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色谱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气相色谱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PPT课件
![气相色谱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960f65e518964bcf847c99.png)
2019/7/29
第六章
一、中药材分析
气相色谱法在药 二、中成药和中药制品 物分析中的应用 的分析
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在 中药分析中的
应用
三、中药中农药残留 的分析
2019/7/29
一、中药材分析 GC在中药材分析中主要用于药材中挥发性油类有 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以及测定药材中农药的残 留量。
如:薄荷药材中薄荷醇和薄荷酮,丁香药材中丁香酚, 石菖蒲药材中的α-细辛醚和β -细辛醚挥发性成分等, 以及残留的有机氯、磷、拟除虫菊类农药。
农药残留分析
前处理——对农药提取、并 对提取液净化、浓缩。
2019/7/29
检测
(一)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检测的关键环节
作用
萃取及浓缩被测痕量农药,提高方法灵 敏度
消除样品基质对测定的干扰,通过样品 提取液进行净化,除去提取时的共萃取 物。
2019/7/29
1. 提取 提取方法要根据待测农药的性质、检测
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OV-17,OV-1701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SE-54 有机磷农药:OV-101
2019/7/29
常用检测器
NPD
MSD
通用检测器
2019/7/29
(三)农药鉴定方法 单一以保留时间定性鉴定残留农药并不十
一、如何判断待测物是否可以直接进行GC分析 GC法广泛应用于气体、挥发性物质、高温
下可气化的化合物,或经过化学衍生后可转化 为高温下可气化的衍生物的液体或固体样品的 定性和定量分析。
2019/7/29
(一)经验一 对于分子量小于500的化合物,若分子结构
中不含活泼氢的-OH,-NH2,-NH-,-COOH,SO3H, -SH, —CONH2, -CONH-, -SO2NH2, SO2NH-等极性官能团,且对热稳定,一般均可采 用GC法直接分析。
第六章
一、中药材分析
气相色谱法在药 二、中成药和中药制品 物分析中的应用 的分析
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在 中药分析中的
应用
三、中药中农药残留 的分析
2019/7/29
一、中药材分析 GC在中药材分析中主要用于药材中挥发性油类有 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以及测定药材中农药的残 留量。
如:薄荷药材中薄荷醇和薄荷酮,丁香药材中丁香酚, 石菖蒲药材中的α-细辛醚和β -细辛醚挥发性成分等, 以及残留的有机氯、磷、拟除虫菊类农药。
农药残留分析
前处理——对农药提取、并 对提取液净化、浓缩。
2019/7/29
检测
(一)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检测的关键环节
作用
萃取及浓缩被测痕量农药,提高方法灵 敏度
消除样品基质对测定的干扰,通过样品 提取液进行净化,除去提取时的共萃取 物。
2019/7/29
1. 提取 提取方法要根据待测农药的性质、检测
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OV-17,OV-1701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SE-54 有机磷农药:OV-101
2019/7/29
常用检测器
NPD
MSD
通用检测器
2019/7/29
(三)农药鉴定方法 单一以保留时间定性鉴定残留农药并不十
一、如何判断待测物是否可以直接进行GC分析 GC法广泛应用于气体、挥发性物质、高温
下可气化的化合物,或经过化学衍生后可转化 为高温下可气化的衍生物的液体或固体样品的 定性和定量分析。
2019/7/29
(一)经验一 对于分子量小于500的化合物,若分子结构
中不含活泼氢的-OH,-NH2,-NH-,-COOH,SO3H, -SH, —CONH2, -CONH-, -SO2NH2, SO2NH-等极性官能团,且对热稳定,一般均可采 用GC法直接分析。
气相色谱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课件
![气相色谱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abe3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c.png)
,确保目标成分充分提取。
净化步骤
去除干扰物质,提高检测准确性 和灵敏度,常用方法有柱层析、
固相萃取等。
浓缩与定容
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提取液进行浓 缩和定容,便于后续进样分析。
色谱条件选择与优化
色谱柱选择
01
根据药物成分的性质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如C18柱、
C8柱等。
流动相组成及梯度洗脱程序
02
气相色谱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 用课件
• 气相色谱分析法概述 • 药物分析基础知识 • 气相色谱仪器与操作技巧 • 药物成分检测实例分析 • 数据处理与结果解读 • 方法验证与质量控制策略
01
气相色谱分析法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气相色谱分析法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将各组分分离,然后进行 检测和测量的分析方法。
应用领域与优势
应用领域
气相色谱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石油化工、医药等领域。例如,在环境监测领域,可以用于 检测空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在食品安全领域,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在 医药领域,可以用于药物成分的分析和质量控制。
优势
气相色谱分析法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同时,该方法还可以与其他技术联 用,如质谱技术、光谱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强化人员培训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专业 素质和操作技能,确保气相色谱分析 法的规范实施。
定期仪器维护
定期对气相色谱仪进行维护和校准, 确保仪器性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数据审核与异常处理
加强数据审核,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 和处理,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THANKS
净化步骤
去除干扰物质,提高检测准确性 和灵敏度,常用方法有柱层析、
固相萃取等。
浓缩与定容
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提取液进行浓 缩和定容,便于后续进样分析。
色谱条件选择与优化
色谱柱选择
01
