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连锁遗传规律ppt课件

连锁遗传规律ppt课件
型只表现为亲本组合的类型。完全连锁, 后代的表现与一对基因的遗传很近似, 即自交结果为3:1分离, 测交结果为1:1分 离(见图4-1)。完全连锁是罕见的。 如:雄果蝇和雌蚕的连锁遗传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在形 成配子时始终不分开的现象。
不完全连锁 (incomplete linkage)
• 交P换值=重有新色组、合饱的满百×分无色率、凹陷
• •
==测(3交1.469%+152)C/C8S3Fh61S有8h色×↓、10饱0%满ccshsh

CcShsh ×
无色、凹陷 ccshsh
• 配子
CSh
• 测交子代(F1) CcShsh

有色、饱满
• 实得粒数 4032
Csh
cSh
csh
csh
• 那么√a2 = a = csh配子的频率
• 由于配子CSh的频率和csh的频率相等
• 所以CSh配子的频率=a
• 那么重组型配子的频率=100%-2a
• 所以交换值=100%-2a
第四节 • 自交法计算交换值的步骤
交换值及 其测定
①求F2代纯合隐性个体的百分率
一、交换 • ②以上百分率开方即得隐性配子的百
• 连锁关系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 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生物的 基因有成千上万,而染色体只有几十 条,所以一条染色体必须载荷许多基 因。
第三节 连锁和 交换的 遗传机 理
一、完 全连锁 和不完 全连锁
二、交 换与不 完全连 锁的形 成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F1自交或测交,其后代个体的表现
Sh C sh c sh c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五章-连锁遗传规律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五章-连锁遗传规律
实验证明:姊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技术(花斑染 色技术)
交换型(crossover type):因交换形成的新 基因组合,也称为重组型。 (intrachromosomal recombinant),是同 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结果。
亲本型(parent type):和亲本染色体上基 因组合相同的类型。来自未发生交换的 染色单体。
实验一:互引相
紫花长花粉 ⅹ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ppll)
紫花长花粉 (PpLl)
紫花长花粉 紫花圆花粉 红花长花粉 红花圆花粉
(4831) (390) (393)
(1338)
亲本型偏多,重组型 偏少
W. Bateson and Punnett (1906)
亲本型:与两亲本相同的性状表现型 重组型:与两亲本不同的性状表现型
研究者发现其中某些属于两对性状的遗 传结果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摩尔根 以 果蝇为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 了连锁遗传规律,创立了基因论。
一、性状连锁遗传的发现
1、连锁遗传:原来在亲本中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性状在 F2中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连锁遗传。连锁相包括 互引相(AB;ab)、互斥相(Ab、aB)。
段发生交换的频率,一般利用重组型配子 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又称重
组率(percentage of recombination),或
者重组频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
用Rf表示。
重组型配子数 Rf 配子总数 100%
交换值(cross-over value):指 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 频率。
通常把重组值称为交换值,实际上, 交换值≠重组值,因为多重交换的存 在,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 低的估计。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三点测验法
P 凹陷、非糯性、有色 × 饱满、糯性、无色
shsh++++ ↓ ++wxwxcc
F1 饱满、非糯性、有色 × 凹陷、糯性、无色
+sh+wx+c ↓ shshwxwxcc
+wxc 2708
}亲 型
sh++
2538
++ c
626
}单交换
shwx+ 601
sh+ c
113
}单交换
+ wx+ 116
b
c 5%C 5%B Nhomakorabea 5%a
C 20%
b
c 20%
三对基因不完全连锁
❖ 确定基因顺序 按照“一变或一不变” 的法则确定之。
首先从Ft中选出亲本基因型,如:上例
变)
+ wx c ++ +
亲型 双交换型 (一不
+ wx c sh wx c
亲型 双交换型 (一变)
该基因sh 就位于中间 ,其基因顺序为:



│←─── 16.4 ────→│← 3.6→ │
│←─────── 20 ─────→ │
用两点测验法进行基因定位步骤 多,比较麻烦;
用两点测验法当基因相距较远时,
其间可能发生两次以上的部分染色体 片断交换,使重组配子出现频率小于 实际交换频率。使测定的交换值不准 确,因此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三点测 验法。
3.50%
连锁遗传图
c
Sh
Wx
━┿━━━━┿━━━━━━━━━━━┿━
3.50

