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

系别: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1142

学号:************

姓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1142班钟倩

20111121022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从计划经济慢慢走向市场经济。经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中国的经济和世界的经济越来越联系密切。随着经济的变化,中国开始或多或少的借鉴西方的经济发展思想。在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时候,平凡的使用调节经济的两个手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西方在近年来,特别是经济危机以来和欧债危机以来,很多的学者把这种危机的影响原因归于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不合理的使用。西方很多学者也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是否应该实行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货币学派的学者认为财政政策存在严重的弊端,所以政府采用财政政策不但没有作用还对经济有害,而坚持以货币政策作为单一规则。而凯恩斯主义对于以前解决经济萧条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由于价格,工资粘性,市场做出调整的时间很长所以财政政策是很有必要地对于调控经济。货币政策存在利弊,中国和别的国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存在差异,盲目的采用西方的经济手段是不合理的。所以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又必要地而从改革开放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的实施带来的巨大的成效到2008年的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而采用的4万亿的需求拉动计划。到后来的货币政策的长期积累的弊端和一系列的其他的原因导致的经济通胀问题。政府又采用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对我国的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也能看出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有积极地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所以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了解,认识,分析对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正确了解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了解我国的发展的问题有助我们学习经济学、金融学,提升自己的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其次,关注我国的发展问题,了解我国发展,也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要求。

一1979~1984

1、1979年

经济背景: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及引发的财政赤字严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物价持续上涨、外贸逆差增加等问题。

国民经济调整的财政政策:一是改革财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促进各级财政实现收支平衡。二是压缩基建规模,控制投资需求。三是控制消费需求,压缩各项开支。四是增加农业、轻工业投资,提高消费品供给能力。五是稳定市场,平抑物价。六是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平衡国际收支。

效果:通过宏观调控,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物价稳定和信贷平衡的预期目标。但由于经济调整中紧缩的政策力度过大,经济增长率从1980年的7.8% 降到1981年的5.2%。

2、1982年

经济背景:国民经济出现下滑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放松银根,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对企业实行利改税,调动企业和地方的生产积极性,增加有效供给,缩小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距。

效果:从1982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逐步回升

3、1984年

经济背景: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加大,信贷增长过快。1984年中央银行制度确立,具有真正意义的货币政策开始在我国实施

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开办中央银行再贷款业务;建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控制信贷投放;制定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

效果:总需求过度增长,经济过热,物价上涨

二1985~1992

1、1985年:

经济背景:受84年经济过热惯性作用和货币供给增多的滞后影响出现经济热胀

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实行严格的贷款规模管理;年内两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汇率,人民币贬值。

效果:对于扭转信贷规模和货币发行的失控状况有明显成效,但没有在当年完全体现

2、1986年

稳中求松的货币政策:既要把通胀的需求加以控制又要改善供给合理发放贷款;既要把不适当的速度降下来又要支持适当的经济增长

3、1987年

由于85年只是遏制并未消除通胀的根源,86年货币政策又开始扩张,导致97年前三个季度结束时通胀又有所抬头,因此四季度起采取紧中有活的货币政策

4、1988年

由松到紧得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贷增长,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控制消费基金增长

紧缩的财政政策:一是大力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二是控制社会消费需,三是紧缩中央财政开支,四是进行税利分流试点和税制改革

效果:“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实施后,经济过快增长得到了控制,物价迅速需求膨胀得到化解:但是,由于“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使企业在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生产难以正常运转,经济效益明显下降。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速回落,居民收入的增幅也有一定的下降,市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软,财政困难也日益加剧。

5、1990年

经济背景:通胀得到控制,物价上涨幅度有所下降。

由紧到松,适时调节的货币政策:追加信贷规模,降低存贷款利率,

下调人民币汇率

效果:货币政策取得良好效果,经济增长加快,通胀得到明显扭转。

三 ) 1992 年~1997 年

1. 政策背景与政策回顾

1992 年 ,要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 , 在南巡讲话的鼓励下 ,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投资过热 , 很快出现了经济过热 , 1993 年为了抑制经济过热 , 中央决定通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过三年的宏观调控 ,有力地促进了中央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 经济持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 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政府果断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 ,基本实现了经济“软着陆”。

2.政策效果分析

1992 年~1993 年上半年实际上的“双松”政策之所以导致经济过热现象出现 , 主要原因仍然是 : 地方财政的盲目扩张和银行信贷的扩张 , 1993 年中央决定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过三年的宏观调控 , 政府果断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 , 挤压了过热经济的泡沫成分 ,又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 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 基本实现了经济“软着陆” 1993 年后财税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 强化税收征管 , 严格控制和清理减免税 ; 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和社会集团购买力的过快增长 ; 积极发行国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