根据药物成分的性质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如C18柱、
C8柱等。
流动相组成及梯度洗脱程序
02
气相色谱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 用课件
• 气相色谱分析法概述 • 药物分析基础知识 • 气相色谱仪器与操作技巧 • 药物成分检测实例分析 • 数据处理与结果解读 • 方法验证与质量控制策略
01
气相色谱分析法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气相色谱分析法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将各组分分离,然后进行 检测和测量的分析方法。
应用领域与优势
应用领域
气相色谱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石油化工、医药等领域。例如,在环境监测领域,可以用于 检测空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在食品安全领域,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在 医药领域,可以用于药物成分的分析和质量控制。
优势
气相色谱分析法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同时,该方法还可以与其他技术联 用,如质谱技术、光谱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强化人员培训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专业 素质和操作技能,确保气相色谱分析 法的规范实施。
定期仪器维护
定期对气相色谱仪进行维护和校准, 确保仪器性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数据审核与异常处理
加强数据审核,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 和处理,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THANKS
色谱法概论PPT课件
![色谱法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561c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b.png)
能。
色谱法与其他技术的联用
色谱-质谱联用(GC-MS, LC-MS)
通过将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高灵敏度检测相结合,可实现对复杂样品中目标化合物 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环境监测等领域。
色谱-光谱联用(GC-IR, LC-UV/Vis)
色谱与光谱技术的联用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化合物结构和组成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化合 物的性质和行为。
实验材料
确保色谱柱、试剂、溶 剂等材料的质量和纯度,
以满足实验要求。
实验设备
检查色谱仪、检测器、 注射器等设备的运行状 况,确保实验过程中设
备正常工作。
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 设计合理的色谱条件和
实验方案。
实验安全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问题,如使用有毒有害
试剂时的防护措施。
实验操作步骤
色谱柱安装与条件设置
数据整理
整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包括 色谱图、峰面积等。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可 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03
02
结果判断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判断实验结 果是否符合预期。
结论总结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04
04 色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 用
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食品成分分析
色谱法用于分离和检测食品中的营养 成分,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确保食品质量 和安全。
食品添加剂分析
食品污染物分析
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如农药残留、重金属、霉菌毒素等, 以防止食品污染和保障食品安全。
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 色素、香料等成分,以控制食品添加 剂的使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色谱概论和经典液相色谱法PPT课件
![色谱概论和经典液相色谱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e6c9a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4.png)
04
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色谱法的实验技术
实验前的准备
仪器准备
试剂准备
实验设计
安全措施
确保液相色谱仪、检测器、 泵、进样器等设备处于良好 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校
准和维护。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适量的 流动相、固定相、样品等,
确保试剂的质量和纯度。
根据研究目的和目标化合物 性质,设计合理的色谱条件, 包括流动相组成、流速、柱
结合免疫分析的高特异性和液相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实现对生
物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快速、准确分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定性分析
根据色谱图和检测器信号, 结合已知化合物的保留值或 光谱数据,对未知化合物进 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通过外标法、内标法或标准 加入法等方法,依据色谱图 中的峰面积或峰高,对目标 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分离效果评估
根据分离后的色谱图,评估 色谱柱的分离效果、柱效等 指标,为实验条件的优化提 供依据。
快速分析
通过改进色谱柱和检测器技术,缩短分析时间和 提高检测速度,提高分析效率。
微型化
发展微型化色谱柱和微型化检测器,降低样品消 耗和试剂消耗,实现绿色环保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研究进展
高灵敏度检测
利用新型检测器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实现对低浓度 样品的有效分析。
宽分离范围
发展多模式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实现宽分离范围和高分离效率的 分离分析。
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分析
