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大全

双 关
①谐音双关,含 谐音双关, 富有情趣。 蓄,富有情趣。 (如“东边日出 西边雨, 西边雨,道是无 晴(情)却有晴 (情)”) ②语意双关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 含蓄美。 含蓄美。
比 拟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具体 化了。 化了。/ 加强语言的形象 生动性和感染力。 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拟物则常常表现出作者对 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把人当作物来写, 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 拟 把人当作物来写, 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 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 物 使人具有物的动 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 象征。 作或情态等的修 象征。 辞方法。 辞方法。 张 根据表达需要, 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 根据表达需要, 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 对客观事物作扩 加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 加强表达效果, 大或缩小的描述。 的感情,增强感染力; 大或缩小的描述。 的感情,增强感染力;或 造成奇特的意境, 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 漫主义的情感。 漫主义的情感。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课件

2、比拟、
6、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岁暮》
3、设问、
作 7、“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 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业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反问、 5、借代、 6、双关、 7、对照、
谢谢大家!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艰巨: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此诗是诗人晚年旅居夔州时
重九登高后所写。
设置题目:
A.“无边”“不尽”用了夸张手法,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
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4、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题: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3 分)。
答:①正侧结合。
②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去”来反应山 村的繁忙;
③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 农忙的气氛。
知识回顾:
抒情方式
表
五借+一衬
化;“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两者生 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②排比。同时三句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 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三、考查方式: 1、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分析诗句“xxxx”使用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4、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技能?请结合诗句分析。 5、赏析诗中XX联。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方式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例5 阅读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找出诗中直接抒情的词语,简析 它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答案 “恐”,诗人想象海棠花也和人 一样,会在深夜睡去,特地点燃高烛, 使海棠打起精神。抒发了对海棠的喜爱 怜惜之情。
例4 阅读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例4 阅读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答案 这首诗直接议论和抒情,表达 了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 场、为国建功的思想,也有怀才不遇 之苦。
这首诗再现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场景?有 人说这首诗读来倍感亲切,试分析原因。
答案 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 景。这是一首写表兄弟乱离阔别后,忽 然相逢又匆匆别离的诗。诗歌叙谈人生 离乱的感慨。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 读来亲切感人。
(二)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 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包括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另外还有细节描写。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颔联的妙 处。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02
议论
论诗 赵翼
1
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
江山代有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
主张每一时代都应有表现各自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不必盲目尊崇古人,要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反映真实清新的时代生活。
4
例
谢谢聆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鉴赏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二、鉴赏表达方式 三、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汇报人姓名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抒情、描写、记叙、议论、说明
二、鉴赏表达方式
汇报人姓名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依照表达方式,可将诗歌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两大类。古代诗歌最为发达的是抒情诗,叙事诗不多,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卖炭翁》、《琵琶行》、《长恨歌》等
在古代诗歌中,描写最为普遍(景),抒情、议论往往为点睛之笔(情)。
描写
一、正面描写 1、远近、高低 、俯仰、点面、动静结合 例: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 课堂练习: P1《终南山》 课后练习: P6《题李凝幽居》 P7《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练习4
01
侧面描写
02
例: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通过写锦官城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的花,侧面写出“好雨”润泽万物,使万物滋长。
04
课后练习 P7《夜雪》
01
直抒胸臆
02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抒情
议论,多出现于哲理诗中。
01
哲理诗:写景状物中往往有意识地蕴含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此类作品多叙议结合,寓理于景、事。
史上最全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汇总(含示例)

史上最全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汇总(含示例)导语:诗歌鉴赏一直是很多同学的短板,今天为大家详细解读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知识点有些多,大家可以先收藏,以后慢慢的看!(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篇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篇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因事抒情抒情方式乐景乐情借景抒情哀景哀情间接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1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2:杜甫《倦夜》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因事抒情:例3: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4: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例5: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哀景衬乐情:例6 :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中重点注意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或色彩的描绘、白描或细节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相关术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一、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析】“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
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其它表现:联 想和想象
月夜 杜甫 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 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 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间接抒情
• 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 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 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 写法。
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 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 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
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 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 亲人的无尽思念。
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 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 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 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 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 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明暗
•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 ,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完整版精品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完整版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表达方式”。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诗歌的五大表达方式,即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想象;分析各类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运用及作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掌握如何鉴赏诗歌表达方式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五大表达方式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 学会分析诗歌表达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各类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运用及作用,以及如何鉴赏诗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五大表达方式,学会分析诗歌表达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音响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歌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① 介绍诗歌的五大表达方式,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② 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每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表达方式,并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诗歌的表达方式,并进行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五大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想象2. 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选取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分析其表达方式,并写一篇鉴赏短文。
2. 答案要点:诗歌及作者;诗歌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作用;鉴赏短文需包括诗歌内容概括、表达方式分析、个人感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诗歌鉴赏方面的书籍,让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鉴赏能力;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歌的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尽解析;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条理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要点的完整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性和有效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表达方式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
一、表达方式:抒情、描写、记叙、议论。
(1) 抒情(1)抒情分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故)、借古讽今(喻今、伤今)(a)借景抒情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触景生情(景→情,先写景后抒情)2、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以景结情(情→景,含蓄、蕴藉)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缘情布景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寓情于景(有景无情)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情景交融训练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触景生情2、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以景结情3、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寓情于景4、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情景交融⊙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1、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以乐景衬乐情2、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以哀景写哀情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乐景衬哀情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全国卷]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 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 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08年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词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
问题: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 首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借景抒情。诗人描写了燕子频频飞人草堂书 斋, “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既凸现了 燕子的可爱之态, 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 草堂书斋的喜爱, 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同时也 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 情。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8】 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 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 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 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 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 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
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
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 样的情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作者是 怎样写“思
家”的? (全国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析: 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 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 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 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 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课件40张PPT