第三章连锁遗传规律优秀课件

第三章连锁遗传规律优秀课件
遗传的杂交组合。
P
紫长 × 红圆
PPLL ppll
F1
紫长
PpLl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P_L_ P_ll ppL_ ppll
观察数: 284 21 21 55
理论数: 215 71 71 24
单对性状表现均为3:1,符合分离规律,但两对性状遗传分析不符合9: 3:3:1的分离比例,而是亲本型高于理论数,重组型低于理论数。
第三章连锁遗传规律
本章重点:
连锁遗传机理 基因定位的步骤和方法 遗传分析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本章难点:
三点测验的步骤和方法 双交换与双交换配子的形成 交换值与基因间距离的关系 遗传综合分析
第一节 连锁和交换
一、贝特森发现性状连锁(1906,香豌豆花色和花粉形状遗传)
相引相: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
P ♀灰体、长翅 × 黑体、残翅 ♂
BB
bb
Vg Vg
vg vg
♂ F1 灰体、长翅 × 黑体、残翅♀
Bb
bb
Vg vg
vg vg
灰体、长翅 Bb Vg vg
Ft 黑体、残翅 bb vg vg
比例: 50%
50%
2.不完全连锁
P ♀灰体、长翅 × 黑体、残翅 ♂
BB
bb
Vg Vg
vg vg
♀ F1 灰体、长翅 × 黑体、残翅♂
证实F1 的♀ 蝇w和b连锁,W和B连锁。
相斥相:
白眼褐体的雌蝇(wwBB) ×红眼黄体的雄蝇(Wb) ↓ F1 红眼褐体(WwBb)雌蝇 白眼褐体(wB)雄蝇
F1 的♀红眼褐体( WwBb)×白眼黄体(wb)♂ ↓
白眼黄体 白眼褐体 红眼黄体 红眼褐体 wwbb wwBb Wwbb WwBb 0.55% 49.45% 49.45% 0.55%

基因定位常用的方法ppt课件

基因定位常用的方法ppt课件

4)原位杂交的步骤
制备中期染色体 DNA原位变性 变性 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探针 杂交(在载玻片上) 洗膜 放射性标记:放射自显影 检测 非放射性标记:荧光染料与抗体或蛋白结合 记录杂交信号 结合染色体形态进行基因定位
DMD女性患者的核型
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易位时X染色体失活的结果
两个研究小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克隆了DMD基因: 一组是通过X常染色体易位,克隆了该基因的一部分。 另一研究组使用有Xp21.1微小缺失的男孩的DNA,利用消减技术,获得了在正常X染色体存在而在这个男孩DNA中缺乏的DNA克隆片段。
遗传做图:是以研究家族的减数分裂,以了解两个基因分离趋势为基础来绘制基因座位间的距离,它表明基因之间连锁关系和相对距离,并以重组率来计算和表示,以厘摩(cM)为单位。 染色体定位:只把基因定位到某条染色体上。 细胞水平上的基因图又称细胞遗传图 区域定位:从细胞遗传学水平,用染色体显带等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将基因定位到染色体的具体区带。
5)荧光原位杂交 (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用特殊荧光素(dig或Biotin)标记探针DNA(Nick translation 标记法),变性成单链后与变性后的染色体或细胞核靶DNA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结果。 FISH 优点:可用来作基因或特定DNA片段的染色体区 域定位。 缺点:必须在已知探针的情况下方可进行。
HAT选择系统:
人的突变细胞株:缺乏HGPRT酶 小鼠细胞株:缺乏TK酶 两者融合培养于HAT培养基中 HAT培养基: H为次黄嘌呤,是HGPRT的底物,为DNA合成提供原料(核苷酸旁路合成原料) A可阻断正常的DNA合成(嘌呤及TMP合成受抑制) T在胸苷激酶(TK)的作用下生成胸腺嘧啶核苷酸,为DNA合成提供原料

第六章基因定位与遗传连锁图02

第六章基因定位与遗传连锁图02

46
(2)同线测定:利用人体染色体和标记基因 的蛋白质产物是否同时存在于杂种细胞来 定位基因。如果两个基因产物和某一条染 色体有平行关系,表明它们具有同线性而 应是在同一染色体上。(克隆分布板定位 法)
47
三、链孢霉的连锁与交换

链孢霉有一个与赖氨酸合成有关的基因(lys):
• 野生型——能够合成赖氨酸,记为lys+,能在基本培 养基(不含赖氨酸)上正常生长,成熟子囊孢子呈黑色;
• 突变型——不能合成赖氨酸,称为赖氨酸缺陷型,记 为lys-,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子囊孢子成熟较 迟,呈灰色。