液相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 中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 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 用。
营养成分分析
通过液相色谱法对食品中 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了 解食品的营养价值,指导 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
药物色谱分析PPT课件
![药物色谱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2e01f159eef8c75ebfb33f.png)
第三节 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 (non-polar bonded phase 四、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的ch流动ro相m的设a计t原o则graphy)
原则 首选溶剂
多元溶剂
洗脱能力
替代溶剂
离子抑制 色谱
解释
非极性色谱首选溶剂为甲醇、乙腈、四氢呋喃, 底剂为水
由不同组别的纯溶剂与底剂(或极性调节剂)组 成,一般不同时使用两个相同组别的纯溶剂
(一)中性化合物的分析
2、改变有机溶剂的类型
流动相的洗脱强度与有机溶剂的类型有关如图:
第三节 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 (non-polar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四、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的流动相的设计原则
(一)中性化合物的分析
2、改变有机溶剂的类型
一般改变有机溶剂不会影响样品的出峰顺序,但也有特例如图:
第四节 极性键合相色谱法 (polar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极性键合色谱相表面的基团组成:键型、主体基团和
极性端基,如图
第五节 离子交换键合相色谱法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
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以缓冲液为流动相,借助试样中电离组分对离子交换剂亲 和力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离子型或可离子化的化合物的目的的方法
chromatography)
三、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的流动相的基本组成
1、一元溶剂系统:一般不采用纯水系统
2、二元溶剂系统:一般采用洗脱能力较弱的水作为底剂,再加 入一定量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调节剂,如甲醇、乙腈, 也可考虑四氢呋喃
3、三元溶剂系统:在二元溶剂系统基础上添加四氢呋喃、三乙 胺、离子对试剂、缓冲盐、醋酸、磷酸等
药物分析全部课件PPT课件
![药物分析全部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d7ae7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3.png)
分光光度法
总结词:应用广泛
详细描述: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广泛,可用于多种药物成分的分析,如 有机碱、有机酸、金属离子等。
电化学法
总结词
基于电化学反应的原理
详细描述
电化学法是基于电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药物 分析的方法,通过测量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 生的电流、电位等参数来进行分析。
电化学法
01
总结词:高灵敏度
药物制剂分析涉及到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和储存等过程,需要运 用多种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如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药物制剂分析有助于保证药物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药物制剂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促进药物制剂产业的发展。
中药质量控制
中药质量控制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中药质量控制可 以对中药的成分、安全性、有效性等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中药 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药物分析新技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该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鉴定能力,广泛应用 于药物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微流控芯片技术
通过在微小芯片上集成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功能,实现快速、高效 的药物分析,尤其适用于生物样品和临床诊断。
拉曼光谱技术
利用拉曼散射效应对物质进行无损检测,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 和高通量的特点,适用于药物成分的结构分析和鉴别。
02
详细描述:电化学法具有高灵敏度,可检测痕量药 物成分。
03
总结词:快速分析
电化学法
• 详细描述:电化学法通常具有较快的分析 速度,适用于药物制剂中有关物质的快速 检查。
电化学法
总结词:仪器简单
详细描述:电化学法的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 用于现场快速分析。
(第三章)药物分析-色谱分析法
![(第三章)药物分析-色谱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9aed1d203186bceb18e8bb1a.png)
纸色谱
1)紫外光 :对未知化合物,展开后在用显色剂以前,应先在紫 外灯下进行察看。紫外光常用两种波长254 nm与365 nm。
2)碘:碘是一种非破坏性显色剂,价廉易得,显色迅速、灵敏。 与物质的反应往往是可逆的。
3)水:为非破坏性显色剂,用于硅胶薄层,纸色谱不常用。
纸色谱
④ 测量Rf值与鉴定:
必须注意:展开剂也须事先用缓冲液平衡后再使用。
斑点拖尾现象形成的几种原因:
① 点样量过多,超过了滤纸溶剂的溶解能力。
② 物质电离,导致Rf值差异。
③ 被分离的物质与滤纸上的Cu2+、Ca2+、Mg2+等杂质形 成络合物而形成拖尾,可改用纯滤纸展开。 ④ 某些物质在展开过程中分解,产物有不同的Rf值。
样点朝上,展开剂从上向下通过薄层或滤纸。展开 剂通过滤纸条或纱布条作为桥梁进行转移。展开剂 受吸附和重力的双重作用,展开较快。
特 殊 装 置
纸色谱的下行展开法
3. 双向展开
用于某些复杂成分或Rf值较小的成分的展开
B
d
C
c
b
a
d
c
b
a
A
混合样品
CB
A
