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人体需要的能量
人体需要的能量
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我们摄入的食物。
食物中含有三种主要的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它们被身体用来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我们每天需要大约120克的碳水化合物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
脂肪虽然在身体中积累的比例较高,但是身体每天只需要30-50克的脂肪来提供能量。
蛋白质虽然也能提供能量,但是通常只被身体用来合成组织或修复受损的组织。
身体每天需要的能量取决于个人的体重、身高、性别、年龄、活动量等因素。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2500卡路里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果摄入的能量多于身体需要的能量,就会导致体重增加;反之,如果摄入的能量少于身体需要的能量,就会导致体重减轻。
总之,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我们摄入的食物,其中碳水化合物是身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每个人每天需要的能量取决于个人的体重、身高、性别、年龄、活动量等因素。
- 1 -。
运动生理学课后题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1.能量与生命的关系如何,是怎样实现的?人体生命活动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而肌肉活动又是消耗能量最多的一种活动形式。
运动时,人体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电能等各种物理形式的能量,只能直接利用储存在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分子中蕴藏的化学能,与此同时糖、脂肪、蛋白质则可通过各自的分解代谢,将储存在分子内部的化学能逐渐释放出来,并使部分能量转移和储存到ATP分子之中,以保证A TP供能的持续性。
2.不同运动中,ATP供能与间接能源的动用关系?1.A TP是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而能量的间接来源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
2.糖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一克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4.1千卡的热量,机体正常情况下有60%的热量由糖来提供。
3.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糖进行无氧分解供能,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产生3-2分子的ATP,可利用的热量不到糖分子结构中重热量的5%,能量利用率很低,但产能速率很高。
4.在进行强度不是太大的运动时,糖进行有氧分解供能,此时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生成39-38分子的ATP,糖分子结构中的热量几乎全部可以被利用,但产能速率较低。
5.脂肪是一种含热量最多的营养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9.3千卡的热量,他是长时间肌肉运动的重要能源。
6.体内脂肪首先通过脂肪动员,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经系列反应步骤,可循糖代谢途径氧化,由于肌肉内缺乏磷酸甘油激酶,故甘油直接为肌肉供能的意义不大。
脂肪酸进入细胞后,在线粒体外膜活化,经肉碱转运至内膜,再经ß氧化逐步生成乙酰辅酶,之后经三羧酸循环逐步释放出大量能量供ADP再合成ATP,此过程是脂肪氧化分解供能的主要途径。
蛋白质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谢实现的,但蛋白质分解供能很不经济,故一般情况不作为主要供能物质。
3.三种能源系统为什么能满足不同强度的运动需要?这是由他们各自的供能特点所决定的。
2023年山西省初中生物中考复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导学案
复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一、复习目标(课标要求)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4.概述血液循环。
二、学习重难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了解输血的意义及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2.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3.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4.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5.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6.概述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三、导入:(一)思维导图(二)考情分析课件展示2020-2022年山西初中生物学业考试题分析,预测今年的题型和分值,帮助学生“以考定学”。
考点:肺部以及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2021年:2分(晋中),2分(阳泉);2022年:2分(晋中)考点: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020年:5分(晋中),1分(阳泉);2022年:2分(晋中)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2021年:8分(晋中),5分(阳泉);2022年:2分(晋中),1分(阳泉,长治)四、任务驱动:任务一:呼吸系统引导学生阅读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四节教材、观察示意图和图片,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回答有关问题:1.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2.为什么边吃饭边说话容易引起咳嗽?3.描述呼吸运动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膈肌的运动位置变化?4.描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过程与结果?5.描述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与结果?6.区分: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
任务二: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引导学生阅读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二节教材、观察示意图和图片,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回答有关问题:1.血液的组成、功能与分类?2.三种血细胞的组成与功能?3.血管的类型与功能?如何判断血管种类?4.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任务三:血液循环的途径引导学生阅读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教材、观察示意图和图片,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回答有关问题:1.描述体循环的过程?2.描述肺循环的过程?任务四:输血与血型引导学生阅读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教材、观察示意图和图片,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七年级生物说课稿1一、课程标准: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二、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本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法、综合法教学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挂图教学过程:课堂练习:1.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A口腔 B咽 C 喉 D食道2.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A有“C”形的软骨支架 B肌肉较松弛 C气管比较硬 D周围有肌肉牵拉3.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①声带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③鼻黏膜④会厌软骨⑤鼻毛⑥嗅细胞A ③⑤⑥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①④⑤4.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_______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_______,引起剧烈咳嗽A软腭 B会厌软骨 C 气管 D食道5.平常所说得痰来自() A 鼻 B咽 C喉 D气管支气管6.北欧人的鼻子较大,其作用是 A使人漂亮 B使鼻孔较大 C使鼻腔较长D 使鼻毛较大7.小英和平平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沙尘暴,小英马上戴上口罩,而平平没有带,请问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比较,结果为()A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一样清洁B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清洁C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粉尘多 D无法确定谁肺部的气体清洁9.呼吸系统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后者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的场所;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主要作用是将吸入的空气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对肺的刺激。
初一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试题