用不同接合型的lys+和lys-杂交,可预期八个孢 在对子囊进行镜检时发现子囊中lys+和lys-有六
2. 不能排除双交换的影响,准确性不够高。
• 当两基因位点间超过五个遗传单位时,两点测验的准 确性就不够高。
10
三点测验:步骤(1/7-2/7)
仍以玉米C/c、Sh/sh、Wx/wx三对基因连锁分析为例,在描 述时用“+”代表各基因对应的显性基因。 1. 用三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系作亲本进行杂交、测交: P: 凹陷、非糯性、有色 × 饱满、糯性、无色 shsh ++ ++ ++ wxwx cc ↓ F1及测交: 饱满、非糯性、有色×凹陷、糯性、无色 +sh +wx +c shsh ↓ 2. 考察测交后代的表现型、进行分类统计。 wxwx cc
30
子中lys+和lys-呈4:4的比例,事实也是如此。

Hale Waihona Puke 种排列方式,即我们教材p180所示的六种排列方式。
着丝粒作图

遗传课件 3基因连锁与遗传作图

遗传课件  3基因连锁与遗传作图

♀ 灰色常翅 × +b+vg 测交后代 ↓
♂ 黑色残翅(双隐性个体) bbvgvg
灰色残翅 灰色常翅 黑色常翅 黑色常翅 +bvgvg +b+vg bb+vg bbvgvg 20 3 19 4 亲组合 重组合 亲组合 重组合
亲组合类型:39/46=84.8% 重组合类型:7/46=15.2%
亲组合类型远远大于重组合类型
5、基因定位(gene mapping)
(gene location/localization)
用一定的方法,确定基因或遗传标记在染色 体上的相对位置和排列次序。
1910年,Morgen:果蝇白眼基因→X染色体; 1911年,Wilson:人红绿色盲基因→X染色体;
1968年,Donahue:人Duffy血型基因→1号染色体
ppll 比率d =1338/6952×100%=19.2%。 1/2 则: pl 配子频率d=(0.192) = 0.44 即44% 亲本型pl与PL配子的频率应相等 故PL为44%; 重组型配子(Pl ,pL)的频率各为 (50 –44)%=6% F1 形成的四种配子比例为: 44PL∶6pl∶6pL∶44pl
pl配子的频率d=
交换值=(1-2
交换值=2
)×100% F2双隐性个体的频率 同理可证,在相斥相中,
F2双隐性个体的频率 ×100%
自交法举例
香豌豆
12 %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总数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 P
C C Sh Sh c sh
c
sh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ppt课件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ppt课件
理论:亲组合为62.5%,重组合为37.5%(9:3:3:1) 10
完整版课件
Bateson和Punnett的香豌豆实验2 P 紫花(显)、圆花粉粒 × 红花、长花(显)粉粒
PPll ↓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总数
P_L_ P_ll ppL_ ppll
23
完整版课件
二、完全和不完全连锁
❖ 完全连锁 ❖ 完全连锁的特点 ❖ 不完全连锁
24
完整版课件
二、完全和不完全连锁
连锁遗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一起遗传 的现象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同一染色体上 非等位基因不发生分离,而被一起传递到下一代 的现象
连锁基因的杂种F1(双杂合体)只产生两种亲本类
控制眼色和翅 长的两对等位基 因位于同一对同 源染色体上
20
完整版课件
摩尔根实验结果的解释
pr+ vg+ ×
pr
vg
pr+ ↓ vg+
F1
pr
vg
交配 ♀ pr+ pr+ vg+ vg+ × prprvgvg ♂

F1 ♀ pr+prvg+vg × prprvgvg 双隐性 ♂ ↓测交
基因型 观察数 期望值

pr+pr+vgvg prprvg+vg+ prprvgvg pr+pr+vg+vg+
1067
965
157
146
交换值=(157+146) /2335×100%=13%