**边缘效应: 消除边缘效应的方法: 1. 将展开槽、纸或薄层板用展开剂蒸气饱和; 2. 在层析缸内壁贴上用展开剂浸湿的滤纸条; 3. 点样位置距离边缘一定距离。
(1)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类,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 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 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 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色谱分析ppt课件
![色谱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274ea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04.png)
➢ 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 为分配色谱法。
➢ 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 离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 法,称为凝胶色谱法或尺寸排阻色谱法。
最近,又有一种新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固定化分子) 的高专属性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亲和色谱法,常用于蛋白 质的分离。
色谱过程
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
两种组分的理化性质原本存在着微小 的差异,经过反复多次地吸附→解吸→再 吸附→再解吸的过程使微小差异累积起来, 结果使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吸附能力强的组分后流出色谱柱,从而使 各个组分得到了分离。
检
测
1
2
3
器
色 谱 柱 ( 固 定 相 )
样品组分 1+2+3
➢ 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LC) 同理液相色谱亦可分为液固色谱(LSC)和液液色谱(LLC)。 ➢ 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随着色谱工作的发展,通过化学反应将固定液键合到载体表面,这 种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CBPC)。
2.按分离机理分类
➢ 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 的方法,称为吸附色谱法。
在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或不锈钢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 液体)称为固定相 ; 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 装有固定相的管子(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称为色谱柱 。
• 色谱分离中的两相是指系统具有一个有大比表面积 的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可以是固体或以某种 方式固定了的液体)和一个能携带待分离混合物流 过固定相的所谓流动相(mobile phase)(可以是气 体或液体)。
➢ 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 离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 法,称为凝胶色谱法或尺寸排阻色谱法。
最近,又有一种新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固定化分子) 的高专属性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亲和色谱法,常用于蛋白 质的分离。
色谱过程
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
两种组分的理化性质原本存在着微小 的差异,经过反复多次地吸附→解吸→再 吸附→再解吸的过程使微小差异累积起来, 结果使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吸附能力强的组分后流出色谱柱,从而使 各个组分得到了分离。
检
测
1
2
3
器
色 谱 柱 ( 固 定 相 )
样品组分 1+2+3
➢ 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LC) 同理液相色谱亦可分为液固色谱(LSC)和液液色谱(LLC)。 ➢ 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随着色谱工作的发展,通过化学反应将固定液键合到载体表面,这 种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CBPC)。
2.按分离机理分类
➢ 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 的方法,称为吸附色谱法。
在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或不锈钢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 液体)称为固定相 ; 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 装有固定相的管子(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称为色谱柱 。
• 色谱分离中的两相是指系统具有一个有大比表面积 的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可以是固体或以某种 方式固定了的液体)和一个能携带待分离混合物流 过固定相的所谓流动相(mobile phase)(可以是气 体或液体)。
色谱法基本理论PPT课件
![色谱法基本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fe4b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f.png)
阐述本ppt课件的目的,即帮助学习者 系统了解和掌握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技术和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02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来实现分离。当流动 相经过固定相时,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使得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 衡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开发新型色谱技术
研究和发展新型色谱技术,如微流控芯片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 以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样品分析。
联用技术结合
将色谱法与其他分析技术(如质谱、光谱等)联用,可以实现更复杂 样品的高效分离和鉴定。
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实现色谱分析的远程控制、实时监 测和数据分析,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感谢您的观看