初一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试题1.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A.①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⑤【答案】C【解析】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故选:C【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当人在过度劳累晕倒时,需要尽快补充的是( )。
A.蛋白质B.葡萄糖C.无机盐D.维生素【答案】B【解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六类物质,其中糖、蛋白质、脂肪既参与构成组织细胞又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它们有各自的主要生理功能;其中糖主要为细胞提供能量,蛋白质主要构成组织细胞,脂肪是主要的能量储备物质,过度劳累说明能量消耗过多,故B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主要考查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
3.儿童时期患佝偻病缺乏的维生素是()A.钙元素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维生素A【答案】C【解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可知,人体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故选:C【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4.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维生素【答案】B【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属于大分子有机物,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都不能提供能量.【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5.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是:()A.蛋白质B.维生素C.胡萝卜素D.膳食纤维【答案】D【解析】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分为非水溶性和水溶性纤维两大类.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而果胶和树胶等属于水溶性纤维,则存在于自然界的非纤维性物质中.营养学家将膳食纤维放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等人体六大营养素的队伍里,并称它为“第七营养素”,可见其不可或缺.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量地补充纤维素,可使肠道中的食物增大变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快了排便速度,防止便秘和降低肠癌的风险.纤维素还可调节血糖,有助预防糖尿病.又可以减少消化过程对脂肪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水平,防治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故答案为:D.【考点】注意合理营养.6.“大头婴儿”出生后一直服用几乎不含蛋白质的劣质奶粉,出现了头大、嘴小、脸肿的症状,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找出错误的选项:()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B.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蛋白质C.组织细胞的更新离不开蛋白质D.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是最重要供能物质【答案】D【解析】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据此可知,服用一种几乎不含蛋白质的劣质奶粉,会影响生长发育,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7.某人的牙龈经常出血,医生认为他得了坏血病,应注意吃()A.钙片B.动物肝脏C.豆类、谷类D.新鲜水果、蔬菜【答案】D【解析】坏血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尤其是橘子,维生素C的含量非常丰富;因此患有坏血病的人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橘子.故选:D【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8.组成动物细胞的主要有机物是()A.糖类、蛋白质和脂肪B.维生素、水和无机盐C.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糖类D.维生素、糖、蛋白质【答案】A【解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分为: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能够燃烧,可以变成碳,属于有机物;而水分和无机盐不能燃烧,属于无机物.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是不能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因而也是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中,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能构成人体细胞,且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故选:A【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9.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的炊具,是因为()A.铁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B.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C.铁是维生素C的重要组成部分D.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答案】D【解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作用,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铁制炊具能为人体提供含铁的无机盐,有利于体内合成血红蛋白.故选:D【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0.坏血病患者应该多吃的食物是()A.水果和蔬菜B.鱼肉和猪肉C.鸡蛋和鸭蛋D.糙米和肝【答案】A【解析】坏血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尤其是橘子和辣椒,维生素C的含量非常丰富;因此患有坏血病的人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鱼肉、猪肉中含较多的蛋白质及部分脂肪,蛋类中也含丰富的蛋白质,糙米和肝脏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A.故选A.【考点】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11.人体需要量小,但对人体生理活动作用很大的营养物质是()A.糖类B.蛋白质C.脂类D.维生素【答案】D【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此题考察的是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2.下列食物中含糖类较多的是()A.大豆B.花生C.鸡蛋D.米饭【答案】D【解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六大类,其中能够构成人体组织细胞和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蛋白质;被誉为“三大营养物质”。
人体的呼吸说课稿.doc
《人体的呼吸》说课稿一、课程标准: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二、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本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法、综合法教学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挂图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对学生回答不表态,继续设疑:是不是这样呢?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给与鼓励。
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学生边看图边回答。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系统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系统1.人体运动的能量来源有三种: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与有氧氧化系统。
根据运动的强度与时间的长短,每种系统起的作用不同。
人体能量来源最终体现在能量物质ATP(三磷酸腺苷)上。
即:ATP就是我们人体利用能量的直接形式,当人体需要能量时,ATP在酶的作用下,脱掉一个磷酸变成ADP并释放出能量。
这个能量提供了我们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的能源,包括:化学能、机械能、生物能等。
(1)磷酸原系统就是通过体内的高能物质磷酸肌酸在磷酸肌酸激酶的作用下将高能磷酸键转给ADP,这时ADP结合一磷酸变成ATP。
由于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储存量很少,所以它只能提供肌体很短时间的运动能量;(2)糖酵解系统也就就是体内糖类(血液中的葡萄糖、肝脏中的肝糖原与骨骼肌中的肌糖原与糖异生途径)在肌体供氧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无氧氧化而产生能量。
同样,由于就是无氧酵解,产生的能量也不就是很多(一分子的葡萄糖经糖酵解产生3个ATP),但就是因为体内的糖原储备比磷酸肌酸要多得多,所以糖酵解可以提供比磷酸原系统更长时间的运动能量;(3)有氧氧化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发生的,就是机体内最大的能量供应系统,它可以由体内的糖储备(一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产生36/38个ATP)与脂肪分解(一分子的软脂酸氧化分解产生129ATP)来产生。
由于人体氧的供应与利用有其局限性(最大摄氧量),当机体在短时间进行大强度的运动时,氧供应不足,有氧氧化系统不能或只能部分参加机体的能量供应;相反地,在长时间与低强度的运动中,氧供应充足,有氧系统可以成为机体主要的能量供应系统。