动物医学-动物遗传学第五章《连锁遗传规律》课件

动物医学-动物遗传学第五章《连锁遗传规律》课件

连锁遗传图的特点
1、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 一致的。 2、连锁群的数目不会超过染色体的对数,但 暂时会少于染色体对数,因为资料积累的不多。
连锁遗传图的绘制
要以最先端的基因点当作0,依次向下排列。以 后发现新的连锁基因,再补充定出位置。
如果新发现的基因位置应在最先端基因的外端, 那就应该把0点让给新的基因,其余基因的位置 要作相应的变动。
第五章 连锁遗传规律
Thomas Hunt Morga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ruit fly”
内容
❖ 第一节 连锁遗传规律 ❖ 第二节 连锁与交换的遗传分析 ❖ 第三节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 第四节 连锁交换规律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章重点
一、连锁遗传:
二对性状杂交有四种表现型,亲型多、重组型少; 杂种产生配子数不等,亲型相等、重组型相等。
Rf=8%+8%=16%
三、基因间的距离与交换值、遗传距 离、连锁强度间的关系
❖ 通常用重组值(交换值)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 其变化反映基因间的连锁强度或相对距离。
❖ 交换值的幅度经常变化于0→50%之间;
❖ 当交换值→0%,连锁强度越大,基因间的距离越 近,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交换越少;
交换和重组;绝大多数生物为不完全连锁遗传。

不完全连锁遗传的染色体图解
四.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law of linkage and crossing-over)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所决定的性状, 其遗传行为趋向于连锁在一起。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 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 为连锁。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 交换或互换。

基因的连锁与遗传作图课件

基因的连锁与遗传作图课件

可能的基因顺序
双交换重组染色体
③ 计算重组值,确定图距 (1) 计算ct-cv的重组值 先不考虑 (ec/+) ,将它们放在括弧中,比较第二、三列
(ec) ct + (+) + cv (ec) + cv (+) ct + (ec) + + (+) ct cv (+) + + (ec) ct cv
2125 2207 273 265 217 223
5 3
非重组 非重组
重组 重组
ct-cv间的重组率RF =(217+223+5+3)/5318 =0.084=8.4%,8.4 cM
(2) 计算 ec-cv 的重组值 比较第一、三列
ec (ct) + 2125 非重组 + (+) cv 2207
ec (+) cv 273 重组 + (ct) + 265
倍没的把双它交计在换内值,,因这为就它是们1间91双3交年换St的ur结tev果a并nt提不出出现的重基组因。的所以 直ec-线ct之排间列的定实律际。交换值应当是重组值加2倍双交换值。即
18.4%+2×0.15%=18.7%
当三点测交后代出现8种表型时,表明有双交换发生,此时需用 2倍双交换值来作校正。若3个基因相距较近,往往不出现双交 换类型,后代只有6种表型,无需校正。
② 归类:实得数最低的第7、8两种类型为双交换的产物。最高的 第1、2两种是亲本型,其余为单交换类型。
③ 确定正确的基因顺序:用双交换型与亲本型相比较,改变了位 置的那个基因一定是处于中央的位置(双交换的特点是旁侧基 因的相对位置不变,仅中间的基因发生变动)。于是可以断定 这3 个基因正确排列顺序是ec cv ct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ppt课件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ppt课件

71
最新版整理ppt
果 蝇 的 4 个
连 锁 群
72
最新版整理ppt
73
最新版整理ppt
74
最新版整理ppt
第三节 真菌的遗传分析
75
最新版整理ppt
真菌类的遗传分析---四分子分析
四分子分析
顺序四分子分析 着丝粒作图 重组作图
10
最新版整理ppt
11
最新版整理ppt
1912年Morgan用果蝇为材料研究连锁现象, 提出了遗传学的第三定律——连锁与互换定 律
12
最新版整理ppt
13
最新版整理ppt
14
最新版整理ppt
15
最新版整理ppt
16
最新版整理ppt
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17
最新版整理ppt
18
最新版整理ppt
19
最新版整理ppt
20
最新版整理ppt
21
最新版整理ppt
二、交叉与交(互)换
交叉:1909年Janssens首先观察到减数分 裂同源染色体部分区域的交叉。
互换:Morgan 设想交叉的区域应该是染 色体互换的区域,因此表现为不完全连 锁(如上例的11%重组合)。
完全连锁:雄果蝇和雌家蚕
22
第三章 连锁互换与基因作图
1
最新版整理ppt
第一节 连锁与重组
2
最新版整理ppt
性状连锁遗传的发现
3
最新版整理ppt
4
最新版整理ppt
5
最新版整理ppt
6
最新版整理ppt
连锁遗传的解释
7
最新版整理ppt
测交: 杂合体或未知基因型的个体 与隐性纯合体的交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种: Nhomakorabeac
Sh
Wx
━┿━━━━┿━━━━━━━━━━━┿━
3.6
20
第二种:
Wx
C
Sh
━┿━━━━━━━━━━━┿━━━━┿━