分配平衡
色谱法中的分配平衡是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布情况。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 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物质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相互作用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分配平衡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物质与固定相 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分配平衡,从而实现分离。
固定相和流动相
保留机制
01
保留机制
保留机制是指物质在色谱法中通过固定相的保留作用而滞留在固定相中
的过程。物质的保留机制主要取决于物质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
性质差异。
02
竞争吸附
在色谱法中,多种物质会竞争吸附到固定相上,形成竞争吸附现象。竞
争吸附会影响物质的保留时间和分离效果,因此在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
时需要考虑竞争吸附的影响。
色谱法可用于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通过分析反应中间产物和产物, 揭示反应机理和速率常数。
02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来实现分离。当流动 相经过固定相时,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使得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 衡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开发新型色谱技术
研究和发展新型色谱技术,如微流控芯片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 以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样品分析。
联用技术结合
将色谱法与其他分析技术(如质谱、光谱等)联用,可以实现更复杂 样品的高效分离和鉴定。
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实现色谱分析的远程控制、实时监 测和数据分析,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感谢您的观看
分配平衡
色谱法中的分配平衡是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布情况。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 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物质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相互作用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分配平衡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物质与固定相 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分配平衡,从而实现分离。
固定相和流动相
保留机制
01
保留机制
保留机制是指物质在色谱法中通过固定相的保留作用而滞留在固定相中
的过程。物质的保留机制主要取决于物质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
性质差异。
02
竞争吸附
在色谱法中,多种物质会竞争吸附到固定相上,形成竞争吸附现象。竞
争吸附会影响物质的保留时间和分离效果,因此在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
时需要考虑竞争吸附的影响。
色谱法可用于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通过分析反应中间产物和产物, 揭示反应机理和速率常数。
《色谱分析基础 》课件
![《色谱分析基础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305e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8.png)
缺点
分离效果相对较差,灵敏度较低。
04 色谱分析实验技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确保实验具有 实际应用价值。
实验步骤
详细列出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处 理、色谱柱选择、进样、洗脱等,确
保实验过程规范、准确。
实验原理
阐述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流程,确保实验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实验安全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采集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 括色谱图、峰高、峰面积等,确 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
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对原始数据 进行处理,如平滑、基线校正、 归一化等,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和可比性。
结果分析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结果分 析和解释,得出实验结论,为实 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优点
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灵 敏度高。
缺点
对于高分子量和热稳定性差的 化合物不太适用。
液相色谱法
原理
利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将样品中的各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离 ,再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分析高分子量、热稳定性差 、不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 、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优点
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 ,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分析。
色谱分析具有高效、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 和环境等领域。
色谱分析的原理
分离原理
色谱分析基于不同组分在两相之间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差异进行分离。在流动相 的带动下,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反复分配,最终达到分离。