(4)尽管机体的磷酸肌酸储备很少,但就是它可以马上调动起来,所以在大强度具爆发性的运动开始(7~8秒左右),主要就是磷酸原系统提供能量;同时,糖酵解系统也启动起来,它可以提供2分钟之内的大强度运动;如果机体继续维持大强度的运动,糖酵解能量供应也跟不上,机体就因为能量供应不上而运动能力下降了。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以“葡萄糖的人体奇妙之旅”为例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以“葡萄糖的人体奇妙之旅”为例摘要: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就涉及到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配合。
对概念5的这四个系统进行专项复习,以帮助学生对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深度学习;人体生理与健康落实新课标赋能新课堂,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将知识深化,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整体化的视角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是落实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1]。
以真实情境甜甜低血糖引入本节课,围绕核心概念、重要概念展开复习,整堂课的设计突破传统的复习课,以营养物质葡萄糖的诞生、旅行、变形为线索,进行了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相关内容的复习,在过程中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基于课程标准,建立概念体系根据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将课程内容分为7个学习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人体生理与健康”、“遗传与进化”、“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在一轮复习中,将以新课标的这七个主题为主线[2],围绕“9个核心概念和重要概念”展开复习。
葡萄糖分子通过旅行的方式,揭示了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根据各个概念间的关系,构建概念体系,如图1。
图1 葡萄糖分子之旅概念体系二、围绕重要概念,制定教学目标复习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三、四、五章。
本节复习课围绕大概念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构建次位概念,再从讲解中提炼重要概念,从而形成大概念[3]。
(1)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视角,描述四大系统,掌握四大系统的结构组成,概述各大系统与葡萄糖的关系,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从稳态和平衡的视角,描述葡萄糖为身体供能的生理学意义。
(2)关注“葡萄糖”作为生命燃料的话题,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以增加机体健康。
人体的热能来源和消耗
人体的热能来源和消耗热能又称热量、能量等,它是生命的能源;人的每天劳务活动、体育运动、上课学习和从事其他一切活动,以及人体维持正常体温、各种生理活动都要消耗能量;就像蒸汽机需要烧煤、内燃机需要用汽油、电动机需要用电一样;热能的需要量指的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及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如低于这个数量,将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一、人体能量的来源人体的热能来源于每天所吃的食物,但食物中不是所有营养素都能产生热能的,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素会产生热能;每克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热能为16.74千焦耳4千卡,脂肪每克为37.66千焦耳9千卡,蛋白质每克为16.74千焦耳4千卡热能的单位,常指能使1升水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就相当于4.184千焦耳的热能单位换算:1千卡=4.184千焦耳1千焦耳=0.239千卡;糖、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物质,经消化转变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而被吸收入血;在细胞中,这些营养物质经过同化作用合成代谢,构筑机体的组成成分或更新衰老的组织;同时经过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为代谢产物;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是物质代谢过程中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营养物质蕴藏的化学能便释放出来;这些化学能经过转化,便成了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能源,所以说分解是代谢的放能反应;而在合成代谢过程中,需要供给能量,因此是吸能反应;可见,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代谢是紧密联系着的;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二、人体内能量的消耗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些能源物质分子结构中的碳氢键蕴藏着化学能,在氧化过程中碳氢键断裂,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蕴藏的能;这些能量的50%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用于维持体温,并向体外散发;其余不足50%则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贮存于体内,供机体利用;体内最主要的高能磷酸键化学物是三磷酸腺苷A TP;此外,还可有高能硫酯键等;机体利用ATP去合成各种细胞组成分子、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其他一些物质;细胞利用ATP去进行各种离子和其它一些物质的主动转运,维持细胞两侧离子浓度差所形成的势能;肌肉还可利用A TP所载荷的自由能进行收缩和舒张,完成多种机械功;总的看来,除骨骼肌运动时所完成的机械功外功以外,其余的能量最后都转变为热能;例如心肌收缩所产生的势能动脉血压与动能血液流速,均于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过程中,因克服血流内、外所产生的阻力而转化为热能;在人体内,热能是最“低级”形式的能,热能不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不能用来作功;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1、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着;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人在运动或劳动时耗量显着增加,因为肌肉活动需要补给能量,而能量则来自大量营养物质的氧化,导致机体耗氧量的增加;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耗氧量最多右达安静时的10-20倍;肌肉活动的强度称为肌肉工作的强度,也就是劳动强度;劳动强度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机体的产热量来表示,也就是说,可以把能量代谢率作为评估劳动强度的指标;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在安静状态下摄入食物后,人体释放的热量比摄入的食物本身氧化后所产生的热量要多;例如摄入能产100kJ热量的蛋白质后,人体实际产热量为130kJ,额外多产生了30kJ热量,表明进食蛋白质后,机体产热量超过了蛋白质氧化后产热量的30%;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糖类或脂肪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为其产热量的4%-6%,即进食能产100kJ热量的糖类或脂肪后,机体产热量为104-106kJ;而混合食物可使产热量增加10%左右;这种额外增加的热量不能被利用来作功,只能用于维持体温;因此,为了补充体内额外的热量消耗,机体必须多进食一些食物补充这份多消耗的能量;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这种现象在进食后1h左右开始,并延续到7-8h;有人将氨基酸注入静脉内,可出现与经口给予相同的代谢率增值现象,这些事实使人们推想,食后的“额外”热量可能来源于肝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时“额外”消耗的能量;因此,有人认为肝在接脱氨基反应中消耗了能量可能是“额外”热量产生的原因;3、环境温度人裸体或只着薄衣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最为稳定;实验证明,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开始有所增加,在10℃以下,代谢率便显着增加;环境温度低时代谢率增加,主要是由于寒冷刺激反射地引起寒战以及肌肉紧张增强所致;在20-30℃时代谢稳定,主要是由于肌肉松驰的结果;当环境温度为30-45℃时,代谢率又会逐渐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体内化学过程的反应速度有所增加的缘故,这时还有发汗功能旺盛及呼吸、循环功能增强等因素的作用;四、人体所需热量的计算方法1、根据体重算出每天所需热量的范围热量a=体重千克x22,热量b=体重千克×33, 人体每天所需热量应该在热量a与热量b之间;2、计算你每天大致要消耗的热量值男:66+13.7×体重千克+5×身高厘米-6.8×年龄;女:65+9.6×体重千克+1.7×身高厘米-4.7×年龄;3、根据每个人的体重和劳动强度来衡量体力劳动:25千卡×体重公斤稍耗体力工作:30千卡×体重公斤纯体力工作:35千卡×体重公斤。
人体的热能来源和消耗
人体的热能来源与消耗热能又称热量、能量等,它就是生命的能源。
人的每天劳务活动、体育运动、上课学习与从事其她一切活动,以及人体维持正常体温、各种生理活动都要消耗能量。
就像蒸汽机需要烧煤、内燃机需要用汽油、电动机需要用电一样。
热能的需要量指的就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及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如低于这个数量,将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一、人体能量的来源人体的热能来源于每天所吃的食物,但食物中不就是所有营养素都能产生热能的,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素会产生热能。