触景生情是先有景,由景想到和景有关的人或事。
(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 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 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 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 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 之景来寄托感情。 注意:以景结情(诗歌的构思立意:写景诗句放在最后)
【答案】①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点)
②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
③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
情怀。(评)
(二)间接抒情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注,报与桃花一处开。
竹②生《荒咏竹野》外通,过梢描云写耸竹百子寻身。居无荒人野赏、高高节耸向,上徒、自外抱直贞中心空。等特点,赋予竹 子不耻慕染奢湘华妃、①不泪媚,俗羞、入高上洁宫、琴坚②贞、。追谁求能理制想长的笛品,性当,为表吐达龙自吟己。要像竹子一 样坚【贞注高】洁①,湘追求妃梦:想传,说愿中为舜国帝家的效妃力子的,高舜尚亡志后趣。, 湘 妃 泪 洒 竹 上 , 形 成 斑 竹③(这又种叫手湘法妃在竹其)他。诗②人上的宫诗琴中:也宫常廷有一运流用琴。师如于弹谦奏的的《琴石。灰吟》: “千锤 万凿这出首深咏山竹,诗烈运火用焚了烧托若物等言闲志。的粉骨表碎现身手浑法不,怕这,种要写留法清在白于在谦人《间石。”灰借吟石》 (灰“经千过锤“万千凿锤出万深凿山、”烈火) 、焚虞烧世”南“《清蝉白”》“( “粉垂末饮”清等露特点”,) 、运陆用游托《物卜言志算,子 ·把咏石梅灰人》格( “化驿,外赋断予桥石灰边历”经) 等锤诗炼中、也不惧有焚体烧现、,不请惜以粉本身诗碎或骨任,选要上留述清诗白在歌 中人的间一的人首的( 也品可性另,选寄其寓作他者诗为作国) 作尽为忠例、不子怕,牺谈牲谈的你意对愿这和种坚手守法高的洁理情解操的。决( 6 分心)。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鉴赏需要关注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1.象征手法:通过使用具象或抽象的符号、形象、意象等来代
表或暗示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用春天来象征希望和新生。
2.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来突显它
们的共同之处或特点。
例如,将心比作苍穹,形容心情广阔。
3.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
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用“秋风”“呼啸”来描述风的声音。
4.排比手法:通过使用并列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同等重要的事
物或概念。
例如,"冰冷的风,寒冷的雨,无情的黑夜"。
5.对仗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词语、句子进行音、韵、意义上
的对应,以增强韵律和美感。
例如,“山隅隐隐”中的“隐隐”与“山隅”产生对仗。
6.修辞手法:包括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倒装等,以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7.节奏感和韵律感: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
过对诗句的音调、音节、重复等进行处理,使得整篇诗歌具有一种鲜明的韵律感。
8.意象和意境的营造:通过运用具体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得
诗歌中的意象更加鲜活,以及透过意象的串联和延展,使得整篇诗歌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这些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常常与主题、情感、氛围等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首优秀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需要根据诗歌的风格、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鉴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

诗歌鉴赏的术语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赋比兴、象征〕2〕表达方式:表达、描写、议论、抒情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构造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化、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比照、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构造: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化、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衬托或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
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抑扬:突出于强调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8)语言特点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展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展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方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风光,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贫寒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化,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
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3〕绚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一、抒情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重点介绍
1.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
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
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
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
诗
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
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
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4)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三、例题分析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答:为后面诗句的展开提供了基础(或引出下面诗句)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机关报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诗人通过对“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小动作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心理活动的写法,真切细腻,生动感人。
(3)本诗运用的是怎样的抒情方式?答:寓情于景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故山:故乡
(1)“常闻杜宇”中“杜宇”指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答:杜鹃。
它在晚上活动,发出叫声的特点。
(2)“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什么感情?答:表达了乡情及功业无成的悲凉之情。
(3)说明本词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和表达作用
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情景交融使感情的表达更加生动,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