│←─── 16.4 ────→│← 3.6→ │
│←─────── 20 ─────→ │
用两点测验法进行基因定位步骤 多,比较麻烦;
用两点测验法当基因相距较远时,
113 }单交换
116
4 }双交换 0.09%
2
6708
18.38%
sh-c
3.41% 0.09%
3.50%
连锁遗传图
c
Sh
Wx
━┿━━━━┿━━━━━━━━━━━┿━
3.50
18.38
Wx-c之间的距离为:18.38 + 3.50 = 21.88
干扰与符合
• 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 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这种现象 称为干扰 (interference)。对于受到干 扰的程度,通常用符合系数 (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来表示:
• 第一个测交:
有色饱满 无色凹陷
CcShsh × ccshsh ─→Ft
亲组合CcShsh 4032 ccshsh 4035
重组合Ccshsh 149
ccShsh 152
同理可得出Wx-Sh,Wx-C间的交 换值。分别为:20%和22%。
三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已定,接着确定它们之 间的顺序:有两种可能:
+wxc
2708
}亲 型
sh++
2538
++ c
626
}单交换
shwx+ 601
sh+ c
113 }单交换
+ wx+ 116
+++
4 }双交换
shwxc
2
总数 6708
三点测验法的具体步骤
• Ft表型判断三基因是否连锁 • 确定三基因连锁后,推断三基因的顺序 • 计算交换值 • 绘制基因位置图 • 干扰和符合
+ wx c sh wx c
亲型 双交换型 (一变)
该基因sh 就位于中间 ,其基因顺序为:
wx-sh -c
+ wx c
sh + + ++c
sh wx + sh + c
+ wx + ++ +
sh wx c 总数 交换值
交换值的计算
2708 }亲 型
sh-wx
2538
626 }单交换 18.29%
601
• 符合系数=实际双交换/理论双交换 =0.09%/(18.38%*3.50%)=0.14 %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
• 例如,已知水稻的抗稻瘟病基因 (Pi-zt)与晚熟基因 (Lm)都是显性,而且是连锁遗传的,交换值仅2·4%。 如果用抗病、晚熟材料作为一个亲本,与染病、早熟 的株另系一,亲那本末杂这交个,杂计交划组在合的F3选己出群抗体病至、少早要熟种的植5若个干纯株合?
其间可能发生两次以上的部分染色体 片断交换,使重组配子出现频率小于 实际交换频率。使测定的交换值不准 确,因此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三点测 验法。
三点测验法
P 凹陷、非糯性、有色 × 饱满、糯性、无色 shsh++++ ↓ ++wxwxcc
F1 饱满、非糯性、有色 × 凹陷、糯性、无色 +sh+wx+c ↓ shshwxwxcc
• 已知交换值为2.4%,说明F1的两种重组配子( Pi-zt lm, pi-zt Lm)各为2.4%/2=1.2%,两种亲型配子 (Pi-zt Lm, pi-zt lm)各为 (100-2.4)%/2=48.8%。
• F2中选得5株理想的纯合体,按10000:1.44二x:5的比 例式计算,其群体至少须种3.5万株,这样才能满足原 订计划的要求。
Ft表型判断三基因是否连锁
• 若三基因为完全连锁关系,则Ft只能表 现二种表型。
• 若三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则Ft应该表现 出八种表型, 且数目相等;
• 若三基因中有两基因连锁,一基因独立 遗传,则Ft应该表现出八种表型,两组 比例,每四种表型的比例一样;(例如)
• 现在Ft八种表型分四组且各组之间的比 例不同,说明三基因只能是同在一条染 色体上,且三基因为不完全连锁关系。
AB/ab,C/c,a-b间交换值为20%
B A
b
B a
b
C 20% c 20% C 5% c 5% C 5% c 5% C 20% c 20%
三对基因不完全连锁
• 确定基因顺序 按照“一变或一不变” 的法则确定之。
首先从Ft中选出亲本基因型,如:上例
+ wx c ++ +
亲型 双交换型 (一不变)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 传图
例如:玉米的C-c、Wx-wx、 Sh-sh 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 C-c(玉米子粒有色与无色)
• Wx-wx(玉米子粒淀粉非糯与糯性)
• Sh-sh (玉米子粒形状饱满与凹陷)
测定程序
• 第一个杂交:
有色饱满 无色凹陷
CCShSh × ccshsh ─→F1 CcShs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