每克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热能为16、74千焦耳(4千卡),脂肪每克为37、66千焦耳(9千卡),蛋白质每克为16、74千焦耳(4千卡)热能的单位,常指能使1升水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就相当于4、184千焦耳的热能(单位换算:1千卡=4、184千焦耳1千焦耳=0、239千卡)。
糖、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物质,经消化转变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而被吸收入血。
在细胞中,这些营养物质经过同化作用(合成代谢),构筑机体的组成成分或更新衰老的组织;同时经过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为代谢产物。
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就是物质代谢过程中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
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营养物质蕴藏的化学能便释放出来。
这些化学能经过转化,便成了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能源,所以说分解就是代谢的放能反应。
而在合成代谢过程中,需要供给能量,因此就是吸能反应。
可见,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代谢就是紧密联系着的。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与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二、人体内能量的消耗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脂肪与蛋白质。
这些能源物质分子结构中的碳氢键蕴藏着化学能,在氧化过程中碳氢键断裂,生成CO2与H2O,同时释放出蕴藏的能。
这些能量的50%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用于维持体温,并向体外散发。
其余不足50%则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贮存于体内,供机体利用。
2021届中考生物冲刺复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10. (2020福建)右图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人体器官, 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 若②是肺,则①中是动脉血 B. 若②是肺,则③中血液流向右心室 C. 若②是脑,则①可以表示主动脉 D. 若②是脑,则③中氧含量大于①
11. (2016福州)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D A. 鼻 B. 咽 C. 喉 D. 肺 12. (2016泉州)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内的共同通道是( ) C A. 气管 B. 喉 C. 咽 D. 食道 13. (2020福建)人体吸气时,气体经过气管、支气管进入( )D A. 鼻 B. 咽 C. 喉 D. 肺 14. (2016三明)下列关于呼吸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 呼吸的主要器官 B. 过滤全部有害物质 C. 干燥和温暖气体 D.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方法与规律】 1. 动脉内的血液由汇集血管流向分支血管如图一; 静脉内的血液由分支血管流向汇集血管如图二。 2. 动脉和静脉不能因其内流的什么血而定。
【例2】下列关于人体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动脉管壁厚,血流速度快 B. 静脉有的分布较浅,如手臂上的“青筋” C. 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D.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0. (2019福建节选3分)人体血液日夜奔流在血管中, 把各器官、系统联系在一起。如图甲、乙、丙、丁代表人体的不同结构, ①②③④代表丙中的四个腔。据图回答:
外界吸入的氧气经过甲的气体交换,使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___动_血脉,最先到 达丙中的[___②_](填序号),再由与心脏相连的____主__动__脉(填血管名称)输出,到 达丁后供细胞利用。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此图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毛细血管的内径非常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3)氧气进入毛细血管后 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变为鲜红色,血液含氧量增加,由静脉 血变成动脉血。
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1、右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
(1)当心房和心室同时有血液进入时,心脏所处的状态是_ _ _。
(2)当⑩收缩时,其中的血液流入图中____。
心脏收缩时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__ __作用分解___ _提供的。
(3)血液从④到⑧的循环途径是____,这个循环中血液的变化是__ __,这个变化发生在___ _。
2、下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请回答:(1)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膈,序号 模拟人体的胸廓。
(2)图2模拟的是人体在 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收缩,胸廓的 径增大。
(3)若用此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则此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径和 径的变化。
3、右下图表示人体不同组织处血管示意图(A 、B 、C 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血管),请据图分析回答:(1)与A 、C 比较,血管B 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 中流动的是静脉血,C 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则B 是____________处的毛细血管网;在B 处完成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 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则在A 、C 内流动的都是_______血,C 内血液中浓度明显升高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B 为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A 所示血管为___________,在B 处完成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若B 为臀大肌内的毛细血管网,则C 内流动的是______血。
(6)若B 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网,C 内血液与A 内血液相比较,除二氧化碳外,含量明显增加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是某同学的血液常规检验单,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⑵若某人的血清与该同学的红细胞能发生凝集反应,则此人可能是__ _______血型。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 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含解析)
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1、(2016•泰安)下列关于被子植物和人体运输结构和运输动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被子植物的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B.人体的心脏和血管输送血液,血液中的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C.被子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主要靠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D.心脏是推动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考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蒸腾作用的意义;心脏的结构.【专题】归纳推理;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分析】1、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4、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解答】解:A、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A正确;B、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是由血浆运输的,B错误;C、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了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C正确;D、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D正确.故选:B2、(2016•齐齐哈尔)体循环的起止部位分别是()A.左心室、右心房B.左心室、左心房C.右心室、右心房D.右心房、左心室【考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解答】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知,体循环开始的部位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故选:A3、(2016•日照)如图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组织处,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情况.试推测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A.甲B.