检测原理
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后的组分进行检测,将组分的浓度或质量转化为电信号,以 便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常见的检测器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质谱 等。
分离效果相对较差,灵敏度较低。
04 色谱分析实验技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确保实验具有 实际应用价值。
实验步骤
详细列出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处 理、色谱柱选择、进样、洗脱等,确
保实验过程规范、准确。
实验原理
阐述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流程,确保实验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实验安全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采集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 括色谱图、峰高、峰面积等,确 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
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对原始数据 进行处理,如平滑、基线校正、 归一化等,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和可比性。
结果分析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结果分 析和解释,得出实验结论,为实 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优点
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灵 敏度高。
缺点
对于高分子量和热稳定性差的 化合物不太适用。
液相色谱法
原理
利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将样品中的各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离 ,再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分析高分子量、热稳定性差 、不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 、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优点
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 ,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分析。
色谱分析具有高效、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 和环境等领域。
色谱分析的原理
分离原理
色谱分析基于不同组分在两相之间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差异进行分离。在流动相 的带动下,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反复分配,最终达到分离。
检测原理
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后的组分进行检测,将组分的浓度或质量转化为电信号,以 便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常见的检测器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质谱 等。
药物色谱分析 第10章-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色谱分析 第10章-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b672bffe4733687f21aa9f.png)
☺“手”性:物质结构在“三维空间”“不对称性”的术语
手性分子
DNA
Outlin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irality
第一节 手性衍生化试剂法
手性中心第三节 手性流动相法
手性轴
第四节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手性面
螺旋交替
Outli构ne型(Configuration)
非手性799种 手性528种
以单个对映体 给药509种
以外消旋体 给药8种
以单个对映体 给药61种
以外消旋体 给药467种
手性拆分(Chiral Resolution)
对映体除了偏振光的偏转方向不同外,其它理 化性质完全相同,因而分离难度大。
手性色谱拆分方法:创造(或引入)手性环境, 构造非对映异构体,使药物对映体间呈现理化 特性的差异,从而实现药物对映体的色谱分离。
本 重点与难点
要
1. 手性色谱分离原理
求
2. 衍生化、固定和流动相法手性分离的原理
§10.1 手性衍生化试剂法
Outline
对称(L)与不对称(R)之美
第一节 手性衍生化试剂法
第三节 手性流动相法 第四节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Outli手ne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
宇宙是非对称的,如果把构成 第一节 手性衍生太化阳试系剂法的全部物体置于一面跟
手性异构体在药理学效应上的差异
Pfeiffer规则
①对映异构体之间的生物活性存在着差异; ②不同的对映体之间活性的差异是不同的;
③当手性药物的有效剂量越低,即药效强度 越高时,则对映体之间的药理作用的差别越 大。
注意:外消旋体和其两种单一对映体是不同的3 种实体!
对映体与生物大分子的三点作用
手性分子
DNA
Outlin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irality
第一节 手性衍生化试剂法
手性中心第三节 手性流动相法
手性轴
第四节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手性面
螺旋交替
Outli构ne型(Configuration)
非手性799种 手性528种
以单个对映体 给药509种
以外消旋体 给药8种
以单个对映体 给药61种
以外消旋体 给药467种
手性拆分(Chiral Resolution)
对映体除了偏振光的偏转方向不同外,其它理 化性质完全相同,因而分离难度大。
手性色谱拆分方法:创造(或引入)手性环境, 构造非对映异构体,使药物对映体间呈现理化 特性的差异,从而实现药物对映体的色谱分离。
本 重点与难点
要
1. 手性色谱分离原理
求
2. 衍生化、固定和流动相法手性分离的原理
§10.1 手性衍生化试剂法
Outline
对称(L)与不对称(R)之美
第一节 手性衍生化试剂法
第三节 手性流动相法 第四节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Outli手ne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
宇宙是非对称的,如果把构成 第一节 手性衍生太化阳试系剂法的全部物体置于一面跟
手性异构体在药理学效应上的差异
Pfeiffer规则
①对映异构体之间的生物活性存在着差异; ②不同的对映体之间活性的差异是不同的;
③当手性药物的有效剂量越低,即药效强度 越高时,则对映体之间的药理作用的差别越 大。
注意:外消旋体和其两种单一对映体是不同的3 种实体!
