼
一语中的中规中矩中风
麻痹螟蛉孵化不落窠臼
2整体感知
总结段意,分析层次结构。
一对青虫之遭遇的国内国外的两种不同认识(123段)
二古今中外治人者的治人之道都不能达到使被治者不思考自身的生存状态,
陷入被奴役被控制之境地而不反抗的目的(456段)
三故意从统治者的角度细诉造物主没有按统治者的意愿造人,辛辣地指出即
使邶治者没有了头颅,还是有舞干戚的刑天。
统治者的梦想终究只能以失败告终(78段)
分析第一部分
1明明是细腰蜂吃小青虫,亦有考据学家们立过异说,为什么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呢?
封建迷信思想,传统保守观念作怪
不愿意相信,为了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
为下文批判统治者麻痹人民的卑鄙手段,揭示真相做铺垫
2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虫的闲谈,这闲谈有何作用
鲁迅善于将深刻的思想借用具体平凡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加以表述,看似信手拈来,漫不经心,闲谈絮语,实质是触发思考的导线。
神奇的毒针,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
旧时的统治者精神麻痹术的形象比喻。
3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样子。
分析装的含义
之所以装,是因为早知道。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揭示了这
个封建统治者们愚弄百姓的伎俩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早已有过这一
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
4黄金世界是怎样的世界?这是什么人希望的世界?
唯辟做威,唯辟作福,唯辟玉食。
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为了达成这样的世界,各种圣贤们都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有怎样的
结果?遗老圣经贤传法
学者进研究室主义
文学家和茶摊老板莫谈国事律
教育家无视勿听勿言勿动论
留学生特别发见
夷人不准集会,不许说话
结果无法禁锢人们的思想
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没有真正的好法子。
5作者举刑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说明道理?
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头就会提前飞去,区区物质的头的有
无也不得声明难问题,即杀戮也禁锢不了人们的思想
总结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想的载体。
既有闲谈,必有正说,1925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这番闲谈,要表达的是统治者要想在思
想和肉体上彻底控制人民是不可能的。
本文的论证思路
人物手段对象结果结论
细腰蜂毒针青虫成了饲料
统治者愚民高压人民不断反抗人民不可欺骗不可压制
比较文章的创作思路和行文思路
创作思路
残暴镇压,愚民言论(联想)古今中外愚民办法(类比)细腰蜂
捉青虫
行文思路
细腰蜂捉青虫 e君的发愁历代统治者的“治术外国防民之法无头
仍有猛志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由此及彼,借题发挥。
是鲁迅杂文创作的常
用方法欣赏语言
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幽默
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
新的词语,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这种修词手法叫做仿词。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
意思,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
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
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
(诙谐幽默)
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
(学究口吻)
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封建遗老一般无可
奈何)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只要一看
头之有无,便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
(仿词)
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
意(e君的幼稚无知和我的“老谋深算”两相对照,让人忍俊不禁。
)所以仓颉造字,夜有鬼哭。
鬼且反对而况于官?(类比)
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反语)
鲁迅笔力犀利,入木三分,属于让读者“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铁笔。
用郁达夫的话说:“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
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
”这里所谓
的“精神文明”,正是“闲谈”要害!
思考鲁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