乙C.丙D.丁【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分析】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解答】解: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的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组织细胞处的氧气浓度低,因此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和血红蛋白分离,导致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下降,故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越低,呼吸作用越旺盛.图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最低的是甲.因此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甲.故选:A4、(2016•厦门)人的血液组成包括()A.血清和血细胞B.血浆和血细胞C.血浆和红细胞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解答】解: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如图所示: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血浆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功能是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选:B5、(2016•淄博)一位贫血患者突患阑尾炎,到医院紧急救治.其血常规化验结果可能不在正常值范围的是()A.红细胞、血小板B.红细胞、白细胞C.血浆、白细胞 D.血小板、白细胞【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贫血是因血液内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含量少.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因此缺铁或缺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都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引起贫血,所以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解答】解: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因此如果患贫血,应该是RBC(红细胞)和HGB(血红蛋白)的值偏低;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因此,一个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其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红细胞、白细胞.故选:B6、(2016•宜兴市)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A.血浆 B.白细胞C.红细胞D.血小板【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解答】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故选:A7、(2016•广元)下列关于血液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B.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C.释放供应能量 D.防御保护作用【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综上所述血液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解答】解:ABD、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防御保护作用,都是血液的功能;C、血液不能释放供应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以,关于血液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释放供应能量.故选:C8、(2016•赤峰)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贫血患者应该多吃的是()A.含淀粉多的食物B.含纤维素多的食物C.含维生素多的食物 D.含蛋白质和铁多的食物【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解答】解: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而血红蛋白就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所以,贫血的病人可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故选:D9、(2016•昆明)与正常值相比,缺铁性贫血患者血常规化验报告单上,明显减少的是()A.白细胞B.血钙 C.血红蛋白 D.血小板【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少,面色苍白,头晕,精神不振,身体消瘦,肌肉无力等;营养不良性贫血:红细胞少,皮肤蜡黄,颜面浮肿,反应迟疑等.【解答】解:贫血指的是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因此作血常规化验,血常规化验报告单上,明显减少的是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含量.故选:C10、(2016•云南)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起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解答】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所以当人体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故选:C11、(2016•齐齐哈尔)人体血液的组成是()A.红细胞、白细胞B.血浆、血细胞C.血小板、白细胞D.血浆、血小板【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解答】解: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血浆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功能是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因此人体血液的组成是血浆、血细胞.故选:B12、(2016•十堰)老王因雾霾天气引发了急性支气管炎.则其血常规化验结果中高于正常值的是()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红蛋白【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三种血细胞: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解答】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故选:A13、(2016•南充)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大面积烧伤和血小板缺乏者,应分别输入()A.血小板、血浆、红细胞 B.红细胞、血浆、血小板C.血浆、红细胞、血小板 D.红细胞、血小板、血浆【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解答】解: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身体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输入血浆.血小板减少症,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使止血,所以输入浓缩血小板悬液.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14、(2016•聊城)如图为人体肺部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结构[1]的血管类型和内部流经的血液类型分别是()A.动脉、动脉血 B.动脉、静脉血C.静脉、动脉血 D.静脉、静脉血【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解答】解: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最后通过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故选:B15、(2016•昆明)观察小鱼尾缮内血液的流动,看到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并从多条血管汇入一条较粗的血管,这一条血管是()A.动脉 B.静脉 C.肺动脉D.毛细血管【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解答】解:据分析可见: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故选:D16、(2016•咸宁)图中能正确表达下肢静脉内血液方向的是()A. B.C.D.【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解答】解:A、图中血管血液从分支流向主干,故血管为静脉;但是静脉瓣的方向不对,A 错误.B、图中血管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故血管为动脉;动脉内没有瓣膜,B错误;C、图中血管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故血管为动脉;C错误;D、图中血管血液从分支流向主干,故血管为静脉;并且下肢静脉里有静脉瓣,箭头与静脉瓣平行,D正确;故选:D17、(2016•湘潭)在献血或输液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上肢动脉【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解答】解: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在医院输液或抽血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故选:B18、(2016•岳阳)中医在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中切脉时感受搏动的血管是()A.毛细血管 B.肺静脉C.冠状动脉 D.桡动脉【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解答】解:脉搏是心脏射血时血液对动脉血管产生的压力变化造成的,正常情况下心跳和脉搏次数相等.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号脉的位置是手腕外侧的桡动脉.故选:D19、(2016•宿迁)下列有关静脉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输静脉血的血管B.