对映体与生物大分子的三点作用
第16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共82张PPT)
![第16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共8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85442d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d.png)
KAVs Vm
)
tR B
t0
(1
KBVs Vm
)
tR
tR A
tR B
t0(KA
KB
)
Vs Vm
t0(kA kB)
色谱别离的前提
——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 K 不同或分配
第三节 色谱别离机制
一、吸附色谱法 二、分配色谱法
三、 离子交换色谱法 四、空间排阻色谱法
一、吸附色谱法
✓ 别离机制: ✓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差异实现别离
诺贝尔化学奖: 1948年,瑞典Tiselins,电泳和吸附分析 1952年,英国Martin和Synge,分配色谱。
展望:
新型固定相和检测器 联用仪器:GC-MS,HPLC-MS 智能化开展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对于液相色谱,因Dm 较小,B 项可勿略。
三、色谱法的特点
✓ 缺点:
对未知物分析的定性专属性差
需要与其他分析方法联用(GC-MS,LC-MS)
第二节 色谱法的根本原理
实现色谱分析的根本条件
相对运动的两相——流动相、固定相
各组分与固定相的作用存在差异
一、色谱过程
色谱过程是物质分子在相对运动的两相分配 “平衡〞的过程。
两个组分被流动相携带移动的速度不同
物质对别离的两种情况
C
C
t
t
提高别离度R
增加tR
பைடு நூலகம்
减小w
第四节 色谱理论根底
组分保存时间: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控制; 〔组分和固定液的结构和性质〕
色谱峰变宽: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控制;
〔两相中的运动阻力,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9/6
14
四、硅碳杂化硅胶
1999 年 Waters 公 司
发明了杂交颗粒 技术,制成了 Xterra色谱柱填料 具有分离效率高、 峰形优良、范围 宽、分析速度快,
2019/9/6
15
2019/9/6
16
2019/9/6
17
五、优化柱床设计 六、苯基丙胺键合固定相 七、以氧化锆为基质的键 合固定相 八、包覆型填料
2019/9/6
10
2019/9/6
11
2019/9/6
12
2、Agilent公司的 Zorbax BonusRP色谱柱:内嵌酰 胺基和三封端技术, 图9-8
3、内嵌磺胺基官 能团键合相,有更 出色的水解稳定性 如图9-9(Dionex 公司)
2019/9/6
13
4、Phenomenex 公司的Synergi Fusion-RP色谱柱 E采用极性嵌合及 书疏水链来达到高 选择性的效果
25
第三节 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 (non-polar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三、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的流动相的基本组成
1、一元溶剂系统:一般不采用纯水系统
2、二元溶剂系统:一般采用洗脱能力较弱的水作为底剂,再加 入一定量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调节剂,如甲醇、乙腈, 也可考虑四氢呋喃
药物色谱分析-6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齐永秀 药物分析教研室
2019/9/6
1
主
一、化学键合相的特点和分类
要
二、化学键合相填料新进展
内
三、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
容
四、极性键合相色谱法
五、离子交换键合相色谱法
2019/9/6
2
第一节 化学键合相的特点和分类定义 一、特点: 消除了担体表面活性作用点,清除了某些可能的 催化活性 耐溶剂冲洗,使用过程中固定相流失 热稳定性好 表面改性灵活,容易获得重复性产品 载样量大,溶剂残留效应小,梯度洗脱平衡快
2019/9色谱法 (non-polar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一、疏溶剂作用理论
2019/9/6
19
影响溶质分子色谱保留的因素
溶质分子中的非极性部分总表面积对色谱保留 值的影响。
键合相表面烷基的总表面积对色谱保留值的影 响 烷基的含碳量、键合相表面的含碳量对色 谱行为有重要影响
洗脱液的表面张力对色谱保留值的影响
2019/9/6
20
2019/9/6
21
2019/9/6
22
第三节 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 (non-polar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二、双保留机制
2019/9/6
23
2019/9/6
24
第三节 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 (non-polar bonded phase
3、三元溶剂系统:在二元溶剂系统基础上添加四氢呋喃、三乙 胺、离子对试剂、缓冲盐、醋酸、磷酸等
2019/9/6
26
第三节 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 (non-polar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四、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的流动相的设计原则
原则 首选溶剂
多元溶剂
洗脱能力
替代溶剂
离子抑制 色谱
2019/9/6
3
二、化学键相的稳定性 键合相中Si-O-Si键易受Lewis酸、NaOH、KOH等亲电
试剂的进攻而断裂,在低pH和高pH条件下均不稳定。 高温会使硅胶溶解,键合硅胶在150℃下使用为宜 物理吸附的水会与硅烷化试剂作用形成副产物,其在有机
溶剂中溶解,造成表观的键合相流失的现象. 三、化学键合相的分类 极性键合相、非极性键合相、离子交换键合相三种
27
第三节 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 (non-polar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四、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的流动相的设计原则
(一)中性化合物的分析
减小保留值
增加保留值
使用碳链较短的键合相C8、 使用碳链较长的键合相C18、 C4
使用极性低的流动相,增加 使用极性大的流动相,增加
含有两个硅原子,每个
硅原子含有一个长链硅
烷基官能团,如
Agilent公司的Zorbax
Extend-C18 色 谱 柱 , 在
高流动相中稳定性极
佳,适于分离游离的强
碱性化合物
2019/9/6
7
三、内嵌极性基团键合固定相
解决利巴韦林等强水溶
性药物在反相柱中分析
的难题,内嵌极性官能
团是改善固定相和水溶
液兼容能力的途径。
1、1995年Waters公司 推
出专利极性官能团嵌入
技术,如右图
图9-5内嵌极性官能团结构示意图
2019/9/6
8
2019/9/6
9
三、内嵌极性基团键合固定相
水屏蔽层能够掩蔽解离 后带负电的硅羟基,减 少拖尾,另可降低脱水 现象,使填料和样品作 用完全,在含水量高的 流动相中,样品也有稳 定保留和最佳峰形
2019/9/6
4
第二节化学键合相填料新进展
发展方向:提高填料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 改善选择性、提高分离度和适用性
一、空间保护键合固定相 在C18烷基的侧链引入较大官能团,阻碍硅羟基与分析 物的相互作用,如异丙基或异丁基取代
2019/9/6
5
2019/9/6
6
二、双齿键合固定相
每个硅烷化试剂分子中
chromatography)
三、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的流动相的组成
基本要求:纯度高、沸点适中、黏度小、化学稳定性 好、紫外吸收本底小、对样品有较宽的溶解范围、 与所选的色谱系统相匹配
混合溶剂的黏度一般高于纯溶剂的黏度,流动相组 成变化时压力升高的现象在应用梯度洗脱时应特别 注意
2019/9/6
有机溶剂的比例
流动相中水的比例
提高色谱柱温度
提高色谱柱温度
减小色谱柱长度
增加色谱柱长度
2019/9/6
28
第三节 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 (non-polar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四、非极性键合相色谱法的流动相的设计原则
2019/9/6
解释
非极性色谱首选溶剂为甲醇、乙腈、四氢呋喃, 底剂为水
由不同组别的纯溶剂与底剂(或极性调节剂)组 成,一般不同时使用两个相同组别的纯溶剂
以重点组分的容量因子为2~5作为溶剂系统洗脱 能力的量度
当不能达到分离要求时,可用相同洗脱能力的不 同溶剂系统代替原溶剂系统。
在色谱柱耐受范围内,可加入调节剂,抑制弱酸 的解离或弱碱的质子化,增加其分配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