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的血管C.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D.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因为心室收缩,血液进入动脉,压力大,故管壁最厚,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是把全身的血液运回心脏,故管腔最大,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故血流速度最慢.【解答】解:A、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而不是在什么血管中流动.A错误;B、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动脉.B错误;C、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C正确;D、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D错误.故选:C20、(2016•咸宁)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医生给某人右手臂静脉注射一种药物治疗头痛.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A.Ⅳ→Ⅱ→Ⅰ→ⅢB.Ⅳ→Ⅱ→Ⅲ→ⅠC.Ⅰ→Ⅲ→Ⅳ→ⅡD.Ⅰ→Ⅲ→Ⅱ→Ⅳ【考点】心脏的结构.【分析】心脏包括四个腔:左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如图所示,心脏的结构为:Ⅰ左心房;Ⅲ左心室;Ⅱ右心室;Ⅳ右心房.【解答】解: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此题中血液循环路线为:右手臂静脉→上腔静脉→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头部动脉→头部毛细血管→病灶.所以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故选:A21、(2016•泸州)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上下腔静脉中存在静脉瓣,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静脉瓣的功能.将图中的下腔静脉扎紧.然后从上腔静脉将水灌入,发现水将从肺动脉流出,然后将下腔静脉处的绳解开,再次从上腔静脉将水灌入,则流出水的血管是()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肺静脉D.肺动脉【考点】心脏的结构.【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心脏位于胸腔内两肺之间,略偏左,心尖向左;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解答】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因此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已结扎)灌水入猪心脏,水在心脏内流动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流出.若将下腔静脉处的绳解开,再次从上腔静脉将水灌入,流出水的血管是仍然是肺动脉.故选:D22、(2016•聊城)如图是心脏的结构示意图,请指出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瓣膜结构代号是()A.[1] B.[2] C.[3] D.[4]【考点】心脏的结构.【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图示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心脏分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图中1是动脉瓣,2和3是房室瓣,4是完全的隔膜.【解答】解:心脏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构成,在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2房室瓣,朝向心室开,只允许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故选:B23、(2016•淄博)观察猪的心脏并进行相关实验,请结合心脏解剖模式图(腔室标注a-d,血管标示①-⑤)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d的壁最厚,能为体循环提供足够动力B.a、b内都是静脉血,c,d内都是动脉血C.b与②,d与①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D.如果扎紧⑤,从④内向心脏灌水,水将从①流出【考点】心脏的结构.【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①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组成.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结构如图所示:②题中图示可知: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上腔静脉、⑤下腔静脉.【解答】解:A、心脏四腔中,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最厚,输送血液路线最长,压力大,A正确;B、心脏的左侧接收经肺循环回来的血液,是动脉血;心脏的右侧接收经体循环回来的血液,是静脉血,B正确;C、心室与动脉之间,即图中b与②,d与①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C正确;D、如果扎紧⑤,从④内向心脏灌水,水会经过右心房和右心室,从②肺动脉流出,D错误.故选:D.24、(2016•宜兴市)解剖猪的心脏时,发现一根血管与心脏壁最厚的腔相连通,这根血管的名称是()A.上腔静脉 B.肺静脉C.下腔静脉 D.主动脉【考点】心脏的结构.【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的厚,这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解答】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收缩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与其功能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最厚.故选:D25、(2016•威海)心脏壁最厚的腔和与之相连的血管分别是()A.右心室肺动脉B.左心室主动脉C.右心室主动脉D.左心室肺动脉【考点】心脏的结构.【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心脏的结构如图:心脏主要由心肌构。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0.5 人体能量的供给1
第4单元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尝试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
【难点】1、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
2、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录制“比较不同食物的热价”实验视频,制作课件。
(2)提前准备好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额温计和耳温计四种体温计。
五、板书设计第十章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一、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发热既有利又有害二、人体能量的供给食物氧气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包含两大部分内容:人体能量的供给和体温。
考虑到体温部分的内容难度稍小,所以我调整了上课的顺序,以大家常见的温度计导入新课,把体温相关知识的学习放到一开始。
关于尝试测量体温这个活动,经过很长时间的纠结,我放弃了水银体温计的测定,选择用最快速的额温计给学生尝试体温测定。
我有两个原因:1、本节课内容多,额温计测定温度比较快,节约课堂时间;2、目前,家庭里包括医院里额温枪都使用较多,这样的改变也算是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过上课过程中发现会使用额温计的学生不是很多,这是在一开始没有想到的。
不过所幸使用简单,一教立刻就会了。
在体温这部分,我选择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其实答案都是比较开放式的,没什么标准答案,我的目的是通过这两个问题把体温相关知识讲解透彻。
这部分还算比较符合预设,学生能够很好地配合,并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把体温放到前面讲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很好地导入下一部分能量的供给。
这部分是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概念图,让学生合作完成,在最后实施的过程中,有机物在细胞中进行的是什么作用难住了学生,但是在我的提示以后,学生也可以说出这是呼吸作用。
然后我再利用呼吸作用通过板书绘制一个简单版的概念图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理解人体能量的供给。
[精品]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
•
ATP在肌肉内的储存量极为有限,人体 全身的肌肉内只有120至180微摩尔(mM) 的ATP,或1.2至1.8千卡的能量,仅足以维 持三数秒的尽最大努力活动(all-out efforts) 之用。所以,肌肉活动若要继续进行下去, 就得重新合成ATP了。可是,重新合成ATP 原来也是要用上能量的。
3-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 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 细胞内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中, 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从理论上分析,体 内贮存的有氧氧化燃料,特别是脂肪是不会 耗尽的,故该系统供能的最大容量可认为无 限大。其特点是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 很慢,需要氧的参与,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 据计算,该系统的最大供能速率或输出功率 为15 J· kg-1· s-1,该系统是进行长时间耐力 活动的物质基础。
总结
其实,供能系统的主导地位,主要是根据运 动项目实际进行时的速度和时间而定。运动进 行时的速度越高,强度通常也越大,能够维持 的时间亦越短。因为机体没有足够的氧气补给, 亦没有充足的时间过渡至稳定状态,所以能量 只有靠无氧系统供给。速度越高,强度越大, ATP-CP系统在提供能量上越加重要。当活动 的时间持续,CP接近耗尽的时候,乳酸系统 便取而代之成为主导的供能系统。反过来说, 耐力性项目或当活动的速度放缓,强度下降, 机体得到充分的氧气补给,并进入稳定状态后, 能量便可以单靠有氧系统来供应。不过当运动 的速度或强度再度增加时,无氧系统又会重新 投入工作,甚至再次成为主导的供能系统了。
人体运动时的供能系统,依其运 动项目的特点暨运动强度和运动持 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 • 1· ATP—CP(磷酸原)系统、 • 2· 无氧糖酵解(乳酸)系统和 • 3· 有氧氧化系统。
一、安静及休息时的能量来源
北师大版生物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知识点总结
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知识点总结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1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食物。
2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它还是储备的能源物质。
3 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4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
因此说,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5 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6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7 鼻是呼吸道的起点,鼻孔与外界相通,内有鼻腔,鼻腔内表面有鼻黏膜.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黏液腺可以分泌黏液,这些结构能使吸入鼻腔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减少对肺的刺激.鼻腔上部黏膜内还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8 咽位于鼻腔的后方,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
喉位于咽的后下方,由软骨和声带组成,气体通过时可以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声.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以防止食物入喉,进入气管。
9 气管先分为左右两支,再分为如树枝状较小的支气管、细支气管等。
气管壁由C形软骨支撑,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尘;管壁内表面有纤毛,摆动将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10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分别与左右气管相通。
新鲜的肺是粉红色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11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什么?答:肺泡的数量众多,扩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肺泡壁上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有利于气体进出肺泡。
这些结构特点有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12 肺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就是通常所说的呼吸,也叫肺通气.13 肺通气是怎样完成的呢?答:肺通气是由胸廓和膈的运动引起的。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精讲课件(北师大版)
【考点7】(2021·云南)下列关于动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流动着动脉血 B. 管壁厚,弹性大 C. 管内血流速度快 D. 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
导图巧记忆 真题深解读 备考勤演练 27
【考点8】(2021·凉山彝族自治州)下图为小明学习“人体内的物 质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 肺泡数量多,有利于扩大气体交换的面积 B. 肺泡内有纤毛和黏液,有利于清扫和黏住灰尘 C. 肺泡的壁由多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扩张和回缩 D. 肺泡壁内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导图巧记忆 真题深解读 备考勤演练 21
【思路点拨】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 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 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导图巧记忆 真题深解读 备考勤演练
1
导图巧记忆 真题深解读 备考勤演练
2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
导图巧记忆 真题深解读 备考勤演练
3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
导图巧记忆 真题深解读 备考勤演练
4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
导图巧记忆 真题深解读 备考勤演练
5
导图巧记忆 真题深解读 备考勤演练 16
【考点3】(2021·武威)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对
于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下列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较多的是( C )
A. 牛肉 B. 鱼肉
C. 芹菜 D. 牛奶
【思路点拨】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以外较复杂的糖类物质,包括纤 维素和果胶等,这些复杂的糖类物质人体是不能消化的。人类所需要的营 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六大类,现在把 膳食纤维列为第七类营养物质。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 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 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能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 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选项中芹菜含膳食纤维较多,牛肉、 鱼肉、牛奶含较多的蛋白质,C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1、 右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
(1) 当心房和心室同时有血液进入时,心脏所处的状态是_ _ _(2)当⑩收缩时,其中的血液流入图中 ____________ 。
心脏收缩时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 ________ 作用分解 ___________ 提供的。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液从④到⑧的循环途径是 ,这个循环中血液的变化是 __ __这个变化发生在 _______ _ 。
2、 下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请回答:(1)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膈,序(3) 若用此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 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径和3、右下图表示人体不同组织处血管示意图( 不同类型的血管),请据图分析回答:(1 )与 A 、 C 比较,血管 B。
(2) 若A 中流动的是静脉血,C 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则 B 是 ______________ 处的毛细血管网;在B 处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若B 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则在 A 、C 内流动的都是 血,C 内血液中浓度明显升高的物质是。
(3) 若B 为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A 所示血管为 _ 在B 处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若B 为臀大肌内的毛细血管网, 则C 内流动的是 (5) 若B 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网,C 内血液与A 内血液相比较,力口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表是某同学的血液常规检验单,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性免疫力。
5、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 写出图中下列标号中结构名称: A : E(2)通过F 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 血变成(3)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 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填字母代号,不能填结构名称)(4)被子植物的茎中也有在功能上类似血管的结构,请写出这些结 构的名称和。
6、 右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人能嗅到各种气味,是因为 上部黏膜内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2 )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的是[](3 )痰形成的部位是[]。
(4)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 [] 。
7、 21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 8.0级特大地震。
在这场自然灾害面前,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请你结合下图及所学生物学知识,解答地震中伤员救援的一些问题:地震发生后,不论是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保持呼吸系统 的畅通,才能保证氧气的供给。
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需 依次经过( 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
(2) 某伤员被救出时,下肢受伤,血液喷射而出,救援人员应在他下肢的 (填“近”或“远”)心端用止血带止血;若该伤员失血过多,需立即输 血,应以输 型血为原则。
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 会凝聚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之后该病人出现贫血,为治好 该病人的病,他应多吃含 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3) 从废墟中救出的伤员需点滴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随血液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 [B],血液流经葡萄糖物质明显减少,最终送达全身细胞组织,供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8、图7为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 A 、B 、C 表示物质,①、②(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①直接进行过程②的有机物是(2 )在观察活体材料时,发现某血管只允许甲细胞单行通过,那么,该血管在结构上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3 )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物质B 进入乙细胞后的作用是(4 )除A 夕卜•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许多其他废物,它们随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两个重要的生 理过程形成尿液。
体的胸廓。
(2) 图2模拟的是人体在的收缩,胸廓的径增大。
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 此时由于膈肌⑤血。
项目 正常范围 参考值单位 结果项目 正常范围 参考值单位 结果红细胞 3.5 〜5 X 1012/L3.8 血小板100〜300 X 109/L220 血红蛋白 110〜150 g/L130 : 血型//A 型白细胞 3.5 〜10X 109/L 13.2 淋巴细胞 0.7 〜4 X 109/L 2.5除二氧化碳外,含量明显增O血。
(只NM 」BD CE作用分表示过程。
回答:某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经的调节作用。
则此实验装置 径的变化。
B 、C 分别表示O模拟人P ②③⑴由该报告单可以判断该同学可能患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 。
⑵若某人的血清与该同学的红细胞能发生凝集反应,则此人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型。
⑶若该同学感染了乙肝病毒,则其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特定的物质来消灭该病毒。
通过给易感者接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使他(她)在健康状况下获得针对乙肝的特异 GE— ------------------------止卜腔苗财I(5 )如果C为葡萄糖,在正常情况下它在血液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常高于正常范围,最可能的原因是他体内的分泌不足。
(6 )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能够统一协调进行,有赖于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1. (2009,锦州)右图表示的是血液流经某器官A.肺B. 肾脏C.肝脏D. 心脏 2. (2009,长沙)与尿液形成无关的结构是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X 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 D.尿道 3. ( 2009,德城)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A .氧气增加,尿素减少 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气减少,尿素增加 D .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4. (2009,东营)剧烈运动时,运动员表现为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 是()A .保护和排泄 B .排泄和调节体温 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D .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 5. (2009,福州)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 .肾脏E.肝脏 C.输尿管6. (2009,淮安)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 A .小肠 B .肾脏 C .大肠 D7. (2009,济宁毕业)若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 A .收集管 B .肾小球 C .肾小管D.膀胱 ) •输尿管则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D •肾小囊⑵医生对该病人进行输液治疗的同时,还给病人开了口服中药进行治疗。
请问中药有效 药物成分最先进入本题血液循环示意图的 (填图中血管名称)。
⑶医生对该病人进行上述方法治疗的同时,还用一种中药膏外敷在病人的膝关节,并用一种可以发热的灯具对着膝关节进行烘烤。
请问这种外敷的中药膏中的药物有效成分是如何穿透皮肤进入发病部位的?⑷上述用发热的灯具对着膝关节进行烘烤对治疗关节炎有何作用?& (2009,龙岩)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它在人体内的位置是( A .腹腔后壁、脊柱两侧 B.胸腔,左右各一个 C.胸腔中部偏左、左右两肺之间 D.腹腔的上方偏右 9. ( 2009,绵阳)人体每天都必须排出一定量的尿液,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肾脏 B. 输尿管 C. 膀胱10. (2009,宁夏)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 、氧气增加B 、养料增加C 、尿素减少11. (2009,南州)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肾小球B 、肾小囊C 、肾小管D 、肾单位 D. 14、下图示人体血液循环的部分图解,箭头代表血液方向,请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所示的血液循环路线的起点是心脏的。
⑵ 饭后一小时,血管[d ] [ e ]中的血液相比,含量增多,这是因为小肠是的主要场所。
为调节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此时体内的分泌量增加。
(3)血管[f ]与[e ]中的血液相比,代谢废物含量明显降低。
原因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 和 两个过程,尿素与其他废物一起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⑷ 血管[h ]与[g ]中的血液相比,的含量明显降低,这是因为它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物活动提供 尿道 () .氧化碳减少 12. (2009,枣庄)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 ①水②无机盐③尿素④葡萄糖⑤蛋白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13. (2009,恩施)图3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和尿液形成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5、.(2009,苏州)“肾功能衰竭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在可以采用人工肾代替患者已丧失 功能的肾,其原理就是肾透析.下图是肾透析仪示意图和正常人体内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在透析 仪器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动脉和静脉相连,管内有一种半透膜,膜外是特殊药液一一透析液, 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血浆相似.当患者的血液经过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 膜外透析液中去,而透析液还可以向患者的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最后经过透析的、除去 废物的血液再由静脉流回人体内.阅读上述资料,比较肾透析仪示意图和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回答问题:1店脉肺曲芒删血卉 左g 111门养吐背前J 脉 育堆析仪示意图巴ate 的血(I )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人体 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
(2 )上述尿液形成示意图中,A 是.C 是A 、B 、C 共同组成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 ,是形成尿 液的基本结构单位。
(3 )血液在流经 A 时,通过_ 作用,除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外,血液中其它成分,都可以进入B 中,形成原尿。
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C 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这个过程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图3 ⑴某人患膝关节炎,医生采用上肢静脉输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输液一段时间后,在患者 尿液中也检测到药物。
根据上图,请指出血液中的药物排出经过的途径是:上腔静脉T T 右心室T 肺动脉T 肺内毛细血管TT 左心房T 左心室T主动脉T 肾动脉TTT 肾小管T 收集管T 输尿管T 膀胱T 尿道T 体外。
(4 )肾诱析仪中与图示 A 的作用相似的结构是,它的具体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